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五市十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湖南省五市十校2019-2020学年上学期 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试题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 8 页,22小题。时量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填入相应位置内。 2、客观题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用黑色的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卷,试卷请妥善保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论陶渊明对自我的体认 陶渊明的人生理想是任真适性,也就是让自己如其所是的那样本真存在,让自己去其遮蔽而如其本性的那样呈现。现在必须进一步追问的是:对于陶渊明而言,什么样的存在才是本真的存在?什么样的存在方式才不违其本性?要如其所是的那样存在就得先知道自己是谁,要如其本性的那样呈现就得先知道自己的本性。一个人不了解自己的本性就难以确定自己的本分,就可能在生活中装出一副自己非其所是的样子,因而,任真适性的人生理想首先必须落实在对自己生命真性的体认上,正是从这一角度,卡西尔断言“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第一条件”。 不过,“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第一条件”只是指二者逻辑上的先后关系,在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认识自我与成为自我并不能分为前后两截,人总是随着自我认识的不断深化而越来越成为自我。人是一种不断地反复审视和探究自身的存在物,自我认识不仅是自我存在的一部分,甚至就是自我存在本身。陶渊明每次出仕都是一次自我认识的深化,出仕的过程也就是他自我认识的过程。在一次又一次“矫厉”和扭曲自己以迎合官场的痛苦经历中,他才逐渐认清了自己的内在本性。 陶渊明对自己青少年时的天性和志趣的描述彼此矛盾,有时他写“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此诗中陶渊明是那般志大气雄而又豪侠莽撞;有时他又写自己“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诗中青年诗人又是那般闲静淡泊,超然世外。前后诗歌所描绘的好像是两个陶渊明,陶渊明自己恐怕也不能马上做出肯定的回答,他早年对自己根本没有形成一副清晰的自我形象。对自我早期形象勾画的相互出入显露了他对自我认识的矛盾。 自己给自己勾画出的自我形象,是他自己如何确立自我身份的前提,是建构自己存在方式的参照系,“我们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①。陶渊明对自我认识的矛盾造成了他存在方式的冲突,造成了他在人生旅途中进退出处的左右摇摆。老来他对自己的儿子说:“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所谓“东西游走”指游宦四方。年少时从仕于千里之外,身奔走在仕途而心仍念于家里。从仕时也有想摆脱事务而求自适自在的志向,曾表达了自己是为时势所激被驱上了游宦羁役。所以他有“心为形役”的苦恼,而心与身的冲突与分裂,更让他产生了害怕失去此生的焦虑与不安。 陶渊明认识自我的途径是在个人生存的困境中来审查自己存在的根基,在身心分裂时体认自己的“本来面目”。他一次次踏入仕途后的烦恼痛苦,一次次在官场中的怅惘失落,不是因为自己的才能被压抑、政治地位受到威胁、同僚的排挤,主要是由于官场的气氛、人事的羁绊与自己的心性不合,屈己从人便造成了自己的身心分裂。陶渊明用了十几年“东西游走”的光阴,经过行迹的出处不定和精神的痛苦矛盾,终于对自我获得了异常深刻的体认,用漫长的生命旅程换来了一句沉甸甸的感叹——“聊复得此生!” (选自戴建业《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有删改) 注:①赫舍尔:《人是谁》,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任真适性的人生理想必须落实在对自己生命真性的体认上,因此一个人不了解自己的本性就难以确定自己的本分。 B. “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第一条件”, 陶渊明出仕的过程就是他自我认识的过程,最终认清了自我。 C. 陶渊明对自己根本没有形成一副清晰的自我形象,显露了他一直以来对自我认识的矛盾。 D. 陶渊明“东西游走”经历的内在原因是“少儿穷苦”,游宦四方给他带来了“心为形役”的苦恼。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的论证环环相扣,文章先从陶渊明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入手立论,再从实现自我先要认识自我的角度切入,论证了陶渊明的自我体认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B. 文章善于引用理论,例如卡西尔的“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第一条件”,以此来论证陶渊明的自我认识应基于对自己生命真性的认识之上。 C. 文章采用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手法,以突出陶渊明早年自我体认时的矛盾。 D. 本文的第二段与三、四段之间构成了总与分的关系,阐述了陶渊明的进退的左右摇摆实为心与身的冲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卡尔西说“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第一条件”。对于陶渊明而言,要实现自己任真适性的理想就得先知道自己的本性。 B. 其实,在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认识自我与成为自我的关系是交织在一起的。而陶渊明的屈己经历也让他渐渐成为自我。 C. 从仕后念家,始出便思归,这成为了陶渊明每次出仕的心理模式,陶渊明的这种心理最终让他明白役于人是由于役于己。 D. 陶渊明身上的确曾有过对功名的向往,但现实使他身心分裂,难以体认自己的“本来面目”。“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终成他深刻的自我体认。 【答案】1. B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要求选“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有误,原文中说“一个人不了解自己的本性就难以确定自己的本分,就可能在生活中装出一副自己非其所是的样子,因而,任真适性的人生理想首先必须落实在对自己生命真性的体认上”,所以选项将原文因果倒置。 C项理解有误,原文中说“他早年对自己根本没有形成一副清晰的自我形象。对自我早期形象勾画的相互出入显露了他对自我认识的矛盾”,选项中扩大了范围。 D项中“陶渊明‘东西游走’经历的内在原因是‘少儿穷苦’”说法有误,“少儿穷苦”不是内在原因,应是客观条件。而且原文中说“自己是为时势所激被驱上了游宦羁役。所以他有‘心为形役‘的苦恼”,所以苦恼的原因是心与身的冲突与矛盾。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本题D项中“阐述了陶渊明的进退的左右摇摆实为心与身的冲突”说法有误。阐述的是“陶渊明每次出仕都是一次自我认识的深化,出仕的过程也就是他自我认识的过程”。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说法不正确的一项。D项中“但现实使他身心分裂,难以体认自己的‘本来面目’”说法有误,原文中说“在身心分裂时体认自己的‘本来面目’”。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8月22日,“一带一路"主题影片《共同命运》在北京举行国内首映会。影片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小人物追寻梦想的故事,展现人类对美好未来的共同追求。 据了解,该影片制作历时两年,跨越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行程约30万公里。在首映会现场,导演邓斐解读片名时说,影片旨在用梦想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普通人联结在一起。因为对梦想的共同追寻,就有了共同的命运。“中国元素正在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普通人,让他们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走得更加顺畅。”导演曲江涛说。影片主创团队由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的资深电影、纪录片创作者组成,摄制团队总计300余人。本片编剧盖伊•希伯特曾担任电影《天 空之眼》的编剧。他在首映会上表示,“人文交流非常重要”,正如影片中西班牙造纸匠人的故事所展现的,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如今“一带一路”也会给全世界带来有利影响,助力沿线各国人民摆脱贫困,同时推动科技和文化交流。据介绍,《共同命运》影片将于8月30日在全国院线上映。 (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8月23日,有删改) 材料二: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间,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人民不懈探索和奋斗,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道路的建设思路愈发清晰,而十九大擘画的蓝图,让世界更加看好中国未来。 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和发展经验受到海外智库和专家的高度关注,他们对此开展了深入研究和评析,普遍认为中国道路既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坚持了社会主义性质,并基于实践成功实现了创新;中国道路探索积累的发展经验,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道路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 (摘编自新华社北京2019年10月14日) 材料三: “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实现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国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里的相关阐述,让国际社会再次看到了中国真诚拥抱世界的决心和信心。 “更大规模'走出去'惠及更多国家。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更深更广地开展全球贸易投资活动,为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扩大当地就业作贡献。”白皮书中短短几句话背后,是中国携手世界同行的动人故事。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脚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中国红利。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10月15日,有删改) 4. 下列对材料中《共同命运》这部影片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旨在展现跨越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这些不同地域约30万公里的文化。 B. 讲述了沿线国家普通人物追寻梦想的故事,展现了人类对美好未来的共同追求。 C. 让全球观众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带给世界的改变,感受属于中国的别样魅力。 D. 解读了中国与世界的休戚与共,更能让观众从中感受到人类向前进的共同梦想。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企业为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扩大当地就业作出了贡献,获得掌控权。 B. 中国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不仅使自身从中受益,也带动了世界经济发展。 C. 截至目前,“一带一路”给全世界带来了积极影响,使沿线各国人民达到小康水平。 D. 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就在于它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并坚持了社会主义性质。 6. 为什么说“中国道路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B 6. ①中国道路既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坚持了社会主义性质,并基于实践成功实现了创新。②中国道路探索积累的发展经验,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③中国道路既造福中国,也惠及世界。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时既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等,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的差别。注意选项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A项,“旨在展现跨越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这些不同地域约30万公里的文化”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一段“影片聚焦……展现人类对美好未来的共同追求”、第二段“该影片制作历时两年,跨越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行程约30万公里”可知,该影片为了拍摄而行程约30万公里,展现的是“人类对美好未来的共同追求”,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能力。关于文章的内容注意找到选项对应的语段进行比对,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看手法概括是否得当、分析是否合理、人物是否错位、时间地点是否颠倒等 A项,“获得掌控权”错误,依据材料三第二段“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为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扩大当地就业作贡献”可知,“获得掌控权”无中生有; C项,“给全世界带来了积极影响,使沿线各国人民达到小康水平”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三段“如今‘一带一路’也会给全世界带来有利影响,助力沿线各国人民摆脱贫困”可知,选项将“会给”说成“带来了”,故C项错误; D项,“就在于它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并坚持了社会主义性质”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二段“普遍认为中国道路既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坚持了社会主义性质,并基于实践成功实现了创新”可知,D项忽略了“普遍认为”和“并基于实践成功实现了创新”,故D项错误;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明确题干要求和指向,考生应回归材料,逐一筛选原文的措施,并整合为条分缕析的要点。 本题要求分析“中国道路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的原因,筛选原文,考生容易找到材料二第二段“普遍认为中国道路既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坚持了社会主义性质,并基于实践成功实现了创新”、材料二第二段“中国道路探索积累的发展经验,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同时分析材料三第二段“更大规模'走出去'惠及更多国家。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更深更广地开展全球贸易投资活动,为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扩大当地就业作贡献。”、“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中国红利”,还可概括出一个答案: 中国道路既造福中国,也惠及世界. 【点睛】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①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②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③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疯娘 王恒绩 每个人都有娘,我也有,可我娘是个疯子。我们全家至今都不知娘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为什么疯了? 23年前,有个年青的女子流落到我们村。她蓬头垢面,见人就傻笑,且毫不避讳地当众小便,因此,村里的媳妇们常对着那女子吐口水,叫她“滚远些”。可她就是不滚,依然在村里转悠。那时,我父亲已有35岁,他曾在石料场被机器绞断了左手而截肢,又因家穷,一直没能娶亲。奶奶见那女子还有几分长相,就动了心思,围着那疯女人转了三圈,点点头说:“嗯,不错,一看就能生娃。” 奶奶决定收下她给我父亲做媳妇,等她给我家传个香火后,再看情况是否把她撵走。 只是,我一生下来,奶奶就把我抱走了,而且从不让娘拢边。 尽管娘的奶水胀得厉害,可我没能吃到娘的半口奶水,是奶奶一匙一匙把我喂大的。原来,奶奶说娘的奶水里有“神经病”,要是传染给我就麻烦了。 那时,我家依然在贫困的泥沼里挣扎。特别是添了娘和我后,家里常常揭不开锅。奶奶决定把娘撵走。一天,奶奶煮了一大锅饭,亲手给娘添了一大碗,说:“媳妇儿,这个家太穷了,婆婆对不起你。你吃完这碗饭,就去找个富点的人家过,以后也不准来了,啊?”娘在奶奶的逼视下,突然有个很奇怪的举措,她将碗中的饭分了一大半给另一只空碗,然后可怜巴巴地看着奶奶。奶奶呆了,原来,娘是向奶奶表态,每餐只吃半碗饭,只求别赶她走。奶奶的心仿佛被人狠狠揪了几把,奶奶也是女人,她的强硬态度也是装出来的。奶奶别过头,生生地将热泪憋了回去,然后重新板起脸说:“快吃快吃,吃了快走。在我家你会饿死的。” 娘似乎绝望了,连那半碗饭也没吃,踉踉跄跄地出了门,却长时间站在门前不走。娘走拢来, 一双手伸向婆婆怀里,原来,娘想抱抱我。奶奶犹豫了一下,还是将襁褓中的我递给了娘。娘第一次将我搂在怀里,咧开嘴笑了 ,笑得春风满面。娘抱我的时间不足三分钟,奶奶便迫不及待地将我夺过去,然后转身进屋关门…… 娘终于走了,可走了娘的家还是没法走出贫困。 没想到,在我六岁那年,离家5年的娘居然回了。她还是破衣烂衫,头发上还有些枯黄的碎草末。娘坐在村前稻场的石磙上,手里还拿着个脏兮兮的气球。当我和一群小伙伴站在她面前时, 她急切地从我们中间搜寻她的儿子,娘终于盯着我,死死地盯住我,咧着嘴叫我:“小果……球……球……”娘站起身,不停地扬着手中的气球,讨好地往我怀里塞。我却一个劲地往后退。我大失所望,没想到我日思夜想的娘居然是这样一副形象。我扭头就走了。奶奶和父亲却把娘领进了门。 而我老大不乐意,娘丢了我的面子。我从没给娘好脸色看,从没跟她主动说过话,更别想我喊她一声"娘"。 记得我读小学三年级的一个冬日,奶奶让娘给我送雨伞。娘可能一路摔了好几跤,浑身像个泥猴似的,她站在教室的窗户旁望着我傻笑。一些同学嘻嘻地笑,我羞得面红耳热,让她走开些。娘不为所动,依然站在那里喊:“果果……伞……”班上最调皮的范嘉喜还刻意模仿娘那含糊不清的叫声:“果……伞……”这一学,全班都哄堂大笑。我抓起面前的文具盒,猛地向他砸过去,我俩厮打起来。我个小,被他轻易压在地上。这时,只听教室外传来"嗷"的一声长啸,娘像个大侠似地飞进来,一把抓起范嘉喜,举向半空,居然将他丢到了学校门口的水塘里,然后一脸漠然地走开。幸亏学校烧饭的大师傅将范嘉喜从水塘里捞了起来。 娘为我闯了大祸,她却像没事似的。在我面前,娘又恢复了一副怯怯的神态,讨好地看着我。我明白这就是母爱,即使神智不清,母爱也是清醒的,因为她的儿子遭到了别人的欺负。当时我就情不自禁地叫了声:“娘!"这是我会说话以来第一次喊她,娘浑身一震,久久地看着我,然后像个孩子似的羞红了脸,咧了咧嘴,傻傻地笑了 。 2000年夏,我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高中,积劳成疾的奶奶却不幸去世,家里的日子更难了。由于是住读,学业又抓得紧,我很少回家。父亲依旧在为50元一月而打工,为我送菜的担子就责无旁贷地落在娘身上。每次总是隔壁的婶婶帮忙为我炒好咸菜和青菜,然后交给娘送去。二十公里的羊肠山路亏娘记下来,她每个星期天为我送一次,风雨无阻。 也真是怪,凡是为儿子的事,她一点也不疯。除了母爱,我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在医学上应该怎么破译。 2003年4月27日,又是一个星期天,娘来了,不但为我送来了菜,还带来十多个野鲜桃,我咬了一口,笑着问她:“挺甜的,哪来的?”娘说:“我……我摘……”没想到娘还会摘野桃,我由衷地表扬她:“娘,您真是越来越能干了。”娘嘿嘿地笑了。娘临走前,我照例叮嘱她注意安全,娘哦哦地应着。送走娘,我又扑进了高考前的最后总复习中。 第二天,我正在上课,婶婶匆匆地赶到学校,让老师将我喊出教室。我心一紧,娘该不会走岔道吧?可这条路她走了三年,照理不会错啊。婶婶问:“你娘没说什么?”我说没有,她给我带了十几个野鲜桃哩。婶婶两手一拍:“坏了,坏了,可能就坏在这野桃上。”婶婶不容分说,拉着我就往山谷里走…… 娘静静地躺在谷底,周边是一些散落的桃子,她手里还紧紧攥着一个,身上的血早就凝固成了沉重的黑色。我悲痛得五脏俱裂,紧紧地抱住娘,说:“娘啊,我的苦娘啊,儿悔不该说这桃子甜啊……”我将头贴在娘冰冷的脸上,哭得漫山遍野的石头陪着我落泪…… 2003年8月7日,我在娘下葬后的第100天时,湖北一家著名大学烫金的录取通知书穿过娘所走过的路,穿过那几株野桃树,穿过村前的稻场径直飞进了我家门。 我神情凛然地把这份迟来的鸿书插向娘亲冷寂的坟头:“娘,儿出息了,您听到了吗?您可以含笑九泉了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善用扬抑的表现手法,使我起初对疯子娘的厌恶,与逐渐转变产生的对母亲的深深念想 构成对比。特别是小果最终的忏悔“儿悔不该说这桃子甜啊”把故事推向高潮。 B. 小说善用象征的表现手法,用家中缺衣少食暗示当时社会黑暗,民生艰难。就在那样的艰难困苦中,自己勤奋努力,最终脱离苦海,却难报母亲的养育之恩。 C. 作者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录取通知书穿过娘所走过的路,穿过那几株野桃树,穿过村前的稻场径直飞进了我家门”,表达了对娘的无比的感恩与怀念。 D. 小说妙用突转的手法,写母亲为了儿子摘野樱桃而离开人世,更增添了故事的悲剧色彩,这也成了儿子更加发奋学习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直接动力。 8. 小说中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娘不善言辞,甚至也没有美丽的笑容,很少有开心幸福的时候,小说中仅有4处描写了娘快乐的 笑容(原文已画线),请你任选3处分析娘的内心世界。 【答案】7. B 8. 奶奶是 一个生活辛酸、苦苦挣扎、终究不失善良的底层妇女。①生活辛酸:为了家族兴旺,为儿子选择一个疯子妇人做妻子,而做母亲的心一定是极其痛苦的;②苦苦挣扎:为了持家生活,竟然可以硬起心肠,强行把疯娘赶走,其内心的煎熬实则是难以用言语描写的;③不失善良:虽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好好对待疯娘,但最终还是让疯娘回了家,接纳了更加苦命的媳妇。 9. ①咧开嘴笑了,笑得春风满面:抱一抱儿子渴望得以实现,内心充满惬意美妙的感觉,特别容易满足。(或答:这是一种满足的笑)②她站在教室的窗户旁望着我傻笑:看着儿子上学,有望成才,内心得到了安慰,做娘的心中隐隐有种期待。(或答:这是一种安慰的笑、期待的笑)③咧了咧嘴,傻傻地笑了:初尝被儿子称呼的感觉,甜蜜温馨,幸福得不知如何是好。(贬词褒用,不是傻,而是不善表达幸福的感觉。或:这是一种幸福的笑)④娘嘿嘿地笑了:被儿子赞扬与理解,感觉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心中充满了得意。(或答:这是一种得意的笑)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把握文本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的基础上,分析选项中的人物、时空、事件、艺术手法、情感等,常见错误类型有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 B项,“善用象征的表现手法,用家中缺衣少食暗示当时社会黑暗”错误。依据第五段“那时,我家依然在贫困的泥沼里挣扎……家里常常揭不开锅”、“媳妇儿,这个家太穷了,婆婆对不起你。你吃完这碗饭,就去找个富点的人家过”可知,文中写的是20多年前农村家中的缺衣少食的贫困,没有用“象征”手法,也没有暗示社会黑暗。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解答此题,考生要了解作者常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来正面描写人物,也会用景物烘托、他人烘托及评价等侧面描写人物。 依据第二段,“父亲已有35岁,他曾在石料场被机器绞断了左手而截肢,又因家穷,一直没能娶亲”,奶奶决定将流浪的疯子做他的媳妇,可知奶奶生活和内心的悲苦心酸; 依据第五段“媳妇儿,这个家太穷了,婆婆对不起你。你吃完这碗饭,就去找个富点的人家过”、第四段“可我没能吃到娘的半口奶水,是奶奶一匙一匙把我喂大的”可知,奶奶为乐持家生活,劳累又不得已撵走儿媳的苦苦挣扎; 依据第八段“我扭头就走了。奶奶和父亲却把娘领进了门”,可知奶奶最终还是让疯娘回了家,接纳了更加苦命的媳妇,说明奶奶的善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分析人物表情神态,然后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态度。 第一次笑是在第六段“娘第一次将我搂在怀里,咧开嘴笑了 ,笑得春风满面”,写出了娘第一次抱到儿子的开心和满足,也是母爱的体现; 第二次笑是在第十段“奶奶让娘给我送雨伞。娘可能一路摔了好几跤,浑身像个泥猴似的,她站在教室的窗户旁望着我傻笑”可知,娘看着儿子上学,有望成才,所以她的笑是安慰和期待的笑; 第三次是在第十一段“这是我会说话以来第一次喊她,娘浑身一震,久久地看着我,然后像个孩子似羞红了脸,咧了咧嘴,傻傻地笑了”,这次微笑是娘第一次听到儿子称呼后,甜蜜温馨的幸福之笑; 第四次是在第十四段“没想到娘还会摘野桃,我由衷地表扬她:‘娘,您真是越来越能干了。’娘嘿嘿地笑了。”,这次微笑是娘被儿子表扬能干后的满足得意的笑,觉得自己摘桃的行为得到了肯定。 四次微笑都能体现娘深沉的母爱。 【点睛】小说分析人物形象,有三个途径:一是根据人物描写分析(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为描写),二是联系情节背景(即将某段人物描写放到情节背景中去考察),三是联系人生经验(只有调动自己已有生活储备才能从人物描写中抽象出人物性格)。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 任以为郎。李斯因此得说,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离其君臣,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谏逐客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李斯又上书,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出游会稽,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于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至咸阳,发丧,太子立为二世皇帝。其后,赵高妄为斯长男由反辞。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 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 B.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 C.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 D.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荀卿:即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B. 万乘:万辆兵车。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帝王,如万乘之尊。 C. 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发展到后 来,皇后、诸侯的死也称“崩”。 D. 五刑:是指中国古代官府对犯罪者所使用的五种主要刑罚的统称。先秦以前的五刑是指墨、劓、刖、宫、大辟。汉代经过刑制改革,肉刑逐渐废除。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斯早年看见茅厕中的老鼠与粮仓中的老鼠,发出了有没有出息由环境决定的感慨,从中可以看出李斯倾慕荣华富贵的心理。 B. 李斯出生平民,学成后审时度势,弃六国向西游说秦国,抓住机会,辅佐秦王,秦王先后任他为郎官、长史、客卿、廷尉、丞相。 C. 李斯谏阻逐客,实际上是劝秦王采用了不论国别,用人唯贤的方针,二十余年,秦国终于统一了天下,李斯功不可没。 D. 李斯身居丞相之位后,劝始皇收百家之言,以愚百姓,后又伙同赵高假受诏,弃扶苏立胡亥,终受五刑腰斩而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 (2)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 【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向荀子辞行说:“我听说遇到时机,就不要懈怠,如今正当大国争雄的时候,游说之士可以掌握实权。 (2)恰在此时韩国人郑国到秦国来充当间谍,来修建灌溉的渠道,不久被察觉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文言断句题,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首先,抓住动词“为(做)”,“郡小吏”是做的官职,故“为郡小吏”要独立断句,故排除C;“年少时”是做官的时间状语,故“年少时”独立断句,故排除AB;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考查包括人的称谓、古代职官、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等方面。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对选项做出判断。 C项,“诸侯的死也称‘崩’”错误,古代帝王和皇后、太后死都可称“崩”,诸侯死称“薨”。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正确解答这类题,需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仔细进行对照,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主要注意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问题。 B项,“秦王先后任他为郎官、长史、客卿、廷尉、丞相”错误,依据“不韦贤之, 任以为郎”可知,是吕不韦任命李斯为郎官。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注意一些虚词也有意义;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1)辞于荀卿:状语后置句,向荀子辞行;时:时机;怠:懈怠;方:正,正在;主:掌握。 (2)会:恰逢;间秦:间于秦,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到秦国来充当间谍;以:用来;作:修建;已而:不久;觉:表被动,被察觉。 【点睛】古代文化常识考查常常包括特定称谓、古代职官、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等方面,考生平时学习要多积累,且分类识记,便于快速准确地解题。 参考译文: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他年轻的时候,曾在郡里当小吏,看到办公处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后来李斯又走进粮仓,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担心人或狗惊扰。于是李斯就慨然叹息道:“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于是李斯就跟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想西行到秦国去。在临行之前,向荀子辞行说:“我听说一个人若遇到机会,千万不可松懈错过。如今各诸侯国都争取时机,游说之士掌握实权。现在秦王想吞并各国,称帝治理天下,这正是平民出身的政治活动家和游说之士奔走四方、施展抱负的好时机。所以我就要到西方去游说秦王了。”到秦国之后,正赶上秦庄襄王去世,李斯就请求充当秦相国文信侯吕不韦的舍人;吕不韦很赏识他,任命他为郎官。这样就使得李斯有游说的机会,秦始皇就任命李斯为长史,听从了他的计谋,暗中派遣谋士带着金玉珍宝去各国游说,离间诸侯国君臣关系,接着,秦王就派良将随后攻打。秦王任命李斯为客卿。恰在此时韩国人郑国以修筑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觉。秦国的王族和大臣们都对秦王说:“从各诸侯国来奉事秦王的人,大都是为他们的国君游说,以离间秦国而已,请求大王把客卿一概驱逐。”李斯也在计划好的要驱逐的客卿之列。于是李斯就上了《谏逐客书》,于是,秦王就废除了逐客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终于采用了他的计谋,他的官位也升到廷尉之职。二十多年,终于统一了天下,尊称国王为“皇帝”。皇帝又任命李斯为丞相。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在咸阳宫设宴招待群臣,李斯又上书,秦始皇批准了他的建议,没收了《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以便使人民愚昧无知,使天下人无法用古代之事来批评当前朝廷。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十月,他巡行出游到会稽山,达到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写好诏书给公子扶苏说:“把军队交给蒙恬,赶快到咸阳参加葬礼,然后安葬。”书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书信和印玺都在赵高手里,只有小儿子胡亥,丞相李斯和赵高以及五六个亲信宦官知道始皇去世,其余群臣都不知道。于是他们就一同商议,伪造了秦始皇给丞相李斯的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到咸阳后发布丧事,太子胡亥立为二世皇帝。其后,赵高就编造了一整套李斯长子李由谋反的罪状。二世二年(前208)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李斯出狱时,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他回头对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 残① 陆 游 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 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②! [注]①1164年,宋室用大量财物向金人乞得苟安局面,签订隆兴和议。本篇作于淳熙三年(1176)春暮,时隔十数载,陆游五十二岁,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使司参议官,实际上是闲职。②打围:打猎。因须多人合围,故称。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即点“春残”,日暮“落晖”更添作者感慨。 B. 颔联对仗工整。时空相应,“无功”“有梦”对举。 C. 颈联宕开写景,紧扣“春残”,写望中田间景象。 D. 尾联忆昔日“飞鹰醉打围”场景,以雄豪气概收。 15.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案】14. D 15. ①伤春惜春之情和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不舍;②报国无门之叹和对家乡的思念;③对官场的厌倦,英雄迟暮的无奈。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手法、主旨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中“以雄豪气概收”说法错误,尾联大意是:对游走各地做官的生涯已经产生厌倦之情,神情黯然消极颓废到如此程度,连自己也感到可笑;这种情况下,又有谁能记得当年那个英姿焕发携飞鹰乘醉打猎时的充满豪气的陆游形象? “飞鹰醉打围”的气概,冠以“谁记”,让人顿觉感慨横溢,满怀怆然,昔年的雄豪气概不过更增此时的摧颓意绪罢了,表达的是诗人的伤感无奈。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这是针对词的下阕设题;然后要抓住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句等来分析;最后组织语言作答。作答时注意不要只写几个表现情感的词语,要结合内容答情感,指出情感生发的原因,如有手法要一并写出。首联“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写出暮春时节,草木青葱的美好景致。依依,是留恋不舍的样子,既有对即将逝去的大好春光的留恋,也有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不舍;颔联“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根据“无功”“有梦”“征人”,从这些关键词上可看出诗人欲报国却无门的苦闷,“乡远”则代表思乡;颈联“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写岀苜蓿生长极为茂盛,突出在麦苗中稀疏的场面,紧扣“春残”二字选取暮春季节田间的典型景物,一方面透出恬静和平的意致,另一方面又暗含某种寂寥的意绪;尾联“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对游走各地做官的生涯已经产生厌倦之情,神情黯然消极颓废到如此程度,连自己也感到可笑;这种情况下,又有谁能记得当年那个英姿焕发携飞鹰乘醉打猎时的充满豪气的陆游形象?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无奈,对官场的厌倦。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大鹏飞往南冥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 (2)《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反映了本文的写作背景——晋武帝立国之初,为稳定政局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春来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作者由此感到大自然的迁流不息和人生短暂。 【答案】 (1). 水击三千里 (2).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 凡在故老 (4). 犹蒙矜育 (5). 木欣欣以向荣 (6). 泉涓涓而始流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属于情境默写,注意认真审题,选准所填语句,还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比如“抟、矜、涓、始”等字。 【点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深情回望70年,我们之所以干成了以前想干却干不成的大事,创造了 "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根本就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 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始终坚持为人民不懈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 每一个人的美好生活,无不与他所在国家的繁荣富强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从点根火柴都要从国外买,到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居世界 地位;从人均钢铁产量只够打把镰刀,到国产特种钢材对航空母舰的全供应;从铁路线上火车头都是“万国博览会”,到复兴号飞驰在祖国的 大地上……70年披荆斩棘,70年砥砺前行,( )。美好生活不会从天而降,也不会 ,要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不仅我们要在回顾历史中彰显自豪,更需要展望未来中激发一往无 前的奋斗精神。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改善 领先 广袤 唾手可得 B. 改进 领先 浩瀚 垂手可得 C. 改善 率先 广袤 唾手可得 D. 改进 率先 浩瀚 垂手可得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新中国跨越式发展,照进了无数国人的梦想 B. 新中国跨越式发展,让无数国人的梦想照进现实 C. 跨越式发展的新中国,使无数国人的梦想成为现实 D. 跨越式发展的新中国,让无数国人的梦想照进现实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不仅要在回顾历史中彰显自豪,更需要在展望未来中激发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 B. 不仅我们要回顾历史中彰显自豪,更需要在展望未来中激发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 C. 我们不仅要回顾历史中彰显自豪,更需要展望未来中激发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 D. 不仅我们要在回顾历史中彰显自豪,更需要在展望未来中激发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 【答案】17. A 18. B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词语的能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改善”,改变原有情况使好一些。“改进”,改变旧有情况,使有所进步。句中用来写“人民生活”的提高,故“改善”更好,故排除BD。 “领先”,共同前进过程中走在最前面;在某一方面居第一位或在最前面。“率先”,副词,带头;首先。句中指“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居世界……地位”,指排在前列,故用“领先”更好,故排除CD; “广袤”,有广阔的意思,一般用来形容大地,天空,也可形容辽阔的草原、湖泊等。“浩瀚”,本意为水盛大貌,引申为广大、繁多之意。文中指 “复兴号飞驰在祖国的”大地上,故用“广袤”形容大地的辽阔更好,故排除BD。 “唾手可得”, 指手上吐唾沫,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毫不费力就可以得到。“垂手可得”,手不动就能得到,形容毫不费力。句中指“美好生活不会从天而降”,形容动手就可接住,不努力就能得到,用“唾手可得”更好,故排除BD。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意衔接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先看补写句子的位置,依据上下句内容的提示,从主语一致、时间逻辑等顺序、词语搭配、意境氛围是否一致等角度判定出正确答案。 依据括号前的“70年披荆斩棘,70年砥砺前行”,分析动词和潜藏的主语,容易得出“新中国”在努力前行之意。故依据主语一致和结构一致的原则,排除CD; A项中“……发展,照进了无数国人的梦想”搭配不当,故排除A。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依据语感推断法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用提取主干法,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是否有问题。 分析关联词“不仅……更”,前后分句都指的是“我们”,依据同主关后原则,“不仅”应该放在“我们”后,故排除BD; C项,“要回顾历史中彰显自豪”成分残缺,故排除C; 故选A。 【点睛】病句题一般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键盘侠是一个网络词语,指部分在现实生活中胆小怕事,而在网上发表“个人正义感”的人群,毫无疑问,“键盘侠”从出现开始,①___ 。但也只有他们自己尚且不自知地沉浸在同络评论区里,一个个妙语连珠,口吐莲花,对各类网络事件评头品足,②___,殊不知,真正的侠客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绝不会是评论区里义愤填膺,现实面前一言不发,默默无闻的路人甲,其实真正的“键盘侠”,还是注重一个“侠”字,③____ ,键盘可以成为两种不同性格的分割线,但侠气却是不容分割的。 【答案】 (1). 就带有鲜明的贬义色彩 (2). 以为这样就是真正的侠客 (3). 而不是“键盘”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具体为语境补写题。首先要阅读全段,了解文段内容;其次标出句子,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接着注意关联词的暗示作用和含义;最后结合文体,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第①空,从上文中“现实生活中胆小怕事”“在网上发表‘个人正义感’”可知,“键盘侠”是带有鲜明的贬义色彩的。分析可知,第①空可以填写“就带有鲜明的贬义色彩”。第②空,这些“键盘侠”在“妙语连珠”“口吐莲花”“评头品足”之后,觉得自己是英雄,是正在的“侠客”。根据下文“殊不知”的转折可以看出,这里可以填写“以为这样就是真正的侠客”。第③空,根据前文的分析,“侠客”都是有正气感,敢于直面反动势力或违法犯罪分子的,不是“一言不发”的“缩头乌龟”,那样就没有一点“侠气”,这样的“键盘侠”,就没有了“侠”,只有“键盘”了。根据分析,第③空应填“而不是‘键盘’”。 21.下面是某校文学社为征文活动草拟的一篇应用文稿,在用语和格式方面有五处不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征稿启示 为庆祝新中国诞辰70周年,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抒发爱国爱家情怀,我校云梦文学社决定举办一次征文活动,特向全体同学征集文章。具体要求如下: 一、根据征文目的选定角度,题目自拟,以议论文为主,必须原创,字数在1000字以内。 二、稿件请送至云梦文学社编辑部,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和“征稿”字样。由于人手有限,未录用的稿件,概不退还,敬请谅解! 三、投稿截止时间8月30日,对于采用的稿件,本社团有斧正的权力。 此致 敬礼! 2019年7月1日 云梦文学社 【答案】①“启示”改为“启事”②“诞辰70周年”改为“70周年华诞”③“斧正”改为“修改”④“此致”空两格⑤时间和文学社位置互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解答此题,要注意题干要求“在用语和格式方面有五处不恰当”。这是一份征稿启示,解答时注意其基本格式。“启示”是动词,是给人启发,这里是某校文学社为征文活动发的通知,应改为“启事”。“诞辰”指生日,多用于所尊敬的人,这里对象是新中国,改为“华诞”。“庆祝”的宾语应是生日,正确表述为 “庆祝新中国70周年华诞”。“斧正”是敬辞,请对方帮忙修改,语境是有修改学生稿件的权利,改为“修改”。“此致”格式不对,不可顶格写,应在前面空两格。最后是时间和文学社位置颠倒,应互换位置。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四、写作 (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一篇关于“华为年薪百万聘用8名博士”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这8位2019年应届毕业的顶尖博士生,最高年薪201万,最低年薪89.6万。其中有两位出身寒门,一位来自乡村。这引得网友们纷纷留言。有人感叹说:“知识就是力量,值!"也有人说:“华为牛,正是因为它拥有了一群实力超群的牛人。”也有人说:“没伞的孩子啊,你当努力奔跑,真正的实力是你拼命的努力!”也有人质疑说:“博士能拿高薪,普通人就不能拿高薪吗?” 这些留言,也许会引发你对“真正的实力”进行深入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你的思考写成一篇文章,分享给网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实力与凭借 “华为年薪百万聘用8名博士”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引发我们思考,这些顶尖博士生拿高薪,凭的是实力!什么成就了实力?凭借的是出类拔萃的学习、凭靠的是真正的知识!他们顶尖博士的身份就是明证!华为凭什么有很牛的实力?靠的是一群实力超群的牛人! 故实力需要凭借努力,获得学识、成为人才等,而这些凭借可以增强实力! 在人才济济、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人人都渴望成功,渴望高新,而严峻的现实却阻断了人们想要朝前飞跃的梦想。面对优胜劣汰的社会,如何让自己成为成功者?实力和凭借! 实现成功需要有所凭借,比如扎实的功底、比如良好的学识。 话剧《父亲》是瑞典戏剧大师斯特林堡的名作,中国版由赵立新执导,金星在当中饰演一位与丈夫“较量”20年,最后为争夺女儿抚养权不择手段的妻子……面对世人的质疑,金星自信表示:“我敢跟任何女演员叫板。从舞台魅力、气场、肢体语言、票房号召力、流量、社会话题性等方面,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比我好的,而且中国女演员有几个比我外语好的,我会五门外语,所以我为什么敢在大家面前侃侃而谈,因为我有实力储备”。你看,凭借她扎实的功底、良好的艺术素养,相当好的语言能力等,金星成就了自我实力! 实现成功需要有实力作证。 三国蜀相诸葛亮初出茅庐时,连刘备军中都有许多怀疑他的人,在曹操、孙权等人看来更是一个“山野莽夫”,甚至有人嘲笑刘备不会用人。而历史作证,诸葛亮后来的火烧新野、智取益州、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巧取荆州等计,以及蜀治安定后七擒孟或、六出岐山,乃至他死后军队全部安全撤退都使得他的成功成为历史长空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实现成功需要有实力与凭借相得益彰。 上一届奥运会中,我国男子射击队中一员小将的成功就是这一点最好的证明。他在前几次射击中总比排位第一的选手少一环,积累下来到最后一次射击,总的总分排名第二,但几分的差距似乎使得他与金牌无缘了。当所有人都在准备安慰他下次还有机会时,奇迹发生了,那位“准冠军”在最后一次射击中脱靶,当即“准冠军”丢下汽步枪抱头痛苦(痛哭)起来。而我国的这位小选手以强劲的实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获得金牌,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所以实力与凭借,二者是缺一不可的。空有实力而无所凭借,只能成为“光杆司令”,而只靠外物而没有真才实学,只是个“绣花枕头”,都无法成就大业。只有二者兼备,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并“得道多助”,成功才能在奋斗的路途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作文写作的能力。本作文是时评类材料作文,属任务驱动型。解答此题,考生要先通读材料,用关键词句法、以果溯因法、情感倾向法等把握材料中心内容和出题人的观点态度,确定出恰当的立意后才能更好地作文。 本材料要求“真正的实力”。联系“华为年薪百万聘用8名博士”的文章,这8位2019年顶尖博士生为什么能拿高薪?肯定是因为实力强,是否出身寒门不重要,只要自己足够努力,有扎实的知识,有超群的实力。华为什么是牛?因为唱的员工都有超群的实力,所以成就了企业的实力。普通人能不能拿高薪?可以啊,只要足够努力,铸造出自己非凡的实力。考生思考“真正的实力”,可以思考是什么实力?软实力还是硬实力?可以思考谁的实力,是个人的?企业的?学校的?国家的?还可以思考用什么方式铸造实力,高远的理想?长期的积累?艰苦的奋斗?创新与超越?考生思考好以上问题便容易立意。 立意: 拥有实力才能拥有世界; 今天的努力,明天的实力; 实力是追逐梦想的翅膀; 铸造实力,实现价值; …… 素材: 1. 靠实力,不要靠派系。派系不是永远的,实力才是你一生最好的依靠。 2. 台上的光鲜,需要台下几十年的努力,谁也不可能随便就成功的,李小龙的自负,傲骨,是中国人的最好体现,敢于抗争,敢于打拼,坚持自己的路,脱离束缚于自身的枷锁,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为自己,也为国人,争得一口气,赢得尊重。这靠实力,实力靠千百日的拼搏,血与汗的洗礼,才能成就铁骨铮铮的真英雄。 3. 读书,也是人生一笔获利丰厚的储蓄。这储蓄,是发现未来的钥匙,是追求真理的阶梯,是超越前贤的基础,是参与竞争的实力。 4.比尔·盖茨在大三时离开环境优越的哈佛,和自己的好友一起创办了微软,在当时无人涉及的领域中打出了一片天空,世人只看到了比尔的成功,却往往忽视了支持他成功的条件——实力: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大三时编出一种计算机语言,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一种专业中拥有自己的领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领域中处于领导者地位。这就是他的实力! 结构: 本作文要求围绕“真正的实力”,考生要选择自己有所感悟的角度准确立意。如果写“拥真实力,获真成功”这个立意,考生开篇要简析材料,引出观点。然后以“拥有真正的实力,需要努力的态度”“ 拥有真正的实力,需要坚定地意志”“ 拥有真正的实力,需要拼搏的精神”三个分论点展开论述,可以用贾玲、中国女排、马云、斯坦门茨在电击上划一根线收费1万美元等事例来论述,然后联系现实思考贸易战中的中国,特别是华为和中兴两家企业的对比。最后再次呼吁要铸就真实力,方能获得真成功!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①一个响亮的标题;②正文第一段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③分点分层阐述理由,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展示思维的深度广度;④进一步深入阐述可行的解决方法,可“横向拓展”“纵向挖掘”,简易反驳或委婉劝说,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⑤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余味无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