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8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元江一中高一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二历史试题
比知识你 海纳百 川,比 能力你 无人能 及,比 心理你 处变不 惊,比 信心你 自信满 满,比 体力你 精力充 沛,综 上所述 ,高考 这场比 赛你想 不赢都 难,祝 高考好 运,考 试顺利 。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元江一中 2018 年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二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分卷 I 一、选择题 ( 共 30 小题 , 每小题 1.5 分, 共 45 分) 1.2013 年 3 月 24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乔晓阳, 在香港立法会 部分议员座谈会上发表讲话称,香港选特首一定要选出爱国爱港的人,就是不能与中央对抗, 不能企图推翻中共领导的人。这种说法( ) A. 是错误的,违背了港人治港的原则 B. 是正确的,因为“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C. 是一家之言,没有法律依据 D. 是错误的,香港特首只要爱香港,维系香港的政治经济稳定即可 2. 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和深刻的历史原因是 ( ) A. 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 B. 清朝政府坚持闭关锁国的传统政策 C. 英国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 英国因工业革命的进行急于扩大市场 3.1922 年,陈独秀在《造国论》一文中说:“在中国这样的殖民地状况之下⋯⋯无产阶级革 命的时期尚未成熟,只有两阶级(注 :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的时期是已经成 熟了。”陈独秀这是在解释和宣传( ) A.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针 B. 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C. 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个党纲 D.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4. 马克思说:“现在,(巴黎公社)普选权已被应用于它的真正目的:由各公社选举它们的 行政的和创制法律的公职人员。”材料中的“真正目的”是指 ( ) A. 给予人民各项民主权利 B. 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C. 使人民成为公社的主人 D. 发动群众积极支持革命 5. 古罗马的 《民法大全》 规定: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其体现的司法原则是 ( ) A. 没有证据不能定罪 B. 案件的裁决要有文字记录 C. 维护共和制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6. “当列强为议和大纲激烈讨论之际,在京议和大臣实际上被完全排除在外。李鸿章抱怨说: ‘此次办理和议,事极艰窘⋯⋯(各使)自行商议极其秘密,无从揣测,惟先办祸首一节, 则倡言不讳。’”据此判断,与该次议和直接相关的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近代中国先后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关于下列四幅图片所代表的历史事件的说法错误 的是( ) A. 都是社会各阶级面对中国变化作出的积极反应 B. 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进步影响 C. 都体现了求民主、反专制的进步潮流 D. 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8. 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局限性最突出、对失败影响最大的是( ) A. 利用宗教组织发动群众 B. 《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分配方案 C. 天京变乱的发生 D. 定都天京,偏安江南 9.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到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 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在实力上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她这段话的 最本质的含义是( ) A. 英国失去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B. 国家实力是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 C. 中国的综合实力超过了英国 D. 香港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外交的胜利 10.1905 年,同盟会成立时主张以十八星旗(“十八”代表内地十八省,不包括满洲人居住的 东北地区)为国旗, 1912 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以五色旗(象征汉满蒙回藏五 个民族)为国旗。这说明( ) A. 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 B. 满清贵族与革命派实现了妥协 C. 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 D. 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而又曲折 11. 在制定 1787 年宪法时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 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 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为此,美国推行( ) A. 公民自由取代政治自由 B. 中央与地方分权与制衡 C. 精英政治取代大众政治 D. 立法部门内部分权与制衡 12. 协定关税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通过协商相互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的关税制度。如 果一方遭受对方的胁迫,非自愿地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又不能享受对方给予的对等优惠,就 是片面协定关税。中国的片面协定关税始于( ) A. 《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望厦条约》 D. 《南京条约》 13. 巴黎公社诞生后 , “马克思热情地向公社社员致意” , 但公社很快以失败告终。巴黎公社的 失败说明 ( ) A. 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尚未成熟 C. 由农民阶级领导才能取得革命胜利 D. 欧洲工人阶级尚未形成独立的力量 14. 与下图所示报纸的命名直接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15. 某历史学家在尼克松当政期间 (1968 ~1974 年) 写了一本书,叫《帝王总统》,声称美国的 总统已经从“宪政总统”变成了“帝王总统”。从该历史学家的视角看,美国总统的这一转 变反映出 ( ) A. 美国政体趋于完善 B. 总统行政权的扩大 C. 西方民主的局限性 D. 美国民主的独特性 16.17 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同时期的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促 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 A. 经济因素 B. 政治体制 C. 市场因素 D. 国际因素 17. 河南新乡的西瓜自“火车通行,销路益远”。奉天“昔年多种菜蔬,仅销境内,近年交通 便利,运销外县者甚夥”。广西桂平自从轮船通行,“土物出境倍易于前⋯⋯而家畜鸡豚亦 各载之舟中,随大江东去,售诸港粤,日月不休”。材料反映出近代交通( ) ①扩大了商品市场 ②冲击了自然经济 ③便利了列强侵略 ④带动了沿线地区发展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8. 赫鲁晓夫是一位极具特色的领袖。一些史学家认为,他的墓碑(见下图)半白半黑,代表 半功半过,恰好是赫鲁晓夫的真实写照。以下关于赫鲁晓夫改革“功过”表述 正确的是( ) ①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 ②加强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导致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 ③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出现与国外合资的企业 ④没有从根本上冲破原有观念的束缚 A. ①③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④ 19.1938 年,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 人员到四川,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在中外 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可见,“宜昌大撤退”的作用在于 ( ) A. 增强了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的实力 B.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C.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 D. 阻滞了日军对沿海地区的侵略 20.1890 年,清代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吏这样感慨道:“任载之重如此,脚费之轻如彼,果能 各处仿行,其利于民生者正非浅鲜。”,该官吏感叹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 火车 B. 轮船 C. 汽车 D. 飞机 21.1980 年 12 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 A.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 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22. 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 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 义的主要途径。” 这表明他 ( ) A. 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B. 指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C. 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途径 D. 肯定了应对战争局势的新措施 23. 韩西林教授曾撰文写道:“到戈氏上台时,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整 个经济的制约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打破这种体制的要求已非常强烈,而这种体制 也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这可以印证戈尔巴乔夫改革( ) A. 适应时代需要,获得成功 B. 使苏联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 冲击了苏联的所有制结构 D. 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模式 24. 下图是上海世博会展示的中国普通城市家庭变迁的场景之一。它所反映的时代应当是 20 世纪的 ( ) A. 50 年代 B. 60 年代 C. 70 年代 D. 80 年代 25. 各种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主要职能虽有差别, 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北美自由贸易区域组织、 欧洲联盟和上海合作组织职能的共同之处是 ( ) A. 促进社会与文化交流 B. 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C. 对抗特定的国家集团 D. 加强成员国军事合作 26.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资本家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作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 1/4 的棉花在即将收获时被铲掉埋在地下。这种现象说明 ( ) A. 美国经济进入极度繁荣时期 B. 资本主义生产和市场之间的矛盾极端尖锐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D. 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27. 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 ) A. 残酷条件下的非常措施 B. 集中力量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C. 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D. 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8.1920 年 6 月,共产党员科尔恰什金给俄共中央的信中写道: 只有“政府与农民的关系融洽 了,主要在乌克兰进行的内战才能结束”。这一建议提出的背景是( ) A. 余粮收集制引发严重危机 B. 新经济政策改善了农民处境 C. 农业集体化政策遭到质疑 D. 指令性计划模式的弊端显现 29. 英国首都伦敦曾经被称为“雾都”,因为那里一年中有四分之一的日子大雾笼罩。雾都的 形成是由于伦敦地区 ( ) A. 大搞圈地运动 B. 快速工业化 C. 使用蒸汽机 D. 流行沙尘暴 30. 南宋时徽州人均耕地 15 亩,元代降至 4 亩,明万历年间为 2.2 亩,清康熙年间为 1.5 亩。尽管明清时期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很多徽州村落却走向鼎盛。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 因是( ) A. 耕作方式改进,土地利用率提高 B. 商品经济发展,地域性商帮兴盛 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手工业繁荣 D. 经济重心南移,徽州成为交通枢纽 分卷 II 二、非选择题 ( 共 4 小题 , 共 55 分) 31(15 分) . 阅读下列三幅图,完成问题。 (1) 以上三幅图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2) 我国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法?这一方法首先是为解决哪一地区问题而提 出的?在实践中又首先运用于哪一地区问题的解决? (3) 我国政府在对台湾和港澳的政策中有何异同?目前阻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 有哪些? 32. ( 15 分)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一个个大国凭借各种有利因素,迅速崛起,对世界产生了重 大影响。美国的崛起就曾经震撼全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6 年,英属北美 13 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美国独立。但是,年轻的国家 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材料二 1787 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它的颁布与实施, 对美国的历史 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美国宪法第一条第二款规定:⋯⋯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 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 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美国宪法 第一条第九款规定:对于现有任何一州所认为的应准其移民或入境的人,在 1808 年以前,国 会不得加以禁止,但可以对入境者课税,唯以每人不超过十美元为限。 ——摘编自《美国历史文献选集》 (1) 材料一中,“严峻的形势”是指什么? (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 1787 年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 (3) 材料三的法律条款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谈谈你对美国 1787 年宪法的认识。 33.(10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目前,世界贸易总额约占世界年 GDP总额的 1/4 左右。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际 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 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贸易额平均每年增长 6℅;2000 年 增长速度达到 12.5 ℅。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片是哪个国际组织的总部?其前身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国际组织是怎样建立的?它的建立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 展的什么趋势?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国际组织的建立有何意义? 34. ( 15 分)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有观点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 系形成之日起,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就开始启动了。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世界市场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前提,依据所学知识,指出 15~19 世纪中期对资本主 义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大有重要作用的历史事件。 (2) 一战后,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请指出该体系 的 三大支柱,并概括它们的共同特征。 (3)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世界贸易的快速发展反映出经济全球化进入一个新阶段。 标志着 世 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国际组织是什么 ?指出该组织的宗旨。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全球性的问题日益突出,反全球 化 运动出现。如何理性看待反全球化运动,请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解析 1.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内涵,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和分析能 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一国两制”的理解,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前提,必须坚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指导,两制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区域内, 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 【答案】 D 【解析】 A、B 两项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外因, D 项是内因,而 C 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的原因。 3. 【答案】 B 【解析】陈独秀作为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看到了在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 主张应联合资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这是 1922 年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 A 是 1923 年“中共”三大的内容; C 是中共“一大的内容,”; D出自 1924 年“国民党一大 的内容”,从时间上也可以排除 A、C、 D项。 4. 【答案】 C 【解析】从材料“由各公社选举它们的行政的和创制法律的公职人员”可以看出他们的真正 目的是人民真正的掌握国家权力。 A项只是说了其中一个方面: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 B 项是 在客观上的作用或影响; D项不是最终目的,而是途径,通过发动群众革命建立自己的政权, 使人民真正当家作主。所以答案选 C。 5. 【答案】 A 【解析】“思想”是无形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就是说思想是不能作为证据而定罪的, 其体现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没有证据不能定罪,其他三个选项本身是正确的,但均不能揭示材 料的主旨,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A。 6. 【答案】 D 【解析】由材料“(各使)自行商议极其秘密,无从揣测,惟先办祸首一节,则倡言不讳” 可知参与和议的列强不是一个,且“惩办首祸诸臣”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本题答案是 D。 7. 【答案】 C 【解析】四幅图片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分别是禁烟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民主革命的先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体现了求民主、反专制的进步 潮流,但是“禁烟运动”体现的是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而不是求民主、反专制的进步 潮流,所以,四幅图片所代表的历史事件的说法错误的只能是 C。 8. 【答案】 C 【解析】在天京事变中,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出走败亡。天京事 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故选 C。A 是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平均分配方案,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蓬勃发 展, 排除 B;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农民政权, 与清政府形成对峙局面, 排除 D。 9. 【答案】 B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 妥协和在实力上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她这段话的最本质的含义是国 家实力是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因此选 B。A、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排除。 10. 【答案】 C 【解析】材料中内容未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故 A 项错误;满清贵族与革命派的 妥协体现在 1912 年 2 月 12 日的清帝退位这一事件,故 B 项错误; 1905 年十八星旗不包括满 洲人居住的东北地区,体现出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五色旗带有五族共和寓意,体现出反对 清政府而不是满洲民族的民族观念,故 C 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国旗变化,没有体现民主革 命进程的特点,故 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 C。 11. 【答案】 D 【解析】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美国设立参议院是为了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 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即实现参议院和众议院的相互制衡,故D项正确。 12. 【答案】 D 【解析】在《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国对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须同英国商定,故选 D。 13. 【答案】B 【解析】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此时正处于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 资本主义还没有发展到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即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尚未成熟,故 选 B;其它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14. 【答案】 A 【解析】此题是图片考题,解题时注意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燕”“赵”“晋”,可知是 分封制。故选 A。 15. 【答案】 B 【解析】美国总统从“宪政总统”变成了“帝王总统”说明总统的权力扩大了,而在美国实 行的是三权分立,总统行使行政权,所以权力扩大就是指行政权扩大,故选 B。 16. 【答案】 A 【解析】 中国实行“禁海令”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对外政策上的表现; 而英国推行的 《航 海条例》则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推动。故选 A 项。 17. 【答案】 A 【解析】“火车通行,销路益远”说明新式交通工具扩大了商品市场,故①正确;“土物出 境倍易于前”说明冲击了传统的自然经济,故②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列强侵略的信息,故 ③错误;“近年交通便利,运销外县者甚夥”说明火车沿线地区商业发展,故④正确,选择 A项符合题意。 18. 【答案】 D 【解析】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经济发展并未停滞,排除②;③与赫鲁晓夫改革无关。故选 D。 19. 【答案】 C 【解析】 1938 年国共合作已实现,排除 A 项。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 B 项,“宜昌大撤退”目标在于保存物质力量,不在于阻滞日军侵略。 C为最佳选项。 20. 【答案】 A 【解析】按照材料“ 1890 年”、“载重”、“各处仿行”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这个清朝小 吏指的是火车,故 A 项正确; B项时间、载重与脚费的反差等虽也符合,但是“各处仿行”就 不适合轮船了,故 B 项错误;汽车是 20 世纪初才进入上海等大城市的,故 C项错误;飞机在 20 世纪初才发明出来,故 D项错误。 21. 【答案】 D 【解析】考查中国的改革开放。个体工商业属于私营经济,改革开放后允许它的发展说明单 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D 项正确;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没有改变, 1985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因此 A、B、C项错误。 22. 【答案】 D 【解析】引文表明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仅能够应对战争,更是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最好形式。这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极大认可, D项正确。 23. 【答案】 C 【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造成苏联解体,故 A 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并没有使苏联经 济得到迅速发展,故 B 项错误;材料中“高度集中统一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指的是斯大 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全面否定,那么自然就冲击了苏联的所有制结构,故 C 项正确;戈尔巴乔夫改革并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模式,故 D项错误。 24.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从图片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中看,该家庭拥有电视、冰箱等家 用电器,这是改革开放以后物质生活丰富的反映。 25. 【答案】 A 【解析】上海合作组织没有推动区域一体化的职能,排除 B 项;三个组织都没有对抗特定国 家集团的职能,排除 C项;北美自由贸易区没有要求加强成员国军事合作,排除 D项。 26. 【答案】 B 【解析】题干反映了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市场,即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突出,但要注意这 只是生产的相对过剩。故 B 项正确。 27. 【答案】 D 【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影响的理 解。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这种特殊的情 况下实行的特殊政策,故 A 是正确的; B、C 两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也正确; 只有 D项不正确。 28. 【答案】 A 【解析】 1919 年初,苏维埃政权实行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 全部余粮按国家的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农民实际上是将粮食无偿地借给国家,与“ 1920 年⋯⋯俄共中央⋯⋯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内战才能结束”相符,故 A 项正确; 1921 年,新 经济政策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 与“ 1920 年”、 “只有政府与农民的关系融洽了, 主要在乌克兰进行的内战才能结束”不符, 故 B 项错误; 1927 年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作出了尽快发展农业集体化的决议,与 “1920 年”不符,故 C项错误; 1936 年,斯大林模式的确立,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 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但与“ 1920 年”不符,故 D项错误。 29. 【答案】 B 【解析】英国首都伦敦曾经被称为“雾都”,主要是由于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故选 B。 30. 【答案】 B 【解析】明清时期耕作方式依然是战国沿袭而来的铁犁牛耕,土地利用率虽因番薯、玉米等 高产作物的引进而有提高,但不是主要原因,故 A 项错误;明清时期徽商崛起,徽州村落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走向鼎盛,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徽州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信息, 故 C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发生在南宋,徽州未成为交通枢纽,故 D项错误。 31. 【答案】 (1) 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 “一国两制”的基本构想。台湾。香港。 (3) 同:都实行了“一国两制”;异: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后可保留自己的军队。阻碍因素: “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 【解析】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 32. 【答案】 (1) 严峻形势:松散的邦联政府不利于美国的统一和强大。 (2) 原则: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总统共和制原则;中央集权的联邦制原则。 (3) 实质问题:承认美国南部的奴隶制度。认识:美国 1787 年宪法承认南方的奴隶制度,从 而给这部宪法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完全违背了《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天赋 人权”等庄严宣告,同时,也没有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彻底扫清道路; 1787 年联邦宪法是 北部资产阶级和南部种植园奴隶主进行妥协的产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美国 1787 年宪法出台的 背景、所体现的基本原则,基本评价问题,整体难度为小。 33. 【答案】( 1)材料一中图片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总部,其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世界贸易组织是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解决争端时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的情况下,为了 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建立的。它于 1995 年成立。它的建立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 全球化趋势。 (3)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意义:①使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②它努 力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促进了世界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法制化;③使成员国通过 贸易获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繁荣;④努力减少成员间的不平等。 【解析】( 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根据所学知识,确认该国际组织为世界贸易组织。( 2) 要找准题干关键词“怎样建立”“趋势”,理解题意,即考查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背景和过 程以及反映的经济趋势。( 3)要充分领会材料二所提供数据的有效信息,即反映了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贸易的快速增长,然后结合所学,说明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积极意义。 34. 【答案】 (1) 事件: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 第一次 ) 工业革命。 (2) 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 世界银行 ) ;关贸总协定。 共同特征:美国主导。 (3) 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宗旨:实现贸易自由化。 (4) 认识: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应当积极参与,而不是盲目反对;另一 方面,面对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国应该趋利避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解析】第 (1) 题回答从新航路开辟至 19 世纪的历史事件。第 (2) 题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在美国主导下建立的国际金融和贸易组织,并指出特征。第 (3) 题回答 20 世纪 90 年代经济全 球化的主要成果——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宗旨。第 (4) 题结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利弊表明 自己的态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