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网考测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网考测试历史试题

www.ks5u.com ‎2020年高一年级3月份网考历史试题 本卷皆为选择题,2.5分一题,共40题,总分100分。‎ ‎1.《礼记,王制》规定: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这反映了 A. 贵族生活腐化 B. 血缘色彩浓厚 C. 社会等级森严 D. 中央集权加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天子、诸侯、大夫祭祀的对象不同,等级不同,体现了社会等级森严,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贵族生活腐化和血缘色彩浓厚,排除AB;材料体现祭祀的对象不同,并不能体现中央集权的加强,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社会等森严。‎ ‎2.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写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服章之美,谓之华。”这说明春秋时期 A. 各诸侯国臣服于夏的统治 B. 各民族都推崇华夏文明 C. 该时期少数民族势力增强 D. 华夏认同观念初步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春秋左传正义》中“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服章之美,谓之华。”可知,春秋时期形成华夏认同观念,故D正确;A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各民族”,排除B。‎ ‎3.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该学者揭示了 A.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B.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弊大于利 C.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可知分封制下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D项正确。题干强调分封制下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没有涉及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排除A。分封制在历史上有利有弊,如在西周时期,利大于弊;东周时,弊大于利,因此B项不准确,排除。宗法制是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 ‎【点睛】解答观点类题最关键要把握住观点核心意思,不能受限于教材知识。本题学者观点强调分封制下会导致“家”“国”对立,士、庶民往往会效忠于家,因此有分裂隐患,从这一思路解答即可。‎ ‎4.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 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 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说法本身是错误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选项正确,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说明皇帝与其他人存在等差别。C说法中的两者没有必然关系。D说法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5.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  )‎ A. 和平崛起 B. 制度创新 C. 武力掠夺 D. 民主强国 ‎【答案】B ‎【解析】‎ 统一中原的秦国商鞅变法,18世纪的英国已经确立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内阁制,19世纪末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实现强国,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而崛起,故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制度创新,故B正确;秦国、英国、日本不是和平崛起,故A错误;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没有武力掠夺,故C错误;秦国、日本不是民主强国,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秦国、英国、日本、中国的相关史实,再紧扣题干关键词“崛起的共同原因”,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制度创新的答案。‎ ‎6.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A. 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 B. 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 C. 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 D. 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九品中正制。根据题意可知,钱穆认为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主要是由于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而不是经济原因,故排除A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一般是秉承中央意志,并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博弈,故排除B项;题意主要体现了九品中正制实行的背景和原因,没有体现其影响,故排除D项。根据题意内容可知,魏晋时代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故采用分区域选拔的制度,体现了魏晋时期的时代特征,故选C。‎ ‎7.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君主集权于上,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 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属于“另设非正式机构达到分权的目的”是 A. 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 B. 中外朝制度和内阁制 C. 中书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D. 二府三司制和军机处 ‎【答案】B ‎【解析】‎ ‎【详解】汉武帝“中外朝制度”和明朝内阁制均为正式行政体制外另设的机构,故选B;秦朝三公九卿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均为正式的行政机构,故A错误;唐朝中书省属于正式的政府机构,C错误;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通过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的集体宰相制度,属于正式机构,D错误。‎ ‎8.史料记载,唐朝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同时由皇帝临时加以名号的其他官员也成为宰相,唐中宗的时候,居然出现同时有10多个宰相共秉朝政的局面。这一现象 A. 瓦解了三省制度 B. 强化了君主专制 C. 提高了行政效率 D. 有利于科学决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通过增加宰相人数,完善三省制度,分化了相权,强化了专制君主的权利,B选项符合题意。宰相集体办公不会导致三省制度的瓦解,A选项错误。众多宰相“共秉朝政”的局面,有利于集思广益,但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C选项错误。众多宰相共议朝政,有利于决策,但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科学决策不是最本质的作用,D选项错误。‎ ‎9.“奏折制度形成,既从决策程序上保证了皇帝对重大事务的独断地位,也从信息控制上防止了臣僚与皇权抗衡。”材料反映了奏折制度 A. 滋生因循守旧的作风 B. 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C. 极大便利了君主专权 D. 弱化对官员的控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奏折制度通过决策程序和信息控制,“保证了皇帝对重大事务的独断”,“防止了臣僚与皇权抗衡”等可知,材料反映了奏折制度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发展,C选项正确。材料没有提供“因循守旧”作风发展的信息,A选项错误。奏折制度使皇帝控制了整个决策程序和信息,集权不会导致行政效率低下,B选项错误。奏折制度使得皇帝对重大事务和官员的控制加强了,D选项错误。‎ ‎10.元朝行省的权力很大,基本掌操着地方的军政大权,与宋代以来地方权力逐渐削弱的趋势形成鮮明对比。元代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行省处理政务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这反映了 A. 行省制的优越性没有发挥出来 B. 行省行使权力受中央的节制 C. 行省官员权力“大而不专” D. 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元朝行省的权力很大,基本掌操着地方的军政大权,但是元代行省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行省制下的官员权力虽大,但在权力运行过程中有诸多制约,有利于中央集权,这正是其优点,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行省官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并未体现中央对地方的节制,故B错误;D与材料无关。‎ ‎11.《晚清军机处研究》(1861—1883)一文中指出“军机处拥有提名各级官员的权力,各地督抚的任命、转任均需军机处向皇帝提交名单,以待皇帝裁决。由此推知 A. 军机处有利于抑制“督抚专政” B. 军机处可以任免地方官员 C. 军机机处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D. 军机处的权力空前的强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军机处拥有提名各级官员的权力,各地督抚的任命、转任均需军机处向皇帝提交名单,以待皇帝裁决。”可知,不仅军机处拥有地方督抚任命、转任的提名权,而且提交名单也需由军机处递交给皇帝,故军机处有利于抑制“督抚专政”,A符合题意;军机处掌握的是提名权并非任免权,B错误;军机处的出现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错误;D与材料无关,排除。‎ ‎12.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是 A. 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 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 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 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材料“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说明专制权力的不断加强,在中国古代,伴随着每年一次分裂之后的再次统一(兼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就为完善。所以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君主专制的演进与强化 ‎13.《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作者陈旭麓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年)以来已见端倪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 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 B. 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 C. 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 D. 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信息看,陈旭麓认为,自郑和航海之后中国日益保守,而同时代的西方日益进取,即中西方政策差异导致中国与西方历史发展方向大相径庭,故答案为C项。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在综合国力上远远领先于西方,排除A项;B项中的“完全停滞”说法过于绝对,因为即便鸦片战争之前的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也是严格限制中外交往而非完全断绝中外交往,排除;D项中的“根本上”说法绝对,排除。‎ ‎14.雅典民主制是一次性的瞬时决策机制,决策往往未经深思熟虑便付诸表决。就此,伯利克里说:“坏的事情莫过干在结果尚未适当讨论之前就匆匆付诸行动。”这说明雅典民主制 A. 忽略了公民要求参政的积扱性 B. 缺少对少数人专政的防范机制 C. 增加了决策失误与风险指数 D. 缓和了费族与平民的矛盾冲突 ‎【答案】C ‎【解析】‎ 瞬时决策容易导致决策的草率,增加决策的失误和风险指数,C项正确;伯里克利时期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给公民发放工资,A项中“忽略”表述错误;BD两项与材料意思不符。‎ ‎15. 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A. 通过贵族的妥协让步不断完善法律体系 B. 通过平民的不断斗争来保障平民的利益 C. 适度调整公民内部关系来稳定社会秩序 D. 借助频繁的领土扩张来维护帝国的统治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等信息可知法律的制定缓解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从而稳定了社会的秩序,C项正确。法律的制定和完善是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但材料中无法体现贵族的妥协让步的相关信息,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平民的不断斗争来保障平民的利益的相关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提到“领土扩张”等意思,排除D。所以选C ‎16.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是因为 A. 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B. 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C. 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D. 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进入议会中去,经过1832年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进入政权中心。C正确;由于受到财产限制,无产阶级还没有被选举权,A 错误;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B错误;垄断资本产生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D错误。故选C。‎ ‎17. 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A. 议会无权制裁国王 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 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王权受到限制,并通过一系列法令的颁布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安妮女王直接解除辉格党人行政职务的做法违背了法律规定,说明君主立宪制尚未发展完善。故选B。‎ 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 ‎18.由于特朗普与国会在美墨边境修建隔离墙问题上分歧严重,无法就拔款法案达成一致,美国政府局部关门35天,创下了美国联邦政府机构最长“停摆”纪录。这一事件表明 A. 国会是美国的权力中心 B. 总统与国会维护的是不同阶级的利益 C. 总统权力受到国会的制约 D. 三权分立制度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美国总统和“国会在美墨边境修建隔离墙问题上分歧严重,无法就拔款法案达成一致”造成政府停摆,说明总统与国会间存在制约,所以C项正确;美国是典型的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国家,A项不符合史实;总统与国会维护的是同一阶级的利益,不过在具体问题上存在分歧,B项错误;这一事件不是制度影响了效率,而是坚持原则,防范专制的美国传统,D项错误。‎ ‎19.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作者旨在说明(  )‎ A. 其他国家不具备民主制条件 B. 美国联邦宪法缺乏普遍意义 C. 政治制度设计必须符合国情 D. 美国民主制度存在明显缺陷 ‎【答案】C ‎【解析】‎ ‎【详解】托克维尔强调联邦宪法符合美国国情使美国强大,而非认为其他国家不具备民主条件,故A项错误;联邦宪法是美国的根本大法,故B项错误;托克维尔认识联邦宪法符合美国国情,故C项正确;托克维尔认为联邦宪法因国而异,故D项错误。‎ ‎20.对于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有人指出:在维持一个社会系统稳定性的时候,对内涵发展的阻挠必然导致向外延的扩张,对内部改造的回避和拒绝必然导致对外的冒险。这意在说明德国体制 A. 留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隐患 B. 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 C. 有利于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D. 有利于内部改造的进行 ‎【答案】A ‎【解析】‎ 德国建立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是对内部发展改造的回避和阻挠,按材料“对内涵发展的阻挠必然导致向外延的扩张,对内部改造的回避和拒绝必然导致对外的冒险”,说明这种改革会导致对外的扩张,故A项正确;德国体制维护了社会稳定,但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德国体制属于资产阶级代议政体,有利于德国民主政治发展,但与材料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德国体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色彩,内部改进不大,故D项错误。‎ ‎21.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 主要目的是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 B. 根本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C. 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D. 引发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危机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可知,俄国十月革命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激化的结果,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是十月革命的主要目的,故A项排除;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导火线,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故D项排除。‎ ‎22.沈志华在《1917年俄国革命》中写道:“在哈尔科夫铁路工厂,当一位社会党人向工人们宣布沙皇已被推翻时,一些工人把他从临时搭起的讲台上揪了下来。在赫尔松,当省长宣读尼古拉二世退位的诏书时,一些刚刚参加了革命游行的工人双膝跪下。”这说明当时的俄国 A. 二月革命的时机并不成熟 B. 工人阶级希望和平夺权 C. 临时政府的政治策略失当 D. 传统政治观念仍然存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俄国二月革命。依据材料可知,封建专制的统治者沙皇仍然受到部分工人的信仰,说明传统政治观念依旧存在。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沙皇已被推翻,说明二月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B选项错误,工人阶级希望和平夺权是在列宁发表《四月提纲》之后,与此时期部分工人仍存在传统政治观念无关;C选项错误,工人的态度与临时政府的政治策略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3.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 A. 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尚未形成 B. 英国的利诱政策非常有效 C. 英方记载有违基本的事实 D. 民众对清朝封建统治严重不满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可知,鸦片战争期间民众的表现可知当时中国民众的观念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许多人还看不到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的存在,没有意识到英国军队的侵略性,A符合题意;民众主动为英军服务,并非英军利诱,故B错误;据材料“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可知,材料有一定的可信性,C说法错误;材料中只反映的是中国“民众”和“英军”的关系,没有涉及“民众对清朝封建统治严重不满”,D错误。‎ ‎24.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 A. 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 B. 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 C. 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 D. 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材料中“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这一信息可以看出近代中国主权意识淡薄,所以本题选D。材料所反映的内容说明清政府并不十分重视关税协定的问题,所以材料也反映不了清政府重视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的问题,所A项与材料不符;《南京条约》是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失败后被迫与英国签定的,无法体现清政府“执行传统的抚夷政策”,据此可排除B;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的问题,据此可排除C.‎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25.史学界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 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才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将这一历 史现象归结为“冲击一反应”模式。下列史实符合这一模式的是 A. 鸦片战争——维新变法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C. 甲午战争——辛亥革命 D. 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中关键信息“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可以判断材料强调的是外部因素所引起社会实现变化,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与西方列强交往中,一些掌握实权大臣深受西洋船坚炮利的刺激,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他们开始了洋务运动的,故选B ‎;甲午中日战争促使国人思想意识崛起,引起维新变法。故AC错误;应该是义和团运动对应八国联军侵华。故D项错误。‎ ‎26.陈旭麓先生认为: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当时中国最完整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但在当时,它是游离于农民斗争之外的东西。下列属于“游离于农民斗争之外的东西”的措施是 A. 鼓励发展工商业 B. 产品收归国库 C. 平均的分配土地 D. 废除封建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鼓励发展工商业不是农民阶级的要求,没有反映农民的意愿,所以是有利于农民战争之外的东西,故选A项;BCD项都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反映了农民的要求和意愿,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A。‎ ‎27.义和团揭贴中写道:“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材料反映了义和团 A. 运动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B. 对帝国主义有了理性的认识 C. 运动本身具有自发性和彻底性 D. 具有朴素的爱国、排外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可知义和团具有盲目的排外思想;“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说明义和团没有认识到清政府的反动本质,仍然具有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故选D;义和团不反对清政府的封建统治,A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笼统的排外思想,不能屈服侵略和外来文明,是一种不理性的认识,B错误;义和团运动由于不反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不具有彻底性,C错误。‎ ‎28.民国初年曾有记者深入农村,“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度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这说明 A.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B. 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有限 C. 农民阶级反对实行代议制 D. 封建传统观念影响根深蒂固 ‎【答案】B ‎【解析】‎ ‎【详解】普通农民对代议制度不能理解,说明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实际上是有限的,故选B项;材料主旨主要是强调了广大农民没有真正的理解接受民主制度,并不能由此说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和反对实行代议制,排除AC项;农民不理解代议制不代表封建传统观念影响根深蒂固,D项没有体现,排除。故选B。‎ ‎29.有学者认为,武昌起义是“湖北的士兵革命,是士兵群众中作了清王朝的掘墓人”;清政府也声称这次革命是“革党叛兵相勾结,意图大举,殊非寻常草窃可比”。材料反映武昌起义 A. 是孤立单纯的“士兵革命”‎ B. 革命党人所起作用无足轻重 C. 新军发挥了主要战斗作用 D. 直接导致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是士兵群众中作了清王朝的掘墓人”“革党叛兵相勾结”等信息可以看出,武昌起义中新军发挥了主要战斗作用,故答案为C项;武昌起义是在革命党人的组织和发动下开展的,排除A、B项;辛亥革命直接导致清王朝统治的结束,但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项。‎ ‎30.浙江嘉兴南湖的烟雨楼正厅有一副楹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这幅楹联反映了( )‎ A.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B.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 C. 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 中国共产党诞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中共一大由于法租界巡捕突然搜查会场,会议最后一天是在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进行的。材料中的这幅楹联反映的是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D正确;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地区,A错误;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也是在土地革命时期,B错误;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是大革命失败后转移到农村,也是井冈山时期,C错误。‎ ‎31.1935年,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又改为民主共和国。1937年,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指导。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共两党开始由对峙走向合作 B. 适应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 C. 国共达成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 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侵略的不断加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了适应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中共做出了上述调整,故B项正确。‎ 点睛:注意材料“1935年”“1936年”“1937年”这几个时间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 ‎【详解】‎ ‎32.1927年9月20日,在文家市里仁学校操场上,毛泽东在官兵面前发表讲话:“秋收暴动我们是打了败仗,但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现在不去打浏阳、长沙,是为了不吃更大的亏,要换一个打法。”为此,他 A. 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B. 领导建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 C. 提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 D. 主张国共合作建立联合政府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起义军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毛泽东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使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故A项正确;1937年,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延安建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与材料中“1927年9月……秋收暴动”不符,故B项错误;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与材料中“1927年9月……秋收暴动”不符,故C项错误;抗战后期,中共提出国共合作建立联合政府,与材料中“1927年9月……秋收暴动”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 ‎33.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向欧洲国家发出邀请,以共同制订经济复兴计划。马歇尔称,这个计划“不是针对哪个国家,也不是针对哪一派信仰原则,而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混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该计划 A. 并非出于对抗苏联的目的 B. 只适合市场经济体制国家 C. 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D. 利于资本主义秩序的稳定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向欧洲国家发出邀请,以共同制订经济复兴计划……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混乱”可知有利于恢复欧洲国家的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故选D项;据所学,马歇尔计划是美苏冷战的措施,排除A项;据材料“不是针对哪个国家,也不是针对哪一派信仰原则”说明不止针对市场经济国家,排除B项;材料“向欧洲国家发出邀请”不能体现全球化,排除C项。‎ ‎【点睛】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1)对美国的作用:在经济上美国控制了西欧市场,包括西欧各国在海外的殖民地,成为美国的商品投资市场;在政治上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 ‎(2)对欧洲的作用:经济上帮助西欧各国度过了困难;政治上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34.第一届不结盟运动筹备会议,决定了有资格受邀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五条标准,其中一条写道:“不得是……与两大阵营有关的区域性或双边条约的成员。”这说明不结盟运动 A. 排斥与美苏结盟的国家 B. 排斥资本主义国家 C. 排斥新兴独立国家 D. 排斥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不得是……与两大阵营有关的区域性或双边条约的成员。”这一信息,说明不结盟运动的原则之一是不与美苏两个大国结盟,同时也排斥与之阵营有关的国家,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并不是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加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也不是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加入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故排除BD两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到要排斥新兴独立国家,故C项错误。‎ ‎【点睛】理解不结盟运动的宗旨与原则,有助于对本题的作答。不结盟运动自成立以来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维护世界和平。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35.有学者认为,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其中,“大合唱”指的是 A.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C. 各民主党派直接参政议政 D. 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大合唱”的特点之一是接受指挥,团结协作,所以能够体现这一点的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在该制度下,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各党派团结协作,故选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政党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各民主党派是在中共领导下的参政议政,C项排除;D项没有体现“大合唱”的特性,排除。故选B。‎ ‎36.周恩来曾说:“(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据此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A. 民族团结平等的历史传统 B. 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C. 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D. 民族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等信息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根据“大杂居小聚居”而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融合的现实国情而确立的,故答案为D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但材料没有反映,排除A、C项;B项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没有关系,排除。‎ ‎37.“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材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一边倒 C.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D. 不结盟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可以看出,我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一边倒和不结盟政策,排除BD。‎ ‎【点睛】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解答的关键信息是“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38.1955年12月泰国经济文化代表团秘密访华,这期间,中泰两国签订了《中泰贸易会谈纪要》。1956年6月马来西亚宣布取消不准向中国输出橡胶的禁令。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我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B. 万隆会议改善了我国对外关系 C. 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D. 当时我国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 ‎【答案】B ‎【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1955年12月”“1956年6月”“1956年8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4月万隆会议召开,万隆会议召开后,中国对外关系进一步改善,中国加强了同亚洲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与这些国家经贸往来增多,故B项正确;“一边倒”主要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A项排除;C项不是这些国家与中国发展经济交流的原因,排除;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故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点睛:“1955年12月”“1956年6月”“1956年8月”这几个时间点是关键。‎ ‎39.1971年,联合国通过2758号决议,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认为:“当美国对北京采取敌对态度的时候,他们害怕投票赞成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受到我们的某种惩罚。现在我们戏剧化地要跟中国和解,他们就不再怕这种惩罚了。”这反映了 A. 美国不再阻挠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B. 西方的“冷战”政策不得人心 C. 中美关系缓和影响其他国家决策 D.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作用日益重要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基辛格认为,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主要得益于中美关系的改善,这使得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敢于投票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故C项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联全国2758号决议中,美国投的反对票,苏联投的赞成票,故A项表述错误,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其他国家对“冷战”政策的态度,故排除。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作用日益重要是重返联合国之后,且题干未体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故排除D项。‎ ‎40.上海合作组织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然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 A. 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 B. 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C. 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关系 D. 政治经济逐渐一体化关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合组织是新型国家关系,属于地区结伴不结盟性质,故C项正确;上海合作组织属于新型的政治组织,不是经济合作,故A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属于新型的政治组织,不属于军事同盟,故B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不涉及政治经济一体化,故D项错误。‎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