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8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9届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试题(解析版)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试题(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 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 A. 遗传变异 B. 自然选择 C. 用进废退 D. 生殖隔离 【答案】B 【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而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只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2. 下列关于人体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由细胞内液构成 B. 稳态遭到破坏可能导致机体疾病发生 C. 内环境各种理化性质在正常情况下维持相对稳定 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A 【解析】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A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因此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而患某些疾病,B正确;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C正确;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正确。 3. 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B. 脊髓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C. 一个完整的反射孤由一个神经元组成 D. 兴奋部位神经纤维膜两侧电位为内负外正 【答案】A 【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A正确;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错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由两个神经元组成,如膝跳反射,C错误;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D错误。 4. 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甲为促甲状腺激素 B. 激素乙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 激素乙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D. 甲状腺激素增加不会抑制激素甲的分泌图 【答案】C 【解析】题图分析: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则可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这就是所谓的分级调节。而在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激素要维持在一定浓度内,不能持续升高。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系统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这就是所谓反馈调节。 激素甲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错误;激素乙为促甲状腺激素,B错误;激素乙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C正确;甲状腺激素增加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激素甲的分泌,D错误。 5. 寒冷刺激下,正常人体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A. 体温升高 B. 汗腺分泌减少 C. 产热量减少 D. 体内酶活性升高 【答案】B 【解析】寒冷刺激下,人体仍能保持体温相对稳定,A错误;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以减少散热,B正确;寒冷刺激下,产热量增加,C错误;寒冷刺激下,人体仍能保持体温相对稳定,因此酶活性不变,D错误。 6.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脂质 B. 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C. 艾滋病病毒只破坏人体B细胞 D. 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答案】D 【解析】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错误;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错误;艾滋病病毒主要破坏人体T细胞,C错误;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D正确。 7. 如图是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草属于生产者 B. 食草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 C. 该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 D. 猫头鹰只占一个营养级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8. 某森林中栖息着多种鸟类,杜鹃、黄鹂栖息在林冠层,山雀、啄木鸟生活在中层,画眉、八色鸫分布在林下层。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 ) A. 水平结构 B. 垂直结构 C. 初生演替 D. 次生演替 【答案】B 【解析】某森林中栖息着多种鸟类,杜鹃、黄鹂栖息在林冠层,山雀、啄木鸟生活在中层,画眉、八色鸫分布在林下层,说明鸟类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不同,出现了分层现象,故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9. 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后,效果就越来越差,原因是( ) A. 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B. 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变异 C. 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 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答案】D 【解析】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A错误,D正确;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并不是由外因引起的,而是内在的遗传与变异引起的,B错误;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越来越差,原因是农药对害虫进行了选择,剩下的绝大多数都具有抗药性,C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进化中自然选择的作用,基因突变是不定向,因此使用农药之前,抗药性变异已经产生,使用农药后,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而已,切记不是使用农药诱导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10. 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阻止了种群的基因交流 B. 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C. 东北虎与华南虎之间存在地理隔离 D. 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答案】B 【解析】隔离阻止了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A正确;绝大多数物种是经长期的地理隔离形成生殖隔离,但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B错误;东北虎和华南虎是经过地理隔离而形成的两个亚种,C正确;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D正确。 【点睛】易错分析:误认为物种形成都需要经历地理隔离,其实有些物种形成不需要经历地理隔离,如多倍体形成。 11.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 ( ) A. 生物进化的原因 B. 现存生物适应性的原因 C. 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D. 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这就是生物进化的原因,A正确; B、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B正确; C、而生物生存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C正确; D、达尔文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还不具备遗传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因此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自然选择对遗传和变异如何起作用等问题不可能作出本质上的阐明,D错误. 故选:D. 12. 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 ) A. 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 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 C. 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D. 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故C正确。 考点:种群的概念 13. 如图表示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种群的K值是300个 B. 该种群数量星“J”型增长 C. 在第2~3天该种群增长最慢 D. 在第5天该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该种群的K值是400个,A错误;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错误;在第2~3天该种群增长最快,C错误;在第5天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正确。 14. 下图是人体神经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如果传入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刺激感受器,大脑皮层依然有感觉 B. 如果传入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刺激感受器,效应器依然有反应 C. 如果传出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刺激感受器,大脑皮层依然有感觉 D. 如果传出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刺激感受器,效应器依然有反应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如果传入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刺激感受器,兴奋不能传入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不会有感觉,效应器也不会有反应,AB错误;如果传出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刺激感受器,大脑皮层依然有感觉,但兴奋不会传到效应器,效应器没有反应,C正确,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反射弧及兴奋传导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5. 在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则( ) A. 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 邻近的未兴奋部分表现为膜内正电、膜外负电 C. 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 D. 兴奋部位的膜外由正电变为负电,膜内由负电变为正电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在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后,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细胞体和轴突末梢双向传导,A项错误、C项错误;邻近的未兴奋部分表现为膜内负电、膜外正电,B项错误;.兴奋部位的膜外由正电变为负电,膜内由负电变为正电,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过程及特点。 16. 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 A. 体液 B. 血液 C. 细胞外液 D. 细胞内液 【答案】C 【解析】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故选C。 17. 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农业丰收景象。这句词中隐含了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该食物链是( ) A. 蛇→蛙→鹰 B. 稻→蛇→鹰 C. 稻→害虫→蛙 D. 害虫→蛙→蛇→细菌 【答案】C 【解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该诗词中涉及到水稻、青蛙,而青蛙不能直接以水稻为食,青蛙是以害虫为食的,害虫是以水稻为食的,所以组成的食物链为:稻→害虫→蛙,故选C。 18. 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 A. 尖端、尖端、尖端 B. 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 C. 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 D. 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 【答案】B 【解析】通过生长素发现史的实验得知:胚芽鞘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和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以下的伸长区. 【考点定位】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名师点睛】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尖端下面一段是弯曲生长的部位. 19. 将幼小植株在适宜条件下横放,一段时间后生长状况如下图所示,不能表现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位置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因为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根、芽、茎三种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因此,a、b、c三点起促进作用,但d点因为生长素浓度高,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20. 下列现象与人类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是( ) A. 汗流浃背 B. 望梅止渴 C. 画饼充饥 D. 谈虎色变 【答案】A 【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其中条件反射需要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参与。望梅止渴、谈虎色变和过目不忘都属于条件反射;汗流浃背是非条件反射,反射中枢在下丘脑,与大脑皮层无关;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21. 某人由温暖环境进入寒冷环境后,机体的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促进机体产热量增加的激素主要是( ) A. 性激素 B. 生长激素 C. 胰高血糖素 D. 甲状腺激素 【答案】D 【解析】某人由温暖环境进入寒冷环境后,机体需要增加产热量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此过程中机体的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这两种激素能够促进代谢,增加产热。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22.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原都是外来异物 B. 效应T细胞可产生抗体 C. 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D. 肝脏属于免疫器官 【答案】C 【解析】抗原并不都是外来异物,如人体自身产生的癌细胞中也有抗原,A错误;效应B细胞可产生抗体,B错误;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的抗原的吞噬、处理和呈递,C正确;肝脏属于消化器官(消化腺),不属于免疫器官,D错误。 23. 某昆虫种群有100个个体,其中基因型AA个体50只,aa个体40只,则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 ) A. 40% B. 45% C. 50% D. 55% 【答案】D 【解析】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由题意知,该种群中AA=50%,aa=40%,Aa=10%,则A的基因频率是50%+10%÷2=55%,a的基因频率是40%+10%÷2=45%;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24. 在调查草原仓鼠的种群密度时(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48只并全部标记,第二次捕获的36只中有标记的27只,则草原仓鼠的种群密度时( ) A. 36只/公顷 B. 64只/公顷 C. 72只/公顷 D. 128只/公顷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分析,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的是标记重捕法;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48=36:27,N=64只,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要求考生掌握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计算方法,能够根据计算公式计算种群密度的大小。 25. 能够促进香蕉果实成熟的植物激素是( ) A. 赤霉素 B. 细胞分裂素 C. 乙烯 D. 脱落酸 【答案】C 【解析】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A错误;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B错误;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C正确;脱落酸的作用是促进果实和叶片脱落,D错误。 26. 生长素类似物NAA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NAA浓度与生根数成正比 B. NAA浓度与生根数成反比 C. 不使用NAA该植物不能生根 D. NAA浓度过高时会抑制生根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随着随着NAA浓度的逐渐升高,平均生根数先逐渐增多,后生根数又逐渐下降。可见NAA浓度与生根数不成正比,也不成反比,所以A、B错误;NAA浓度为0的一组,生根数并不为0,C错误;由图可知,NAA浓度过高时,生根数减少,以至于比NAA浓度为0的一组生根还少,体现了高浓度抑制生根,D正确。 27.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 ) A. 温度 B. 光照 C. 空气 D. 水分 【答案】B 【解析】植物分层现象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照,缓解植物之间的竞争,故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其次还有温度、湿度等。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28.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以下关于该政策实施后对我国人口数量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会提高我国人口的出生率 B. 会影响我国人口的种群密度 C. 会使我国人口数量无限制地呈“J”型增长 D. 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人口的年龄结构 【答案】C 【解析】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可以提高我国人口的出生率,A正确;人口出生率提高了,而死亡率没有增加,所以会使得我国人口的种群密度增加,B正确;由于环境是有限的,虽然人口有所增加,但是人口数量仍然呈S型,C错误;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我国幼年人口数量增加,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人口的年龄结构,D正确。 29. 如图是一条食物链的示意图,该图判断正确的是( ) A. 食物链有四个营养级 B. 蝗虫是第二营养级 C. 青蛙是食草动物 D. 蛇是次级消费者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是一条食物链的示意图,其中草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蝗虫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青蛙属于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蛇是三级消费者,属于第四营养级;鹰是四级消费者,属于第五营养级。 该食物链共有5个营养级,A错误;蝗虫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B正确;青蛙是食虫动物,C错误;蛇是三级消费者,D错误。 30. 相对体液调节,神经调节所具有的特点是( ) A. 反应慢,范围广 B. 反应慢,定位准 C. 反应快,范围广 D. 反应快,定位准 【答案】D 【解析】体液调节的范围广、反应慢,A错误;体液调节反应慢,神经调节定位准,B错误;神经调节反应快,作用范围局限,C错误;神经调节反应快、定位准,D正确。 【点睛】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比较如下: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31. 下列最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的行为是与艾滋病患者( ) A. 拥抱 B. 一起用餐 C. 握手 D. 共用注射针头 【答案】D 【解析】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因此与艾滋病患者的拥抱、一起用餐、握手不会染病;而共用注射针头可能通过血液传染病。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32. 羊草是草原上最常见的牧草之一。为了调查草原上某区域内羊草的密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样方法 B. 标志重捕法 C. 目测估算法 D. 记名计算法 【答案】A 【解析】 33. 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原生演替(初生演替)的是( ) A. 从火山岩(裸岩)开始的演替 B. 从过量砍伐的森林开始的演替 C. 从弃耕荒废的农田开始的演替 D. 从火灾过后的草原开始的演替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由题意分析可知,从火山岩(裸岩)开始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A项正确;从过量砍伐的森林开始的演替,不属于原生演替,B项错误;从弃耕荒废的农田开始的演替,不属于原生演替,C项错误;从火灾过后的草原开始的演替,不属于原生演替,D项错误。 考点:群落的演替 34. 大面积烧伤的病人,若护理不当,容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皮肤受损后容易发生感染的原因是( ) A. 人体缺乏营养物质 B. 人体内体液大量流失 C. 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 D. 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皮肤及粘膜组成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皮肤受损后,病原体容易侵入,发生感染。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5. 下图是四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示意图。据图分析,未来一段时间内人口越来越少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A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A错误;B、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年龄结构属于稳定性,B、C错误;D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D正确。 二、非选择题 36. 下图为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机理,图中甲、乙、丙代表结构,字母A代表物质。请据图回答: (1)当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刺激[甲]____________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兴奋传递到[乙]__________________,产生渴感,使人主动饮水,一段时间后细胞外液渗透降压。 (2)当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刺激[甲]渗透压感受器,抑制垂体释放[A]__________________使[丙] 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减少. (3)根据图示,可知水盐平衡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下丘脑 (2). 大脑皮层 (3). 抗利尿激素 (4). 神经-体液调节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题图,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甲)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一方面使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垂体释放A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丙)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尿量减少);另一方面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乙),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1)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或摄入食盐太多),引起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一方面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重吸收作用增强(尿量减少);另一方面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一段时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2)据图分析,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受神经和体液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后,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通过下丘脑的调节,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对集合管和肾小管的对水分重吸收能力减少,使得尿量增加,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 (3)据图分析,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受神经-体液调节。 37. 请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问题。 (1)下图是荷兰科学家温特的研究实验。 ①甲组和乙组在实验中均起_____作用。 ②一段时间后,甲组、乙组和丙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___ (填字母)。 A.不生长不弯曲 B.直立生长 C.向左弯曲生长 D.向右弯曲生长 ③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对胚芽鞘生长具有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2)科学家从某微生物培养基滤液中分离出致使水稻植株疯长的物质,称之为________(填“赤霉素”或“脱落酸”)。 (3)木瓜可催熟柿子,原因是成熟果实能释放出_____促进其他果实的成熟。 【答案】 (1). 对照 (2). A (3). A (4). D (5). 促进 (6). 赤霉素 (7). 乙烯 【解析】试题分析:在实验中,丙组把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结果发现这个胚芽鞘会向琼脂的对侧弯曲生长;乙组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结果发现这个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甲组是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结果发现这个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由此说明,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进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1)①甲组和乙组在实验中均起对照作用。 ②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一段时间后,甲组和乙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不生长不弯曲,丙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向右弯曲生长.故选A、A、D。 ③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对胚芽鞘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2)科学家从某微生物培养基滤液中分离出致使水稻植株疯长的物质,称之为赤霉素。 (3)木瓜可催熟柿子,原因是成熟果实能释放出乙烯促进其他果实的成熟。 【点睛】注意:接触过尖端(或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这个胚芽鞘会向琼脂的对侧弯曲生长。 38. 正常情况下,无论寒冬酷暑,人体总能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环境中的许多病菌,但并没有经常患病。这些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都离不开生命活动的调节。请在下图①~⑥处补充适当内容,完成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的概念图。 _________ 【答案】神经调节 ②激素调节 ③反射弧 ④传出神经 ⑤非特异性免疫 ⑥特异性免疫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通过分析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点,再结合题意作答。 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所以①是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③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所以④为传出神经。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是激素调节,所以②是激素调节;免疫调节包括特异性免疫和⑤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包括细胞免疫和⑥体液免疫,其机制是通过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39. 下图为人体某组织的一部分,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体液的名称:A____________ , 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2)图B、C、D合称_______________, A、B、C、D合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细胞内液 (2). 组织液 (3). 血浆 (4). 淋巴 (5). 细胞外液 (6). 体液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图可知,A是细胞内液,B是组织液,C是血浆,D是淋巴。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构成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由图可知,A是细胞内液,B是组织液,C是血浆,D是淋巴。 (2)B是组织液,C是血浆,D是淋巴。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都属于细胞外液,合称内环境。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合称体液。 【点睛】注意: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而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40. 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请运用所学知识,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当某同学的手指突然受到针刺以后,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射,完成此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的。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传递兴奋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若图中的④受到了损伤,其他结构正常,当①受到刺激时,将会出现的现象时: 虽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肌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缩手 (2). 反射弧 (3). 突触 (4). 单向 (5). 神经递质 (6). 感觉 (7). 不收缩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反射弧模式图可知,①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纤维、③为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纤维、⑤为效应器,它们共同构成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结构突触完成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1)当某同学的手指突然受到针刺以后,会出现缩手反射,完成此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结构突触完成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原因是传递兴奋的物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如图所示,若④效应器(如肌肉)受到了损伤,其他结构正常,当①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兴奋能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传到神经中枢,进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但不能通过传出神经纤维到达效应器,故肌肉无收缩反应。 【点睛】识别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关键: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在神经节,而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在神经中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