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岳麓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节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学案)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商周 秦汉 隋唐宋元 明清 主要表现 建立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早期政治制度体系,将政治隶属关系与血缘关系结合起来,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 秦汉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时期,秦朝最早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西汉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了中央集权 古代政治制度形成了成熟的体系,包括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的中枢权力机构、以科举制为主的选官制度和较为完备的监察制度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代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顶峰 单元主旨 ①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基本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家国一体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1节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考试说明】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情分析】 【命题规律】一般考查选择题,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高考考查了分封制、宗法制。 【命题趋势】2018年高考仍将重点考查选择题,要求不会太高;从考查角度上看,一是理解和比较分封制、宗法制等基本概念;二是宗法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三是中西方政治、法律制度的简单比较。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夏朝 国家出现,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的传子制度。 2.商朝 (1)政治制度:实行与外服制度,商王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2)神权色彩:商王通过以强化王权,王朝具有很浓厚的神权色彩。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1)目的: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 (2)内容 ①周王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功臣、姻亲和先代贵族,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 ②受封诸侯有为周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3)作用 ①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 ②周王确立了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士”的等级序列。 [概念阐释] “封建”的含义 有两种含义:一是国家结构,指的是西欧的中世纪和中国夏商周时期分封制的国家结构,夏商时期以中央王朝和万千方国结合的方式出现,周朝则以天子和诸侯国的形式出现;二是社会形态,指的是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为经济基础的社会形态,中世纪的欧洲和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的中国就是这种社会形态。 2.宗法制度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性质:是周人把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3)核心(即最大特点):。 (4)内容:大宗和小宗两个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5)作用 ①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③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地位。 [轻巧识记] 宗法制的几个要点 (1)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2)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3)三个宗法形式:家谱、宗祠、族规。 (4)四个重要观念:“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荫庇心态”。 3.礼乐制度 (1)含义: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和礼仪规定。 (2)作用: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必不可少的工具。 【易混辨析】 区分“封建”与封建社会 (1)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其时代称为“封建时代”,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及西方学者所说的封建社会不同。 (2)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封建社会”是指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个历史阶段。 (3)西方学者所说的“封建社会”是一种国家管理制度,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史论归纳】 1.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1)特点 ①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②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③层层封授:权利和义务相联系,等级森严。 ④联系密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2)影响 ①积极作用:西周初期,周王有较高的权威,对诸侯国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向心力。诸侯国对周王室起到了拱卫作用,巩固了西周的统治,使西周成为地域空前的奴隶制国家。 ②消极作用:受封诸侯在其领地内有很大的权力和独立性,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2.宗法制的特点及对后世的重要影响 (1)特点 ①以血缘关系亲疏为依据,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序列。 ②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③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家国同构。 (2)对后世的重要影响 (1)封建政治 ①影响了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继承制原则。 ②影响了古代对列祖列宗的崇拜;形成了“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等。 (2)社会习俗 ①影响了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家族家谱修订、宗祠家庙建立等。 ②影响了民间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和祭祖扫墓的社会风俗等。 (3)思想观念 ①宗法观念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严格的伦理范式,“忠”“孝”观念深入民心。 ②宗法观念造就了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 ③促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国”与“家”不可分的意识,直接造就了一批忠孝之士。 ④宗法制本身倡导的“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级观念”等思想,直接导致了后世的男尊女卑、等级贵贱、过分强调家庭本位、任人唯亲等现象,产生了消极影响。 【高考真题回顾】 1.(2017年全国新课标1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解析】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且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排除B;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C;注意题干中“武王弟”“周公长子”“召公爽”,可见分封对象多为贵族,但没有反映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而且贵族世袭特权在夏商时期已经出现,排除D。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因此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故A项正确。 2.(2016·全国丙卷)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答案:B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字数、格式和内容情况。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意味着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故B项符合题意。周代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与商代一样,都是“金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故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宗法制度,故排除C项。商周青铜器多用于祭祀,题干信息不能说明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故排除D项。] 3.(2014·全国卷Ⅱ)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答案:C 【解析】[“雅言”是周王室使用的语言,而西周的统治中心镐京在今陕西省境内,故本题选择C项。] 4.(2013·全国卷Ⅰ)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有效信息: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而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体现了秦国已经走向集权,C项正确。A项是对题干材料的错误解读;B项表述本身错误,分封制下君主权力有限;D项表述本身错误,春秋时期分封制就已经遭到破坏。] 【针对性训练】 1. 《春秋左传》记载:“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 A.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特权地位B. 传统政治中表现出一定的理性成分 C. 废长立幼是宗法制的核心D. 儒家伦理道德成为立君王的主要依据之一 答案:B 【解析】 “王后无适,则择立长……”的意思是说如果王后无嫡长子,则择年龄较长者为继承人,如果年龄差不多则择德高者,品德还差不多则卜选,这体现了一定的理性精神,故B项正确;“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特权地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C项错误;春秋时期儒家思想刚刚形成,还未成为统治思想,故D项错误。 2.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在(中国古代的)大家庭里,每个孩子一生下来就陷在一个等级森严的亲属关系之中……这些亲属关系不仅比西方的关系名义明确,区分精细,而且还附有按其地位而定的不容争辩的权利和义务。”与此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察举制 答案: A 【解析】 据“亲属关系”等信息可知材料主要论述的是宗法制,故A项正确、B项错误;世袭制、察举制在材料中更是没有依托。 3.据记载,夏王朝为当时各部落的盟主,只能以“封诸侯、建藩卫”进行统治。商承夏制,西周发展为全面的层层分封。当时已出现中央与地方的统属关系,有的都邑直属中央政权,有的都邑则由诸侯国管辖。《墨子·告子》记载:“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反映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神权高于王权,王权与神权结合B.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传贤”制强化了君尊臣卑的等级秩序D.以王权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夏商西周时期的神权,以及其与王权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中直至西周仍然“有的都邑则由诸侯国管辖”,反映出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B项正确;中国早期政治制度遵循的是传嫡长子而非传贤,故C项错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D项错误。【答案】 B 4.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春秋时鲁晋两国就不可通婚,秦晋两国却世为婚姻。“喜结秦晋之好”目的是通过婚姻关系建立起贵族间的宗法伦理关系。从政治角度看,他们这样做( ) 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 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 D.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 【解析】 周天子是天下共主,没有制度“监督周王的权力”,故A项错误;宗法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故B项正确;材料与嫡长子继承制无关,故C项错误;“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故D项错误。【答案】 B 5.《诗经·大雅·荡》载: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古人有话不可忘:“大树拔倒根出土,枝叶虽然暂不伤,树根已坏难久长。”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这主要说明( ) A.文王意在寻找周代商的合理依据 B.先秦时期已注重历史借鉴功能 C.历史传承应与现实政治统治结合 D.历代王朝都汲取前朝灭亡教训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先秦对待历史态度,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可知当时已经注重对历史经验的借鉴,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不符合题意;C项题意中没有实际行动;D项中的“都”表述过于绝对,排除。答案 B 6.《左传》有云:“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材料表明( ) A.周天子与诸侯王关系近乎平等 B.“礼崩乐坏”的局面开始出现 C.诸侯之间通过盟约来维系和平 D.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已经确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依据材料“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可知,西周加强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实行分封制,诸侯之间通过盟约来维系和平,故C项正确;材料“成王劳之,而赐之盟”体现了周王和诸侯王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周王是天下共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西周初年,分封制度刚刚建立的状况,故B项错误;官僚体制是秦统一六国后实施的,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答案 C 第1节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参考答案 【高考真题回顾】 1.【答案】A。【解析】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且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排除B;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C;注意题干中“武王弟”“周公长子”“召公爽”,可见分封对象多为贵族,但没有反映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而且贵族世袭特权在夏商时期已经出现,排除D。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因此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故A项正确。 2.答案:B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字数、格式和内容情况。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意味着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故B项符合题意。周代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与商代一样,都是“金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故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宗法制度,故排除C项。商周青铜器多用于祭祀,题干信息不能说明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故排除D项。] 3.答案:C 【解析】[“雅言”是周王室使用的语言,而西周的统治中心镐京在今陕西省境内,故本题选择C项。] 4.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有效信息: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而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体现了秦国已经走向集权,C项正确。A项是对题干材料的错误解读;B项表述本身错误,分封制下君主权力有限;D项表述本身错误,春秋时期分封制就已经遭到破坏。] 【针对性训练】 1. 答案:B 【解析】 “王后无适,则择立长……”的意思是说如果王后无嫡长子,则择年龄较长者为继承人,如果年龄差不多则择德高者,品德还差不多则卜选,这体现了一定的理性精神,故B项正确;“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特权地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C项错误;春秋时期儒家思想刚刚形成,还未成为统治思想,故D项错误。 2. 答案: A 【解析】 据“亲属关系”等信息可知材料主要论述的是宗法制,故A项正确、B项错误;世袭制、察举制在材料中更是没有依托。 3.【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夏商西周时期的神权,以及其与王权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中直至西周仍然“有的都邑则由诸侯国管辖”,反映出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B项正确;中国早期政治制度遵循的是传嫡长子而非传贤,故C项错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D项错误。【答案】 B 4.【解析】 周天子是天下共主,没有制度“监督周王的权力” ,故A项错误;宗法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故B项正确;材料与嫡长子继承制无关,故C项错误;“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故D项错误。【答案】 B 5.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先秦对待历史态度,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可知当时已经注重对历史经验的借鉴,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不符合题意;C项题意中没有实际行动;D项中的“都”表述过于绝对,排除。答案 B 6.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依据材料“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可知,西周加强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实行分封制,诸侯之间通过盟约来维系和平,故C项正确;材料“成王劳之,而赐之盟”体现了周王和诸侯王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周王是天下共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西周初年,分封制度刚刚建立的状况,故B项错误;官僚体制是秦统一六国后实施的,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答案 C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