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8—2019河北省曲阳一中高一下学期考试 历史试卷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中国经济史》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A. 西周 B. 春秋战国 C. 唐朝 D. 宋朝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 ‎【详解】‎ ‎2.汉代帝王及部分近臣下葬用的玉衣形如铠甲,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由此可知汉代 A. 手工业的发达促进了社会层次的划分 B. 丧葬出现了奢靡浪费的社会风气 C. 手工业发展与封建礼制相适应 D. 等级制推动了手工业者技能的提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帝王及部分近臣下葬用的玉衣分别以金线、银线、铜线等缕结,体现了汉代手工业产品的生产要遵守封建礼制,C项正确;材料所说玉衣制作的规制与生产相结合,体现的是政治对经济的影响,这一制定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不是因手工业发展而导致的,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整个社会的奢靡风气,金缕玉衣仅限于帝王与近臣,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只有等级规定,没有提及手工业者技能提高的信息,D项错误。‎ ‎3.在唐朝,尽管市场上的货物种类已经很多,已是“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长安城内的交易场所却仅限于东、西二市。这反映了唐朝时期的长安 A. 商品的种类并不丰富 B. 是对外贸易的中心 C. 商业管理仍较为严格 D. 商品交易时间受限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长安城内的交易场所却仅限于东、西二市”,说明唐朝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唐都长安对商业的管理仍然较为严格。故答案为C项。从材料信息来看商品种类丰富,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对外贸易,排除B项;D项符合史实,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点睛:唐朝时期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与民居严格分开;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市场交易管理严格。‎ ‎4.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农谚云“锄头底下三分泽”;贾思勰曾告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材料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 A. 精耕细作的重要 B. 粮食产量的稳定 C. 生产技术的成熟 D. 生产效率的低下 ‎【答案】A ‎【解析】‎ ‎“广种未必多收”、“锄头底下三分泽”、“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等信息都与精耕细作相关,故选A;题干没有说到产量稳定和生茶技术的成熟,是为了防止效率低下提出的上述主张,故排除BCD。‎ 点睛:比较的学习方法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查,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在我们的历史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相似的概念或者事件,通过比较可以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尤其是在复习时,更应该提倡用比较的方法来复习相关基础知识,这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一题是考查考生对三个材料比较之后能否得出共性的东西。‎ ‎5.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宋朝法律的重要内容,史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反映了宋代 A. 土地私有不断深化 B 税制发生重大调整 C. 自耕小农发展壮大 D. 经济结构面临转型 ‎【答案】A ‎【解析】‎ 土地买卖和土地所有权成为宋代法律重要内容,主要是因为当时土地私有化的不断发展,导致国家必须出台法律来适应这一经济发展形势,故A正确;宋代税收制度没有较大的改变,故B错误;宋代由于实行“不抑土地兼并”措施,导致自耕农经济发展较慢,故C错误;宋代仍然是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没有出现经济结构的转型,故D错误。‎ ‎6.下图是“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据此图可知宋代 A. 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 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答案】C ‎【解析】‎ 由题干的演化图谱可以看出,古代自然经济条件下的耕织小农们在生产发展的条件下,发生了分化,图中主要体现的蚕桑织户的分化,他们代表的是古代的手工业者,最终分化为各具自己独特技术的不同户种,所以体现了生产的专业化倾向,故选C。题干没有体现农产品商品化和经济重心的南移问题,故排除AD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不符合题干的时间,故排除B。‎ ‎7.明代后期,广东一位缪族长在他的家训中,虽声称“士为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但又劝家族子弟“量力勉图,各审所尚”,即从事工商等行均可。这反映了他 A. 规范族人的从业行为 B. 持有重农抑商思想 C. 面对现实和顺应时势 D. 强调传承族规的重要 ‎【答案】C ‎【解析】‎ 明代后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人们的“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已有改变,因此出现材料中的“劝家族子弟‘量力勉图,各审所尚’,即从事工商等行均可”的现象。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重农抑商思想已有改变,排除B项;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8.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 A. 中国海关关税自主权逐渐丧失 B. 中国传统棉纺业受到严重冲击 C. 中国日趋沦为西方的原料基地 D. 西方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B ‎【解析】‎ 表格反映从1843年到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大幅降低,将会导致外国棉花和棉织品大量涌入,这一现象将对中国传统棉纺业产生严重冲击。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从税率大幅降低将会导致外国棉花和棉织品大量涌入,从而对中国传统棉纺业带来破坏性的影响来确定答案。‎ ‎9.‎ 清政府规定:“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外,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该政策 A. 大力支持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B. 促使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 使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D. 使民族工业迎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春天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可知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主要是为了筹集对日本的赔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C选项符合题意。甲午战争失败标志洋务企业破产,A选项排除。材料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无关,B选项排除。一战的爆发是民族工业迎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春天的主要原因,D选项排除。‎ ‎10.近代中国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据估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4%。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主要指洋务运动促进了工业化发展 B. 改变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结构布局 C. 代表性企业之一是上海发昌机器厂 D. 该浪潮的出现受到了国际局势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依据题意可知近代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指的是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其出现的重要原因是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D项符合题意为正确答案。A项不符合题意,洋务运动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项错误,1912至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主要发展的是纺织面粉等轻工业,重工业发展缓慢,没有改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结构布局;C项不符合题意,发昌机器厂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时期的重要代表企业。‎ ‎11.‎‎1948年4月2日 ‎《东北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仅去年上半年倒闭之工厂商号,即达一千六百余家”。这一时期“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的原因有 ‎①政府征收苛捐杂税 ‎②日本军队的残酷掠夺 ‎③官僚资本垄断经济 ‎④美国对华倾销商品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为抗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萎缩原因,排除。因此ACD项均错误。1948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主要是政府的苛捐杂税搜刮、官僚资本的排挤和美国的经济侵略等。因此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项正确。‎ ‎【点睛】民国时期由于国民党发动了内战,为筹措战费,加紧了对经济的侵略,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市场萎缩。更主要的原因是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和排挤,民族工业的发展步履维艰。外有美国同国民党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也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2.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根据孙中山“节制资本”的理念,开始创办国家垄断企业,致力于民营资本无力或不适合经营的领域,如能源、军工、航空等,到1936年已经形成了规模优势。从客观角度看该做法 A. 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C. 践行了节制资本的思想 D. 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通过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创办“国家垄断”企业,致力于“民营资本无力或不适合经营的领域”,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做法客观上顺应了当时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D项正确,国家垄断企业与民营企业互补,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A项错误;国家垄断企业的创办,不等于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建立起来,B项错误;创办国家垄断企业并形成了“规模优势”,体现的是“节制资本”的主观理念,C项错误。‎ ‎【点睛】节制资本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稳定民族经济发展的社会秩序。‎ ‎13.1950年2月召开的全国财政会议提出了“六个统一”:财政收支统一、公粮统一、税收统一、编制统一、贸易统一、银行统一。这表明我国 A. 建立起全面计划经济体制 B. 市场调节的作用在加强 C. 资源配置走上计划经济轨道 D. 左倾思想冲击经济领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六个统一”中可以看出,财政、税收等经济资源的“统一”使国家的资源配置逐渐走上计划经济的轨道,故C项正确,B项与材料意思相反;A项是1956年底,与材料中的“1950年”不符;D项出现在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与材料中的“1950年”不符。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资源配置走上计划经济轨道 ‎14.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1953-1956年则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种改变的根源在于 A. 要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B. 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发展 C. 要改变当时中国的落后面貌 D.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故A项错误;1950年土地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无法满足即将开始的工业化的需要,因此要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故B项正确;改变当时中国的落后面貌不是当时土地所有制改变的特定的原因,故C项错误;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即依靠农民阶级同盟军的作用取得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农业合作化 ‎15. 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对城市的这种抵制在1960年发展为完全反城市化,确定了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1949—1978年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力水平低 B. 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C. 中共积极推进工业化方针的影响 D. 中共重视“三农问题”‎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A项属于客观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D项应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C项中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客观上有利于城市化;B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国家的指令性计划过多,不利于城市化进程。‎ ‎16. 1980年8月,原温州市革命委员会转发了市工商局《关于对个体工商户进行全面整顿、登记、发证工作的报告》的通知,1844位个体户统一领到了营业执照,成为温州乃至全国第一批具有合法身份的个体户。这说明 A. 温州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C. 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D. 非公有制经济开始占主体地位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意在考查考生调用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个体工商业属于私营经济,改革开放后允许它的发展,说明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C项正确;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但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因此ABD三项错误。‎ ‎【详解】‎ ‎17. 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社会生活变迁。本题可用排除法,由材料“大足板子毕业生”,可知是新式教育的发展,②表述不正确,故排除。答案为D项。‎ ‎18.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英、法、德等国的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2至2.5倍。这一现象导致了 A. 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国 B. 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C. 封建主力量得到加强 D. 欧洲普遍陷入贫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西班牙在殖民地搜刮的财富主要用于奢侈享乐,材料与殖民大国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价格革命”,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封建贵族实力下降,故B项正确;封建主实力下降,故C项错误;在对外殖民掠夺中,欧洲逐渐富裕起来,故D项错误。‎ ‎19.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 ①④②③‎ B. ②④③①‎ C. ④②③①‎ D. ④①③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在明朝,②是在春秋,③是在宋朝,④是在唐朝,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顺序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顺序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顺序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在于对不同朝代商业发展情况、手工业成就的熟练掌握。‎ ‎20.观察《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对图中曲线峰值描述准确的是 A. 1957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完全建立 B.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并初见成效 C. 1993年: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 2008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推动发展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1984年,我国城市实行经济体制改革,表格显示出增长曲线说明效果明显,B正确;A中完全建立错误;C是中共十五大提出;D是2001年。‎ ‎21.20世纪90年代以来,超越地域的专业性、综合性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开始在我国农村涌现出来,有流通领域的国营公司、代销社和新组建的各种专业公司与农户的联合,有国家设在农村的技术推广单位、农垦企业与农户的联合等等。这种现象的出现 A. 弥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不足 B. 体现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向农村的扩展 C. 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和乡镇企业的发展 D. 加快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偿转让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极大提高,给广大农村生活开启了新篇章。但家庭分散经营,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农民不能自由处置土地,限制了农民的择业自由。“超越地域的专业性、综合性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开始在我国农村涌现出来”,农民可以流转自己的土地, 转包、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家庭承包责任制的不足,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能得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向农村的扩展”,排除B;材料中农村改革与“城乡一体化”关系不大,排除C;D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 ‎22.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它不但是社会生产和人口生产的单位,而且是最为重要的文化载体。进入19世纪,美国妇女们纷纷从家庭走向社会,人口流动普遍,家庭人口在减少,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离婚率不断上升,个人对于家庭的依赖亦减弱。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家庭职能发生变化,妇女地位提高 B. 妇女生育意愿下降 C. 工业革命改变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 D. 社会价值观念变化 ‎【答案】C ‎【解析】‎ 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产生两大对立阶级,产业工人的数量急剧上升,妇女的工作方式和环境也相对应改变,C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来妇女地位提高,A错误;B项显然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社会价值观念仍然是金钱至上主义,D错误。‎ ‎23.从15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西欧列强积极开展殖民扩张和掠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武力征服是其主要扩张手段 ‎②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产生是其主要推动力 ‎③采用商业殖民方式,建立殖民贸易公司 ‎④殖民者对殖民地进行野蛮掠夺、屠戮和不平等的贸易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5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早期殖民扩张时代,此时的殖民扩张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产生的结果,其方式主要有:武力征服、建立殖民贸易公司,对殖民地进行野蛮掠夺屠戮和不平等的贸易,故①②③④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ABD错误。‎ ‎24.下表记录了英国人弗朗西斯·德雷克的活动。推动其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 时间 事件 ‎1566年 跟随其表兄霍金斯从非洲贩卖黑人到南美,偶尔袭击葡萄牙商船 ‎1572年 怀揣女王发的“私掠许可证”,在南美和大西洋抢劫西班牙运输队 ‎1588年 协助英国海军大败西班牙舰队,成为当时英国出身寒微青年的偶像 A. 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 B. 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C. 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D. 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的关键是时间信息。材料中提到黑奴贸易、野蛮掠夺和商业战争,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的英国早期殖民扩张。早期殖民扩张源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开放性,所以选A;弗朗西斯·德雷克是协助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舰队,排除B;早期启蒙思想产生于17世纪,排除C;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要到工业革命后,排除D。‎ 考点: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早期的殖民扩张 ·英国的崛起 ‎25.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句话属于 A. 历史事实 B. 历史结论 C. 历史评价 D. 历史解释 ‎【答案】D ‎【解析】‎ 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或作用)定位,即“是什么”的问题;历史解释必须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做出主要的较准确的功能性定位,即“有什么用”的问题;历史结论是根据一系列的历史事实来论证得出相应的结论;历史评价指的是对某一人物、某一历史事件表现出蕴含褒贬的态度。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26.亚当•斯密认为,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这种观点 A. 完全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B. 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扩展 C. 忽视了法治和道德的历史价值 D. 成为当时工人运动的思想遵循 ‎【答案】B ‎【解析】‎ 亚当·斯密的这种观点体现出的是一种自由主义的特点,尤其是针对经济发展问题上的态度。这种观点在当时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在“完全”二字;C选项错误,亚当·斯密不是不重视道德与法律,而是更侧重于自由主义;D选项错误,工人运动的思想遵循应该是马克思主义。‎ ‎27.据十九世纪英国卫生改革家查德威克的报告:城镇卫生工作的缺点会使人们养成最卑劣的堕落习惯,导致多数人道德败坏,因为他们在偏街僻巷堆积的有害脏物中寻找他们赖以为生的东西。该报告揭示了 A. 城市建设与社会救济的关系 B. 工业革命与社会习俗的关系 C.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D. 城市环境与文明风尚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材料“城镇卫生工作的缺点会使人们养成最卑劣的堕落习惯,导致多数人道德败坏”说明城市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否,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社会救济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城市卫生工作,并没有说明是工业革命引起的缘故,故B项错误;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 ‎28.1907年,清廷创办《政治官报》发布“如官办银行钱局、工艺陈列各所、铁路矿务各公司及农工商部注册各实业,均进馆代登广告,酌照东西各国官报办法办理”的启事。由此可以看出( )‎ A. 报刊业发展受外来因素影响较大 B. 报刊的政治色彩逐渐淡化 C. 官办报刊涉足广告业务 D. 广告成为报刊的主要收入来源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干没有体现报刊业发展受外来因素影响较大,故A项错误。 题干不能说明报刊的政治色彩逐渐淡化,故B项错误。 根据题干“均进馆代登广告”可以知道,清廷创办《政治官报》涉足广告业务。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广告在报刊收入中的比例,故D项错误。‎ ‎29. 有学者指出,首先实现了资本主义并发展起来的国家,“具有向世界其他地方伸展的趋势——这就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统一体”。下列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A. 15世纪的西班牙 B. 16世纪的荷兰 C. 18世纪法国 D. 19世纪的英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首先实现了资本主义并发展起来的国家,“具有向世界其他地方伸展的趋势——这就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统一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成为世界工厂,故D正确。15世纪的西班牙处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故A排除。16世纪的荷兰,也没有完成工业革命,故B排除。18世纪的法国,也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故C排除。‎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 ‎30.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这种观点 A. 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固有认识 B. 深化了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理解 C. 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D. 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 ‎【答案】B ‎【解析】‎ 题目中未涉及对“重农抑商”政策、古代中国农业经济下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等基本特点的否定,故无法得出AB两项的结论;题目中的“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均属于家庭手工业,故D项的表述错误;题目中的观点“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有助于深化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理解,B项符合题意,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31. 1874年.法国人米拉在中国引进了日本人力车,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在城市中来往穿梭.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 A. 黄包车较大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 B. 黄包车促进了中国文通的近代化 C. 日本对华经济侵略始于明治维新 D. 近代中国的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材料显示,19世纪70年代中国引进黄包车,五六十年之后其数量发展迅速超过汽车,这就表明了中国的近代交通业发展相对缓慢,符合题意的是D项,AB两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题干中没有涉及到日本的侵略,排除C项。‎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近现代交通事业 ‎32.‎ 大机器工业瓦解了家庭经济,工人不分性别均以个人身份进入劳动力市场。妇女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是以单个人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工业革命中,从作坊向工厂渐进转变的过程中,妇女作为廉价劳动力成为劳工和雇主之间平衡利益关系的砝码。以上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认识反映了 A. 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提升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B. 工业革命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C. 大量妇女儿童的使用不利于技术快速发展 D. 社会阶层变动推动新生产组织形式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从材料中妇女参与经济活动及“妇女作为廉价劳动力成为劳工和雇主之间平衡利益关系的砝码”,说明工业革命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们之间的关系和地位,故B项正确。材料仅仅反映了妇女参与经济活动,并未说明其政治地位提高,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儿童的使用,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说明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形成,排除D项。‎ ‎33. 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底,中国私营工商业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中央和各级政府根据“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其次,对私营工商业的政策是逐步地、有计划地开展公私合营。这两个阶段(  )‎ A. 工商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 共同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的利用 C. 发展目标主要是恢复国民经济 D. 分别属于过渡时期和建设时期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中央和各级政府根据“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其次,对私营工商业的政策是逐步地、有计划地开展公私合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使工商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变成公有制,故A正确。材料共同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的改造,不是利用,故B错误。发展目标主要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故C错误。两阶段都属于过渡时期,故D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三大改造 ‎【详解】‎ ‎34.‎ ‎ 当代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评论:“正是德国人在19世纪下半叶对科学的偏爱使德国工业化比英国和美国工业进展更快。”这可以说明 A. 科技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导 B. 民主政治是经济发展的保障 C. 德国实现统一的前提和条件 D. 英国已经丧失世界工厂地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l9世纪下半叶对科学的偏爱使德国工业化比英国和美国工业进展更快”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的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而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也就说明了科技在经济发展中逐渐占据先导地位,所以答案选A。B、C选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19世纪下半叶英国还没有丧失世界工厂的地位,只能说受到了德国、美国等国的冲击,D说法有误。‎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 ‎35.对18世纪,有人曾经用“最奇妙的”“伟大的和非凡的”“效果超乎人们想象的、对文明世界的面貌带来巨大变化”“一场革命正在发生”这样一些语言来描绘某个变革的发生。这场“革命”‎ A. 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B. 推动了英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C. 确立了垄断资本对世界的统治地位 D.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时间信息是“18世纪”,可以排除BC项;材料“18世纪”“对文明世界的面貌带来巨大变化”“一场革命正在发生”可知这场革命是工业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以答案选D。A项是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 点睛:解题关键是抓住时间“18世纪”和“一场革命正在发生”,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来选择即可。‎ 第II卷(非选择题)‎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 ‎——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导致“扩大了交往”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导致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结合所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答案】(1)开辟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 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严重阻碍了东西方的商路。‎ ‎(2)内涵的体现: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和扩大;商品贸易种类的增多;欧洲人的物质生活丰富;欧洲与亚洲、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写出三点即可得分)‎ 影响: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西方国家开始对外殖民扩张,东方国家日益贫困落后。‎ ‎【解析】‎ ‎(1)事件:由材料一中的“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可以知道这里的“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指的是开辟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 根本原因: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应该是经济方面的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直接原因:根据所学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知识可知,其直接原因是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严重阻碍了东西方的商路。‎ ‎(2‎ ‎)内涵的体现:由材料二中的“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等信息可以得出其体现有: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和扩大;商品贸易种类的增多;欧洲人的物质生活丰富;欧洲与亚洲、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 影响:需要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来回答。可以从新航路开辟对世界整体发展、东西方国家各自发展角度回答。具体来说,就是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西方国家开始对外殖民扩张,东方国家日益贫困落后。‎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材料二: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民族主义潮流汹涌激荡的时代,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人口和辽阔疆土的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一如既往地沉睡在文化主义的梦幻之中。不难想象,一旦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国的金融“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的政策因素有哪些?分析上述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答案】(1)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海禁政策)。‎ 后果:抑制工商业发展;阻碍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限制海外贸易发展;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2)直接结果: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日益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解析】‎ ‎【详解】‎ ‎(1)政策:根据材料一“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闭关锁国政策(或海禁政策)以及传统的重农抑商使明清之际中国的金融“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后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海内外市场的发展,不利于工商业发展,进而阻碍了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最终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2)直接结果:据材料二“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最多人口和辽阔疆土的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农业文明即“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的直接结果是英国充当侵华的急先锋,发动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