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印象中,每到夏秋季节,台风都会在我国沿海城市______地登陆,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态势。通常我们所说的台风,在气象上叫热带气旋,是指发生在热带或者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此前,一个名叫“艾云尼”的强台风,曾三次在我国登陆,移动路径______。预报员判断台风走向考虑最主要的因素是大尺度天气系统对台风的引导作用,通常称其为引导气流。( ),这给台风预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年随着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业务化应用越来越深入,特别是新一代风云四号A星也已经在2016年发射成功,陆续还会有新的气象卫星投入业务使用。这些卫星将提供分辨率更高、时效性更强的观测资料,使台风预报更为准确。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立体探测手段的不断丰富,我国台风预报的发展可谓______。就台风路径预报能力来讲,现在的预报水平已与美国、日本形成鼎足之势。过去人们靠天吃饭,总期盼能够五风十雨。那么,台风是不是百害而无一利呢?台风因其强风暴雨的特点,经常成为沿海各地自然灾害的_____。面对台风,一是要防患未然;二是一旦发现自己处于危险境地,要及时离开。其实,台风携带的充沛水汽和大范围、长时间的活动,不仅可以使风力发电企业利用它的活动轨迹,充分增加风力发电作业、生产效率,也可带来缓解早情,消除长时间的晴热高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接二连三 变化莫测 一日千里 罪魁祸首 B. 接二连三 千变万化 日新月异 始作俑者 C. 三番五次 千变万化 一日千里 始作俑者 D. 三番五次 变化莫测 日新月异 罪魁祸首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台风是一个立体的柱体,不同高度上环境大气对台风的影响力大小和方向可能都不一样 B. 不同高度上环境大气对台风的影响力大小和方向可能都不一样,台风是一个立体的柱体 C. 在环境大气的不同高度上台风的影响力大小和方向不尽相同,台风是一个立体的柱体 D. 台风是一个立体的柱体,在环境大气的不同高度上台风的影响力大小和方向不尽相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可以使风力发电企业也可利用它的活动轨迹,充分增加风力发电作业、生产效率,也可带来缓解早情的降水,消除长时间的晴热高温。 B. 不仅可以带来缓解旱情的降水,消除长时间的晴热高温,也可使风力发电企业充分利用它的活动轨迹,增加风力发电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C. 不仅可以使风力发电企业利用它的活动轨迹,充分增加风力发电作业、提高生产效率,也可带来缓解早情,消除长时间的晴热高温。 D. 不仅可以带来缓解旱情的降水,消除长时间的晴热高温,也可使风力发电企业充分利用它的活动轨迹,增加风力发电作业、生产效率。 【答案】 1. A 2. A 3. B 【解析】 1.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接二连三:一个接着一个,形容接连不断;三番五次:屡次。根据后文“你方唱罢我登场”,应用“接二连三”。变化莫测:变化很多,不能预料;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根据“这给台风预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用“变化莫测”。一日千里:后比喻进步或发展极快;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文中强调进步,但没有“每天每月”的意思,用“一日千里”。形容发展、进步很快。始作俑者:比喻恶劣先例的开创者;罪魁祸首:作恶犯罪的头子,或指坏事的根子。文中为“经常成为沿海各地自然灾害的”应该用“罪魁祸首”。故选A。 2.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从前文语境“预报员判断台风走向考虑最主要的因素是大尺度天气系统对台风的引导作用”可知后一句“环境大气”是主语,“环境大气对台风的影响力大小和方向可能都不一样”。故选A。 3.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句中“不仅可以使风力发电企业也可利用它的活动轨迹”句式杂糅;“风力发电企业也可利用它的活动轨迹,充分增加风力发电作业、生产效率,也可带来缓解早情的降水,消除长时间的晴热高温”逻辑语序不当,由此排除ACD项,故选B。 【点睛】 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文人趣味”的生成与演变(节选) 李春青 人们的美学观念、文艺思想固然受制于特定的意识形态,而趣味则是意识形态的心理基础。趣味与意识形态相互作用,离开趣味作为基础,意识形态就成为空洞的口号与说教,而不能得到意识形态确证的趣味也只能表现为自生自灭的时尚与习俗。因此可以说,趣味具有阶级性,也具有历史性。 “文”可视为中国古代贵族趣味的标志性符号。在周代典籍中随处可见的“文”是贵族趣味与贵族意识形态的纽结点,它既包含着以等级观念为核心的贵族价值体系,又包含着以礼乐为核心的贵族趣味系统。孔子赞扬周代的政治文化:“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今人则常常用“繁文缛节”来评说周代文化,这些都是对“文”这一趣味特征的理解。“文”就是一切形式化的人为建构,包括典章制度、礼仪、知识系统、诗、乐、舞、建筑、绘画、雕塑、器物等,也包括贵族阶层在正式场合的一切言说。这个“文”的系统把贵族与其他社会阶层区别开来。 “道”可视为士人或士大夫阶层趣味的标志性符号。秦汉之后,受过教育的布衣之士有机会进入官僚行列,于是已做官的读书人和希望做官的读书人就构成了新的社会知识阶层,即“士大夫阶层”。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是士大夫趣味结构的基本内涵。西周贵族阶层话语系统中没有“道”的位置,它与士大夫阶层相伴而生。士大夫阶层是春秋战国之际从原有贵族阶级蜕化而来的,他们在贵族文化基础上建构起了自己的文化系统,这就是以孔孟老庄为代表的诸子百家之学。可以说,士人阶层一切精神文化的建构都是对他们所尊奉的“道”的诠释,而“道”也成为士人阶层文化心态、性情倾向与观念系统的综合性呈现。正因如此,“文”“道”关系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中一个延续千年的基本主题。 “雅”可视为文人趣味的标志性符号。“文人趣味”是在士大夫趣味中孕育而生的。如上所述,对“道”的推崇与信守构成了士大夫精神趣味的基本维度。然而这个阶层毕竟是社会文化的创造者与主导者,有着极为丰富的精神世界,决非仅仅囿于狭隘的政治领域。于是,士大夫阶层就获得了新的身份性标志——“文人”。所谓“文人”,就是有文采之人,亦即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之人。当士人阶层意识到自己个人情感的重要性并且为个人情趣的表达挣得合法性时,文人趣味就成为文学艺术的主要心理基础。文人趣味主要表现为一种永无休止的“雅化”追求:形式上越来越精益求精,风格上越来越细腻微妙,评价标准上越来越专门化。 从贵族到士大夫再到文人——这是古代知识阶层身份演变的历史轨迹,也是古代趣味演变的历史轨迹。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趣味具有阶级性、历史性,是因为意识形态决定趣味,并使趣味得到巩固与确证。 B. 西周贵族对“文”的重视,体现在一切形式化的人为建构和正式场合的言说方面。 C. 在士大夫阶层出现以前,“道”在西周贵族阶层话语系统中地位较低,不受重视。 D. “文人趣味”在士大夫的趣味中孕育而生,它既承继了“道”,又发展了“雅”。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文、道、雅三方面逐层论述了古代“文人趣味”生成与演变的历史轨迹。 B. 文章第二段引用孔子的话,论证了“文”是贵族趣味与贵族意识形态的纽结点。 C. 文章分析士大夫与原有贵族的关系,论述了“道”比“文”的趣味系统更高级。 D. 文章以古代知识阶层身份的演变为主线索,分析了古代文人趣味生成和发展的过程。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以载道”不是单纯的文学观念的问题,而是士人阶层文化身份的必然产物。 B. “文”的系统把贵族与其他社会阶层区别开来,可见它维护着西周贵族统治秩序。 C. 文人一旦开始重视自己的精神世界,便会更注重文艺创作而不再追求政治理想。 D. 文人往往在仕途失意之时进行创作,可见文人趣味是文学艺术的主要心理基础。 【答案】 4.B 5.C 6.C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照原文和选项,重点是注意选项的表述和原文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A项,趣味与意识形态相互作用,趣味是意识形态的基础,意识形态是趣味的确证。故“意识形态决定趣味”这一说法错误。C项,在西周时期贵族阶层,没有“道”的位置,而非“地位较低”。D项,文人趣味在士大夫趣味中衍生,但主要是在文学艺术方面的雅化追求,文中没有谈及对于“道”的继承。故选B项。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題时应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C项,文章论述了士大夫阶层及其文化系统的产生过程,但并没有对比哪个趣味系统更加高级。故选C项。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C项,文人是士人阶层的衍生,当士人阶层注意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便会将文化趣味投放到文艺创作中,但投入文艺创作不代表一定放弃政治理想,两者条件充分但不必要。故选C项。 【点睛】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传 承 付树霞 不知是因为姓万还是医术高,得珠大爷不大爱说话。晚饭后,得珠大爷爱绕着小镇遛弯。年老的年少的见着了,会远远地喊一嗓子:得珠大爷,遛弯呢?通常情况下,得珠大爷眼皮都不抬一下,只从鼻子里“嗯”一声,然后背着手,照旧走自己的路。遇到得珠大爷心情不佳的时候,这声“嗯”会被省略掉。 小镇人呢,见怪不怪,半点儿不计较。转天见了面,依旧恭敬地打招呼。 小镇很多年轻人不懂,大家都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唯独万姓人二十四过小年。老辈人说,原先他们不是万姓,具体姓什么没有人记得了。只记得万姓是万岁爷赐的姓。据说,万得珠大爷的先人曾用万家的普济药方,救过微服出巡的万岁爷。万岁爷不仅赐了万姓,还特许万姓人腊月二十四这天,单独送灶王爷上天为万姓人言好事。 也因此万姓人在小镇上的地位有些特殊。但万家人丝毫不见骄躁,一代又一代传承这普济药方的普济精神。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所以小镇上几乎家家都麻烦过得珠大爷。再加上那时候人们穷,小镇又偏,谁得个小病闹个小灾的,都会往得珠大爷家跑。轻则扎个针灸,重则开三服汤药,保管药到病除。药费呢,有则给,没有得珠大爷眼皮一耷,半句话都不说。小镇民风淳朴,手头不方便的,会先欠着。有那实在拿不出药费的,会在得珠大爷有事要相帮的时候,主动上门。得珠大爷的老伴儿过世时,来的人就海了去了。 最为难得的是,只要半夜听到有人把门砸得山响,得珠大爷披衣穿鞋抓着药箱,跟着就走。 当然也有得珠大爷治不了的病。得珠大爷会在号完脉后说,送医院吧。家里人就知道这是得了大病了。找车拉人赶紧去医院。到医院拍完片子,医生下的结论和得珠大爷说得不差半分。 这不,已经好长时间,得珠大爷没出来遛弯了。小镇人猜测,是不是因为那家新开的诊所。新开的诊所名叫玉泉诊所,是小镇考出去的医科大学的学生开的,毕业后自谋出路,回家乡干起了诊所。 现在的年轻人不爱喝那苦药汤,在玉泉诊所看完病,拿些药片一吃,病好得也快,还省得熬汤药。因此,小诊所的生意挺红火。 听说玉泉也会用汤药,得珠大爷有些心动了。医不治己,自个儿病了这么多年,是该找个人看看了。得珠大爷上门求药,言明,不吃西药。玉泉丝毫没为难,笔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药方。得珠大爷抄起药方,扭头就走。回到家里,细细查看药方。不看则罢,一看竟然破天荒地大笑起来。药方竟是红豆七颗、黑豆七颗、小枣七颗、枸杞七颗、核桃七颗,用锅蒸煮,一日一餐。黄口小儿,哪知中医的精深!得珠大爷把那张药方贴在进门必经之处,每看一次,大笑一次。时间长了,郁结之气竟自没了。 不知什么原因,普济世人的万家人丁稀少,到得珠大爷这一辈已经是三代单传了。而得珠大爷这辈子竞没得一儿半女,得珠大爷没少为这事长吁短叹。 这日,得珠大爷揭下药方,再次登门。玉泉见老爷子精神奕奕,心下欣慰。得珠大爷一言未发,放下药方,侧身而坐。玉泉赶紧奉上清茶一杯,待老爷子润过嗓子,才开口说道,老爷子,这方水土上的人,几辈子都受万家普济药方的恩惠。您身后无人,终日郁郁,其实,我辈都是您的后人。得珠大爷静默半晌端起茶杯,什么也没说,一饮而尽。 自那以后,小镇人遛弯,常常看到得珠大爷和玉泉二人,边走边聊。小镇人照旧老远喊声得珠大爷,听得出,得珠大爷的那声嗯,发自心底。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第3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镇人对得珠大爷很恭敬,见面主动打招呼,即使受到冷遇也半点儿不计较,由此可见得珠大爷在小镇有着特殊的地位。 B. 玉泉诊所开业,并且生意很红火;而得珠大爷恰好也很长时间没出来遛弯。小镇人于是猜测这两件事可能有些关联。 C. 得珠大爷上门求药,其实是为了考验玉泉;玉泉开的荒唐药方,却出乎意料地令得珠大爷将心中的郁结之气笑没了。 D. 小说结尾写小镇人看见得珠大爷和玉泉常常边走边聊,心情舒畅,既巧妙地照应了开头,又含蓄地点明了题旨,颇具匠心。 8.小说以“传承”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谈谈你的理解。 9.联系全文,分析得珠大爷的形象特点。 【答案】 7.C 8.①万家药方的普济精神代代传承。②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医学后继有人。③既要传承又要发展,正如传承中医不排斥西药。 9.①医术高明。小病药到病除,大病诊断与医院不差半分。②善良敬业。病人不给药费半句话都不说,半夜出诊随叫随到。③脾气有点古怪。心情不佳时不搭理打招呼者。④勇于改过。了解事实后,对玉泉由排斥、嘲笑转为肯定、赞赏。 【解析】 7.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C项,“却出乎意料地令得珠大爷将心中的郁结之气笑没了”不恰当。这是玉泉有意为之。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8. 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以‘传承’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谈谈你的理解。”本题考查对小说标题内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认真阅读小说,梳理小说的情节,再来理解小说的标题“传承”的寓意。第四节的这句话“但万家人丝毫不见骄躁,一代又一代传承这普济药方的普济精神。”该句话帮助理解标题的语意。另外,对小说标题内涵的分析要从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两个基本角度进行思考。从表层含义看,显然“传承”从深层含义看,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医学后继有人,那么“传承”则有更深层的精神意义:万家药方的普济精神代代传承。小说的结尾“自那以后,小镇人遛弯,常常看到得珠大爷和玉泉二人,边走边聊。小镇人照旧老远喊声得珠大爷,听得出,得珠大爷的那声嗯,发自心底。”从这来看全文的主旨,医不排斥西药。从社会层面讲,既要传承又要发展,这正是“传承”的语意。 点睛:在小说阅读中,任何题目的解答都离不开“人物”、“主题”、“情节”、“环境”和“结构”,这里面既包含了小说固有的“三要素”,也包含了现代文阅读的常见要求和规律,同时也成为了我们解答小说阅读题,包括“标题”类试题的一般思路。1.考查小说标题的含意。题目往往一语双关,甚至拥有几层意思,含意丰富。要特别关注三个方面的意义,并结合文意具体回答。①表面意义与深层意义;②指代意义与比喻象征意义;③情感意义和结构意义。2.考查小说标题的作用(原因、效果、好处、可否替换)。①结合主旨看,标题是不是有双关、象征、暗讽、对比等作用,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②结合结构看,通读全文,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题目具有统领全文、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③结合内容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节的作用。④结合环境看,标题是否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⑤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⑥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妙,吸引读者。 9.试题分析:题干是“联系全文,分析得珠大爷的形象特点。”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该题型的答题思路可以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做题前,先要找到对得珠大爷这一任务形象的直接描写的语句或段落,同时要关注对人物的间接描写。第1节:“通常情况下,得珠大爷眼皮都不抬一下,只从鼻子里“嗯”一声,然后背着手,照旧走自己的路。遇到得珠大爷心情不佳的时候,这声“嗯”会被省略掉。”小说的第5至6节这样说:“小镇上几乎家家都麻烦过得珠大爷。……药费呢,有则给,没有得珠大爷眼皮一耷,半句话都不说。小镇民风淳朴,手头不方便的,会先欠着。……最为难得的是,只要半夜听到有人把门砸得山响,得珠大爷披衣穿鞋抓着药箱,跟着就走。”第7节中说:“当然也有得珠大爷治不了的病。得珠大爷会在号完脉后说,送医院吧。家里人就知道这是得了大病了。找车拉人赶紧去医院。到医院拍完片子,医生下的结论和得珠大爷说得不差半分。” 另外,还有对羽泉诊所的态度变化等表明得珠大爷是一位脾气有点古怪的老人,但是他又是一位医术高明、善良敬业、勇于改过的医者。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倾向付费领域分布 倾向 领域 专业 资料 文学 书籍 教育 文章 时事 新闻 健康 心理 其他 资源 份额 36.30% 21.7% 15.60% 13.50% 9.10% 3.80%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2017年10月13日) 材料二 : 今年6月《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正版的应用程序每天只能免费查两个字,超出限定再行查询需要支付40元使用费,自去年以来,多家互联网内容平台和自媒体,纷纷推出了知识付费产品,一时间语音问答、会员订阅、直播课程等知识服务爆红。是谁在为这些付费内容买单?记者调查发现,年轻人在享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消费的支出也越来越大,正成为付费阅读中越来越具话语权的群体。 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并非天然形成,这部分归功于政府近年来加强网络版权保护的力度,尤其是连续多年的“网剑行动”有效打击了网络侵权盗版行为。与互联网商依靠吸引流量、构建庞大生态系统变现的模式相比,知识付费因其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而备受个体创业者欢迎,也契合了当下国内的创新创业热潮。 (摘编自:《中国江苏网》2017年11月23日) 材料三: 但问题不在于解答是否令人满意,而是这种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只要我点点鼠标、花点儿小钱,所有我寻求的答案立即一目了然。我得到了答案,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换句话说,我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就拿到了答案,痛快倒是痛快,但我怀疑长此以往自己会不会上瘾。 用户之所以愿意付费阅读,除了要获取某些急需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学习有所成长,但知识付费碎片化的解答方式显然难以满足这种需求。知道了某些问题的答案会让你看起来很聪明,但那只是因为你记住了答案,与你的实际思考能力无关。下次碰到问题,你照样一筹莫展。知识多和思考能力强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3日) 材料四: 为知识付费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有人担心为知识付费会造成网络用户间因经济因素而不平等。其实,互联网对知识的普及化程度一直在加深,我们获取各类信息也更加容易。但是,信息的数量不等于知识的精度和深度,为知识付费所对应的信息服务主要是后者。 网络提供知识的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模式以信息全面广博为特征,另一种模式则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前者多采用免费服务,信息上传和分享者并不求经济回报。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无法满足于普及型的信息提供,如果想知道的东西在百度、谷歌上能轻松查到,知识精英也就不存在了。对那些渴望得到更精准、更前沿信息的人来说,有针对性地付费获取知识,无疑是最佳选择。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07月27日) 10.下列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侧重于用户需求角度,分析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的倾向领域的份额比例,能对我国内容付费发展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B. 材料二《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的例子引出了内容付费的发展盛况,对内容付费快速发展原因的分析,揭示了其在我国的广阔前景。 C. 材料三侧重于分析内容付费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是作者个人的冷静思考,但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这必将在客观上限制内容付费的发展。 D. 材料四侧重于对网络知识付费提供内容的分析,并对人们的担忧的内容进行了解释,指出这种消费形式对于部分人是最好的选择。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 专业资料和文学书籍两类的用户倾向占到将近六成,表明我国内容付费的消费者是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学的爱好者。 B. 与互联网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契合了国内创新产业热潮,具有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等特点。 C. 年轻人在对文化的消费中是具有话语权的群体,这与他们享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和对于内容付费的支出有很大关系。 D. 以信息全面广博为模式的知识在网络上是免费的,而以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为模式的知识必须付费后才能得到。 12.如何促进“内容付费”良性发展?用户如何有效利用“内容付费”提升自我? 【答案】 10. C 11. C 12. 第一问: ①国家层面要加大网络版权保护力度,鼓励相关商家合理发展。②商家层面要针对市场需求,努力提供更广泛、更优质、更具性价比的优质服务;第二问:消费者通过知识付费获得碎片化的解答后,同样不能失去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要养成思考的习惯,注重能力的提高。 【解析】 10.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C 项,“这必将在客观上限制其发展”没有依据,尽管它存在作者所说的不足之处,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消除其消极影响。故选C。 11.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表明我国内容付费的消费者是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学的爱好者”于文无据过于武断,这类人可能占的比例较高,但还有其它身份的人群。B项,“与互联网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契合了国内创新产业热潮”不正确,扩大范围,原文中只是说二者变现方式的差别,并不是说二者商业模式有区别。D项,“以信息全面广博为模式的知识在网络上是免费的”说法错误,原文中“多采用免费服务”。过于绝对。故选C。 12.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注意根据文中重点句子“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并非天然形成,这部分归功于政府近年来加强网络版权保护的力度”“我得到了答案,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 “对那些渴望得到更精准、更前沿信息的人来说,有针对性地付费获取知识,无疑是最佳选择”“知道了某些问题的答案会让你看起来很聪明,但那只是因为你记住了答案,与你的实际思考能力无关。下次碰到问题,你照样一筹莫展。知识多和思考能力强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承矩字正则。幼为棣州衙内指挥使,从继筠讨刘崇,擒其将胡澄以献,论功授闲厩副使。太平兴国五年,知河南府。时调丁男百十辈转送上供纲,承矩以为横役,奏罢其事。徙知潭州,疏为政之害民者数十事上之,悉被容纳。凡六年,囹圄屡空,诏嘉奖之。米信知沧州,以其不习吏事,命承矩知节度副使,实专郡治。时契丹挠边,承矩上疏曰:“若于顺安寨西开易河蒲口,导水东注于海,资其陂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敌骑之奔轶。其无田处,亦望选兵戍之,简其精锐,去其冗缪。”太宗嘉纳之。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乃以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俾董其役。 淳化四年,擢知雄州。契丹精骑数千夜袭城下,伐鼓纵火,以逼楼堞。承矩整兵出拒,迟明,列阵酣战久之,斩馘甚众,契丹遁去。秩满,召还,拜引进使。州民百余谒阙贡马,乞借留承矩,赐金.紫.,诏许再任。 真宗嗣位,以事有缓急,难于匀济,命承矩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丁内艰,时以边兵稍息,农政未修,起复授置缘边安抚使,且诏边民诱其复业。承矩曰:“契丹闻之,必谓诱其部属也。”乃易诏文为水旱流民之意。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景德元年, 入朝,进领英州团练使。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三年卒,年六十一。特赠相州观察使,赙钱五十万,绢五百匹,中使护葬。 (选自《宋史·列传三十四》,有删减)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B. 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C. 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D. 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平兴国”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B. “秩”字从禾,从失,本意是根据官员的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秩满”是指官员在年终评定时表现优秀,获得了最高等级。 C. “金紫”,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唐宋的佩饰和官服。 D. “转运使”,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北宋前期转运使职掌扩大,实际上已成为一路之最高行政长官。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承矩作战勇敢。年轻时他担任棣州衙内指挥使,跟随着何继筠讨伐刘崇,捉住了他们的将领胡澄来进献,论功被提拔了官职。 B. 何承矩爱惜百姓。做河南府知府,上奏停止征调壮丁转送上交朝廷的货物的差役;做潭州知州,上奏施政中危害百姓的事达数十件。 C. 何承矩善于谋划。为了给百姓增加田地,增加收入,他建议在顺安寨的西面掘开河道,筑堤贮水;他整顿军队,率军打退契丹数千骑兵。 D. 何承矩熟习政务。太宗曾多次赞许并采纳他的建议,并下诏褒奖,允许他留任;真宗即位,重要的事情让他共同谋划。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 (2)丁内艰,时以边兵稍息,农政未修,起复授置缘边安抚使,且诏边民诱其复业。 【答案】 13.C 14.B 15.C 16.(1)正赶上连绵大雨成灾,主管的人大多认为他的主张不好。何承矩引用汉朝、唐朝屯田的旧例,来说服众人。 (2)遇到母亲的丧事,当时因为边境的战事稍稍停息,农业还没有修复,被重新起用,授予缘边安抚使,并且下诏引导边民恢复农业。 【解析】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画线句子中,“王钦若”是人名,在句中做主语,由上文可知何承矩改诏书,因此,如断成“改诏请罪承矩”,则改诏的人就成了“王钦若”,与上文不符,故AB两项断句错误,当排除。再比较CD两项,“当优假之”意思是“应当优厚宽待他”,而“当优假之第”则翻译不通,并且“自今朝旨未便者”是“诏”的内容,中间不应断开,故排除D项,答案为C项。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是指官员在年终评定时表现优秀,获得了最高等级”不正确,“秩满”指官吏任期届满。故此题答案为B项。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为了给百姓增加田地,增加收入”不正确,由原文“若于顺安寨西开易河蒲口,导水东注于海,资其陂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敌骑之奔轶”可知,掘开河道不是为了给老百姓增加田地,增加收入,而是用来遏制契丹骑兵。故此题答案为C项。 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属”,正赶上;“霖雨”,连绵大雨;“为”,动词,成为;“属”,主管;“者”,……的人;“其”,代词,他;“引援”,引用;“故事”,古今异义词,旧例;“以”,表目的,来;“折”,说服。(2)“丁内艰”,母亲去世,为母亲守孝;“以”,介词,因为;“稍息”,古今异义词,稍稍停息;“起”,被重新起用;“且”,并且;“诏”,动词,下诏;“诱”,引导;“其”,代词,代边民;“复业”,恢复农业。 【点睛】 第1 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何承矩字正则。年轻时为棣州衙内指挥使,跟从何继筠讨伐刘崇,捉住他们的将领胡澄来进献。按照功劳被授予闲厩副使。太平兴国五年,掌管河南府。当时征调壮丁百十人转送上交朝廷的货物,何承矩认为是滥用劳役,上奏停止这事。调任潭州知州,分条陈述施政中危害百姓的数十件事上奏,全部被朝廷采纳。总共六年,监狱屡空,下诏嘉奖他。米信为沧州知州,因为不熟悉治理政事,任命何承矩担任节度副使,实际专管州事。当时契丹扰乱边境,何承矩上奏疏说:“如果在顺安寨的西面凿开易河蒲口,引水向东注入大海,凭藉沼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制敌人的骑兵快速行动。那些没有田的地方,也希望挑选士兵戍守,选拔精锐,去除老弱。”太宗赞许并采纳。正赶上连绵大雨成灾,主管的人大多认为他的主张不好。何承矩援引汉、唐屯田的旧例,来说服众人。于是任命何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使他主持这件事。 淳化四年,何承矩被提升为雄州知州。契丹精锐骑兵几千人深夜袭击城下,击鼓放火,以逼城楼。何承矩整顿军队,出来抵御,黎明,布阵酣战很久,斩首俘获很多,契丹军逃走。任职期满,召回何承矩,授为引进使。州民一百多人到朝廷给皇帝进献马,乞请留下何承矩,皇帝赐给他金紫嘉奖他,下诏允许他留任。 真宗即位,因为事情有和缓和紧急的区别,难以协调兼顾,命令承矩担任四路都转运使,重要的事物让他共同谋划。遇到母亲的丧事,当时因为边境的战事稍稍停息,农业还没有修复,被重新起用,授予缘边安抚使,并且下诏引导边民恢复农业。何承矩说:“契丹如果听到这件事,必定认为是引诱他们的部属。”就改变诏文为招收水旱灾害而流落外地的人的意思。王钦若当时知枢密院,援引汉朝虫达、周仲居改变诏书的例子,请求治何承矩的罪。皇帝说:“何承矩担任守边的职务有功劳,应当优厚宽待他。”只下诏从今以后朝廷的意旨有不恰当的,上奏禀报后再说。景德元年,入朝,提拔为英州团练使。当时朝廷议论在北边边境防止秋天敌人抢掠,何承矩多次上奏章请求前往,皇上因为他年老,怜惜他,没有答应 。景泰三年去世,特赠官相州观察使,丧资五十万,绢五百匹,宦官护丧。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独坐① 杜 甫 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 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 沧溟服衰谢,朱绂负平生。 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 (注)①这首诗作于764年秋,当时杜甫漂泊西南,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表明诗人此时已入暮年,愁绪满怀,他背对孤城,倚杖而坐,孤单落寂。 B. “朱绂”,指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诗中指做官,和“白首”一样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C. 诗中写“江”“天”“沧溟”,交代了所处环境,意境雄浑,感情深沉,符合诗人一贯的沉郁顿挫风格。 D. 这首诗写了作者秋日独坐所见之景及其丰富的内心感受,景中寓情,情中有景,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8.尾联写了怎样的景象?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7. B 18. 第一问:黄昏之际,归鸟投林、羽翼轻盈的景象。第二问:既含有诗人对倦鸟归来的羡慕,又饱含人生暮年漂泊孤独、仕途失望、思乡盼归的隐痛。 【解析】 17.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分析有误,应为“借代”。故选B。 18.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要求分析尾联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注意从景象分析入手,分析情景的关系,诗句“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写黄昏之际,归鸟投林、羽翼轻盈的景象,表面看诗人对倦鸟归来的羡慕,结合注释的内容“杜甫漂泊西南,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表达应该是“诗人人生暮年漂泊孤独、仕途失望、思乡盼归的隐痛”。 【点睛】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评卷人 得分 五、情景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周《逍遥游》中,《齐谐》记载的语句 “______”交代了鹏离开北海的凭借之物。 (2)《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对历史和现状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3)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 ,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答案】去以六月息者也 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潦”的写法。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 20.下面是几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种的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 ①某校团委会决定10月8日下午在学校音乐厅举办第五届“社团之夜”活动。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积极参加 ②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11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 ③有位同学于5月7日上午拾到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教育处找李干事认领。(招领启事) 【答案】①将“莅临现场”改为“踊跃报名”,或改为其他。 ②将“全部”改为“全都”,只要消除“全部”与“全不”的歧义即可。 ③将“48元”改为“若干”。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为语言不得体的修改。在汉语的使用过程中语言不得体主要有以下一些:用语不看对象;用语不注意场合;用语不注意表达方式;敬称和谦称的误用。①中的“莅临现场”有点夸大了,“莅临”多用于书面语: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 )。尤指上级到来,是很恭维的表达,改为“踊跃报名”,或改为其他。②是一个校庆的开场白,要多用口语,而且要让来宾一听就明白,不要产生一些误会,“全部”容易让人误会为“全不”,所以可改为“全都”,消除了“全部”与“全不”的歧义即可。③招领启事主要要把拾到的东西及有关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名称等说明,关于钱物的具体数目不应该说明,以免别人来冒领。将“48元”改为“若干”即可。 21.下面是5个城市角逐2020年奥运会承办权的流程框架图,请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此次角逐首先进行第一轮投票,如果有一个城市得票过半,那么这个城市就获得主办权;如果所有申办城市得票都不过半,则淘汰得票最少的城市,然后重复上述投票过程,直到选出一个主办城市为止。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考得是标志图。对于标志图,要宏观把握其外形特点,注意是否有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说明画面内容时,画面中的要素要全,不能偏颇或漏掉,包括人物的神情,也是重点。对于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想象。首先进行第一轮投票,如果有一个城市得票过半,那么这个城市就获得主办权;如果所有申办城市得票都不过半,则淘汰得票最少的城市,然后重复上述投票过程,直到选出一个主办城市为止。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的题目主要是概括图文反应的内容,针对反应的内容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类型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此次角逐首先进行第一轮投票,如果有一个城市得票过半,那么这个城市就获得主办权。 评卷人 得分 七、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尼康退出中国并不是被同行打败,居然是毫不相关的行业:智能手机。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销量直线下滑,并不是因为其它品牌方便面崛起,而是因为美团、饿了吗等外卖。打败卖单车店铺或修自行车铺的也不是同行,而是共享单车。 有人曾开玩笑说:“打败小偷的是移动支付。”这一切都很像科幻小说《三体》中所说的:“我消灭你,与你无关。”“敌人”在哪里?你想过吗?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居安思危方能不败 康可能从没想过它们会在时代的潮流中被智能手机打败,方便面巨头也可能没想过越来越懒散的人会有一天竟然拒绝它们。时代并没有给这些处在鼎盛时期的企业任何提醒就抛弃了它们,它们也没能在时代之中看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而走向下坡。所以,任何人都应该站在时代的潮流之上,居安思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代打败你,可能并不是你违背了历史潮流,而只是因为你只是在时代潮流之中不能立于潮头。每一个“弄涛儿”只能向涛头而立,方能“手把红旗旗不湿”。 马从不曾忘记奔跑,因为它知道只有跑得快才能逃避敌害,获得生存;蚂蚁一入秋就开始不停忙碌,因为它知道只有积累得多才能穿越寒冬;小树在还是苗的时候就不停地向深处扎根,因为它知道只有根扎得牢才能顶得住暴雨狂风。动植物尚且知道在安逸的条件下为以后的艰难做准备,我们人类呢,不是更应该懂得,居安思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吗? 经济发展迅猛、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往往会过度沉浸于自我的优越感之中,而忽视了来自周围的危机和挑战。要知道,糖衣炮弹有时比冷兵器的杀伤力来得更为强大。你的对手可能是“智能手机”“外卖”等你意想不到的对象。而作为一个人,一个社会,甚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失去了前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又怎么能够脚踏实地地向未来发起挑战,又怎么能够如初生的朝阳般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向上攀登,直至达到人生的辉煌点?因此,摒弃盲目的优越感,树立必要的危机意识,我们才能在发展路上越探越深,越行越远。 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的提醒,使张瑞敏率领海尔走向世界;“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的告诫,使比尔·盖茨率领微软席卷全球。“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样丰富的哲理,不仅对国家、对企业具有警示和指导意义,对于个人亦然,能居安而思的人,必然是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成为生活的强者,是对生活有着深刻认识的智者。我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人生的辉煌。 在顺境中看时代,在危机中求生存,树立危机意识,不断推动自身前进发展,你的人生将更加稳定和开阔,更加丰富和精彩!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这是一道社会现象类的新材料作文,作文材料分为两个层次,“这一切”前面是列举不同的现象,之后引用语句进行概括。前面几则材料具有相似性,每一个主体并不是被自己的同行或明显的对手打败了,而是在新的时代里被自己意想不到的对手打败了,再进一步说是被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给打败了。所以这里的“我”和“你”并不是真正的对手,而是新的时代里的一切事物,只是这些事物之间并没有我们平常理解的对立关系存在。材料列举的诸多“失败者”都不是败给了对手,有的甚至是战胜了所有对手,但它们全都输了,输给了时代。这则材料警示人们要立足时代潮头,有前瞻思维,居安思危,随时而变,才能持续发展。作文要想准确立意就必须仔细审题,整体把握材料核心内容。材料里列举尼康、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自行车的店铺等被打败的原因都不是同行业的竞争,而是其他行业的异军突起对他们的冲击使他们遭遇失败,打败小偷的不是大盗,不是警察,而是移动支付,是因为移动支付使得人们不用现金进行交易,而且交易需要密码,这些使得小偷不容易得利了。材料最后问:“敌人”在哪里?你想过吗?这就是要求考生多角度思考被打败的原因,这是运用提炼中心法和由果溯因法去立意,从被打败的原因都不是同行业的竞争来立意:要有长远目光,视野要开阔,而不能狭隘,这样既能发现机遇也可以发现危险,保持一个足够开阔的视野,每当有新鲜事物发生、新兴行业兴起的时候,多去思考一下,说不定想到的某些点,就串联成线,就可以比别人早一点看到未来,早一点抓住机遇,让你一不小心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也可以立意为:要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成就自己。由果溯因还可以立意:要学会变通、懂得适时变革创新;忧劳兴国,逸豫亡身;骄傲使人落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有人能永远强大;奋斗一直在路上等等。科幻小说《三体》中所说的:“我消灭你,与你无关。”从这个也可以立意:适应社会发展、适应百姓需求才是企业生存的生命线,找对发展目标才是硬道理。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点睛】 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如本题,在解读上面材料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出,真正的对手并不存在。每一个在新时代的个体要有足够开阔的视野,关注社会发生的变化,真正打败你的可能不是某个个体,而是时代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被社会打败。同时,这篇文章也可以写任何一个人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了解自身所处的环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可以引申谈如何面对社会的变革,在变革之中寻求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