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3)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3)作业

第一部分 选修3‎ ‎1.(2019·山东济宁二模)【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00年以来,欧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和工会发动工人群众进行反战宣言,许多国家的工人阶级也举行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示威游行。据统计,一战爆发前,欧美国家约有100万人参加过为和平募集资金、宣传和平并游说政客等和平活动。但是,在战前愈发狂热的民族利己主义、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宣传面前,要求和平的呼声远不足以对现实政治产生重大影响,而大多数政治家和军事家也信奉用战争手段解决争端。因此,当1914年8月欧洲各国为了一个具体国家之间的争端而宣布参加这场帝国主义战争时,往往能看到聚集在这些国家的人群欢呼雀跃。结果,一战的爆发及扩展沉重打击了战前世界和平运动。‎ ‎——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1)根据材料,指出一战前世界和平运动发展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阻碍一战前世界和平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 解析 第(1)问特点,根据材料从组织、基本力量、范围、规模、影响等角度概括。第(2)问因素,据材料从欧洲社会思潮、资产阶级政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扩张对世界和平运动的打击等方面分析。‎ 答案 (1)特点:有组织开展,工人阶级是反战运动的基本力量;和平运动波及欧美国家,规模较大;和平运动的影响有限。‎ ‎(2)因素:欧洲民族主义、军国主义等思想的冲击;资产阶级政府信奉军事手段解决政治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扩张对和平运动的打击。‎ ‎2.(2019·山东菏泽一模)【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威尔逊希望通过其十四点和平原则实现其充当国际警察的威望。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英、法两国不得不借助威尔逊的声望和“中立”的地位,发表一个空洞的声明以抵消布尔什维克的影响。十四点和平原则中第一点大唱“公开外交”令英法大为恼怒。战后“英国想利用日本在太平洋上钳制美国。而美国则想对日本作一定让步,讨取好感,以使拆散‘英日同盟’。因此,双方都不愿得罪日本”。‎ 于是,德国将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与日本。到华盛顿会议召开时,美国提出,“建立在各国共同放弃对中国的军事和政治扩张,通过密切的国际合作共同分享中国的原料和市场,维持远东的和平”。1922年2月,中、日正式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并被载入华盛顿会议记录,中国解决了山东问题。 ‎ ‎——摘编自冯晖《美国在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上有关山东问题的态度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巴黎和会上英、美对日的态度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山东问题最终赢得解决的原因。 ‎ 答案 (1)态度及目的:英国与日本接近,组建“英日同盟”,其目的是利用日本在太平洋上的势力钳制美国。美国对日本作出一定的让步,其目的是要拆散威胁自己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利益的“英日同盟”。‎ ‎(2)原因:欧美列强与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导致矛盾激化;美国“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侵华原则得到列强认可;中国推行灵活务实的外交方略;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推进。‎ ‎3.(2019·河北石家庄质检)【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在此之前,蒋介石认为“日苏必战”,误判了苏联的缔约动机。蒋介石最忧虑的是,日本既利用欧洲的混乱要挟列国对其退让,实际上又不介入欧局,而集中全力压迫中国。反之,他最期待的是,日本在侵华战争尚未结束之际,就同时介入欧局,或北进攻苏,或南进掠取欧美的亚洲殖民地。因此,蒋介石积极推动苏联与英法速订军事同盟,即间接促使日本决意和德意结盟,从而使苏联与日本都不能对欧战旁观坐大,苏日战事或不能免。1939年5月,蒋介石在分析国际局势时指出,“只要美国对远东方针不变,九国公约存在,则中国之地位当然有利。”‎ ‎——摘编自鹿锡俊《蒋介石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反应》‎ ‎(1)根据材料,指出蒋介石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前国际形势的认识及对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对远东局势的影响。‎ 答案 (1)认识:日本会趁欧洲混乱之机,加紧侵略中国;苏日战争在所难免;苏德为自保会互相利用;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有利于中国抗战。对策:积极推动苏联与英法结盟,德国与日本结盟,促成苏联与日本的对抗;寄希望于美国支持。‎ ‎(2)影响:使中国抗战更加艰难;有助于加强苏联在远东的防御力量;打破了日军的“北进苏联”计划。‎ ‎4.(2019·四川教考联盟二模)【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4年,美国制定了处理战败德国的计划,即“摩根索计划”。包括以下内容:(1)德国完全非军事化,将战后的德国变成农业国;(2)鲁尔与莱茵工业区国际化,法国兼并萨尔矿区,波兰得到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3)德国其余部分分为两个以联邦制为基础的自治国;(4)彻底摧毁鲁尔地区的工业;(5)将德国人变成拥有小块土地的农业居民。‎ ‎——摘编自郭尚鑫《论美国对战后德国的处置》‎ 材料二 1948年2月,美国牵头的伦敦会议召开,要求建立一个西德政府并召开制宪会议,同时建议成立一个有英、法、比、荷、卢经济联盟国家和德国代表参加的管制鲁尔区的国际机构,规定鲁尔区的资源不得用来为侵略战争服务。6月,美、英、法宣布在德国占领区进行货币改革,使用新马克。同时,占领区也被纳入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接受美国的援助。1949年5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正式成立。至此,美国战后处置德国的步骤完成。‎ ‎——摘编自郭尚鑫《论美国对战后德国的处置》‎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1948年对德政策与1944年相比有何调整,并说明其调整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948年美国的对德政策。‎ 答案 (1)调整:1948年对德在政治上保持其完整并完成民主化改造,经济上在限制的同时又帮助其恢复和稳定经济;而1944年,政治上肢解德国,经济上彻底摧毁其工业基础。目的:扶持西德,以使其成为遏制苏联的重要力量。‎ ‎(2)简评:美国的对德政策服从于美国的遏制战略,代表了美国的利益;扩大了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有利于德国政治的稳定和经济恢复发展;对欧洲战后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或导致美苏在欧洲对抗的加剧和欧洲局势的紧张)。‎ ‎5.(2019·广东一模)【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格林纳达西濒加勒比海,东临大西洋,地处海上交通要道。1979年,格林纳达发生政变,亲西方的盖里政权被推翻。随后,苏联和古巴向新政权提供了大量经济和军事援助。美国总统里根多次声称,美国准备教训格林纳达。格林纳达总理毕晓普试图改善对美关系,但遭到国内反对。1983 年,军方发动政变,将毕晓普秘密处决。美国以应对加勒比诸国的“紧急要求”和“保护美侨”为借口,联合几个加勒比国家,入侵格林纳达。这引起加勒比共同体一些成员国如圭亚那、伯利兹、巴哈马联邦的抨击和谴责,美国西烽。‎ ‎——摘编自晓岚《美国入侵格林纳达前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入侵格林纳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入侵格林纳达的影响。‎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从战略地位、格林纳达政变倒向苏联、格林纳达再次政变政局动荡、美国乘机寻找借口并获得部分加勒比国家支持等分析。第(2)问据材料从加勒比共同体的内部、加剧了加勒比地区局势紧张、在美苏冷战大背景下的美苏战略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原因:格林纳达战略地位重要;冷战背景下,格林纳达外交倒向苏联;格林纳达发生政变、政局不稳;美国得到加勒比部分国家的支持。‎ ‎(2)影响:美苏在加勒比地区保持了战略相对平衡;侵犯了格林纳达的主权;加剧了加勒比和中美洲的紧张局势;促使加勒比共同体内部分化;激化了美国与西方盟国的矛盾。‎ ‎6.(2019·福建福州质检)【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 在北约的要求下,1981年11月,美、苏就欧洲中程、中短程导弹问题在日内瓦开始谈判。美、苏双方前后多次提出各自不同的方案,但由于双方立场相距甚远,谈判陷入僵局。1983年11月,美国着手在英国、意大利和联邦德国等国部署新式导弹,苏联中断谈判,东西方关系一度十分严峻。此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美苏各自调整在裁军问题上的策略,在经历了先后6轮、共计110次会议的谈判之后,1987年12月8日,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签订《美苏中导条约》。该条约规定双方在条约生效后的3年内,须全部销毁所拥有的短程、中程导弹及发射装置和辅助设施,条约生效后双方不得再试验、生产和部署射程500至5 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 ‎——摘编自徐天新《世界通史·当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苏中导谈判的特点,分析谈判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条约签订的影响。‎ 答案 (1)特点:漫长性;曲折性;艰巨性。原因:美苏经济状况的变化改变了双方的战略攻守地位;军备竞争给双方财政带来沉重负担;西欧的联合与实力的上升;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的个人作用。‎ ‎(2)影响:减轻了双方军备竞争的压力;促进了东西方关系的缓和;有利于欧洲与世界的和平;加速了冷战局面的结束;但并未动摇两国的核霸权和核垄断的地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