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8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新泰市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新泰二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力学中引入“质点”的概念,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 ) A. 极限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 B. 观察实验方法 C. 等效替代的方法 D. 建立理想物理模型的方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质点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建立的只考虑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物理模型,是对实际物体科学的抽象,现实中的质点是不存在的,所以说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了质点的概念 2.小洪同学乘出租车从校门口出发,到火车站接到同学后当即随车回校.出租车票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是( ) A. 位移为16.2km B. 路程为0 C. 11:48指的是时间 D. 11:05指的是时刻 【答案】D 【解析】 【详解】AB.出租车走路线为曲线,故对应的里程为路程,故路程为16.2km,由于又回到了出发点,故位移为零;故AB错误; C.11:48指的是下车的时刻,故C错误; D.11:05指的是上车的时刻,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明确位移与路程的定义,根据初末点间的直线距离确定位移,知道出租车行走轨迹为曲线,所以里程只能为路程;同时明确时间和时刻的定义,能准确判断对应的数据的意义. 3.如图所示是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的x﹣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质点做曲线运动 B. A质点2s时的速度为20m/s C. B质点前4s做加速运动,4秒后做减速运动 D. 前4s内B的位移比A要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x−t图象只能表示质点做直线运动的规律,B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质点的速度,可知质点A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故B正确. C.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质点的瞬时速度,B质点前4s沿正向做减速运动,4秒后沿负向做减速运动,故C错误. D.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则前4s内A. B的位移相等,故D错误. 4.如图所示是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 B. 三个质点到达M点的瞬时速度相同 C. 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 D. A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三个质点A、B、C均由N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点,首末位置距离相等,知位移相等,所用时间相等,则平均速度相等,故A正确; B.三个质点到M点时的速度方向不同,故瞬时速度不相同,故B错误; C.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由于路程不相等,时间相等,所以平均速率不相同,故C错误; D.平均速度的方向为位移方向,而瞬时速度方向为各点的速度方向,故平均速度方向与各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 5.如图所示,斜面小车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边紧贴墙壁.若再在斜面上加一物体m,且M、m相对静止,此时小车受力个数为( ) A. 3 B. 4 C. 5 D. 6 【答案】B 【解析】 【详解】M、m相对静止,对整体分析知,整体受总重力和地面给的支持力,处于静止状态;对物体m受力分析,则m受到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最后对M受力分析,受重力、m对它的垂直向下的压力和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同时地面对M有向上的支持力,因墙壁对小车不会有力的作用;则M共受到4个力.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6.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石块重10N,使地面受到10N的压力,则( ) A. 该压力就是重力,施力者是地球 B. 该压力就是重力,施力者是石块 C. 该压力是弹力,是由于地面发生形变产生的 D. 该压力是弹力,是由于石块发生形变产生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地面受到的压力,受力物体是地面,施力物体是石块,由于压力是由施力物体石块发生形变而产生的,这个力是弹力,选项D正确,ABC错误. 7.大雪天车轮打滑,车辆难以前进,交警帮忙向前推车,如图所示,在推车的过程中,关于人和车之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一是( ) A. 车对人有向后的力 B. 车对人没有作用力 C. 人对车的力大于车对人的力 D. 人对车的力小于车对人的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人向前推车对车有向前的力,同时车对人向后的反作用力,故A正确,B错误; C.人与车之间的力为作用力与反做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D错误. 8.如图所示,一攀岩运动员正沿竖直岩壁缓慢攀登,由于身背较重的行囊,重心上移至肩部的O点,总质量为60kg.此时手臂与身体垂直,手臂与岩壁夹角为53°,则手受到的拉力和脚受到的作用力分别为( )(设手、脚受到的作用力均通过重心O,g取,sin53°=0.8,cos53°=0.6) A. 360N,480N B. 480N,360N C. 450N,800N D. 800N,450N 【答案】A 【解析】 【详解】以运动员和行囊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重力、岩壁对手臂的拉力和岩壁对脚的弹力,作出力图,如图所示: 设运动员和行囊的总质量为M,根据平衡条件得: 故选项A正确,BCD错误. 9.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可能发生的有 ( ) A. 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 B. 速度变化的方向向东,加速度的方向向西 C. 物体的速度在增大,加速度在减小 D. 某时刻物体具有加速度,而速度为零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变化很大而时间也很长则加速度可能很小,故A可能发生; B.速度变化的方向为加速度的方向,速度变化的方向向东,加速度的方向向东,故B不可能发生; C.当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减小时物体速度增加得变慢了,仍是加速运动,故C可能发生; D.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经过最高点时,速度为0,而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故D可能发生. 10.一辆汽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计时之初,速度为6m/s,运动28m后速度增加到8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段运动所用的时间是8s B. 这段运动的加速度是0.5m/s2 C. 从开始计时起,2s末速度是7m/s D. 从开始计时起,经过14m处速度是27m/s 【答案】BC 【解析】 【详解】A.根据得加速度为: 汽车运动的时间为: 故A错误,B正确; C. 末的速度为: 故C正确; D.根据,当处的速度是: 故D错误. 11.如图是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v-t图象,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1s末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 在0~3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m/s C. 1~3s内物体加速度是5~6s内加速度的2倍 D. 0~6s内物体发生的位移为1m 【答案】D 【解析】 【详解】A.物体在1s末前后速度均为正值,故运动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故A错误; B.在0~3s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 则该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为: 故B错误; C.图像的斜率代表加速度,由图可知1~3s内物体加速度等于5~6s内加速度,故C错误; D.图线与坐标轴围城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0~6s内物体发生的位移为: 故D正确. 12.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1kg的木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右滑行的同时还受到一个向左的5N的水平推力F 作用,已知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1.在木块停止运动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B. 木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C. 地面对木块的摩擦力大小为1N D. 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为10N 【答案】BCD 【解析】 【详解】A.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 故A错误,BC正确. D.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则支持力大小为: 故D正确. 二、实验题 13.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时,获取了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由于粗心,该同学忘了测量3、4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电源频率为50 Hz).求: (1)6号计数点瞬时速度的大小v6=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利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可得加速度a=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计数点3、4之间的距离是x4=________c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1)0.413 (2). (2)0.496 (3). (3)2.90 【解析】 (1)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标出,则周期T=0.02×5=0.1s;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结合逐差法,那么滑块的加速度为: (3)依据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相等,即x24-x02=x46-x24; 解得:, 因此x4=2.89×10-2m. 点睛: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掌握求解瞬时速度与作差法求解加速度的方法. 14.某研究小组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实验中, (1)下图是四位同学释放纸带瞬间的照片,你认为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 A B C D (2)关于接通电源和放手让重物运动的先后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接通电源和放手应同时 B.先放手后接通电源 C.先接通电源后放手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通过纸袋测量发现加速度只有9.3 m/s2,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写出一条就可以) 【答案】 (1). A (2). C (3). 空气阻力;纸袋和限位孔之间的阻力;(就写阻力也对) 【解析】 【详解】(1)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实验中,实验时,应让重物紧靠打点计时器,手拉着纸带的上方,保持纸带竖直,由静止释放.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应先给打点计时器通电打点,后释放纸带,如果先释放纸带,再接通打点计时时器的电源,由于小车运动较快,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无法得到物体完整的运动情况,会对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故选C. (3)通过纸袋测量发现加速度只有9.3 m/s2,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空气阻力;纸袋和限位孔之间的阻力等; 【点睛】本题关键是明确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规范,注意人的两手无法做到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三、计算题 15.由于刹车,汽车以10m/s的速度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第1s内的平均速度是9m/s,则汽车前7s内的位移是多少? 【答案】 【解析】 【详解】设汽车在第末的速度为,由题意有: 解得: 因此: 汽车在关闭发动机后速度减为零所需时间为: 因为,所以汽车关闭发动机后就停止运动,故汽车在关闭发动机后内的位移为: . 16.一矿井深125m,在井口每隔一段时间落下一个小球,当第11个小球刚从井口开始下落时,第一个小球恰好到达井底,则:(g=10m/s2) (1)相邻两个小球开始下落时间间隔为多少? (2)这时第三个小球和第五个小球相距为多少? 【答案】(1)(2) 【解析】 【详解】(1)设第一个小球下落到井底用时为,根据自由落体运动位移时间关系 可得: ; 则相邻两个小球下落的时间间隔为: ; (2)第1个小球恰好到达井底时,第3个小球下落时间为,第5个小球下落时间为,两者高度差为: . 17.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在同一水平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甲以初速度v1=16m/s,加速度a1=2m/s2做匀减速运动,乙以初速度v2=4m/s,加速度a2=1m/s2做匀加速运动.求: (1)两车再次相遇前两者间的最大距离; (2)两车再次相遇所需的时间. 【答案】(1)两车在此相遇前两者间的最大距离为24m;(2)两车在此相遇所需的时间为8s. 【解析】 【详解】(1)二者相距最远时的特征条件是:速度相等,即v甲t=v乙t v甲t=v甲-a甲t1;v乙t=v乙+a乙t1,得:t1==4 s 相距最远Δx=x甲-x乙=(v甲t1-a甲t12)-(v乙t1+a乙t12)=24 m. (2)再次相遇的特征是:二者的位移相等,即 v甲t2-a甲t22=v乙t2+a乙t22,代入数值化简得12t2-t22=0 解得:t2=8 s,t2′=0(即出发时刻,舍去) 18.如图所示,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用一水平力F推一质量为m=10 kg的物体,欲使物体沿斜面匀速运动,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试求F的大小.(sin 37°=0.6,cos 37°=0.8) 【答案】112 N或48 N 【解析】 【分析】 当F较小时,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当F较大时,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分别针对两种情况,运用平衡条件和正交分解法,求出F的大小; 【详解】解:若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刚好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 联立解得: 若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刚好沿斜面向下匀速运动,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 联立解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