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7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课标通用2020高考语文专题5古代诗歌阅读第2讲简答题课件 0
第2讲 简答题 核心知能构建 真题解题示范 1 . (2019 · 全国卷 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插田歌 ( 节选 )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夫绿 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 《 竹枝 》 。 与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 学霸应考 ]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需要从知人论世、辨明诗歌题材、定位诗歌流派、理解重点字词等方面入手。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诗人的怅惘;颈联对仗工整,富含哲理,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尾联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 整首诗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本诗前六句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插秧时节的大好风光,这几句笔墨虽淡,却营造了田野间生机盎然的景象,渲染出南方水乡浓郁的春天气息。最后两句通过听觉描写农民的劳动情绪,表现了他们乐天的性格,绘出富有特色的民风乡俗。总体而言,表现出了明快简洁、清新自然而又通俗浅显的语言风格。 [ 参考答案 ] 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 ② 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2 . (2019 · 全国卷 Ⅱ)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 ① ,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 ① 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 学霸应考 ] 本题题干已经指明作答方向是 “ 情感表达 ” 和 “ 结构安排 ” 两方面,答题时首先需要理解诗句意思,然后结合全诗内容从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的效果方面进行整体解读。颈联是景物描写,从情感方面来说, “ 雨 ”“ 风 ” 给人以凄冷之感,渲染了悲苦的氛围,属于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立身刚直、不卑不亢的品格。从结构方面来说,前两联是直抒胸臆,这里转为借景抒情,能够使诗歌的节奏变得缓慢迂回。 [ 参考答案 ] ① 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 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考场答卷诊断 (2019 · 全国卷 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许道宁画 ①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 ① 许道宁:北宋画家。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6 分 ) 考生答案 1 尾联的含意: ① 表层含意:每句诗若分开来读,则没有意义。 ② 深层含意:句句诗是相连的,如同画也是景物与景物相连的。 对画的评价:各景物相连于一起,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 得分: 0 分 ) 问题诊断 考生未读懂诗歌,答案徒具形式,没有内容 考生答案 2 含意:许道宁的画中藏着诗,让人赞叹。 评价: ① 佳作,诗人对这幅画非常喜爱,爱不释手; ② 辽阔万里的气势,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的感受 ( 得分: 2 分 ) 问题诊断 该生对尾联有一定的理解,但不够全面;评价中的第 ② 点是对诗歌颔联的理解,脱离了题干要求 名师阅卷 本题有两问, “ 有什么含意 ” 提示作答时要先写出诗句的含意,然后进一步分析; “ 有什么样的评价 ” 提示作答时要概括出诗人的观点态度。 第一问,理解尾联的含意,首先要理解诗句的表面意思;其次要结合诗题和前面的诗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 此中有佳句 ” ,意思是许道宁的画意境优美,蕴含诗意,文人墨客可以据此创作出诗词佳句; “ 吟断不相关 ” ,意思是纵使写尽这些佳句,也与画的意境不相关,足以看出画家技艺的高超和画意的优美,致使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第二问,从尾联的含意可以看出诗人认为 “ 画中有诗 ” ,意境深远,令人玩味不已 满分答案 答案 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满分技法点拨 古代诗歌阅读简答题解题技巧一览 三步骤鉴赏人物形象 概括形象特点 用一个词或多个词概括人物形象,表达时应包含两方面内容,即人物的特点和身份 解读关键词句 紧抓诗中人物的语言、行为词,正面解读;关注诗中景物描写,侧面解读 概括形象意义 意义,主要是指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感情或蕴含的哲理。此步骤有时可以不涉及 三步骤鉴赏景物形象 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再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析情感切忌空洞,要具体分析。比如只答 “ 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 ” 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 “ 感伤 ” 三步骤鉴赏事物形象 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 自然属性 ) 提炼体现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 ( 描写物象的形态、色泽及所处的环境等 ) ,概括其外在特点 链接 “ 物 ” 的特点与 “ 人 ” 的品格 分析 “ 物 ” 与 “ 人 ” 之间的相似点或相关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和精神 点出物象的意义 ( 社会属性 ) 明确诗人借助物象抒发的感情或表达的理想,要注意联系诗人的经历和相关创作背景 三步骤赏析字词 确定赏析的字词 题目要求赏析的字词,往往是诗中最能体现诗人强烈感情的字词,妙用修辞的字词,具有多重含义或临时改变词性的字词。 ( 如果题目中已表明是哪个字,该步骤可以省略 ) 释义明法 解释该字词的准确含义,并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若有修辞手法,须点出手法 概述作用 点出该字词在形象刻画、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作用,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 三步骤赏析句子 理解诗句含意 结合全诗,描述诗句内容 指明特点与手法 指明诗句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概述作用 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结构所起的作用;点出诗句在形象刻画、意境营造、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作用,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 三步骤赏析语言风格 明特色 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诗歌的语言风格,如清新明丽、雄浑豪放、婉约细腻、幽默活泼等 析文本 结合诗歌中的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析感情 指出这样的语言特色对表现诗歌的内容或感情有怎样的效果 三步骤赏析表达技巧 明技巧 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 释运用 结合诗句阐释诗中是如何使用这种表达技巧的 析作用 阐明此种表达技巧有何表达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步骤分析情感态度 初断题材知倾向 人们常把古代诗歌分成若干题材,同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大致相同。作答时可审读诗歌的标题、诗中的典型意象、注释中的典故,以此来确定诗歌题材,初步判断诗歌的思想情感倾向 再看背景定基调 知人论世是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捷径。看作者,看时代,看创作缘由,这些背景信息能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或诗歌思想情感的基调 三析诗句明情感 根据诗歌中的有关诗句来具体分析,进一步明确诗歌的思想情感,并用一两个词语准确概括 对点规范演练 [ 单一考向 · 形象 ]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石州慢 · 己酉秋,吴兴舟中作 ① 张元干 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夜帆风驶,满湖烟水苍茫,菰蒲 ② 零乱秋声咽。梦断酒醒时,倚危樯清绝。 心折。长庚 ③ 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两宫何处,塞垣只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 ④ 。万里想龙沙,泣孤臣吴越。 【注】 ① 己酉年,即宋高宗建炎三年 (1129) 。该年春天,金兵大举南下,直逼扬州,占领了长江以北地区。此时词人受投降派迫害,赋闲在家。 ② 菰蒲:菰和蒲,都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③ 长庚:指金星。 ④ 唾壶空击悲歌缺: 《 世说新语 · 豪爽 》 记载,王处仲 ( 敦 ) 每酒后辄咏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试分析词中的词人形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时,需抓住注释中的词作背景介绍及词中 “ 梦断酒醒时,倚危樯清绝 ”“ 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 ”“ 唾壶空击悲歌缺 ”“ 万里想龙沙,泣孤臣吴越 ” 等重要句子,思考词作蕴含的情感,进而分析词人形象。 答案 ① 孤独的清醒者。面对危急的时局,词人是一个清醒者,但又无能为力,凄凉至极。 ② 忧国忧时的爱国者。面对“群盗纵横,逆胡猖獗”的现实,词人忧心如焚,悲从中来。 ③ 壮志难酬的抱憾者。词人梦想“挽天河”,收复中原,迎回两君,但现实是赋闲在家,巨大的反差使他潸然泪下。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颔联使用了哪些意象?意境上有何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时,首先明确颔联的意象有 “ 落木 ”“ 千山 ”“ 天 ”“ 澄江 ”“ 月 ” 等,然后通过意象品味意境,重重叠叠的远山,无边的落木,辽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明亮的秋月,共同勾勒出一幅辽阔高远、疏朗寒清的秋景图。 答案 意象:重叠的千山,无边的落木,高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清明的夜 ( 秋 ) 月。 特点:高远壮阔 ( 空明阔大 ) 。 [ 单一考向 · 语言 ]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 ① 陈师道 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 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 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 ② 。 【注】 ① 负山居士:陈师道的友人张仲连的号。 ② 戴公:戴逵。 《 晋书 》 中有王徽之雪夜访戴逵事。 《 诗林广记 》 评曰:“‘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二句尤妙。”这两句妙在何处?试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时应重点赏析这两句描绘的景物和使用的艺术手法,可从借景抒情、动静结合、多种感官角度描写、意象使用频次、词语精当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① 意象繁密。“云日”“松雪”“溪山” “晚风”四组景物两两相对,一字一意,用最简练的意象传递出尽可能多的情感。 ② 用词精练。“明”形象刻画了松雪在阳光照射下明亮耀眼的状态,“进”写出了雪后冷风吹拂而带来的阵阵寒意。“明”“进”的使用,使整个画面灵动起来,好像有了生气。 ③ 动静结合。“云日明松雪”表现出薄云遮掩的日光映照松雪的静态,“溪山进晚风”写出晚风吹进溪水纵横的山间的动态。 ④ 多种感觉的融合。既有“云日”“松雪”等所见之景,又有隐含在“溪山进晚风”里的所听之声,还有“晚风”吹拂下,带来阵阵寒意的所触之感。 ⑤ 借景抒情 ( 融情于景 ) 。这两句借助“云日”“松雪”“溪山”“晚风”等意象,营造空明澄净的意境,抒发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寄情山水的洒脱情怀。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晚晴野望 陈与义 洞庭微雨后,凉气入纶巾。 水底归云乱,芦丛返照新。 遥汀横薄暮,独鸟度长津。 兵甲无归日,江湖送老身。 悠悠只倚杖,悄悄自伤神。 天意苍茫里,村醪亦醉人。 陈与义在北宋灭亡后转学杜甫,此诗被清代纪晓岚评价为“入之杜集,殆不可辨”,请从意象、情感两个角度赏析本诗的风格。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应先理解题干的要求,根据平时所学回忆杜甫诗歌的特点,然后结合本诗的意象和情感作具体分析。杜甫诗歌的特点是沉郁顿挫。诗中 “ 微雨 ” 等意象真实、清冷、密集,营造了深沉的意境; “ 兵甲 ”“ 江湖 ”“ 老 ”“ 自伤神 ” 等字词写出了诗人羁旅之愁、衰老之伤及亡国之痛,但结尾 “ 醉人 ” 以宽慰作结,显得深沉而不颓唐。 答案 全诗沉郁顿挫。 ① 意象真实、清冷、密集,如“微雨”“凉气”“云”“遥汀”“薄暮”“独鸟”等,契合诗人深沉的心境。 ② 情感沉痛、厚重而不消沉。诗人既有自身的羁旅之愁、衰老之叹,又有亡国之痛。诗歌将个人的遭际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不以悲语收束,而以宽解之语作结,全诗情感深沉而不颓唐。 [ 单一考向 · 技巧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赠别贺兰 铦 ① 杜 甫 黄雀饱野粟,群飞动荆榛。 今君抱何恨,寂寞向时人。 老骥倦骧首 ② ,苍鹰愁易驯。 高贤世未识,固合婴饥贫。 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 ③ 。 悲歌鬓发白,远赴湘吴春。 我恋岷下芋,君思千里莼。 生离与死别,自古鼻酸辛。 【注】 ① 贺兰 铦 (xiān) :诗人友人。当时杜甫滞蜀,故有 “ 我恋岷下芋 ” 句。 ② 骧首:抬头。 ③ 此联指安史之乱刚结束,代宗还京,吐蕃仍未平定。风尘:战乱。 诗歌塑造贺兰铦这一形象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首先应按照题目要求找出凸显贺兰铦 这一形象的诗句,然后分析运用的手法及人物形象的特点。“ 老骥倦骧首,苍鹰愁易驯 ” 二句中,诗人用 “ 老骥 ”“ 苍鹰 ” 比喻贺兰 铦,写出了他桀骜不驯的特点;同时又与“ 黄雀饱野粟,群飞动荆榛 ” 中的 “ 黄雀 ” 对比,写出了他孤傲的性格及穷愁潦倒的境遇; “ 悲歌鬓发白,远赴湘吴春 ” 则直接运用白描手法描写其外貌和状态,写出了他悲歌慷慨、远赴他乡的悲壮。 答案 ① 比喻。用“老骥”“苍鹰”的桀骜不驯比喻贺兰铦自傲的人格。 ② 对比。把趋炎附势、小人得志的“黄雀”和因孤傲难驯而遭受困窘的“老骥”“苍鹰”作对比,突出了贺兰铦孤傲的性格、穷愁潦倒的境遇。 ③ 白描。“悲歌鬓发白,远赴湘吴春”一句采用白描手法,凸显了贺兰铦悲歌慷慨、远赴他乡的悲壮。 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达摩支曲 ① 温庭筠 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 红泪文姬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 君不见无愁高纬 ② 花漫漫,漳浦宴余清露寒。 一旦臣僚共囚虏,欲吹羌管先 汍澜 ③ 。 旧臣头鬓霜华早,可惜雄心醉中老。 万古春归梦不归,邺城风雨连天草。 【注】 ① 达摩支:又称 “ 泛兰丛 ” ,乐府曲名。 ② 无愁高纬: “ 无愁天子 ” 高纬。高纬,北齐后主,一位荒淫的亡国之君。 ③ 汍 (wán) 澜:流泪的样子。 本诗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缘情造境,多方烘托。请结合全诗分析烘托手法的运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诗歌中,诗人借古讽今,揭示亡国教训,抒发故国之思。开篇 “ 香不灭 ”“ 丝难绝 ” 用比兴的手法,喻指自己内心的故国之思;继而用蔡文姬和苏武的典故,烘托自己的爱国之志;诗歌的后半部分是由高纬亡国产生的感叹, “ 共囚虏 ”“ 先 汍澜” 道出了亡国之悲,最后通过写邺城的荒凉之景,营造凄清萧瑟的氛围,以景结情,意味深长。 答案 ① 用比兴手法造境烘托,写麝碎香存,藕断丝连,烘托故国之思。 ② 用典故烘托,通过蔡文姬和苏武的典故,烘托爱国热情。 ③ 用景物烘托,以“邺城”衰败的景象,烘托对高纬亡国而老臣终抱亡国之恨的感叹。全诗层层渲染,借古讽今,揭示高纬亡齐的历史教训。 [ 单一考向 · 情感 ] 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九日使君席奉饯 ① 卫中丞赴长水 岑 参 节使横行西出师,鸣弓擐 ② 甲羽林儿。 台上霜威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 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 为报使君多泛菊 ③ ,更将弦管醉东篱。 【注】 ① 奉饯:恭敬地践行。 ② 擐:穿。 ③ 泛菊:古人于重阳节登山宴饮菊花酒的活动。 本诗与范仲淹的 《 渔家傲 · 秋思 》 都写到饮酒,请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确定题干要求,要求比较的是两首诗词借饮酒所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范仲淹 《 渔家傲 · 秋思 》 写道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 “ 家万里 ”“ 归无计 ” 显然体现出的是将士离家万里,思归而不得的凄凉愁苦之情,饮酒是为了消解乡愁。而此诗前三联的渲染铺垫,使得尾联中战前的饮酒充满着我军战无不胜的自信,表达的是勉励将士杀敌报国的豪情。 答案 范词写将士离家万里,只能用一杯浊酒消解乡愁,抒发的是凄凉愁苦的思乡之情;本诗写出征前饮酒饯别,劝将士痛饮美酒,表达的是勉励将士杀敌报国的豪迈情怀。 8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重阳后菊花二首 范成大 其 一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其 二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恰如退士垂车 ① 后,势利交亲不到门。 【注】 ① 垂车:又称悬车,以悬挂车子表示不再当官上朝。 这两首诗均颇具讽刺意味,但在表达的情感上又各有侧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一首,起句先写重阳节后的菊花无人观赏。 “ 寂寞 ” ,无人到来; “ 东篱 ” ,特指菊花栽种之地; “ 湿露华 ” ,菊花带着湿露,犹鲜嫩可爱。七字之中,后三字与前二字自为比照,词意充实。第二句写菊花之美,与重阳前比较,进一步比照。 “ 金靥 ” ,形容金黄色的菊蕊; “ 照泥沙 ” ,光彩照地,然只独照泥沙,有伤叹之意。第三、四句, “ 世情儿女 ” 指世俗之人; “ 无高韵 ” 即说他们没有超脱的情趣,只能应着节日 “ 看重阳一日 ” 之 “ 花 ” 。 此诗借看菊事刺世人庸俗。第二首,起句写过了重阳登高节后,菊花尚新。第二句写 “ 酒徒 ” 与所谓 “ 诗客 ” ,都没有声息了,不再来赏菊了。第三、四句说菊花在节日当天与节后受到人们的不同对待,恰如当官的人辞官之后,亲交故旧都不再到门探访一样。这首诗借看菊事讽刺世人的势利。 答案 ① 第一首诗借重阳节后无人观赏菊花来讽刺世人庸俗。如第三、四句说世俗之人没有超脱的情趣,只知节日习俗,不懂赏花。 ② 第二首借重阳后无人赏菊花来讽刺世人的势利。如第三、四句说菊花在节日当天与节后受到人们不同的对待,恰如当官的人辞官之后,亲交故旧都不再到门探访一样。 [ 综合考法 ] 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念奴娇 辛弃疾 瓢泉酒酣,和东坡韵。 ① 倘来轩冕 ② ,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三杰 ③ 。 休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万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故人何在?长庚应伴残月。 【注】 ① 本词作于绍熙元年 (1190) ,时辛弃疾赋闲于带湖,和苏轼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韵而自抒怀抱。 ② 轩冕:出自 《 庄子 》 “ 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 ” 。 ③ 三杰:指汉时三杰,张良、韩信、萧何。 整首词中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请结合艺术手法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要从具体词句切入,分析其使用的艺术手法,掌握其表达的思想情感。结合注释可知, “ 倘来轩冕 ” 三句借用 《 庄子 》 的典故,以疑问句的句式,表达了自己对宦途和功名的困惑与思考。 “ 药笼功名 ” 三句,连用二典,自述身世,慨叹事业无成,人空老大,怨恨之情溢于言表。 “ 药笼功名 ” ,用 《 旧唐书 · 元行冲传 》 :元行冲劝当权的狄仁杰留意储备人才,喻之为备药攻病,并自请为 “ 药物之末 ” ,狄仁杰笑而谓之曰: “ 此君正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 ”“ 酒垆身世 ” ,用 《 史记 · 司马相如列传 》 :司马相如未遇时,曾与妻卓文君在临邛市场上当垆卖酒。 “ 浩歌一曲 ” 二句写歌曲以抒发愁怀,并以张良、韩信、萧何 “ 三杰 ” 比自己与座中友人。词情于是振起。 过片 “ 休叹黄菊凋零 ” 三句以自然气候喻社会环境,以花喻人,通过写黄菊凋零与红梅争发,表现爱国志士前赴后继之意。 “ 醉里重揩西望眼 ” 二句以空间意象正面突出了自己不忘中原的思想。 “ 万事从教 ” 三句借用岳飞 《 满江红 》 “ 怒发冲冠 ” 的典故,表现了壮志难酬的愤慨。 “ 故人何在 ” 二句,以景结情,以残月孤星的夜色来映衬自己和友人们凄凉悲怆的心境,意味深长。分条陈述即可。 答案 ① 用典:借用 《 庄子 》 “ 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 ” 的典故,表明自己在政治失意之后对功名事业感到难以捉摸;借用司马相如当垆卖酒的典故,意在说明自己是像司马相如一样的人才,求取功名是分内之事,不料遭遇坎坷埋没民间;借用岳飞 《 满江红 》 “ 怒发冲冠 ” 的典故,表现了壮志难酬的愤慨。 ② 比喻: “ 休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 ” ,以自然气候喻社会环境,以花喻人,表现爱国志士前赴后继之意;特别是以梅花自喻,表明自己壮志不衰,自我磨砺,不忘北伐。 ③ 以景结情: “ 长庚应伴残月 ” ,以残月孤星的夜色映衬自己和友人们凄凉悲怆的心境,给读者留下回味和思考的余地。 ④ 直抒胸臆: “ 愁万里 ”“ 蒙头雪 ”“ 醉里重揩西望眼 ”“ 冲冠发 ” 等直接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展现了一个失意英雄的尴尬处境和悲愤心情。 ( 答出三点即可;用典分析中举一例分析说明即可,不必举全三例 ) 10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怀古迹 · 其三 [ 唐 ]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 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明 妃 [ 清 ] 吴雯 不把黄金买画工,进身羞与自媒同。 始知绝代佳人意,即有千秋国士风。 环佩几曾归夜月,琵琶唯许托宾鸿。 天心特为留青冢,春草年年似汉宫。 从思想主旨和艺术手法两个角度简要比较这两首诗的差异。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杜诗描写了王昭君的悲惨命运,诗人对此给予了深切的同情,没有一句议论之语;吴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王昭君的高风大义的赞美。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看,杜诗多对比烘托,含蓄蕴藉;吴诗直白显豁,重在议论。 答案 思想主旨上:杜诗中,王昭君作为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故土,心怀怨恨忧思,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养她的父母之邦,作者对王昭君的悲惨命运充满同情。吴诗中,王昭君不是所谓被迫远嫁,而是近乎自愿远嫁,且有 “ 国士 ” 之风,在胡地也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终日悲切,而是微有悲伤与思念。 写作手法上:杜诗讲究映衬、烘托。 “ 紫台 ” 与 “ 青冢 ” 的色彩对照, “ 朔漠 ” 与 “ 黄昏 ” 的意境渲染,营造出浓浓的悲凉、萧瑟的氛围,透出了强烈的悲剧色彩。杜诗以意象、意境胜。吴诗直白,以议论为主。吴诗语句多流水对 ( 散文句 ) ,化用前人 ( 杜甫 ) 诗句,而自创新意。如 “ 始知绝代佳人意,即有千秋国士风 ” ,评价人物; “ 环佩几曾归夜月 ”“ 天心特为留青冢 ” ,重新解读历史,表达了与前人不同的观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