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居家专题讲座学习反馈检测历史试卷
(历史学科A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7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单项选择题Ⅰ: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世纪初,某学者研究孔子思想时,从新的史观出发,认为孔子的学说是“适应政府二千余年未曾变动的农业经济组织反映出来的产物”,“经济上有他的基础”。下列历史结论符合上述史观的是 A.周期性的治乱更替是中国古代的历史规律 B.铁犁牛耕的使用影响了春秋战国社会转型 C.贞观之治的出现源于唐太宗的励精图治 D.尊崇儒学是西汉大一统局面发展的根基 2.古代雅典,在公民大会审议城邦管理事务时,“站起来发言的可能是工匠、铁匠、鞋匠、商人、店主、穷人、贵族或普通人”;在雅典的外邦人“要像奴隶那样闭紧嘴巴”。这说明在古代雅典演说自由是 A.雅典人与生俱来的权利 B.界定公民身份的重要标志 C.区分公民与外邦人的依据 D.政治家左右政局的主要手段 3.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提香的这一表现方式 A.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 B.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 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 D.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 4.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他这样做旨在 A.推广儒家礼仪 B.实现儒学生活化 C.重塑儒家伦理规范 D.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5.根据下表所列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时间 人口数量 (亿人) 耕地面积 (万公顷) 人均耕地 面积(亩) 1753年 1.84 4901.50 4.00 1766年 2.08 5204.89 3.75 1784年 2.86 5070.49 2.66 1812年 3.34 5259.53 2.36 A.精耕细作继续发展 B.人口优势逐步显现出来 C.生产关系发生剧变 D.农副产品实现了商品化 6.1902年,清政府官员铁良检阅安徽武备练军,"见其“多系举人、廪贡、秀才之优秀分子”。1905年12月22日《大公报》报道,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由上述现象可知 A.社变动引发了价值观念变化 B.维新变法解放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C.西学传播开启了军队近代化 D.科举制废除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 7.1872年至1873年间,恩格斯分析了当时德国出现住房短缺的原因,其中包括广大的劳动群众的工资只够勉强购买生活资料、机器和技术的不断改善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工人大批涌进大城市等。在这样的分析后,恩格斯将会 A.呼吁政府大力加快住宅建设 B.组织群众前往立法机关和平请愿 C.警告有产者们不要利欲熏心 D.指出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产物 8.1790年美国拥有8000人以上的大城市只有5个,其人口不到13万人,182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2%。到1870年城市数目增至663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美国 A.城市化建设为国家工作重点 B.工业化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C.国家统一促使人口迅速增长 D.城市化进程速度居世界首位 9.20世纪20年代,在吸取屡次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孙中山认识到要使中国革命成功就必须唤起民众。基于这一认识,他进行的努力是 A.寻求共产国际帮助 B.发动护法运动 C.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D.创立黄埔军校 10.1919年9月,中国签署了对奥合约,取消奥地利的最惠国待遇,废止了《辛丑条约》中的中奥专约。1921年5月签订了《中德协约》,中国得到了战争赔款,收回德租界。这得益于 A.列强对华政策转变 B.国家综合实力上升 C.有利历史机遇出现 D.独立自主地位形成 11.与下图所示紧密相关的历史事件主要集中发生在 A.西欧地区 B.巴尔干地区 C.亚太地区 D.中东欧地区 12.下表所示为1956~1976年天津市收音机产量、零售量,综合分析可知,造成下表所示现象的原因是 年份 1956 1957 1965 1973 1974 1975 1976 产量(万台) 3.22 6.57 6.64 43.00 61.50 74.70 76.45 零售量(万台) 1.0 2.0 4.0 9.0 9.6 16.4 13.6 A.产量的逐年上升 B.市场需求的萎缩 C.生产技术的进步 D.计划经济的影响 13.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 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单项选择题Ⅱ:14~15题,每题3分,共6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分别为0、1、2、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14.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后来,日本出版的海战史对此的研究结果是:“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思考这一事例可以认识到 A.中方记载比日方叙述更具有史料价值 B.某些历史真相因史料杂乱而无法说清 C.辨析史料真伪是接近历史真相的前提 D.原始记录和研究文献是史料全部来源 15.意大利画家拉斐尔在16世纪初创作的《雅典学院》,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举办雅典学院的逸事为题材,描绘了50多位不同领域的学者名人形象;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走在一起,一个指天一个指地,似乎还在进行热烈讨论。对这幅画作所蕴含的历史意义最深刻的理解是 A.哲学家探讨的问题关乎人类命运 B.文艺复兴的影响已跨越时空界限 C.意大利是希腊文明的最大受益者 D.时代精神的光大离不开历史传承 (历史学科A卷)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3题,共55分。 1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底以来,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和成果展示,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间引起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汉书》载,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继承王位。公元前74年,汉昭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帝。然而不久,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如: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 (1)刘贺封号与汉代哪一制度有关?概括《汉书》所载刘贺帝位被废原因。(4分) 材料二 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象。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 ——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 (2)材料二对刘贺被废原因是如何解释的?(2分)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何不同。(4分) 材料三 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一些人据此轻易判断: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 ——摘编自辛德勇《海昏侯刘贺》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出土文物所印证的史实。这些出土文物对材料一、二有何价值?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关于刘贺的评价?(6分) 17.(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然观,顾名思义就是指人类在认识自然界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在这一观点指导下形成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西方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造就了中西方风格迥异的自然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人就开始探讨”何为自然”以及”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如“天人合一”“五行说”等都是中国古人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的回答,中国古代思想家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符合自己立场的自然观。……在西方,古希腊最早开始探索世界的起源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世界的本原初步归纳为“水”“火”等各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并逐渐形成了“天人相分”的自然观。……中国的自然观由“一”而生,将“自然界”和“人”看成一个整体,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的自然观由“二”而生,“自然界”和“人”的关系是一个对立不统一的关系,二者的对立性使得西方更多的追求“人”的主动性,使自然界逐渐沦为了人的奴隶。 ——摘编自贾文龙、张卓艳《中西方自然观的历史演进及发展愿景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早期中西方自然观的不同内涵,并分析各自的成因。(14分) 材料二 西方的科技革命,恰恰是西方自然观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理性地解析着自然,科学地总结着世界的部分规则,并试图创造新的运行体系。这样的革命是极度震撼并且极具扩张性的,正如西方自然观试图精确地探索自然的每一个细微的部分一样,这样的革命必然会试图侵入每一个固有的民族文化中,这是西方认识世界的方式。科技革命更是大大促进了西方对“虚”的割舍和对“实”的肯定,因为科技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无数真实的行动和不断实践的检验之上,西方认为脱离操作实践的理论都是不切实际的。因而,科技革命带来了全球性的影响……中国的传统自然观受到了颠覆式的冲击。 ——摘编自李玢《“科技化”时代背景下中西方传统自然观的碰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近代西方科技革命使“中国的传统自然观受到了颠覆式的冲击”的表现。(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应持有怎样的自然观。(4分) 18.(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 1933年,《申报月刊》发起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讨论范围集中于生产和经济方面,并将问题析分为两项:(1)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2)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出版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并对发起讨论的原因进行了说明。《编辑之言》指出:““中国现代化”这个问题,与其说它是一个新问题,无(母)宁说它是一个八九十年来的宿题。须知今后中国,若于生产方面,再不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我们整个的民族,将难逃渐归淘汰,万劫不复的厄运。 讨论共收到10篇短文和16篇专论。其中,明确主张采取社会主义方式的有9篇,将社会主义作为现代化终极目标的1篇,主张非资本主义的3篇,主张计划经济的1篇,主张兼采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1篇,主张受节制的资本主义的1篇,明确主张个人主义方式的1篇,未回答采取社会主义抑或资本主义,只是提出具体主张的8篇。 ——据《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进行评述。 (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历史学科A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评分说明: 1.各题均按答案及评分参考评分。 2.若考生的非选择题答案与参考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评分,但不得超过该题所分配的分数。 Ⅰ卷共15题,共45分。 1.B 2.B 3.A 4.D 5.A 6.A 7.D 8.B 9.C 10.C 11.C 12.D 13.C 14.C A B 15.D B A Ⅱ卷共2题,共36分。 16. (1)郡国并行制度。 失礼仪,乱制度。(4分) (2)霍光专权,刘贺急于收权,矛盾激化。 材料一是史事记述,材料二是史事分析。(6分) (3)儒学成为正统。 丰富了材料一、二的史事记述和分析。 仅凭现有出土文物推翻《汉书》对刘贺的记述不客观、充分。(6分) 17. (1)内涵:中国老子的“道法自然”、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阴阳家的“阴阳五行学说”等,倡导“天人合一”,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4分) 成因:大河文明,农耕经济为主,依赖自然环境气候;政治倾向中央集权,注重和谐统一。(4分) 内涵:西方泰勒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赫拉克里特认为“火”构成了世界万物、毕达哥拉斯认为世界是由“数”组成的、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等,主张“天人相分”,认为“人”能够主宰“自然界”。(4分) 成因:海洋文明,工商业为主;城邦政治盛行,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2分) (2)在西方自然观的影响下中国传统自然观的观念不断革新;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用机器替代人工;传入自然科学,理性地解析着自然的奥秘;强化人对自然的控制,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实效,强调实验等。(6分) (3)建立“生态自然观”,将中国的“道”和西方的“术”融为一体,实现“自然界”和“人”的和谐相处。(4分) 18.(15分)[评分参考] 观点:层次二:现点明确、合理(2分) 层次一:观点较为明确、合理(1分) 阐述:评述应合史实,主要包括以下角度 ①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现代化历程及境况(2分) 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内背景,包括民族危机严重,国内经济落后等(3分) ③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际背景,包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资本主义危机(3分) (若从其它角度论述,合理即可得2分) 表达:层次三:表述成文,论证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2分) 层次二:能表述成文,论证较充分,思路较清晰(1分) 层次一:仅罗列要点,思路不清(0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