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南省怀化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高 一 化 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Ca-40 Fe-56 Cu -64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 A. 核外电子数 B. 最外层电子数 C. 中子数 D. 核电荷数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分析解答本题。 【详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的概念,决定元素各类的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决定原子质量的是中子数和质子数,决定原子化学性质的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 在西部大开发中,将投巨资兴建“西气东输”工程,将西部蕴藏的丰富资源通过管道输送到东部地区。这里所指的“西气”的主要成分是 A. CH4 B. CO C. H2 D. NH3 【答案】A 【解析】 【详解】西气东输中的西气指的是天然气,即甲烷气体,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因其组成中氢的质量分数在有机物中最高、含碳量较低,能完全燃烧,热值高,输送方便,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燃料,A正确。 3.下列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导线连接,并且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形成闭合回路。 【详解】A.锌比银活泼,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形成了闭合回路,故A可以构成原电池; B.酒精是非电解质,不能构成原电池; C.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 D.两电极材料相同,均不能与硫酸反应,不能构成原电池。 所以答案是A。 4. 电池的污染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废电池中对环境形成污染的主要物质是 A. 锌 B. 汞 C. 石墨 D. 二氧化锰 【答案】B 【解析】 【详解】电池的污染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废电池中对环境形成污染的主要物质是 A. 锌虽是重金属,但是对环境没有太大的影响,且锌是生物体必需的元素; B. 汞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会严重污染环境; C. 石墨无毒,对环境无影响; D. 二氧化锰无毒,对环境无影响。 综上所述,本题选B。 5.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盐是 A. Na2O2 B. NaOH C. MgCl2 D. Na2SO4 【答案】D 【解析】 【详解】A.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氧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非极性共价键,但Na2O2属于过氧化物不属于盐,选项A错误; B.氢氧化钠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存在极性共价键,但属于碱不属于盐,选项B错误; C.MgCl2属于盐,但氯化镁中只含离子键,选项C错误; D.Na2SO4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硫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极性共价键,且Na2SO4属于盐,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6.100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B. 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 C.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D. 破坏1mol石墨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1mol金刚石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稳定,选项A正确; B、由图可知,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稳定,选项B错误; C、由图可知,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选项C错误; D、由图可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破坏1mol石墨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1mol金刚石中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7.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煤的干馏 B. 石油分馏 C. 蛋白质水解 D. 淀粉水解 【答案】B 【解析】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煤干馏可以得到煤焦油,煤焦油中含有甲烷、苯和氨等重要化工原料,属于化学变化,选项A错误; B.石油分馏是利用沸点不同把石油分成多个馏分,属物理变化,选项B正确; C.蛋白质水解有新物质氨基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C错误; D.淀粉水解有新物质葡萄糖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8.下列各组比较中,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S>Na>O B. 热稳定性:NH3>H2O C. 碱性:LiOH<NaOH D. 还原性:Br->I- 【答案】C 【解析】 【分析】 A.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在减小; B.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C.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D.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详解】A.O的电子层数为2,Na、Al的电子层数为3,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为Na>S>O,选项A错误; B.非金属性O>N,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NH3<H2O,选项B错误; C.金属性Na>Li,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为NaOH>LiOH,选项C正确; D.非金属性Br>I,对应离子的还原性为Br-<I-,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熟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元素周期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从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 9.对于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 =Zn2+ B. 溶液中SO42-离子向负极移动 C. 电子由Zn片通过稀硫酸流向Cu片 D. 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原电池中,锌易失电子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铜作正极,电极反应为2H++2e-═H2↑,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 【详解】A.该装置中,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选项A正确; B.原电池溶液中阴离子SO42-离子向负极移动,选项B正确; C.电子从负极锌沿导线流向正极Cu,电子不进入电解质溶液,选项C错误; D.铜作正极,正极是上氢离子放电,电极反应为2H++2e-═H2↑,故铜片上产生气泡,选项D 正确;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根据金属失电子难易程度确定正负极,知道正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易错选项是C,注意电子不进入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中通过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为易错点。 10.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CH4+C12CH3Cl+HCl B. CH2=CH2+ C12 C. +Br2 +HBr D. CH4+2O2 CO2+2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 CH4+C12CH3Cl+HCl属于取代反应,选项A错误; B. CH2=CH2+ C12属于加成反应,选项B正确; C. +Br2 +HBr属于取代反应,选项C错误; D. CH4+2O2 CO2+2H2O属于氧化反应,选项错误; 答案选B。 11.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CH4分子的比例模型: B. 乙烯的结构简式: CH2CH2 C. 氮气分子的电子式:NN D. S2- 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A 【解析】 【详解】A.CH4分子的比例模型为,符合原子相对大小,选项A正确; B.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选项B错误; C、氮原子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对未画出,氮气分子中氮原子之间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选项C错误; D.S2-的核电荷数是16,核外电子总数为18,期结构示意图为:,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12.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 淀粉[(C6H10O5)n]和纤维素[(C6H10O5)n] B. CH3CH3 与CH3CH2CH3 C. 35Cl2和37Cl2 D. CH3CH2CH2CH3与 【答案】D 【解析】 【详解】A、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n值不同,所以分子式不同,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选项A错误; B. CH3CH3 与CH3CH2CH3结构相似,分子中相差1个CH2,互为同系物,选项B错误; C. 35Cl2和37Cl2是由氯的两个不同核素形成的单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选项C错误; D. CH3CH2CH2CH3与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不同的结构,互为同分异构体,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3.下列反应你认为理论上不可用于构成原电池的是 A. 2Al+2NaOH+2H2O=2NaAlO2+3H2↑ B. Zn+CuSO4=Cu+ZnSO4 C. Mg3N2+6H2O=3Mg(OH)2+2NH3↑ D. CH4+2O2 CO2+2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可以得出:自发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据此来回答。 【详解】A、2Al+2NaOH+2H2O=2NaAlO2+3H2↑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选项A不选; B、Zn+CuSO4=Cu+ZnSO4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选项B不选; C、Mg3N2+6H2O=3Mg(OH)2+2NH3↑属于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选项C选; D、CH4+2O2 CO2+2H2O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燃料电池,选项D不选; 答案选C。 【点睛】本题是考查原电池的设计,难度不大,明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及反应必须是放热反应是解本题的关键。 14.下列电子式中错误的是 A. N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钠离子电子式为Na+,选项A正确; B.氨气为共价化合物,氨气中存在3个氮氢键,氮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氨气的电子式为:,选项B错误; C.一氯甲烷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选项C正确; D.氢氧根的电子式为,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15.在2A(g)+B(g) 3C(g)+5D(g)的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 (D)= 4.0 mol/(L·s) B. v (C)=3.2mol/(L·s) C. v (A)= 2.0mol/(L·s) D. v (B)= 1.2mol/(L·s)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为用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然后再进行比较。 【详解】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不同物质的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比值越大,表示的反应速率越快。 A. v (D)= 4.0 mol/(L·s); B. v (C)=3.2mol/(L·s),则v (D)= v (C)=5.3 mol/(L·s); C. v (A)= 2.0mol/(L·s),则v (D)= v (A)= 5.0 mol/(L·s); D. v (B)= 1.2mol/(L·s),则v (D)=5v (B)= 6.0 mol/(L·s); 反应速率最快的是6.0 mol/(L·s)。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反应速率快慢的比较,难度不大,注意比较常用方法有:1、归一法,即按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为用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2、比值法,即由某物质表示的速率与该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比值越大,速率越快。 1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和泪分别指 A. 蛋白质,烃类 B. 蛋白质,油脂 C. 淀粉,油脂 D. 纤维素,油脂 【答案】A 【解析】 【分析】 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纤维素的性质和用途。 【详解】诗句中的“丝”指的是蚕丝,其中含有的物质是蛋白质,诗句中的“泪”指的是熔化的石蜡,石蜡是分子中含碳原子数较多的烃的混合物。 答案选A。 17.某元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此元素是 A. Li B. Si C. C D. Cl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推出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求得元素的种类。 【详解】因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所以原子有三个电子层,每一层上的电子数分别为:2、8、4,原子序数为14,Si元素。 答案选B。 18.如图是一种氢能的制取、贮存及利用的关系图,图中能量转化方式不涉及 A. 电能→化学能 B. 光能→化学能 C. 化学能→电能 D. 电能→机械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 A.电能转化化学能为电解装置; B.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贮存太阳能; C.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原电池装置; D.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为消耗电能的装置。 【详解】A.氢能的制取、贮存及利用未涉及电能转化化学能为电解装置部分,选项A选; B.太阳光照射,贮存氢气,为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选项B不选; C.氢气燃料电池的使用,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选项C不选; D.氢气燃料电池车工作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选项D不选;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能量的转化形式,判断能量的转化,我们主要看它要消耗什么能量,得到什么能量,因为总是消耗的能量转化为得到的能量,题目较简单。 19.能通过化学反应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A. 苯 B. 乙酸 C. 甲烷 D. 乙烯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苯不能使溴水因反应褪色,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选项A错误; B.乙酸不和溴反应,不能使溴水褪色,也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选项B错误; C.甲烷既不能与溴水反应,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选项C错误; D.乙烯含有C=C双键,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20.山梨酸(CH3—CH=CH—CH=CH—COOH)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下列关于山梨酸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可与钠反应 B. 可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C. 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取代反应 D. 可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含有羧基,以与钠反应生成氢气,故A正确; B.含-COOH,可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故B正确; C.含有碳碳双键,所以可以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而非取代反应,故C错误; D.含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2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X2(g)+Y2(g) 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2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为 A. Y2为0.4mol/L B. Z为0.3mol/L C. X2为0.2mol/L D. Z为0.4mol/L 【答案】B 【解析】 【详解】A.若Z完全转化为反应物,则Y2为0.4mol/L,但是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因此Y2的平衡浓度小于0.4mol/L,选项A错误; B.若反应物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则Z为0.4mol/L,但是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因此Z小于0.4mol/L, Z为0.3mol/L是有可能的,选项B正确; C. 若Z完全转化为反应物,则X2为0.2mol/L,但是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因此X2 的平衡浓度小于0.2mol/L,选项C错误; D.若反应物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则Z为0.4mol/L,但是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因此Z的平衡浓度小于0.4mol/L,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22. 鲨鱼是世界上惟一不患癌症的动物,科学研究表明,鲨鱼体内含有一种角鲨烯,具有抗癌性.。已知角鲨烯分子中含有30个碳原子及6个C=C且不含环状结构,则其分子式为 A. C30H60 B. C30H56 C. C30H52 D. C30H50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构中含有1个碳碳双键,就比烷烃少2个氢原子,所以当有6个碳碳双键时,比烷烃少12个氢原子,根据烷烃的通式CnH2n+2,所以该烯烃分子式符合通式CnH2n+2-12。已知角鲨烯分子中含有30个碳原子及6个C=C且不含环状结构,则其分子式为C30H50,所以选D。 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5g甲基(-CH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9NA B. 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中所含碳原子数为0.6NA C. 0.1mol Fe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0.3NA D. 由2SO2+O22SO3可知,2mol SO2与1mol O2充分反应生成SO3分子数为2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甲基的式量是15,15g甲基的物质的量为1mol.一个甲基中含有9个电子,所以1mol甲基含有电子9mol电子,即9NA,选项A正确; B、标准状况下正己烷(C6H14)不是气体,2.24 L不是0.1 mol,所含碳原子数不为0.6NA,选项B错误; C、0.1molFe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选项C错误; D.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为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所以2mol SO2和1mol O2充分反应,生成SO3的分子数小于2 NA,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24.短周期元素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Y、Z三种元素中,X的非金属性最强 B. Y的最高正化合价为 +7价 C. 常压下X单质的熔点比Z单质的低 D. Y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氢化物弱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X、Y、Z分别是He、F、S。 A. X、Y、Z三种元素中,F的非金属性最强,选项A错误; B. F没有正价,选项B错误; C. 常压下He单质为气态,S单质为固态,故熔点He比S的低,选项C正确; D. Y的氢化物HF的热稳定性比Z的氢化物H2S强,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25.氟利昂-12是甲烷的氯、氟卤代物,结构式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它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B. 它有4种同分异构体 C. 它只有一种结构 D. 它是平面分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甲烷的结构可知,四个氢原子的空间位置只有一种,则氟利昂-12只有一种结构,选项A错误; B、由甲烷的结构可知,四个氢原子的空间位置只有一种,则氟利昂-12只有一种结构,选项B错误; C、从结构式可知,该化合物是甲烷的取代产物,由于甲烷是正四面体型结构,所以该化合物也是四面体,因此结构只有一种,没有同分异构体,选项C正确; D、甲烷是正四面体型结构,则氟利昂-12为四面体结构,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题,共50分)。 26.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①~⑫分别代表12种元素,请回答: (1)写出12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 (2)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2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中硬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 (填名称)。 (4)用电子式表示①与⑪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以用来验证⑥⑦两种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将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块状单质分别放入水中 b 将形状、大小相同的无氧化膜的这两种元素的单质分别和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反应 c 将形状、大小相同的无氧化膜的这两种元素的单质分别和温度相同的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 d 比较这两种元素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6)⑧⑨两种元素的简单阴离子中还原性较强的是________(填离子名称);用一个置换反应证明这一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答案】 (1). (2). 第四周期ⅠA族 (3). 金刚石 (4). (5). bc (6). S2- (7). Na2S+Cl2=2NaCl+S↓ 【解析】 【分析】 由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可知,①~⑫分别为H、C、N、F、Na、Mg、Al、S、Cl、Ar、K、Br。 (1)稀有气体的性质最不活泼; (2)K的原子结构中有4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1; (3)单质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 (4)①与⑪形成的化合物为氢化钾,为离子化合物; (5)由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对应碱的碱性、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等比较金属性; (6)非金属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可由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说明。 【详解】由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可知,①~⑫分别为H、C、N、F、Na、Mg、Al、S、Cl、Ar、K、Br。 (1)稀有气体Ar化学性质最不活泼,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有3个电子层,各层电子数为2、8、8,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ⅠA族; (3)12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 (4)用电子式表示①与⑪形成化合物KH的过程为; (5)a.将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块状单质分别放入水中,金属可能被氧化,不能比较金属性,故不选; b.将形状、大小相同的这两种元素的单质分别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反应剧烈的对应金属的金属性强,故选; c.将形状、大小相同的这两种元素的单质分别和温度相同的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反应剧烈且红色深的说明碱性强,对应金属的金属性越强,可比较金属性,故选; d.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可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故不选; 故答案为:bc; (6)非金属性S<Cl,则⑧⑨两种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较强的是S2-,如Na2S+Cl2=2NaCl+S↓可说明,故答案为:S2-;Na2S+Cl2=2NaCl+S↓。 【点睛】本题考查位置、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的位置、元素的性质、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用语的使用。 27.(1)根据A~E几种烃分子的结构填空。 上述分子中属于C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日益关注环境问题。 ①下列物质属于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 CO2 B 甲醛 C N2 ②按照垃圾分类的方法,易拉罐瓶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可回收物 B 可堆肥垃圾 ③工业废水需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下列废水处理的方法合理的是__________。 A 用氯气除去废水中的悬浮物 B 用中和法除去废水中的酸 C 用明矾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3)化学是材料科学发展的基础,合理使用材料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①在一定条件下,将某种单体进行加聚反应得到一种如下图所示的导电性塑料: 则合成该塑料的单体为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下同); A 乙炔 B 乙烯 C 乙烷 D 甲烷 ②工业炼铁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A 加热分解法 B 电解法 C 高温还原法 ③某同学欲探究铁在NaCl溶液、蒸馏水和空气中锈蚀的快慢,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 A B C 实验 内容 一周后,试管中铁钉锈蚀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 ④将质量相同的铁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构成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铜片质量与铁片质量相差12 g,则理论上导线中通过______mol电子。 【答案】 (1). A (2). B (3). A (4). B (5). A (6). C (7). A (8). 0.02mol 【解析】 【详解】(1)根据A~E几种烃分子的结构可知,A为甲烷、B为乙烯、C与E均为丙烷、D为苯,故上述分子中属于C的同系物的是甲烷,答案选A; (2)①氮气为空气主要成分,无毒,CO2为温室气体,不是室内污染气体,甲醛能够使蛋白质中毒,吸入过量会引起中毒; 所以会污染室内空气的是甲醛; 故答案:B; ②按照垃圾分类的方法,易拉罐瓶属于可回收物,答案选A; ③A、用混凝剂如明矾等除去废水中的悬浮物,氯气能消毒杀菌,但不能除去悬浮物,选项A错误; B、中和法适用于除去废水中的酸,所以用中和法除去废水中的酸,选项B正确; C、用明矾不能除去重金属离子,通常用沉淀法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选项C错误; 答案选B; (3)①该塑料最小重复单位为-CH=CH-,则单体为CH≡CH,为乙炔, 答案选A; ②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表,是金属活动性不同,冶炼方法也不同,电解熔融的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冶炼活泼金属,K、Ca、Na、Mg、Al;Zn、Fe、Sn、Pb、Cu的冶炼是用还原剂(C、CO、H2、活泼金属等)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故炼铁的方法属于高温还原法; 答案选C; ③铁钉与氯化钠溶液能形成原电池,铁作负极而被腐蚀,故一周后,试管中铁钉锈蚀程度最大的是A; ④设转移xmol电子,则消耗0.5xmolFe,析出0.5xmolCu,则有0.5x(64-56)=1.2,x=0.02,则理论上导线中通过0.02mol电子。 28.海洋资源的利用具有广阔前景。 (1)下图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简单流程。 ①工业上常用于沉淀Mg2+的试剂A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Mg(OH)2转化为MgCl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无水MgCl2制取Mg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带灰中富含以I-形式存在的碘元素,实验室提取I2的途径如下所示: ①灼烧海带至灰烬时所用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___(填名称); ②向酸化的滤液中加过氧化氢溶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③反应结束后,加入CCl4作萃取剂,采用萃取-分液的方法从碘水中提取碘,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 甲.加入萃取剂后振荡 乙.静置分层 丙.分离 甲、乙、丙3步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 (3)海水中部分离子的含量如下: 成分 含量(mg/L) 成分 含量(mg/L) Na+ 10560 Cl- 18980 Mg2+ 1272 Br- 64 Ca2+ 400 SO42- 2560 若从100L该海水中提取镁,理论上需加入试剂A__________g。 【答案】 (1). Ca(OH)2 (2). Mg(OH)2+ 2H+= Mg2++H2O (3). MgCl2(熔融) Mg+Cl2↑ (4). 坩埚 (5). 2H++H2O2+2I-=I2+2H2O (6). 丙 (7). 392.2g 【解析】 【详解】(1)①工业上用可溶性碱与镁离子反应生成 Mg(OH)2,所以工业上常用于沉淀Mg2+的试剂A是Ca(OH)2,氢氧化镁是碱,能与酸反应生成镁盐和水,则Mg(OH)2转化为MgCl2的离子方程式是Mg(OH)2+ 2H+= Mg2++H2O; ②氯化镁是离子化合物,由无水MgCl2制取Mg的化学方程式是MgCl2(熔融) Mg+Cl2↑; (2)①坩埚可以加强热,所以灼烧固体用坩埚; ②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碘离子具有还原性,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H2O2+2I-=I2+2H2O; ③ 在萃取、分液操作中,分液时,先把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流出,然后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所以甲、乙、丙3步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丙;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Mg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00L的海水中Mg2+的含量=0.053mol/L100L=5.3mol,加入A即氢氧化钙发生沉淀反应,1mol Mg2+需要1mol氢氧化钙完全沉淀,因此若从100L的海水中提取镁,理论上加入沉淀剂氢氧化钙的质量=5.3mol74g/mol=392.2g。 29.Ⅰ.某温度时,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用X、Y、Z表示)。 (2)从反应开始至2 min末,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由________(填字母序号)开始的。 A 正反应 B 逆反应 C 正、逆反应同时 (4)其他条件不变,只增加Y的用量,若该反应的速率不发生变化,则Y为___________态。 Ⅱ. 亚硫酸钠和碘酸钾在酸性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Na2SO3+2KIO3+H2SO4 = 5Na2SO4+K2SO4+I2+H2O,该反应的机理较复杂,一般认为分以下几步: ①IO3- + SO32-→ IO2- + SO42-(慢); ②IO2- + SO32-→ IO- + SO42-(快); ③5I-+ 6H+ + IO3- →3I2 +3H2O(快); ④I2 + SO32- + H2O →2I- + SO42- + 2H+(快)。 (1)据此推测,该反应的总反应速率由__________步反应决定。 (2)若预先在酸性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当_________离子(填对应离子符号)反应完时溶液才会变蓝。 【答案】 (1). 2Z +Y⇌3X (2). 0.1 mol•L-1•min-1 (3). C (4). 液态或固态 (5). ① (6). SO32- 【解析】 【详解】Ⅰ.(1)由图象可知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X、Y、Z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变化之比为0.6:0.2:0.4=3:1:2,所以方程式为2Z +Y⇌3X; (2)v(X)==0.1 mol•L-1•min-1;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反应开始时各物质的量均不为0,故该反应由正、逆反应同时开始,答案选C; (4)因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为常数,改变其用量反应速率不变,故其他条件不变,只增加Y的用量,若该反应的速率不发生变化,则Y为液态或固态; Ⅱ.(1)由慢反应决定整个反应过程的速率,故反应速率由①步反应决定,故答案为:①; (2)由反应④可知,SO32-的还原性大于I-,可被I2氧化,故需消耗完SO32-,才会生成I2,才会有溶液变蓝的现象产生。 30.某课外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其中A盛浓硫酸,B盛乙醇、无水醋酸,D盛饱和碳酸钠溶液。 已知: ①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 ②几种有机物沸点:乙醚34.7℃,乙醇78.5℃,乙酸117.9℃,乙酸乙酯77.1℃; ③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酯的过程中酸分子断裂C-O键,醇分子断裂O—H键。 请回答: (1)乙醇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浓硫酸的主要作用是作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B中加入几块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C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 (4)若参加反应的乙醇为CH3CH2l8OH,请写出用该乙醇制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该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5)D中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其净化过程如下: ⅰ:加入无水氯化钙,去除_________________; ⅱ:最好加入________(填字母序号)作吸水剂; A 碱石灰 B 氢氧化钾 C 无水硫酸钠 ⅲ:蒸馏,收集77℃左右的馏分,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答案】 (1). 羟基 (2). 分液漏斗 (3). 催化剂和吸水剂 (4). 防止暴沸 (5). 防止倒吸 (6). CH3COOH+CH3CH218OH CH3CO18OCH2CH3+H2O (7). 酯化反应 (8). C2H5OH (9). C 【解析】 【详解】(1)乙醇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羟基; (2)根据仪器的构造可知,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浓硫酸的主要作用是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3)在B中加入几块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C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球形干燥管容积大,可防止倒吸; (4)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18OH CH3CO18OCH2CH3+H2O; (5)根据信息①,CaCl2·6C2H5OH不溶于水,可以把乙醇除去,碱石灰和生石灰中含有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溶液显碱性,造成乙酸乙酯水解,因此加入无水硫酸钠,故C正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