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广西钦州市高新区高二上学期12月份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广西钦州市高新区高二上学期12月份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12月份考试 生 物 试 题解析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 选择题 ‎ ‎1. 下列关于种群基因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 B.种群基因库因种群的繁殖而代代相传 ‎ C.种群中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 ‎ 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答案:C 试题分析: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基因库中的基因不会随个体的死亡而消失,而是随着生殖而世代延续,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等位基因,会改变基因库中的基因组成。根据基因库的概念可知,每个个体不可能含有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因此C选项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库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 ‎2. 一个大山雀种群由800个个体组成,其中基因型AA有80只、Aa有320只、aa有400只。如果80只aa的大山雀迁出,80只AA的大山雀迁入。新群体中基因A的频率是(  ) ‎ A.30% B.40% C.60% D.70%‎ 答案:B ‎ ‎ 试题分析:种群数量变动后,AA有160个,Aa有320个,aa有320个,A个数为640个,A和a基因共有1600个,所以A的频率为640/1600=40%,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相关知识,意在考生生物计算能力。 ‎ ‎3. 某种昆虫体色深浅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体色深的基因型为BB,浅为bb,中间型为Bb。其中深色最容易被食虫鸟发现,浅色也较易被食虫鸟发现,而中间型比较安全。因此,在这种天敌的选择压力下,昆虫种群不会发生 ‎ A.B基因频率高于50% B.种群数量的波动变化 ‎ C.基因型Bb比例高于50% D.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答案:A 试题分析:A正确,B基因频率不会高于50%B错误。生物种群数量会发生波动变化。达到平衡期的种群是一种动态平衡,由于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种群数量会发生变化,但种群会通过自我调节,使数量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Bb的比例超过50%,本来BB+bb=Bb,但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使BB和Bb数量减少。D正确。B的频率会减小,b的频率会增大。因为BB比bb更不容易存活。 考点:考查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 ‎4.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 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是有害无益的 ‎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 D.进化地位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强 答案:A 试题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 ‎5. 从某种群中随机抽出5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15、30和5个。在这个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 A.60% B.40%    C.45%   D.55% ‎ 答案:A 试题分析:A%=AA%+1/2Aa%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 ‎ ‎6. 有这样一个群体,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2000,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2000,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6000。他们迁移到一孤岛上自由交配繁衍。A基因在初始时的频率和繁衍两代(假设子代都存活)后的频率分别是   (  ) ‎ A.0.2和0.3 B.0.3和0.3 C.0. 2和0.5 D.0.3和0.5‎ 答案:B 试题分析:命题意图考察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基因频率指的是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基因频率=某基因的个数/(某基因个数+其等位基因的个数)=(2000×2+2000)/【(2000+2000+6000)×2】=0.3。自由交配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B正确。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基因频率知识的要点的理解,基因频率的计算的能力。 ‎ ‎7. 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 ) ‎ 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 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 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 ‎ 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 答案:B 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创的(神创论),也不是不变的( 如特创论),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所致,ACD正确;拉马克认为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B错误。 ‎ ‎8. 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原理的是(  ) ‎ A.食蚁兽具有长舌,是因为它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而反复不断伸长的缘故 ‎ B.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使害虫产生抗药能力,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 ‎ C.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相互选择,结果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 ‎ D.现在人们都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因此人类的进化不再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 答案:C ‎ ‎ A项是利用了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的进化理论,A错误;害虫抗药性的增强的原因是农药这样的环境选择的结果,B正确;C项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共同进化的理论,C错误;D项不符合生物进化论,D错误。 ‎ ‎9.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 C.生物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 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 答案:C 试题分析: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错误;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 ‎10. 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A.3:3:1 B.4:4:1 ‎ C.1:2:0 D.1:2:1‎ 答案:B 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就是AA、Aa这两种基因型的雌雄个体间的交配,AA占1/3、Aa占2/3,(用棋盘法): 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4:4:1,故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有关问题,意在考查考生推理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 ‎11. 研究发现,将同种果蝇分别在淀粉培养基和麦芽糖培养基上培养多代。然后,将其混合培养,果蝇仍倾向与在同类培养基上生活的个体交配。对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两类培养基为果蝇提供了不同的生存环境 ‎ B.这种交配偏好可视为一种选择作用 ‎ C.长期选择性交配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产生差异 ‎ D.出现了选择性交配说明果蝇间已产生了生殖隔离 答案:D 试题分析:两类培养基中碳源的种类不同,为果蝇提供的生存环境也不同,A正确;交配偏好可视为一种选择作用,B正确;长期选择性交配可能使不同培养基上种群的基因频率产生差异,C正确;生殖隔离的形成说明形成了新物种,该培养条件下仅出现了选择性交配,不能说明果蝇间已产生了生殖隔离,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 ‎12. 下列有关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都是由酵母菌完成的 ‎ B.制果醋的温度要比制果酒的温度高些 ‎ C.传统的葡萄酒制作一定需要人工接种菌种 ‎ D.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将瓶装满 答案:B 【解析】果酒的制作是由酵母菌完成的,果醋的制作主要由醋酸菌完成。因醋酸菌的发酵最适温度高于酵母菌,所以制果醋的温度要比制果酒的温度高些。传统的葡萄酒酿造都是采用自然发酵的工艺,就是不人为地添加任何菌种,靠葡萄本身携带的自然界的酵母菌,在葡萄浆或分离后的葡萄汁里自发地繁殖,最终发酵成葡萄酒。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不能装满以保证酵母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为以后的无氧发酵做准备。 ‎ ‎13. 某地区一些玉米植株比一般玉米植株早熟、生长整齐而健壮,果穗大、子粒多,因此这些植株可能是(  ) ‎ A.单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杂交种 ‎ 解析:在玉米的育种中,我们发现杂交物种具有很多纯合个体所不具有的优势,如生长整齐健壮,果穗大、子粒多等等,所以在农业生产上的玉米种都是杂交种,农民每年都要购买新的玉米种子,绝对不能使用以前的玉米田里的玉米子粒当种子,因为那些种子出现了性状分离,会有一定量的纯合个体,失去杂交优势,导致大量减产。 ‎ 答案:D ‎ ‎14. 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第一头携带白蛋白的转基因牛,他们还研究出一种可大大提高基因表达水平的新方法,使转基因动物乳汁中的药物蛋白含量提高30多倍。“转基因动物”是指(  ) ‎ A.提供基因的动物    B.基因组中增加外源基因的动物 ‎ C.能产生白蛋白的动物   D.能表达基因信息的动物 ‎ 解析:提供基因的动物是一个正常的动物,而不是转基因工程的产物,也含有白蛋白基因,因此能产生白蛋白,在产生白蛋白过程中必然能够完成该基因的信息表达,因此A、C、D三个选项均是错误的。转基因动物指的就是在其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动物。 ‎ 答案:B ‎ ‎15. 要使目的基因与对应的载体重组,所需的两种酶是(  ) ‎ ‎①限制酶 ②连接酶 ③解旋酶 ④还原酶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解析:目的基因与对应的运载体结合起来的过程是:先用限制酶分别处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使之露出相同的黏性末端;将切下的目的基因的片段插入到质粒切口处,再用DNA连接酶将处理好的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的黏性末端连接好,就完成了基因的重组。 ‎ 答案:A ‎ ‎16. 下列关于育种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植物杂交育种中到了F 1 代后,可以采用不断自交选育稳定遗传新品种 ‎ B.在哺乳动物杂交育种中到了F 2 代后,对所需表现型采用测交鉴别选出纯合个体 ‎ C.如果是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来繁殖的,则只要出现所需性状即可留种 ‎ D.基因工程育种时,目的基因嵌入运载体的青霉素抗性基因内,导致基因突变 答案:D 试题分析:杂交育种在F1代后可以用不断自交提高纯合度以选育稳定遗传新品种,故A正确。在哺乳动物杂交育种到了F2代后,要坚定所需表现型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应用测交方法,故B正确。如果用植物营养器官来繁殖,因为是无性繁殖,后代和母本性状相同,故只要出现所需性状即可留种,故C正确。基因工程育种时,目的基因嵌入运载体的青霉素抗性基因内,会导致基因重组,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 ‎17. 有关遗传学上的杂交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 ‎ A.杂交是指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的相交 B.测交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的杂交 ‎ C.不同物种的个体一般不能进行杂交 ‎ D.杂交是指同种生物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相交 ‎ 解析:同种生物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相交是杂交;同种生物基因型相同的个体相交不是杂交,而应是自交。要区分杂交、自交、测交三者的概念不同之处,有利于对杂交育种真正理解。 ‎ 答案:A ‎ ‎18. 下列关于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利用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枝条分别扦插,形成的新植株仍能结出无子果实 ‎ B.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由于没有种子,生产上需要年年重新育种 ‎ C.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的发育都离不开生长素的作用 ‎ D.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的培育基本原理相同 ‎ 答案:B ‎ ‎19.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诱变育种优点的是(  ) ‎ A.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       B.育种年限显著缩短 ‎ C.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D.需大量处理供试材料 ‎ 解析:对于诱变育种来说,A、B、C、D都是其特点,由于基因突变多害少利,所以诱变育种要处理大量的实验材料,这是诱变育种的一个缺点。 ‎ 答案:D ‎ ‎20. 育种工作者从纯“南特号”品种的稻田中偶然发现一株矮稻,并由此培育出“矮秆南特号”新品种。矮秆水稻新品种的产生是由于(  ) ‎ A.染色体加倍 B.基因的自然突变  C.基因的人工诱变   D.基因重组 ‎ 解析:因为矮秆是偶然发现的,可以说是极其少见,所以说矮秆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这种植株是在稻田中发现的,所以不是人为诱发突变,是自然突变造成的。 ‎ 答案:B ‎ 二、 综合题 ‎ ‎21.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有宽叶和窄叶、抗病和不抗病等性状。已知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且在玉米苗期便能识别。根据生产实践获知,杂交种(Aa)所结果实在数目和粒重上都表现为高产,产量分别比显性纯合和隐性纯合品种高12%、20%。某农场在培育玉米杂交种时,将纯种宽叶玉米和纯种窄叶玉米进行间行均匀种植,由于错过了人工授粉的时机,造成大面积自然受粉。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 (1)按照上述栽种方式,两个品种玉米的受粉方式共计有 种。F1植株的基因型是    。 (2)如果将上述自然受粉收获的种子用于第二年种植,预计收成将比单独种植杂交种减产8%,因此到了收获的季节,应收集   (填“宽叶”或“窄叶”)植株的种子,第二年播种后,在幼苗期选择   (填“宽叶”或“窄叶”)植株栽种,才能保证产量不下降。 (3)玉米矮花叶病是由玉米矮花叶病毒引起的,在苗期出现黄绿相间条纹状叶,重病株不能结穗。抗玉米矮花叶病(b)为隐性,现将纯种宽叶不抗病玉米(AABB)与纯种窄叶抗病玉米(aabb)进行杂交,得到F 1 。用F 1 测交,测交后代就有高产且抗矮花叶病毒的玉米植株,此植株的基因型是    ,如何选出此玉米植株?   。 ‎ 答案: (1)4 AA 、Aa、aa (2)窄叶  宽叶 (3)Aabb 将测交后代种子全部种下,在培养过程中用矮花叶病毒进行筛选,在苗期选出正常宽叶植株。 试题分析:(1)纯合宽叶与纯合窄叶间行均匀种植,受粉方式有:宽叶植株自身的异花受粉,窄叶植株自身的异花受粉,宽叶为窄叶受粉,窄叶为宽叶受粉。子一代的基因型为:宽叶植株自身的异花受粉所得子代的基因行为AA,窄叶植株自身的异花受粉所得子代的基因行为aa;宽叶为窄叶受粉和窄叶为宽叶受粉所得子代基因型为Aa。(2)窄叶植株上所结种子有纯合的,也有杂合的,而且窄叶植株上所接的种子种下去,长出宽叶的肯定是杂合。而宽叶植株上所结种子种下去,幼苗期无法区分纯合与杂合。 (3)  纯种宽叶不抗病  纯种窄叶抗病 P AABB X    aabb ↓ F 1   AaBb    X   aabb 宽叶不抗病   纯种窄叶抗病 ↓ 测交后代    AaBb Aabb    aaBb aabb 宽叶不抗病  宽叶抗病 窄叶不抗病 纯种窄叶抗病 (高产不抗病) (高产抗病)(低产不抗病) (低产抗病) 要在测交后代中筛选出高产抗病的,只需要将收获的测交后代种子全部种下去,苗期用矮花叶病毒进行筛选,既可得到杂合的宽叶抗病植株。 ‎ ‎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与育种,意在考查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 ‎22. (17分)太空中的空间环境可为生物的变异提供条件,如利用飞船搭载了蚕卵、鸡蛋、猪精液、农作物种子、植物种苗等,进行有关空间生命的科学研究。 (1)在挑选航天员时,航天员的遗传特征不容忽视。研究表明,有些人由于遗传方面的原因对宇宙辐射特别敏感,一旦受到辐射就容易出现严重的反应,甚至产生___________导致癌症。如图为对宇宙辐射特别敏感病的遗传系谱图(假定对宇宙辐射特别敏感病由单基因控制),其中Ⅳ15已被有关部门初步确定为我国航天员人选,尽管其综合条件优越,但航天医学工程问题专家却谨慎地表示不乐观,原因是Ⅳ15________,故还需进一步做基因检测。 (2)“神舟七号”所搭载的上述物种可用于基因结构改变的研究,猪精液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飞船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刚萌发的而非休眠的种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铃薯常用的品种是杂合子,农业生产常用块茎繁殖。如果选马铃薯种子也搭乘飞船经太空返回后得到了淀粉少而不抗病(Aabb)和淀粉多且抗病(aaBb)的品种,要选育出淀粉少、抗病(AaBb)的马铃薯新品种,试设计育种方案。(写出思路过程即可) ‎ 答案:(1)基因突变  有2/3的可能性携带对宇宙射线敏感病致病基因 (2)不可以。因为精子是经减数分裂产生的,不再分裂,不适于基因结构改变的研究 (3)刚萌发的种子细胞分裂旺盛,在间期DNA复制时基因易发生突变 (4)马铃薯 ‎ ‎ 【解析】试题解析:考查育种方法和遗传图谱的分析。(1)癌症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由于Ⅲ9和Ⅲ10不患病而Ⅳ16为患者则此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Ⅱ8患病,而Ⅲ14正常,故该遗传病不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病,应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Ⅳ15可能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2)(3)基因突变最易发生在DNA复制时,此时DNA解旋后结构不稳定易使碱基对发生变化。而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周期的间期。 (4)杂交育种有两种类型,其中一种为获得杂合子,需年年制种,在获得符合要求的个体之前必须得到分别是有一种优良性状的两种纯合子留种。 考点:育种方法和遗传图谱的分析。 点评:本题有难度,遗传系谱图的分析,学生感觉难,再结合育种的知识,所以对学生的要求高,可适当的引导学生练习。 ‎ ‎23. 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的进化。 1.从保持生物多样性分析,我国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为了保护____________多样性和_____________多样性。 2.研究证实,杂草解毒能力增强是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之一。从种群水平分析,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 A.种群内的基因突变加快 B.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 C.种群内形成了生殖隔离 D.种群内的基因突变朝着抗药性发展 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 3. 使用杀虫剂期间,R基因频率升高是__________的结果。 ‎ ‎ 4.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 5.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物种 遗传 2.B 3.基因突变 4.97% 5.不再使用杀虫剂  低 6.SS 在不适用杀虫剂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 试题分析:1.藏羚羊属于濒危物种保护藏羚羊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而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保护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2.种群的基因突变是低频的,自然状态下,种群的基因突变不会加快,A错误;由于除草剂对抗性基因进行了选择作用,使杂草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解毒能力增强,B正确;一个种群是同一物种,不会出现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出现,就形成了两个物种,C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错误。 3.根据题意可知,蚊子中本来没有R基因,所以R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可以让生物产生新的基因。 4.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是4%和1%,可推出RR的基因频率为95%,则R的基因频率为95%+4%×1/2=97%。 5.1967年中期停用杀虫剂后,RR基因型频率下降,SS型上升,说明无杀虫剂环境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低。 6.不再使用杀虫剂,SS型适应环境,RR型不适应环境,从而使S基因频率增加,R下降,这样持续的选择作用导致SS基因型频率最高。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 ‎ ‎24. 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青霉素被反复使用,某些细菌对它的抗性越来越强。请回答: (1)使用青霉素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    ;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   ,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 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   实现的。青霉素的反复使用使得细菌抗药性逐代   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 是不定向的,但    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   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 ‎ 答案:(1) 差异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选择 生存斗争 积累  变异  自然选择    (2) 可遗传变异   试题分析:(1)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使用青霉素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差异;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选择淘汰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青霉素的反复使用使得细菌抗药性逐代积累并加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2)可遗传变异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可形成生物新品种。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 ‎25. (17分)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推知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插入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下图表示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置(插入点有a、b、c)。 Ⅰ.(1)质粒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 ‎ (2)将细菌放在含有四环素、氨苄青霉素中培养,属于基因工程操作中的_________步骤。 (3)在插入外源基因过程中用到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 Ⅱ.设计实验探究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 (1)步骤: ①将导入外源基因的细菌进行培养产生大量细菌。 ②分组:将细菌平均分成两组并标号为1,2。 ③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观察并记录结果。 (2)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Ⅰ.(1)脱氧核苷酸 (2)目的基因的检测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 Ⅱ.(1)③将第1组细菌放入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将第2组细菌放入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中培养 (2)若1组、2组均能正常生长,则外源基因插入点是a;若1组能正常生长,2组不能生长,则外源基因插入点是c;若1组不能生长,2组能生长,则外源基因插入点是b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步骤及运载体的特点和使用。 Ⅰ.质粒是一种小型环状DNA分子,所以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含有标记基因是作为运载体的前提,它可以用于目的基因的检测。 Ⅱ.本实验中的特点是若目的基因插入b或c处时就会破坏运载体上原有的标记基因,使细菌不再具有相应的抗性性状,所以应放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结果得出相应结论。 考点:基因工程的步骤及运载体的特点和使用。 点评:本题在考查基因工程的知识同时,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及探究能力,典型的实验探究题。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