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
一、考点解读 1、高考考点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 2013版最新教材修改变动 本部分新版教材无变动 3 考生记忆手册(可单独打印)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精品高考系列 专题24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记忆手册) 4.1传统文化的继承(框题) 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1)是什么——传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 ①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②特点: A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传统习俗的继承: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的继承: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的继承: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传统思想的继承:对如今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为什么——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 (1)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传统思想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2)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是双重的,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怎么办——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推进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3)必须反对两种错误态度:一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二是全盘肯定的守旧主义和保守主义。 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框题) 3.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 (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继承对传统文化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3)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 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社会矛盾运动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是根本性的) (2)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②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③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5.综合认识教育的重要性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2)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3)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5)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措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考情剖析 高考命题大揭秘:文化的继承与文化的创新经常结合在一起考查 1(2018年高考全国3卷文综政治19)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说明:本部分根据课本知识内容, 结合近三年高考、近两年模拟试题,精心地按考点分类整理成一个个考点金卷。也就是一个专题,集中历年高考试题模拟题原创题测试。这样对广大师生的备考会有所帮助! 2018年高考试题 1(2018年高考海南卷政治18)在该平台上,政府采用接地气的话语方式,制作亲民的领导人卡通形象,取得了很好效果。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传播方式对文化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 ②文化内容的大众化决定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③文化传播方式创新引导政治文明的发展创新 ④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课考查文化传承的知识。②说法错误;③夸大了材料做法的作用;①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文化传播方式对文化传播效果有影响;④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群群众的实践需要。答案选B。 2(2018年高考江苏卷政治22)(题文)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 A. 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B.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C. 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D.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承载了“和”“德”“清”“正” 的美学精神,表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B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笙作为一种古老的乐器寄托了人们对中华民族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不体现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民族生存的作用,AC不符合题意。答案为D。 2017年高考试题 1.(2017年全国高考天津卷7)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名师点睛】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现在中华汉字和史书典籍。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 2.(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19)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科技创新在文化发展中作用。文化素养的核心地位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不是科学素养,①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不能强行让各种文化统一,也不能人为的消除文化的差异性,③错误。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名师点睛】本题综合考察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民族性。对于文化多样性的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世界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各种文化相互融合贯通而不断发展。如果文化失去了多样性,整个世界文化也就是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从这个角度上说,文化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 2016年高考试题 1.(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19)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在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在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考点定位】文化继承与发展,文化传播 【名师点睛】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大众传媒依托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最大限度的超越时空的局限,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2016年全国高考北京卷25)“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副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 ①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②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①不选;文物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就是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它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② 正确;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其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③正确;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但并不能使国家占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考点定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名师点睛】本题借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来考查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历史文物是传统文化的见证与载体,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就是要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这应是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3.(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2)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的稳定性 C.时代的先进性 D.强大的包容性 【答案】B 【考点定位】传统文化的特点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传统文化的特点。在学习中我们要明确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继承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特点,同时也要体会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的特点,这二者是不能混淆的。 4.(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4)传统文化对天理人伦所作出的具体规范,有些蕴藏在乡村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当中。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应当充分发掘利用,这是因为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 ①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④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认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这是历史唯心主义,①不选,②的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集体主义,不是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重视优秀村规民约、家风祖训是因为它们属于优秀文化,在文化传承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对社会治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 1.(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热身模拟考试)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一众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发现传统文化深层价值。节目启用融媒体分享通道,邀请文化学者和音乐大师坐镇点评,让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和主流价值观在当下产生共鸣、再次流行。《经典咏流传》的走红,说明 ①传统经典在创新中焕发新的生命力,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基本文化需求 ③中华文化底蕴深厚,要善于挖掘和传播传统经典的文化价值 ④引入流行元素,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就能完美结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经典咏流传》的走红,说明中华文化底蕴深厚,要善于挖掘和传播传统经典的文化价值,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让传统经典在创新中焕发新的生命力,①③项符合题意;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基本文化需求,②项说法错误;流行元素并不能让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完美结合,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2.(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中央电视台近年来推出的多个大型文化类电视节目,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国家宝藏》等,均得到了高收视率和良好的社会反响。中央电视台出品的文化类节目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出众的节目气质都是其他娱乐性真人秀节目所无法比拟的。这表明 ①健康向上的文化总是会被人们主动接受 ②传统文化有稳定性但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 ③中华文化既保持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时代性 ④不同文化之间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健康向上的文化总是会被人们主动接受说法绝对,①不选;中央电视台出品的文化类节目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表明传统文化有稳定性,这些文化类节目有着出众的节目气质,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说明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与现代社会相承接,②正确;这些节目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与现代社会相承接,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既保持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时代性,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3.(湖北省鄂州高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随着中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制度内美术学院教育体系的建立,使得传统“师徒相承”的教育模式逐渐边缘化。然而,在中国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近几年“师徒相承”的美术教育正呈现方兴未艾之势。对中国书画的“师徒相承”和“学院教育”两种教学模式,以下认识正确的有: ①我国经济社会的变化发展是中国书画教学模式发生变革的根本原因 ②中国的文化复兴将使“师徒相承”重新成为书画文化的主要教学模式 ③书画教学模式不断创新为中国现代书画艺术取得新成就增添了新动力 ④中国传统书画文化的传承需要“学院教育”吸取“师徒相承”模式的长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4.(四川省名校2018届高三高考冲刺卷文综政治试题)“崇教育人耕读传家远,立身敦品礼义济世长”。2017年11月开馆的“川北家风馆”收录了1198条家风家规故事和家训名言,整理了川北的经典家训,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参观,聆听先贤家风故事、感受川北家风文化。设立家风馆旨在 ①引导群众向善向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抵御外来文化冲击,加快儒家传统文化的复兴 ③强化家风教化功能,共同建设文明和谐的家园 ④推动传统文化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设立家风馆聆听先贤家风故事、感受川北家风文化,目的在于引导群众向善向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家风教化功能,共同建设文明和谐的家园,①③项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同时对儒家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推陈出新,②项说法错误;材料不涉及传统文化的创新,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5.(四川省名校2018届高三高考冲刺卷文综政治试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全体人民的珍贵财富。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文物活起来可以激发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和热爱,坚定文化自信,汇聚发展力量。对于一个城市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以使市民找回老城记忆,体现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品位,展现城市魅力。对于一个乡村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以彰显地域特色,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因此,我们努力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物珍存不断走近百姓、走进当代、走向世界。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唤醒文物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答案】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人走近文物,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发掘文物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提高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创新文化传播方式,讲好文物故事,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唤醒文物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从材料可以看出,要唤醒文物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就必须发掘文物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人走近文物,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讲好文物故事,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可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等方面,说明唤醒文物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做法。 1(2018年高考原创押题预测卷03【江苏卷】22)新版民族歌剧《木兰》集东方韵味之美与西洋歌剧之高雅于一体,借鉴西洋歌剧艺术表现手段的同时,充分体现了东方创造。这种艺术探索 ①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②以现代的艺术形式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转化 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彰显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④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2(2018年高考原创押题预测卷01【江苏卷】22)为了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专业文艺院团的精彩演出,天津启动“农民点戏、戏进农家”活动,全年预计走进167个街镇,推出167场精彩演出。请你为该活动拟定一个宣传标语,最合适的标语是 A.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激活文化市场活力 B.文化惠民精品共享,保障基本文化权益 C.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D.大力繁荣民族文化,积极引领文明风尚 【答案】B 【解析】 “农民点戏、戏进农家”活动,与激活文化市场活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民族文化无关,故排除A、C、D;举办该活动能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专业文艺院团的精彩演出,是文化惠民工程,有利于保障基本文化权益, B符合题意。故选B。 3(2018年高考原创押题预测卷01【新课标Ⅱ卷】20)从2018年起,敦煌启动“数字丝路”计划,通过游戏、动漫、旅游、音乐、云、AR/VR技术等六大维度展开合作,深入推进,保护、传承、活化敦煌的传统文化遗产。这里体现的意义有 ①传统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通过科技赋予了传统文化遗产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③传统文化遗产是联结古代和现代文化的精神纽带 ④通过科技保护扩展了传统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知识。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①都是其意义;③不作为意义;科技保护丰富了保护文化的途径,而不是丰富了内涵,故②正确,④错误。 4(2018年高考原创押题预测卷03【新课标Ⅱ卷】40)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乡村文化振兴,要体现深厚的文化传统。把传统留住、把文化留住,又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建构具有饱满品位特征、具有生动气息的新乡土、新农村,才能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有些人认为把中华文化“西化”,才有发展,其实不然。我们一直在提倡与国际接轨,在文化上当代中国人应当提出来‘与祖先接轨’”。因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才是最适合中国国情,是中国人能够接受的,也是有益于全人类的一种文化。没有自主的价值观、文化观,把自己祖先的东西丢弃了,振兴什么都是徒劳。 乡村振兴还需要解决土地难题。一方面我们要坚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供应;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要保障城镇化发展的必要用地,促进科学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加大土地管控力度,而现实却是,每年国家分配的用地指标,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缺口。为此我们应着力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一方面要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着力推进城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对存量用地和增量用地实行差别化管理。另一方面,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促进农村土地整治深入开展。 (1)乡村文化的发展首先必须要“与祖先接轨”,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点,分析材料中该观点的合理性。(10分) 【解析】第一问需要从传统文化的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文化自信等角度作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