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8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精致教师用书)湘教版:第十单元第33讲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学案
知考纲 明考情 理线索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以区域图、示意图等为背景,考查农业生产条件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考查频率较高 第33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美国为例 一、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和地区专门化 1.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1)自然条件。 (2)社会经济条件。 ①经济效益:影响农业区域专门化的决定性因素。 ②交通运输条件、国家的政策与法规等: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读美国本土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图,回答问题。 (1)含义:指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生产区。 (2)依据: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 (3)划分:A乳畜带,B玉米带,C小麦带,D棉花带,E畜牧和灌溉农业带等。 (4)目的:对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合理布局,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5)作用: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深度思考1】 美国地形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提示 美国中部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机械耕作和大规模经营;西部高原山地海拔较高,热量不足,降水较少,适宜发展以牧牛为主的畜牧业。 二、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读美国黑风暴图,回答问题。 1.农业问题:由于过度垦荒和破坏植被导致“黑风暴”等环境问题。 2.发展目的:寻求适宜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的安全,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3.农业政策 政策 核心内容 限耕政策 分配和限制农场主生产某些农产品的最大面积 休耕政策 对生产严重过剩的农产品所使用的耕地实行休耕 补贴政策 对农产品实行价格补贴和农作物灾害保险补贴 农业生态 环境保护政策 通过扩大农地、草地、湿地等保护面积,加大对耕地保护、水利设施等方面投资,以改善土壤状况和环境质量 4.问题与措施 问题 措施 水资源缺乏 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滴灌、喷灌技术 水土流失 植树造林 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 土壤肥力下降 休耕与轮作 土壤侵蚀 免耕 粮食短缺 基因工程 【深度思考2】 美国农业政策对我国有哪些借鉴意义? 提示 加大科技投入;加大机械化程度;实施地区专门化生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维护土壤肥力。 考点一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带 1.美国中部平原农业生产的条件 优势条件 具体体现 自然条件优越 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交通条件便利 水运便利,公路、铁路发达 地广人稀 农村人口少,利于大规模生产 高度发达的工业 为农业提供机械、电力、化肥 科技先进 农业科研和推广系统庞大 2.美国农业带及形成条件 美国农业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美国的农业带是地区专门化的标志,主要农业带及其区位条件示意如下: 农业带 位置 区位条件 乳畜带 东北部及五大湖沿岸 气候湿冷,无霜期短,适于牧草生长;市场巨大(人口众多、城市密集) 玉米带 美国中部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无霜期长,夏季高温,雨热同期,年降水量大 小麦带 美国中部冬小麦、北部地区春小麦 气候适宜,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棉花带 35°N以南、亚热带作物带以北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充足 畜牧和灌溉 农业带 西部山区和高原盆地地区 山地、高原、山间盆地为主,气候干旱 亚热带 作物带 墨西哥湾沿岸 地形平坦,亚热带湿润气候,沿海降水多 水果和灌溉 农业带 美国西南太平洋沿岸 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有利于糖分积累,地势平坦 拓展提升 我国区域特色农业 区域 特色农业 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珠江 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出口创汇农业 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 邻近港、澳地区,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农业技术水平高 南疆 我国最大长绒棉基地 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 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需求量大 海南岛 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丰富 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 云南 花卉种植业 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 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2018·广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科尔沁沙地是我国最大的沙地,其位置如下图所示。该地平均年降水量300~500 mm,降水集中于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该地堆积了大约200米厚的沙质沉积物。近年来,库伦旗北部沙区(图中斜线区域)的农牧民在沙地里种上了水稻。经过几年试种,目前该地水稻种植已初具规模,水稻还未收割稻米便被订购一空,其稻米超高的品质已获得市场 认可。农牧民增加收入的同时,沙地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1)与三江平原北部相比,说明库伦旗北部有利于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 (2)分析库伦旗种植水稻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 解析 第(1)题,主要从热量、光照和昼夜温差等方面的优势分析。第(2)题,主要从水资源条件、土壤保水条件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热量更充足;气候干燥,晴天多,光照条件更优越;昼夜温差更大,有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积累。 (2)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水资源短缺;靠近冬季风源地,大风日数多,风力(对表层土壤)侵蚀作用强;沙地养分少,水分下渗快,土壤保水能力差;地处半湿润与半干旱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考法一 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 1.(2016·新课标全国Ⅱ,1~2)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 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1)~(2)题。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解析 第(1)题,当地庄园经济是以“茶”为主题的“现代茶庄园”,其发展前提是优质品牌铁观音茶。所以选B。第(2)题,由材料分析可知,现代茶庄园引进采用了现代化的生产加工、管理技术,使各种资源配置更趋合理,产业链连接紧密,产品种类多,其增值潜力更大,经济效益更高。故选C。 答案 (1)B (2)C 考法二 剑麻生产与加工条件分析 2.[2017·课标全国Ⅰ,36(2)、(3)、(4),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下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 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 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 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4分) (2)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分) (3)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6分) 解析 第(1)题,观察地图可得,基洛萨靠近首都这一全国最重要的港口,有铁路相连接,交通便利;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第(2)题,剑麻产地气候湿热,剑麻收割后,不及时加工易腐烂变质,影响产品质量。第(3)题,中国公司在当地扩大剑麻生产与加工产业规模,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增加当地政府与民众收入,促进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 答案 (1)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临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河流。 (2)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 (3)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考点二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在每年的高考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本考点常常结合我国的具体区域考查我国的农业发展方向及措施。关键在于因地制宜,结合区域自然特征分析。 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一般从两个角度分析 (1)根据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 (2)运用农业科技,改善不利农业区位条件。 常见措施如下: 气候 热量 不足 温室大棚、地膜覆盖 或发展农业科技,改良农作物品种(耐寒作物) 降水 时间分布不均 蓄水工程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工程 旱涝灾害频繁 水利工程设施 光照 不均匀 植物的下端光照不足,通过地膜覆盖反射太阳光 昼夜温差 增大措施 地面铺鹅卵石 减小措施 烟雾防霜冻;东南丘陵区冬季夜晚喷水,防低温冻害 地形 起伏大 缓坡修梯田,陡坡不易发展农业或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灌溉水源 不足、不稳定 水利工程措施 土壤 酸 种植适宜农作物,如茶叶;或加石灰中和土壤 瘦 施肥,保持水土 碱 改善灌溉设施,或种植耐盐碱的作物 干 地膜覆盖 生物 农业病虫害 生物措施:利用生物链工程措施;可在植物的生长期加塑料袋 2.我国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我国商品农业的发展历史较晚,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并日益突出,问题的出现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压力增大导致农业发展方向和实施出现偏差有关。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 (2015·浙江文综,7~8)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2)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甲地在21世纪初期土地利用方式为湿地,因此甲地海拔较低;丙地纬度低于乙地,热量条件好;丙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排水条件好于乙地,因此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丁地在20世纪五十年代和21世纪初期都为林地,林地主要位于山区,海拔较高,开发条件较差。故选B。第(2)题,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措施。该地为东北平原,农业要大规模经营需要增加资金投入,有利于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材料中说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故可增加的耕地已经很少。东北地区的气候决定了耕作制度。故选B。 答案 (1)B (2)B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即首先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然后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其步骤 如下: 考法一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2016·江苏地理,23~24)图1、图2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关于该山区立体农业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 A.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 B.村寨秧田育鱼苗,便于管理 C.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化耕种 D.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 (2)该农业生产系统的特点是( ) A.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显著 B.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 C.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D.减少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解析 第(1)题,从图1可知,山上河谷养种鱼并不是便于捕捞,而是为了提供鱼苗;秧田鱼苗分布在村寨周围,便于进行管理;山腰处海拔较高,并不适宜机械化耕种;稻田蓄水养成鱼形成良性生态循环,获得更多饵料。第(2)题,从图2图例可知,该山区种植的水稻和养的成鱼主要供应农户,因此商品率较低;该立体农业是在秧田育鱼苗,谈不上专业化程度高,也体现不出农事活动的安排。 答案 (1)BD (2)CD 考法二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2.(2014·课标Ⅱ,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6分)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6分)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分)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8分) 解析 第(1)题,三江平原纬度高,地广人稀,人类活动少,开发晚,对环境干预少。第(2)题,三江平原位于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大量病虫害会被冻死,且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不利于病虫害的生息繁衍。第(3)题,三江平原纬度高,气温低,人类活动少,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肥力高。第( 4)题,三江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人类活动对环境污染少,并且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产量大,商品率高,因此被誉为“中国绿色米都”。 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农业生产区域图的判读 区域农业生产考查最常见的是以区域农业分布图为载体,通过读图,提取相关的信息,对信息分析加工,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规律和原理来解决问题。 [典 图 示 例] 获取信息 ①该地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且多暴雨;②水系形状为单侧从黄土高原注入黄河;③苹果基地主要位于黄土高原,黄土分布广泛;④苹果基地分布在陕西省中部。 解读信息 农业生产区位判读 (1)首先判断出地理位置。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进行区域定位,并结合图中的地理事物对判断加以论证。根据图示区域经纬度判断出陕西省主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 (2)根据经纬度位置推导出该区域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降水较少;地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文:渭河和泾河对黄土高原侵蚀强烈。 (3)根据图例和区域特点分析区域农业生产。苹果基地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北的黄土高原地区的渭河流域和泾河流域。 [类 图 通 法] 农业生产区域图的读图流程 第一步:进行区域空间定位 可以根据农业生产的对象、生长特点、经纬度及相关地理事物确定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 第二步:分析区域特征和农业生产条件 主要从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条件入手,探究其农业生产方面的优缺点。 第三步:明确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 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发展生态农业、节水农业,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确定具体措施。 [学 以 致 用] 考法一 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 1.(2017·北京文综,3)下图为107国道邯郸-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简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该做法可以( ) ①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 ②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 ③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 ④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生产。注意“雨热同季”这一关键信息,结合冬小麦的农时特点可知该做法可以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②正确;由生产冬小麦转向种植春玉米,属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④正确;该做法对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及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影响不大,①③错误,选择D。 答案 D 考法二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2016·课标Ⅰ,36(4),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 ℃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 ℃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4分) 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 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解析 问题①:区域的开发,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优势资源,形成特色产业和品牌效应,从而吸引相关产业集聚,扩大规模,获得规模影响,并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就业,走可持续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问题②:横县具有“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应该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品牌宣传,提高知名度;同时应加大科技投入,开发新的品种,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发展茉莉经济的同时,应该开发茉莉为主题的文化产业,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推动当地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答案 问题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行专业化生产);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问题②:加强茉莉种植和茉莉花茶生产的科研投入,确保茉莉花茶的品牌优势;加大茉莉花其他产业化应用的研发;开发新产品;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 限时规范专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4·海南地理,6~7)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下图)采用滴灌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量 B.土壤 C.光照 D.水分 2.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 ) A.降低运输成本 B.改善生态环境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增强市场竞争力 解析 第1题,土壤、光照、水分虽说也是影响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但影响不到早熟。只有该地夏季热量比其他棉花种植区充足,才会提前收获,因此只有A项正确。第2题,无论什么品种的棉花都需要运输,种植都会消耗水源,对生态环境不利,市场上对新品种(彩色棉和有机棉)需求量大,因此只有D项符合题意。 答案 1.A 2.D (2018·威海市高三模拟)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坡度 D.温度 5.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 解析 第3题,本题考查土壤盐渍化的分布。图例中显示有冰川,该地河流主要为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有时令河,会发生断流现象;结合该地纬度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较高,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丁地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土壤盐渍化最为严重。所以选择D项。第4题,根据图示:丙地区附近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地形较为平坦;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光照强烈。所以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所以选择B项。第5题,本题考查农业开发出现的问题。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流量小,河流流向为从甲流向丁。如果在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将导致下游丙、丁地区出现荒漠化。所以选择C项。 答案 3.D 4.B 5.C (2017·北京海淀质检)下图中甲、乙、丙、丁为四个国家玉米主产区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四个玉米主产区( ) A.甲——家庭经营,科技水平最高 B.乙——夏季播种,全年水分充足 C.丙——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 D.丁——地势低平,人口密度较大 7.玉米生产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过度垦殖,黑土流失加剧 B.乙——种植面积扩大,破坏当地森林植被 C.丙——不合理灌溉,造成水资源枯竭 D.丁——培育新品种,增加物种多样性 解析 第6题,甲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国营农场;乙位于南半球,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丙位于美国,为商品谷物农业,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丁位于巴西高原。第7题,东北地区过度垦殖,导致黑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降低;乙地种植面积扩大,主要是破坏当地草地资源;不合理灌溉主要是导致土地的次生盐渍化问题;培育新品种不会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 6.C 7.A (2018·山东济宁一模)华北地区果农利用麦秸、玉米秆、杂草等物质,覆盖在果园里,覆盖厚度在15~20 cm。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然后继续覆盖,但覆盖时一般避开2~3月份。完成8~9题。 8.果农覆草避开2~3月主要是为了( ) A.防止杂草生长 B.促使雪水下渗 C.提高地表温度 D.增大昼夜温差 9.果农在果园覆草对果树生长的有利影响是( ) ①增加地表植被 ②减少水分蒸发 ③提高土壤肥力 ④调节土壤温度 ⑤防止果树烂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解析 第8题,2~3月正是冬末春初,气温还较低,地表覆草后会减弱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阻碍地温回升,故要避开此时间段覆草。第9题,果园覆草不是土壤中长出的植被,则①错误;地面覆草可减少水分蒸发,而 果树烂根的原因是土壤中水分多,则⑤错误。故B正确。 答案 8.C 9.B 下图为“我国各大农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属于不同的农业区 B.⑥⑦⑧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 C.⑥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类型是绿洲农业 D.③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 11.关于图示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地土地荒漠化严重 B.④地水土流失严重,⑤地土壤盐碱化严重 C.⑥地水土流失严重,⑦地石漠化严重 D.⑧地酸雨危害严重,⑨地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 解析 第10题,①②为西北牧业、灌溉农业区,③为东北地区,④为黄土高原地区,⑤为黄淮海平原区,⑥为青藏高寒牧业区,⑦为西南地区,⑧为长江中下游地区,⑨为华南地区。①② 属同一农业区;⑦⑧为我国重要茶叶产区;⑥地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河谷农业);③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第11题,①②地因过垦过牧,土地荒漠化严重;③地因降水集中,开垦后的黑土地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④地水土流失严重;⑤地旱涝、风沙、盐碱化是农业生产的三大障碍;⑥地生态环境脆弱;⑦地主要为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地表水渗漏严重,是我国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⑧地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酸雨危害严重;土壤次生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而不发生在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的⑨地区。 答案 10.D 11.B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8·湖南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东北地区≥10 ℃积温(单位:℃)和粮食作物(图甲中阴影)分布图。 材料二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图乙)和谷物单产(图丙)比较。 材料三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1)估算图甲中①、②两地≥10 ℃积温的差值范围,并与②地比较,分析①地≥10 ℃积温高或低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一,说出图中粮食作物分布的主要地形区,并简述其自然原因。(6分) (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低、商品率高,根据材料分析其原因。(6分) (4)东北地 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请为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提几条建议。(6分) 解析 第(1)题,①地介于3 000~3 500 ℃之间、②地介于2 000~2 500 ℃之间,则两地差值介于500~1 500 ℃之间;两地纬度相同,积温不同,可从地形、冬季风等角度分析。第(2)题,图中显示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自然原因可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角度回答。第(3)题,注意要回答两方面问题,单产低、商品率高;运用材料中信息回答即可。第(4)题,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回答即可。 答案 (1)500~1 500 ℃。 原因:①地位于平原,海拔低,热量条件好;①地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小,所以①地≥10 ℃积温高于②地。 (2)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 自然原因:地处东北平原,平坦开阔;夏季热量丰富,雨热同期;松花江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黑土广布,土壤肥沃。(答出三条即可) (3)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农作物生长期短,只能一年一熟,所以单产低。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大,粮食总产量大;地广人稀(或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占有粮食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所以粮食的商品率高。 (4)(发展生物技术)培育优质、高产品种;(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推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答对三点即可) 13.阅读图文信息,完成下列各题。(22分) 野生黑枸杞,主要产自青海柴达木盆地海拔2 800~3 000米的沙漠地带。因含有丰富的天然花青素而成为延缓衰老、预防癌症的天然食品,其价格昂贵,被称为“软黄金”。然而其高昂的价格也一度令很多人对其进行了破坏性的疯狂采摘。 (1)根据野生黑枸杞核心产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推测野生黑枸杞的生长习性,并说明依据。(8分) (2)指出青海省野生黑枸杞品质优良的原因。(8分) (3)阐释对当地野生黑枸杞进行疯狂采摘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6分) 解析 第(1)题,野生黑枸杞核心产区自然环境独特,推测野生黑枸杞的生长习性时应立足于当地自然环境的独特之处。首先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高山高原气候(气候独特),光照强,降水少;其次是海拔高(地势独特),年温差大,气温较低;再次是邻近盐湖,土壤中盐分含量高(土壤独特),土壤贫瘠。第(2)题,青藏高原地区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一般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自然方面主要是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等;社会方面主要是人口少、污染小等。第(3)题,疯狂采摘会造成植被破坏,直接导致来年黑枸杞产量降低;同时植被的破坏也造成了当地森林覆盖率降低,使当地生态失调,进而影响局地气候、动植物资源的丰歉程度等。 答案 (1)生长习性:耐旱、喜光、耐寒、耐盐碱。推测依据:野生黑枸杞核心产区为高山高原气候,干旱少雨;地势高,光照充足,气温较低;当地有较多盐湖分布,土壤中盐分含量较高。 (2)地势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春夏季节冰雪融水量大,低温型地下水源充足,利于果肉积汁;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病虫害少,果肉果汁菌类含量极少;距离工业发达地区较远,基本无污染,黑枸杞品质优良。 (3)破坏植株,影响来年产量;破坏植被,降低当地森林覆盖率;使局地气候更加干燥;动植物资源减少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