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8 发布 |
- 37.5 KB |
- 3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创新导学案》(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3-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 2 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1 . 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 (1)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调整。 产业结构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 技术、知识密集型 (2) 国家的 政策。 2 . 有利的地理条件 (1) 良好的区位 (2)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对外开放 产业 扩散 国 际分工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劳动密集型 高新技术 三、问题与对策 1 . 问题产生的原因 (1) 受地区产业基础和 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2) 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市场腹地 产业升级 生态环境 3 .对策 (1) 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重工业和 ,推动产业升级。 (2) 构建 城市群。 (3) 加强 。 机械制造业 大珠江三角洲 规划与管理 【 及时练习 】 1 . 20 世纪 80 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 A .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 B .丰富的矿产资源 C .技术力量强 D .拥有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 【 解析 】 20 世纪 80 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拥有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本地优惠的政策、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 【 答案 】 D 【 知识拓展 】 珠三角地区得到迅速发展的其他原因: (1) 人们思想观念开放,意识超前并富有开拓精神。 (2) 开放、开发早,为以后的发展赢得先机。 【 及时练习 】 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的城市数量变化。 据图回答 2 ~ 4 题。 2 .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3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表现在 ( ) A .郊区城市化 B .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 C .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D .涌现出大量卫星城 4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对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继续以轻工业为主,限制重工业的发展 B .应加快发展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以此推动本地区的产业升级 C .区内各城市需加强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澳门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D .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已经很成熟, “ 城中村 ” 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 解析 】 第 2 题,改革开放之前,珠三角地区相对于其他三地来说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数量少,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城市的数量迅速增加。第 3 题,城市化的具体表现有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珠三角地区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城市规模迅速扩大。第 4 题,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成为珠三角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此,珠三角正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础,大力发展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以此推动本地区的产业升级。 【 答案 】 2.B 3.C 4.B [ 考点精析 ] 1 . 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下所示: 2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的两个阶段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 1979 ~ 1990 年为第一阶段; 1990 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进入第二阶段。两个阶段的特点如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 ~ 1990 年 1990 年以后 优势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劣势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存在 问题 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吸引外资额增长相对较慢;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支撑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 技法点拨 ] 框图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 对点练习 ] 1 . (2012· 江苏地理 )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 1990 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 1990 ~ 2010 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1)1990 ~ 2010 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 A .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 .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 .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 .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2) 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 ) ① 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 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解析 】 第 (1) 题,由图可知,第一产业在 1998 年略有增加,故 A 项 “ 持续快速下降 ” 说法错误。 1990 年第一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故 B 项中 “ 始终 ” 说法错误。第一产业比重变化最大,故 C 项错误;该市整体上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波动上升,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D 项正确。第 (2) 题,产业结构升级是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逐渐替代第一产业和重工业代替轻工业的过程,到达一定程度后第三产业也会逐渐代替第二产业。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不属于产业升级,故 B 为正确答案。 【 答案 】 (1)D (2)B [ 考点精析 ] 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受工业基础、世界产业发展形式的变化及国内、国际竞争的增强等因素影响,在完成初步产业升级后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显现出如下主要问题: [ 技法点拨 ]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 对点练习 ] 2 . (2011· 天津文综 )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S 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S 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 【 解析 】 由图可知 S 市为上海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则制造业会转移到周边地区,周边工业发展则会促进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进而促进城镇化发展。 【 答案 】 S 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产业结构图的判读 产业结构示意图主要反映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变化,一般有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三角坐标图等形式。 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 如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市 1990 ~ 2010 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2012 年江苏高考 ) 。 该类图一般结合图中信息和题干信息以及产业结构的发展规律进行分析,抓住产业比重的大小及其变化这两个核心特征,并能够找出判断规律。如下所示: 1 . 观察产业比重的变化,分析产业结构的发展 (1) 看增加还是减少 阅读图例,分清三大产业,读出数据,观察不同年份其比重的变化及变化的数值。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都是呈不断下降趋势的;第二产业的比重一般 是先上升,达到一定阶 段后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更高。如上题图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所谓产业结构优化就是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逐步由第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发展。 (2) 看变化的速度 结合图示的数据变化,观察其变化的速度大小,如上面例题中 1997 年以前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较快,第二产业比重增加较快。 2 .抓主导产业,分析其内部的变化 根据数值的判断,可以找出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如上面例题中,虽然后期第二产业变化不大,但其仍是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内部并不是完全不变的,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第二产业,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3 .关注地区差异,探究产业结构转变的阶段 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阶段、方向,如下图 (2011 年江苏地理 ) ,新疆的第一产业比重大于江苏,而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大于新疆,说明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新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4 .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第一产业为主导转向第二产业为主导时,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引进和发展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的加工业,或是污染较严重的化工业;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产业结构就要升级,逐步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重工业,并进一步向技术密集型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原来的那些工业就向较为落后的欠发达地区转移。 【 判读应用 】 (2013· 浙江文综 )2013 年 1 月 17 日,国务院批复 《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 》 ,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根据以下材料, 完成下题 。 材料 下图为舟山市 2007 年和 2010 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 说出 2007 ~ 2010 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 解析 】 2007 ~ 2010 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直接对比图中各产业比例即可;对城市化推动作用的差异从第二、三产业增加人数差异进行分析。 【 答案 】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