-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片树林中的所有杂草属于种群层次 B. 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的生命活动与生命系统没有关系 D. 各层次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答案】B 【解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A.一片树林中的所有杂草有很多种,不属于一个种群,A错误; B.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正确;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需寄生在活细胞内,故它的生命活动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表现,C错误; D.各层次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但又各自具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D错误。故选B。 2.关于细胞学说的相关说法,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A.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B. 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 C.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D. 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答案】C 【解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A错误; B.细胞学说提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B错误; 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C正确; 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但是没有揭示多样性,D错误。故选C。 3.大肠杆菌、酵母菌和HIV共同具有的结构或物质是 A. 线粒体 B. 核糖体 C. 核酸 D. 染色体 【答案】C 【解析】噬菌体是细菌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大肠杆菌和HIV没有线粒体,A错误; B.HIV没有核糖体,B错误; C.大肠杆菌、酵母菌和HIV都有核酸,C正确; D.大肠杆菌和HIV没有染色体,D错误。故选C。 4.无机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元素是O、Si、Al、Fe,而生物体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4种元素是C、H、O、N,这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 ( ) A. 多样性 B. 分割性 C. 统一性 D. 差异性 【答案】D 【解析】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统一性是从元素的种类上来说的,而差异性是从元素的含量上来说的;非生物界中最丰富的元素是O、Si、Al、Fe,而生物体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4种元素是C、H、O、N。这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在元素含量上差异较大,故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D正确。A、B、C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5.研究表明,铁可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人体红细胞中,故缺铁可导致缺铁性贫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只要摄入足量的铁,人体就能正常生长发育 B. 人体成熟红细胞中,铁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C. 铁在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D. 红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答案】C 【解析】本题是血红蛋白的元素组成和合成过程和存在的位置,回忆蛋白质的元素组成、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和内环境成分的判断方法,然后结合选项分析解答。 【详解】A.铁可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而人的生长发育不仅仅需要血红蛋白,A错误; B.人体成熟红细胞中,铁主要以化合态存在,B错误; C.铁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在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C正确; D.红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水,D错误。故选C。 6.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对此最有说服力的解释是 A. 碳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 B. 碳在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 C. 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都含有碳 D. 碳链构成了有机物的基本骨架 【答案】D 【解析】细胞中的水分子中不含碳元素,AC错误;在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的元素是氧元素,B错误;碳链构成了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所以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D正确。 7.下面是关于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磷脂的元素组成只含C、H、O、P B. 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C. 磷脂和胆固醇都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胆固醇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D. 海豹的皮下脂肪有减少热量散失,保温的作用 【答案】A 【解析】脂质的种类及作用: 脂肪:储能、维持体温; 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详解】A.脂质中的磷脂的组成元素包括C、H、O、N、P,A错误; B.维生素D能有效的促进人体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B正确; C.磷脂和胆固醇都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胆固醇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正确; D.脂肪具有减少热量散失,保温的作用,D正确。故选A。 8.如图表示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两者共有的化学组成,下列不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A. 磷酸、鸟嘌呤 B. 核糖、胸腺嘧啶 C. 腺嘌呤、鸟嘌呤 D. 胞嘧啶、腺嘌呤 【答案】B 【解析】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故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两者共有的化学组成为鸟嘌呤、胞嘧啶、腺嘌呤、磷酸。 【详解】A.DNA和RNA都有磷酸、鸟嘌呤,A正确; B.核糖是RNA特有的,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B错误; C.DNA和RNA都有腺嘌呤、鸟嘌呤,C正确; D.DNA和RNA都有胞嘧啶、腺嘌呤,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DNA和RNA分子的组成及区别,要求考生识记DNA和RNA的分子组成、分布及结构,能列表比较并识记两者的区别,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9.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B. 在糖类供应充足时,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脂肪也可以大量转化成糖类 C. 血液中的葡萄糖除供细胞利用外,多余的可以合成糖原储存起来,如果还有多余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D. 等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但脂肪却不是生物体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 【答案】B 【解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涉及 知识点是脂质的分类和功能,糖类的分类、分布和功能,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A.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A正确; B.在糖类供应充足时,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但是脂肪很难转化成糖类,B错误; C.血糖的去向包括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脂肪和某些非必需氨基酸,C正确; D.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D正确。故选B。 10.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性激素调节生命活动,体现了蛋白质的功能 B. 蛋白质变性,肽键会被破坏;蛋白质盐析时,肽键不会断裂 C. 已知某化合物具有催化功能,可以推断此物质一定为蛋白质 D. 人体内的抗体是蛋白质,可以帮助人体抵御病菌和病毒等病原体的危害 【答案】D 【解析】性激素化学本质是固醇;蛋白质在高温条件下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但不会发生肽键的断裂;蛋白质的盐析依据的原理是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盐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是一种物理变化,蛋白质的盐析过程没有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蛋白质没有变性,肽键也没有断裂;抗体具有帮助人体抵御病菌和病毒等抗原侵害的作用,这体现了蛋白质的免疫功能。 【详解】A. 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中的固醇类物质,不是蛋白质,A错误; B. 蛋白质变性和蛋白质盐析都没有断裂肽键,B错误; C. 具有催化功能的物质是酶,但酶不一定为蛋白质,也有可能是RNA,C错误; D. 抗体是免疫球蛋白,可以帮助人体抵御病菌和病毒等病原体,D正确。 11. 以下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甲流病毒由于无细胞核,所以不含核酸 ②乳酸菌内核酸、核苷酸、碱基的种类分别为2、8、5 ③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有核苷酸、含氮碱基、五碳糖、磷酸 ④核酸有遗传、变异、催化、调节、供能等作用 A. 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② D. ①④ 【答案】C 【解析】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①错误;乳酸菌同时含有DNA和RNA,因此其细胞内有2种核酸、8种核苷酸、5种含氮碱基,②正确;核酸初步水解的产物是核苷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有含氮碱基、五碳糖、磷酸,③错误;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④错误。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定位】核酸的化学组成与功能 12.下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 A中肯定含有S元素 B. 每种蛋白质一定含有21种氨基酸 C. 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 D.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功能的多样性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A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元素,为C、H、O、N等;B是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C是肽键,结构式为-CO-NH-,据此分析答题。 【详解】A.A中肯定含有C、H、O、N元素,可能有S元素,A错误; B.每种蛋白质最多含有21种氨基酸,B错误; C.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环肽形成过程中氨基酸数=肽键数,因此B的数目不一定与C数目相等,C错误; D.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功能的多样性,D正确。故选D。 13.某链状多肽由39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其中含有3个丙氨酸(R基为-CH3),现用酶专一性的水解去掉全部丙氨酸,得到游离丙氨酸和几条短肽的混合水解产物.(如图)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过程肽键数目减少6个 B. 水解产物分子量比原多肽增加90 C. 水解产物至少有6个氨基 D. 产物中短肽氧原子数目比原多肽减少1个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三十九肽水解形成了三条肽链和3个丙氨酸,第10、19、39个氨基酸是丙氨酸,在除去第10、19号氨基酸的丙氨酸时每去掉1个丙氨酸要水解2个肽键,去掉第39号丙氨酸只水解一个肽键。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示三十九肽水解掉的肽键数=2+2+1=5个,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水解掉了5个肽键,说明需要消耗5分子水,因此水解产物分子量比原多肽增加5×18=90,B正确; C.水解获得了3条肽链和3个丙氨酸,因此至少含有3+3=6个游离的氨基,C正确; D.三十九肽含有的氧原子数=39-1+2=40个,水解产生的3条短肽含有的氧原子数=39-3-3+3×2=39个,因此产物中短肽氧原子数目比原多肽减少1个,D正确。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脱水缩合的过程,掌握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公式,结合图形分析水解的产物和消耗的水分子数、断裂的肽键数等。 1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能形成囊泡的细胞结构只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 液泡是植物细胞重要的细胞器,内有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 C. 小肠黏膜属于生物膜系统,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极为重要 D. 活的动物细胞会被台盼蓝染成蓝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B 【解析】1、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有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 2、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3、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详解】A.能形成囊泡的细胞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等,A错误; B.液泡是植物细胞重要的细胞器,内有无机盐、色素、糖类、蛋白质等,B正确; C.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小肠黏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C错误; D.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活细胞不能被台盼蓝染成蓝色,D错误。故选B 15.根据物质鉴定的有关知识分析下表,可推测正确的是 A. 甲溶液含有淀粉 B. 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C. 混合溶液不含淀粉 D. 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答案】D 【解析】分析表格:淀粉遇碘变蓝色,表中乙溶液加碘液后显色且较深,说明乙是淀粉溶液;甲、乙混合液加碘液也显色,说明甲、乙混合液中含有淀粉,但颜色较浅,说明有部分淀粉已被甲水解;甲和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说明甲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结合以上分析可推知甲是淀粉酶溶液;甲、乙加入斐林试剂都不发生显色反应,说明甲、乙都不含有还原性糖,而两者的混合液加入斐林试剂产生了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酶催化淀粉产生了还原糖。 【详解】A.甲遇碘液不变蓝,说明甲不含淀粉,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乙都不含有还原性糖,B错误; C.甲、乙混合液加碘液也显蓝色,但颜色较浅,说明甲、乙混合液中含有少量淀粉,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含有淀粉酶,乙含有淀粉,甲、乙混合液中淀粉部分被淀粉酶水解,因此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设计巧妙,结合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检测实验,要求学生识记还原糖、蛋白质和淀粉检测实验的相关原理,能根据实验的原理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16.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 用花生子叶制作临时切片观察细胞中的脂肪需要用到50%酒精洗去浮色 C. 鉴定还原糖时,要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 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用现配 【答案】B 【解析】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双缩脲试剂的B液与斐林试剂的乙液的浓度不同,因此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不能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A错误; B.用花生子叶制作临时切片观察细胞中的脂肪时,染色后需要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B正确; C.斐林试剂用于鉴定还原糖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C错误; D.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D错误。故选B。 1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 A.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 将胰岛细胞形成的胰岛素,分泌到细胞外 C. 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速率 D. 作为系统的边界,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答案】C 【解析】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而细胞内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的是酶,细胞膜没有此项功能。 【详解】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A不符合题意; B、胰岛细胞产生的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通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体现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B不符合题意; C、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速率是酶的功能,不是细胞膜的功能,C符合题意; D、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属于细胞膜的功能,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理解细胞膜功能的内涵。 18.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人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HLA抗原和H-2抗原均为蛋白质)进行融合实验,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人和小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不属于细胞膜的结构成分 B. 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体现了细胞膜的分子能够运动 C. 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D. 若在0℃下培养40 min,则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体现 【答案】A 【解析】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 (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详解】A.人和小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细胞膜的结构成分,A错误; B.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体现了细胞膜的分子能够运动,B正确; C.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说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若在0℃下培养40 min,则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体现,D正确。故选A。 19.下列有关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由桑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 B. 胆固醇、维生素D等物质能优先通过细胞膜,这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有关 C. 图中①是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 D. 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具有屏障作用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①为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②为蛋白质;③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详解】A.1972年,桑格和尼科尔森提出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A正确; B.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所以胆固醇、维生素D等脂类物质能优先通过细胞膜,B错误; C.图中①是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具有识别、润滑、保护等作用,C正确; D.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具有屏障作用,D正确。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成分的名称,明确糖蛋白只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 20.下列关于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过程中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B. 藓类叶片无需染色,可用高倍镜直接观察 C. 用菠菜叶做实验材料时,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 D.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的叶绿体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对叶绿体的分布和细胞质的流动性的实验的考查,梳理叶绿体的形态、分布和细胞质的流动及高倍镜使用的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A.该实验过程中,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以保证细胞具有生物活性,A正确; B.藓类叶片无需染色,但是必选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B错误; C.用菠菜叶做实验材料时,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C正确; D.在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的叶绿体,D正确。故选B。 21.如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①和⑤的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 B. 图中②为核孔,通过该结构不仅可以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还可以实现信息交流 C. 若该细胞核内的④被破坏,该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 D. 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和细胞代谢中心 【答案】D 【解析】对题图分析可知,①是内质网,②是核孔,③是染色质,④是核仁,⑤是核膜。 【详解】A、内质网与核膜相连,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A正确; B、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重要通道,B正确; C、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而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因此若该细胞核内的④被破坏,该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C正确; D、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和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不是细胞代谢的中心,D错误。故选D。 【点睛】掌握细胞核的结构及功能,准确判断题图中各序号表示的结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下列哪项能用来鉴别一个细胞是属于高等动物细胞还是高等植物细胞( ) A. 是否有核糖体 B. 是否有高尔基体 C. 是否有线粒体 D. 是否有中心体 【答案】D 【解析】细胞器分布的归纳: 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也有); 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 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 【详解】A、高等动物和高等植物细胞都含有核糖体,A错误; B、高等动物和高等植物细胞都含有高尔基体,B错误; C、高等动物和高等植物细胞都含有线粒体,C错误; D、高等动物细胞含有中心体,但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D正确.故选D。 23. 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结构①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B. 结构①~④中都含有大量磷脂 C. 此细胞不可能是植物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 D. 该图一定是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 【答案】A 【解析】据图分析:结构① 是线粒体,是细胞合成ATP主要场所,细胞还能在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合成ATP,A正确;结构②是中心体,④是核糖体,都无生物膜,B错误;原核细胞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除了核糖体),该细胞不是原核细胞,可能是动物细胞或藻类细胞,C错误;该图是亚显微结构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D错误;答案是A。 【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与显微镜使用相关的4个疑难点 (1)换用高倍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的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2)显微镜呈放大倒立的虚像,例如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q”。 (3)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则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若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则可能是由花生切片厚薄不均匀造成的。 (4)若视野中细胞均匀分布在整个视野中,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若视野中细胞成单行排列,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 24.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欧文顿通过对膜成分提取和鉴定,认识到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 科学家通过提取红细胞中的脂质实验,得出结论:膜的脂质分子是双层排布 C. 罗伯特森通过电镜观察,提出了生物膜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 D. 在建立生物膜结构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答案】A 【解析】A.欧文顿通过对植物细胞通透性的实验中,发现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从而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故A错误. B. 科学家用丙酮从红细胞提取脂质,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得出膜的脂质分子是双层排布的结论,B正确 C. 罗伯特森通过电镜观察到细胞膜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从而提出了生物膜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C正确 D.新的技术手段不断运用于生物膜的研究, 对建立生物膜结构模型的过程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D正确.答案选A 25.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包括动物、植物和病毒等 B. 原核生物细胞中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 C. 蓝细菌的核糖体一部分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一部分附着在内质网上 D. 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发生在核糖体上 【答案】D 【解析】核糖体:无膜的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能将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或蛋白质),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rRNA和蛋白质。 【详解】A.核糖体存在与所有的细胞生物中,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A错误; B.原核细胞中不含中心体,B错误; C.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内质网,C错误; D.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D正确。故选D。 26.下列关于细胞和细胞结构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功能不同的生物膜中,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也是不同的 B.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可以没有叶绿体 C. 被称为“软黄金”的黑枸杞,其果实呈深黑色,是因为液泡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导致的 D. 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核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而细胞壁和核孔具有全透性 【答案】D 【解析】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生物膜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中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不同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因此功能也不同;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不同细胞器的功能不同,如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液泡含有的色素与果实的颜色有关等。 【详解】不同的生物膜上含有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因此功能也不同,A正确;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但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如蓝藻,B正确;黑枸杞的果实呈深黑色,与其液泡中含有的色素的种类和数量有关,C正确;植物细胞的细胞核上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具有选择性,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细胞中的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明确不同的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因此功能也是各不相同的。 27.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其功能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B. 细菌代谢速率极快,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为其提供了结构基础 C. 生物膜对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起决定性作用 D. 线粒体膜、叶绿体膜、内质网膜等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对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功能、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结构上的不同的综合性考查,梳理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功能、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结构上异同点相关的知识点,然后结合选项内容分析综合进行判。 【详解】A.生物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其功能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多的生物膜,其功能越复杂,A正确; B.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器膜,B错误; C.细胞膜的功能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且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的转换站,因此生物膜对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起决定性作用,C正确; D.线粒体膜、叶绿体膜、内质网膜等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保证了细胞内许多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D正确。故选B。 28.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H2O,那么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COOH B. 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的碘浓度,这表明a是主动运输过程 C. 与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 图中③结构是对蛋白质分类包装的“车间”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a表示主动运输,b表示脱水缩合,c表示加工和分泌;①表示核糖体,②表示高尔基体,③表示内质网,④表示细胞分泌物,⑤表示线粒体,⑥表示囊泡,⑦表示细胞核。 【详解】A.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中的18O来自于羧基,H来自于氨基和羧基,A正确; B.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的碘浓度,说明碘的运输可以逆浓度差进行,为主动运输,B正确; C.c表示蛋白质的加工和分泌过程,与该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C正确; D.对蛋白质分类包装的“车间”是②高尔基体,D错误。故选D。 29.下列关于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B.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概念模型 C. 拍摄洋葱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就是建构了细胞的物理模型 D. 在设计并制作细胞模型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美观与否 【答案】A 【解析】A.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A正确; B.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B错误; C.拍摄洋葱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不属于建构细胞的物理模型,C错误; D.在设计并制作细胞模型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科学与否,D错误。故选A。 30.下列是动物细胞中几种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是内质网,是细胞内的“动力车间” B. ②是高尔基体,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C. ③是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 D. ④是核糖体,是细胞中“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①为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②为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不同,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③为内质网;④为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A.①是线粒体,是细胞内的“动力车间”,A错误; B.②是高尔基体,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B正确; C.③是内质网,而与有丝分裂有关的是中心体,C错误; D.④是中心体,分裂前期能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D错误。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中不同的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正确识别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细胞器的名称,回忆相关细胞器的功能,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 31.图1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其中a、b、c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器,图2表示该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面积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1中的a、b、c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 图1中构成分泌蛋白的物质X最多有21种,b的产物没有生物活性 C. 图2说明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和细胞膜之间没有相互转换 D. 图1、图2所示变化都能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图1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其中物质X代表氨基酸,a、b、c分别代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图2表示该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面积变化,结合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可知,右斜线、左斜线、空白柱状图分别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膜面积变化。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中a、b、c分别代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物质X代表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大约有21种;b是内质网,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初步加工,再经过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的蛋白质才具有生物活性,B正确; C.图2显示的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的膜面积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前后的变化,说明该过程中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和细胞膜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C错误; D.图1中的分泌蛋白的运输和转运过程是通过囊泡进行的、图2所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的膜面积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前后的变化,二者都能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故选C。 32.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和两次处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第一次观察为低倍镜观察,后两次为高倍镜观察 B. 第一次处理滴加的液体为清水,第二次滴加的液体为0.3g/ml的蔗糖溶液 C. 若将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换成内表皮,则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的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液都不属于原生质层的结构 【答案】D 【解析】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第一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正常状态,第二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蔗糖溶液中的质壁分离状态,第三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蒸馏水中的质壁分离复原状态。 【详解】A.三次观察都只需要在低倍镜下进行,A错误; B.第二次处理滴加的液体为清水,第一次滴加的液体为0.3g/ml的蔗糖溶液,B错误; C.若将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换成内表皮,也会发生质壁分离,只是没有紫色的大液泡,不便于观察,C错误; D.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的,因此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的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液都不属于原生质层的结构,D正确。故选D。 33.如图表示两种细胞输入和输出物质的方式。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甲表示胞吞,乙表示胞吐 B. 甲和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 甲需要消耗ATP,而乙不需要 D. 抗体和胰岛素的释放方式均与乙图中的方式相同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从甲和乙中小泡移动的方向可以判断,甲是胞吞,乙是胞吐。接下来分析各选项。 【详解】A、甲过程显示膜包裹物质,并形成小泡进入细胞中,是胞吞;乙过程是相反,是胞吐过程,A正确; B、胞吞和胞吐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 C、胞吞和胞吐过程是耗能过程,需ATP为之提供能量,C错误. D、抗体和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都是胞吐,D正确。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胞吞和胞吐都是非跨膜运输方式,实现的结构基础是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都需要消耗能量。 34.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 B. 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C. 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膜上的转运蛋白 D. 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时,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 【答案】D 【解析】A.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的运输方式可能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错误; B.大分子有机物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内,依赖于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错误; D.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时,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D正确。故选D。 35.研究表明轮藻细胞中K+的浓度比周围水环境高63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K+的高积累量保证了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 B. 膜蛋白对K+的转运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C. 与K+的吸收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和线粒体 D. 轮藻细胞吸收K+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答案】B 【解析】A. 由于“轮藻细胞中K+的浓度比周围水环境高63倍”,说明细胞吸收K+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而主动运输是细胞根据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选择性吸收,A正确; B.膜蛋白对K+的转运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B错误; C.轮藻细胞吸收K+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还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与其运输荧有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核糖体,C正确; D.轮藻细胞吸收K+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正确。故选B。 36.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物质的特点和细胞膜的结构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膜和液泡膜都相当于半透膜 B. 载体蛋白在转运离子或分子时,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C. 水分子进入细胞都是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行的 D.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答案】C 【解析】A.细胞膜和液泡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半透膜,A正确; B.载体蛋白在转运离子或分子时,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B正确; C.水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或者协助扩散(通过水通道蛋白),C错误; D.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D正确。故选C。 37.下图表示细胞运输某种物质的过程(不需要能量),下列哪个过程能用该图表示 A. 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B. 氧气进入组织细胞 C. 甲状腺滤泡细胞从血液中吸收碘 D.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该运输过程需要载体的协助,不需要能量,故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详解】A.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的方式,A正确; B.氧气进入组织细胞是自由扩散的方式,B错误; C.甲状腺滤泡细胞从血液中吸收碘是主动运输方式,C错误; D.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是胞吞的方式,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运输方式中的协助扩散,掌握协助扩散运输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38.下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 细胞膜表面存在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 C. 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 抑制线粒体功能对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答案】C 【解析】坐标曲线图显示,a物质的运输速率随着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只受物质浓度差的影响,可判断为自由扩散;b物质的运输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该范围,不再随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受到载体数量的限制,可判断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运输,A项错误;方式a即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B项错误;方式b即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的最大的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关,C项正确;抑制细胞呼吸,能量供应不足,导致主动运输受阻,不会影响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D项错误。 【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理解能力。正确解答本题的先决条件是:采用列表比较或图文结合的形式熟记并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和常见实例。 39. 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 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 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 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 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答案】D 【解析】A.纵坐标是实验前的长度/实验后的长度,比值为1时,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比值小于1时,细胞吸水越多,比值越小,比值大于1时,细胞失水越多,比值越大,所以a、b、c三组吸水且吸水程度a>b>c,d、e、f三组失水且失水程度f=e>d。由分析可知,a组细胞吸水比b组多,所以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低于b组,A错误; B.f组细胞失水,b组细胞吸水,B错误; C.水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C错误; D.c、d两组之间存在比值为1的数值,此时浓度为0.4~0.5mol·L-1之间,D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细胞失水与吸水,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40.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主要区别是协助扩散需转运蛋白协助 B. 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主要区别是主动运输需能量 C. 糖蒜腌制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蔗糖的结果 D. H2O多借助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 【答案】C 【解析】A.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属于被动运输,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而自由扩散不需要,A正确; B.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而被动运输不需要,B正确; C.腌制糖醋蒜时由于细胞外液浓度过高,细胞失水而死亡,然后糖分大量进入细胞才导致慢慢变甜,不是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C错误; D.H2O多借助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D正确。故选C。 二、非选择题 41.如图所示图解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_________。与物质A作用最相近且在动、植物细胞中均有分布的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是______,检测该物质可用______染液染成_______色。 (2)物质C简称________ ,真核细胞中它主要分布在________中。 (3)物质d是____________. (4)若某种B分子由n个b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组成的2条链组成,则该B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____________。 【答案】糖原 脂肪 苏丹Ⅲ 橘黄色 DNA 细胞核 磷脂 mn-18(n-2) 【解析】分析题图:A是主要分布于人和动物肝脏和肌肉中的储能物质,为糖原,则a是葡萄糖;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两者的组成元素分别是C、H、O、N和C、H、O、N、P,因此B是蛋白质、C是DNA,则b是氨基酸、c是脱氧核糖核苷酸;d是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的主要成分之一。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A表示糖原,为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而动植物细胞中都具有的储能物质是脂肪,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C是DNA,在真核细胞中主要分布于细胞核。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物质d是磷脂。 (4)已知蛋白质由n个氨基酸组成,含有2条肽链,每个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nm-18(n-2)。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中各种生物大分子的元素组成、基本单位和功能等知识点,能够从功能出发判断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种类,进而判断各自的基本单位的种类。 4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下图是两种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研究图一细胞所示的生理过程,一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该过程还体现了生物膜结构具有__________特点。 (2)图二细胞中有叶绿体[___](填序号),但没有图一中的 [6]__________,因而是________(高等、低等)植物细胞。 (3)动植物细胞都有且含有DNA的细胞器是 ______ ,是细胞进行 ________的主要场所. 为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和功能,需将细胞器分离,常用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核仁的作用是与某种RNA的合成及______的形成有关,原核细胞中 ___(有、无)此结构。 (5)若图二是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则细胞的紫色色素存在于 __________中。植物细胞的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若将活的该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则细胞会因失水而出现______现象。 (6)图中的细胞中有许多由膜围成的细胞器,这些细胞器膜与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_________。 【答案】同位素标记法 流动性 ⑧ 中心体 高等 线粒体 有氧呼吸 差速离心法 核糖体 无 液泡 细胞膜 液泡膜 质壁分离 生物膜系统 【解析】分析图一:细胞能分泌抗体,为浆细胞,其中结构①~⑦依次为细胞膜、核糖体、内质网、细胞核、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 分析图二:图二细胞为植物细胞,其中结构①~⑧依次为细胞壁、液泡、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核、内质网、核糖体、叶绿体。 【详解】(1)图一研究的是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采用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二中有⑧叶绿体但是没有图一中的⑥中心体,说明图二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 (3)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且含有少量DNA,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分离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 (4)细胞核中的核仁折光性较强,与rRNA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原核细胞中没有核仁。 (5)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中的紫色色素存在于液泡中;原生质层指的是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若将活的该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由于细胞液浓度大于蔗糖溶液,则细胞会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 (6)细胞中的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共同组成生物膜系统。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动植物细胞中各个细胞结构的形态,准确判断两幅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结构的名称,回忆各个细胞结构的功能,进而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43.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其中A、B、D代表膜上的化合物,a、b、c、d、e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膜的成分中____________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种类和数量也越多。 (2)细胞膜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控制物质进出,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是_______(填字母),代表甘油等脂溶性小分子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填字母)。 (3)a的物质运输方式是_________,判断依据是物质的运输需要____________和需要___________。这种运输方式能选择吸收____________排出_________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答案】蛋白质 bcd b 主动运输 载体蛋白 消耗ATP(或逆浓度梯度运输) 需要的物质 代谢废物 【解析】据图1分析,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D表示糖蛋白(膜外);a、e代表主动运输,其中a表示运进细胞,e表示运出细胞;b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cd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 【详解】(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其中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种类和数量也越多。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有b自由扩散、c协助扩散、d协助扩散;甘油等脂溶性小分子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即图中b方式。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a代表主动运输,因为其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并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主动运输能够选择吸收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视网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和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点,能够准确判断图中各个大写字母代表的成分的名称,明确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并能够根据浓度、载体、能量等判断各个小写字母代表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44.柽柳的叶子和嫩枝可以将吸收到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是强耐盐植物。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1实验原理: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之一是是否需要能量,而能量来自细胞呼吸,故可通过控制细胞呼吸来观察无机盐离子的吸收速率是否受影响来判断其吸收过程属于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 2实验步骤: ①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相同的柽柳幼苗,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Ca2+、K+的溶液中。 ②甲组给予正常的细胞呼吸,乙组__________。 ③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Ca2+、K+的吸收速率。 3实验结论: ①若两组植株对Ca2+、K+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_________; ②若甲组对Ca2+、K+吸收速率明显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乙组吸收速率,说明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____________。 【答案】抑制细胞呼吸 被动运输 大于 主动运输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实验目的是探究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因此控制能量的有无是关键;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呼吸,可以通过控制细胞呼吸达到目的,所以乙组实验抑制细胞呼吸,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植株对Ca2+、K+的吸收速率,若吸收速率相同,则为被动运输,若吸收速率表现为甲组快,则为主动运输。 【详解】实验步骤: ②根据实验目的,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是否需要ATP,故ATP(细胞呼吸条件)为自变量,吸收速率为因变量,因此甲组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抑制细胞呼吸。 实验结论: ①若两组植株对K+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都不需要ATP,则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为被动运输; ②若两组植株对K+的吸收速率表现为甲组明显大于乙组,则说明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需要消耗ATP,为主动运输。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条件,能够根据实验目的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并找出控制自变量的方法,进而补充实验过程并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