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模块四语基默写文言文阅读第32练文言文阅读2
文言文阅读(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元澹,字行冲。少孤,养于外祖司农卿韦机。及长,博学,尤通古训。及进士第,累迁通事舍人。狄仁杰器之。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譬富家储积以自资也,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疾疢。门下充旨味者多矣,愿以小人备一药石,可乎?”仁杰笑曰:“君正吾药笼中物,不可一日无也。”景云中,授太常少卿。行冲以系出拓跋,恨史无编年,乃撰《魏典》三十篇,事详文约,时人尚之。初,魏明帝时,有人破古冢得铜器,似琵琶,身正圆,人莫能辨。行冲曰:“此阮咸所作器也。”命易以木,弦之,其声亮雅,乐家遂谓之“阮咸”。开元初,出为岐州刺史,兼关内按察使。自以书生,非弹治才,固辞。入为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嗣彭王子志谦坐仇人告变考讯自诬株蔓数十人行冲察其枉列奏见原四迁大理卿不乐法家固谢所居官改左散骑常侍充检校集贤,再迁太子宾客、弘文馆学士。先是,马怀素撰书志,褚无量校丽正四部书,业未卒,相次物故。诏行冲并代之。玄宗自注《孝经》,诏行冲为疏,立于学官。初,魏光乘请用魏征《类礼》列于经,帝命行冲与诸儒作疏,将立之学,乃引国子博士范行恭、四门助教施敬本采获刊缀为五十篇,上于官。于是右丞相张说建言:“戴圣所录,向已千载,与经并立,不可罢。魏孙炎始因旧书擿类相比,有如钞缀,诸儒共非之。至征更加整次,乃为训注,恐不可用。”帝然之,书留中不出。行冲意诸儒间己,因著论自辩,名曰《释疑》。俄丐致仕,十七年卒,年七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献。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一百二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嗣彭王子志谦坐仇人告变/考讯自诬/株蔓数十人/行冲察其枉/列奏见原/四迁大理卿/不乐/法家固谢/所居官改左散骑常侍/ B.嗣彭王子志谦坐仇人告变/考讯自诬/株蔓数十人/行冲察其枉/列奏见原/四迁大理卿/不乐法家/固谢所居官/改左散骑常侍/ C.嗣彭王子志谦坐仇人告变考讯/自诬株蔓数十人/行冲察其枉/列奏见原/四迁大理卿/不乐法家/固谢所居官/改左散骑常侍/ D.嗣彭王子志谦坐仇人告变考讯/自诬株蔓数十人/行冲察其枉/列奏见原/四迁大理卿/不乐/法家固谢/所居官改左散骑常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是对参加会试成绩优异者的称谓。 B.出,指离开京城到外地任官;入,指到朝廷做官。 C.太子宾客,官职名称,主要职责是侍奉、教导、劝谏太子。 D.《孝经》,我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在唐代被尊为经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澹深受人们赏识。狄仁杰称他是自己一日不可或缺的药品石针;马怀素、褚无量的著书事业没有完成就去世了,皇上让元澹代为完成。 B.元澹才华极为突出。人们不知挖掘出来的形似琵琶的铜器为何物,但元澹却认出是名为“阮咸”的乐器,让人以木头仿制,果真能演奏。 C.元澹做官不违己意。朝廷让他担任岐州刺史,兼任关内按察使,元澹认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才能而拒绝;后来他又推辞了大理卿的官职。 D.元澹敢于发表意见。在是否把魏征的《类礼》列于经的问题上,元澹和右丞相张说观点相左,他怀疑有人挑拨离间,便写了《释疑》为自己辩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门下充旨味者多矣,愿以小人备一药石,可乎? 译文: (2)恨史无编年,乃撰《魏典》三十篇,事详文约,时人尚之。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樊逊,字孝谦,河东北猗氏人也。逊少学,常为兄仲优饶。既而自责曰:“名为人弟,独受安逸,可不愧于心乎?”欲同勤事业。母冯氏谓之曰:“汝欲谨小行耶?”逊感母言,遂专心典籍,恒书壁作“见贤思齐”以自劝勉。属本州沦陷,寓居邺中,为临漳小史。县令裴鉴莅官清苦,致白雀等瑞,逊上《清德颂》十首。鉴大加赏重,擢为主簿,仍荐之于右仆射崔暹,为暹宾客。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元旭时亦在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军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逊曰:“家无荫第,不敢当此。”天保元年,本州复召举秀才。五年正月制诏问求才审官,逊对曰:“今日公卿,抑亦天授,与之为治,何欲不从。高悬王爵,唯能是与。无令桓谭非谶,官止于郡丞;赵壹负才,位终于计掾。则天下宅心,幽明知感,真人去而复归,从此而言,可以无愧。”又问刑罚宽猛,逊对曰:“伏惟陛下,昧旦坐朝,留心政术,明罚以纠诸侯,申恩以孩百姓。 王者之治,务先礼乐,如有未从,刑书乃用,宽猛兼设,水火俱陈,则天下自治,大道公行。”七年,诏令校定群书,逊等十一人同被尚书召共刊定。时秘府书籍纰缪者多,逊乃议曰:“按汉中垒校尉刘向受诏校书,每一书竟,表上,辄言:臣向书、太史公书、中外书合若干本以相比校,然后杀青。向之故事,见存府阁,即欲刊定,必藉众本。邢子才、魏收等并是多书之家,请牒借本参校得失。”凡得别本三千余卷,《五经》诸史,殆无遗缺。八年,诏尚书开东西二省官选,所司策问,逊为当时第一。 (节选自《北齐书·樊逊传》,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元旭时亦在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军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 B.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元旭时亦在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军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 C.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元旭时亦在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军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 D.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元旭时亦在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军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掾”原为佐助之意,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如掾吏,掾属。“计掾”是古代州郡的计吏。 B.“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转达臣子进言意愿的侍者,后发展为帝王的谦称。 C.“表”是给皇帝的奏章,与之相关的词语“表函”是上呈天子的函件,“表奏”是表文奏章,“表草”是表文草稿。 D.古时把字写在竹简上,为防虫蛀须先用火烤干水分,叫“杀青”,也叫“汗青”。文中“杀青”指书籍定稿。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逊有责任心,读书勤勉。他不想安逸地受人照顾,愿与兄长一同为家业尽力;在母亲的开导下,他又全力研读典籍,并常在墙上题字以自勉。 B.樊逊颇有文才,能把握时机。在担任临漳小史时,他钦佩县令为官清廉,就作了十首《清德颂》,受到县令的赏识,因此被提拔为主簿。 C.樊逊善于策对,治国有见地。他认为国家应重用有才德的人,不要埋没人才;他还认为王者之道应以礼乐为先,后用刑罚,恩威并施。 D.樊逊能以史为鉴,处事有方。他在主持校定群书时,借鉴汉代刘向的做法,搜集不同版本的书籍对照校定,最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昧旦坐朝,留心政术,明罚以纠诸侯,申恩以孩百姓。 译文: (2)凡得别本三千余卷,《五经》诸史,殆无遗缺。 译文: 答案精析 1.B [“考讯自诬”不能断开,“不乐法家”不能断开。] 2.A [“会试”错误,应为“殿试”;科举考试时代,参加殿试录为三甲的贡士称为进士。] 3.B [“名为‘阮咸’的乐器”表述错误,原文的意思是说,元澹指出这是阮咸这个人所制作的乐器。] 4.(1)您门下的宾客中,可以充当美味佳肴的已经很多了,希望您能让我做一剂药,可以吗? (2)(元行冲)对没有本族的编年史很遗憾,于是撰写了《魏典》三十篇,叙事详细,语言简约,当时的人们都推崇它。 参考译文 元澹,字行冲。年幼时父亲去世,被寄养在外祖父司农卿韦机家生活。长大之后,博学多才,特别精通训诂之学。后来考中了进士,累次升迁后做了通事舍人,狄仁杰器重他。元澹曾对狄仁杰说:“下级对于上级来说,就像以备不时之需用的积蓄,富裕人家的储备,有众多肉类以供应各种膳食佳肴,有多种药物以防治疾病的发生。我想,您门下的宾客中,可以充当美味佳肴的已经很多了,希望您能让我做一剂药,可以吗?”狄仁杰笑着说:“您正是我药箱中的药品石针,不可一日没有啊。”景云年间,被授予太常少卿的官职。元行冲因为族系出自拓跋,对没有本族的编年史很遗憾,于是撰写了《魏典》三十篇,叙事详细,语言简约,当时的人们都推崇它。当初,魏明帝时,有人挖古墓找到了一个铜器,样子像琵琶,但外形正圆,没有人能分辨出是什么。元行冲说:“这是阮咸所制作的乐器。”(明帝)让人用木头仿制了一个,安上弦,演奏起来(果然)声音清亮、典雅,乐家于是把这种乐器称为“阮咸”。开元初年,(元澹)离开京城担任岐州刺史,兼任关内按察使。他认为自己是一介书生,没有监察弹劾的才能,坚决推辞。后来进入京城担任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嗣彭王之子李志谦因为仇人告发谋反,经严刑拷打就承认了强加给自己的罪行,株连了数十人。元行冲审查后知道他们是被冤枉的,就上奏折请求宽恕他们。四次升迁至大理卿,不喜欢法家,于是坚决推辞所做的官,改任左散骑常侍。后来又担任检校集贤,两次升迁担任太子宾客、弘文馆学士。先前,马怀素撰写书志,褚无量校刊四部书使之纯正,可是事业没有完成,两人就相继去世。皇上下诏命令元行冲代替完成。唐玄宗亲自为《孝经》写注,下诏让元行冲为《孝经》作疏,后来他的著作被列入当时的必修教材。一开始的时候,魏光乘曾把魏征撰写的《类礼》列为经书,玄宗让元行冲与众多儒生为之作疏,想要把它作为学校的教材,于是就让国子博士范行恭、四门助教施敬本收集、修改、整理为五十篇,献给皇上。在这时右丞相张说献言说:“戴圣所写的《礼记》,已经流行千年,向来与经书并列,不可废弃。魏孙炎当初凭借原有的《礼记》摘录同类的编成一书,如同抄袭,诸儒都指责他。到了魏征另外加以整理编排,现在又要为它作注,这样的书恐怕不可用。”皇帝认为他说得对,因此这本书留在宫中没有拿出来。元行冲猜想众儒士离间自己,于是写了文章为自己辩解,名叫《释疑》。不久请求告老还乡,开元十七年去世,享年七十七,被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是献。 5.C [回答此题,要注意把握四个选项中的不同停顿点,根据句意等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比如第一处断句,从主语“崔暹”分析,其谓语是“会”,宾语应该是“宾客”,由此判断“宾客”后要停顿,排除A、D两项。再看B、C两项断句的不同,从词语、句子结构的角度分析,“此人学富才高”结构完整。故选C。] 6.B [陛下是古代臣民对天子的尊称,不是帝王的谦称。] 7.D [“主持校定群书……搜集不同版本的书籍对照校定,最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与原文不符,原文没有提到由樊逊主持校定群书。] 8.(1)陛下您天没亮就上朝,用心处理政务,严明刑罚来约束诸侯,申明恩德来抚爱百姓。 (2)总共得到其他版本的书三千多卷,《五经》和各种史书,几乎没有遗漏。 参考译文 樊逊,字孝谦,河东北猗氏人。樊逊自小读书,常常被兄长樊仲照顾。不久他自责说:“我名义上是弟弟,却独自享受安逸,心里怎能不感到惭愧呢?”想同兄长一样为家业尽力。母亲冯氏对他说:“你想成为拘于小节的人吗?”他有感于母亲的话,于是专心致志地读书,常在墙上写“见贤思齐”用来自勉。恰逢本州沦陷,寄居在邺地,为临漳小史。县令裴鉴居官清廉,以致出现了白雀等祥瑞之物,樊逊作了十首《清德颂》呈上。裴鉴非常欣赏他,提拔他做了主簿,又把他推荐给右仆射崔暹,做了崔暹的宾客。后来崔暹大宴宾客,大司马元旭当时也在座,谈起想要任命府僚,崔暹指着樊逊说:“这个人富有学识并且有很高的才华,是位最合适的参军。”元旭看着樊逊说:“能够任职吗?”樊逊说:“我不是出身于有世荫的门第,不敢担任此官。”天保元年,本州又下令举荐秀才。五年正月皇上下诏问选拔贤才考察官吏之策,樊逊回答说:“今天的王公卿相,也许是上天授命,让他们一起治理国家,他们有什么不顺从的。高官显职,只授给才能出众的人。不要因为桓谭反对图谶,就使他的官职止于郡丞;赵壹身负奇才,最终仅为计掾。那样就会使天下归心,神人感动,品行端正的人离开又返回,由此而来,皇上也可以问心无愧。”皇帝又向他询问刑罚的宽严,樊逊回答说:“陛下您天没亮就上朝,用心处理政务,严明刑罚来约束诸侯,申明恩德来抚爱百姓。帝王治理天下,一定先用礼乐教化百姓,如果再有不顺从的,才用刑罚,宽严并施,急缓并用,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安治,大道就能够得以施行。”七年,皇帝下令校定群书,樊逊等十一人受尚书调遣一同参加校定。当时秘府中的书籍错误很多,樊逊于是建议说:“按照汉中垒校尉刘向奉命校定典籍的做法,每完成一本书的校对,就上表说:臣把自己的藏书、太史公的书、内府藏书和外面的书籍收集起来,将多个版本相互比照校对,然后才定稿。按照刘向的惯例,被保存在府阁中的典籍,假如要刊定,就必须搜集其他版本。邢子才、魏收等都是收藏极多的藏书家,请下令借来各种版本以参校正误。”总共得到其他版本的书三千多卷,《五经》和各种史书,几乎没有遗漏。八年,下令尚书为东西二省选拔官员,主管人员考策问,樊逊是当时第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