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 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态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的最高层次的文明形态。任何文明形态都必须具有与之相适应的主体承担者,生态文明的主体承担者是“公共人”与“生态人”组合而成的“生态公民”。 所谓公共人是指在公共领域中受公共精神驱动,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维护公共利益的行动者。作为公共人,生态公民首先应具有生态正义观念,公平地在社会主体之间分配生态权益和生态责任。生态公民强烈主张生态资源合理公正的配置,损害生态环境必须受到相应惩罚,利益受损者应给予相应补偿。其次,生态公民应具有生态权力观念。生态公民行使生态权力的方式主要是言行,即生态公民通过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影响环保法规政策的制定,改变不合理的环境决策,纠正不合法的环境行为。再次,生态公民应具有生态合作观念。对于公共领域而言,公共产品是群体互动的产物。生态公民必须在复杂公共关系中不断地与其他行动者产生联系,才能持续性地再生产生态公共产品。 生态人是指以追求人的生态性存在作为目标,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行为准则,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人。作为生态人,生态公民首先具有生态道德意识,将生态文明内化为精神上的自觉追求,最终外化为一种绿色生活方式。在生态道德的指引下,生态公民无论身在何处,有没有外界监督,他们都会表现出高尚的生态道德情操,不随意乱扔垃圾,不损害自然环境。其次,生态公民具有生态理性意识,主动反省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伤害,自觉选择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生态理性可以使生态公民摆脱人类物质需求欲望的束缚,摒弃“自私、贪婪”本性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再次,生态公民具有生态感恩意识,总是怀着感激之情善待自然万物。由于自然界对人类物质满足和精神享受的馈赠,生态公民对自然生态具有浓厚的敬重和热爱之情,这种情感最终汇聚成一股捍卫生态利益的无形力量。 生态危机一方面可以归结为公共资源的破坏,因而需要公共人在场以保护公共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归结为生态道德的滑坡,因而需要生态人出场以重塑生态精神。公共人在伸张公共资源分配正义的过程中提升了生态道德意识,并逐渐具有生态人的品质;而生态人在遵循生态道德规范行事的过程中提高了生态正义观念,并逐渐具有公共人的气质。只有培育兼具“公共人”与“生态人”两种品质的生态公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才能真正到来。 (摘编自李波 于水《生态公民: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基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 A.作为公共人,生态公民的生态正义观体现在享有生态权益的同时主动承担生态责任。 B.通过言行表达利益诉求,制定环保法规,是生态公民行使生态权力的主要方式。 C.生态公民具有敬重和热爱自然的情感,这种情感直接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D.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化解生态危机,既需要加强公共资源保护也需要重塑生态精神。 解析 A项,对应原文为“ 作为公共人,生态公民首先应具有生态正义观念,公平地在社会主体之间分配生态权益和生态责任”。据此,公民的生态正义观主要体现在“公平分配”,而不是“享有”和“承担”。 B项,对应原文为“生态公民行使生态权力的方式主要是言行,即生态公民通过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影响环保法规政策的制定,改变……纠正……”。原文说的是“影响”,这和选项中的“制定”不等值。C项,对应原文为“生态公民对自然生态具有浓厚的敬重和热爱之情,最终汇聚成一股捍卫生态利益的无形力量”。“捍卫生态利益的无形力量”是意识层面的,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应该是间接的。生态公民对自然的情感化为生态感恩意识,这种感恩意识会促使人们捍卫生态利益,进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第二段从公共人的角度论述生态公民应有生态正义、生态权利和生态合作观念。 B.第三段论述了道德、理性和感恩三种意识对于塑造公民个体生态精神的价值。 C.文章条分缕析,逐层递进,论证生态公民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D.文章在阐释生态公民的两种品质时,都是先界定概念内涵,然后做特征分析。 解析 C项,“文章条分缕析,逐层递进”错。原文开头段提出“生态公民”这一概念,然后分两个角度阐释,每个角度都分三点具体展开,称之为“条分缕析”是合理的。但第二段的“公共人”和第三段的“生态人”两者之间是并列关系,不能称之为“逐层递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生态公民应有生态合作观念,主要是因为在参与生态公共事务时个体力量太弱小。 B.生态公民兼具“公共人”“生态人”两种品质,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C.如果某人能在生活中遵循绿色生活方式,那么他可能是一个具有生态道德意识的人。 D.如果培育生态公民时意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就会是一句空话。 解析 B项中“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的“对立”说法错误。“公共人”与“生态人”是“生态公民”的两种品质属于原文首段和尾段陈述的信息。基于原文信息,公共人和生态人分别从不同的路径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是路径不同,但不是路径相互对立。两种路径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故B项的推断不合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 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2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 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 材料二 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 (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 [注] 计算或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的发展情况。 材料三 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人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 (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2001~2014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最低的年份是2001年,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 B.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 C.按2001年可比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大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D.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14年。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BC ) A.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式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B.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它通过独特的学习资源,以适应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方式,激励青少年学习。 C.西安、广州等城市越来越重视利用博物馆来展现城市历史中最有深度和吸引力的元素,并以此构建城市文化品牌。 D.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 E.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是非常重要的贡献,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键所在。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 答案 !!!①依托藏品开展的科研活动能够产出丰富的科研成果;②博物馆可以整合一个地区的科研力量,培育出科研团队。### 1.B项中“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的说法有误。比较图表中的数值可知,2003年的增加值也较前一年有所减少。 2.A.材料一中原文的表述为“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这说明博物馆服务于公众的形式已不只是“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D.材料二中原文的表述为“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化”,选项中则将“直接经济贡献”改为“经济贡献”。由材料二中的“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和材料三中的“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这两句话可知,选项中“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的说法有误。E.由材料三可知,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确有作用,但后半句“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键所在”的说法,无中生有,且强加联系。 3.解析 回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在科研方面的作用”一语,在三则材料中仔细筛选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归纳概括。根据材料一中“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一句可归纳出答案第①点。根据材料一中“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一句可归纳出答案第②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