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2017年秋季学期9月月考 高二地理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两大题52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祝考试顺利★‎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1分)‎ 读东汉时期“狩猎生产图”,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A. 采集和渔猎 B. 耕作和灌溉 C. 采矿和冶炼 D. 建坝与筑路 ‎2. 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 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 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 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 寻求人地协调 ‎【答案】1. B 2. C ‎【解析】图中反映出人类在进行狩猎和耕作,在这一时期,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人类中心论逐步得到发展,但还没有达到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主宰的程度。‎ 大气中的臭氧分布在平流层中,在20~30千米的高空,臭氧含量最大,形成臭氧层。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 臭氧层的破坏是由于(  )‎ A. 大量燃烧煤 B. 大气中硫氧化物增多 C. 大气中氟氯烃增多 D.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 ‎4. 臭氧层中的臭氧减少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有(  )‎ A. 刺激人的眼睛、喉、鼻 B. 使汞、镉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C. 氟含量过多引起氟骨症 D. 皮肤癌的发病率增高 ‎【答案】3. C 4.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环境问题,要求学生熟悉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大量燃烧煤,硫氧化物增多,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对臭氧层影响小,选择C。‎ ‎4. 臭氧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到达地表的紫外线增多,皮肤癌的发病率增高,D对;不会带来刺激气体,刺激人的眼睛、喉、鼻,A错;不会增多重金属,使汞、镉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B错;氟含量过多与大气没有关系,C错。‎ 读下面漫画《危险》,回答下列下面小题。‎ ‎5. 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A. 水资源短缺 B. 全球变暖 C. 生物多样性减少 D. 沙尘暴 ‎6.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 B. 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C. 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 D. 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 ‎【答案】5. D 6. D ‎【解析】试题分析:‎ ‎5. 绿色植物的作用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吸烟滞尘,消除噪声,净化空气等。漫画反映植被破坏引起沙尘危害,说明植物具有防风固沙作用,植被破坏引起沙尘暴现象,所以D正确。‎ ‎6.‎ ‎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的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气候干旱和半干旱区。环境保护不等于可持续发展。‎ 考点:荒漠化的防治 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厂,茶园面积600亩,每年4月、7月、11月要锄草三次,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茶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据此回答以下下面小题。‎ ‎7. 茶园三次锄草中,导致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 4月 B. 7月 C. 11月 D. 4月和11月 ‎8. 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A. 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 B. 枯枝落叶少 C. 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 D. 微生物缺乏 ‎【答案】7. B 8. C ‎7. 长江中下游地区6-7属于梅雨季节,降水多,7月锄草使土壤裸露,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选择B。‎ ‎8. 锄草导致水土流失,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减少,肥力下降,茶园“消瘦”,选择C。‎ ‎201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报导了用瘦肉精喂养的“健美猪”最终流入河南双汇肉制品厂事件,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使人出现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越来越多的人们期待厂家能生产更多更好的“绿色食品”。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9. 肉制品厂家用牺牲人们健康来获取高利润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 公平性原则 B. 持续性原则 C. 共同性原则 D. 公正性原则 ‎10. “绿色食品”是当今的热门话题。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病虫害等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9. A 10. B ‎【解析】试题分析:‎ ‎9. 肉制品厂家用牺牲人们健康来获取高利润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A对。持续性原则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共同性原则体现地球的整体性,对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的影响不是主要的,B、C错。不包括公正性原则,D错。‎ ‎10. “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生产过程中不能使用剧毒农药和增白剂、防腐剂等。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不能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①错。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②对。不能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等添加剂,③错。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病虫害等,④对。B对。‎ 考点: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绿色食品。‎ ‎【名师点睛】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是厂家为了利润,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公平,违背了公平性原则。材料内容对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的反映不明显,不是主要方面。了解绿色产品的含义,根据含义分析选项。‎ 下面左图为某地区地形图,右图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1. 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 凌汛 B. 水土流失 C. 森林面积减少 D. 泥石流频发 ‎12. 造成这种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 A. 人口密度超过土地承载力 B. 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 C. 人口密度在北部最合理 D. 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 ‎【答案】11. B 12. A ‎【解析】‎ ‎11. 图示地区为黄土高原,其主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 ‎12. 结合图乙分析,该地人口密度超过土地承载力,是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读“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 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 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14. 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A. 原始社会人类科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 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 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D. 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答案】13. D 14. B ‎【解析】‎ ‎13. 结合人类的发展历史可知,在早期的农业文明时期,人类消耗的主要是生物能源;而进入了工业化社会,则以消耗矿物能源为主;从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的消耗数量不断增长。‎ ‎14. 农业社会主要是利用生物能,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类为了获得能源而大量地乱砍滥伐,从而易出现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 下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5. 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化起飞的国家中,最典型的反映出这种关系的城市是(  )‎ A. 柏林 B. 伦敦 C. 旧金山 D. 圣彼得堡 ‎16. 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 A. 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B. 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 C. 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工业 D. 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答案】15. B 16. D ‎【解析】‎ ‎15. 工业化最早的国家——英国,最典型地反映出这种关系。‎ ‎16. 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其它三个是错误的观点。‎ 莱茵河曾因汇集大量工业废水,水质恶化,成了“欧洲下水道”,鱼虾几乎绝迹,1963年沿岸国家成立“莱茵河国际管理委员会”,签订了严格的合作公约,要求工业废水必须无害化排放,严禁固体污染物排入莱茵河等。治理后的莱茵河又恢复勃勃生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莱茵河水质曾恶化,主要是因为排入了大量(  )‎ A. 生产污水 B. 生活污水 C. 河运污染物 D. 固体污染物 ‎18. 沿岸国家实施合作公约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 崇拜自然 B. 改造自然 C. 征服自然 D. 人地协调发展 ‎【答案】17. A 18.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人地关系的思想,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判断污染物的来源,学生要熟悉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7. 从材料中看莱茵河曾因汇集大量工业废水,水质恶化,所以说莱茵河水质曾恶化,主要是因为排入了大量生产污水,选择A。‎ ‎18. 沿岸国家成立“莱茵河国际管理委员会”,签订了严格的合作公约,要求工业废水必须无害化排放,严禁固体污染物排入莱茵河等。说明人类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无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体现人地协调发展的人地关系思想,选择D。‎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9. 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 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 ‎①引起大气污染  ‎ ‎②造成资源浪费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 ‎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 ③ D. ① ④‎ ‎【答案】19. D 20. A ‎【解析】试题分析 ‎19. 秸秆直接在田间燃烧不仅仅浪费能源更污染环境,这种做法不可取;④既能提供生活能源(沼气)又能提高土壤肥力(沼渣、沼液还田)符合题意。②、③做法虽然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比①的做法合理但不能提供生活能源。故答案选D项。‎ ‎20. 在农田大面积燃烧秸秆会带来大气污染,造成资源浪费,导致突然表层有机质因燃烧而失去,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不是主要影响。故答案选A项。‎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农村秸秆的利用等相关问题。把秸秆作为沼气的原料,既可以产生沼气解决能源问题,沼渣又可以作为肥料返还给农田,提高土壤肥力。在农田里大量燃烧秸秆不但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造成大气污染;还造成资源的浪费。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示信息比较,进一步结合题干要求,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 读我国某地区工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下列关于该地区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企业因生产联系而集聚 B. 该地区的工业多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 C. 硫酸厂是该地区的主导企业 D. 该工业多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 ‎22. 图示产业链最突出的优势是(  )‎ A. 延长电厂产业链,提高其产品附加值 B. 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品竞争力 C. 吸纳劳动力就业,提高城市化水平 D. 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答案】21. A 22. D ‎【解析】试题分析:‎ ‎21. 读图,该地区企业之间存在着投入-产出的生产联系,因此该地区企业因生产联系而集聚,A对。图中,该地区的工业多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B错。由图可知,硫酸厂是对生产废气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废气排放,不是该地区的主导企业,C错。该工业生产多布局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矿产资源并不丰富,D错。‎ ‎22. 图示产业链最突出的优势是原料和副产品都得以充分利用,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D对。电厂主要是提供电能,不是延长电厂产业链,提高其产品附加值,A错。图示为清洁生产,没有表示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品竞争力,B错。吸纳劳动力就业,提高城市化水平不是该产业链的主要目的,D错。‎ 考点:工业联系,清洁生产模式的优势。‎ 我国“十二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以上划分是按(  )‎ A. 单一指标划分的 B. 自然指标划分的 C. 综合指标划分的 D. 地理位置划分的 ‎24. 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的特点是(  )‎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开放性 D. 阶段性 ‎【答案】23. C 24. B ‎【解析】主要考查区域的划分和区域的特点,区域的划分有单一指标和综合指标,学生能够区别单一指标和综合指标;熟悉区域的整体性、差异性和开放性特征。‎ ‎23. 从题干可知划分指标有多个因素,因此划分的标准按综合指标划分的,选择C。‎ ‎24. 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差异性,区域的划分是按照某些要素的差异性划分的,题中的划分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特点,选择B。‎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5. 关于该地从Ⅰ阶段到Ⅲ阶段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河流径流量减小 B. 城市人口数量增大,乡村人口数量减小 C. 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D. 农业生产产值下降 ‎26. 影响该地阶段Ⅲ到阶段Ⅳ农业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①政策  ②交通运输 ③劳动力  ④市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25. C 26. C ‎【解析】‎ ‎25. Ⅰ阶段到Ⅲ阶段该地耕地增加,村庄和城镇增多,林地减少,是伴随着城市和乡村人口数量的增加出现的,小城市到中等城市发展,说明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城市化现象也是经济发展的趋势,农业生产产值可能增加;城市硬化地面增加河流径流量会增加。选C正确。‎ ‎26. 阶段Ⅲ到阶段Ⅳ,该地区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周围由种粮到种植经济作物,农业结构的变化是城市市场需求变化和区域发展政策引起的。选C正确。‎ 下图为甲、乙两个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关于甲、乙两个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甲表示我国的西部地带,乙表示东部地带,则箭头①表示粮食 B. 若甲表示我国的西部地带,乙表示东部地带,则箭头①表示核电 C. 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①表示资金 D. 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②表示资金、技术 ‎28. 该图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 ‎①综合性   ②整体性   ③差异性  ④开放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27. C 28.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开放性,区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地理空间呈现开放性特点。‎ ‎27. 我国的西部地带许多地区气候干旱,种植业不发达,不可能向东部地带输送大量的粮食,A错;核电站的建设一般靠近市场,主要建设在东部地带,①不可能表示核电,B错;发达国家经济发达,资金充足,常常向发展中国家输送资金、技术,C对D错;选择C。‎ ‎28. 此图反映两个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地理空间呈现开放性特点;同时也说明两个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性,选择C。‎ 读“2015年我国冬小麦收获期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29. 为监控焚烧作物秸秆着火点的分布,应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GPS B. RS C. GIS D. GPRS ‎30. 2014年6月11日,焚烧作物秸秆的着火点较多的省份可能是(  )‎ A. 闽 B. 赣 C. 吉 D. 豫 ‎【答案】29. B 30. D ‎【解析】试题分析:‎ ‎29.‎ ‎ 遥感R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题目中监控焚烧作物秸秆着火点分布,使用的是遥感技术RS,B正确。‎ ‎30. 从图中看,闽(福建)、赣(江西)着火点较多为5月份;吉(吉林)从图中看不出来,豫(河南)着火点较多的是6月1号到6月11号之间,D下确。‎ ‎【考点定位】地理信息技术、等值线的判断 ‎【名师点睛】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三者既各自独立发展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题目中的灾害评估和作物估产可用地理信息系统。‎ ‎“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联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破坏的景象。它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1. 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造成的是(  )‎ A. 土地沙漠化 B. 大气污染 C. 破坏性地震 D. 温室效应 ‎32. 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 A. 刀耕火种,毁林开荒 B. 南北水调,发展生产 C. 围湖造田,开垦荒山 D. 发展工业,任意排放 ‎【答案】31. C 32.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环境问题,人类不合理地利用自然就会产生环境问题,学生要熟悉主要的环境问题。‎ ‎31. “牧童经济”是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的经济模式。是人为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破坏性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与人类关系不大,不是由“牧童经济”造成的。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32. 刀耕火种,毁林开荒,人类破坏植被而造成水土流失,属于“牧童经济”;南北水调,发展生产,符合自然规律,有利于人类,不属于“牧童经济”;围湖造田降低了湖泊的调蓄能力,开垦荒山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都属于“牧童经济”;发展工业,任意排放,超出自然的净化能力,造成环境污染,属于“牧童经济”,选择B。‎ 我国西北地区受海陆位置影响,形成了以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 (  )‎ A. 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B. 风力作用强烈,气候干旱 C. 干旱为主 D. 多高大山脉与盆地 ‎34. 西北地区自然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的根本原因是(  )‎ A. 地形起伏大,高原山地广 B. 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C. 水分条件自东向西逐渐变干 D. 植被稀少,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小 ‎【答案】33. C 34. B ‎【解析】试题分析:‎ ‎33. 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引起一系列地理要素的变化。降水少,河流补给来源少,靠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流稀少发育差,多内流河;该区降水少且不稳定,沙质疏松物质多,加上靠近冬季风源,大风天气集中且多,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高山盆地,加剧干旱,故选C。‎ ‎34. 西北植被稀少,是因为水分条件差,根本原因是深居内陆,海洋水汽无法到达。故选B。‎ ‎【考点定位】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读“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完成下面小题。‎ ‎35. 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C.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D. 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 ‎36. 针对该地荒漠化问题,下列治理措施中正确的有 ‎①控制人口增加,少数地区可以进行生态移民  ②控制农业规模,合理用水 ③对已经严重荒漠化的土地进行封沙禁牧  ④在荒漠化土地上,大量种植需水量大的树木,防风固沙 ‎ ‎⑤扩大水田面积,利用水田等人工湿地调节当地气候 A. ①②⑤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35. C 36.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学生要了解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及荒漠化治理的措施。‎ ‎35.‎ ‎ 目前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樵棌、不合理利用地下水造成的,选择C。‎ ‎36. 荒漠化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樵棌、不合理利用地下水造成的,根本原因是人口过多,所以要控制人口增加,少数地区可以进行生态移民,减少人口压力,①对;控制农业规模,合理用水,有利于保护水资源,②对;严重荒漠化最为脆弱,对已经严重荒漠化的土地进行封沙禁牧,加以保护,③对;荒漠化地区水资源紧张,不能在荒漠化土地上,大量种植需水量大的树木,④错;水资源短缺,不能扩大水田面积,利用水田等人工湿地调节当地气候,⑤错。选择B。‎ 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7. 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 泥沙淤积 B. 气候变暖 C. 排水造田 D. 黄河来水量减少 ‎38. 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37. C 38. B ‎【解析】试题分析:‎ ‎37. 宁夏平原由于黄河水的灌溉形成我国重要的农耕区。20世纪80年代人口数量的增加导致过度围垦湖泊。结合材料中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可说明湖泊的减少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故C项正确;A、B、D项为自然原因,可排除。‎ ‎38. 湖泊湿地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有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和降低气温的年较差;具有调节径流的作用,可以减少洪涝灾害;具有增加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的作用。故B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湿地对环境的影响,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名师点睛】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及价值 一、湿地的直接利用功能有:‎ ‎1.提供水资源及丰富的动植物产品;2.提供矿物资源及能源和水运条件。‎ 二、湿地的间接利用功能有:‎ ‎1.调蓄水量、调节气候;2.沉积营养物质和净化污水;3.与地下水交流和防止海水入侵;4.独特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5.具有景观和旅游价值;6.具有教育和科研价值。‎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号称中国的“煤海”,但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给山西造成的困局也是有目共睹的——“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因此,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着山西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 有关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距消费市场近 B.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为山西煤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C. 黄河流经山西,为山西煤炭外运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 D. 山西有多条铁路通往东部,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运输条件 ‎40. “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这说明以煤炭为主的经济结构给山西带来了严重的(  )‎ ‎①大气污染  ②水污染  ③固体废弃物污染  ④噪声污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39. C 40.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开发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 ‎39. 山西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距京津唐地区消费市场近,A对;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为山西煤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B对;山西煤炭外运主要靠铁路和公路运输,不是靠水运,C错;山西有多条铁路通往东部,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运输条件,D对,选择C。‎ ‎40. “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主要是水污染,“冒了一股烟”是大气污染,“留下一堆灰”是固体废弃物污染,没有噪声污染,选择A。 ‎ 下图是位于干旱地区的民勤县东湖镇正新村治沙村民利用装入沙子的编织袋构成的沙障。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1. 村民构筑沙障的主要目的有(  )‎ ‎①削弱风力 ②增加旅游景观 ③截留水分 ④压沙造林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2. 沙产业是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风光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下列适合在宁夏发展的沙产业有(  )‎ ‎①沙生中药材产业 ②沙区生态经济林产业 ③沙区粮食产业 ④沙漠旅游休闲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41. C 42.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的治理,治理沙漠要根据沙漠的自身条件利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等治理,还要利用独特条件增加收入。‎ ‎41. 村民构筑沙障可以削弱风力,①对;构筑沙障没有旅游功能,不是增加旅游景观,②错;沙障阻挡地表水,截留水分,③对;沙袋压住沙子,固定沙子有利于造林,④对,选择C。‎ ‎42. 沙漠中有珍贵的中药材,可以发展中药材产业,①对;沙区生态经济林产业可以既有经济效益,又有防风作用,②对;沙区粮食产业破坏植被,会加剧荒漠化,③错;沙漠旅游休闲业可以增加收入,又不破坏环境,④对,选择D。‎ 下图示意1990—2000年、2001—2010年世界各大洲(除南极洲)森林面积的净变化(单位:每年百万公顷)。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3. 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近几十年世界森林植被减少最多的是(  )‎ A. 亚寒带针叶林 B. 热带雨林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 温带落叶阔叶林 ‎44. 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小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 A.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B. 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C. 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D. 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气候 ‎【答案】43. B 44.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森林的减少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读图从材料中可以得出森林减少的地区,第2题要注意直接原因。‎ ‎43. 从图中看出近几十年世界森林植被减少最多的是南美洲,南美洲最主要的森林是热带雨林,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小是南美洲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选择B。‎ ‎.................................‎ 读汉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5. 若在汉江流域①区域大力发展种植业,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  )‎ A. 丹江口水库加速萎缩 B. ①区域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加剧 C. 汉江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 D. 汉江下游地下水位下降,部分植被枯萎 ‎46. 为缓解汉江流域②区域人地矛盾,下列做法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是(  )‎ A. 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B. 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工业 C. 从②区域向①区域移民 D. 修建电站,开发水能资源 ‎【答案】45. A 46. B ‎【解析】试题分析:‎ ‎45.‎ ‎ 图中①区域位于河流的上游山区,大力发展种植业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加速丹江口水库的萎缩,A正确;①区域位于秦岭以南,是湿润地区,不会出现盐碱化现象;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径流季节变化加大;对汉江下游地区影响较小。‎ ‎46. 围湖造田会导致湖泊生态效益下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②区域水域面积大,可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业,B正确;①区域位于河流的上游山区,生态环境更加脆弱;②区域地势低平,不适合建水电站。‎ ‎【考点定位】流域的综合开发 下图为雅砻江干流某河段梯级开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7. 通过对雅砻江进行梯级开发,该流域适宜发展的工业是(  )‎ A. 甘蔗制糖 B. 精密仪器 C. 高档家具 D. 有色冶金 ‎48. 雅砻江水电开发受季节影响较大,针对“丰枯不均”的现象,开发时应注意(  )‎ A. 统一管理,科学调度 B. 修高大坝,增加库容 C. 招商引资,扩大开放 D. 疏浚河道,发展交通 ‎【答案】47. D 48. A ‎【解析】试题分析:‎ ‎47. 读图可知,雅砻江通过梯级开发,有丰富的电力,加之该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产业。故选D。‎ ‎48. 流域开发要科学进行,B、C选项会改变流域内的自然环境,不科学,流域内河流落差大,不适合发展交通。故选A。‎ ‎【考点定位】工业区位因素 河流综合开发 ‎【名师点睛】工业五种指向型类型及区位选择 ‎(1)原料指向型工业:这类工业主要指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加工后体积与重量大大减少而价格又低廉的工业.使用这类原料的工业企业多把工厂选择在原料的产地.节省运费,减少损失.这类工业即原料指向型工业.例如,甜菜制糖厂(制1吨糖一般需要8吨甜菜作原料)、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水产品、水果等容易腐烂、不能久贮,如要制罐头,更需就地及时加工)等.‎ ‎(2)市场指向型工业:这类工业主要指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或加工后成品体积增大又不便运输的工业,此类工业企业,多以靠近其销售地建厂.节省了运费,降低了成本.例如饮料厂,其成品体积比原料大,运输中又易损耗,空瓶装上液体物质后,重量又增加很多.故就地销售较好.类似的工业还有:家具厂、印刷厂、食品厂等.‎ ‎(3)动力指向型工业:这类工业主要指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企业为降低成本,把工厂建在能源供应量大的地方.例如,有色金属冶炼厂.一个年产10万吨精铝的炼铝厂,就需要有20万~40万千瓦的发电厂相配合,所以这类工厂多建立在电力生产成本低的大小电站附近.‎ ‎(4)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这类工业主要指需要劳动力的数量多,但技术要求不高,工人很快可以掌握生产要求,这类产业的劳动者工资低,对生产成本增加不多,而对利润的比例提高有很大作用.这类工业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例如,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工业.‎ ‎(5)技术指向型工业:这类工业主要指对生产技术要求高,必须经过严格训练,具有一定水平,并适合操作机器的工人才能上岗生产的企业.这类企业要求工人素质较严,其内部生产分工很细,专业化很强,技术要求很高.这类工业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例如电子制造工业、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 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9. 围绕能源开采,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铁—钢 ⑤煤—电—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③④⑤‎ ‎50. 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依赖的自然资源除煤炭外还有(  )‎ A. 铁矿石、铝土矿 B. 铁矿石、石灰石 C. 石油、石灰石 D. 石油、铝土矿 ‎【答案】49. C 50.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山西省能源的开发,主要从图中的读出产业链,从产业链分析发展依赖的自然资源。‎ ‎49. 从图中可以看出围绕能源开采,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①②④对;没有煤—电—钢,煤—气—液,③⑤错,选择C。‎ ‎50. 三条产业链是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可以看出除依赖的自然资源煤炭外还有铁矿石、铝土矿,选择A。‎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本卷共2小题,共50分。‎ ‎5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图甲为“内蒙古自治区简图”,图乙表示内蒙古自治区不同经度的植被(包括森林、草原和农作物)覆盖率的变化情况。‎ 材料二:内蒙古有富煤之忧,窝电之困。内蒙古“十二五规划”提出“煤从空中走”和 “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战略,围绕“用”这个核心进行规划,主要有:煤—电—冶(有色金属冶炼);煤—电—化(重化工业);煤—电—热(热电联产);煤—电—建(建材产业)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1)图甲所示的植被覆盖率空间变化的主要特点是____,分析该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2)河套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其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有:地势平坦、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呼伦贝尔地区主要的农业类型是 。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有? ‎ ‎(4)内蒙古自治区提出“煤从空中走”,将输煤变为输电,试评价这种做法对内蒙古自治区产生的影响。‎ ‎(5)请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内蒙古建设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意义。‎ ‎【答案】(1)植被覆盖率自东向西逐渐降低,在107°E附近植被覆盖率明显升高 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107°E附近(河套平原地区),由于水资源较为丰富,耕地比重大,植被覆盖率升高。‎ ‎(2)光照资源丰富 灌溉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3)畜牧业 合理放牧,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建人工草场;合理利用水资源。)‎ ‎(4)利: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减轻运输压力,减少损耗,节约运输成本 ‎ 弊:加重当地环境污染;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 ‎(5)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增加就业机会(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来谈)‎ ‎【解析】(1)从图乙看植被覆盖率自东向西逐渐降低,在107°E附近植被覆盖率明显升高。影响植被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根据我国降水分布特点可知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107°E附近(河套平原地区),由于水资源较为丰富,耕地比重大,植被覆盖率升高。‎ ‎(2)本区降水少,光照资源丰富,有黄河通过,灌溉水源充足,沉积物质深厚,土壤肥沃。‎ ‎(3)呼伦贝尔属于温带草原气候,主要的农业类型是畜牧业。生态保护就是要注意防治土地荒漠化,合理放牧,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建人工草场;合理利用水资源。‎ ‎(4)从经济方面分析有利,煤转化为电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减轻运输压力,减少损耗,节约运输成本。 ‎ 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分析,不利方面就是环境问题,燃烧煤加重当地环境污染;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 ‎(5)内蒙古建设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增加就业机会。可持续发展主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所以也要从这三个方面来谈。‎ ‎52. 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欧肯那根河谷是世界著名的冰酒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 ‎ ‎(1)维多利亚所在地气候类型的特点是____ ____;位于草原地区的梅迪辛哈特气候类型是___ _____。 ‎ ‎(2)从温哥华到梅迪辛哈特,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主要表现为由森林到草原的变化,这体现了__ 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 _____。‎ ‎(3)冰酒是由富含糖分的优质葡萄,成熟后在树上经自然冰冻,再采摘酿造而成。欧肯那根河谷是这种自然冰冻葡萄的产地,分析其自然原因。‎ ‎(4)加拿大西部草原地区历史上由于过度开垦与放牧,加上连年干旱,植被遭到了破坏,土地资源退化。为应对这种危机,当地可能采取哪些措施? ‎ ‎【答案】(1)全年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2)经度地带性(由沿海到内地) 水分(海陆分布)。‎ ‎(3)地处河谷地区,热量充足;位于河谷,多河没滩平原,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处于山脉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养分积累;地处中纬高山气候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利于形成冰冻;地处高山河谷地区,葡萄病虫害较少。‎ ‎(4)退耕还林还草;兴修水利设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合理放牧,种植人工草场;防治土地退化;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实行轮牧、舍饲养殖,限制载畜量,种植人口草场;封育沙漠化的弃耕地和草场退化,恢复植被等。‎ ‎【解析】第(1)题,维多利亚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梅迪辛哈特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第(2)题,从温哥华到梅迪辛哈特,降水越来越少,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呈现由森林到草原的变化。‎ 第(3)题,欧肯那根河谷地区土壤肥沃,水分适宜,昼夜温差大,秋冬季节气温低,这些自然条件有利于冰冻葡萄的生产。‎ 第(4)题,可从退耕还草、加强生态管理,推广节水农业等方面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