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六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杭州地区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于“辽宁舰”航母“高大威武”,故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看成质点 B. 战斗机飞行员可以把正在甲板上手势指挥的调度员看成是一个质点 C. 在战斗机飞行训练中,研究战斗机的空中翻滚动作时,战斗机可以看成质点 D. 研究“辽宁舰”航母在大海中运动轨迹时,航母可以看成质点 【答案】D 【解析】 A、D、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所以“辽宁舰”航母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看成质点的,如研究“辽宁舰”航母在大海中运动轨迹时,航母可以看成质点,故A错误,D正确。B、正在甲板上手势指挥的调度员的动作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B错误。C、研究战斗机的空中翻滚动作时,不可以看做质点,否则没有动作了,故C错误;故选D 【点睛】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本题考查学生对质点这个概念的理解,关键是知道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否忽略,与其他因素无关. 2.诗句“满眼波光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 A. 船和山 B. 山和船 C. 地面和山 D. 河岸和流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参考系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假定不动的物体,在本题中作者和山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而作者认为自己静止不动,从而“看山恰似走来迎”,故此现象选择的参考系是自己或者船与船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但实际上船是运动的,所谓是“船行”选择的参考系是河岸、山或者地球上相对地球静止不动的其它物体。故A正确,故选A。 【点睛】参考系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假定不动的物体,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只要对研究问题方便,所有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考系;同一种运动状况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 3.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属于矢量的是( ) A. 位移和路程 B. 时间和时刻 C. 力和加速度 D. 平均速度和速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位移、力、加速度和平均速度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而路程、时间、时刻和速率只有大小无方向,是标量;故选C. 4.2018年9月11日杭黄高铁全线联调联试的正式开始,标志着离杭黄高铁线路开通的时间更近了。该条线路通车后,杭州至黄山有望由过去陆路交通的3小时车程(杭瑞高速)缩短至1.5小时,上海至黄山也有望在3小时内抵达。杭黄高铁运营长度为286.8公里。设计最高时速可达250km/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5小时是指时刻 B. 250km/h指瞬时速度 C. 运营长度286.8公里指的是位移 D. 研究高铁列车完全通过短隧道的时间,列车可看成质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1.5小时是指时间,选项A错误;250km/h指瞬时速度,选项B正确;运营长度286.8公里指的是路程,选项C错误;研究高铁列车完全通过短隧道的时间,列车的长度不能忽略,不可看成质点,选项D错误;故选B. 5.朱军同学在现杨观看F1赛车表演时,看到赛车闪而过,感叹“真快啊!”;当到了终点时,赛车突然刹车停住,朱军同学又感叹“真快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一个“真快”是描述加速度大;第二个“真快”是描述速度大 B. 第一个“真快”是描述速度大;第二个“真快”是描述速度大 C. 第一个“真快”是描述速度大;第二个“真快”是描述加速度大 D. 第一个“真快”是措述加速度大;第二个“真快”是描述加速度大 【答案】C 【解析】 第一个“真快”是描述赛车运动的快,即速度大;第二个“真 快”是描述赛车停下来的时间很短,加速度大,故选C. 6.如图所示为某医院体检中心的身高测量仪。测量仪顶部向下发射波速为340m/s的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被测量仪接收,测量仪记录发射和接收的时间间隔。已知测量仪没有站人时,顶部距离台面3.0m,当一学生站在台面规定位置后,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0.01s,则该学生的身高最接近( ) A. 110cm B. 130cm C. 150cm D. 170cm 【答案】B 【解析】 超声波经历的路程为,因为超声波是一来一去,故单向路程为,所以人高,B正确. 7.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汽车在0~1s内和1s~3s内相比( ) A. 速度变化相同 B. 平均速度相等 C. 位移相等 D. 加速度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0~1s内速度的变化量为5m/s,1s~3s内速度的变化量为-5m/s。故A错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知,0~1s内的平均速度,1s~3s内的平均速度.故B正确。汽车在0~1s内和1s~3s内图线围成的面积不等,则位移不等,故C错误。两段时间内图线的斜率不同,则加速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B。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的斜率和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的含义. 8.一个物体从高为处自由下落,当其速度为落地速度的时,小球离地面的高度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全程有:v2=2gH,当速度为落地速度的1/4时,有:()2=2gh;联立计算得出:h=H,故离地高度为:H′=H−h=H,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9.如图所示,足球弹射到球网上,关于足球受力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 A. 足球受到重力、弹力、摩擦力 B. 图中足球没有发生形变 C. 足球受到的弹力是足球形变产生的 D. 足球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答案】A 【解析】 A、对沿着球网运动的足球受力分析可知受重力,相互挤压产生的弹力,以及相对滑动的摩擦力,则A正确。B、C、足球和球网发生挤压的形变,两者之间有弹力,足球受到弹力是球网发生形变由于要恢复形变而施加给足球的,则B,C均错误。D、足球沿着球网减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有加速度,合外力不为零,D错误。故选A。 【点睛】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是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不等于零的合外力产生加速度,加速度改变物体的速度,即改变其运动状态。 10.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静止地叠放了三个苹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号苹果由于放在最上面,所以1号苹果没有发生弹性形变 B. 1号苹果对2号苹果的压力竖直向下,3号苹果对2号苹果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 1号苹果受到的支持力是由2号苹果的弹性形变产生的 D. 如果桌面是光滑的,则3个苹果不可能处于图示的平衡状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1号苹果由于放在最上面,1号与2号间存在相互挤压,所以存在弹性形变,故A错误;由于苹果的接触面是否水平不能确定,故压力是否竖直不能确定,故B正确;1号苹果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积压2号苹果,使得2号苹果发生弹性形变产生,这个弹性形变要恢复,就给1号苹果一个支持力,故C正确;整体分析,三个苹果收竖直的重力和竖直的支持力平衡而静止,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桌面光滑时,它们仍能处于平衡状态,故D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 11.某同学在墙前连续拍照时,恰好有一小白色重物从墙前的某高处由静止落下,拍摄到重物下落过程中的一张照片如图所示。由于重物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毎层砖的平均厚度为6.0cm,这个照相机的曝光时间为2.0×10﹣2s,则( ) A. 石子下落到A位置时的速度约为60m/s B. 石子下落到A位置时的速度约为12m/s C. 石子下落到A位置所需的时间约为1.2s D. 石子下落到A位置所需的时间约为0.6s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图可以看出,在曝光的时间内,物体下降了大约有两层砖的厚度,即12cm(0.12m),曝光时间为2.4×10-2s,所以AB段的平均速度为:;由于时间极短,故A点的速度近似为6m/s,由v=gt可得下降的时间为:,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由于AB的运动时间很短,我们可以用AB段的平均速度来代替A点的瞬时速度,由此再来计算下降的高度就很容易了,通过本题一定要掌握这种近似的方法。 12.如图所示,一个“Y”形弹弓顶部跨度为L,两根相同的橡皮条自由长度均为L,在两橡皮条的末端有一块软羊皮(长度不计)做成裹片。若橡皮条的形变量的关系满足胡克定律,且劲度系数为k,发射弹丸时每根橡皮条的最大长度为3L(弹性限度内),则发射过程中裹片对弹丸的最大作用力为( ) A. 2kL B. kL C. kL D. kL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胡克定律知,每根橡皮条的最大弹力为:F=k(3L-L)=2kL。设此时两根橡皮条的夹角为θ,根据几何关系知:。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弹丸被发射过程中所受的最大弹力为:.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关于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伽利略用逻辑推理否定了亚里士多德“越重的物体下落的越快”的论断 B. 伽利略让铜球在阻力很大的斜面上滚下,借此来“冲淡重力” C. 伽利略认为落体运动是速度随位移均匀变化的运动 D. 伽利略科学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 【答案】AD 【解析】 【详解】伽利略用逻辑推理否定了亚里士多德“越重的物体下落的越快”的论断,选项A正确;在伽利略时代,没有先进的计时仪器,因此伽利略让小球从阻力较小的斜面上滚下来用来“冲淡”重力,故B错误;伽利略认为落体运动是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运动,故C错误;伽利略科学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故D正确;故选AD。 【点睛】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的,它来源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它是实践和思维的结晶. 14.《中国制造2025》是国家实施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智能机器制造是一个重要方向,其中智能机械臂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图所示,一机械臂铁夹竖直夹起一个金属小球,小球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铁夹与球接触面保持竖直,则( ) A. 若增大铁夹对小球的压力,小球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B. 小球受到的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C. 机械手臂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 D. 若铁夹水平移动,小球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答案】BC 【解析】 【详解】对小球受力分析可知,小球受重力、两侧铁夹的弹力以及摩擦力作用,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机械手臂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故BC正确;增大铁夹对小球的压力,小球受到的摩擦力仍等于重力,大小不变,故A错误;若水平移动铁夹,由于小球在竖直方向受力始终平衡,故摩擦力不变,故D错误。故选BC。 【点睛】本题考查摩擦力的性质,要注意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静摩擦力作用,注意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大小无关。 15.几个水球可以挡住子弹?《国家地理频道》实验证实:四个水球就足够!四个完全相同的水球紧挨在一起水平排列,子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恰好能穿出第四个水球,则可以判定( ) A. 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相同 B. 由题干信息可以确定子弹穿过每个水球的时间比 C. 子弹在每个水球中速度变化相同 D. 子弹穿出第三个水球的瞬时速度与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BD 【解析】 【详解】设水球的直径为d,子弹运动的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末速度为零,我们可以应用逆过程,相当于子弹初速度为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因为通过最后1个、最后2个、以及后3个、全部4个的位移分别为d,2d,3d和4d,根据x=at2知,所以时间之比为1:::2,所以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不同;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子弹穿过每个水球的时间比为:(2-):(-):(-1):1,选项A错误,B正确;子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受力是相同的,所以加速度相同,由△v=at可知,运动的时间不同,则速度的变化量不同,故C错误;子弹穿出前三个水球的时间等于穿过全部水球时间的一半,可知子弹穿出第三个水球的瞬时速度与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选项D正确;故选BD. 【点睛】本题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应用,只要能掌握运动情景及正确应用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逆过程即可顺利求解. 16.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先由静止启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速度减为0时刚好到达乙地.从汽车启动开始计时,表给出了某些时刻汽车的瞬时速度,据表中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可以得出汽车( ) 时刻(s) 1.0 2.0 3.0 5.0 7.0 9.5 10.5 速度(m/s) 3.0 6.0 9.0 12 12 9.0 3.0 A. 匀加速直线运动经历的时间为4.0 s B. 匀减速直线运动经历的时间为2.0 s C. 匀减速直线运动经历的时间为4.0 s D. 匀减速直线运动从第9.0 s末开始 【答案】ABD 【解析】 【详解】由v=v0+at可知:;从表中数据可知,汽车匀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 =3m/s2;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12m/s,则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s=4.0s,A正确;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m/s2=-6m/s2,匀减速运动的末速度为0;开始时刻的速度为12m/s;则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s=2s;故B正确;C错误;令从ts末开始匀减速运动,故有:9=12+(-6)×(9.5-t),可解得t=9s,故D正确。故选ABD。 二、实验题 17.(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A点,另一端系两个细绳套。实验中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拉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施加拉力,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纸面上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下面①〜⑥是接下来的实验步骤,请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用铅笔描下结点位置,记为O; ②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和每条细绳(套)的方向; ③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仍拉到位置O,记录测力计的示数F和细绳(套)的方向; ④按照力的图示要求,作出拉力F1、F2、F; ⑤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 ⑥通过比较F和_____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结论。 (2)为什么两次拉橡皮条都要将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_____。 (3)在图乙所示的正方形方格纸上按作图法的要求作出F1和F2的合力F',若选定相邻两个小方格边长的长度表示大小为1N的力(如图标注),则F'=_____N。 【答案】 (1). (2). 两次拉橡皮筋到同一点O,从而是橡皮筋产生的形变大小和方向都相同,即合力和分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 (3). 2.5 【解析】 (1)通过比较有平行四边形合成的合力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结点仍拉到位置O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作比较; (2)本实验应用等效替代的方法,即两次拉橡皮筋到同一点O,从而是橡皮筋产生的形变大小和方向都相同,即合力和分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 (3) 根据平行四边形画出合力来,然后根据题目给的“每格的边长代表1N”来算出合力的大小则。 18.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中学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实验器材,某同学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g,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段纸带,他每5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记为A、B、C……,测得AB=9.17cm,BC=18.77cm,已知交流电频率为50Hz,则利用所给数据测得打B点时重物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测得自由落体加速度g=_______m/s2,它比公认的g值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结果要求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1.40m/s; (2). 9.60; (3). 偏小; (4). 纸带受到打点计时器的摩擦阻力及重锤受到空气的阻力;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求B点速度,根据逐差法可以算出小车的加速度。 每5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因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2s;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的平均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由于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摩擦阻力及重锤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计算出的值比公认的值要偏小一些; 三、计算题 19.升降机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1匀加速上升2s后,速度达到3m/s,接着匀速上升10s后再以加速度a2做匀减速运动,经3s停下来。求: (1)加速度a1、a2的大小。 (2)升降机上升的高度。 【答案】(1)加速度a1、a2的大小分别为1.5m/s2、1.0m/s2. (2)升降机上升的高度为37.5m. 【解析】 试题分析:(1)由v=v0+at 代入数据,求得 故a1、a2大小分别为1.5m/s2、1m/s2 (2)升降机上升的总高度 故升降机一共上升了37.5m. 20.跳伞运动员从悬停在距地面143m高度处的直升飞机上由静止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开始以加速度大小为12.5m/s2匀减速下降,跳伞运动员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5m/s。g取10m/s2,问: (1)跳伞运动员打开降落伞时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2)跳伞运动员运动的总时间是多少? 【答案】(1)63m(2)6.8s 【解析】 【详解】(1)设打开降落伞,跳伞运动员离地面的高度为h,此时速度为v1,又跳伞运动员落地时速度大小v2=5 m/s。则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 v12=﹣2g(H﹣h) v22﹣v12=2ah 解得:v1=40m/s,h=63m (2)挑伞运动员自由下落的时间为: 跳伞运动员减速下落的时间为: 所求总时间为:t=t1+t2=6.8 s。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运动员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规律,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通过位移之和求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末速度是解决本题的突破口。 21.冬季我国多地都出现了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交通;设有一辆汽车在能见度较低的雾霾天气里以54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看到正前方有一辆静止的故障车,该司机刹车的反应时间为0.5s,刹车后汽车匀减速前进,刹车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5m/s2,最后停在故障车前1.5m处,避免了一场事故。求: (1)司机发现故障车后,经过5秒汽车的位移? (2)从司机发现故障车到停下来的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 (3)要避免这场事故,司机的反应时间不能超过多长时间? 【答案】(1)30m(2) (3)0.6s 【解析】 【详解】(1)减速阶段:当v t=0时据v t=v0+ at0 则t0=3s故3.5s已停止运动,则 得x2=22.5m 匀速阶段:x1=v0t反 得 x1=7.5m 司机发现故障车后,经过5秒汽车的位移: x=x1+x2 = 30m (2)从司机发现故障车到停下来的过程时间:t=t反+t0=3.5s 此过程的平均速度: 得: (3)要避免这场事故,司机恰好停在故障处 匀速运动: 减速运动: 且: t′反=0.6s 22.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轻绳水平且端与放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的人相连,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物体甲、人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取10。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 (1)轻绳、受到的拉力分别是多大? (2)人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3)若人的质量,人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欲使人在水平面上不滑动,则物体甲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答案】(1)、;(2) 【解析】 试题分析:(1)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如图, 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分解,由平衡条件有: , 联立得, 故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分别为、; (2)人水平方向受到OB绳的拉力和水平面的静摩擦力,受力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得:方向水平向左; (3)当甲的质量增大到人刚要滑动时,质量达到最大,此时人受到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当人刚要滑动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由平衡条件得:,又 联立得: 即物体甲的质量最大不能超过。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名师点睛:本题涉及共点力平衡中极值问题,当物体刚要滑动时,物体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