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8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邢台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邢台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期末测试地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湘教版必修3、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黄土高原位于32°N-41°N,107°E-114°E之间,总面积为64.6万km2。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千沟万壑,地形破碎。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分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划分图示区域的主要地理要素是( ) A. 降水 B. 植被 C. 地貌 D. 热量 2. 图示区域( ) A. 具有一定的面积 B. 具有明确的边界 C. 各区域形状规则 D. 区域间过渡不明显 【答案】1. C 2. A 【解析】 【1题详解】 图例显示,图示区域划分为丘陵沟壑区、土石山区、沟谷平原、风沙区、高原沟壑区等区域,根据内部区域的名称判断,划分图示区域的主要地理要素是地貌,C符合题意。区域名称中没有主要体现降水、植被和热量等地理特征差异性,因此这些要素不是划分图示区域的指标,排除A、B、D。故选C。 【2题详解】 图示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因此具有一定的面积,A正确。图示区域为自然区,自然要素的变化具有过渡性,因此一般不具有明确的边界,边界往往是模糊的,B错误。图中显示,图示区域中各区域形状很不规则,C错误。图示区域各地貌区域间,地貌变化具有过渡性,没有明显的边界,因此过渡性明显,D错误。故选A。 【点睛】区域特征:①有一定的界线(有明确的,也有模糊的);②区域内部有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有差异性;③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④区域之间相互联系。 产业转移已经成为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河南省规划了180个产业集聚区,又获得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国家战略的支持,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下图为2007~2015年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空间分布图。值越高,表示越能吸收产业转入。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 A. 自东向西逐渐升高 B. 自南向北逐渐升高 C. 自郑州向周边地区降低 D. 全省高低区分布均衡 4. 与其他地级市相比郑州市成为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最高区的主要优势是( ) A. 土地资源最丰富 B. 基础设施最完善 C. 最接近东部地区 D. 劳动力最廉价 【答案】3. C 4. B 【解析】 3题详解】 读2007~2015 年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空间分布图可知,郑州的吸收产业转入的能力最强,郑州周边吸收产业转入的能力降低,因此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自郑州向周边地区降低,C正确。图中显示,位于西边的开封比位于东边的商丘吸收产业转入的能力弱、位于西边洛阳比位于东边的郑州吸收产业转入的能力弱,因此产业转移的空间分布不具有自东向西逐渐升高的特征,A错误。图中显示,位于南边的郑州比位于北边的鹤壁、安阳、濮阳吸收产业转入的能力强,因此产业转移的空间分布不具有自南向北逐渐升高的特征,B错误。图中显示,全省高低区分布不均衡,北部偏高,南部偏低,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图中显示,与其他地级市相比,郑州市面积较小,人口和产业规模较大,土地资源不丰富,A错误。郑州市为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设施最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最好,B正确。图中显示,河南省商丘、信阳最接近东部地区,郑州位于河南省的中部偏西,C错误。郑州市为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力的工资水平较高,因此劳动力不是最廉价的,D错误。故选B。 【点睛】产业转移的原因:①原材料价格、工资与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会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②为了开拓市场和发展空间。③环境污染和处理环境的费用差异。 下图为我国贫困集中连片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我国南方贫困集中连片区主要分布在( ) A. 地势阶梯交界处 B. 四川盆地 C. 地势第三级阶梯 D. 云贵高原 6. 我国集中连片贫困区最主要的致贫原因是( ) A. 收入来源单一 B. 教育、养老支出大 C. 自然资源短缺 D. 生态环境恶劣 7. 缓解我国集中连片贫困区贫困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A.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B. 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C. 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D. 减免教育和养老支出 【答案】5. D 6. A 7. B 【解析】 【5题详解】 读我国贫困集中连片区分布示意图可知,我国南方贫困集中连片区主要分布在贵州和云南一带,属于云贵高原地区,D 符合题意。图中显示,我国南方贫困集中连片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并不都在地势阶梯交界处,排除A。图中显示,四川盆地很少有贫困集中连片区,排除B。图中显示,我国南方贫困集中连片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地势第三级阶梯贫困集中连片区少,排除C。故选D。 【6题详解】 我国集中连片贫困区最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业收入或畜牧业,而这些地区往往因此地形、气候等原因,土地生产力较低,从而导致收入较低,因此致贫,A符合题意。我国集中连片贫困区整体好受教育程度不高、生活消费水平较低,因此教育和养老支出并不大,排除B。我国集中连片贫困区中的许多地区矿产资源、水能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排除C。我国集中连片贫困区大多生态环境恶劣,但不是最主要的致贫原因,排除D。故选A。 【7题详解】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减免教育和养老支出,属于“输血式”扶贫,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我国集中连片贫困区贫困问题,A、D不符合题意。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居民收入,这是缓解我国集中连片贫困区贫困问题的根本措施,B符合题意。我国集中连片贫困区经济基础较差,不适宜培育高新技术产业,C不符合题意。故选B。 从天然气消费结构来看,四大天然气消费领域分别为城市燃气、发电、化工、工业燃料。下图为我国气化人口和气化率(指使用燃气的城市非农人口数与城市非农人口总数之比)变化趋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相对于煤炭而言,天然气的突出优势是( ) A. 储量大,分布广 B. 易开采,易运输 C. 热值高,污染小 D. 可再生,能循环 9. 随着我国气化人口和气化率的不断提高( ) A. 天然气的消费量将超过煤炭 B. 能源消费结构将得到明显改善 C. 城乡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完善 D. 能源进口总量将会大幅度下降 【答案】8. C 9. B 【解析】 【8题详解】 相对于煤炭而言,天然气燃烧效率高,排放废弃物少,因此热值高、污染小是天然气的突出优势,C正确。相对于煤炭而言,天然气储量较小,分布集中,A错误。相对于煤炭而言,天然气埋藏更深,不易开采,B错误。天然气和煤炭都为非再生能源,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随着我国气化人口和气化率的不断提高,天然气的消费量将不断增加。由于目前我国天然气消费比重很低,煤炭消费比重占绝对优势,因此天然气的消费量在短时期内很难超过煤炭,A错误。随着我国气化人口和气化率的不断提高,天然气的消费量将不断增加,生活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量有可能下降,因此天然气消费比重升高,煤炭比重降低,因此能源消费结构将得到明显改善,B正确。天然气的主要消费市场在城市,因此随着我国气化人口和气化率的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受其影响不大,C错误。我国天然气生产量和储量不足,随着我国气化人口和气化率的不断提高,我国天然气的进口量将上升,因此能源进口总量将会上升,不会大幅度下降,D错误。故选B。 丰满大坝是我国运行时间最长的大型混凝土重力坝,被誉为“中国水电之母”。该工程于1937年4月动工,1942年开始蓄水。2019年5月20日11时16分,运行了近80年之久的丰满水电站大坝被爆破,新坝开始蓄水发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丰满大坝旧坝已经成为“病坝”,新坝可能解决的问题是( ) A. 抗震性能差 B. 发电总量少 C. 防渗、抗冻能力差 D. 库区移民数量多 11. 丰满大坝发电排水会( ) A. 导致下游河段污染严重 B. 增加下游河段汛期流量 C. 导致大坝下游附近河床冲刷 D. 提高松花湖的航运能力 12. 新坝启用后,仍保留部分旧坝,形成了“一湖双坝”的独特景观,主要是为了( ) A. 增加发电量 B. 充分利用地形 C. 增加蓄水量 D. 保护历史遗迹 【答案】10. C 11. C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丰满大坝旧坝已经运行了近80年,当地冬季气温低于-20℃,水温高于0℃,温度差异大,溢流坝段出现冻胀开裂问题,渗漏问题较为严重,已经成为“病坝”,因此新坝可能解决的问题是防渗、抗冻能力差,C符合题意。丰满大坝所在地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稳定运行近80年,说明旧坝成为“病坝”不是因为抗震性能差,排除A。发电总量少不是旧坝成为“病坝”的原因,排除B。图中显示,新坝与旧坝相隔非常近,库区淹没的土地面积没有多少区别,导致库区移民数量没有多少差异,且库区移民数量多不是旧坝成为“病坝”的原因,排除D。故选C。 【11题详解】 丰满大坝发电排水时,使得下游流量增大,河水更新加快,因此会减轻下游河段污染,A错误。丰满水库在汛期时具有调蓄功能,因此丰满大坝发电排水不会增加下游河段汛期流量,B错误。丰满大坝发电排水时,使得下游流量增大,流速加快,因此会导致大坝下游附近河床冲刷,C正确。丰满大坝发电排水时,会使得松花湖水量减少,不会提高松花湖的航运能力,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新坝启用后,仍保留部分旧坝,形成了“一湖双坝”的独特景观,主要是为了保护历史遗迹,D符合题意。新坝启用后,仍保留部分旧坝,形成了“一湖双坝”的独特景观,主要不是为了增加发电量,增加发电量可以通过抬高新坝高度即可,排除A。新坝启用后,仍保留部分旧坝,形成了“一湖双坝”的独特景观,与充分利用地形关系不大,排除B。新坝与旧坝相隔非常近,如果要增加蓄水量,抬高新坝高度即可,无需保留旧坝,排除C。故选D。 西三角经济圈是指重庆联合西安和成都,建立以重庆经济團、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为核心的西部地区大经济实体。下图示意西三角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西三角经济圈较长三角经济圈的主要优势为( ) A. 能源资源丰富 B. 铁路网密集 C. 政策支持力度大 D. 城市更密集 14. 长三角经济圈与西三角经济圈合作发展中西三角经济圈应( ) A. 发挥人才优势,培育产品的品牌 B. 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提升工业化水平 C. 发挥市场优势,扩大制造业规模 D. 保护经济圈的独立性,减少无序竞争 15. 长三角经济圈在城市化中最应解决的问题是( ) A. 不完善的城市等级体系 B. 不合理的道路网布局 C. 技术人才短缺 D. 城市环境污染 【答案】13. A 14. B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图中显示,西三角经济圈有丰富的天然气、煤炭资源、水能资源,而长三角经济圈能源资源缺乏,因此西三角经济圈较长三角经济圈的主要优势为能源资源丰富,A符合题意。长三角经济圈单位面积的铁路线长于西三角经济圈,B不符合题意。西三角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都是国家重点发展地区,政策支持力度相似,C不符合题意。长三角经济圈是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西三角经济圈的城市密度相对稀疏,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题详解】 长三角经济圈与西三角经济圈合作发展中,西三角经济圈不具有人才优势,A不符合题意。长三角经济圈与西三角经济圈合作发展中,西三角经济圈应发挥生产成本、资源、空间等优势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提升工业化水平,B符合题意。长三角经济圈与西三角经济圈合作发展中,西三角经济圈不具有市场优势,C不符合题意。长三角经济圈与西三角经济圈合作发展中,应加强分工和协作,加大经济圈的开放性,减少无序竞争,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题详解】 随着长三角经济圈的快速城市化,人口和产业集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如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中小城市发展不足等,其中环境质量下降尤为突出,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影响最大,因此长三角经济圈在城市化中最应解决的问题是城市环境污染,D符合题意。随着多年的发展,长三角经济圈城市等级体系逐步在完善、道路网布局逐步在改善,排除A、B。与国内其它地区相比,长三角经济技术人才优势比较明显,排除C。故选D。 伦敦是世界领先的智慧城市建设实践者,伦敦巴士开发了一个名为“倒计时”的服务,它提供伦敦市区19000个公交车站的即时车辆到达信息,乘客可通过网络、短信息和2500个站牌获得该信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伦敦建设智慧城市主要是为了( ) A. 提升伦敦的城市等级 B. 扩大伦敦的城市规模 C. 提高伦敦城市运行效率 D. 扩大伦敦的居住用地 17. 获取伦敦巴士确定即时车辆到达信息时,最不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遥感技术 B. 全球定位系统 C. 北斗导航系统 D. 地理信息系统 【答案】16. C 17. A 【解析】 【16题详解】 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中各行各业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并提升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因此伦敦建设智慧城市主要是为了提高伦敦城市运行效率,C符合题意。伦敦城市等级已经很高,城市规模已经很大,如果再提高,城市化问题会加剧,因此伦敦建设智慧城市不是为了提升伦敦的城市等级、扩大伦敦的城市规模,排除A、B。伦敦建设智慧城市与扩大伦敦的居住用地关联度不大,排除D。故选C。 【17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伦敦巴士开发了一个名为“倒计时”的服务,它提供伦敦市区19000个公交车站的即时车辆到达信息,乘客可通过网络、短信息和2500个站牌获得该信息。乘客通过网络、短信息和2500个站牌获得该信息,这主要是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服务;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和北斗导航系统获取伦敦巴士即时确切的位置、速度信息,然后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处理并通过网络、短信息、站牌等终端表达出来。由此判断,获取伦敦巴士确定即时车辆到达信息时,需要用到全球定位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最不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下图为南美洲某河流局部水系及M地平均径流量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11月至次年1月,M地河流( ) A. 侵蚀能力最强 B. 沉积作用最弱 C. 通航条件最好 D. 搬运能力最弱 19. M地河流径流量高峰值明显滞后于降水量高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 河道宽深,多河漫滩 B. 沼泽面积大,调蓄洪水 C. 全年高温蒸发旺盛 D. 地形破碎海拔较高 【答案】18. D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读M地平均径流量曲线示意图可知,11月至次年1月,M地河流径流量最小,则流速最慢,因此侵蚀能力最弱、搬运能力最弱、沉积作用最强,A、B错误,D正确。11月至次年1月,M 地河流径流量最小,河流水深较浅,航道条件较差,因此不是通航条件最好的时期,C错误。故选D。 【19题详解】 图中没有信息表明当地河道宽深,多河漫滩,A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M地附近有广阔的湿地,沼泽面积大,调蓄洪水,既可削减洪峰,还可使得M地河流径流量高峰值明显滞后于降水量高峰值,B符合题意。全年高温,蒸发旺盛,与M地河流径流量高峰值明显滞后于降水量高峰值无关,C不符合题意。地形破碎、海拔较高,M地河流径流量高峰值明显滞后于降水量高峰值无关,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湿地的生态作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湿地的经济作用:提供农副产品、航运、旅游观光、灌溉等经济作用。 下图为澳大利亚区城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澳大利亚著名的“沙尘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澳大利亚“沙尘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②人类过度砍伐当地森林 ③铁矿和煤炭的开采 ④不合理的农业活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1. 澳大利亚东南沿海铁路运输发达主要是由于( ) A. 城市密集 B. 河流稀少 C. 铁矿丰富 D. 靠近燃料 【答案】20. D 21. A 【解析】 【20题详解】 图中显示,澳大利亚“沙尘窝” 位于20°~30°S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蒸发强,气候干旱,地表沙漠广布,从而形成“沙尘窝”,①符合题意;当地气候干旱,森林分布面积很小(以荒漠和草原为主),且人口稀少,因此人类过度砍伐当地森林不是形成“沙尘窝”的主要原因,②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沙尘窝”大部分地区没有铁矿和煤炭,因此铁矿和煤矿的开采不是形成“沙尘窝”的主要原因,③不符合题意;“沙尘窝”附近有面积较大的亚热带草原,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等不合理的农业活动,破坏当地植被,使得当地荒漠化加剧,形成“沙尘窝”,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1题详解】 影响交通线的建设与布局的因素有很多,但社会经济因素引起的交通需求是决定性因素,图中显示,澳大利亚东南部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量大,因此澳大利亚东南沿海铁路运输发达,A符合题意。据图及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东南部河流相对较多,铁矿和煤矿较少,因此排除B、C、D。故选A。 【点睛】影响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生态环境等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交通需求(为了缓解交通压力、降低运输成本、连接和沟通两地,便于联系与交流);经济发展的需求(服务区内工业、农业、旅游业和商业发展需要、城镇发展的需求);社会政治需求(民族团结、脱贫、国防需求等);科学技术因素(克服不利自然因素的技术保证)。 北非南部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上,都则部落的人们利用类似蕉树的搭建成叶屋(如下图)。这种房子远看像一头大象。新建的叶屋高达10m,但每隔三年叶屋就需要大整理一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叶屋反映出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 A. 农耕技术发达 B. 原始雨林茂密 C. 部落分散居住 D. 干湿季节分明 23. 推测叶屋每隔三年需要大整理主要原因是( ) A. 生物蚕食严重 B. 洪水浸泡严重 C. 风力风化严重 D. 人为损坏严重 【答案】22. D 23. A 【解析】 【22题详解】 图中显示,叶屋比较简陋,居住条件差,说明经济落后,因此当地农耕技术不发达,A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当地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以热带草原为主,当地原始雨林少,B错误。叶屋不能反映出当地部落分散居住,C错误。当地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干季时,叶屋可挡阳遮阴,湿季时可以挡雨利于雨水排泄,因此叶屋可以反映出当地干湿季节分明的地理环境特征,D正确。故选D。 【23题详解】 人们利用类似蕉树的叶子搭建成叶屋,人畜共住,牲畜及野生动物会把靠近地面的叶子吃掉或破坏,因此叶屋每隔三年需要大整理的主要原因是生物蚕食严重,A符合题意。当地叶屋一般在高原地区较高处,受到洪水浸泡的可能性小,排除B。风力风化作用和人为损坏作用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D。故选A。 下图为甲、乙两国的轮廊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与甲国相比,乙国 A. 人口少,人均GDP水平高 B. 人口少,人均GDP水平低 C. 人口多,人均GDS水平高 D. 人口多,人均GDP水平低 25. 从农业生产条件来看 ①甲国气候条件更优越 ②乙国热量更丰富 ③甲国技术水平更高 ④乙国劳动力更丰富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24. D 25. D 【解析】 由图中的海陆轮廓和城市名称确定,甲国为德国,乙国为印度。 【24题详解】 与发达国家德国相比,发展中国家印度人口多,人均GDP水平低,故D项正确。 【25题详解】 从农业生产条件来看 ①德国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高,光照和热量都比印度差,所以印度的气候条件更优越,①说法错误;②印度纬度低,热量更丰富;③德国科技发达,技术水平更高;④印度人口多,劳动力更丰富。②③④说法正确,故选D项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休闲三大类。土地产出率是指单位土地上的平均年产值,是反映土地利用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下图为我国浙江省林下经济模式土地产出率比较图,该省低山丘陵广布。 (1)简述浙江发展林下经济的区位优势。 (2)概括浙江林下经济的模式的主要特点。 (3)树冠较大的林下养鸡、鸭、鹌鹑等家禽为林一禽模式,说明发展该模式的意义。 【答案】(1)浙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林木繁茂;浙江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低山丘陵多,林地面积广;当地经济基础好,林下经济模式多样,经济收入高。 (2)模式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不同林下模式经济效益差异较大;一竹三笋和林一游模式经济效益高。 (3)树冠较大的林下养鸡鸭鹌鹑等家禽可以有效地利用林下土地空间;可以防止树木周期性的虫害;为树木提供一定的养分,还可以增加收益。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浙江省的林下经济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农业区位、农业特征归纳描述、农业模式的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浙江发展林下经济的区位优势应从气候、地形、基础、经济效益等方面叙述。浙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生长期长,水热充足,且雨热同期,林木繁茂,有利于发展林下经济;材料信息表明,浙江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低山丘陵广布,林地面积广,适合发展林下经济;浙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当地经济基础好,林下经济产品的市场广阔;材料信息表明,林下经济模式多样,经济收入高,经济效益好,当地居民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高。 (2)浙江林下经济的模式的主要特点应从形式、效益等方面进行概括。材料信息和图中信息表明,林下经济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休闲三大类,有“一竹三笋”、林—苗、林—粮、林—药、林—草、林—茶、林—经、林—畜、林—禽、林—游等多种模式,模式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图中显示,不同林下模式经济效益差异较大;“一竹三笋”模式和“林—游”模式经济效益高,“林—苗”模式和“林—禽”模式产出率高,“林—粮”模式经济效益和产出率都较低。 (3)树冠较大的林下养鸡、鸭、鹌鹑等家禽为“林—禽”模式,发展该模式的意义应从经济和生态两方面进行分析说明。树冠较大的林下养鸡、鸭、鹌鹑等禽类,可以有效地利用林下土地空间,图中显示,该模式获得较高的土地产出率,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林下养殖的禽类可以以害虫为食,可以防止树木周期性的虫害;林下养殖的禽类粪便为树木提供丰富的养分,有利于植被生长。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分黑河—长岭、长岭—永清、永清—上海三段建设。2019年10月16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黑河一长岭段(北段)全线贯通,预计2023年东线将全线贯通。中俄东线黑河一长岭段工程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受地理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该工程在建设之时也面临了诸多困难。下图示意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线路。 (1)简述中俄天然气输送采用管道运输较海运的优势。 (2)说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 (3)指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竣工对我国的影响。 【答案】(1)运量大、损耗小;受天气影响小连续性强;安全性高、管理方便。 (2)冬季气候酷寒、地下多冻土;夏季沼泽广布,施工难度大;北部林地密布,影响施工。 (3)优化用气区域的能源消费结构;形成相对稳定的供气渠道,弥补天然气的供应缺口;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交通运输方式的特征、交通线建设区位、资源调配工程对输入地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中俄天然气输送采用管道运输较海运的优势应从运量、损耗、受自然影响程度、安全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叙述。与海运相比,管道运输天然气连续性好,因此运量大,天然气在密封的管道中运输损耗小;海洋运输受自然条件,特别是受天气影响大,而管道运输受天气影响小,连续性强;天然气在密封的管道中运输不易泄漏,安全性高;相对于海洋运输中航线和轮船的管理,管道运输管理更加方便。 (2)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主要从气候、湿地、森林等方面进行说明。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位于中高纬度,冬季气候酷寒、地下多冻土,影响工程量和施工环境,冬半年多大风,影响施工条件;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沼泽广布,增加施工难度;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穿过亚寒带针叶林带,林地密布,影响施工。 (3)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竣工对我国的影响应从能源消费量和结构、大气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竣工运营,我国可以从俄罗斯获得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形成相对稳定的供气渠道,弥补天然气的供应缺口,缓解能源紧张;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竣工运营,会带动与天然气有关的工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竣工运营,会提高我国对相对清洁的天然气的消费比重,从而优化用气区域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全区大部处在干早、半干旱区,是我国历史上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当前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的重点区域。全国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内蒙古荒漠化土地面积9.14亿亩、沙化土地面积6.12亿亩,与第四次监测相比,全区荒漠化土地减少625万亩、沙化土地减少515万亩,减少面积均居全国首位。下图示意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区的分布。 (1)描述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荒漠化空间分布特征。 (2)简述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荒漠化带来的危害。 (3)说出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严重区治理的措施。 【答案】(1)荒漠化空间分布不均匀;西部地区面积较大,中东部地区面积较小;南部地区面积较大,北部地区面积较小。 (2)导致耕地减少,耕地质量下降粮食减产;导致草场退化,载畜量下降;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农牧民收入降低,贫困程度加剧。 (3)退耕还草还牧;合理放牧,确定合理载畜量;建设人工草场;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固沙等。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荒漠化现象为背景,设置三道小题,涉及荒漠化土地分布特征描述、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治理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荒漠化空间分布特征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归纳描述。图中显示,内蒙古自治区的荒漠化区在空间分布不均匀;图中显示,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中东部地区荒漠化土地的面积较小;南部地区荒漠化土地的面积较大,北部地区荒漠化土地的面积较小。 (2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荒漠化带来的危害应从土地生产力、经济和生态等方面进行叙述。土地荒漠化加剧,许多耕地被沙漠侵吞,导致耕地减少,耕地质量下降,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随着土地荒漠化加剧,导致草场退化,草场生产力下降,载畜量下降,危害畜牧业发展;土地荒漠化加剧危害种植业和畜牧业,使得农牧民收入降低,导致贫困程度加剧;随着土地荒漠化加剧,当地生态平衡打破,生物多样性受损,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3)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严重区治理的措施应从农业措施和工程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不合理的农业导致荒漠化加剧,因此应退耕还草还牧;合理放牧,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减小对天然草场的压力;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固沙;控制人口增长、适当进行生态移民等。 【点睛】土地沙漠化治理措施:建设乔、灌木、草结合的防护林;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防风固沙;进行封沙禁牧;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规定合理载畜量,做到合理放牧;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推广节水农业;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推广省柴灶;新建沼气池;因地制宜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生态移民,控制人口增长。 29.读叙利亚地形河流及石油资源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叙利亚南部和北部降水的差异并指出其形成原因。 (2)指出叙利亚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3)根据该国石油资源分布推测其石油外运的主要运输方式及石油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答案】(1)南部降水少,北部降水多;原因:北部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且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降水多;南部地区西海岸附近有高山阻挡西风气流的进入,且西风影响时间短,受副热高气压控制时间长,降水少。 (2)冬季,原因:冬季受西风带控制,盛行西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水汽,降水较多河流形成汛期。 (3)方式:管道、海运。方向:可以发展石油开采或石油化工工业。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叙利亚地形河流及石油资源分布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影响气候的因素、河流水文特征及原因、交通运输方式、工业区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叙利亚南部和北部降水的差异及形成原应从大气环流、地形等方面进行分析叙述。图中显示,叙利亚中部有35°N纬线穿过,位于大陆西岸,从理论上讲,叙利亚属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地区,北部受盛行西风影响时间较长,降水较多,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降水较少;图中显示,北部海岸边山地少,利于西风进行内陆,内陆有山地阻挡,形成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而南部地区西海岸附近有高山阻挡西风气流的进入,内陆地区水汽少,降水较少。因此叙利亚南部降水少,北部降水多。 (2)叙利亚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及原因应雨水补给及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根据叙利亚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当地属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地区,冬季受西风带控制,盛行西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较多,当地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因此当地河流在冬季形成汛期,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河流处于枯水期。 (3)题意表明,叙利亚的石油外运的主要运输方式应根据该国石油资源分布推测,图中显示,叙利亚的石油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内陆地区,因此石油外运应首先通过管道把石油输送至沿海港口,然后经海运运往其它国家销售。叙利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因此石油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有石油开采,或者以当地石油为原料发展石油化工工业。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厄瓜多尔是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也是中国进入南美洲的门户。厄瓜多尔拥有丰富的矿藏,包括石油、金和铜矿。矿产加工和冶炼领域较为落后,公路、铁路年久失修,运营能力差,电气化率低电价高。当前厄瓜多尔经济衰退,政府采取一系列财政优惠方案吸引外国投资,并且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律加强对企业的保护和扶持。近年来,已有一批中国企业参与了厄瓜多尔在电力能源、原油矿产、水利建设、电信通讯等领域的发展项目,目前中国已是继美国和欧盟之后厄瓜多尔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强与厄瓜多尔在矿产资源开发域上的合作。下图为厄瓜多尔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中国投资厄瓜多尔矿产资源开发的潜力。 (2)说明中国投资厄瓜多尔基础设施的益处。 (3)指出中厄合作中,两国各自的优势。 【答案】(1)厄瓜多尔矿产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较低,中国投资机会多;厄瓜多尔在矿产加工冶炼领域较落后,而中国相对成熟中国企业可以大力发展矿产加工领域的建设;厄瓜多尔及南美洲对矿产品需求量大,市场广阔,有利于矿产开发的长期发展。 (2)完善厄瓜多尔的交通通信设施和能源供应系统,为今后中国进人矿产资源开发领域提供支持和保证;可以加深中国与厄瓜多尔的良好关系,为其他领域的合作做好准备。 (3)厄瓜多尔优势:矿产资源丰富,政策优惠力度大,中国优势:资金雄厚、制造业实力强、矿产开发技术成熟。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南美洲厄瓜多尔和中国经济合作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工业区位、产业转移的影响、经济发展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 )中国投资厄瓜多尔矿产资源开发的潜力应从资源、机会、技术、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厄瓜多尔拥有丰富的矿藏,包括石油、金和铜矿。厄瓜多尔虽然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加工和冶炼领域较为落后,开发程度较低,为中国投资当地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大量机会;厄瓜多尔在矿产加工冶炼领域较落后,而中国矿产加工能力强,技术成熟,双方互补性强,有利于中国企业大力发展当地矿产加工领域的建设;厄瓜多尔及南美洲对矿产品需求量大,矿产品的市场广阔,有利于矿产开发的长期发展;材料信息表明,厄瓜多尔政府采取一系列财政优惠方案吸引外国投资,并且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律加强对企业的保护和扶持,因此中国投资厄瓜多尔矿产资源开发的潜力巨大。 (2)中国投资厄瓜多尔基础设施的益处应从改善投资环境方面说明。完善厄瓜多尔的交通通信设施和能源供应系统,虽然直接获益较少,但为中国进人矿产资源开发领域提供支持和保证,改善了投资环境;中国投资厄瓜多尔基础设施可以加深中国与厄瓜多尔的良好关系,为其他领域的合作打好基础,从其它领域获得大量经济回报。 (3)中厄合作中两国各自的优势应从资源、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归纳说明。材料信息表明,瓜多尔拥有丰富的矿藏,包括石油、金和铜矿;厄瓜多尔政府采取一系列财政优惠方案吸引外国投资,并且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律加强对企业的保护和扶持。因此合作中厄瓜多尔优势主要是矿产资源丰富,政策优惠力度大,政策支持力度大。与厄瓜多尔相比,中国资金雄厚、制造业水平高和能力强、工业技术成熟、管理水平较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