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语文试题
www.ks5u.com 2019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 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14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唯以问题识天下”,群情激愤中,任“问题焦虑症”裹挟成极端情绪,固化为狭隘(ài)认识,演变成偏执(zhí)思想,将人人变成易燃易暴品。 B. 毋(wù)庸置疑,“权利意识”的高涨(zhǎng),为树立法律权威、培养法治观念、发掘公民意识,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成为社会进步的催化剂。 C. 制度的改革,社会的改良,人心的改善,有待众人一起发力。鞭挞(tà)黑暗时,点亮蜡烛;蔑视贪婪(lán)时,拒绝同流;痛斥冷漠时,伸出双手。 D. 握着半杯水,有人感到焦虑,有人却心生乐观。凡事不拘泥(nì)于所见所闻,不宥于成见偏见,我们才能走出注意力陷阱,抵(dǐ)达不凡的人生境界。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根据字音和字义辨析字形正误。本题中, A项, 应为:易爆品。 B项, 应为:毋庸置疑wú。 D项, 应为:不囿于。 故选C。 【点睛】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 字形题一般可以采取音辨法。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形辨法。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义辨法。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如果题干是有错别字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无错别字的;如果是全对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有错别字的;如果题干是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就先排除有三个错别字的一项。总之,可以多使用结构分析法: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看词语不宜太长久,要善于回想什么时候在课本或课堂上接触到这个字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虽然利益的巨浪吞噬了理想情怀,我们的身边便会充斥利己主义的铁杆拥趸,责任能够淡忘、道德可以离席、灵魂容许出丑。不是吗?毒奶粉泛滥,地沟油盛行,在唯利是图的利益尽头,是良知的出局和底线的崩塌。 【甲】志愿服务,主动回报社会,却被猜测其中掩藏着利益动机;应对灾难,企业献出爱心,却被揣度背后有着利益交换。利益的风暴撕碎了悬在一些人头顶的崇高云层,人不过是欲念死海中一个小小的漩涡。【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与实利挂钩的理想不是“做作”便是“矫情”,利益于是成为时代价值的“粉碎机”,让我们的社会只剩诛心之论,难言感动信任。这是现代版的义利困惑,也是堕落版的利益考量。【丙】走出了“耻于言利”的时代,难道就一定要抛弃“时刻准备着”的理想?经历着“利益解放”的大潮,难道就一定要放弃“为了全人类”的信念?拒绝利益主义独步天下,理想情怀又该何处安放? (《人民日报》)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 B 充斥 C. 诛心之论 D. 独步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A 3. B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 A项,“虽然”应改为“一旦”,与后面的“便会”构成假设复句关系。 B项,“充斥”解释为“充满、塞满(含厌恶意)”,宾语为“利己主义的铁杆拥趸”,搭配得当。 C项,“诛心之论”解释为“揭穿动机的批评”,后文为“难言感动信任”,故正确。 D项,“独步”解释为“超出同类之上,没有可以相比的”,宾语为“天下”,搭配得当。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审清题目要求“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然后结合文意,在平时掌握的标点使用技巧的基础上进行作答。本题中,B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应改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故选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只有善于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精神,落实新动态新形势,了解新指示新要求,才能砥砺奋进、奋发有为。 B. 学生学习上的“负担”,不能仅仅考虑学生主体的心理感受,还需要从“量”上来考虑和判断。 C. 针对北宋只重形似而轻神似的绘画倾向,使苏轼发出了下面的呼声:“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D. 世界各国应遵循平等、包容的文明交流互鉴之道,达成共识,营造和平发展的全球文明生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 A项,“落实新动态新形势,了解新指示新要求”搭配不当,应改为“了解新动态新形势,落实新指示新要求”。 B项,“不能仅仅考虑学生主体的心理感受,还需要从‘量’上来考虑和判断”语序不当,应改为“不能仅仅从‘量’上来考虑和判断,还需要考虑学生主体的心理感受。” C项,“针对北宋只重形似而轻神似的绘画倾向,使苏轼发出了下面的呼声”成分残缺,应改为“针对北宋只重形似而轻神似的绘画倾向,苏轼发出了下面的呼声”或“北宋只重形似而轻神似的绘画倾向,使苏轼发出了下面的呼声”。 故选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最近,《创造101》第二季的播出,重新点燃了人们对选秀节目的兴趣,这档节目的第一季在获得超过50亿点击量的同时,产生了杨超越这样的现象级人物,一举成为全网最热搜。杨超越的走红不但没有随着节目结束而熄火,①______________。在这一年里,② ______________,但都没能复制它的成功,也无法重演杨超越式的话题奇迹。评论人宗城认为:杨超越的幸运,本质上是因为她满足了人们对社会流动的期待,对偏差人设的向往。在《创造101》结束后,杨超越适应着娱乐圈的规则,③______________。从打工妹到偶像,对于和杨超越相似出身的人群来说,这个故事近乎于童话,也是一份充满天真的“小确幸”。 【答案】 (1). ①反而始终保持高话题度。 (2). ②虽然许多节目模仿《创造101》。 (3). ③也努力保留自己身上的偏差感。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认真体会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本题中,第一空,前文有“杨超越的走红不但没有随着节目结束而熄火”,其中“不但没有”提示后文应是反意,即“反而始终保持高话题度”;第二空,后文有“但都没能复制它的成功,也无法重演杨超越式的话题奇迹”,说明“许多节目模仿《创造101》”,句首用“虽然”一词,与后文的“但”形成关联词语;第三空,前面是“本质上是因为她满足了人们对社会流动的期待,对偏差人设的向往”点明其走红的原因,故此句应有“偏差人设”或“社会流动期待”。 二、现代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这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1)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① 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2)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有说不出而已。 (3)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② 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6. 本选段第(3)节化用了“□□□□”的典故表达作者对故乡北平的怀念。 7. 为文本空缺处选择合适的字。 ①A.捡 B.拣 C.拾 ②A.浸 B.搁 C.放 8. 作者多次说自己对北平的爱“说不出来”,结合全文分析“说不出来”的原因。 【答案】6. 杜鹃啼血(杜鹃泣血) 7. ①B②A 8. ①北平地大事多,我知道的太少,无法一一道来。②我不是诗人。无法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我不能啼出北平的俊伟。③对北平的爱很深沉,爱到极致,言语不足于表达内心深沉的爱。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写作手法、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在阅读全文以及平时的文学常识的积累的基础上,进行作答。本题中,“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提示我们这个典故与“杜鹃”有关,并且借以表达对北平深沉的爱,故此典故为“杜鹃啼血”。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中重点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句子含义以及作者的情感进行辨析。本题中,第一小题,“拣”有“选择”的意思,而“捡”则没有“选择”的意思,与平时所讲的“拾”意思差不多。“拾”偏重于书面语,此处的语言环境是“--着我知道的写”,偏向于口语,并有选择之意,应用“拣”,故选B。第二小题,浸:1.泡在液体里。 2.液体渗入或渗出。 3.逐渐。搁 :1.放置。 2.加进去。 3.暂放一边不处理、不进行。放:1.解除约束,使自由。 2.在一定的时间停止(学习、工作)。 3.放纵。 4.让牛羊等在草地上吃草和活动。 5.把人驱逐到边远的地方。 6.发出。 7.点燃。 8.借钱给人,收取利息。 9.扩展。 10.姓。此处语言环境是 “在自己的心血里”,很明显,用“浸”,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可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段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如原文中说“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可见:北平地大事多,我知道的太少,无法一一道来。从第三段中“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可概括出原因:我不是诗人。无法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我不能啼出北平的俊伟。结合着文段的内容理解,可从运用反复的作用角度,来突出对北平的爱,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意在强调对北平的爱之深切。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与虫混战的日子 蔡志忠 (1)二哥蔡高雄小学毕业后,便到台北当学徒。那年冬天傍晚,母亲在厨房煮饭,我坐在炉灶前帮忙把柴火丢入灶中。13岁的二哥忽然从台北回家,蹲在灶前不发一语。 (2)母亲说:“台北工作怎么样啊?生活习惯吗?” (3)二哥默默不语,红了眼眶。母亲接着问:“我托你堂哥拿棉被到台北给你,听说你拿到棉被便开始哭泣,到底怎么回事?”二哥突然哭起来:“原本我已经和老板讲好,要回家拿棉被,堂哥却送来了,我就不能回家了啊!”二哥说完又开始哭了,原来二哥想家想得紧,一心想逃离台北,借故回家。 (4)三年级暑假,家中接到一封来自台北的电报:“雄,车祸,父母速来。” (5)爸妈急急忙忙坐火车上台北,原来二哥蔡高雄在台北水电行工作时,骑自行车送货,在赤峰街平交道的坡上,被一辆人力三轮板车撞个正着,内脏严重受伤,生命垂危,必须立刻动开腹手术。父亲留下母亲在台北医院看护二哥,自己急忙赶回彰化向亲友借了4万元,又急忙赶去台北。 (6)此后三个月,父母都在医院里全心照顾二哥,偶尔回彰化来,也只住一天就又急忙离去,生怕二哥病情随时发生变化。 (7)第一次开刀,二哥病况仍不稳定,医生立刻开第二次刀,才又挽救回来,却依然在死亡边缘挣扎。 (8)第三次开刀时,二哥的身体状况已经无法打麻醉剂,只好无麻醉开刀,听说他有如来自地狱的惨叫声震动了医院整栋五层大楼。可怜的二哥,肚皮上留下了三条长疤,每一道疤痕长达20厘米,是二哥几次病危动手术所留下的痕迹。 (9)父母将家中所有的钱都用来抢救二哥了,没留下一分生活费给我们姐弟三人,更别说零用钱了。漫漫三个月,我和大姐、妹妹三人相依为命,自己料理生活起居。唯一依靠的是:一缸白米、几瓮豆腐乳及酱瓜。 (10)我大嫂是秀水乡富豪长女,娘家经营酱油工厂。除了本业制造酱油之外,也利用制造酱油的豆瓣生产豆腐乳和酱瓜。自从大哥结婚后,我们家中酱油、豆腐乳、酱瓜从不缺货。 (11)姐弟三人苦守家园的日子正逢长期梅雨季,天天下小雨,白米长米虫,酱油、豆腐乳、酱瓜也都长满肥胖蠕动的蛆,看起来很可怕。 (12)整瓮白米都长满了约一厘米细长的黑色小虫,淘米时无法筛选干净,煮成饭时,上面密密麻麻爬着几百只小虫,看起来挺吓人;煮成稀饭,虫子会漂浮在上面,再用勺子捞才能捞干净。 (13)这三个月我们每天吃稀饭,配豆腐乳和酱瓜。我与姐姐对瓶子里的虫子不在意,妹妹则要替她挑选方方正正没被虫子咬过的豆腐乳她才敢吃。 (14)三个月后,二哥健健康康地回到家乡,大家都感到欣喜万分。走在他后面拎着衣服杂物的父母,在开朗的笑容背后是掩不住的疲惫神情,双颊也明显凹陷下去,看起来好像突然老了好几岁。 (15)我知道父母亲度过了一段精神与体力极度耗竭的岁月,而二哥也真的不辜负这段少年时期父母为他生死的用心,直到父母将过世之前的十几年岁月里,他是我们兄弟姐妹五个人当中,真正照顾双亲到老的孝子。而我只是名义上让父母在乡亲中增添光彩,好看而不实的角色。 (16)印证父亲常说的一句话:“有能力的子女飞上天,没能力的子女留身边。” (17)我们姐弟三人只靠一缸白米和几瓮豆腐乳和酱瓜,没花一块钱度过三个月的经验,也让我对钱有新的认识:“过多的钱只是满足财富的贪欲,不是为了生活。” (节选自《天才与巨匠:漫画大师蔡志忠的传奇人生》) 9. 文章前三节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写二哥的哭? 10. 文章多次用到“急忙”,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11. 文章画线句描写细腻感人,请赏析。 12. 结合全文及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划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答案】9. ①总起全文,为后文写父母去台北看二哥做铺垫。②交代二哥去台北的缘由,点明二哥与父母的情感及其关系。③直接突出二哥对家的想念。 10. ①点明二哥病情不稳定、情况危急。②“急忙”是二哥车祸后父母关心、探望、照料二哥的主旋律。③传达了父母对二哥的关怀与担忧。 11. 动作描 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父母因照顾二哥而神情疲惫、双颊凹陷,生动地写出了父母照顾二哥三个月后的疲劳与苍老,体现了父母对二哥的付出与用心。 12. ①贫困的物质生活让我明白了,比钱更重要的是亲情,面对二哥的车祸,父母为他生死的用心,我们一家人没有钱却同舟共济;②我在事业上获得了一定的声誉,却没有做到尽孝的职责,回想“与虫混战的日子”,表达了自己的愧疚之情;③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太多人迷失在金钱和名利堆积的世界里,而忘却了生活周边的美,甚至家人的亲情,所以我们应该放慢追逐财富的脚步,学会去关爱家人。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重点段落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有指定就问题回答,没有指定,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内容的充实作用;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构上,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等。中间,过渡照应,承上启下。结尾,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等。本题中,从内容上讲,从“二哥默默不语,红了眼眶”、“二哥说完又开始哭了,原来二哥想家想得紧,一心想逃离台北,借故回家”等内容可见:交代二哥去台北的缘由,点明二哥与父母的情感及其关系。从作用上讲,此三段总起全文,为后文写二哥出事、父母去台北看二哥做铺垫,如文中说“父亲留下母亲在台北医院看护二哥,自己急忙赶回彰化向亲友借了4万元,又急忙赶去台北”、“此后三个月,父母都在医院里全心照顾二哥”。从情感上讲,直接突出二哥对家的想念,如文中说“原本我已经和老板讲好,要回家拿棉被,堂哥却送来了,我就不能回家了啊”。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多次用到‘急忙’,试分析其表达效果”,然后找到该词,并且看该句写的是什么,如何来写的,达到什么效果。本题中,“父亲留下母亲在台北医院看护二哥,自己急忙赶回彰化向亲友借了4万元,又急忙赶去台北”、“此后三个月,父母都在医院里全心照顾二哥,偶尔回彰化来,也只住一天就又急忙离去,生怕二哥病情随时发生变化”等句点明了二哥病情不稳定、情况危急以及二哥车祸后父母对他的关心、探望、照料。从情感上讲,传达了父母对二哥的关怀与担忧,如文中说“我知道父母亲度过了一段精神与体力极度耗竭的岁月,而二哥也真的不辜负这段少年时期父母为他生死的用心”,由此可见,在困境之时,一家人的相互扶持的可贵。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画线句描写细腻感人,请赏析”,然后找到画线句,看该句写的是什么,如何来写的,达到什么效果。本题中,从描写方法上讲,“走在他后面拎着衣服杂物的父母”是动作描写,“在开朗的笑容背后是掩不住的疲惫神情”是神态描写,“双颊也明显凹陷下去”是外貌描写,通过一系列的描写方式,生动地写出了父母照顾二哥三个月后的疲劳与苍老,如文中也提到“我知道父母亲度过了一段精神与体力极度耗竭的岁月”,从情感上来讲,体现了父母对二哥的付出与用心。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形象,体会文章语言,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全文及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划波浪线句子的理解”,然后根据文章的相关内容,确定答题区域,结合文章主旨、情感、人物等进行作答。本题中,从内容上讲,“这三个月我们每天吃稀饭,配豆腐乳和酱瓜”、“我知道父母亲度过了一段精神与体力极度耗竭的岁月,而二哥也真的不辜负这段少年时期父母为他生死的用心,直到父母将过世之前的十几年岁月里,他是我们兄弟姐妹五个人当中,真正照顾双亲到老的孝子”体现了:贫困的物质生活让我明白了,比钱更重要的是亲情,面对二哥的车祸,父母为他生死的用心,我们一家人没有钱却同舟共济;由原文“而我只是名义上让父母在乡亲中增添光彩,好看而不实的角色”可见:我在事业上获得了一定的声誉,却没有做到尽孝的职责,回想“与虫混战的日子”,情感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愧疚之情;通过整篇文章“与虫混战的日子”的叙述,体现了:在困境之时,一家人的相互扶持的可贵,从而呼吁人们: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太多人迷失在金钱和名利堆积的世界里,而忘却了生活周边的美,甚至家人的亲情,所以我们应该放慢追逐财富的脚步,学会去关爱家人,这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三、古诗文阅读(共34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远不到 无:没有 B. 到则披草而坐 披:拨开 C. 外与天际 际:交会 D. 颓然就醉 颓然:摇摇晃晃将要摔倒的样子 1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则施施而行 侣鱼虾而友麋鹿 B. 日与其徒上高山 其皆出于此乎 C. 醉则更相枕以卧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D. 不知日之入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先写游众山时的感受,意在衬托西山之游给自己带来的愉悦的精神感受。 B. 文章正面描写西山的高低起伏,“岈然洼然”,“尺寸千里”,令人心旷神怡。 C. 作者感受到西山的“特立”,不知不觉与自然融为一体,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D. 本文句式多变,整散结合,既有三字句连用,又有四字句铺排,文气跌宕酣畅。 16.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凡 植 木 之 性 其 本 欲 舒 其 培 欲 平 其 土 欲 故 其 筑 欲 密 既 然 已 勿 动 勿 虑 去 不 复 顾 【答案】13. A 14. D 15. B 16. (1)认为但凡这个州的有异样形态的山水,都被我享有了,但从不知道西山的奇异和独特。 (2) 精神专一,忘掉形骸,和万物融合为一体。从此以后才知道我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这时才开始。 17.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就文言实词的意义设题,然后把加点词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本题中,A项,“无远不到” 的句义是: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其中“无”应是:没有一处。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 A项, 第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表并列。 B项, 第一个“其”,代词,他们;第二个“其”,表推测,大概。 C项, 第一个“以”,来;第二个“以”,在。 D项, 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文章正面描写西山的高低起伏”表述错误,文中“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其中,比喻修辞的运用是侧面描写。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是”,这;“有”,被享有;“而”,但;“未始”,从不。第二句中,“凝”, 专一;“释”,忘掉;“冥合”, 合为一体;“向”,以前;“于”,从。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的意思是: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它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回顾。其中,“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为并列结构,此处都应断开;“既然已”语义完整,此处应断开;“勿动勿虑”语义完整,中间不应断开。 点睛】参考译文: 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这为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景象。(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尽期。(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我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以记载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战城南 两汉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①! 野死谅②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注】①豪:同“嚎”,大声哭叫,嚎叫②谅:当然。 18.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一句中,“诚”字用得十分精当、传神,试分析。 19. 从描写角度赏析画横线诗句。 【答案】18. ①诚,“确实、的确”的意思,那些牺牲了的战士确实值得哀悼、思慕;②一个“诚”字,倾吐了诗人内心的悲痛,抒发了对死难士卒的哀悼之情。 19. ①景色描写(白描),清凉的河水流淌着,茫茫的蒲苇瑟瑟着,渲染战场荒凉悲惨的气氛;②场景描写(细节描写、对比),挑选了枭骑战死、驽马悲鸣的画面(“枭骑战死”与“驽马悲鸣”形成对比),寄托了诗人对战士的同情以及对战争的厌恶。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词鉴赏中炼字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审清题目要求“‘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一句中,‘诚’字用得十分精当、传神,试分析”,然后在理解全是的基础上,从字义、句义、情感等角度作答。本题中,“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的意思是:怀念那些忠诚卫国的好战士,那些忠良将士实在令人怀念。其中,从字义上讲,“诚”的意思是:确实、的确。最后,诗歌鉴赏的落脚点都在与情感的表达,从情感上讲,这句话主要倾吐了诗人内心的悲痛,抒发了对死难士卒的哀悼之情。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本题中,“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的意思是: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着,茂密的蒲苇草显得更加葱郁。善战的骏马都在战斗中牺牲,只有劣马还在战场上徘徊哀鸣。可见,这是一组白描,从作用上来讲,主要渲染战场荒凉悲惨的气氛;当然,“枭骑”与“驽马”构成对比,通过枭骑战死、驽马悲鸣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战士的同情以及对战争的厌恶。 (三)古诗文默写。(6分) 2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3)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5) 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________。滟滟随波千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答案】 (1). 蟹六跪而二螯 (2).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 君子不齿 (4).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5). 舞幽壑之潜蛟 (6). 泣孤舟之嫠妇 (7). 万类霜天竞自由 (8). 怅寥廓 (9). 海上明月共潮生 (10). 何处春江无月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螯”“鳝”“壑”“嫠” “寥廓”。 【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四、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万无一失,一失万无”这句话是故宫博物院的消防口号。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需要保持高度警惕性的行业。当然,这句话也适用于我们的人生。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精于小处 老子道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意思是说,世上的难事,必定先从容易的做起;世上的大事,必定先从细微的着手。 世界上不会有一蹴而就的事,凡事都是从点滴开始做起。平凡的事是这样,伟大的事也是这样。一个人的成功,靠的不仅是自己壮志凌云的理想,更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逐步积累。一个企业的兴旺,靠的不仅是领导运筹帷幄的谋划,更需要的是精益求精的实际经营。一个国家的富强,靠的不仅是政府高屋建瓴的战略,更需要的是具体切实的管理建设。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小事不去做,大事成空话。 细节的疏忽有时会导致事业的失败。成功转化成失败,往往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审慎中,那百分之一疏漏。三国时姜维由于忽略了阴平小路的防守,而导致了蜀国的灭亡。美国航天局由于一个细小零件的疏于检查,才导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坠毁的惨剧。西方有首民谣叫《铁钉与国家》:“丢掉一只铁钉,失去一个蹄铁;失去一个蹄铁,坏了一个马蹄;坏了一个马蹄,失掉一匹战马;失掉一匹战马,毁了一个将军;毁了一个将军,输掉一场战争;输掉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国家”。一个极小事件的发生,由于不断引发连锁反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或者重大事件的发生。 小事不可小看。从一粒沙中能够看一个世界,从一滴水里可以看太阳的光辉,从一件小事就可以看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个人对于工作有没有责任感,并不仅体现在大是大非面前,而更是体现在细微的小事中。东晋大将军陶侃,小到竹头木屑,大到设城驻兵,考虑颇为缜密细致。他曾主持造船,命令兵士将剩下的木屑和竹头全部收集起来。众人不知为什么。后逢大雪,天晴雪融,官府听事前余雪泥泞,木屑正好用来垫路防滑。多年以后,荆州刺史桓温准备伐蜀时大造船,铁钉不够,陶侃所贮竹头正好能当作竹钉用。正是由于陶侃时时对细处的重视,才成就了他一生辉煌的功勋。 在远行时,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看上去芝麻粒大的细节,关系可能甚大。很多时候,事物的成败就决定于某个关键的细节。世事无小事,只要是你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就值得你去重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作文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所给材料中出现了关键词“万无一失,一失万无”,无论是消防口号,还是我们的人生都应保持这份警惕,来约束我们偶尔放松的意志。考生可以写自己的人生态度,也可以写人生感悟。从文体来看,材料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取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如写作议论文,要有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思路;如写作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参考立意: 认真态度的重要性 严谨精神不可无 细节决定成败 提高警惕性 凡事马虎不得 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可用素材: 1. 工作是一种修行。将毕生岁月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一种信仰,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如果做到需要一种什么精神支撑呢? “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人家敬重的关键”。而这就是严谨精神最纯真的呈现。 2.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从汉武帝时代董仲舒独尊儒术以来,孔孟之学便被改造成了中规中矩的儒家学说。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人们认为儒术成为缠住历史车轮,阻碍前进的破布,便毫不留情地摒弃了它。文革期间,更是将孔孟之学视为牛鬼蛇神加以批斗。80年代以后,经济要发展,要变革,人们的思路要解放,再解放一些。于是,一个错误的观点诞生了,严谨的作风被摒弃。项目上马拍脑袋,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行事作风。经营管理“以人为本”,以“个别人的思路”为本。因此,回头想想,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中讲究取舍,我们舍弃传统迂腐文化的同时是否也斟酌过了得失呢? 3. 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再高的山都是由细土堆积而成,再大的河海也是由细流汇聚而成,再大的事都必须从小事做起,先做好每一件小事,大事才能顺利完成。 行文结构: 议论文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得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精于小处”这一中心论点从“姜维”“陶侃”等事例加以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构时要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