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理卷·2019届山西省应县一中高二9月月考(2017-09)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理卷·2019届山西省应县一中高二9月月考(2017-09)

应 县 一 中 高 二 年 级 月 考 一 数 学 试 题(理) 2017.9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50 分 命题人:荣 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直线 x= 4  的倾斜角是( ) A. 90° B. 60° C. 45° D. 不存在 2、若 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  , , 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为真命题的 是( ) A.若 m    , ,则 m  B.若α∩γ=m, m n∥ ,则 ∥ C.若 m  , m ∥ ,则  D.若  , ⊥ ,则   3、已知两条直线 y=ax﹣2 和 y=(a+2)x+1 互相垂直,则 a 等于( ) A.2 B.1 C.0 D.﹣1 4、直线 : , : ,若 ,则 a 的值为( ) A. -3 B. 2 C. -3 或 2 D. 3 或-2 5、四面体 ABCD 中,E、F 分别是 AC、BD 的中点,若 CD=2AB,EF⊥AB,则 EF 与 CD 所成的角等于( ) A.30° B.45° C.60° D.90° 6、点( 1, 2)  关于直线 1x y  对称的点坐标是( ) A. 2,3 B. 3, 2  C. 1, 2  D.  3,2 7、从一个正方体中截去部分几何体,得到的几何体三视图如下,则此几何体的体 积是( ) A.64 B.122 3 C.188 3 D. 47 6 8、已知点  ,M a b 在直线3 4 20 0x y   上,则 2 2a b 的最小值为( ) A. 3 B. 4 C. 5 D. 6 9.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2π+2 3 B.4π+2 3 C.2π+2 3 3 D.4π +2 3 3 10、已知点 ,若直线 与线段 相交,则实数的 取值范围是( ) A. B. 或 C. D. 或 11、平面四边形 ABCD 中, 1 CDADAB , CDBDBD  ,2 ,将其沿对角线 BD 折成四面体 BCDA ' ,使平面 BDA' 平面 BCD ,若四面体 BCDA ' 顶点在同一个 球面上,则该球的体积为( ) A.  2 3 B. 3 C.  3 2 D. 2 12、如图,正方体 ABCD﹣A1B1C1D1 的棱长为 1,P 为 BC 的中点,Q 为线段 CC1 上的 动点,过点 A,P,Q 的平面截该正方体所得的截面记为 S. ①当 0<CQ< 时,S 为四边形 ②截面在底面上投影面积恒为定值 ③存在某个位置,使得截面 S 与平面 A1BD 垂直 ④当 CQ= 时,S 与 C1D1 的交点 R 满足 C1R=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二、填空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两个半径为 1 的铁球,熔化后铸成一个大球,这个大球的半径为 . 14、如图, ' ' 'O A B 是水平放置的 ABC 的直观图,则 ABC 的周长为 ______. 15、已知直线   2 0a x y a a R    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互为相反数,则实数 a= 16.如图 2-8,在棱长为 2 的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E 为 BC 的中点,点 P 在线段 D1E 上,点 P 到直线 CC1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 三、解答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要求在答题卡上写出详细的解答过程。) 17.(10 分) 已知直线 l 经过点 P(-2,5),且斜率为-3 4 . (1)求直线 l 的方程; (2)若直线 m 与 l 平行,且点 P 到直线 m 的距离为 3,求直线 m 的方程. 18. 如图,在四棱锥 P ABCD 中,底面 ABCD 是菱形,且 PB PD . (1)求证: BD PC ; (2)若平面 PBC与平面 PAD 的交线为l ,求证: //BC l . 19.(12 分)如图,菱 ABCD与四边形 BDEF 相交于 BD, 120 ,ABC BF   平面 ABCD,DE//BF,BF=2DE,AF⊥FC, M 为 CF 的中点, AC BD G  . (I)求证:GM//平面 CDE; (II)求证:平面 ACE⊥平面 ACF. 20.(12 分) 如图在正方体中 中, (1)求异面直线 所成的角; (2)求直线 D1B 与底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 (3)求二面角 大小的正切值. 21.(12 分)直线 l 通过点 P(1,3)且与两坐标轴的正半轴交于 A、B 两点. (1)直线 l 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 6,求直线 l 的方程; (2)求 OBOA 的最小值; 22、(12 分)如图,在 Rt△ABC 中, ∠C=90°,D,E 分别为 AC,AB 的中 点,点 F 为线段 CD 上的一点.将△ADE 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F⊥CD, 如图 2. (1)求证:DE∥平面 A1CB; (2)求证:A1F⊥BE; (3)线段 A1B 上是否存在点 Q,使 A1C⊥平面 DEQ? 说明理由. 高二月考一 理数答案 2017.9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 ACDAAD 7-12 CBCBAC 二、填空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 14. 10+2 13 15. 0 或1 16. 2 5 5 三、解答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要求在答题卡上写出详细的解答过程。 17、(10 分)解 (1)由点斜式方程得, y-5=-3 4(x+2), ∴3x+4y-14=0. (2)设 m 的方程为 3x+4y+c=0, 则由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得, |c+14| 5 =3,c=1 或-29. ∴3x+4y+1=0 或 3x+4y-29=0. 18(12 分)解析:(1)连接 AC,交 BD 于点 O,连接 PO. 因为四边形 ABCD 为菱形,所以 BD AC 2 分 又因为 PB PD ,O 为 BD 的中点, 所以 BD PO 4 分 又因为 AC PO O 所以 BD APC 平面 , 又因为 PC APC 平面 所以 BD PC 7 分 (2)因为四边形 ABCD 为菱形,所以 //BC AD9 分 因为 ,AD PAD BC PAD  平面 平面 . 所以 //BC PAD平面 11 分 又因为 BC PBC 平面 ,平面 PBC 平面 PAD l . 所以 / /BC l.14 分 P B C A D O 19、 解析:证明:(Ⅰ)取 BC 的中点 N ,连接 ,GN MN . 因为G 为菱形对角线的交点,所以G 为 AC 中点,所以 / /GN CD ,又因为 ,M N 分别 为 ,FC BC 的中点,所以 / /MN FB ,又因为 / /DE BF ,所以 / /DE MN ,又 MN GN N  , 所以平面 / /GMN 平面CDE , 又GM  平面GMN ,所以 / /GM 平面CDE ; (Ⅱ)证明:连接 ,GE GF ,因为四边形 ABCD 为菱形, 所以 AB BC ,又 BF  平面 ABCD ,所以 AF CF , 所以 FG AC . 设菱形的边长为 2, 120ABC   , 则 1, 3GB GD GA GC    , 又因为 AF FC ,所以 3FG GA  , 则 2BF  , 2 2DE  ,且 BF  平面 ABCD , / /DE BF ,得 DE 平面 ABCD , 在直角三角形GED中, 1 61 2 2GE    , 又在直角梯形 BDEF 中,得 1 3 242 2EF    , 从而 2 2 2EF GF GE  ,所以 FG GE ,又 AC GE G  , 所以 FG 平面 ACE ,又 FG  平面 ACF , 所以平面 ACE  平面 ACF . 20、【答案】(1) ;(2) ;(3) . 解析: (1)连接 AC,AD1,如图所示: ∵BC1∥AD1, ∴∠AD1C 即为 BC1 与 CD1 所成角, ∵△AD1C 为等边三角形, ∴∠AD1C=60°, 故异面直线 BC1 与 CD1 所成的角为 60°; (2)∵DD1⊥平面 ABCD, ∴∠D1DB 为直线 D1B 与平面 ABCD 所成的角, 在 Rt△D1DB 中,sin∠D1DB= = ∴直线 D1B 与平面 A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3)连接 BD 交 AC 于 O,则 DO⊥AC, 根据正方体的性质,D1D⊥面 AC, ∴D1D⊥AC,D1D∩DO=D, ∴AC⊥面 D1OD,∴AC⊥D1O, ∴∠D1OD 为二面角 D1﹣AC﹣D 的平面角. 设正方体棱长为 1, 在直角三角形 D1OD 中,DO= ,DD1=1, ∴tan∠D1OD= . 21【答案】(1) 063  yx ;(2) 324  ; 解析:(1)设直线方程为 1 3 11 1 6 2. 62 x y ab a ba b a b          ,此时方程为 12 6 x y  即 063  yx (2)设直线方程为 1 31 1x y a b a b        1 3 34 4 2 3b aOA OB a b a b a b a b                22、解析:(1)证明:因为 D,E 分别为 AC,AB 的中点, 所以 DE∥BC. 又因为 DE 平面 A1CB, 所以 DE∥平面 A1CB. (2)证明:由已知得 AC⊥BC 且 DE∥BC, 所以 DE⊥AC. 所以 DE⊥A1D,DE⊥CD.所以 DE⊥平面 A1DC. 而 A1F 平面 A1DC,所以 DE⊥A1F. 又因为 A1F⊥CD, 所以 A1F⊥平面 BCDE.所以 A1F⊥BE. (3)线段 A1B 上存在点 Q,使 A1C⊥平面 DEQ.理由如下: 如图,分别取 A1C,A1B 的中点 P,Q,则 PQ∥BC. 又因为 DE∥BC,所以 DE∥PQ. 所以平面 DEQ 即为平面 DEP. 由(2)知,DE⊥平面 A1DC,所以 DE⊥A1C. 又因为 P 是等腰三角形 DA1C 底边 A1C 的中点, 所以 A1C⊥DP.所以 A1C⊥平面 DEP.从而 A1C⊥平面 DEQ. 故线段 A1B 上存在点 Q,使得 A1C⊥平面 DEQ.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