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山东省临沂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山东省临沂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临沂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对劳动力供给曲线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工资从W0向W1方向变动时,企业的用工压力得到缓解 ②工资从W0向W1方向变动是由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引起的 ③工资从W1向W2方向变动时,市场可能出现“机器换人”现象 ④工资从W1向W2方向变动时,企业活力降低、效益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近年来,国资监管部门努力推动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在国企改革上提出“以投促改,以改激活,以活提效”的国企混改路径。根据材料信息,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推动国企混改能扩大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②国企混改能巩固国有经济的主体作用 ③国企混改是国资监管部门推动“管资本”的必然结果 ④国资监管向“管资本”转变能推动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多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是中国经济共克时艰、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需要从体制机制上入手,解决制约消费市场发展的“肠梗阻”与“老大难”。下列措施中属于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的有 ①提高居民储蓄率,稳定居民消费预期 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③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增强企业活力 ④‎ 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下表为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部分数据 年份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上半年 GDP增速(%)‎ ‎7.8‎ ‎7.3‎ ‎6.9‎ ‎6.7‎ ‎6.9‎ ‎6.3‎ 财政收入增速(%)‎ ‎10.2‎ ‎8.6‎ ‎5.8‎ ‎4.5‎ ‎7.4‎ ‎3.4‎ 财政支出增速(%)‎ ‎11.3‎ ‎8.3‎ ‎13.2‎ ‎6.3‎ ‎7.7‎ ‎10.7‎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某市始终秉持“环境就是资本、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生产力”的原则,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实行全域提质增绿,促进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不断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材料表明该市 ①贯彻协调发展新理念,将增绿作为推动协调发展的重点 ②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新理念 ③紧紧把握生态保护底线,坚持可持续发展 ④解决市场发展的动力问题,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某地交管部门推出新举措,对于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轻微违法行为,违法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在接受处罚时可“五选一”,其中一种就是按交管部门提供的提纲编写内容并发至个人微信朋友圈,集满20个赞即可免罚款。这一做法 ①能警示和教育他人,有利于提高公民法律意识 ②坚持人性化执法方式,有利于引导市民遵规守法 ③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有利于引导公民自觉履行义务 ④减轻了违法者的违法责任,有利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右图为某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构建的水资源保护等生态环境领域的闭环监管。作为闭环监管中的一环,群众向检察机关或行政部门提供有关破坏环境的问题线索 ‎①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②是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行使监督权的体现 ③表明举报监督具有透明度高、影响力广等特点 ‎ ‎④是通过信访制度行使监督权的体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G市政协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方位新使命,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为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多智慧和力量,谱写好新时代政协工作的“G市篇章”。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画出最大同心圆表明政协是各界人士行使国家权力的平台 ②政协的协商民主具有独特优势 ③政协优势体现在决定G市发展规划上 ④找到最大公约数体现人民民主的真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19年11月29日,S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表决,全票通过《S省宗教事务条例》,该条例将于‎2020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次修订既严格按照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相关规定,切实做到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紧密衔接,又紧贴S省宗教工作实际情况。S省修订该宗教事务条例 ①意在更好地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②是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的要求 ③体现我国独立自主自办宗教的原则 ④表明我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特定的地域环境与历史传统造就了一方人的性格。我国宽广的国土面积、多样的自然风貌形成了不同地域人的不同风格,如西北人的豪放、东北人的粗犷、中原人的厚重、江南人的细腻、西南人的质朴等。这说明 ①区域文化是人的性格的核心,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 ②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自然环境必然产生不同的地域文化 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④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思维和性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新中国70年的历史是艰苦创业的奋斗史。历史向来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重重困难与矛盾更加能激发出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诗为心声,下列诗句能体现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奋斗心声的是 ‎ ‎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②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③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④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19年8月,《求是》杂志载文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科学回答了中国从哪里来、现在处于什么历史方位、应该往哪里去这些交织在一起的历史之问、时代之问、实践之问。由此可见 ①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 ②解决具体实践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③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要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能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大人不华,君子务实。”历史与现实均证明,美好的蓝图不会自动实现,真抓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对广大领导干部而言,要做到务实,就必须 ①倾听人民的呼声,将人民意愿作为做事的出发点 ②重视实践的作用,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③敢于打破制度约束,勇于突破自我 ④实事求是,力戒形式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重视部分的作用,用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用“扬弃”的观点看待组织面临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使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的功能 ④不回避矛盾,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光明日报》载文指出,如果没有内在动力,任何外来力量都不可能改变中国。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仅归之为挑战和应战的外在动力论是不正确的。这一观点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有 ‎ ‎①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要着重抓住内部矛盾 ②要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③辩证的否定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一切 ④辩证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5分。 16.(14分)企业要生存,就必须从商业生态、商业模式层面进行创新,彻底进化。某班学生以“企业创新与企业生存”为议题,进行探究学习。下面是同学们搜集整理的材料。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有同学认为,企业只要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就能成为市场竞争的最终赢家。结合材料,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8分)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归纳材料中该奶业集团的成功经验。(6分)‎ ‎17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创造了许多抢险救灾、应急管理的奇迹,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在实践中充分展现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要有的放矢,实施精准治理,做到预警发布精准、抢险救援精准、恢复重建精准、监管执法精准;要系统梳理和修订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要坚持社会共治,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把各方面力量充分调动起来。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落实会议精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18.‎2019年7月23日,鲍里斯•约翰逊当选执政党保守党领袖。‎10月29日,英国议会下院表决通过了首相提出的‎12月12日提前大选的简短议案。鲍里斯•约翰逊领导的保守党以“完成脱欧”(get Brexit done)为选举口号,在大选中赢得364个席位(议会下院共有650个席位)。‎12月13日,保守党领袖约翰逊就任英国首相。‎12月16日,议会下院新议员组成新一届议会。‎12月19日,新一届议会开幕,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开幕仪式上宣读政府制定的20多项施政与立法计划。  久拖不决的“脱欧”,让英国在三年时间里两度提前大选,两任首相淹没在脱欧泥潭中,其议会政治甚至一度陷入“死机”状态。媒体认为,此次大选后,保守党获得了足够的政治基础,足以让约翰逊大展拳脚,将其政治纲领变成政策。可以预见,英国的政治效率将得到比较大的提升。 ‎ ‎(1) 大选之后,英国组建新一届政府,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女王、议会在新一届政府组建过程中的作用。 ‎ ‎(2)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媒体观点的合理性。‎ ‎19.如果简单的机械的移动本身包含着矛盾,那么,物质的更高的运动形式,特别是有机生命及其发展,就更加包含着矛盾……生命首先就在于:生物在每一个瞬间是它自身,但却又是别的什么。所以,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一停止,生命亦即停止,于是死就来到。--恩格斯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9月24-25日,乡关何处・传统村落“空心化”问题及其对策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天津大学举行。海内外专家学者以及来自传统村落基层的众多保护工作人员、志愿者、村 民代表近百人齐聚一堂,为面临“空心化”问题的传统村落研究可行的对策。 自2012年以来,由中国国家住建部牵头、多部委参加并甄选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 录,至今已评选出6 800多个传统村落。它们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鲜明的地域民 族特色,是国家确定保护的农耕时代创造的历史文明遗产,是中华民族根性的家园。 村落“空心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自工业革命开始,西方乡村社会就开始瓦解。现代城市的崛起,大量吸引乡村的劳力与人口,村落的“空心化”便开始出现。可以说,村落“空心化”是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必然。保护传统村落,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取的办法是,把那些古老的、有价值的建筑从已经“空心化”的村落剥离出来进行保护。 ‎ ‎(1)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阐述保护中国传统村落这一“根性的家园”的文化意义。 ‎ ‎(2) 依据材料,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谈谈你对村落“空心化”的认识。 ‎ ‎(3) 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对故乡的眷念是文化特别是诗歌文化的重要主题。请你写 出三句体现思乡的诗歌名句。‎ ‎17.(10分)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创造了许多抢险救灾、应急管理的奇迹,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在实践中充分展现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要有的放矢,实施精准治理,做到预警发布精准、抢险救援精准、恢复重建精准、监管执法精准;要系统梳理和修订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要坚持社会共治,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把各方面力量充分调动起来。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落实会议精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10分) ‎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 ‎①符合题意,通过图表,当工资从W0向W1方向变动时,劳动力供给量从a增长到b,说明企业的用工压力得到缓解; ‎ ‎②错误,工资从W0向W1方向变动,劳动力供给量从a增长到b,但不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引起的; ‎ ‎③符合题意,工资从W1向W2方向变动时,劳动力供给量从b增长到c,市场可能出现“机器换人”现象; ‎ ‎④错误,工资从W1向W2方向变动时,劳动力供给量从b增长到c,但是企业活力不一定降低、效益不一定下降; ‎ 故选:A。‎ 本题考查:劳动与就业 ‎ ‎(1)劳动: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 ‎ ‎(2)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3)促进就业的措施 ‎ ‎①国家:要大力发展经济,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处理好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打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 ‎②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劳动者培训机制和发展机制。 ‎ ‎③劳动者:要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以及多种方式就业观;提高自身技能,增强自主就业和创业能力。‎ 本题以图表的形式考查劳动与就业。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及归纳方面的能力。需要认真分析图表数据及变化,并能够用简练的语言归纳出图表反映的信息,然后,对应相关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答案】B ‎【解析】‎ ‎①正确,在国企改革上提出“以投促改,以改激活,以活提效”的国企混改路径,有利于推动国企混改能扩大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 ‎②错误,公有制经济发挥主体作用; ‎ ‎③错误,国企混改是国资监管部门推动“管资本”的关键举措,并不是必然结果; ‎ ‎④正确,推动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能推动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 故选:B。‎ 本题考查: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 ‎(1)含义:国有经济是指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 ‎ ‎(2)地位及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 ‎(3)体现: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 ‎(4)意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保障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关键作用。‎ 考查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理解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材料分析型选择题时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即以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时政热点为背景而设置的材料,因此学生在平时要多关注时事,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 ‎3.【答案】D ‎【解析】‎ ‎①不符合题意,提高居民储蓄率,稳定居民消费预期不属于体制机制改革,不是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 ‎ ‎②④符合题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和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是体制机制上入手,属于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 ‎ ‎③不符合题意,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增强企业活力不属于体制机制改革,不是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 ‎ 故选:D。‎ 本题考查:国家宏观调控 ‎ ‎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 ‎②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 ‎③宏观调控手段:经济手段(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行政指示、规定、命令)。‎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4.【答案】C ‎【解析】‎ ‎①错误,扩大财政支出是增加社会总需求的重要手段; ‎ ‎②③符合题意,根据图表信息可以看出:财政收入增速与GDP增速密切相关,这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财政支出增速对GDP增速具有重要影响,这说明国家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 ‎④不合题意,材料中的信息不涉及“分配政策”问题; ‎ 故选:C。‎ 本题考查: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的作用 ‎ ‎1.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 ‎①经济发展水平:它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 ‎②分配政策: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 ‎2.财政的作用 ‎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财政与宏观调控)‎ 本题关注财政问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答此题的前提是准确掌握教材知识,关键是仔细研读图表,运用教材知识分析图表主要信息,辨析题肢选项,作出正确选择。‎ ‎5.【答案】‎ C ‎【解析】‎ ‎①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贯彻协调发展新理念; ‎ ‎②③符合题意,某市始终秉持“环境就是资本、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生产力”的原则,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实行全域提质增绿,促进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不断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材料表明该市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新理念,紧紧把握生态保护底线,坚持可持续发展; ‎ ‎④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绿色发展,而创新能够解决市场发展的动力问题。 ‎ 故选:C。‎ 本题考查: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和要求;可持续发展 ‎ ‎1、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和要求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不断地发展。 ‎ ‎①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 ‎②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 ‎③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家庭和绿色社区。 ‎ ‎④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公社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 ‎⑤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 ‎2、可持续发展 ‎ 可持续发展实际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和无关选项。‎ ‎6.【答案】A ‎【解析】‎ ‎①②符合题意,某地交管部门推出新举措,对于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轻微违法行为,违法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在接受处罚时可“五选一”‎ ‎,其中一种就是按交管部门提供的提纲编写内容并发至个人微信朋友圈,集满20个赞即可免罚款。这一做法能警示和教育他人,有利于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坚持人性化执法方式,有利于引导市民遵规守法; ‎ ‎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有利于引导公民自觉履行义务; ‎ ‎④错误,并未减轻违法者的违法责任,材料也并不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 故选:A。‎ 本题考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1)含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 ‎(2)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效力。 ‎ ‎(3)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 ‎(4)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该题考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和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7.【答案】B ‎【解析】‎ ‎①④符合题意,作为闭环监管中的一环,群众向检察机关或行政部门提供有关破坏环境的问题线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是通过信访制度行使监督权的体现。 ‎ ‎②不合题意,群众向检察机关或行政部门提供有关破坏环境的问题线索是通过信访制度行使监督权,而不是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行使监督权。 ‎ ‎③说法错误,舆论监督制度具有透明度高、影响力广的特点。 ‎ 故选:B。‎ 本题考查:公民依法参与民主监督 ‎ ‎(1)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包括:批评;建议;申诉或诉讼;指控、告发或揭发、举报。 ‎ ‎(2)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有: ‎ ‎①信访举报制度; ‎ ‎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 ‎③舆论监督制度; ‎ 此外,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都是近年来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 ‎(3)公民正确行使监督权的要求: ‎ ‎①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 ‎②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 ‎③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本题考查公民依法参与民主监督的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和不合题意的选项。‎ ‎8.【答案】C ‎【解析】‎ ‎①错误,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并不行使国家权力; ‎ ‎②④正确,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方位新使命,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说明政协的协商民主具有独特优势,找到最大公约数体现人民民主的真谛; ‎ ‎③错误,政协的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并不决定G市发展规划; ‎ 故选:C。‎ 本题考查:协商民主 ‎ ‎1、协商民主 ‎ 协商民主是中国经过长期探索,建立起来的符合本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行之有效,具有巨大优越性,在整合社会关系、促进民主监督、提升决策效率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有力促进了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生活改善。 ‎ ‎①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 ‎②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 ‎ ‎2、人民政协: ‎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 ‎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共同组成。 ‎ ‎③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说法错误的选项,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 ‎9.【答案】‎ A ‎【解析】‎ ‎①②符合题意,S省修订既严格按照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相关规定,切实做到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紧密衔接,又紧贴S省宗教工作实际情况,意在更好地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是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的要求。 ‎ ‎③不合题意,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强调的是对外宗教交往,题中未涉及。 ‎ ‎④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我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 故选:A。‎ 本题考查:我国的宗教政策 ‎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内容包括: ‎ ‎①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并不保护一切宗教活动,对于那些打着宗教旗号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极端宗教势力,国家要坚决打击。 ‎ ‎②我国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 ‎③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是为了抵御境外宗教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并不反对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 ‎④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为了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 本题考查我国的宗教政策,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10.【答案】D ‎【解析】‎ ‎①说法错误,区域文化并不是人的性格的核心; ‎ ‎②说法错误,“不同的自然环境必然产生不同的地域文化”说法过于绝对; ‎ ‎③④符合题意,我国宽广的国土面积、多样的自然风貌形成了不同地域人的不同风格,如西北人的豪放、东北人的粗犷、中原人的厚重、江南人的细腻、西南人的质朴等。这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思维和性格。 ‎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文化对人的影响 ‎ ‎1、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 ‎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 ‎②不同区域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同时代、民族、地域、阶级、阶层的人们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11.【答案】A ‎【解析】‎ ‎①符合题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体现了伟大的奋斗精神; ‎ ‎②不合题意,“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意思是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 ‎③符合题意,“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体现了人要有志向,要努力奋斗; ‎ ‎④不合题意,“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意思是虽然国家灭亡,身损,但那闪耀着爱国主义精神的《离骚》仍在世间,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 ‎ ‎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 ‎ ‎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可以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获取及理解的能力,学生灵活调动和运用教材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古诗词是做好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适中。解答一是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内涵和意境,二是能准确掌握教材相关知识。‎ ‎12.【答案】D ‎【解析】‎ ‎①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 ‎ ‎②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是为无产阶级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解决具体实践问题; ‎ ‎③④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科学回答了中国从哪里来、现在处于什么历史方位、应该往哪里去这些交织在一起的历史之问、时代之问、实践之问。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要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能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 故选:D。‎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与时代精神 ‎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相结合的过程,是用马克思的基本原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 ‎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沦的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 ‎2、哲学与时代精神 ‎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3)真正的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 ‎①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 ‎②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13.【答案】C ‎【解析】‎ ‎①说法错误,客观实际是我们做事的出发点,人民的意愿是主观的,不能作为出发点。 ‎ ‎②④符合题意,对广大领导干部而言,要做到务实,就必须重视实践的作用,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事求是,力戒形式主义。 ‎ ‎③说法错误,要打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各种约束,而不是打破一切制度约束。 ‎ 故选:C。‎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 ‎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获得认识的途径)。 ‎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 ‎(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立足于实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 ‎2、一切从实际出发 ‎ ‎(1)含义 ‎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 ‎(2)要求 ‎ ‎①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 ‎②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 ‎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 ‎14.【答案】B ‎【解析】‎ ‎①④符合题意,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说明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要不回避矛盾,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 ‎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没有涉及用“扬弃”的观点看待组织面临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 ‎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没有涉及“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使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的功能”。 ‎ 故选:B。‎ 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 ‎1.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 整体是指事物的全局,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指事物的局部,是事物发展的某个阶段。 ‎ ‎①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 ‎②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 ‎③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 ‎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 ‎②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15.【答案】B ‎【解析】‎ ‎①④符合题意,如果没有内在动力,任何外来力量都不可能改变中国。说明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要着重抓住内部矛盾;辩证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 ‎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没有涉及“要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 ‎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没有涉及“辩证的否定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一切”。 ‎ 故选:B。‎ 本题考查: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辩证否定观 ‎ ‎1.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 ‎①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即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它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有时外因甚至对事物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第三,外因的作用无论多大,也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 ‎②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对内因要给以充分的重视,对外因作“一分为二”的分析。反对割裂内外因辩证关系,忽视内因在事物变化中的根本作用而一味强调外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单纯强调内因的决定作用而忽视外部条件在事物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 ‎2.辩证否定观 ‎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 ‎ ‎②这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引文式选择题的题干一般是名言名句、成语典故、古文或者重要文件的某一个论述等,要求考生在弄明白引文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政治学原理对引文进行分析、理解、评价。解答引文式选择题,首先要认真阅读引文,弄清其含义和中心意思;其次要分析引文所考查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引文所要说明的道理,并把题干和选项联合起来分析,对材料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再次,分析引文时还要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16.【答案】‎ ‎①企业是否经营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制定正确经营战略的表现,能够使企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 ‎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发展,不仅要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还要进行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 ‎③企业还需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同时还要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承担社会责任。 ‎ ‎(2) ‎ ‎①发挥科技的作用,借助现代网络技术,促进产业链创新,为企业发展添加活力,提升效率,提高发展质量。 ‎ ‎②维护商业生态的健康秩序和交易原则,坚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 ‎③完善产业链服务体系,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解析】‎ ‎(1)本题为评析类主观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对“企业只要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就能成为市场竞争的最终赢家”一观点加以评析。根据该观点信息可知,本题考查企业经营发展的相关知识。因此学生可从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等方面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作答。 ‎ ‎(2)本题为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归纳材料中该奶业集团的成功经验。根据材料信息“该奶业集团通过“爱养牛”供应链流通平台的建设,将生产厂家与牧场垂直连接,创造产业链新价值”说明发挥科技的作用,借助现代网络技术,促进产业链创新,为企业发展添加活力,提升效率,提高发展质量;根据材料信息“通过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阳光环境,有效避免了行业内存在的强买强卖、恶意推销等乱象”说明维护商业生态的健康秩序和交易原则,坚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根据材料信息“借助平台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通过集团授信,为中小牧场转型升级提供融资支持”说明完善产业链服务体系,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1)本题为评析类主观题,实则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材料信息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和理解。 ‎ ‎(2)本题为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阐释事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留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解答时要注意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有针对性的调动和运用有关知识作答即可。‎ ‎17.【答案】‎ ‎(1)加强应急管理制度建设,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 ‎(2)政府工作人员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要不断提高工作能力,采取多种指施加强国家综合性教援力量建设,提高各类灾害事故救援能力。 ‎ ‎(3)坚特依法行政,积极履职,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防止各种失职读职行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高应急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 ‎(4)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解析】‎ 本题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落实会议精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属于措施类试题,结合材料“要有的放矢,实施精准治理,做到预警发布精准、抢险救援精准、恢复重建精准、监管执法精准”要求我国政府加强应急管理制度建设,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要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要求政府不断提高工作能力,采取多种指施加强国家综合性教援力量建设,提高各类灾害事故救援能力;“要系统梳理和修订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要求政府坚特依法行政,积极履职,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防止各种失职读职行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高应急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要坚持社会共治,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把各方面力量充分调动起来”要求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本题题目类型措施类,解答这类题目时采用定点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一是从教材找方法。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 ‎ 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 ‎ 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方法。具体的解题程序: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 万一不会做,教你一绝招:改写材料,别留空位。改写材料,但不能照抄,要有条理重新整理组合,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若留空位,必得零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