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8-27近代后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8-27近代后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作业)

核心素养测评 二十七 ‎ ‎ 近代后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0分钟 50分)         ‎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2020·汉中模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国内棉纺织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日资在华增加了约20万枚纱锭。1921年日商在青岛设厂,1921-1922年日商在上海新设立了六个纺织企业,日资纱厂的纺锭数量增长极速。日本此举 ‎ (  )‎ A.导致欧美在华势力的退出 ‎ B.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C.确立了日本在华独占地位 ‎ D.加速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解析】选B。日本国内棉纺织业的发展和在中国青岛、上海设厂增多,与中国民族工业争夺市场,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B。欧美并没有退出中国,只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暂时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又卷土重来,故A错误;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想要独占中国,但战后并未得逞,故C错误;日本的经济侵略阻碍了中国近代化,故D错误。‎ ‎2.(2020·天水模拟)下面是 1929 年至 1932 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双)。导致图中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  )‎ A.政治形势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 B.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 C.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关税大幅度降低 D.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缩减 ‎【解析】选A。从图中可知,1929年至1932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不断下降,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鼓励发展民族工业。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故A正确,B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排除;受经济危机影响,应该提高关税,而不是降低,故C排除; D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 ‎3.1928年7月,国民政府首先同美国订立《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随后,陆续同挪威、比利时、意大利、丹麦、葡萄牙、荷兰、瑞典、英国、法国、西班牙、日本缔结“友好通商条约”或新的“关税条约”。所有这些条约都在原则上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这反映了 (  )‎ A.官僚资本膨胀 B.政府控制了关税行政管理权 C.中国获得了一定的关税自主权 D.实现关税完全自主 ‎【解析】选C。题干关键信息“1928年7月”,此时官僚资本在形成过程中,故A错误;通过这些条约,中国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权,没有完全自主,且关税行政管理权仍然掌握在帝国主义者手中,故B、D错误;C正确。‎ ‎4.(2020·上饶模拟)据1937年的一份调查显示,贵州省各县主要农产品市场的价格差最高达到25倍。最低也有3倍,平均为7—15倍。这种悬殊的农产品价格差主要体现了 (  )‎ A.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 B.工业原料的强劲需求 C.传统自然经济的特点 D.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 ‎【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一的价格是统一市场形成的直观标志,根据材料“贵州省各县主要农产品市场的价格差最高达到25倍。最低也有3倍,平均为7—15倍”可以看出当时农产品价格差悬殊,结合所学分析可知,当时贵州的农业仍被闭锁在扩大了的自然经济圈地方小市场中,价格的波动主要取决于当地作物的丰歉,国际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故A错误,C正确;材料未体现工业原料的需求对农产品价格造成的影响,且工业原料需求加强会引起农产品价格整体上涨,而非产生较大的价格差距,故排除C;材料并未涉及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信息,故排除D。‎ ‎5.有学者在1934年撰文指出,中国东南沿海诸港口“几尽租给外人”,而西南、西北大后方又“国防空虚”,因此中国“应即利用铁道为补救缺乏军港之利器”“就东南沿海,与西北边疆,多筑军事铁道,以资应付”,以免“万一不测,噬脐莫及”。这反映出当时 (  )‎ A.积极备战成为国民普遍共识 B.加紧铁路备战成为当务之急 C.国民政府铁路备战取得成效 ‎ D.加紧铁路备战受到政府关注 ‎【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的“中国东南沿海诸港口‘几尽租给外人’,而西南、西北大后方又‘国防空虚’”“应即利用铁道为补救缺乏军港之利器”“‘……多筑军事铁道,以资应付’,以免‘万一不测,噬脐莫及’”等信息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当时中国修建铁路对国防的重要性,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该学者呼吁重视铁路建设,并不表明当时积极备战已成为国民普遍共识,也不表明当时铁路备战取得成效,更不表明铁路备战受到政府关注,故排除A、C、D。‎ ‎6.(2020·重庆模拟) 《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记载:“1928年,国民政府修改了过去的单一税率,改为十二级税率,最高关税为50%;后又改为十四级税率,最高关税增至80%。”这一措施体现 (  )‎ A.关税自主运动的完成 B.对国际市场秩序维护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效果 D.国民政府发挥经济职能 ‎【解析】选D。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民政府修改关税,是其发挥经济职能的体现,故D正确。A错误, 1933年5月中国政府完全获得关税自主权,至此中国真正实现了关税自主,与材料时间不符;B错误,提高关税可能限制国际贸易的发展,不利于国际市场秩序的稳定;C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始于193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 二、非选择题(26分)‎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光绪二十九年至宣统三年,为中国政府奖励工业最力之时代……此时中国之实业,如红日初升,前途希望正复无穷。此时期之重要提倡事业,如光绪三十一年袁世凯在天津设工艺总局,商部在京师设劝工陈列所,及奏设各省高等实业学堂;光绪三十二年商部奏定奖给商勋章程,鼓励制造新器,学部考验游学生设工商科进士学位;光绪三十三年农工商部奏定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办1 000 万元以上之实业者赏男爵,2 000万元以上者赏子爵;宣统二年端方在南京举行南洋劝业会,皆为60年内仅见之盛举。‎ ‎——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 材料二 民国政府公布《农商部奖励实业办法》(1917年):(1)每年能将国货运往外国销至10万元以上,而营业时期继续已逾3年者,给予一等奖章;(2)设立工厂资本在5万元以上,营业确有成效者,给予二等奖章;(3)发明有实用之物品或器械,给予三等奖章;(4)以中国资本发起开矿、放垦、渔牧等实业,及提倡设立实业学校者得体察情形,分别给予奖状;(5)商会农会能实心提倡商务或农业,著有成绩者,得体察情形,分别给予奖章。‎ ‎——摘编自《新编实业法令》 ‎ 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两项有关奖励实业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解析】材料一介绍了清末政府鼓励工业发展的措施,材料二列举了1917年民国政府奖励实业的办法。比较两则材料的信息,可以从总体上看出清末和民初对发展实业的重视,并分析奖励实业的原因主要是救亡图存;也可以依据两则材料具体内容,分析清末和民初在奖励实业的方式、对象,以及鼓励贸易范围等方面的差异。‎ 答案:示例:‎ 信息一:清末和民初都很重视发展实业。(3分)‎ 说明:民族危机严重,发展实业是救亡图存的重要手段。清末和民初的经济政策具有一定的延续性,都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10分)‎ 信息二:清末的奖励以爵位为主要形式,民初以奖章(奖状)为主要形式。(3分)‎ 说明:政治体制和社会观念发生了变化,民初更注重精神鼓励。(10分)‎ 信息三:与清末相比,民初奖励的对象更加广泛,奖励的条件降低。(3分)‎ 说明:民国时期民主政治和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形成重工商、兴实业的社会风气。(10分)‎ 信息四:民初鼓励出口贸易。(3分)‎ 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国家忙于战事,为国货出口提供机遇,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10分)‎ ‎【备选习题】‎ ‎1.1932年,宋棐卿创办了东亚公司,以实业救国作为东亚公司的精神支柱,并写进了厂歌。该公司所产“抵羊牌”毛线,即取抵制洋货之意,该产品一问世就受到中国老百姓的欢迎,抵羊毛线由此蜚声全国。这说明宋棐卿 (  )‎ A.关注企业核心竞争力 B.冲破了视商业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C.重视企业精神的塑造 D.具有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解析】选C。材料“以实业救国作为东亚公司的精神支柱……抵制洋货之意……受到中国老百姓的欢迎”反映了东亚公司塑造“实业救国”的企业精神,迎合了百姓的心理需求,故C正确;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科技创新,材料并未涉及,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实业救国”的企业精神对传统观念的冲击,故B 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东亚公司以追求利润为目的,而是说明“实业救国”的企业精神,故D错误。故选C。‎ ‎2.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国家进口关税税则》,进口税的最高税率比1929年提高了近一倍,1933年国民政府再次提高进口税率,比1930年的最高税率提高50%以上。这说明国民政府 (  )‎ A.为实现关税自主做准备 B.注重保护国内民族工业 C.旨在改变政府财政困难 D.积极抵制日本的侵略 ‎【解析】选B。提高进口税率就提高了进口商品的价格,这有利于本国商品与外国商品进行市场竞争,从而起到保护民族工业的作用,B正确。‎ ‎3.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废两改元”,规定全国所有公私款项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规定全国停止使用银币,改用法币(中央各大银行发行的纸币)。这在当时 ‎ (  )‎ A.有利于收回贸易主权 B.造成严重通货膨胀 C.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 D.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解析】选C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先后推行“废两改元”和“法币政策”,对国家的货币进行改革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和改变白银无序外流的局面,维护了中国币值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C正确。‎ ‎4.(2020·唐山模拟)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宣布美国来华投资企业“应课征之税捐与本国人民同”,“将来亦不致颁布足以阻碍获得合理利润之新税则”。国民政府的这一政策 (  )‎ A.抑制了美国对华商品倾销 B.影响了社会的立场倾向 C.巩固了官僚资本主导地位 D.推动中国积极融入世界 ‎【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为争取美国的支持,给予美国来中国投资创办企业同中国人同等的待遇,还保证其获得合理利润,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党为了进行内战,出卖国家主权,大量社会阶层转向支持中国共产党。故选B。国民政府的做法有利于美国倾销商品,排除A;C不符合史实,当时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D与题干无关,排除。‎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