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河南省中原名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松、竹、梅是中国人所喜爱的自然事物,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这种人格的象征物,既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显然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中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以用自然事物作为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人格化的自然事物,在植物界,最著名的莫过于松、竹、梅、兰、菊这五种不同科目的植物了。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这已是尽人皆知的常识。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抒情文学作品的情感诉求和思想意蕴,大多是通过这些物象或由这些物象所构造的意境完成的。它们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人陶冶性情、涵养人格、砥砺人生的重要参照物,古人因而大多喜欢与这些自然事物为邻,甚至视其为至亲家人。传说苏轼被贬到黄州,有个地方官去拜访他,问他一个人在这儿是否感到寂寞,苏轼指指门外说,我这儿有“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何寂寞之有。他的另一句话“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很有名。又传说爱梅成痴的林逋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所谓“梅妻鹤子”,都是典型的例证。 在这些自然事物中,松、竹、梅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特别喜爱,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美好品质和德行,并不完全是因为它们自身所具有的某种自然属性,同时也因为赋予其意义的古人自身,也存在与之对应的文化和人格诉求。中国古人立身处世的观念,就人格构成而言,既强调“入世”所需要的积极进取、正直忠勇、刚毅坚韧的品德和意志,也重视“出世”所保有的清高孤傲、淡泊宁静、飘远萧散的情怀和意趣。这样的文化和人格诉求,正好与松、竹、梅的某些特性相对应,松、竹、梅自然就成了古人这种人格力量的化身。马克思说,“对象如何对他说来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每一种本质力量的独特性,恰好就是这种本质力量的独特的本质,因而也是它的对象化的独特方式”。松、竹、梅这样的自然事物,因此也就以它们与中国文化独特的本质力量相适应的性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格精神的对象物。经过了这样的一个对象化的过程,这些自然事物就进入了精神文化系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些重要表达意象和组成部分。这种对象化了的自然事物,又因其对象化的独特方式,往往是通过审美的艺术创造完成的,因而又与中国人的审美旨趣有关。 中国人春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这种品格虽然古人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却是自魏晋以来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 (编自於可训《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人民日报》2018年10月03日08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人的眼里,松、竹、梅有着自然事物和人格象征的双重意义。 B.将某些自然事物进行人格化,是中国文化的创造,体现了中国文化精神。 C.自然事物能够被人格化,根源于物我同一、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哲学。 D.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等修辞手法,让自然事物被赋予精神内涵,有利于其人格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从松、竹、梅切入,目的是引出中国文化中将自然事物人格化这一论题。 B.第二段围绕“将自然人化的传统”,先从理论层面分析,然后举例加以印证。 C.文章开头提出论点,中间展开论证,最后总结,全文形成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 D.文章引用马克思的言论,和作者的论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属于对比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事物被人格化,是其本身所具有的自然属性起了决定性作用,引发了古人的文化创造。 B.中国人的人格构成,既强调“入世”又重视“出世”,说明中国人的心理矛盾根本无法调和。 C.月亮有满月和缺月之分,古人想到家庭有家人团圆和分离的差别,写诗时常将月亮人格化。 D.污水、烂泥等具有负面形象的自然事物,古人从不将其人格化,是因为其形象,趣味不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如愿 茹志鹃 天还没大亮,何大妈猛然坐起身,伸手在枕头下面,摸出那个对折起来的大红封套。红封套上用浓浓的墨笔,写着四个大字:劳动光荣。下面小字是:玩具小组组长何永贞同志收。 她想不到,自己快跨进五十的人了,竟然第一次挣得了薪水。 十五年前,那时还没解放,阿永才六岁,就死了爸爸。年轻的何永贞咬着牙,抚养着儿子,好容易进到附近一家丝厂做工。快到月终领薪水时,一天,家的方向冒起了火光,想到阿永,她发了般冲出工厂,向家里奔去…… 第二天,她被开除了,连那二十八天的工钱都被扣除了。 何大妈呆呆地坐在床上,忽然看见天已大亮,这才惊动起来。 “对,我得快,快起来到厂里领原料去。”何大妈一掀被子,急急地起来梳洗。 “妈,你礼拜天还有事啊?”阿永在里间问。 “嗯!”何大妈应了一声,还是忙自己的。阿永知道母亲的牌气,不过他总觉得母亲苦了一辈子,应该好好享享福。所以母亲出去工作,他有些不以为然。现在他看母亲星期天还要出去忙,暗叹了一口气,无可奈何地叫了一声“妈”。何大妈一听便不高兴,说道:“你是不是不高兴我出去工作?” “不,我是说,你星期天还起这么早,不多休息一会。”儿子一听娘的口气,话便马上拐了一个弯。 “忙啊!你别看我们生产组小。领原料,送产品,检查质量,开会,哪样不要花工夫?你当只有你们大工厂才会忙呀!” “哪里,厂越小倒是越忙,特别是小组长,更加要操心。”阿永知道母亲特别喜欢人家讲这一类话。 果然,何大妈高兴了,她活了五十年,第一次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自己做好做坏,和大家,甚至和国家都有了关系。从前,厂里会有人急急地骑了脚踏车,赶到家里来叫儿子去商量一件什么要紧事情。每当这时,何大妈心里又觉得骄做,又会有一种空空荡荡的感觉。后来当里弄一组织生产组,何大妈第一个就参加。现在,何大妈最高兴的,就是也常常有人会急匆匆来叫自己。 梳洗妥当以后,她又摸出那个大红封套,正想再仔细看看,旁边床上的小阿英一骨碌坐了起来。 “奶奶,你是昨天答应的,今天要带我去买玩具啊?” “阿英最乖,奶奶要去办一件工作,办完了再带你去买。”小阿英身子扭了几下,干脆地说:“不要工作嘛!” “这怎么行!工作!你懂不懂?就是最要紧最要紧的事情,你怎么能拖后腿?”何大妈有意加重了声音 “什么叫拖后腿,奶奶?” “……”何大妈不知这怎么说好了。忽听里间儿子说道:“妈,你就带她去吧!今天上午我还有些事要去办一下呢!” 这一说,何大妈又不痛快了:“你怎么不带她去?哦!只有你的工作才是工作,我的工作就不是工作,就能随随便便带了小孩子去的。”何大妈嘟哝着,还是和小孙女手拉手出门了。 谁知一进工厂大门,就被传达室的同志挡了驾。 哦!何大妈才想起来,管委会是叫自己明天来的啊! 何大妈拉了阿英走到外面马路上,店铺正好开始营业了。 “奶奶,我要苹果。”小阿英忽然站在水果店门口不肯走了。 “我要苹果!”这个声音使何大妈怔了一下。那也是二十五年前的事情了,每当她从丝厂回来,儿子在胸边啼泣,她总是安慰儿子说:“等发了工钱,妈妈给你买个又大又红的苹果!”但工钱终于没有拿到,苹果也就没有买成。 何大妈拿出那只红封套,手止不住地有些抖,从自己第一次发的薪水里抽出一张钞票,买了两只又大又红的苹果。一只给了阿英,还有一只她要给儿子。二十五年前的心愿,今天偿还了。何大妈又激动,又有些酸楚的余味。 回到家,何大妈把苹果交给阿英,说:“给你爸爸去。”自己就在一旁默默坐下。阿英举着只又大又红的苹果,飞到爸爸身边,朝阿永手里一塞,说道:“爸爸,奶奶给你买的苹果。” “给我买的苹果?”阿永拿着苹果,迷惑不解,抬头看看妈妈,妈妈正在那里对自己点头微笑,说:“你想想,你小时候,不是常常向我要苹果么?” 阿永全身震撼了一下,呆呆地捧着那只苹果…… 那时妈妈在丝厂里做工,每天,阿永就在昏暗的灶拨间里,到夜里,人家都熄灯睡觉的时候,阿永才听见妈妈的声音,摸到妈妈那双温热的手。阿永朝妈妈哭,妈妈就会拍着阿永说:“乖,不哭,等妈妈发了工资,就给阿永买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吃。” 但是,妈妈被开除了。妈妈曾经讲过多少个晚上的苹果,永远只是在阿永的梦里出现。 现在,阿永已不知吃过多少次苹果了,但是妈妈还是买来了,用自己第一次的薪水买来了。 “妈妈……”阿永激动地叫了一声,心里像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哪句说起。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叙述何大妈二十五年前被工厂开除,是为了与上文第一次获得薪水形成对比,同时为下文给小时候没有给阿永买苹果埋下伏笔。 B.何大妈礼拜天急忙出门工作,并且重视自己小组长的身份,是因为之前缺少存在感,现在便异常珍惜。这间接揭示了人物对工作的重视和个人价值的重建。 C. “又大又红的苹果”将过去和现在连接,以小见大,展示了劳动者的慈母形象,表现了亲情的可贵。 D.母亲出去工作,阿永不以为然,认为母亲应该在家里做做家务,带带孙女,颐养天年。这里有成年儿子的孝心,其中也不乏对母亲、妇女性别角色的陈规与偏见。 5.小说在刻画何大妈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这篇小说在构思上独具匠心,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的偶像。对才华出众、外形靓丽、造型时尚、为人友善、个性独特的明星产生倾慕心理,恐怕是每一代青少年必然经历的心理体验。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传播渠道不同、审美标准不同,每一代人对偶像的认知自然会有所区别。然而,在差异化的表象之下,不同时代的人们又会对偶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任何优质偶像、大众榜样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执着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摘编自杨洪涛《文艺界需要真正的优质偶像》,《光明日报》2018年8月30日) 材料二: 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有的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等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在“论美貌你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轻重,一些人演技不好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任性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以文化人,更在育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 (摘编自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新华社北京2018年9月6日电) 材料三: 伟大的队伍孕育伟大的精神,刚毅的品格塑造独特的气质。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血性,是集体主义的奉献,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身上那种气质之美,为浮躁的社会打开了另一个审美维度,理应引领时代潮流。 而当下,受商业炒作等影响,社会上渐渐刮起一股“阴柔之风”。一些“小鲜内”“花美男”充斥屏募,他们看起来弱不禁风却妆容精致,说起话来有气无力且矫揉造,没有一丝阳刚之气,却被扭曲的“眼球经济”推波助澜。不少人担心,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影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而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進求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向上的民族,应该有昂扬雄健之气概,有敢于开拓之勇力,有青春勃发之精神。如果放任“阴柔之风”劲吹,让不良文化侵蚀人们的思想,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就会消退。改变病态审美,扭转矫揉造作,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唯此,方能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这一点,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摘编自王宁《用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解放军报》2018年10月4日) 材料四: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过美学和美育高潮后,学校美育越来越被分工细密的现有课程体系边缘化了,我们看到的常常只是偏重技能、缺失审美内蕴的“艺术课”或者仅剩知识、脱离现实生活和主体精神世界的所谓“美学课”,而少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社会转型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有损美育实施的生态。转型过程中,整个社会难免产生许多浮躁、趋利、庸俗等负面情结,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更使得青少年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不少学生更多沾染的是经济意识、“小我”考量和感官愉悦,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的自觉精神日趋稀薄。“走偏”的文化消费与“病态”的审美创造互为因果,值得此思。 (摘编自潘清《美育为何难落实》,《光明日报》2017年1月17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偶像具有时代差异性是正常的社会现象,偶像的概念已经达成共识,人们普遍认为偶像应该具有过人的才华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B.病态审美现象由多种因素导致,有的与“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存在密切关系。 C.青少年的文化选择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大任,我们要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 D. 经济意识对学生的审美追求影响越来越大,“走偏”的文化消费造成了审美创造的“病态”,“病态”的审美反过来又推动了文化消费的偏向。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时代军人身上独特的气质之美可以作为当前社会另一个审美维度,引领时代潮流,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 B.昂扬雄健的气概、敢于开拓的勇气和青春勃发的精神是判断一个社会健康向上的标志,因此,我们决不能放任“阴柔之风”劲吹。 C.只有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才能改变病态审美,扭转矫揉造作,这才是公共传播的主流。 D.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学校美育处于边缘位置。社会转型期出现的负面情绪会影响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我们迫切需要品位高雅的“美育课”。 9.结合材料谈一谈如何扭转现阶段的病态审美,重建青少年的审美观。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馥,字祖宣。少与友人成公简齐名,俱起家为诸王文学,累迁司徒左西属。司徒王浑表“馥理识清正,兼有才干,请补尚书郎”。许之。稍迁司徒左长史、吏部郎,选举精密,论望益美。转御史中丞、侍中,拜徐州刺史,加冠军将军、假节。征为廷尉。 惠帝幸邺,成都王颖以馥守河南尹。陈眕、上官巳等奉清河王覃为太子,加馥卫将军、录尚书,馥辞不受。覃令馥与上官巳合军, 馥认巳小人纵暴,终为国贼,乃共司隶满奋等谋共除之。谋泄,为巳所袭,奋被害,馥走得免。及巳为张方所败,召馥还摄河南尹。暨东海王越迎大驾,以馥为中领军,未就,迁司隶校尉,加散骑常侍、假节,都督诸军事于渑池。帝还宫,出为平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代刘准为镇东将军,讨陈敏,灭之,以功封永宁伯。 馥自经世故每欲维正朝廷忠情恳至以东海王越不尽臣节每言论厉然越深惮之。馥睹群贼孔炽,洛阳孤危,乃建策迎天子迁都寿春。永嘉四年,与长史吴思、司马殷识上书曰:“虽圣上神聪,元辅贤明,居俭守约,用保宗庙,未若相土迁宅,以享永柞。” 越与苟睎不协,馥不先白于越,而直上书,越大怒。先是,越召馥及淮南太守裴硕,馥不肯行,而令硕率兵先进。硕貳于馥,乃举兵称馥擅命,已奉越密旨图馥,遂袭之,为馥所败。硕退保东城,求救于元帝。帝遣扬威将军甘卓、建威将军郭逸攻馥于寿春。安丰太守孙惠帅众应之,使谢摛为檄。摛,馥之故将也。馥见檄,流涕曰:“必谢摛之辞。“摛闻之,遂毁草。旬日而馥众溃,奔于项,为新蔡王确所拘,忧愤发病卒。 (节选自(晋书),有改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馥自经世故/每欲维正朝廷/忠情恳至以东海/王越不尽臣节/每言论厉然/越深惮之 B.馥自经世/故每欲维正朝廷忠情/恳至以东海王越/不尽臣节每言论厉然/越深惮之 C.馥自经世故/每欲维正朝廷/忠情恳至/以东海王越不尽臣节/每言论厉然/越深惮之 D.馥自经世/故每欲维正朝廷忠情/恳至以东海王越/不尽臣节每言论厉/然越深惮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起家”意思较多,在“白手起家”中指“创立事业”,在“布衣起家”中指“出身”,而文中的“起家”则指“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 B.“补”指官有缺位,选员补充空缺官职。表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征、辟、拜、选、除、荐、擢”等 C.“檄”,古代文体。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谕和责备。 D.“卒”,大夫死称“卒”,与之相近的字有“崩、薨、不禄、死”等。“崩”是古人对帝王之死的描述,诸侯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称“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馥才华横溢,名声美好。他起家于诸王文学,受到司徒王浑的赏识,后任部郎,选举精密,声望显著,后转为御史中丞等官。 B.周馥清正刚正,忠于朝廷。上官已等人谋反,他拒绝接受官职。后东海王司马越任命他中领军,他也没有上任。 C.周馥心系国家,战功卓若。他曾与人合谋除掉上官巳,但计划失败。上官巳败后,他被召为河南尹;为镇东将军时,讨伐陈敏有功,被封为永宁伯。 D.周馥直言进谏,不畏权贵。他严厉批评司马越违背臣子礼节;他看到贼子猖狂,担优洛阳陷入孤危之中,建议迁都寿春,因此惹怒了司马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章令与上官已合军,馥以巳小人纵暴,终为国贼,乃共司求满奋等谋共除之。 (2)项貳于馥,乃举兵称馥擅命,已奉越密旨图馥,遂袭之,为馥所败。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③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此诗为苏轼被贬海南岛后,遇赦北还渡海时所作。②鲁叟,指孔子。乘桴,乘船。《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③《庄子·天运》中说,轩辕(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成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不仅写了景,也写了人。黑夜已过去了一大半,天空晴朗,剩下的夜路不难走。因此,这句诗调子明朗,可见当时诗人内心当中的惊喜。 B.领联运用对比手法,以“天容海色”对“云散月明”,仰观俯察,形象生动,连贯而下,灵动流走。诗人表明了自己在政治上原本就是清白的,不需要其他人来澄清。 C.颈联“鲁叟乘桴”是诗人借用孔子的典故表明自己被贬遇赦之后的释然,但他并不想像孔子那样闲散江湖,退出政坛。 D.全诗巧妙地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明朗开阔,情感深沉,蕴含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旷达。 15.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嵌入星宿名,极言山的高危,又刻画出了人们无可奈何的情态。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同时也表达出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_________”一句用比喻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小溪逶迤而来的形状,“__________”一句则形象地描写了小溪边缘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的状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段插曲,甚至是一截枝蔓。其中开诗学诗艺课的林黛玉,讲的是老一套,没有___________的惊人之语。 脂砚斋评析说,这一段是不可或缺的,因为香菱的根基、容貌都不俗,不能不入大观园,而又没有她入局的机会,使闹出个她要学诗来。此说不无道理,但因此就写出半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来,那就成了以意强为文了,那可是写小说的大忌。 香菱是__________的甄士隐的女儿,她的基因高尚,而曹雪芹是重视门第的,看看他对赵姨娘的描写就能体会到这一点。(___________)《红楼梦》中出现这样一个命途多舛的人物,对于警告读者不要对人生抱太多的天真玫瑰梦十分必要。但整个说来,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却远不像把其他几个“钗”写得那样动人。这说明曹公写作中也有___________的情形。 《红楼梦》是小说但是频频出诗谈诗赛诗,写得生动活波。昔日中国,诗与文幸是雅的,够着高大上的;而小说是___________之流的低俗段子,离高大上远了去了。曹雪芹替那么多小说角色吟诗论诗,可能还有显示自己也够得着诗作的用意。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特立独行 大彻大悟 志大才疏 稗官野史 B.独树一帜 大彻大悟 力不从心 引车卖浆 C.独树一帜 心灰意冷 志大才疏 稗官野史 D.特立独行 心灰意冷 力不从心 引车卖浆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香菱被人贩子拐卖,虽仍保持着雅气与正气,但留下了呆气。 B.香菱被人贩子拐卖,留下了呆气,还有雅气,更留下了正气。 C.人贩子拐卖香菱,让她有了呆气,但夺不去她的雅气与正气。 D.香菱被人贩子拐卖,留下了呆气,同时仍保持着雅气与正气。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所以整个说来,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却远不像其他几个“钗”写得那样动人。 B.但整个说来,其他几个“钗”,都远比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写得更加动人。 C.但整个说来,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却远不像被其他几个“钗”写得那样动人。 D.但整个说来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却远不像其他几个“钗”写得那样动人。 20.下面这段材料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合语体要求,请指出并改正。 从友人处得知,你公司拟聘一个职员,我自忖符合招聘条件,因此前来尝试,敬予以考虑。我毕业于郑州大学,为了学以致用,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干活能力,想离开现职。现职对我的工作颇为赞许,亦鼓励我另谋高就,更好地发展。如有机会,不胜荣幸! 21.下图是即将在郑州举办的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标,请描述其构图要素,并说明构图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四、写作(60分) 22.请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道题进行写作。 (1)请以“人生的信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明确立意,文体清晰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根据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近日,奔驰车主哭诉维权事件引发公众热议。女子花66万在西安“利之星”买了一辆奔驰,提车当天就漏油!多次协商维权无效后,她不得不坐在汽车引擎盖上“撒泼打滚”,“我是受过文化教育的人,我是研究生毕业,但是这件事让我几十年的教育受到了奇耻大辱!我就是太讲道理!”女车主哭诉维权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后,迅速引发舆论关注。 耐心沟通不被重视,撕掉斯文才能讨回公道?“按闹分配”不应是社会常态,忠厚实诚也不应被欺负。涉事店的态度不仅砸了自己的牌子,还“漏”了自己的良心! ——《人民日报》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根源于物我同一、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哲学”错误,原文说“又显然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应表述为: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物我同一、天人合一的影响。故选C。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D项,“和作者的论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属于对比论证”错误,应改为:强化了作者的论点,属于引用论证。故选D。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 A项,“决定性”错误,无中生有;B项,“根本无法调和”,不符合原文意思,“既强调‘入世’又重视‘出世’”,是古人立身处世原则,二者是相通的;D项,“古人从不将其人格化”,说法绝对化。故选C。 4.【答案】B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这间接揭示了人物对工作的重视和个人价值的重建”表述错误,原文是“她活了五十年,第一次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自己做好做坏,和大家,甚至和国家都有了关系”是直接揭示。 故选B。 5.【答案】①朴实 勤劳。何大妈以前在丝厂做工时,每天工作到夜里,年近五十,依旧外出积极工作。②独立自强。何大妈并不满足于在家带孩子,安享晚年,认为工作是最要紧的事。③勤俭持家。何大妈多次摸出红封套,不舍得花自己领到的第一份工资。④疼爱晚辈。何大妈给孙女买了一个大红苹果,顺便也实现了儿子小时候的心愿,体现了她对晚辈的爱。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要紧扣故事情节.可先用一句话确定人物的职业和社会地位,然后再根据故事的内容,逐一概括分析形象特点。“对,我得快,快起来到厂里领原料去。”何大妈一掀被子,急急地起来梳洗”,“那时妈妈在丝厂里做工,每天,阿永就在昏暗的灶拨间里,到夜里,人家都熄灯睡觉的时候,阿永才听见妈妈的声音”,说明何大妈朴实勤劳。“自己快跨进五十的人了”儿子认为, “母亲苦了一辈子,应该好好享享福”“何大妈一听便不高兴”“工作!你懂不懂?就是最要紧最要紧的事情”,说明何大妈独立自强。“她又摸出那个大红封套”,多次写到红信封,不舍得花自己挣到的第一笔钱,说明何大妈勤俭持家。“何大妈拿出那只红封套,手止不住地有些抖,从自己第一次发的薪水里抽出一张钞票,买了两只又大又红的苹果。一只给了阿英,还有一只她要给儿子”说明何大妈疼爱晚辈。 6.【答案】①以第三人称方式叙述,全知视角,结合儿子对母亲的认识,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丰富性。②运用插叙,叙事中穿插回忆,对人物心理进行描写,扩大了故事的艺术空间,丰富了表现内容。③以薪水引入,三次描写母亲摸出红封套,贯穿全文,从家常琐事的角度叙述,拉近了读者与故事的距离。④结尾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让读者回味无穷,给人亲情绵延不绝之感。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的构思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应该从小说叙述视角、结构安排、选材、等方面去鉴赏。本题采用第三人称方式叙述,“何大妈”“阿英”“阿永”,叙述者没有出现在作品中,以旁观者的身份出发,属于全知视角,结合儿子对母亲的认识,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丰富性。② “‘奶奶,我要苹果。’小阿英忽然站在水果店门口不肯走了。‘我要苹果!’这个声音使何大妈怔了一下。那也是二十五年前的事情了”, 运用插叙,叙述二十五年前的事情,从现实到回忆,扩大了故事的艺术空间,丰富了表现内容。③以薪水引入,贯穿全文,连缀情节,“何大妈猛然坐起身,伸手在枕头下面,摸出那个对折起来的大红封套”“梳洗妥当以后,她又摸出那个大红封套”“何大妈拿出那只红封套,手止不住地有些抖,从自己第一次发的薪水里抽出一张钞票, ”三次描写母亲摸出红封套,叙述了家常琐事,更有亲切感,拉近了读者与故事的距离。④结尾阿永吃到苹果,阿永激动地叫了一声,心里像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哪句说起,这样的未明确说出阿永说出了什么,引发读者思考,让读者回味无穷,给人亲情绵延不绝之感。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项,“偶像的概念已经达成共识”夸大其词。原文是“不同时代的人们又会对偶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故选A。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C项,“只有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才能改变病态审美,扭转矫揉造作,这才是公共传播的主流”,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改变病态审美,扭转矫揉造作,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故选C。 9.【答案】①从学校来说,应打造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②从偶像与榜样来说,应注重提升自身艺术才华,爱岗敬业,展现良好公众形象。③从公众传播来说,应以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④从社会来说,要抵制不良文化侵蚀,以优秀文化滋养青少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病态审美产生的原因,以及重建审美观的措施。结合材料四“学校美育越来越被分工细密的现有课程体系边缘化了,我们看到的常常只是……所谓美学课,而少见……的美育课”,反其意可概括为①;结合材料二“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总结第二段大意,可概括为答案②;结合材料四“转型过程中,整个社会难免产生许多浮躁、趋利、庸俗等负面情结,使得……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可概括为③;结合材料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可概括为答案④。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世故”,意思是阅历多,积累了丰富的处世经验;“世故”,不能断开,排除BD项。“忠情恳至”,意思是“忠于君国的感情恳切”,主谓结构,语意完整;“以东海王越不尽臣节”,因为东海王司马越不遵守人臣的节操;“至”“以”之间断开,排除A项;故选C。 11.【答案】B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项,授予官职的词有“荐、擢”,表述错误。“荐”,推举,介绍;“擢”,提拔、提升。故选B。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建议迁都寿春,因此惹怒了司马越”错误,“馥不先白于越,而直上书,越大怒”,司马越大怒是因为周馥越级上奏。故选D。 13.【答案】(1)司马覃命令周馥和上官巳合兵一处,周馥认为上官巳是小人,放纵暴虐,终究会成为国贼,于是和司隶满奋等人谋划一起除掉他。 (2)裴硕背叛了周馥,于是率兵宣称周馥擅自发号施令,已经奉司马越密旨图谋周馥于是袭击周馥,被周馥打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1) 以:认为;“馥以巳小人”判断句;(2)“贰”,有二心,背叛;擅命,擅自发号施令;“为馥所败”,被动句。 参考译文: 周馥,字祖宣。小时候与友人成公简齐名,都从学习诸王文学开始,慢慢升职到司徒左西属。司徒王浑上表朝廷“周馥见识清朗平正,又有才干,请求补任他为尚书郎”。朝廷应许。不久周馥升任司徒左长史、吏部郎,选举细致,得到的褒奖更多。转任御史中丞、侍中,又任徐州刺史,加封冠军将军、持节。朝廷征召他为廷尉。 惠帝到了邺都,成都王司马颖让周馥任河南尹。陈眕、上官巳等人拥戴清河王司马覃为太子,加封周馥为卫将军、录尚书,周馥推辞不受。司马覃命令周馥与上官巳合并军队,周馥认为上官巳是小人放纵暴行,其实是国贼,就与司隶满奋等人共同谋划除掉他,计划泄露,被上官袭击,满奋被杀,周馥逃走得以幸免。等到上官巳被张方打败,朝廷又征召馥回来暂时担任河南尹。等到东海王司马越即位,让周馥担任中领军,周馥未就任,升任司隶校尉,加封散骑常侍、持节,在渑池总管军务。皇帝回宫,周馥出任平东将军、都督扬州军务,代替刘准任镇东将军,讨伐陈敏,灭了他,因功被封为永宁伯。 周馥经历世事变故,每次想维护朝迁正统时,忠心之情恳切深至。因为东海王司马越不守臣子本分,周馥经常严厉批评他,司马越深深忌惮他。周馥目睹群贼猖獗,洛阳孤立危险,就献策想迎接天子迁都到寿春。永嘉四年,周馥与长史吴思、司马殷识上书道:“虽然圣上神明聪慧,辅佐之人贤明,节俭守约,但是保宗庙不如择地迁宅,以求永世太平。 司马越与苟晞不和,周馥没有先告诉司马越,而是直接上书,司马越大怒。之前,司马越征召周馥及淮南太守裴硕,周馥不肯去,就令裴硕率兵先行出发。裴硕对周馥有二心,就举兵声称周馥乱命,后来奉司马越密旨图谋攻打周馥,就偷袭他,被周馥击败。裴硕退守东城,向元帝求救。皇帝派遣扬威将军甘卓、建威将军郭逸在寿春攻打周馥。安丰太守孙惠帅众军响应他,派谢摛制定檄文。谢摛是周馥的旧将。周馥见到檄文,流泪说:必定是谢摛所写。”谢摛闻之,就毁掉草。十日后周馥的部下崩溃,周馥逃奔到项,被新蔡王司马确所拘押,周馥忧愤病发挂了。 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颔联运用对比手法”错误,“云散月明”,“天容”是“澄清”的;风恬雨霁,星月交辉,“海色”也是“澄清”的。这两句,以“天容海色”对“云散月明”,仰观俯察,形象生动,连贯而下,灵动流走。没有对比手法。故选B。 15.【答案】人生态度:①乐观豁达。虽遭受重重人生打击,历尽万千坎坷艰险,但总是乐观面对。②随遇而安。海南在别人眼中是荒蛮之地,但是作者认为此地风景奇绝,冠绝天下,正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表达方式:①直抒胸臆。面对重重打击磨难,作者却说“不恨”;面对蛮荒之地,作者却说“奇绝”。②倒因为果(翻因为果)。尾联第一句“九死南荒吾不恨”为果,第二句“兹游奇绝冠平生”为因,因果倒置,引人思索,意味盎然。 【解析】本题考查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从诗的题材、背景及诗本身抒情角度、抒情方式等方面去考虑。然后从情感角度逐一表述。 “九死南荒吾不恨,读游奇绝冠平生”,“九死”,多次死去的意思。“九死南荒”而“吾不恨”,是由于“兹游奇绝冠平生”,看到了海内看不到的“奇绝”景色。然而“九死南荒”,全出于政敌的迫害;情感上:他固然达观,但也不可能毫无恨意。手法上,“吾不恨”“奇绝”是直抒胸臆;“九死南荒吾不恨”为结果,原因是“兹游奇绝冠平生”,因果倒置,意味盎然。 16.【答案】(1)扪参历井仰胁息 (2)以手抚膺坐长叹 (3)人生如梦 (4)一尊还酹江月 (5)斗折蛇行 (6)其岸势犬牙差互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扪”“膺”“尊”“酹”,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1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第一处,特立独行:形容人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独树一帜:单独竖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修饰的是“惊人之语”,应该用“独树一帜”。第二处,心灰意冷:形容灰心丧气,意志消沉。大彻大悟:形容彻底醒悟。结合文段意思和《红楼梦》有关内容来看,应该用“大彻大悟”。第三处,志大才疏:志向虽然远大,可是能力不够。力不从心:心里想做,可是能力够不上。这里与志向无关,应该用“力不从心”。第四处,引车卖浆:指平民百姓。稗官野史:指小说之类记载逸闻琐事的文字。这里指的是人,应该用“引车卖浆”。故选B。 1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A项,根据上下文,强调的应该是正面的因素,重点不应该是呆气,所以不恰当。B项,“呆气”与“雅气”应该是对立的,“正气”与“雅气”不存在递进关系,所以不恰当。C项,主语是人贩子,与上下文不够连贯。故选D。 1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根据上下文语意,这里应该是转折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B项,从语意上看,重心应该是香菱,所以主语是“钗”就不恰当。同时,“曹雪芹笔下”应该放在“其他”前面。C项,“香菱”被“钗”写,这样说显然不合逻辑。故选D。 20.【答案】(1)“你公司”改为“贵公司”(2)“一个”改为“一名”(3)“尝试”改为“应征(聘)”(4)“干活”改为“工作”(5)“高就”改为“职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一般来说,庄重场合,用语要规范雅正,多用书面语。文艺语体有形象性,科学语体有准确性和严出性,政论语体有逻辑性和鼓动性,公文讲究格式化和简明性。本题题干指出语段为“下面这段材料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合语体要求”,要求“请指出并改正”,本题是注意语言的规范雅正,不能用口语。通读语段,语段中“你公司”“一个”“尝试”“干活”“高就”为口语,不符合启事的语言要求,改成规范雅正的书面语即可。 21.【答案】本届运动会会徽主体图形由腾飞向上的龙、凤及两侧的丝带组成。龙凤形似阿拉伯数字“11”,恰为本届运动会的届次,又寓有“龙凤呈祥”之意。会徽轮廓与汉字“中”的轮廓相似,龙凤相依相伴腾飞之势,突出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般按以下步骤答题:第一步,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第二步,认读图表,捕捉信息.第三步,依据要求,规范作答。写图形的构图要素,一定要仔细观察图案的构成,包括文字,如这题图案有:龙、凤及两侧的丝带,概括寓意时除了结合图形的分析其内涵之外,还要注意题干提供的信息“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标”。 22.【答案】让维权不再艰难 淮南子曾言:“规不正,不可以为方;矩不正,不可以为圆。”针对车主维权无奈坐在引擎盖的事件,于我看来,则应各方追究责任,让消费者维权不再艰难。 正当维权,追求自我权益的保障。 于这位女车主而言,坐上引擎盖实属无奈之举,在多次维权均无果后,她才采取相对极端的做法,而在她的背后,映射的是无数被侵犯权益的消费者无处维权的鲜活实例,她在某种程度上是幸运的,可以通过网络的关注来使自己的权益得以维护,而对于有些消费者来说,自己正当权益受到侵犯之时,面对对方的无理,只能放弃维权。而这位女车主面对对方在压力之下采取的赔偿措施的态度,我十分赞同。“不接受不明不白的退款”,没错,维护利益就应该让对方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并去改正错误,而不是简单用钱解决舆论压力问题,还 个例消费者正当权益,对该 4S店进行彻查,还所有消费者以相应赔偿并承认销误,改正销售态度和方式,方可获得公众原谅,女车主的做法,同样维护了他人的权益。 承担责任,积极监管,方为预防之本。 女车主为何多次维权却无果?4S店为何态度如此强硬?为何一定要在舆论之下,监管部门才纷纷介入?这不免令人心寒,是平时监管部门的执法过松还是不作为现象严重,才使得4S店钻了空子,如果执法部门早日执法,助消费者维权,何致车主坐上引擎盖?追究到底,终是监管部门也存在相关问题,在这个法律公正的社会背景之下,各大监管部门应在阳光下执法,让消费着有处维权,有法可依,而不是被迫坐上引擎盖。 《乌合之众》中曾言:“看得到的现象我们比喻为波浪,它不过是海洋深处我们一无所知的湍流的表象。”此次维权事件便是波浪,而于我们,则要探究其湍流所在,让消费者更受共注,更易维权,如此,在监管部门的积极阳光执法和消费者树立维权意识下,方可社会愈正,国家大治。 看江岚千流,只愿渺渺如已,亦能与岁月一度前行,以维权之光,照亮前方,越过清风湿澜,疏影暗香,成为最好的榜样。 因为责任在心,所以花开似锦,叶落如诗。 让维权不再艰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