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8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荆门市2020届高三1月调考语文试题
荆门市2020年高三年级元月调考试卷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2019年的暑期档,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犹如天降,被赠予了“国漫之光”“票房黑马”的头衔,受到感召而去影院“二刷”、“三刷”者络绎不绝。 对近年中国电影保持关注的人应该不会对这样的情景感到陌生,它让人联想到此前《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等片上映时的情景。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票房奇迹现象甚至为中国电影业界带来了一个新的词汇:“口碑营销”。如今,《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14天,票房已达到30亿元。某平台软件预测其总票房最终将超过45亿元,有望成为中国影坛历史票房的前三名。 无独有偶,上述四部“爆款”影片除了都曾揽获诸如“国漫之光”等头衔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是对中国经典文学或者民间故事的创造性改写。 一直以来,对中国文化的改编与阐释始终根植于中国电影的创作传统之中,在动画电影的发展史上则尤为突出。新中国成立后,以上海美影厂的作品为代表,例如《过猴山》《宝莲灯》等,都实现了中国电影民族性追求在影像形式、风格与技术上对西方话语的革新与超越,也借助它们对经典文学或民间故事的影像化重释,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深邃的哲学思想与文化标识注入至“中国故事”之中,在国际上形成了能见度极高且被公认的“中国学派”。这些电影对经典文学与传统文化所进行的影像化改编,首先是一种内容上的重构,是以电影这种媒介形式对文学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演绎。正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对哪吒形象与经历的塑造、叙述,并未拘泥于仿造《西游记》或《封神演义》中的旧有叙事,而是努力使之与现代审美观念无限趋近,体现出了一种鲜明的当代意识。在片中,李靖与哪吒之间的刻骨仇恨被置换为崇高的“父爱”,被哪吒“抽筋剥皮”的小龙王敖丙则成为了纯粹而崇高的友情象征,曾经悲壮而残酷的哪吒自刎被替换为一个无法逃避的宿命“天劫”……由此可见,这部影片中的哪吒形象和他的故事,已与名著与传说中的形象相去甚远。之前多数引起市场轰动的经典改编作品,也几乎都依循了这种颠覆性的模式,例如逍遥浪子形象的许宣(《白蛇·缘起》)、顽童形象的唐三藏(《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与追求自由恋爱的“天神”(《大鱼海棠》)等。 但是,这种在表面上看来过度解构经典的创作倾向,也引发了不同的看法。如今对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负面评价,亦多集中于对其颠覆传统文化或经典影视作品中的哪吒形象与经历的不满。但是反观这些影片的拥趸,则多数抱着自顾自的娱乐心态,把影片满足个体价值认同摆在突出位置,鲜少去思考影片与主题来源之间的关系,或者根本不去触及。 两种意见之间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断层,究其原因,正是杰·瓦格纳所谓的“近似式改编”所致——影片虽以一种与原著近似的修辞技巧和表达观念进行创作,但实际上却与原著产生了相当大的距离,构成了另一部艺术作品。 有意思的是,西方影视作品对文学经典或民间传说的改编,多集中于莎剧、圣经故事和希腊传说。例如,近期被翻拍的《狮子王》取材于《哈姆雷特》,经典音乐剧《西区故事》的主要情节改编自《罗密欧与朱丽叶》,《纸牌屋》的故事内核源自《麦克白》,《七宗罪》《黑客帝国》等都是从圣经故事中汲取灵感,《诸神之战》《特洛伊》等则源自希腊神话。可以看出,西方的这些改编作品也几乎都采取的是“近似式”的改编策略,原文本自身并不会为影视作品提供一个“超稳定结构”,而且改编作品之中无不体现出强烈而鲜明的当代意识。塞吉欧·莱昂内曾说:“阿伽门农、埃阿斯、赫克托尔是过去的西部牛仔的原型,西部片中的人物则被导演搬进了神话世界。”也就是说,当经典文本通过改编穿梭至电影银幕之上时,它们之间的外部结构已然失去了相似之处,使之产生关联的只有由原文本所提供的“最大公约数”。 时至当今,我们应如何看待传统经典文学、民间故事与影视改编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我们应该以何种眼光去看待这种对传统的创新性、颠覆性、解构性改编电影?有学者说过,传统不是历史遗留元素不加选择的累积,传统自身包含着一种价值判断和优胜劣汰的选择性。真正有生命的传统绝不会黏着于某一固定的古旧形式,它终必化为贯穿古今统一历史的文化精神。因此,传统并不等同于“过去已经有的东西”,而恰恰意味着“未来可能出现的东西”。影视作为当代对传统进行表达的主要通俗文艺形式,将持续向经典文艺汲取灵感,并化作未来的“经典”。而经典文学与传统文化亦将成为当代中国电影中最为闪耀而突出的底色。 (摘编自郑炀《中国电影应如何面对文学经典与传统文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动画电影在国际上自成一派,与其故事中注入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文化标识密切相关。 B. 以上海美影厂的作品为代表的新中国动画电影,实现了中国电影民族性追求对西方话语的全方位革新与超越。 C. 中国电影尤其是动画电影的创作传统之中,时常会有对中国文化进行的改编与阐释。 D. 对中国经典文学或者民间故事的创造性改写,是《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四部“爆款”影片揽获“国漫之光”的一个共同特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由中国动画电影的成功作品引出话题,指出相关争论,并分析其原因,逻辑清晰。 B. 文中《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个例子有着丰富的话题性,有力证明了文中的多个观点。 C. 文章列举了许多中外电影,是为了证明电影要想成功,则离不开对文学作品进行“近似式”的改编。 D. 文章论证全面,既有对中国电影经典改编作品的详尽分析,也有对西方同类电影创作特点的概括总结。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著与传说中的哪吒形象简单直白,情节粗暴残酷,与现代审美观念相去甚远,故不被当代观众所喜爱。 B. 影片应把满足个体价值认同摆在突出位置,不需过多思考影片与主题来源之间的关系,甚至不需去触及。 C. 《狮子王》《纸牌屋》等西方改编类影视作品几乎都是对文学经典或民间传说采取了“近似式”的改编策略。 D. 改编作品之所以体现出强烈而鲜明的当代意识,是因为原文本自身并没有为影视作品提供一个“超稳定结构”。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再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本题, B项,“实现了中国电影民族性追求对西方话语的全方位革新与超越”错误,是“在影像形式、风格与技术上”超越,而不是“全方位”。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 C项,“是为了证明电影要想成功,则离不开对文学作品进行‘近似式’的改编”错误,选项曲解文意,原文说“也就是说,当经典文本通过改编穿梭至电影银幕之上时,它们之间的外部结构已然失去了相似之处,使之产生关联的只有由原文本所提供的‘最大公约数’”。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本题, A项,“名著与传说中的哪吒形象简单直白,情节粗暴残酷,与现代审美观念相去甚远,故不被当代观众所喜爱”错误,无中生有。 B项,“影片应把满足个体价值认同摆在突出位置,不需过多思考影片与主题来源之间的关系,甚至不需去触及”错误,选项曲解文意,原文是“但是反观这些影片的拥趸,则多数抱着自顾自的娱乐心态,把影片满足个体价值认同摆在突出位置,鲜少去思考影片与主题来源之间的关系,或者根本不去触及”,这是影片拥趸者的观点,并不是作者的观点。 D项,选项强加因果,原文是“可以看出,西方的这些改编作品也几乎都采取的是‘近似式’的改编策略,原文本自身并不会为影视作品提供一个‘超稳定结构’,而且改编作品之中无不体现出强烈而鲜明的当代意识”,并未说明“改编作品之所以体现出强烈而鲜明的当代意识”与“原文本自身并不会为影视作品提供一个‘超稳定结构’”有因果关系。 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每年10月的诺贝尔奖,都是万众瞩目的存在。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19年10月10日下午,瑞典学院常任秘书马茨·马尔姆代表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授奖词为:“对于叙事的想象充满百科全书式的热情,象征着一种跨界的生活形式。” 彼得·汉德克的授奖词为:“凭借着具有语言学才能的有影响力的作品,探索了人类体验的外延和特性。” 发布会上,安德斯·奥尔森向记者介绍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及其作品,并阐述了委员会的工作。他讲到,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发生了自1901年以来最大的变化,负责候选人预选的评选委员会增加了5名外部专家,并在评选过程中拥有发言权和投票权。 据悉,自诺贝尔文学奖颁布以来,瑞典学院有8次宣布“保留奖项”,分别在1915年、1919年、1925年、1926年、1927年、1936年、1949年和2018年。这其中有6次是推迟至第二年颁奖,推迟的原因都是因为战争或没有合适的候选人。 (摘编自李玫忆等《2018、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材料二:据最新消息报道,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等自然科学类奖项陆续揭晓,引发了公众对诺贝尔奖一年一度的关注。 诺贝尔奖自然科学类奖项的设立旨在表彰某一领域最重要的成就,100多年来,诺贝尔奖见证了人类改变世界、改变自身生存和生活状况的努力探索,是对致力科学事业之人的最高奖赏之一。从获奖成果中,国人可以看到中国在不少领域仍然存在差距。看到差距与不足,有利于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科研环境,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取得更大进步。 不过,也应看到,70年来我国科学技术从一个很低的起点,由弱到强、持续进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诺贝尔奖数量的多寡其实很难反映当前我国科学发展现状和总体科技实力。一方面,诺贝尔奖的评选具有较强时滞效应,不少奖励成果是几十年前取得的,难以反映当下的研究突破。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皮布尔斯是大爆炸宇宙学的奠基人之一,自1970年以来,就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领先的理论宇宙学家之一,但迟至今年才获奖。另一方面,当代中国科学家们获得和平稳定的科研环境不过几十年,近几十年来取得了不少诺贝尔奖级成果,何时获奖或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国庆前夕,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奖章颁发,共有11位科学家入选受表彰,这些科学家所取得的科学成就,其实就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侧面。这些都是我们不必妄自菲薄的理由,我们有足够的底气,以“水到渠定成”的淡然心态看待诺贝尔奖得失。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19年诺贝尔奖引关注》) 材料三:应该看到,诺贝尔奖带来的热议,绝不是凑热闹、蹭热点。我们之所以要关注诺贝尔奖,不仅是对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进行科普,更要弘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无数获奖者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将享受科学当作追求,他们身上所展现的探求、勇气、耐心等科学家精神,尤其珍贵。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既胸怀世界,又心系祖国,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涵。 这几天,中国作家残雪也因为在预测赔率榜上名列前茅而广受关注。毫无疑问,一位中国作家若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肯定,总是令人感到欣喜。不过,残雪本人的回应也说得很明白:“很多国内的朋友太重视这个奖了,这只是一个奖。” 没错,这只是一个奖。虽然,诺贝尔奖的权威性应该得到承认,但它并不是反映当前各国科学和文化最高水平的唯一指标。何况,诺贝尔科学奖的评奖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委员会的主观倾向和评委们的内部斗争……诺贝尔奖的荣誉能给一个国家带来声望,推动经济发展,鼓励更多青少年投身学术研究和文化创新,但中国人,也能用一种淡定、从容的态度看待和关注诺贝尔奖。因为,今天的中国人,完全有这份底气。 (摘编自澎湃新闻《今天,我们如何关注诺贝尔奖?》) 材料四:2019年的诺贝尔奖早已尘埃落定,但它的影响却依然存在。客观说,不少中国人对诺贝尔奖总体上仍有崇拜心结,有人号召漠视这个奖项,实际上很难做到。西方仍处在全球软实力的上游,我们受西方影响经常是情不自禁的。但我们对诺贝尔非自然科学奖的理性认识也的确在增加,质疑它们已经成为很多人对其态度的一个持久性元素。 允许自己对诺贝尔奖的各种临时性感受自然发生,不纠结于对它形成前后一致的统一态度,不被它牵着鼻子走,这或许才是中国社会对诺贝尔奖真正的一份“平常心”。 (摘编自环球时报《看淡诺贝尔奖,说来容易其实挺难》) 4. 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两位得主,分别是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和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 B. 自诺贝尔文学奖颁布以来,瑞典学院有8次宣布“保留奖项”,推迟的原因都是因为战争或没有合适的候选人。 C. 近几十年来,当代中国科学家们取得了不少诺贝尔奖级成果,因此我们有足够的底气说,中国也必将获奖。 D. 从诺贝尔奖获奖成果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很多领域仍与国际存在差距。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诺贝尔奖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见证了百年来人类历史的变迁,恐怕哪个国家都不会完全忽视它的价值和意义。 B. 中国作家残雪因在诺贝尔文学奖赔率预测榜上名列前茅而令国人感到欣喜。 C. 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比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更有价值。 D. 诺贝尔奖的荣誉可以给一个国家带来声望,并有助于推动这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6. 随着2019年诺贝尔各种奖项的尘埃落定,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我们今日应如何关注诺贝尔奖? 【答案】4. D 5. B 6. ①从获奖成果中看到中国在不少领域仍然存在差距,所以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②中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很好地成绩,所以我们也不必妄自菲薄。③要客观地用一种淡定、从容的态度看待和关注诺贝尔奖,保持平常心。④关注诺贝尔奖,不仅要对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进行科普,更要弘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本题, A项,“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两位得主,分别是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和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错误,由材料一第1段“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可知,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是2018年得主。 B项,“推迟的原因都是因为战争或没有合适的候选人”错误,选项曲解文意,材料一第4段说“瑞典学院有8次宣布‘保留奖项’,分别在1915年、1919年、1925年、1926年、1927年、1936年、1949年和2018年。这其中有6次是推迟至第二年颁奖,推迟的原因都是因为战争或没有合适的候选人”,原文说“这其中有6次推迟的原因都是因为战争或没有合适的 候选人”。 C项,“中国也必将获奖”,过于绝对。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 B项,“因在诺贝尔文学奖赔率预测榜上名列前茅而令国人感到欣喜”错误,因果关系错误。由原文“中国作家残雪也因为在预测赔率榜上名列前茅而广受关注。毫无疑问,一位中国作家若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肯定,总是令人感到欣喜”可知,令人感到欣喜的原因是“一位中国作家若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肯定”,而不是“在诺贝尔文学奖赔率预测榜上名列前茅”。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针对文本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这类题在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搜寻相关答案,可以从当前存在问题中推测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借鉴有效经验。或者从解决该问题涉及到的不同对象谈论解决办法。 由材料一“从获奖成果中,国人可以看到中国在不少领域仍然存在差距。看到差距与不足,有利于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科研环境,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取得更大进步”可知,中国还需努力,从而缩小与其它国家的差距;由“当代中国科学家们获得和平稳定的科研环境不过几十年,近几十年来取得了不少诺贝尔奖级成果,何时获奖或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国庆前夕,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奖章颁发,共有11位科学家入选受表彰,这些科学家所取得的科学成就,其实就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侧面。这些都是我们不必妄自菲薄的理由,我们有足够的底气,以‘水到渠定成’的淡然心态看待诺贝尔奖得失”可知,中国应当淡定心态,不必妄自菲薄;由“诺贝尔奖的荣誉能给一个国家带来声望,推动经济发展,鼓励更多青少年投身学术研究和文化创新,但中国人,也能用一种淡定、从容的态度看待和关注诺贝尔奖。因为,今天的中国人,完全有这份底气”“允许自己对诺贝尔奖的各种临时性感受自然发生,不纠结于对它形成前后一致的统一态度,不被它牵着鼻子走,这或许才是中国社会对诺贝尔奖真正的一份‘平常心’”可知,中国人应当对诺贝尔奖保持平常心;由“我们之所以要关注诺贝尔奖,不仅是对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进行科普,更要弘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无数获奖者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将享受科学当作追求,他们身上所展现的探求、勇气、耐心等科学家精神,尤其珍贵。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既胸怀世界,又心系祖国,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涵”可知,中国应当弘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解题方法: (1)比较材料。在当今这个大数据时代里,阅读新闻、报告类文本,要加强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要从材料来源、主要内容、中心观点、数据图表等多角度比较分析,辨明异同,深入探究规律。 (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一方面浏览全文,找到相应语句并在原文中标注出来。另一方面,逐一把选项和原文比对,不一致的即可判定错误。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首先读懂文本,标记包含相关信息的重要语句。可以从概括性的句子、文中运用的材料和作者的评价三方面入手。其次,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出发,结合新闻材料提炼观点。最后,观点必须于文有据,合情合理。要做到客观公正,不能任意拔高或者贬低。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 遥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县城的大街小巷比平时少了许多嘈杂。街巷背阴的地方,冬天残留的积雪和冰溜子正在雨点的敲击下蚀化,石板街上到处都漫流着肮脏的污水。风依然是寒冷的。空荡荡的街道上,有时会偶尔走过来一个乡下人。 只有在半山腰县立高中的大院坝里,此刻却自有一番热闹景象。午饭铃声刚刚响过,从一排排高低错落的石窑洞里,就跑出来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他们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坝,向南面总务处那一排窑洞的墙根下蜂拥而去。偌大一个院子,霎时就被这纷乱的人群踩踏成了一片烂泥滩。 在校园内的南墙根下,已经按班级排起了十几路纵队。各班的值日生正在忙碌地给众人分饭莱。莱分 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条为主,里面有些叫人嘴馋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钱;乙菜其他内容和甲莱一样,只是没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钱。丙菜可就差远了,清水煮白萝卜——似乎只是为了掩饰这过分的清淡,才在里面象征性地漂了几点辣子油花。不过,这菜价钱倒也便宜,每份五分钱。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白、黄、黑,颜色就表明了一种差别;学生们戏称欧洲、亚洲、非洲。 从排队的这一片黑压压的人群看来,他们大部分都来自农村,脸上和身上或多或少都留有体力劳动的痕迹。贫困山区的农民尽管眼下大都少吃缺穿,但孩子既然到大地方去念书,家长们就是咬着牙关省吃节用,也要给他们做几件见人衣裳。当然,这队伍里看来也有个把光景好的农家子弟,那穿戴已经和城里干部们的子弟没什么差别,而且胳膊腕上往往还撑一块明晃晃的手表。有些这样的“洋人”就站在大众之间,如同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他们排在非凡的甲菜盆后面,虽然人数寥寥无几,但却特别惹眼。 在整个荒凉而贫瘠的黄土高原,一个县的县立高中,就算是本县的最高学府吧,也无论如何不可能给学生们盖一座餐厅。天好天坏,大家都是露天就餐。好在这些青年都来自山乡圪地里吃过饭呢? 今天可不行。所有打了饭菜的人,都用草帽或胳膊肘护着碗,趔趔趄趄穿过烂泥塘般的院坝,跑回自己的宿舍去了。不大一会儿工夫,饭场上就稀稀落落的没有几个人了。 现在,只有高一(1)班的值日生一个人留在空无人迹的饭场上。这是一位矮矮胖胖的女生,她面前的三个菜盆里已经没有了菜,馍筐里也只剩了四个焦黑的高粱面馍。她在等待最后一个姗姗来迟者。 就在这时候,在空旷的院坝的北头,走过来一个瘦高个的青年人。他胳膊窝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小伙子脸色黄瘦,而且两颊有点塌陷,显得鼻子像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他撩开两条瘦长的腿,扑踏扑踏地踩着泥水走着。他那身衣服尽管式样裁剪得勉强还算是学生装,但分明是自家织出的那种老土粗布,而且黑颜料染得很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脚上的一双旧黄胶鞋已经没有了鞋带,凑合着系两根白线绳;一只鞋帮上甚至还缀补着一块蓝布补丁。裤子显然是前两年缝的,人长布缩,现在已经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 他独个儿来到馍筐前,先怔了一下,然后便弯腰拾了两个高粱面馍。 他直起身子来,眼睛不由地朝三只空荡荡的菜盆里瞥了一眼。他瞧见乙菜盆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房上的檐水滴答下来,盆底上的菜汤四处飞溅。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蒙的大院坝里空无一人。他很快蹲下来,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他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了下来。 他站起来,用手抹了一把脸,端着半碗剩菜汤,来到西南拐角处的开水房前,给菜汤里掺了一些开水,然后把高粱面馍掰碎泡进去,就蹲在房檐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他突然停止了咀嚼,然后看着一位女生来到馍筐前,把剩下的那两个黑面馍拿走了。是的,她也来了。他望着她离去的、穿破衣裳的背影。 自从开学以来,每次吃饭的时候,班上总是他两个最后来。这并不是约定的,他们实际上还并不熟悉,甚至连一句话也没说过。 他蹲在房檐下,一边往嘴里扒拉饭,一边在心里猜测:她之所以也常常最后来取饭,原因大概和他一样。但他对她的一切毫无所知。因为班上一天点一次名,他现在只知道她的名字叫郝红梅。她大概也只知道他的名字叫孙少平吧?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县立高中学生将学校食堂的主食按颜色戏称为欧洲、亚洲和非洲,从中可以看出他们虽处在极端艰苦贫穷的环境中,但依然保持着乐观。 B. 通过将大多数贫困学生与吃甲菜、戴手表的“洋人”学生进行对比,蕴含着对“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的极少数学生的批评。 C. 孙少平是特定年代农村青年的典型,他连五分钱的菜都吃不起,处境已非“贫困”所能形容,但他并未消沉,敏感而自尊的内心正是向上人生的一种表现。 D. 小说语言整体朴实厚重,文中“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烂泥塘般的院坝”“山乡圪”等陕北方言词语的使用,使小说具有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8. 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作为一部在中国当代具有史诗特征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如何做到艺术上的真实的? 请结合节选文本展开分析。 【答案】7. B 8. ①开篇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信息,为人物出场、故事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②初春黄土高原雨雪交加、严寒依旧的自然环境描写,营造了阴冷凄清的气氛,有力地烘托了主人公孙少平的心理和贫寒形象。③开篇环境描写与下文县立高中午饭时热闹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有利于转入下一个画面,引出主要人物和故事。 9. ①现实主义创作笔法的成功运用,还原了事物的本来状态。文中无论是写早春的黄土高原、县城的环境,或是对县立高中的相关描写,都采用了近乎直录的笔法,写得十分逼真。②生动具体的场面描写增强了现场感真实性。连用动词,结合视觉听觉等角度写学生吃午饭时争先恐后的场景;对孙少平打饭场景的描写,如在眼前。③细节等描写与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对孙少平的肖像、穿着、动作等细致入微的刻画,与他自尊、敏感,而又勇敢面对贫困的形象相吻合,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蕴含着对‘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的极少数学生的批评”错误,没有批评,只是客观叙述学生的生活水平,为孙少平出场做铺垫,更加衬托孙少平上高中时的贫穷。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一般来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本题,“1975年二三月间”“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可知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信息,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等,为人物出场、故事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细濛濛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时令到了惊蛰,但是却仍在下雪,可见“春寒料峭”,“温暖的春天还没来”,为孙少平出场蓄势,烘托孙少平的形象。开篇的冷清和吃饭相成对比,“只有在半山腰县立高中的大院坝里,此刻却自有一番热闹景象。午饭铃声刚刚响过,从一排排高低错落的石窑洞里,就跑出来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他们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坝,向南面总务处那一排窑洞的墙根下蜂拥而去。偌大一个院子,霎时就被这纷乱的人群踩踏成了一片烂泥滩”。此处的“寒冷”还有象征意义,象征社会的寒冬,此处的景物描写也暗示着社会的春天也还没有到来,需要耐心等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小说艺术特色。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艺术特色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本题,“《平凡的世界》是如何做到艺术上的真实的”,环境方面,“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县城的大街小巷比平时少了许多嘈杂。街巷背阴的地方,冬天残留的积雪和冰溜子正在雨点的敲击下蚀化,石板街上到处都漫流着肮脏的污水”,很真实,还原生活本来的面貌。场面描写,“午饭铃声刚刚响过,从一排排高低错落的石窑洞里,就跑出来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他们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坝,向南面总务处那一排窑洞的墙根下蜂拥而去”“所有打了饭菜的人,都用草帽或胳膊肘护着碗,趔趔趄趄穿过烂泥塘般的院坝,跑回自己的宿舍去了”“就在这时候,在空旷的院坝的北头,走过来一个瘦高个的青年人。他胳膊窝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敲”“叫叫嚷嚷”“跑”“蜂拥而去”,连用动词,结合视觉听觉等角度写学生吃午饭时争先恐后的场景,孙少平出场画面感很强。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小伙子脸色黄瘦,而且两颊有点塌陷,显得鼻子像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他那身衣服尽管式样裁剪得勉强还算是学生装,但分明是自家织出的那种老土粗布,而且黑颜料染得很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脚上的一双旧黄胶鞋已经没有了鞋带,凑合着系两根白线绳;一只鞋帮上甚至还缀补着一块蓝布补丁。裤子显然是前两年缝的,人长布缩,现在已经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他撩开两条瘦长的腿,扑踏扑踏地踩着泥水走着”,孙少平的样貌、穿着、动作刻画的真实而亲切,一个贫寒穷苦,内心自卑脆弱,自尊好面子,面对穷困的坚强刚毅法人农村学生形象跃然纸上。 【点睛】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如下: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映衬人物心情,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发展;④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人物命运,衬托主题。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要点回答。一般的答题模式为:……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揭示人物心境,……体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 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相徐阶辈皆器重之。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阶代严嵩首辅,倾心委居正。居正与中人冯保善。居正劝帝当尊崇两宫。故事,皇后与天子生母并称皇太后,而徽号有别。保欲媚帝生母李贵妃,风居正以并尊。居正不敢违,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皇贵妃曰慈圣皇太后,两宫遂无别。慈圣徙乾清宫,抚视帝,内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时承平久,群盗猬起,至入城市劫府库, 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得盗即斩决,有司莫敢饰情。盗边海钱米盈数,例皆斩,然往往长系或瘐死。居正独亟斩之,而追捕其家属。盗贼为衰止。时帝渐备六宫,太仓银钱多所宣进。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疏上,留中。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言官请停苏、松织造,不听。居正为面请,得损大半。帝御文华殿,居正侍讲读毕,以给事中所上灾伤疏闻,因请振。复言:“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而皇上加意撙节,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裁省禁止。”帝首肯之,有所蠲贷。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 (节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B.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C.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D.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 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年号纪年法,年号和干支兼用等。 B. 庶吉士,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C. 织造,明清设专局供应宫中织品的皇商,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是明清两朝为宫廷供应织品的皇商。 D. 户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掌全国疆土、户籍、屯田、赋税、俸饷等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居正富有才华,深受重用。居正年少才华过人,巡抚顾璘赏识他;宰相徐阶等人器重他;居正劝皇帝尊崇两宫太后,皇帝把朝廷的大权全交给他。 B. 居正为政严苛,重惩盗贼。各地群盗起事抢劫府库,居正下令捕获盗贼当即处死;盗贼偷盗沿海边境钱米超过一定数量的,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追捕犯人家属。 C. 居正劝谏皇帝节用,救济受灾地。皇帝修缮六宫,动用国库银两,居正劝谏皇帝量入为出,节俭无谓开支,皇帝没答复;他建议宫中应节用,以此救济受灾各地,皇帝没有采纳。 D. 居正公忠体国,皇帝厚待他。居正生病期间,皇帝频发敕令询问其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做药费;他去世后皇帝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傅。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 ②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 【答案】10. D 11. D 12. C 13. ①有关部门(或地方官员)常常隐瞒,张居正下令严厉禁止(这种行为),如果隐瞒不报的,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员也要贬退。 ②皇上爱民如子,而外派机构的官员损公肥私,违法求利,剥夺百姓欺骗皇上,应按法律痛加惩治。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把握语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张居正鉴于江南贵家豪族仗势不交纳赋税以及各种奸民猾吏巧于拖欠,应派精悍大员前去严行督责。这样赋税才按时交纳,国库日益充实,但那些豪民猾吏大都怨恨张居正。没过多久,张居正生病,皇帝频频发敕文询问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作为药费。 句中“输”承上句作“赋”的谓语。“国藏”是指国库,作“充”的主语,中间要断开,排除A和C。“亡何”,是时间词,不久的意思,前后要断开,排除B项。 故选D。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本题, D项,“屯田”由工部掌管。 故选D。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时间颠倒、地点错误、因国失当等多种情况。本题, C项,曲解文意,原文“帝首肯之,有所蠲贷”,皇帝不是没有采纳,而是答应有所减免。 故选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①中关键词:“讳”,隐瞒;“匿”,隐瞒;“黜”,贬退;“虽”,副词,即使。 ②中关键词:“而”,连词,表转折;“罔”,欺骗、蒙蔽;“钳”,惩治;“宜痛钳以法”,状语后置句。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张居正,字叔大,是江陵人,少年时即有过人的聪明机敏,十五岁时就中了秀才。巡抚顾璘对他的文章感到惊奇,说道:“将来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考中进士,又改为翰林院庶吉士。宰相徐阶等人都很器重他。张居正升任右中允,兼任国子司业。他和国子监祭酒高拱关系很好,他们以宰相为目标,相互鼓励。许阶代替严嵩为内阁首辅,推心置腹地委任张居正。张居正和宦官冯保关系很好。他劝皇帝应该尊崇两宫太后。按照旧制规定,皇后和天子的生母都称为皇太后,但称号有区别。冯保想讨好皇帝的生母李贵妃,暗示张居正让他提出两宫并尊的建议,张居正不敢违抗,议定皇后的尊号为仁圣皇太后,皇贵妃为慈圣皇太后,于是两宫地位就没有区别了。慈圣皇太后迁移到乾清宫,抚养皇帝,宫内事情任用冯保,朝廷的大权全交给张居正。当时因长时间天下太平,各地的群盗纷纷起事,甚至攻入城市抢劫官库。有关部门常常隐瞒,张居正下令严厉禁止这种行为,如果隐瞒不报,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员,也要贬退。捕获盗贼,当即处死,有关部门都不敢掩饰真实情况。盗窃供应边备和海防用的钱粮,超过一定数额,一律斩首,但往往是长年关押或病死狱中。只有张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且追捕犯人的家属,这样盗贼气焰才被打下去以至最后被消灭。当时皇帝逐次修缮六宫,国库的银两很多被调进宫中花销。张居正乘户部进呈皇帝审阅国库出入账目之机,上书对皇帝陈述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每年的收入少于支出,请皇帝把账目放在御座旁边,时时翻看,做到量入为出,节俭无谓的开支。他的奏疏呈上去,皇帝没有批复。皇帝又令工部铸钱,供给宫中开销,张居正认为这样铸钱之利也不能抵偿宫中的消费,便加以制止。言官建议停止苏州、松江织造贡品,皇帝也不听从。张居正当面请求,才得以减去一大半。皇帝坐在文华殿,张居正为皇帝讲读经书完毕,把给事中所上各地灾害情况的奏章给皇帝看,因而请求加以救济,并说:“皇上爱民如子,而外派机构的官员损公肥私,违法求利,剥夺百姓欺骗皇上,应按法律痛加惩治。皇上也要格外节俭,对于宫中的一切开支、服饰器用、赏赐布施,应加以裁省禁止。”皇帝点头答应,有所减免。张居正鉴于江南贵家豪族仗势不交纳赋税以及各种奸民猾吏巧于拖欠,认为应派精悍大员前去严行督责。这样赋税才按时交纳,国库日益充实,但那些豪民猾吏大都怨恨张居正。没过多久,张居正生病,皇帝频频发敕文询问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作为药费。等到他去世以后,皇帝为此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傅。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长安秋望 赵 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诗中“凄清”二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B. 颈联写俯察之景。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C. 末联则抒写胸怀。上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D. 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全诗意境雄浑而壮丽,风格沉郁而豪放。 15. 颔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联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杜牧如此激赏此联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视听结合,动静结合:颔联写仰观。“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笛声那样悠扬哀婉,既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也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颔联情景交融,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 D项,“全诗意境雄浑而壮丽,风格沉郁而豪放”错误,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景物,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故选D。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颈联句意为:天空中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空中又飞来一行秋雁,远处传来一声长笛,依稀可见有人倚着栏杆。“雁横塞”“长笛一声”是动景,“残星几点”“人倚楼”是静景,动静结合;“残星几点”“人倚楼”“雁横塞”是视觉,“长笛一声”是听觉,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营造出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寂和对家乡的强烈思念之情。作者通过寥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笛声、倚楼听笛之人等意象烘托渲染悲凉情感,饶有情韵,表达了作者漂泊在外的孤寂和深切的思乡之情。空中几点残余星光、一行秋雁,一声长笛,人孤独倚着栏杆,勾画出一幅秋日倚楼图,情与景自然融合,更是借助此景表达诗人孤独之感和思乡之情。 【点睛】景物手法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句用比兴手法,表达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度,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2)《琵琶行》中“____,____”两句,借用设问句式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以在谪居地所闻动物呼号声来表情达意。 (3)王湾《次北固山下》的颔联“____,____”,写景优美,富含哲理。 【答案】 (1). 淇则有岸 (2). 隰则有泮 (3). 其间旦暮闻何物 (4). 杜鹃啼血猿哀鸣 (5). 潮平两岸阔 (6). 风正一帆悬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1). 淇、、 隰、泮 (2).旦暮、鹃、哀 (3).岸、悬。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语言文字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胡适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箭垛式”的人物。屈原之影响中国历史,不在于他的思想,也不在于他的事功。屈原之影响后代,乃是因为他的失败。这是个人对历史的失败,个性对社会的失败,理想对现实的失败。屈原在他的作品里 地展现了这种失败。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有关独特的个人与社会、历史发生冲突并遭致 毁灭的记录。在此之前的诸子及所谓儒家的六经,都只是对所谓社会秩序、历史规律的认知—包括价值认同,并没给独特个体及个性留多少余地;( )。比屈原稍前的庄周已经看出了个性与社会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的必然性,同时他也悲观地认识到,在这场正面冲突中失败的一方只能是个性,故而他避开了社会冷酷的锋芒、避免与之发生冲突,他几乎是 。唯独屈原,既要坚持个性,又要坚持以自己的个性去改变世界,以个性的温热去融化那 的秩序。因此,他的失败是人类永恒的悲剧,他的作品可以视为有关人类自由、幸福的启示录,甚至也是历史的一次意味深长的事件。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酣畅淋漓 惨痛 不战而退 冷漠 B. 淋漓尽致 惨痛 不战而退 冷酷 C. 淋漓尽致 沉痛 退避三舍 冷漠 D. 酣畅淋漓 沉痛 退避三舍 冷酷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而“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致使《诗经》中为数不多的个性痛苦也黯淡无光 B. 因“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诗经》中的为数不多的个性痛苦也黯淡无光 C. 而《诗经》中的为数不多的个性痛苦也因“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而黯淡无光 D. 而《诗经》中的为数不多的个性痛苦也黯淡无光,正是因其“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因此,他的失败是人类永恒的悲剧,也是一次意味深长的历史事件,甚至可以把他的作品视为有关人类自由、幸福的启示录。 B. 因此,他的失败是历史的一次意味深长的事件,也是人类永恒的悲剧,甚至可以把他的作品视为有关人类自由、幸福的启示录。 C. 因此,他的失败是人类永恒的悲剧,也是一次意味深长的历史事件,甚至他的作品可以被视为有关人类自由、幸福的启示录。 D. 因此,他的失败是一次意味深长的历史事件,也是人类永恒的悲剧,甚至我们可以把他的作品视为有关人类自由、幸福的启示录。 【答案】17. B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 第一处,酣畅淋漓,形容极其畅快的样子。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讲话等表达得详尽细致、充分彻底。对象是“作品”,应使用“淋漓尽致”。 第二处,惨痛,悲惨痛苦。沉痛,深刻而令人痛心。语境是“毁灭”,程度较重,应用“惨痛”。 第三处,退避三舍,比喻主动退让,不与之争。不战而退:没有和敌人正面交锋,就已经后退了。根据“故而他避开了社会冷酷的锋芒、避免与之发生冲突”可知,原句意在表述不冲突就开始后退,应用 “不战而退”。 第四处,冷漠,冷淡,不关心。冷酷,冷淡苛刻,程度更重。由“以个性的温热去融化那 的秩序”可知,应为“温热”的反义词,并且程度较重,应用“冷酷”。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 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择。本题属于选填衔接句, 诸子六经、《诗经》是平行的例子,故此句应注意与前后保持句式一致,应把《诗经》放在前面,排除A、B两项;D选项强调黯淡无光的原因,这不是论述的重点,排除D项。 故选C。 【19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本题, 原句的错误在于“历史的一次意味深长的”多重定语顺序混乱,“他的作品”与“事件”主宾搭配不当。“一次意味深长的历史事件”应该在“人类永恒的悲剧”前面,故排除A、C;而B“历史的一次意味深长的历史事件”定语语序不当,数量短语应放在前面。 故选D。 【点睛】常见病句类型及例句 (1)语序不当 我国棉花生产,长期不能自给。(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搭配不当 他那崇高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3)成分残缺或赘余 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评论已很多了。(删掉“关于”,使句子主语出现。) (4)结构混乱 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可改为“……触动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5)表意不明 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九月15日前去汇报。(可以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也可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 (6)不合逻辑 他是全部死难者中的幸免的一个。(“死难者”与“幸免”矛盾。) (7)歧义 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谁给谁点烟?无法猜出。) (8)句式杂糅 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世界的各个国家,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事件。2019年10月,由易烊千玺和周冬雨主演的电影《少年的你》在中国大陆热映。影片中,胡小蝶、陈念等遭受校园暴力的“花季少年”令人心疼,再次唤起公众对校园欺凌现象的关注。_________?靠全社会关注和应对,这是目前消除这一现象的主要手段。然而,_________,仍然是最明智的选择。从根本上讲,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最需要用更全面的教育来解决。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本来就是_______,这需要学校、家长乃至全社会携手推行人格独立、心智开放的教育理念。 【答案】 (1). ①应当如何消除校园欺凌这一现象呢 (2). ②让校园的问题回归校园 (3). ③帮助孩子养成健全的人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要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第一空,根据句末问号和后句“靠全社会关注和应对,这是目前消除这一现象的主要手段”可知,应为“应当如何消除校园欺凌现象”。 第二空,根据转折词“然而”和后句“从根本上讲,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最需要用更全面的教育来解决”可知,校园暴力问题归根结底是教育问题,因此应为“让校园的问题回归校园”。 第三空,根据“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本来就是”和“这需要学校、家长乃至全社会携手推行人格独立、心智开放的教育理念”可知,应为“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题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字。 近日,猪肉价格成了全民热议的话题,有网友调侃“二师兄”的身价已经超过师父了。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已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猪肉价格为何上涨?主要原因是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产能持续下滑,猪肉市场供给偏紧。此轮猪价上涨还受到周期性因素影响。去年年中,猪价跌至周期低点,随后猪价开始步入新一轮上涨周期。为了保障猪肉长期稳定供给,今年以来,各地方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稳市场。一方面加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目前大部分省份的疫区已全部按规定解除封锁,生猪生产和运销秩序逐步恢复。另一方面,加快恢复生猪养殖主体的积极性,加快生猪产能恢复。政策“组合拳”集中发力,猪肉市场总体稳定,市场肉类供应有保障。 【答案】非洲猪瘟疫情和猪价周期性因素导致猪肉价格上涨,政策“组合拳”集中发力,市场肉类供应有保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考点,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 选段文字分为三层,第一层为1-6句,重点介绍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周期性因素影响。第二层为7-9句,重点介绍政府针对猪肉价格上涨采取的措施——加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加快恢复生猪养殖主体的积极性。第三层是最后一句,介绍政府措施的结果。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写作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朱自清《春》 春天里,大自然百花齐放,百卉争荣,尽情展现各自生命的精彩,其实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读了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绽放生命光彩 国学大师席慕蓉曾说过:“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小河,我们都是那过河的人。在河的左岸是铭记,在河的右岸是忘记,只有铭记该铭记的,忘记该忘记的,才能奔向生命的远方”。 那么我们该铭记的到底是什么,该忘记的到底又是什么呢?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应该铭记的乃是心中的理想和奋斗的目标,应忘记的则是消极的心态。正如塞内卡所说:“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只有绽放生命光彩,方不辱没生命的意义。 凡高的一生融入了向日葵,把艺术的精华留给了人类,他的生命是精彩的;贝多芬的一生奉献给了音乐,用生命之曲唤醒人类,他的生命也是精彩的;马克思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他的生命也是精彩的;孔繁森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兰考人民,他的生命同样是精彩的……巴金说过:“寒冷寂寞的生,不如轰轰烈烈的死。生命如果没有意义,那么就尽早结束它”。 古人云“水流湍急浪花飞溅处自有大鱼”。生活中总会有这么一些人,为理想而奋斗让生命绽放光彩。陈州虽是街头卖唱失去双腿的残疾人,却凭借心中顽强的毅力攀登五岳之巅;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俊德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一心想着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站在历史的河畔,漫瞅那一道道鸿梁,无不散发着为理想而奋斗的光芒。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而未悔;张骞扶着驼铃走一心向天山;卫将军旌旗飞舞奔向大沙漠;唐太宗载舟为民,创贞观之治;南唐后主伴寂寥,佳作不间断;回眸历史沧桑,掩卷长思,荡气回肠,无不是我们敬仰的楷模。 古人云“英雄多磨难,纨绔少伟男”。 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并没有颓废,仍坚持着作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离骚”的,《史记》。翻开太史公的《抱任安书》会有这样的声音在耳边环绕: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孤愤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奋之所为也。 小草把绿色献给春天,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清泉,把它的甘醇流淌入干渴者的心田,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红日,把它的温暖传递到严寒的隆冬,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 花开不是为了凋谢,而是为了结果,结果也不是为了终结,而是为了更生。生命亦是如此!在面对生命道路的坎坷不平时,我们要迎风破浪,披荆斩棘,让生命绽放出光彩。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对于名言警句、诗句、歌词等材料,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材料中引用朱自清《春》中的句子,描绘了桃树、杏树、梨树各自的美丽,表现了它们各自生命的精彩之处,它们又组成了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其实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由物到人,提示学生人的生命同样各有个的精彩。因此,学生只要围绕“生命的精彩”“生命的美”由个体到整体,由个人到家国立意即可。 【立意】(1)力争上游勇敢竞争,创造人生精彩。 (2)团结奋进,合作共赢,共创美好世界。 (3)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4)每个人都可以为国家的美好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结构】紧扣材料中心拟定题目《绽放生命光彩》,然后引用席慕蓉和塞内卡的名言提出论点——只有绽放生命光彩,方不辱没生命的意义。接着用凡高、贝多芬、孔繁森、马克思为人民、艺术、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等中外论据证明生命的意义。继而指出,生命光彩的绽放需要理想的支撑,如今人残疾人陈州、中科院院士林俊德为国奉献;古人楚大夫、张骞、唐太宗等人为民、为国,名垂史册。最后指出,绽放生命光彩还需不怕艰难困苦,并以“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作为论据。结尾以自然界花草比兴,重申论点——面对生命道路的坎坷不平时,我们要迎风破浪,披荆斩棘,让生命绽放出光彩。全文古今中外事例信手拈来,中外名言俯拾皆是,论述严密,论点突出。 【素材】1. 历史长河中,无数英烈为了使生命变得精彩而做出了生与死的抉择。屈原为了使自己的生命变得精彩投入了泪罗江中;一代大侠荆轲,为了生命的精彩,高吟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血洒咸阳殿;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千古绝唱而流芳百世的文天祥,为了生命的精彩躺倒在蒙古人的大刀之下;“一腔碧血勤珍重”的秋瑾为了生命的精彩,命丧清狗之刀下。无数的英雄儿女,不甘平凡,舍生取义,使生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生命需要精彩,精彩燃烧出生命的辉煌。 巴斯德说:“生命在最危险的环境中,方是真正的生命”。小草生长在瓦砾之中,才显出它生命的精彩;苍松矗立于绝壁之上,才显出它生命的精彩;骆驼奔走于沙漠之中,才显出它生命的精彩。只有精彩的生命才能在宇宙之中永生不灭。 2. 脑瘫青年欧阳凯故事,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的言语含糊不清,他的走路姿态因失去重心而摇摆不定,这些有别于普通人的言谈举止,也许会让初次见到他的人有着异样的感觉,可是一旦你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你便会被他内心那种不屈服于命运、坚强、自信、乐观的精神所感染,所震撼。 往往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最能打动人的心扉。他的说话含糊不清,却字字句句直达你的心灵,他的走路摇摆不定却折射出他的沉稳与自信的另一面。他抛开世俗的眼光,傲然行走在大街上,不仅仅是在锻炼他的身体,更是在锻炼他的自信。内心对生命的执著与热爱支撑着他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他那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脸上始终笑意盈盈,自信满满,他用手中的画笔将生命描绘成五彩斑斓的美丽世界。 我们都知晓,人一生下来就会有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关键是你该如何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也许这条路过于平坦,也许这条路充满了荆棘与坎坷,然而奇迹和命运却可以靠自己书写,欧阳凯正是用自己的坚强意志改写了自己的人生。记得有句话说得好:命运的建筑师其实就是你自己。没有人能够打倒你,真正击败你的便是你自己。生活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当你拥有了逆境,你便拥有了磨砺人生的最大财富,那就是坚强的意志,不屈的信念。反之,当你拥有的是顺境,那么,你便拥有了锈蚀意志的情愫——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生活就是这样,常常伴随着不顺心不如意,关键取决于自己的心态。也许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挖掘生命的潜能,保证生命的质量。不管生命的长短如何,哪怕仅有一天,只要开心快乐有意义,那么人生就没有遗憾。就像那生命短暂的昙花,虽是极有限的生命,却能绽放自己的光彩,“生命虽短,却不曾浪费一点一滴——辉煌而来,辉煌而去。” 生命到底应该属于什么颜色?我想它该取决于你自己对生命的态度,对生命的理解,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你自己就是画家。你可以随性随意挥动画笔,调配色别,描绘出五彩缤纷的新世界,这个世界少了任何一种色别,都不会美丽。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