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模块3第12单元第27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模块3第12单元第27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学案

第27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 “与上帝直接对话”——宗教改革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背景 ‎1.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形成,民族意识增强,专制君主兴起。‎ ‎2.经济上:西欧资本主义兴起,教会的经济特权引起社会各界强烈不满。‎ ‎3.思想上: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4.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 二、概况 ‎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2.扩展: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如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 ‎3.实质:宗教改革是16-17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一场反对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 三、主张 因信称义,‎ 信仰得救 因信称义的主张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是一种人文主义宗教观 简化宗教仪式 每个人都可和“上帝”直接交流,无需神职人员干预和繁缛的礼拜仪式(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圣经》至上 人人在“上帝”和《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不用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否定教皇权威 坚持国家权力(世俗统治权)高于教会;罗马天主教会不应该干涉德意志内部事务(“‘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推行世俗婚姻 僧侣可婚配和还俗,铲除教士和俗人之间的隔阂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四、影响 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欧洲新教的建立与维护 ‎►探究 宗教改革体现的人文精神 史料一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王,反对教权的政府。 ‎ ‎——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思考] 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并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解读] 史料一中主张虔诚信仰和阅读《圣经》,认为宗教改革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 ‎[试答] 诉求: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关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 史料二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思考] 根据史料二,说明马丁·路德和罗马教会在得救方式上的不同。‎ ‎[解读] 史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这一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试答] 罗马教会主张要按照教会规定的行为,按教皇的命令去做才能得救;马丁·路德主张只要虔诚地信仰上帝,就能够赎罪,而不用靠教会、神职人员和烦琐的圣功。‎ ‎ 宗教改革体现的人文精神 ‎(1)“因信称义”彻底否定教皇和罗马教会的至上权威,肯定了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具有鲜明的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色彩。‎ ‎(2)以《圣经》和个人内在信仰的权威否定教会特权和等级制度,确立了个人宗教信仰平等的权利。‎ ‎(3)马丁·路德要求建立独立自主的德意志民族教会,实际上是把人文主义关于民族自由的理想进一步推向政治现实。‎ ‎(4)宗教改革的最大影响在于成功运用了人文主义的世俗精神创造出新教伦理,把人的心灵从罪恶折磨、来世拯救和教会束缚中解脱出来,使世俗生活与世俗人生焕发出勃勃生机。‎ 以唯物史观认识宗教改革对欧洲近代社会的推动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16世纪是一个公认的历史分水岭,它标志着中世纪与现代之间的分界。但有学者却认为这一时期理性精神仍然受到压抑,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西欧社会真正的变化是从17世纪才开始的,到了18世纪中叶以后,一个全新意义上的现代西方社会才真正产生。因此,西方中世纪和现代的真正分水岭,严格来说不应该放在15-16世纪,而应该放在17-18世纪。‎ ‎——摘编自赵林《赵林谈 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解析:本题为开放型的论述题,无论是选取15-16世纪或17-18世纪作为中世纪与现代的分水岭都是可以的,只需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等角度切入即可。‎ 答案:示例 ‎15-16世纪是中世纪与现代之间的分界。‎ 在15-16世纪以前,西欧经历了一千年之久的黑暗、愚昧和落后的中世纪;到了15-16世纪,西欧在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两场重要的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源于资产阶级文化兴起,宗教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在宗教领域中的反封建斗争,它们都弘扬了人文主义。在经济领域,15世纪前后发生了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主义市场雏形出现。在政治领域,王权不断加强,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总之,15-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转型,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已经出现。‎ ‎ 宗教改革推动欧洲近代社会到来的表现 ‎(1)宗教: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欧洲形成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教鼎立的局面。‎ ‎(2)思想:在文艺复兴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3)文化: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4)经济: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5)政治: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意识方面的准备,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新兴民族国家的发展。‎ ‎[跟踪训练·即学即用]‎ ‎1.(2019·南通二模)研读欣赏下面的马丁·路德肖像画。该画创作于1521年,与画家先前的画作相比,画中路德的姿态从正面变成了侧面,发型不再是典型的僧侣头,而是戴起了一顶博士帽。该肖像画可以佐证(  )‎ ‎ ‎ ‎ A.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宗教改革揭开序幕 C.浪漫主义美术出现 D.路德思想走向民众 D [“发型不再是典型的僧侣头,而是戴起了一顶博士帽”体现了马丁·路德从最初代表教会到最后走向世俗化,这符合了大众心理,是思想解放的表现,故选D项;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4世纪,排除A项;宗教改革揭开序幕是1517年,排除B项;浪漫主义美术出现是在19世纪初拿破仑统治结束以后,排除C项。]‎ ‎2.(2019·济宁一模)16至17世纪,西方的耶稣会学者既把基督教传到了亚洲,也把西方科学传遍了欧亚大陆。但基督教在中国和印度被拒斥,在日本又被彻底根除。相反,西方的近代科学却能渗透到任何地方。这种现象反映出(  )‎ A.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逐渐消失 B.科学比宗教在文化交流上更具适应性 C.科学发展与宗教传播相互排斥 D.各地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B [基督教“被拒斥……被彻底根除”,而“近代科学却能渗透到任何地方”,这说明在文化交流方面,科学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故选B项;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其差异不会消失,排除A项;宗教是精神成果,‎ 科学是实用技能,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二者不会相互排斥,排除C项;“经济发展需要科学理论指导”是题干所反映现象的一个方面,这种表达方式不全面,排除D项。]‎ ‎3.(2019·广东一模)16 世纪以来,随着印刷术的推广,欧洲所有受教育的人使用的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和其他语言的标准形式逐渐形成了,但由于只有少数人能接受必需的教育,大多数民众继续说着他们以前说的方言。这反映了(  )‎ A.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漫长的过程 B.民众与精英阶层的分化在加剧 C.统一的民族文化源自技术进步 D.启蒙运动的影响范围比较狭窄 A [虽然“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和其他语言的标准形式逐渐形成”,但是“大多数民众继续说着他们以前说的方言”,这说明民族国家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而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故选A项;材料的主旨是民族语言的形成推广问题,排除B项;材料突出“大多数民众继续说着他们以前说的方言”,排除C项;17、18世纪,欧洲掀起了启蒙运动,排除D项。]‎ ‎4.有学者认为:“相对于马丁·路德的只把上帝等同于人的信仰,使人在获得思想的神圣性同时而牺牲了人的行动的自由的宗教思想,加尔文的让上帝直接呈现于世俗生活、日常生活和职业劳动中,使现实的经济活动获得神圣性的宗教思想显然是一种全新的伦理观念”。由此可见加尔文的思想主张(  )‎ A.与马丁·路德的主张有着本质不同 B.比马丁·路德的思想体系更为科学合理 C.限制了人们精神信仰的自由 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D [根据材料“加尔文……使现实的经济活动获得神圣性的宗教思想显然是一种全新的伦理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尔文的思想主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故选D项。]‎ ‎ 理性的光辉——启蒙运动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背景 ‎1.经济基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2.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 ‎3.政治基础: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束缚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4.思想基础:文艺复兴的推动,思想解放。‎ ‎5.斗争武器: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挑战教会的权威。‎ 二、性质:欧洲的一场反封建专制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内容 ‎1.核心(指导思想):理性主义 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运用人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 ‎2.主要内容 ‎(1)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 ‎(2)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 理性主义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是资产阶级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四、代表人物 阶段 国家 思想家 思想主张 代表作品 兴起 英国 霍布斯 人们通过订立契约建立国家 ‎《利维坦》‎ 洛克 提出分权思想,赞成君主立宪制 ‎《政府论》‎ 高潮 法国 伏尔泰 ‎①抨击天主教会;‎ ‎②倡导君主立宪制;‎ ‎③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哲学通信》‎ ‎《路易十四时代》‎ 孟德斯鸠 ‎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②反对君主专制;③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论法的精神》‎ 卢梭 ‎①国家学说:社会契约论;②人权学说:“天赋人权”“人民主权”;③法治学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民主形式:主张直接民主;⑤经济论断: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社会契约论》‎ 扩展 德意志 康德 ‎①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②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③主权属于人民,人要自由也要能自律 ‎《纯粹理性批判》‎ 五、影响 ‎1.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又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2.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斗争推进到反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高度,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彻底,更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3.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推动了法国大革命,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4.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启蒙运动较之人文主义,主要在下列几点有了新的发展:一是不仅在自由和个性解放上继续追求,而且要根本变革国家体制,实行法治和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人文主义则基本上不涉及整个国家制度。其次是提高到哲学角度论述问题,而且还不给宗教留下一块阵地,用无神论完全否定了任何宗教与神学。再一个是为未来的“理性”社会即思想家们的理想社会描绘了一幅蓝图,而且,‎ 其中空想的成分并不很多。像经济自由、人权自由、政治平等、议会制民主、三权分立……后来都成为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奉行的原则,而且行之有效。‎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探究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史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思考] 根据史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解读] 史料一说明文艺复兴的价值取向在“人”,启蒙运动的侧重在于对科学的追求。‎ ‎[试答] 差异:文艺复兴强调人性,未摆脱神学观。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和科学。‎ 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 史料二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 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 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是如何丰富和发展人文精神的内涵的。‎ ‎[解读] 史料二从宗教和政治两个方面介绍了启蒙运动的内容和特点,在宗教方面反对神权统治,在政治方面主张“社会契约论”。‎ ‎[试答] 丰富和发展:提倡理性与科学;反对宗教神权统治,主张宗教信仰自由;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倡导建立“理性王国”,提出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 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1)继承 ‎①体现在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上。‎ ‎②继承了人文主义精神,要求从教会束缚中解放个性。‎ ‎③都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2)发展 在批判对象上 文艺复兴运动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而启蒙运动直指整个“黑暗的中世纪”,重点放在封建君主专制上 在涉及领域上 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政治、科学、史学等领域的各个方面 在批判形式上 启蒙运动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在思想特点上 启蒙思想家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而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他们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为未来的“理性社会”设计了一幅蓝图,为了解放全人类宣传理性真理 以家国情怀认识中国儒家思想对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材料 在启蒙运动中始终有两种声音,一种是以伏尔泰为代表,其1756年在《风俗论》这部著作中,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借助中国,借助孔子,启蒙思想家们吹响了摧毁中世纪思想的号角,从而推动了18‎ 世纪法国的“中国热”。‎ 另一种声音是以孔多塞为代表,1793年在其《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中国成为与进步对峙的“停滞的国家”,对中国也从赞扬变为了批判。‎ 上述材料反映了启蒙运动时期关于中国的两种不同认识,选择其中一种声音,概括其观点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谨,结合史实)‎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首先,阅读材料概括出自己赞同或支持的观点——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借助孔子批判封建专制思想;以孔多塞为代表的思想家认为中国是“停滞的国家”,对中国文化加以批判。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自己支持和赞同的观点进行论述即可。‎ 答案:示例一:‎ 认识:以孔多塞为代表的思想家认为中国是“停滞的国家”,对中国文化加以批判。原因: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流;政治上日益腐败;思想文化上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工业革命迅速开展,生产力有了巨大提高;对外扩张掠夺。‎ 示例二:‎ 认识: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借助孔子批判封建专制思想。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西方传教士不断东来,向西方介绍宣传中国文化;伏尔泰论及中国、宣传孔子,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实际斗争的需要;伏尔泰的主张与儒家思想有共通之处,如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它的基本含义是“爱人”。‎ ‎ 启蒙思想家们从中国儒家思想中汲取精神营养的表现 ‎(1)德国学者利奇温在论及中国与欧洲文化的接触时,说:“孔子成了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一种力量,这个震撼人心的时代的保护神……也成为欧洲的兴趣中心。”‎ ‎(2)英国学者李约瑟则认为:“18世纪,学者……发现人性本善的观点在中国一向是奉为正统的,而不是被看作异端。正是这些发现为法国革命开辟了道路。”‎ ‎(3)美国学者顾立雅更是得出了“中国哲学是法国革命的原动力之一”这样的结论。‎ ‎(4)启蒙运动中的一些大思想家,像伏尔泰、狄德罗、霍尔巴赫等人,很多思想都与儒家有渊源,早已成为学术界公认的事实。‎ ‎[跟踪训练·即学即用]‎ ‎1.(2019·昆明二模)伏尔泰说:“中国的皇帝、蒙古的大汗、土耳其的苏丹都不能对地位最低微的人说‘我禁止你消化、上厕所和思维’。”伏尔泰意在强调(  )‎ A.君主专制导致等级森严 B.法律面前人人都应平等 C.君主专制破坏平等关系 D.平等是天赋的自然权利 D [“消化、上厕所和思维”都是人人必有的平等的生理活动和思维活动,这在本质上说明平等是一种人的天赋的自然权利,故选D项;题干没有反映等级、人在法律面前的地位、人类不平等的原因等,排除A、B、C三项。]‎ ‎2.(2019·甘青宁高三联考)在卢梭看来,不存在彻底的民主制,完美的民主制政府不适合人类,选举产生的贵族制政府,是相对较好的政府。这表明卢梭(  )‎ A.致力于消灭社会的不平等 B.正视公民在政治素养上的差距 C.基本背离了启蒙运动宗旨 D.并未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 B [卢梭认为彻底的民主制不适合人类,选举产生的贵族制政府是相对较好的,这说明他主张精英治国,故选B项;卢梭是资产阶级,不会致力于消灭社会的不平等,排除A项;卢梭认为选举产生的贵族制政府是相对较好的,因为它能保证最贤明的人来管理政府,这体现了卢梭反对封建专制,提出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要求,推动了启蒙运动发展,排除C项;卢梭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认为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卢梭提倡直接民主制,排除D项。]‎ ‎3.(2019·石家庄一模)法国百科全书派代表狄德罗论证了除去物质宇宙之外再也不存在任何别的实体,物质实体是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的。这表明(  )‎ A.路德教“因信称义”论受到质疑 B.理性主义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C.百科全书派主导了启蒙运动进程 D.近代科学革命对启蒙运动影响巨大 D [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在其著作中论证“除去物质宇宙之外再也不存在任何别的实体”(唯物主义无神论),和“创世纪”的神话针锋相对,这说明他受到近代科学革命(牛顿、达尔文等)影响,故选D项;材料涉及的是启蒙思想,与宗教改革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狄德罗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排除B项;启蒙运动波及很多国家,而百科全书派仅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一个派别,所以不能说其主导了启蒙运动进程,排除C项。]‎ ‎4.(2019·贵州适应性考试)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伏尔泰在其著作《风俗论》中提道:“如果说有些历史具有确实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狄德罗曾高度评价“四书”“五经”;孟德斯鸠认为中国的统治者因为严格遵守礼教而取得成功。这说明(  )‎ A.中国文化为西方启蒙运动提供理论依据 B.中国文化与启蒙思想具有一定的共通性 C.大部分启蒙思想家具有崇洋媚外的心理 D.中国文化相对于西方文化更具有生命力 B [由题干材料可知,欧洲不少启蒙运动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化高度认可,这说明二者有道德启迪的相通性,故选B项;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理论依据,排除A项;“崇洋媚外”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中西文化各有特点,排除D项。]‎ ‎[真题研练·感悟考法]‎ 还原历史情景 教材主干知识常考常新 ‎ (2020·山东学业水平等级模考·12)西方学者对近代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作了如下描述:“它是破坏现存秩序的个人主义强大潮流的产物”“具有回到早期根源的性质”“认为人性无比腐化和堕落”。这场运动是(  )‎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科学革命 明立意:本题以近代思想运动的描述为素材,考查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抓关键:理解:“破坏现存秩序的个人主义”“回到早期根源”。‎ 理思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符合前两个特征。人文主义者一般认为人性是善良的;宗教改革者则认为人性无比腐化和堕落。文艺复兴的领袖们信奉温和与宽容;路德和加尔文的信徒们则强调信仰和服从。正确答案为B项。‎ 练点1:启蒙运动 ‎(2015·山东卷·20)“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  )‎ A.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B.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C.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D.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D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世俗运动”。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主要是抨击教会的虚伪,帮助人们冲破宗教神学的网罗;宗教改革将斗争矛头指向罗马天主教会,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天主教会的思想禁锢;科学革命是科学理论体系的根本改造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A、B、C三项均与题干关键信息不符,排除。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博爱,推崇普遍和必然的真理,要求获得人的彻底解放,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故选D项。]‎ 练点2:宗教改革 ‎(2016·海南卷·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 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 D [由材料“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可知,他反对教皇单独解释《圣经》,故A项错误;圣像崇拜与题干主旨无关,故B项错误;题中只是谈到能自由阅读《圣经》,是对信仰的强化,故C项错误;由材料“自 由阅读《圣经》”可知,廷得尔主张教徒自己亲自与上帝沟通,与宗教改革的精神相符,故D项正确。]‎ 练点3: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 ‎(2014·海南卷·10)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C [中世纪只有教士才有阅读《圣经》的权利,教皇以此来加强思想控制,路德宗教改革显然是打击教皇的宗教权威,故A项错误;路德宗教改革只是改革信仰的方式,不能反映出巩固民众的宗教信仰,故B项错误;“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是对教皇统治宗教信仰方式的有力挑战,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基督教影响的有关信息,故D项错误。]‎ 练点4:卢梭和洛克的思想主张 ‎(2014·海南卷·11)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  )‎ A.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B.国家源于社会契约 C.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 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A [洛克主张“国王及其政府应该在立法权控制下行使权力”,是议会君主制的体现,这与卢梭的主张不同,故A项正确;“国家源于社会契约”属于社会契约论,是二人共同主张,故B项错误;“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也是二人共同主张,故C项错误;“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不符合题干中“国家政治”的问法,故D项错误。]‎ 练点5:法国的启蒙运动 ‎(2018·全国Ⅲ卷·33)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 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主义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A [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知识分子通过沙龙聚会的形式,纷纷发表各自的见解,宣传“科学”“自由”和“平等”的思想,启蒙思想逐渐流行,故A项正确;材料中知识分子们的沙龙聚会讨论的并非传承宫廷文化,故B项错误;材料显示当时是“18世纪前半期”,此时法国专制主义尚未衰落,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贵族与平民的身份地位问题,故D项错误。]‎ 挖掘历史题源 学科考核目标活学活用 ‎ (2018·江苏高考·15)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 A.改变了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了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明立意:本题以谚语为切入点,考查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抓关键:“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16世纪”。‎ 理思路:解答本题的关键就是理解题中两句谚语的含义,前句指的是教会的贪婪、压榨,后句公开打破人们对教会的迷信。在此基础上,结合16世纪(1517年)马丁·路德在德意志拉开宗教改革序幕这一史实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即C项。‎ 练点6:对近代法国政体的特点与启蒙思想 ‎(2017·全国Ⅲ卷·33)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C [法国的国民公会是普选产生的,是对君主专制的否定,是民主得到发展的体现。法国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体现了人民主权学说和社会契约思想,C项正确。]‎ ‎[新题快递·自我评估]‎ ‎1.(2019·新乡二模)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将手写的拉丁文“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威登堡教堂门口,不久后他便收到了从德国南部倒流回来的印刷本“九十五条论纲”。这表明(  )‎ A.德国民族意识觉醒 B.西欧识字率在增长 C.抨击教会引起共鸣 D.技术推动社会进步 C [马丁·路德手写的拉丁文“九十五条论纲”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而不久后他收到了从德国南部倒流回来的印刷本“九十五条论纲”,这说明他抨击教会的举动引起共鸣,故选C项;A、D两项虽符合史实,但都不合题意,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关于西欧识字率增长的内容,排除B项。]‎ ‎2.(2019·洛阳、许昌二模)16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那里听到某种观念。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观点,而不是面对面地被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这种现象(  )‎ A.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 B.直接推动自然科学的产生 C.强化了罗马教皇的宗教地位 D.有利于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D [由“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观点”可知,16世纪后欧洲出现的现象有利于发挥个人的才智,体现了个人的价值观,故选D项;材料主旨强调个人对事物的理解,A项与此没有关系,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自主阅读,自主理解,不受他人观点左右,有利于自然科学的产生,但不是直接推动自然科学的产生,排除B项;材料强调个人阅读,否定了教会对《圣经》解释权的垄断,冲击了罗马教皇的宗教地位,排除C项。]‎ ‎3.(2019·内江二模)启蒙运动之前,‎ 西欧知识分子以欧洲生活方式为标准来评判美洲印第安人,认为他们处于野蛮落后的状态。而在法国启蒙运动中,不少启蒙思想家则称赞印第安人自然纯朴,视其为“高贵的蒙昧人”。启蒙思想家此举意在(  )‎ A.批评西欧对美洲的殖民侵略 B.宣扬自由平等的理念 C.肯定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 D.批判传统认识的狭隘 B [启蒙思想家主张反对君主专制,提倡自由平等,他们因为印第安人的自然纯朴而视其为“高贵的蒙昧人”,由此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的目的是宣扬自由平等的理念,故选B项。]‎ ‎4.(2019·北京朝阳区一模)1789年8月,法国制宪议会颁布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这表明(  )‎ A.法国改造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B.启蒙运动的思想在实践中彰显 C.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诞生 D.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在法国确立 B [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宣言》中提出的人权、自由、人民主权等内容都是启蒙思想家大力倡导的主张,由此可知法国大革命实践了卢梭等人的启蒙思想,故选B项;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宣言》中无君主立宪内容,排除A项;美国1787年宪法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排除C项;1789年法国还未确立共和政体,排除D项。]‎ ‎5.(2019·东北师大附中模拟)从欧洲思想史看,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不同,其核心是以未来的名义讨伐过去的时代。其意在强调(  )‎ A.启蒙运动已经成为政治运动 B.启蒙运动构建了新社会的蓝图 C.启蒙运动促进了社会的转型 D.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落后性 B [从材料“以未来的名义讨伐过去的时代”中可以看出,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不同,它批判封建制度,构建了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故选B 项;启蒙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排除A项;材料主要阐述启蒙运动的方式不是启蒙运动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不同,而不是说明后者的落后性,排除D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