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洛南县永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洛南县永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洛南县永丰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和不选均不得分)‎ ‎1.区域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千姿百态,人类活动也是千差万别。同一个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随着其他条件的影响而变化。对区域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B.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的区域 C. 区域的边界是十分明确的 D. 一个区域内部特征是绝对一致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区域的特点。‎ ‎【详解】A、区域是人为界定的,它不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人们按照一定依据而划分的。故A错。‎ B、区域根据标准不同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区域,一个区域内部也可以再划分出几个不同的区域,例如,中国有34个省级单位,每个省级单位又可分为几个市区。故B正确。‎ C、区域的边界有的十分明确,但也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模糊的,例如,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界限就是模糊的。所以C错误。‎ D、一个区域内各要素间有内在的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性的特性而不是绝对的一致性,故D错误。‎ 故该题正确选项为B。‎ ‎【点睛】‎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使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来的区域类型也不同。区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的区域。该题难度一般。‎ ‎2. 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区域是以单一指标为依据划分的,这种指标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 B. 区域均占有一定的空间,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C. 区域内部的差异大于区域之间的差异 D. 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区域一般分自然区域和行政区域,自然区域的划分则综合了地形、气候两大自然要素,而不是单一指标,A错。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有明确的区位特征,B对。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C错。一般行政区划之类的区域是有明确界线的,自然区域没有明确界线,D错。‎ 考点:区域的定义,区域特征。‎ ‎3. 图中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 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C. 区域可划分出下一级区域 D. 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反映了干湿度地区的划分,其多年平均降水量的范围不同,这体现了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的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在于要能结合材料分析区域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注意区域特征与材料内容的比较判断。‎ 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 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 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每日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5. 关于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 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 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 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D. 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答案】4. D 5. B ‎【解析】‎ ‎【4题详解】‎ 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主要能源为木材和水力,木材属生物能源,A错;后三个阶段主要消耗的是矿物能源,B错;人类在不同的阶段消耗的能源类型不同,C错。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D对。‎ ‎【5题详解】‎ 原始社会对环境影响小,A错;工业社会对环境影响大,生态问题比较严重,C错;美国的能源消费属于过度消费,环境问题比较严重,D错。农业社会由于人口增多,对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C对。‎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完成下列问题。‎ ‎6. 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A. 江苏省 B. 河南省 C. 四川省 D. 海南省 ‎7. 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 A. 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 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C. 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 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8. 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 A.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B. 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C. 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 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答案】6. A 7. D 8. A ‎【解析】‎ ‎【6题详解】‎ 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判断为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从而确定为江苏省,故选A。‎ ‎【7题详解】‎ 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该省的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化过程中第一产业产值比重逐年下降,并不是产值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变化较为平缓但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长,说明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并不同步,从曲线变化上看,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据此分析选D。‎ ‎【8题详解】‎ 该省的工农业发达,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结合上题可知,该省位于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发达地带,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较高;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为优越。据此分析选A。‎ ‎【点睛】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判断该省为我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省份;从其城市化曲线变化上看,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该省的工农业发达,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 读区域发展不同阶段三次产业比重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 上图中①②③曲线按照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顺序排列为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②①③‎ ‎10. 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有 A. 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快 B. 工业化的起步源于科技创新 C. 人地冲突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D. 农业比重大,工业化刚起步 ‎【答案】9. B 10. D ‎【解析】‎ ‎【9题详解】‎ 图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高的是③,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高的是②,、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高的是①,故B正确。‎ ‎【10题详解】‎ 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比重大,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性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人地冲突不明显。故D正确,A、B、C错误。‎ 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 Ⅰ.①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 Ⅱ.①河流域为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而②河流域以沼泽为主 ‎ Ⅲ.①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 Ⅳ.①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A. Ⅰ、Ⅱ B. Ⅰ、Ⅲ C. Ⅱ、Ⅳ D. Ⅲ、Ⅳ ‎12. 该工程建成后,对沈阳有利影响主要是(  )‎ A. 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 B. 有利于该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 C. 改善航运条件 D. 减小洪水危害 ‎【答案】11. B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①河流域为辽河流域,降水量相对较少,且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小;与①河流域即北部松嫩平原相比,降水量不大,蒸发量大,并且人口稠密,是重工业基地,工农业用水、生活用水量大。②河流域平原辽阔,并不是以沼泽为主。据此分析选B。‎ ‎【12题详解】‎ 该工程首要任务是调水,工程建成后,可以缓解沈阳市的缺水状况,但对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意义不大。航运并不是对沈阳的影响;调水可能减轻哈尔滨的洪水危害,但可能会加剧沈阳的洪水危害。据此分析选A。‎ ‎【点睛】调水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积极意义 效益类型及其表现: ‎ 社会效益:进一步改善供水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经济效益:大大促进供水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增加供水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 生态效益:缓解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趋势和漏斗区面积进一步扩大趋势,控制地面沉降;促使区域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供水区综合效益显著,但对水源区有一定的不利影响。长江的年径流量大,南水北调的调水量有限,从总体来看,调水对长江的影响很小,但从局部讲,调水对调出区(即水源区)有一定影响。应该采取防范、补偿和综合治理等措施,加强监督管理,尽量减少不利影响。‎ 下图为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 ‎①为资金 ‎②为技术 ‎③为劳动力 ‎④为原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4. 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②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③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④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3. B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图为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关系图,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提供资金、技术;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提供劳动力、原料。故B正确,A、C、D错误。‎ ‎【14题详解】‎ 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技术水平低,不能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只能有选择性的进行承接,①错误;发达地区应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层次低的产业,比如劳动力密集型、原料密集型的产业,②错误。③④说法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 ‎15.关于黄土高原位置和降水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 黄土高原地处内陆,降水较少,季节变化也较小 B.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东部季风区的中纬度地带,地理位置处在沿海向内陆、高原向山地过渡的区域 C. 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 D. 黄土高原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上,主要属于地形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黄土高原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所以C正确。‎ 考点:荒漠化的防治 ‎16.下图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图”,图中自然因素中的“动力”是指(  )‎ A. 冬季所刮的西北风 B. 冰川侵蚀 C. 人类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D. 夏季多暴雨 ‎【答案】D ‎【解析】‎ ‎【详解】造成水土流失的动力是流水的冲刷,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对土质疏松的地表冲刷强烈,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动力是夏季的暴雨,D正确。‎ 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读“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比较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图14‎ ‎17. 上图中表示中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日本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曲线依次是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②③①④ D. ③④①②‎ ‎18. 下列关于中、日两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分析,错误的是 A. 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过程而发生的现象 B. 中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 C. 中国工业化水平高于日本 D. 中国城乡发展差别比日本大 ‎【答案】17. C 18. A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世界城市化的特征及差异。‎ ‎【17题详解】‎ 由于日本是发达国家,其城市化和工业化起步都比较早,因此①④应为日本的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变化曲线,②③应为中国的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变化曲线。因日本的城市化水平达到了90%,故①为日本的城市化率变化曲线;中国是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发展,所以其起步较早的应为工业化,故②为中国的工业化率变化曲线。因此B正确。‎ ‎【18题详解】‎ 工业化率高低与工业化水平是两个不同概念。日本工业生产处于生产链的前端,我国工业生产处于工业生产链的低端,所以总体来看,我国工业化水平是不如日本高的。C说法错误,其余说法均正确。‎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关于甲、乙、丙、丁四处的利用和治理措施,叙述不合理的是 A. 甲处通常用作耕地 B. 乙处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 C. 丙处应植树种草 D. 丁处打坝建库 ‎20. 下列土地利用措施中,不利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是 A.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B. 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C. 林下种草,林草结合 D. 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答案】19. B 20. D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区域开发的相关问题。‎ ‎【19题详解】‎ 从图中看出,甲地为黄土源,地形较为平坦,有利于农业生产,可以开垦为耕地;乙处为缓坡,缓坡适合修建水平梯田,但黄土高原为我国北方地区,降水不足,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丙处坡度较陡,应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丁两处为沟谷,应打坝建库拦泥蓄水。故B正确。‎ ‎【20题详解】‎ 扩大林草的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有利于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而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需要大量开垦耕地,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不利于水土保持,故D正确。‎ ‎【点睛】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该题难度一般。‎ 流域的开发都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1. 田纳西河流域实施梯级开发的有利影响是 ‎①有利于整个流域进行有效的防洪调度 ‎②提高了流域内的通航能力 ‎ ‎③为区域开发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供应 ‎④可从根本上防治流域内的环境污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2. 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充分利用了流域的水和煤炭等资源,大规模发展各种形式的发电站,其中不包括 A. 火电 B. 核电 C. 风能发电 D. 水电 ‎【答案】21. A 22. 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 ‎【21题详解】‎ 田纳西河流域实施梯级开发的有利影响是有利于整个流域进行有效的防洪调度;提高了流域内的通航能力;为区域开发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供应,①②③正确。田纳西河流域实施梯级开发,未能从根本上防治流域内的环境污染,④错误。故选A。‎ ‎【22题详解】‎ 结合材料内容可知,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充分利用流域丰富的水资源、煤炭等矿产资源发展水电、火电和核电,由于山脉的阻挡,田纳西河流域风能资源并不丰富,并没有利用风能发电。故C正确。‎ ‎【点睛】该题以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为切入点,考查流域的综合治理,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当地的环境理解梯级开发的意义。难度一般。‎ 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3. 田纳西河治理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的基础是 ‎①水资源 ②煤炭资源 ③铅锌资源 ④土地资源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24. 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A. 丰富的矿产资源 B. 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 便利的航运条件 D. 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25. 为充分利用廉价水电,图中空白处工业类型最可能是 A. 纺织工业 B. 电子工业 C. 冶金工业 D. 饮料业 ‎【答案】23. C 24. D 25. C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了流域的综合开发及治理。‎ ‎【2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田纳西河治理的基础主要是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故C正确。‎ ‎【24题详解】‎ 田纳西河流域拥有众多的水电站、火电站和核电站,构成了美国最大的电力能源基地,故D正确。‎ ‎【25题详解】‎ 既然是在水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应该是高耗能工业,故C正确。‎ ‎【点睛】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是河流的利用和治理,而田纳西河流域的利用和治理就是围绕河流的梯级开发展开,所以说该河流域的综合开发的核心是河流的梯级开发。该题难度一般。‎ 读德国鲁尔区(甲)和我国辽中南(乙)工业基地图,回答下列各题。‎ ‎26. 鲁尔区形成之初工业布局的类型是 A. 市场指向型 B. 交通指向型 C. 技术指向型 D. 动力指向型 ‎27. 下列有关我国东北工业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以辽中南工业基地为主 ‎②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③振兴老工业基地应借鉴德国鲁尔区治理改造的成功经验 ‎④振兴老工业基地应以深圳为表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I④ D. ①③‎ ‎【答案】26. D 27. 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的区位选择。‎ ‎【26题详解】‎ 市场指向型是指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技术指向型是指技术要求高的工业,如飞机、集成电路等,动力指向型是指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据图可知,鲁尔区形成之初就是在煤炭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是动力指向型,故D正确。故选D。‎ ‎【27题详解】‎ 东北老工业基地以辽中南工业基地为主,但不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沪宁杭工业基地,①正确,②错误。东北老工业基地为重工业基地,应借鉴鲁尔区治理的经验,深圳属于我国的新兴的轻工业基地,③正确,④错误。故选D。‎ ‎【点睛】该题主要通过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并了解影响工业分布的区位因素以及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该题难度一般。‎ 下图为“我国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情况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8. 由于政策原因,我国耕地逐年减少,其中生态退耕减少耕地所占比重最大的一年出现在 A. 1998年 B. 2000年 C. 2002年 D. 2003年 ‎29. 随着耕地数量的减少,要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农业应重点做好 A. 确保青壮年劳动力留在农村 B. 控制人口数量 C. 科学种粮,提高单产 D. 植树造林,保护生态 ‎30. 下列叙述属于促进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是 ‎①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发展 ‎②大力增施化肥,促进粮食生产 ‎③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④加强环境治理,严格控制土地污染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28. D 29. C 30.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28题详解】‎ 根据图中生态退耕和结构调整减少耕地的数量,可知2003年我国生态退耕减少耕地面积最大,其所占的比重也最大。故D正确。‎ ‎【29题详解】‎ 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目前提高农业单产的主要手段是提高技术水平。故C正确。‎ ‎【30题详解】‎ 大量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污染,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增施有机肥,②错误;促进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应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发展,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加强环境治理,严格控制土地污染,①③④正确。故选B。‎ ‎【点睛】该题最主要通过读图获取相关信息,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该题难度一般。‎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4道大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新疆棉花已连续多年获总产、单产、商品出口率、调出量,人均占有量五个中国第一。近年来一批浙江人在新疆承包大片农田种植棉花,然后就近加工成棉纱、棉布或服装销售到中亚、西欧地区,形成了农工商结合的生产模式,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下圈为新疆简图及棉田分布示意图。‎ ‎(l)新疆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区。‎ ‎(2)接地域分布的基本规律,新疆境内大多属于 带,但由于其境内 差异,形成了较小尺度的绿洲区,这种分布规律称为____。‎ ‎(3)新疆铁路多沿着沙漠边缘修建,影响新疆铁路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4)分析新疆地区农工商结合,发展棉花产业的区位优势。‎ ‎【答案】(1)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2)温带荒漠带;水分(或水源);地方性分异。‎ ‎(3)地形 ‎(4)当地自然条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充足、地广人稀)适于棉花大规模种植;(接近原料产地、劳动力丰富而廉价、政策支持,适合棉花加工)棉花加工业经济效益好;农工商结合,有利于降低成本。‎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我国区域地理的相关问题。‎ ‎【详解】(1)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疆位于三大自然区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2)根据新疆的位置判断,该地距海较远,降水少,因此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境内水分(或水源)多的地区形成绿洲,该分布规律为地方性分异。‎ ‎(3)沙漠边缘为山麓冲积扇,地形平坦,有利于铁路建设。因此影响新疆铁路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 ‎(4)从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分析。新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当地自然条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充足、地广人稀等)适于棉花大规模种植;(接近原料产地、劳动力丰富而廉价、政策支持,适合棉花加工)棉花加工业经济效益好;农工商结合,有利于降低成本。‎ ‎【点睛】该题主要通过读图确定区域位置,结合所学的自然和人文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该题难度一般。‎ ‎32.阅读下面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 ‎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中逐步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种分布格局逐渐改变。‎ 材料二 如今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粤北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正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列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 ‎(1)20世纪80年代,香港大量 型产业逐渐北移,珠江三角洲成为香港产品的 基地,香港利用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的优势担当研究开发中心和 中心的角色,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 ‎(2)结合所学知识,筒述图示地区产业发展与转移的趋势。‎ ‎(3)粤北山区设立的产业转移园区主要有哪些比较区位优势?当地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园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答案】(1)劳动密集加工销售。‎ ‎(2)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优势明显的周边地区转移,珠江三角洲地区着重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生态工业和现代服务业。‎ ‎(3)优势: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地价较低。措施:加快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营造良好的政策与创新环境;防止工业污染。‎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相关知识。‎ ‎【详解】(1)珠江三角洲的优势是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香港的优势是资金、技术、市场、信息。根据材料一,两者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前店后厂”模式。港澳地区控制产品的质量,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营销,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20世纪80年代,香港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北移,珠江三角洲成为香港产品的加工基地,香港利用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的优势担当研究开发中心和销售中心的角色,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 ‎(2)根据图示和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地区的产业向优势明显的周边地区转移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珠江三角洲地区着重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生态工业和现代服务业。‎ ‎(3)粤北山区设立的产业转移园区优势是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地价较低,适宜设立产业转移园区。措施从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培训、营造良好的环境和防止工业污染方面考虑。如:加快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营造良好的政策与创新环境,防止工业污染。‎ ‎【点睛】劳动力与土地价格差异是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产业的转出必然导致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承接产业转移的地区除土地、劳动力的优势外,还要营造硬环境(基础设施)、软环境(劳动力素质、政策)、防止工业污染;从图中可以看出珠三角汽车产业以集群方式布局。该题难度一般。‎ ‎33.读下边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b、c、d四处采取不同措施。与治理措施相对应的地点分别是: 处:打坝淤地; 处:植树种草; 处:修筑梯田; 处;平整土地。‎ ‎(2)甲、乙、丙三地, 地最适宜建窑洞,原因是 。‎ ‎(3)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只重视工程措施,而忽视生物措施,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答案】(1)d b c a ‎(2)丙;丙地位于南坡,光照条件好,冬季风影响小,且地势较高,不易积水,适宜建窑洞。‎ ‎(3)水土流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洪水和泥沙会冲毁工程,造成更大的危害。‎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详解】(1)根据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可判断出a处为塬面上,b为陡坡,c为缓坡,d为沟谷。在沟谷处打坝淤地;在陡坡处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在缓坡处修筑梯田;在高原的塬面上地形较为平坦,平整土地。‎ ‎(2)甲、乙、丙三地中,丙地位于南坡,光照条件好,且地势较高,不宜积水,适宜建窑洞。‎ ‎(3)在小流域综合治理时一定要兼顾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等,三者并用,有机结合效益互补。工程见效快,工程养林草,林草治根本,否则水土流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洪水和泥沙会冲毁工程,造成更大的危害。‎ ‎【点睛】对黄土高原的治理是以小流域为单元,在沟谷处打坝淤地;在缓坡地植树种草;在一些塬面上平整土地。窑洞的选址要充分考虑背风避寒的要求。在小流域综合治理时一定要兼顾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等。该题难度一般。‎ ‎34.结俞相关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雄浑挺拔的中国西部,一条大江出雪山,越峡谷,浩浩荡荡奔流到海。这就是流淌数百万年,孕育着无数华夏儿女的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长江。‎ ‎ 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利于植物生长和恢复——长江流域既有“先天丽质”的一面,也有“弱不禁风”的一面——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土层浅薄,降雨量大。一旦地表植被不复存在,就会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将土层冲刷殆尽,使土地资源遭到无法挽回的破坏。水土流失犹如一种慢性顽症,强烈侵蚀着万里长江的肌体健康,威胁着国家生态安全,成为长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心腹之患”。‎ ‎ ‎ ‎(1)长江发源于 高原,注入____海。‎ ‎(2)图示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气候类型是____。‎ ‎(3)图中水利工程A是____,水利工程A建设的首要目标是____。‎ ‎(4)试分析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5)借鉴田纳西河流域整治的经验,就今后长江流域的进一步开发与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青藏东 ‎(2)亚热带季风气候 ‎(3)三峡工程防洪 ‎(4)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5)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水能、航运、旅游等);不断加大开发力度,提高流域的开放度。‎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长江流域的自然概况和开发利用。‎ ‎【详解】(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注入东海。‎ ‎(2)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长江流域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3)据图可知A是三峡水利工程,其建设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4)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流速(位于地势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二是流量(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等)。由于长江流域降水丰富,落差大,流速快,重力势能大,水能资源丰富。‎ ‎(5‎ ‎)根据田纳西河流域的整治经验,应从管理机构、法律法规、水土综合治理等方面治理长江流域。即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水能、航运、旅游等);不断加大开发力度,提高流域的开放度。‎ ‎【点睛】本题考查长江水系的相关知识点,熟记课本知识点读图后解答即可。难度一般。‎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