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文综-历史试题(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文综-历史试题(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

新都一中高2018级9月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24、在二里头夏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最接近中轴线的位置,发现了鹰形玉柄形器、绿松石器、斗笠形白陶器、漆器等稀有、贵重物品。上述考古发现反映了 A.封邦建国的出现 B.社会矛盾的尖锐 C.宗法等级的确立 D.阶级分化的形成 ‎25、商朝时,人们把王畿之外的臣属之地通称为“方国”,即使殷之西北(今山西中部、陕西北部、晋陕高原)亦被称为“鬼方”;而到了战国时期,南方的荆州与扬州却被纳人了“九州”的概念。这种变化表明战国时期 ‎ A.中央集权制度业已出现 B.中原地区丧失核心地位 ‎ C.已有天下一统整体观念 D.江南地区成为政治中心 ‎ ‎26、西周时期,很少有个体脱离宗族的现象,宗族内部一定程度上实行“异居而同财”。春秋时期宗族实体逐步解体,统治者鼓励人们进行商品交换以促进农业生产。由此可知 A.生产力进步为新的经营方式提供了条件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宗族实体的解体 C.宗法制的瓦解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D.统治者为增加收入而强制要求民间分家 ‎27、表2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思想主张,这说明当时 儒家 提倡“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道家 提倡“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于天下……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墨家 倡导“兼相爱”,“交相利”‎ 兵家 强调“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A.各学派均关注人与自然 B.民众对社会安定的渴望 C.各学派的主张渐趋一致 D.思想服务于统治的需要 ‎28、西汉建立之初,秦始皇以来的不死成仙热度逐渐消退,与治病、养生、健体相关的医学著作大量问世。汉武帝时求仙热潮再次兴起,除《淮南子》综合此前各家医学理论外,医学成就寥寥,即使有养生医学理论,也归结到修仙上。这一现象说明 A.汉初医学成就最为集中 B.神仙信仰影响汉代医学的发展 C.黄老之学为儒学所取代 D.中国传统医学注重理论的总结 ‎29、下图为成都市郊汉墓画像砖上的《收获图》,此图可以说明当时 A.农业生产技术世界领先   B.农业工具运用较为充分 C.小农经济形态趋于成熟   D.成都平原成为农业中心 ‎30.研究表明,东汉时期黄金曾一度退出了流通领域,而布帛却在交换中突显出日益重要的地位。到曹魏时期 更是出现了“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的极端现象。材料说明 ‎ A.政治局势阻滞商品经济发展 B.传统自然经济开始全面解体 ‎ C.政府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货币经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 ‎31.右图是东汉水田模型 ‎ ‎ 《广东佛山市郊澜石东汉墓发掘报告》对于广东佛山发现的东汉水田模型的描述为:水田分为六方,五方田面刻有水波纹,一方田面刻有篦点纹(成片排列的点状纹饰),表示插过秧苗,每方有一俑在劳动。‎ 它反映了东汉时期 A.铁犁牛耕方式在南方普及 B.南方一些地区出现了插秧技术 C.水稻栽培技术已趋向成熟 D.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开始显现 ‎32、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的书体是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 ‎33、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34、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35、综观唐朝留存壁画《打马球》的美女雕像和图画,她们大多面如满月、丰颊秀眉、腰肢圆浑、袒露大胆,具有生命力和向上朝气,反映出唐人“丰肥浓丽、热烈放姿”的另类审美眼光,与唐以前“窈窕淑女、含蓄内向”的审美观不同。其变化主要原因是 ‎ A.体育运动的盛行 B.如日中天的时代 C.文人画画风变化 D.唐代思想的开放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汉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亟需象征性领袖的现实,使“天”与“君主”凸显了他们的绝对地位。知识阶层一方面在民族、国家成型过程中不得不凸显君主的象征作用,一方面又恐惧再度出现秦代君主专制权力无限扩张,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局面。于是,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利更加无限的“天”。这样,知识阶层就能够又一次代天立言,拥有一些与政治抗衡、对君主制约的权利。‎ ‎——摘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20 世纪初,有人指出,“今之忧世君子,睹神州之不振,悲中夏之沧亡,则疾首痛心于数千年之古学,以为学之无用而致于此也。”1912年底至1913年初,民国教育部公布《大学令》和《大学规程》,将大学分为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科,正式取消了大学经学科。‎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 ‎ 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儒学的积极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儒学地位变化的背景。(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弘扬儒学精髓的意义。(5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丛书书名 历史著作的书名往往可以勾勒出历史的发展面貌和基本线索。请在材料中任意选择一本著作,结合史实对其书名进行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44.【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陈子昂(661—702),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年时,喜好射猎、‎ 赌博,十八岁时痛改前非,发愤读书。其《感遇诗》被王适所重,逐渐知名。武则夭当政后,陈子昂多次上书,提出了加强官吏考核、关注民间疾苦、慎用基层官员、力行偃武修文等一系列建议,受到武则天的重视。因为他性格倔强正直,直言敢谏当朝失误,得罪了一些权贵,“虽数召见问政事,论亦详切,故奏闻辄罢”。陈子昂反对初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的文风,主张继承《诗经》和汉代散文的优秀传统,文必达意。他的《登幽州台歌》等作品皆称“雅正”,其文学主张影响巨大,“当世以为法”,时人赞之为“海内文宗”。‎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陈子昂被赞誉为“海内文宗”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子昂文学活动的影响。(9 分)‎ 新都一中高2021届高三9月阶段性测试 历史答案 DCCBB BABDA DB ‎41.(1)积极:增强了凝聚力和政治认同; -定程度上抑制了皇权的过度膨胀。(4分)‎ 原因: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吸取历史教训;儒家学者的责任感和理论 创新。(8 分)‎ ‎(2)民族危机;西方近代文化冲击;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近代工商业及资本主义发展;‎ 传统儒学的内在困境。(8分)‎ (3) 增进文化自信;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利于民族复兴;为世界作出贡献。(5 分)‎ ‎42、(12分)【解析】本题是小论文试题,考查学生提取获取信息、提出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材料提供了一组丛书的书名,设问提示了书名的作用:勾勒历史的发展面貌和基本线索。试题要求学生用史实阐述书名的内涵,即根据书名提示的某一阶段的历史特征,用史实加以说明。解题过程中,要准确理解书名的含义、所属知识模块(政治、经济、文化)及时间阶段。小结要对书名及阶段特征进行提升,史实运用要准确无误,阐述要有逻辑。‎ 示例一:书名: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2分)‎ 阐述:波峰是指秦汉时期的政治。秦完成统一,虽二世而亡,但之后的两汉疆域得到拓展,‎ 对边疆加强了管理,维持了近四百年的稳定和统一。同时,秦以皇帝制度为核心,废除分封 制,推广郡县制,设立三公九卿,建立一整套的官吏选拔、考核、监察制度,正式创立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制。汉承秦制,不断加以完善。创立中朝,削弱三公,加强皇权。实行推恩令,‎ 派遣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实行察举和征辟制,大量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完善官僚制 度。总之,秦汉是中国古代国家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第一个高峰。‎ 波谷是指魏晋南北朝的政治。魏晋时期,国家分裂,战乱不断,人民流离失所。在政治制度 上,门阀士族崛起,九品中正制强化了士族对权力的世袭支配,贵族政治回潮。儒学低落,‎ 玄学、佛教、道教流行,在此背景下,皇权的独尊和神圣被淡化。由此可见,魏晋时期,国 家政治状况掉入低估。(8分)‎ 综上所述,波峰与波谷的书名非常准确地描述了秦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状况。(2分)‎ 示例二:书名: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2分)‎ 阐述:集成指明清时期的文化总结。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文化领域出现了诸多集大 成者的成就。思想上,基于对儒家思想的总结及反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等伟大思想家。‎ 他们反对君主专制,重视商业、提倡经世致用。这既是对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也是对 程朱理学的批判,对后世影响深远。在科技领域,出现了一大批总结性的科技巨著,如医药 学著作《本草纲目》、农学著作《农政全书》等。文学艺术上,古典小说达到高峰,《红楼梦》‎ 等文学巨著问世,融各派所长的京剧产生。总之,明清时期的文化集往昔之大成,出现了文 化的高潮。‎ 转型是主要指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的思想变革。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向 西方学习成为救亡图存之道。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魏源成为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 人,他们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科技。60年代的洋务派在此基础上提出“中体 西用”的思潮,引领了洋务运动。90年代随着甲午战争的惨败,维新派打着传统思想的旗 号,认为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才是救亡之道。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推 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终结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由此可见,近代以来,中国思想经历 了巨大的转型,传统思想越来越受质疑,向西方学习成为主流,推动了社会的转型。(8分)‎ 综上,该书用集成来描述明清的文化,用转型来概括近代的思想状况符合时代特征。(2分)‎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其它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44.(15分)(1)文学主张符合时代潮流;文学水平高,成就大;为人正直,责任感强,富有家国情怀。(6分)‎ 继承发扬了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促进了初唐文风的改良;开启了唐诗及唐代文学的 新阶段。(9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