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北省邢台三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北省邢台三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邢台市第三中学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4月期中试题 高二历史试题 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命题人:张志香 审核人:陈继红 注意事项:请将I卷(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钢笔(作图除外)做在答题卡上,不得出框。‎ 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0题,共60分)‎ ‎1、清代福建农村家族在遗产继承中既有保障嫡长子特权的“抽长制”,又有照顾老年人、妇女的“膳田”“寡守田”等社会保障机制。这种继承制度(   )‎ A.有利于维护农村家族的和谐稳定 B.造成家族地权不断集中 C.说明清代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 D.导致宗法制愈来愈巩固 ‎2、《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 A.中央集权 B.官僚政治 C.家国一体 D.君主专制 ‎3、唐高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户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4、先秦许多名臣出身微贱,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魏晋时期愈加强调官吏的出身。这反映了秦汉至魏晋时期(   )‎ A.宗法思想逐渐退出政坛 B.儒学被用于规范君臣关系 C.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 D.天下大同替换为社会不公 ‎5、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不属于从封建转帝制这一次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公天下”转向“家天下” C.百家争鸣向儒学独尊转型 D.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6、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说:“中国历史,二千年前是封建政治,后二千年是郡县政治。”这两种“政治”的根本区别主要集中于(   )‎ A.皇帝和丞相的权力分配上 B.中央机构的运作方式上 C.地方的管理方式上 D.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上 ‎7、秦汉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是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发展和成熟时期。这里的“文明发展”和“成熟”的含义分别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B.三公九卿制度建立,罗马法律形成完备体系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D.三公九卿制度建立,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8、柏杨在《中国人史纲》这本书中写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像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划时代的突破”指的是 (   )‎ A.分封制的实行 B.郡县制的推行 C.郡国并行制的推行 D.行省制度的创立 ‎9、促成该表所示之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 ‎ ‎《隋至北宋年间寒门子弟在入仕群体中所占比例表》‎ 朝代 西晋 东晋 隋 唐 北宋 比例 ‎15%‎ ‎4%‎ ‎17.2%‎ ‎24.5%‎ ‎46.1%‎ A.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 B.三省六部制的推行 C.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 D.嫡长子继承制的废除 ‎10、有学者认为,古代推行的某种制度是该王朝“无为而治”治国思想的体现,它扩大了地方政治、经济自主权,促进了地方发展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发挥地方优势。该学者论述的制度(   )‎ A.郡国并行制 B.节度使制 C.转运使制 D.地方三司制 ‎11、“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 ‎12、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中国古代某项制度:“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孟德斯鸠评价的是(   )‎ A.分封制 B.君主专制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中央集权制度 ‎13、下列各项对表中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熟拟 诏书由中书省拟定,称熟状拟定,即详拟定稿。皇帝在纸尾批语,御印可其奏 票拟 内阁学士将各地奏章“用小票墨书”,将拟定之批阅建议并附奏章进呈皇帝裁决 A.拟票者与皇帝拥有同等权力 B.最高命令出自拟票官员 C.皇帝无权亲见各地官员奏折 D.皇帝拥有最终的决策权 ‎14、军机处“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后分割和取代了许多内阁“承旨出政”的职权,军机处实际上成了凌驾于内阁、部院之上的中枢政府机构。以上材料说明军机处(   )‎ A.已经成为清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 B.由最初的军政机构逐渐演变为行政机构 C.相当于英国的内阁,是政府的中枢机构 D.取代内阁,成为制定、发布政令的机构 ‎15、《雅典政制》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正坐着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被判处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他得到了“鼓槌下人”(即免于刑杖之人)的绰号。这一记载侧面反映出陪审法庭是当时雅典的(   )‎ 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C.最高行政机关 D.最高立法机关 ‎16、之所以说梭伦改革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特权的基础,主要是因为这场改革(   )‎ A.重新分配贵族占有的土地 B.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 C.恢复公民大会的应有地位 D.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17、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 ‎ )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18、历史学家巴里•科沃德写道:“(《权利法案》)规定,国王必须定期召开议会,但到底几年召开一次,法案并没有做出详细规定,更何况国王依然拥有随意召开和解散议会的权力;国王还拥有制定内外政策的权力,拥有任免各部大臣及官吏的权力。”根据其描述,当时的英国(   )‎ A.实行责任内阁制度 B.削弱了议会立法权 C.国王仍然拥有较大的行政权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19、“光荣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专制统治的国家,它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此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一步一步地进行了制度改革。可见英国政治体制创新的显著特点是(   )‎ A.内容的继承与创新 B.方式的和平与渐进 C.君权的保留与限制 D.地位的首创与示范 ‎20、“民主政治框架乃空中楼阁,缺乏群众基础;在空中楼阁里,只有一群高高在上的贵族享受权力的盛宴;对于人民来说,连民主的气味也很难嗅到。”,以下符合这一转化的是(   ) A.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1688年光荣革命 C.1721年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D.1832年议会改革 ‎21、与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效果类似,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的积极之处主要表现在(   )‎ A.较好地解决了中央权力的制约平衡 B.较好地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 C.较好地解决了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 D.较好地实现了权力分配问题 ‎22、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反映了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A.反封建性 B.渐进性 C.法制化 D.普选制 ‎23、有学者说:“事实上美国采取的是一党制即‘民共党’——但却伪装成两党制(即民主党和共和党)。不管你投哪家的票,你总归是投‘民共党’的票。”这段话说明美国的(   )‎ A.共和党与民主党已没有区别 B.两党都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C.选举制度是为一个党服务的 D.政治局势需要成立新的政党 ‎24、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是(    )‎ A.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向法治化国家过渡 D.推动工业革命 ‎25、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26、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相比,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 A.参加者的阶级属性 B.对中外反动势力的打击 C.对西方文明的态度 D.活动时间长短 ‎27、下列条约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A.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B.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组织,严惩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 C.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D.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地区 ‎28、《马关条约》中的哪一内容最能反映出列强侵略意图变化的需要(    )‎ A.赔款日本军费 B.允许在中国通商口岸开矿设厂 C.开辟内河新航线 D.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29、梁启超在1915年曾回忆辛亥革命:“官府之文告,政党之宣言,报章之言论,街巷之谈说,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这反映出辛亥革命后(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君主专制制度已被推翻 C.民众普遍接受民主思想 D.社会各界拥护共和制度 ‎30、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B.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C.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31、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 A.平津战役 B.淞沪会战 C.渡江战役 D.百团大战 ‎32、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盟军的参战 B.国际友人的大力支援 C.敌后战场坚持抗战 D.全民族抗战 ‎33、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34、学者汪晖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一地方关系”。材料中的“它”是指(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 ‎35、“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求同存异”中的“异” 的本质内涵是(    ) A.不同的国情 B.不同的社会制度 C.不同的经济水平 D.不同的生活习惯 ‎36、“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文中的“原则”应是(   )‎ A.“一边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另起炉灶”‎ ‎37、下列对三幅图片展现的共同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B.中国奉行友好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C.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中国倡导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38、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说:“20世纪最能左右国际关系的、作风却也最矛盾的国家则非美国莫属,再没有其他社会像美国一样,既绝对坚持绝不容许外国干预美国内政,又如此一厢情愿地认定美国的价值观是放诸四海皆准的。”美国的矛盾心态体现( ‎ ‎ ) A.美国坚持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B.美国的价值观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C.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D.美国外交思想上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立 ‎39、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 D.欧洲走向联合 ‎40、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问题是(   ) A.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B.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形成 C.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D.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13分)‎ 材料一  人既然是平等的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人民在出让自己的权利时并没有将自己所有的权利交给政府,而是保留了一些重要的权利。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极大的诱惑,使他们动辄要攫取权力,借以使他们自己免于服从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并且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使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因而他们就与社会的其余成员有不同的利益,违反了社会和政府的目的。    ——摘自洛克《政府论》(1668年)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定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洛克的思想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思想的相似之处。(6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相似的原因。 (4分)‎ ‎ (2)对比材料一、二,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超越洛克的思想之处。(1分)这种超越的原因有哪些?(2分)‎ ‎42、(12分)以下所提供的材料你必须认真研读,我们提供三组不同角度的问题,第三组为必答题;在第一和第二组中,你可以自主选择其中一组探究并作答。‎ 图一: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8月29日,耆英代表清王朝和英国的代表璞鼎查在“皋华丽”号上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 图二: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下图为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的签字仪式。‎ ‎(1)探究题第一组(自选):(7分)‎ ‎①请你扼要叙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4分)你认为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1分)‎ ‎②第二幅图所反映的战争有人说是十四年,有人说是八年,请根据相关史实说明为什么有这样两种说法。(2分)‎ ‎(2)探究题第二组(自选):(7分)‎ ‎①两幅图中,代表中国签字的分别是什么政府?(2分)在涉及民族利益、国家主权的重大问题时,他们的态度有怎样的不同?(3分)‎ ‎②抗战胜利以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的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结合中国抗战的历史,说说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究竟是什么。(2分)‎ ‎(3)探究题第三组(必做):(5分)‎ 同样是签约,但面对不同的场景,你的内心所产生的感受有何不同?(2分)你认为这两个场景对你震撼最大的是哪一个?(1分)请表述你内心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2分)‎ ‎43、(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1910年,俄国科学家就发现了放射性现象。1941年4月,苏联驻纽约的情报机构向国内报告,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正在讨论铀具有的巨大军事意义。其后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被任命为发展核计划的学术负责人。1943年4月,来自全苏的著名专家开始了研制工作。1945年8月,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决议,着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国的垄断。斯大林对库尔恰托夫说:“请说出您需要的一切帮助,您不会遭到拒绝的。”苏联部长会议成立了直属部长会议的管理总局负责研制工作。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达数十万之多。一位参与者写到:“我们能够团结一致,首先是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优越的科学工作条件。其次,是内心的感觉,即击败法西斯德国后,我们同最强大敌人的对抗仍没有结束。”1949年8月,苏联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 ‎ ‎——摘编自(俄)亚·维·菲利波夫《俄罗斯现代史》‎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的背景。(6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原子武器研制成功的条件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作用。(9分)‎ 邢台市第三中学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4月期中试题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 ‎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对嫡长子和老年人和妇女给予一定的土地分配制度的照顾,这些制度有利于维护家族的稳定,故A项正确;材料中仅仅是对极少数人给予一定的照顾,不会导致地权的集中,故B项错误;材料中仅仅反映了农村的土地的继承制度,不能体现出社会保障机制的发展,故C项错误;宗法制度在春秋时期走向瓦解,故D项错误。‎ ‎2.答案: C 解析: 关键要知道文中的“封建政治”其实是指西周时期“封邦建国”的分封制,它采用的是地方自治的方式管理,郡县制则是以中央集权的方式管理地方,因此答案选择C项。‎ ‎3.答案: B ‎4.答案: C ‎5.答案: B ‎6.答案: C 解析: 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体现的是“国”,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与纽带,体现的是家族血缘关系,因此该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把分封的诸侯国和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制密切联系在一起,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故选C项。‎ ‎7.答案: A 解析: “文明发展”指的是中国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文明——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时期,“成熟”指的是古代罗马帝国法律体系的成熟,故选A;B中的三公九卿制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故排除B;C错在了“开始”,D中的表述都不能准确体现题干要求,故排除CD。‎ ‎8.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划时代的突破”在这里是指分封制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郡县制。选B。‎ ‎9.答案: A ‎10.答案: A ‎11.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的现象说明了诸侯权力的削弱,其依据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因此,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12.答案: B ‎13. 答案: D 解析: 在唐代由中书省拟定皇帝诏书,此种拟稿叫做熟拟;票拟是内阁大学生批阅各地奏章的建议。不管是熟拟还是票拟,最后都需要皇帝的批示、裁决才能执行,可见皇帝拥有最终的决策权。故选D。‎ ‎14. 答案: B 解析:‎ ‎ 本题容易直接从材料“取代了许多内阁‘承旨出政’的职权,军机处实际上成了凌驾于内阁、部院之上的中枢政府机构”得出军机处是最高行政机构的错误结论。军机处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军机处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A、C、D三项说法有误。‎ ‎15.答案: B 解析: ‎ 陪审法庭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和最高司法机关,是雅典政治民主化的产物,其职权也随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而扩大;还是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必要组成部分。题干中认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说明陪审法庭在当时是最高的司法机关,故选B。AD项是公民大会;最高行政机关是五百人议事会,排除C。‎ ‎16.答案: B 解析: 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在于他们的血缘资格。‎ ‎17.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罗马法,难度中等。根据材料中的比喻: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可知罗马法对欧洲影响深远,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的基础,故选A项;B项错在“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欧洲近代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统治,排除C项;D项错在“不断地改变”,排除D项。‎ ‎18.答案: C ‎19.答案: B 解析: 题干并没有强调对过去的继承,故A、C项错误;由题干“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和“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一步一步地进行了制度改革”可知题干强调和平与渐进,故B项正确;因为题干重心在于强调方式的和平与渐进,首创与示范作用则不是其显著特点,故D项错误。‎ ‎20.答案: D ‎21.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是为了解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结果中央权力得到加强,地方权力削弱。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22.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政治体制。《权利法案》《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制度为君主立宪制,仍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反封建不是其突出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民主制度,在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间反复,因此不是渐进性,故B项错误;各国民主政治都是通过宪法所确立,故C项正确;各国并未充分实现普选制,故D项错误。‎ ‎23.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在美国两党制下,尽管民主党与共和党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但在本质上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B项符合题意。‎ ‎24.答案: C ‎25.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中“长歌涌入金陵”"天京陷落”等信息可以看出,题干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材料描述了太平天国运动从兴起、发展到最后失败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D项正确;B、C两项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具体表现;战略失误是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但不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A项错误。‎ ‎26.答案: C 解析: 本题是一道比较型的程度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参加者都以农民为主体,故A是相同之处。两次运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故B也是相同之处。D项虽是不同之处,但只是表面问题。“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既体现了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又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进步性的一面,是二者不同之处的最主要表现。‎ ‎27.答案: B 解析: “清政府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说明这时的清政府完全站在人民的对立面,放弃了反抗,是替帝国主义列强来维护它们在中国侵略利益的反动政府,完全变成了“洋人的朝廷”,因而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B。‎ ‎28.答案: B 解析: 《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动力和掠夺原材料,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故选B。 29.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可知君主制度已失人心,而与君主专制相反的正是民主共和,跟何况辛亥革命的影响中就有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选A。‎ ‎30.答案: A 解析: 《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其目的是为了限制袁世凯专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是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利实行专制,这体现的是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故此题应选A项;B项明显错误,说法绝对;C项材料未体现;D项明显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民国政府建立后政治体制的变革。‎ ‎31.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可以看出此次战役是以破坏敌方交通线作为主要斗争目标的,只有D项符合题意。 点评:抗日战争是近几年高考的长效热点,主要集中在:(1)对全民族抗战的考查,即重视对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活动的考查,如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对百团大战的考查,也有很多考查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如2011年安徽对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考查,相对而言,对国民党消极抗战的考查也在逐渐减少。(2)高考试题重视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高度,认识抗日战争的地位和意义。‎ ‎32.答案: D 解析: A、B、C都只强调了抗日战争取胜的某一方面原因,抗日战争是一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自卫战争。所以全民族抗战是我们取胜的决定性因素,答案为D。‎ ‎33.答案: D 解析: “由空想到科学”是指《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由理论到实践” 是指巴黎公社的建立, “由理想到现实” 是指十月革命的胜利,因此选D。‎ ‎34.答案: A 解析: 从题干信息“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一地方关系”可以看出,这一制度是管理地方的制度,再结合“从俗从宜”等信息可知,这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相符,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35.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中“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可知,“同”说的是“一国”,“异”是指“两制”,故B项正确。海峡两岸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活习惯不同,但这不是影响两岸关系的主要内容, 故C、D两项错误。‎ ‎36.答案: B ‎37.答案: C ‎38.答案: D ‎39.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局面的出现,引发了美苏之间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但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结合题意,“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故选C。‎ ‎40.答案: D 二、材料题。‎ ‎41.答案: (1)共同思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民主权(主权在民)、分权制衡(反对权力集中)、私有财产不可侵犯(6分,任意三点) 相似的原因: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发展。(4分,任意两点) (2)超越之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超越了洛克的分权思想。(1分) 原因:分权思想的发展,孟德斯鸠提出来三权分立原则;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确立和成功;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2分,任意两点)‎ 解析: (1)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既然是平等的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人民在出让自己的权利时并没有将自己所有的权利交给政府,而是保留了一些重要的权利。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极大的诱惑”和材料二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定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等信息进行对比,可概括出共同思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权在民、分权制衡、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第二小问原因抓住他们的阶级属性,多角度进行归纳,如政治方面,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方面,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发展。 (2)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可概括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超越了洛克的分权思想。第二小问原因,联系三权分立思想的提出和实践来分析,如分权思想的发展,孟德斯鸠提出来三权分立原则,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确立和成功,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42.答案: (1) ①内容: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等。(4分)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②第一种说法: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略中国东北,中国的爱国军民奋起抗击,局部抗战开始,因此是十四年。(1分)第二种说法: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面抗战开始,因此是八年。(1分) (2) ①清政府;南京国民政府。(2分)清政府妥协投降;(1分)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不抵抗”,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努力下组织全民族抗战,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收回国家主权。(2分)②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有力的支持给中国抗战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人民持久顽强的抗战。(2分) (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图一:悲愤、悲伤一中华民族从此落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分)愤怒——清政府苟且偷安.丧权辱国。(1分)图二:备受鼓舞,(1分)原因: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1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御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1分)‎ ‎43.答案: ‎ ‎1.放射现象被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美国已经率先研制出原子弹;经过世界大战之后,苏联已经物质严重匮乏,条件相当艰苦。(6分,任意三点) 2.条件:研究理论已经成熟;苏联政府的全力投入;苏联科学家的无私奉献。(6分) 意义: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维护了苏联自身的国家安全;促进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快速结束。‎ ‎(3分)‎ 解析: 1.考生只要从两个方面入手①任何一项重大科技成就的产生都是有科学理论有了重大突破。②从当时的背景包括国内和国际来分析,这样就可以全面分析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的背景。 2.历史条件主要是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来回答,理论上成熟,政府大力支持,人民极其拥护。历史意义要分为自身意义和世界意义两个方面。自身的意义主要是维护了自身的安全,世界性意义就是打破美国和垄断,有利于世界格局的稳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