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九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九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九校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有多种组织、器官和系统 B. H1N1流感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其增殖离不开活细胞 C. 心脏细胞里的蛋白质和核酸属于生命系统的分子层 D. 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属于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答案】D ‎【解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系统、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病毒虽没有细胞结构,但是它的代谢和繁殖离不开细胞。‎ ‎【详解】A、生命系统中单细胞生物无组织、系统和器官,植物没有系统,A错误;‎ B、H1N1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错误;‎ C、生命系统的最小结构层次是细胞,心脏细胞里的蛋白质和核酸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C错误;‎ D、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属于生命系统的一部分,D正确。 故选D。‎ ‎2.关于生物、细胞及细胞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唾液淀粉酶、胰岛素、抗体属于细胞产物 B. 植物导管、木纤维、血小板属于死细胞;花粉、酵母菌、精子属于活细胞 C.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都有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 D. 一个大肠杆菌既是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 ‎【答案】B ‎【解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细胞又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详解】A、唾液淀粉酶、胰岛素、抗体都属于细胞产物,A正确;  B、血小板、花粉、酵母菌、精子都属于活细胞,B错误;  C、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都有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如原核生物中蓝藻属于自养生物,醋酸杆菌属于异养生物,真核生物中植物属于自养生物,动物属于异养生物,C正确;  D、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一个大肠杆菌既是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D正确。  故选B。‎ ‎3.下列关于生物类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菌仅包括球菌和杆菌 B. 幽门螺杆菌和青霉菌都是原核生物 C. 醇母菌和蘑菇都是真核生物 D. 衣原体和支原体都属于病毒 ‎【答案】C ‎【解析】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A、细菌包括球菌和杆菌,也包括螺旋菌和弧菌等,A错误; ‎ B、青霉菌是真核生物,B错误;‎ C、酵母菌和蘑菇都是真菌,都属于真核生物,C正确; ‎ D、衣原体和支原体都属于原核生物,D错误。 故选C。‎ ‎4. 19世纪30年代创立的细胞学说的最主要的意义是( )‎ A. 证明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B. 使人们对生物体的结构认识进入微观领域 C. 证明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 D. 发现动植物细胞的不同之处 ‎【答案】C ‎【解析】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结构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说明了生物之间有亲缘关系,故C正确;没有证明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故A错误;人们对生物体的认识从宏观到微观是显微镜的发现和使用,故B错误;揭示的是统一性,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5. 下列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操作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 A. 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物镜 B. 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视野中物像的清晰度 C. 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 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明暗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转换器上有不同的物镜,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故A正确;B.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以调节视野中物像的清晰度,使得模糊的物像变清晰,故B正确;C.光圈可以控制通过光线的多少,所以调节光圈可以调节视野的明暗,故C错误;D.反光镜有两面,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所以调节反光镜可以调节视野的明暗,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的相关知识。光线的强弱由光圈和反光镜控制,当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当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6.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原核细胞中既有DNA,又有RNA B. 细胞中绝大多数的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C. 核酸中的N存在于碱基中,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 D. 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内的化学元素的含量有差异 ‎【答案】C ‎【解析】1、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细胞类生物的细胞中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病毒只有一种核酸,即DNA和RNA。  3、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这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详解】A、原核细胞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A正确;  B、细胞中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B正确;  C、核酸中的N存在于碱基中,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C错误;  D、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内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而含量有差异,D正确。  故选C。‎ ‎7.下列关于细胞中糖类和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纤维素和脂肪彻底水解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 B. 维生素D属于固醇,可促进人体肠道对磷和钙的吸收 C. 花生种子在萌发时可以把脂肪转化成糖类,干重增加 D. 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还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答案】A ‎【解析】1、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2、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 ‎【详解】A、纤维素彻底水解产物是葡萄糖,脂肪的彻底水解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A错误; B、维生素D属于固醇,可促进人体肠道对磷和钙的吸收,B正确; C、脂肪含O量少于糖,花生种子在萌发时,脂肪转化成糖类,需要加O,干重增加,C正确; D、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还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 故选A。‎ ‎8.企鹅能在冰天雪地中生存,主要是其皮下含有丰富的储能物质( )‎ A. 葡萄糖 B. 脂质 C. 糖原 D. 脂肪 ‎【答案】D ‎【解析】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详解】A、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但不是储能物质,A错误;  B、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磷脂和固醇不是储能物质,B错误;  C、糖原分布在肝脏和肌肉细胞中,C错误;  D、皮下组织是体内脂肪最大的储存场所,且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D正确。 故选D。‎ ‎9.下列对相关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花生种子匀浆后,需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 B. 向待测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未立即观察到砖红色说明其不含还原糖 C. 用NaCl处理蛋白质样液后再添加双缩脲试剂,依然会出现紫色反应 D. 用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体时需用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以加速染色 ‎【答案】C ‎【解析】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 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2、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详解】A、用苏丹Ⅲ染液对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需用50%酒精洗去浮色,而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花生种子匀浆后,不需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A错误;  B、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后才能观察到砖红色沉淀,B错误;  C、用NaCl处理蛋白质会导致蛋白质盐析,但这不会破坏蛋白质中的肽键,因此用NaCl处理蛋白质样液后再添加双缩脲试剂,依然会出现紫色反应,C正确;  D、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因此观察线粒体实验中不能用盐酸处理细胞,D错误。 故选C。‎ ‎10.下列对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缺铁会影响正常的有氧呼吸功能 B. Zn2+是人体中200多种酶的组成成分,说明锌是人体内的大量元素 C. 生理盐水既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也能为细胞提供能量 D. 衰老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下降 ‎【答案】A ‎【解析】1、细胞内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离子,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参与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2、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越大,其新陈代谢越旺盛,反之越弱。  3、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详解】A、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人体缺Fe,血红蛋白减少,运输氧气的功能下降,影响细胞的有氧呼吸,A正确;  B、锌是人体内的微量元素,B错误;  C、生理盐水不能为细胞提供能量,C错误;  D、衰老细胞内的水分减少,代谢减弱,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上升,D错误。  故选A。‎ ‎11.图示某胰岛素分子及其局部放大示意图,若该胰岛素由51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胰岛素分子由内分泌腺细胞内的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 B. 该胰岛素分子在合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比合成前减少了882,形成的肽键数为49‎ C. 该胰岛素分子中游离的氨基、羧基数至少是2、2‎ D. 在局部放大图中能标志不同氨基酸的标号是①、③和⑤‎ ‎【答案】D ‎【解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 3、分析题图:题图胰岛素分子是由两条链(α链和β链)组成,局部放大示意图中的①、③、⑤是R基(分别是-CH2-NH2、-CH3、-CH2-COOH),②和④是肽键。‎ ‎【详解】A、该胰岛素分子的化学本质是分泌蛋白,是由内分泌腺细胞(胰岛B细胞)内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A错误; B、该胰岛素含两条链,由51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所以在合成过程中,形成的肽键数为49,同时还形成3个二硫键,即需要脱去49分子的水和3×2=6个H,相对分子质量比合成前减少了18×49+1×6=888,B错误; C、由于①中含有1个氨基、⑤中含有1个羧基,所以该胰岛素分子中游离的氨基、羧基数至少是3个、3个,C错误; D、在局部放大图中的标号①、③、⑤是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其R基不同,D正确。 故选D。‎ ‎12.已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测得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 646,则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数、肽链数及其至少含有的游离的氨基数分别为(  )‎ A. 51个、1个、51个 B. 51个、2个、2个 C. 51个、2个、51个 D. 44个、2个、2个 ‎【答案】B ‎【解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同氨基酸的主要区别在于R基不同。‎ ‎【详解】设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数为n,肽链数为x,则n×128=5 646+(n-x)×18,化简得110n+18x=5 646。当x=1时,n≈51.16(舍去);当x=2时,n=51,因此只有B、C的数值符合。又知2条肽链上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故B正确。‎ 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蛋白质中氨基和羧基的最小数目等于肽链的数目。‎ ‎13.下列化合物中均含有C、H、O、N、P的是 A. 氨基酸、麦芽糖、脱氧核苷酸 B. 血红蛋白、核糖核苷酸、脂肪 C. 葡萄糖、球蛋白、核糖核苷酸 D. RNA、核苷酸、磷脂 ‎【答案】D ‎【解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  (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  (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详解】A、氨基酸的主要组成元素是C、H、O、N,麦芽糖的组成元素是C、H、O,A错误;  B、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是C、H、O、N、Fe,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B错误;  C、葡萄糖的组成元素是C、H、O,球蛋白的组成元素是C、H、O、N,C错误;  D、RNA、核苷酸、磷脂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D正确。 故选D。‎ ‎14.如图是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生物中都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 B. 硝化细菌的遗传物质由5种碱基构成 C. 某种病毒中也有上述两种核苷酸 D.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中有核糖,而没有脱氧核糖 ‎【答案】D ‎【解析】1、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3、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A、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含有的碱基有4种(A、T、G、C或A、U、G、C),含有的核苷酸有4种(4种脱氧核苷酸或4种核糖核苷酸),A错误;  B、硝化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NA中含有4种碱基(A、T、G、C),B错误;  C、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含有的核苷酸是上述两类核苷酸中的一类,C错误;  D、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是磷酸、核糖和含氮碱基(A、U、G、C),没有脱氧核糖,D正确。 故选D。‎ ‎15.下列关于人体内的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含RNA的细胞器不一定含DNA,但含DNA的细胞器一定含RNA B. 细胞中的核酸彻底水解,可得到7种小分子 C. 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 D. 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主要部位相同 ‎【答案】A ‎【解析】核酸的种类和比较:‎ ‎【详解】A、含RNA的细胞器不一定含DNA,如核糖体;但含DNA的细胞器一定含RNA,如线粒体和叶绿体,A正确;  B、细胞中的核酸包括DNA和RNA,它们彻底水解,可得到脱氧核糖、核糖、磷酸和5种碱基,共8种小分子,B错误;  C、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都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的,C错误;  D、DNA主要分别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核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核酸的种类、化学组成及分布,能对DNA和RNA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6.下列适合作制备细胞膜材料的是 A. 家鸽红细胞 B. 青蛙的红细胞 C. 兔的红细胞 D. 大肠杆菌 ‎【答案】C ‎【解析】选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实验材料的原因:‎ ‎(1)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但省去了去除细胞壁的麻烦,而且无细胞壁的支持、保护,细胞易吸水涨破。  (2)哺乳动物和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易用离心分离法得到不掺杂细胞内膜系统的纯净的细胞膜。  (3)红细胞数量多,材料易得。‎ ‎【详解】A、家鸽的红细胞具有细胞核和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不适合作制备细胞膜的材料,A错误;  B、青蛙的红细胞具有细胞核和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不适合作制备细胞膜的材料,B错误;  C、兔的红细胞不具有细胞核和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适合作制备细胞膜的材料,C正确;  D、大肠杆菌具有细胞壁,不适合作制备细胞膜的材料,D错误。  故选C。‎ ‎17.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功能的复杂性与磷脂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B. 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 C. 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D. 动植物细胞间信息交流都必须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 ‎【答案】B ‎【解析】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不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其功能也不同,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其功能越复杂;细胞膜的功能包括:①作为细胞的边界使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②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功能,③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功能。‎ ‎【详解】A、细胞膜功能的复杂性与其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A错误;‎ B、活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死细胞失去选择透过性,台盼蓝等物质就能进入细胞而被染成蓝色,活细胞不会,B正确;‎ C、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C错误;‎ D、动物细胞间有些信息交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但有些受体并不在细胞膜上,而是在细胞内部,如性激素是脂质,受体在细胞内;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D错误。故选B。‎ ‎18.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A. 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B. 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 C. 葡萄糖分子进入动物细胞 D. 高等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来进行信息交流 ‎【答案】C ‎【解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  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 ‎【详解】A、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A正确;  B、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B正确;  C、葡萄糖分子进入动物细胞,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C错误;  D、高等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来进行信息交流,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膜的功能和细胞膜信息交流的案例,对于细胞膜信息交流功能的综合理解是解题的关键,本题可以从细胞膜的三个功能出发直接选出。‎ ‎19.下面是几种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其中被称为“养料制造车间”的是 ( )‎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有90%以上来自线粒体,是生命活动的“动力车间”,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的“发送站”,叶绿体能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把无机盐转变成有机物,是“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详解】A、是线粒体,是生命活动的“动力车间”A错误; B、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的“发送站”,B错误; C、是叶绿体,是“养料制造车间”,C正确; D、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D错误。故选C。‎ ‎20. 在蚕豆叶肉细胞中,既含有DNA,又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 ‎①细胞核  ②线粒体  ③核糖体  ④中心体  ⑤内质网  ⑥叶绿体 A. ①②⑤⑥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⑥ D. ②⑥‎ ‎【答案】D ‎【解析】细胞核不是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是既含有DNA,又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和中心体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内质网是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故本题选D。‎ ‎21.新宰的畜禽肉,过一段时间后再煮,肉更鲜嫩,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存在(   )‎ A. 核糖体 B. 溶酶体 C. 线粒体 D. 中心体 ‎【答案】B ‎【解析】新宰的畜禽肉放置一段时间,细胞死亡,生物膜失去选择透过性,溶酶体内的水解酶释放出来,将蛋白质水解为易消化吸收的肽链和氨基酸,所以新宰的畜禽肉,过一段时间后再煮,肉更鲜嫩。综上分析,B正确,A、C、D均错误。‎ ‎22.小麦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 A. 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 B. 液泡、线粒体、高尔基体 C. 线粒体、内质网、中心体 D. 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 ‎【答案】D ‎【解析】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相比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也有); 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器: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详解】A、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口腔上皮细胞中不含有,小麦属于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A错误; B、液泡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口腔上皮细胞中不含有,B错误; C、中心体一般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小麦细胞中不含有,C错误; D、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是真核生物细胞普遍具有的细胞器,小麦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都含有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以小麦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为素材,考查细胞器的种类及分布,只要考生识记细胞器的种类及分布,掌握动植物细胞中细胞器种类的异同,能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3.下列有关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观察叶绿体时,应保证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保持有水状态 B. 健那绿染液可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C. 高倍显微镜下叶绿体一般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D. 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叶肉细胞中的线粒体清晰可见 ‎【答案】D ‎【解析】1、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 2、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健那绿染液能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处于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3、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详解】A、有水状态下叶绿体才能保持正常生命活动,所以观察叶绿体时,应保证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保持有水状态,A正确; B、健那绿染液可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B正确; C、高倍显微镜下叶绿体一般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C正确; D、高倍显微镜下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染色后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线粒体和叶绿体不易区分,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相关实验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用的材料、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4. 下列细胞结构的物质组成最相似的一组是 A. 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 B. 拟核和细胞核 C. 细胞壁和细胞膜 D. 核糖体和染色体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和磷脂分子,A正确;拟核中只有DNA,而细胞核成分有蛋白质,磷脂,DNA等,B错误;细胞膜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B错误;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NA,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25.下列能够称之为渗透作用的是 A. 钾通过原生质层 B. 水通过原生质层 C. 氧气通过细胞膜 D. 水分子通过细胞壁 ‎【答案】B ‎【解析】渗透作用指的是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一种现象,A、C不是水分子,D选项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故选择B。‎ ‎26.关于“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B. 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C. 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D. 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清水后均能复原 ‎【答案】A ‎【解析】​对于植物细胞来说,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会渗透失水,从而出现质壁分离现象,而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会渗透吸水,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将逐渐复原,据此答题。‎ ‎【详解】A、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失水,细胞液的浓度增加,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A正确;‎ B、清水中的生活状态与加入蔗糖溶液后的细胞状态形成对照即质壁分离前后形成自身对照,B错误;‎ C、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C错误;‎ D、使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会使细胞由于大量失水而死亡,不会再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D错误。故选A。‎ ‎27.下列有关细胞的分子和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膜系统是由各种细胞器膜、核膜共同构成 B. 氨基酸形成肽链的过程只能发生在核糖体上 C. 磷脂、蛋白质和核酸是T2噬菌体、肺炎双球菌必不可少的有机物 D. 中心体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B ‎【解析】1、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核糖体:无膜的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能将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或蛋白质),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3、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A、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各种细胞器膜、核膜共同构成的,A错误; B、氨基酸形成肽链的过程只能发生在核糖体上,B正确; C、T2噬菌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由质和核酸,不含磷脂,C错误; D、洋葱是高等植物,细胞中不含中心体,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分子和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膜系统的组成,识记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识记噬菌体的主要组成成分,识记中心体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叙说,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8.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有助于了解一些基本保健常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胆固醇对人体有重要作用,过多摄入有益无害 B. 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含有分解硅尘的酶,可以防止硅肺病的发生 C. 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需要及时补水,同时也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 D. 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发生变性,不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鸡蛋难消化 ‎【答案】C ‎【解析】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硅肺是肺部吸入硅尘后,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死亡,最终导致肺功能受损引起;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详解】胆固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也不能过多的摄入,胆固醇有两种,一种是高密度的,一种是低密度的,低密度的会造成血管的负担加重,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A错误;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膜,B错误;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需要及时补水,同时也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C正确;高温会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空间结构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D错误。‎ ‎29.关于染色质或染色体,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染色质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 染色质或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都是DNA和蛋白质 C. 染色体是由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的 D. 染色质分布在细胞质,染色体分布在细胞核 ‎【答案】D ‎【解析】细胞核中有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的染色质。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呈圆柱状或杆状,这时叫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 ‎【详解】A、染色质是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如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均可将染色体染色,A正确;  B、染色质或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都是DNA和蛋白质,B正确;  C、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染色体是呈圆柱状或杆状,染色体是由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的,C正确;  D、染色体或染色质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D错误。 故选D。‎ ‎30.胸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用含有3H-胸苷的营养液处理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一段时间后,下列结构中有几处含有放射性 (  )‎ ‎①细胞核 ②线粒体 ③叶绿体 ④核糖体 ⑤内质网 ⑥高尔基体 A. 2处 B. 3处 C. 4处 D. 5处 ‎【答案】A ‎【解析】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因此在根尖分生区只要含有DNA的细胞器就会出现放射性,如线粒体和叶绿体,但根尖中没有叶绿体。细胞核中可进行DNA复制,故选A。‎ 考点:考查DNA复制。‎ 点评:此类题目较为简单。非常直观的考查含有DNA的细胞结构和DNA复制。‎ ‎31.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为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B.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核的①②③等结构 C. ②是产生某种RNA、核糖体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D. 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核孔 ‎【答案】A ‎【解析】据图分析,①是染色质(成分是DNA和蛋白质),②是核仁(与某些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③是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和RNA通过的地方)。‎ ‎【详解】A、①是染色质,其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状态,间期和末期以染色质形式存在,前期、中期和后期以染色体形式存在,A正确; B、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细胞核结构,但不能观察到核膜、核仁和核孔等亚显微结构,B错误; C、②是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 D、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小分子物质一般通过核膜进行跨膜运输,蛋白质、RNA等生物大分子则穿过核孔进出细胞核,D错误。 故选A。‎ ‎32.下列关于制作三维结构模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在制作模型时,科学性、准确性应该是第一位的 B. 模型是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 C. 拍摄黑藻叶肉细胞叶绿体的显微照片就是建构了细胞的物理模型 D. 学生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时,材料方面可以用不同颜色区分不同的细胞结构,具有特点突出,便于观察的优点 ‎【答案】C ‎【解析】模型模拟的是被研究事物的结构、形态或运动形态,是原型的某个表征和体现,也是原型的抽象和概括。模型不再包括原型的全部特征,但是能体现原型的本质特征。物理模型就是根据相似原理,把真实事物以比例放大或缩小制成的模型。它可以模拟真实事物的某些功能和性质。生物科学中实物模型就是一种物理模型。在制作模型前,要确定模型的大小、模型内各部分的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要确定哪些材料可被用于模型的制作,如制作细胞模型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后,完成模型制作方案的制定工作。按照制作方案,分别制作细胞各部分的模型,再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完成细胞模型的整体制作。‎ ‎【详解】A、在制作模型时,科学性、准确性应该是第一位的,A正确;  B、模型是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B正确;  C、拍摄黑藻叶肉细胞叶绿体的显微照片属于实物,不属于物理模型,C错误;  D、学生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时,材料方面可以用不同颜色区分不同的细胞结构,具有特点突出,便于观察的优点,D正确。 故选C。‎ ‎33.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部分细胞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结构①不能完成有氧呼吸的全过程 B. 此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 C. 该图是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 D. 结构①和④都存在DNA和RNA ‎【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结构①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结构②是中心体,分布于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结构③是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的功能不同;结构④是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详解】A.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因此结构①不能完成有氧呼吸的全过程,A正确;‎ B. 此细胞有中心体,可能是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B错误;‎ C. 该图是亚显微结构,高倍显微镜无法观察到,C错误;‎ D. 结构①中含DNA、RNA,④由蛋白质和RNA组成,D错误。故选A。‎ ‎3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唾液腺细胞与汗腺细胞相比,核糖体数量较少 B. 唾液腺细胞与心肌细胞相比,线粒体数量较多 C. 唾液腺细胞与心肌细胞相比,高尔基体较发达 D. 唾液腺细胞与心肌细胞相比,核仁体积较小 ‎【答案】C ‎【解析】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被称为“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线粒体广泛存在于细胞质中,它是有氧呼吸主要场所,被喻为“动力车间”。  高尔基体本身不能合成蛋白质,但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详解】A、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唾液腺细胞能够合成唾液淀粉酶,而汗腺分泌的是汗液,其中不含蛋白质,因此唾液腺细胞中核糖体数量较多,A错误;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一般在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数目较多,因此心肌细胞中一般含有较多的线粒体,B错误;  C、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唾液腺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数量一般比心肌细胞多,C正确;  D、核仁与某种RNA和核糖体的合成有关,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因此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一般核仁较大。唾液腺细胞与心肌细胞相比,蛋白质合成更旺盛,核仁体积较大,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细胞器的功能,能够结合细胞的功能特点确定细胞器的数量;识记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数量较多;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数量较多;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多等。‎ ‎35.如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1、2均含有少量的DNA和RNA B. 1中产生的一分子CO2扩散出来进入2中被利用,穿过膜的层数为4层 C. 如果此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应去掉2和4‎ D. 3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中心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图中1为线粒体,2为叶绿体,3为细胞核,4为大液泡,5为细胞质基质。据此答题。‎ ‎【详解】A、图中1线粒体和2叶绿体中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A正确;  B、由于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结构,因此1线粒体中产生的一分子CO2‎ 扩散出来进入2叶绿体中被利用,需要穿过4层膜,B正确;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为未成熟的细胞,不含4大液泡,同时根部细胞也不含2叶绿体,C正确;  D、3是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而细胞代谢活动的中心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  故选D。‎ ‎36. 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下图。若将处于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溶液中,则该萝卜条的质量将( )‎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先增后减 ‎【答案】B ‎【解析】由图处于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细胞失水,移到a处,细胞外液浓度减小,所以萝卜条要吸水增重。‎ ‎37.假定将甲乙两个同种植物的成熟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膜。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 A. 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 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乙细胞随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 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随后甲细胞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 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均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答案】B ‎【解析】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甲、乙两个植物表皮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浓度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因此甲、乙两细胞都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由于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故甲细胞一直保持质壁分离状态;而甘油是有脂质,细胞膜富含磷脂,根据“相似相容”原理,甘油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中,慢慢的,由于甘油的增多,使得细胞液的浓度升高,直至细胞液浓度大于甘油溶液,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8.下列关于选择透过性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主要由磷脂和糖类组成 B.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体现了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 C. 选择透过性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所有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 D. 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活细胞的重要特征 ‎【答案】D ‎【解析】细胞膜是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A项错误;细胞壁为全透性,B项错误;部分小分子、离子不能通过细胞膜,C项错误;死细胞的生物膜失去选择透过性,D项正确。‎ ‎39.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  )‎ A. x>y>z B. y>z>z ‎ C. z>y>z D. z>x>y ‎【答案】D ‎【解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说明细胞质的浓度与x浓度相等。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是因为y浓度小于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吸水所致。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是因为z浓度大于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失水所致。可见,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z>x>y,A、B、C均错误,D正确。‎ ‎【点睛】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失水皱缩;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吸水膨胀;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质的浓度,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据此依题意呈现的红细胞的状态,明辨三种食盐水浓度与细胞质的浓度的大小,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 ‎40.已知某条肽链由88个氨基酸缩合而成,其中共有氨基6个,甲硫氨酸5个且在肽链中的位置为3、25、56、78、88,甲硫氨酸的分子式为C5H11O2NS,以下叙述错误的有几项 ‎①合成该多肽的氨基酸共有N原子数目93个 ‎②若去掉多肽中的甲硫氨酸,肽键数目会减少10个 ‎③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氨基和羧基均分别增加5个 ‎④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氧原子数目减少1个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答案】B ‎【解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 3、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 ‎【详解】①分析题意可知,合成该多肽的氨基酸共有N原子数=肽键数+氨基数=(88-1)+6=93个,①正确; ②由于该肽链含有5个甲硫氨酸,在中间的有4个(分别位于第3、25、56、78位),每水解掉一个就少2个肽键,而水解最后一个(位于第88位)仅少一个肽键,所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肽键数目会减少2×4+1=9个,②错误; ③由于甲硫氨酸的分子式为C5H11O2NS,R基中没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所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中间的4个(分别位于第3、25、56、78位),每个肽键断裂后都形成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而最后一个(位于第88位)水解掉不影响氨基和羧基的数量,因此形成的几个多肽中氨基和羧基数均分别增加4个,③错误; ④由于甲硫氨酸的分子式为C5H11O2NS,R基中没有游离的羧基,若去掉该多肽中间的每个甲硫氨酸(分别位于第3、25、56、78位),断裂每个甲硫氨酸两侧的肽键共消耗2分子水而增加2个氧原子,而去掉末端的甲硫氨酸(第88位)只断裂一个肽键消耗1分子水而增加1个氧原子,所以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O原子数目的减少数=5个甲硫氨酸分子中的氧原子数-断裂5个甲硫氨酸共消耗的水分子数=5×2-(4×2+1)=1个,④正确。‎ 综上分析,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二、非选择题 ‎41.如图为C、H、O、N、P等元素构成大分子物质甲~丙以及结构丁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若结构丁代表HIV,则单体1,单体2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苹果在成熟过程中,淀粉水解为还原性糖,积累在果肉细胞的________(细胞器)中,使苹果变甜,鉴定苹果果肉中的还原性糖的斐林试剂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在使用顺序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斐林试剂为甲液和乙液,双缩脲试剂为A液和B液)。若物质甲作为苹果果肉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则物质甲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结构丁是一种细胞器且只由物质乙和物质丙组成,则物质乙、物质丙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核中________________(结构名称)与结构丁的形成密切相关。‎ ‎【答案】 氨基酸 核糖核苷酸 液泡 斐林试剂使用时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后再加入待测样液中,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缩脲试剂为B液 纤维素 蛋白质 RNA 核仁 ‎【解析】由题图可知,物质乙的组成元素是C、H、O、N,物质乙可能是蛋白质,单体1是氨基酸;物质丙的组成元素是C、H、O、N、P,丙可能是核酸,单体2是核苷酸,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物质甲的组成元素是C、H、O,甲可能是多糖,单体3是葡萄糖。‎ ‎【详解】(1)若结构丁代表HIV,HIV病毒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单体1是氨基酸,单体2是核糖核苷酸。 (2)苹果在成熟过程中,淀粉水解为还原性糖,还原性糖储存在液泡中;鉴定还原性糖时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是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后再加入待测样液中,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再加双缩脲试剂B液;若物质甲作为苹果果肉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则物质甲是纤维素。  (3)只有两种物质构成的细胞器是核糖体,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RNA,物质乙是蛋白质,物质丙是RNA;丁是核糖体,细胞核中的核仁与核糖体形成有关。‎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的组成元素及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理解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和细胞核的功能,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 ‎42.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你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请分析下图:‎ ‎(1)若3代表蓝藻细胞中的色素,则4是________________,5是________________。‎ ‎(2)若1代表细胞内的无机物,则2是________________,4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3)若2代表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则1是________________,4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藻蓝素 叶绿素 无机盐 自由水或结合水 具膜的细胞器 线粒体或叶绿体 ‎【解析】1、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但含有光合色素和酶,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2、化合物包括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和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 3、细胞器的分类: ①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 ②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 ③不具备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 ‎【详解】(1)蓝藻中含有的色素是叶绿素和藻蓝素。所以若3代表蓝藻细胞中的色素,则4是藻蓝素,5是叶绿素。‎ ‎(2)无机物包括无机盐和水,水的存在形式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所以若1代表细胞内的无机物,则2是无机盐,3是水,4可能是自由水或结合水。‎ ‎(3)具膜细胞器包括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和液泡)和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所以若2代表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则1是具膜的细胞器,4可能是线粒体或叶绿体。‎ ‎【点睛】本题结合概念图,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细胞结构和功能,比较基础,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种类;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3.图A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B~D是图A中部分结构的放大,据图回答问题: ‎ ‎ ‎ ‎(1)图A中的结构②是___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__,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是[____],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是[ ___](用图A中左侧①~⑦标号作答)‎ ‎(2)图B、C所示的细胞器扩大膜面积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图B、C、D所示结构在结构上的主要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 ‎(3)图D中,遗传物质存在于[____]上,以下各种生物中具有图D结构的是______________。‎ A.乳酸菌 B.噬菌体 C.蓝藻 D.小球藻 ‎【答案】中心体 叶绿体 ⑦ ②⑤ 线粒体是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叶绿体是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 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⑭ 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图A中①是细胞膜,②是中心体,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质基质,⑤是核糖体,⑥是线粒体,⑦是高尔基体,⑧是液泡。图B是线粒体结构;图C是叶绿体的结构;图D是细胞核的结构。据此答题。‎ ‎【详解】(1)图A中②是中心体;③是叶绿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车间”是高尔基体,为图中的⑦;不含磷脂的细胞器即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和中心体,分别为图中的⑤②。 (2)B是线粒体,由题图可知,线粒体是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膜面积,C是叶绿体,由题图可知,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增大膜面积;图D是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都是具有双层膜的结构。 (3)图D是细胞核,遗传物质存在于染色质中,即图中的⑭;A乳酸菌、C蓝藻是原核生物,都不具有细胞核,B噬菌体不具有细胞结构,D小球藻是真核生物,具有细胞核。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4.如图是某动物细胞的部分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已知该细胞具有分泌蛋白的功能。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获取各种细胞器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请依次写出抗体合成与分泌过程中经过的细胞结构:______________(用→和序号表示先后顺序),为该过程提供能量的主要场所是 [ ] ______________;研究抗体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常用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因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图中3表示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它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_______________的合成的“车间”。‎ ‎(2)下表是与抗体合成及分泌有关的三种细胞器的化学成分。‎ 据表分析,甲、丙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图是该过程中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图,在图中补充过程结束后的膜面积变化情况。‎ ‎_________‎ ‎(3)[5]细胞膜具有三大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________。‎ ‎(4)下列选项代表由细胞内合成的各种蛋白质,其中图中过程所示的物质的是________。‎ ‎①血红蛋白 ②胰岛素 ③线粒体膜的组成蛋白 ④抗体 ⑤胃蛋白酶 ⑥性激素 ‎【答案】差速离心法 4→3→7→5 1线粒体 同位素标记法 不同时间放射性的出现位置 内质网 脂质 线粒体 核糖体 ‎ ‎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②④⑤‎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图中1是线粒体,2是细胞核,3为内质网,4为核糖体,5为细胞膜,6为中心体,7为高尔基体。据此答题。‎ ‎【详解】(1)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需要1线粒体提供能量,所以抗体合成与分泌过程中经过的细胞结构为:4核糖体→3内质网→7高尔基体→5细胞膜。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常用同位素标记法;该实验的因变量为不同时间放射性的出现位置。图中3是内质网,它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2)与抗体合成及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表中甲含有脂质和蛋白质,说明含有生物膜,且含有少量核酸,甲可表示线粒体;丙不含脂质,说明没有膜结构,为核糖体。在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粗加工后“出芽”形成囊泡,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这样内质网膜转化为高尔基体膜;高尔基体再加工后,也“出芽”形成囊泡,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这样高尔基体膜就转化为细胞膜。所以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少,细胞膜面积增多,高尔基体膜面积几乎不变,如下图所示:。 (3)细胞膜具有三大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图示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①③表示胞内蛋白,②④⑤表示分泌蛋白,⑥属于脂质。所以②④⑤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正确分析图表,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5.图1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2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处在某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图3是选用蔗糖作为实验材料,用U型管所做的渗透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渗透作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①有半透膜,②__________.当液面上升到最大高度后处于静止状态时,_______(填“有”或“无”)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中。‎ ‎(2)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常选用图2所示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该种细胞具有____________。该细胞充当半透膜的是_____________。‎ ‎(3)图3实验结果说明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某同学想继续探究蔗糖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添加的实验材料: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水浴锅等。‎ Ⅰ.请补充实验的简要步骤:‎ ‎①向a、b两试管分别加入等量蔗糖酶溶液,水浴加热U型管至适宜温度,观察_________。‎ ‎②吸取a、b两管内适量的液体,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并加入斐林试剂,50~65℃水浴加热,观察A、B试管内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预测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①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_________,且A、B试管内均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_______(能或不能)通过半透膜;‎ ‎②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_______,且___________________,则蔗糖的水解产物_______(能或不能)通过半透膜。‎ ‎【答案】 a和b之间存在浓度差(半透膜两侧有浓度差) 有 紫色大液泡 原生质层 ab两管内液面变化 有无砖红色沉淀 缩小(增大后缩小) 能 增大 A试管内无砖红色沉淀、B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 不能 ‎【解析】据图1分析,a为烧杯中的溶液,b为漏斗内的溶液,c为半透膜,构成渗透装置。  据图2分析,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可能处于质壁分离过程、质壁分离复原等过程,B表示外界溶液,A是细胞液。  据图3分析,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所以两边都要加入蔗糖酶,蔗糖酶能把蔗糖水解为还原糖,若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则最终U型管两边的蔗糖水解产物的摩尔浓度接近相等,a、b两管的高度差将减小,若用斐林试剂检测两侧溶液,均能出现砖红色沉淀。若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则加蔗糖酶,b管的摩尔浓度加大,a、b两管的高度差进一步加大,若用斐林试剂检测两侧溶液,只有一侧能出现砖红色沉淀。‎ ‎【详解】(1)图1中的渗透作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①有半透膜,②a与b之间具有浓度差(半透膜两侧溶液有浓度差)。当液面上升到最大高度后处于静止状态时,仍有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中,只不过水分子进出达到了动态平衡。 (2)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常选用图2所示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该种细胞具有紫色大液泡,便于观察。该细胞充当半透膜的是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的原生质层。‎ ‎​(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实验步骤为:‎ ‎①向a、b两试管分别加入等量蔗糖酶溶液,水浴加热U型管至适宜温度,观察ab两管内液面变化。‎ ‎②吸取a、b两管内适量的液体,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并加入斐林试剂,50~65℃水浴加热,观察A、B试管内有无砖红色沉淀。‎ 预测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如下:‎ ‎①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B试管内均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 ‎②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增大,且A试管内无砖红色沉淀、B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渗透系统的条件,理解植物细胞为什么是属于渗透系统,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联系两者的内涵,形成知识体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