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会宁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会宁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理)

会宁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卷)‎ 本试卷2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终了后将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2019年女排世界杯上,中国女排发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连克强手,取得十一连胜的骄人成绩,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女排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 ‎②女排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奋斗精神 ‎③女排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④女排精神的真谛是永不言弃必须赢得冠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中国女排展现的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精神,体现的是伟大奋斗精神和伟大团结精神,②正确。‎ ‎③:女排精神是新时代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③正确。‎ ‎①:材料不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①不符合题意。‎ ‎④:女排精神的真谛应该是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等,“必须赢得冠军”的说法错误,④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中华民族精神有哪些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 ‎ 伟大梦想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构件”并承载着独特的使命,是伟大创造精神的前行航标,是伟大奋斗精神的目标取向,是伟大团结精神的价值支撑,具有极其深刻的意蕴。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持续的创造、奋斗、团结,伟大创造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内生动力,伟大奋斗是实现伟大梦想的现实基础,伟大团结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力量支撑。‎ ‎2.翻开中国历史画卷,我们发现千百年来,无论是杰出人物还是普通百姓,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背后都印刻着儒家倡导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表明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是 ‎①积极向上 ‎ ‎②深远持久 ‎③愉悦精神 ‎ ‎④潜移默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千百年来,中国人都镌刻着儒家八目,说明了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是深远持久的,题肢②说法正确;材料中,儒家倡导的八目都印在中国人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背后,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题肢④说法正确。积极向上与愉悦精神不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故排除①和③。本题选择C选项。‎ ‎3.很多学校特别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把校训、校歌以及格言、警句等书写在校园中的醒目位置,“让墙壁说话”。这样设计的原因是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 ‎②文化活动促进文化理论的创新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文化氛围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①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让墙壁说话,说明特定文化环境对人产生影响。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入选。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校园文化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入选。②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题中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与文化创新无关,排除。故本题选C。‎ ‎4.一碗妈妈做的炸酱面,是挥之不去的儿时记忆;一碗豆花,融溢着对外婆的深深思念;一碗羊肉泡馍,沉淀着浓浓的乡愁……食物温暖了胃,也温暖了心;味蕾会恋上食物,心会记起那个人。这说明 A. 食物所承载的文化是不断发展的 B. 情感与思念是饮食文化发展的源泉 C. 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相互交流,不断融合 D.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食物承载着家的温暖和故乡情怀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等相关知识。一碗妈妈做的炸酱面,是挥之不去的儿时记忆;一碗豆花,融溢着对外婆的深深思念;一碗羊肉泡馍,沉淀着浓浓的乡愁,这表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食物温暖了胃,也温暖了心;味蕾会恋上食物,心会记起那个人。这说明食物承载着家的温暖和故乡情怀,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饮食文化发展的相关内容,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B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的相关内容,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故本题选D。‎ ‎5.全国剪纸艺术之乡河北蔚县,积极利用剪纸艺术开发旅游纪念品,使以往人们仅仅用来贴窗花、自娱自乐小小剪纸,成长为产值数亿元的当地支柱产业。这表明 A. 文化是经济的基础 B. 科技带动文化发展 C. 文化能推动经济发展 D. 经济促进文化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说法错误,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B不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科技推动文化的发展;‎ C符合题意,河北蔚县剪纸艺术成长为当地产值数亿元的支柱产业。这表明文化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D不合题意,材料注重的是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而不是经济促进文化。‎ 故选C。‎ ‎【点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6.建筑是一首凝固的诗,“意趣幽远,境界隽永”。下图中的建筑风格迥异,体现了世界文化的 A. 继承性 B. 同一性 C. 多样性 D. 稳定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C:建筑是一首凝固的诗,“意趣幽远,境界隽永”,下图中的建筑风格迥异,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C符合题意。‎ ABD:其它选项都与题意不符,均应排除。‎ 故选C。‎ ‎7.近年来,北京市启动了“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下图),恢复北京原有的“凸”字形城廓。恢复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有利于 ‎①展示当代文化,提升城市品质 ②展现古都风貌,彰显厚重底蕴 ‎③保护传统建筑,推动文化创新 ④传承传统文化,打造文化名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①:材料阐释的是“恢复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因此“展示当代文化”说法错误,①排除。‎ ‎②④:恢复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有利于展现古都风貌,彰显厚重底蕴,传承传统文化,打造文化名城,②④符合题意。‎ ‎③:“恢复北京原有“凸”字形城廓”意味着材料未体现推动文化创新,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①③。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8.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的积淀。了解自己的传统节日是公民素养的表现。对照下面节庆图片与节日名称,二者不一致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民族节日。春节挂灯笼放鞭炮、元宵节煮汤圆、重阳节登高远望,ABD节庆图片与节日名称相符,题目要求选择不一致的,排除ABD;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C节庆图片与节日名称不一致,C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9.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 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这说明 A.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 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 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答案】B ‎【解析】‎ ‎【详解】A错误,经济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正确,“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错误,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D错误,文化交融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故选B。‎ ‎10.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今天要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就要 A. 超越生活、改变社会 B. 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C. 继承传统、满足大众 D. 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答案】B ‎【解析】‎ ‎【详解】A表述错误,“超越”生活的表述错误,应该立足生活实践;‎ B符合题意,“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说明文艺创作只有立足实践,扎根生活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启示我们文化创作应该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C表述错误,满足大众说法错误,大众需求很多,不可能都满足,应该是要发展我们所倡导的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 D不合题意,材料内容不涉及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因此与博采众长、海纳百川无关。‎ 故选B。‎ ‎【点睛】‎ 文化创新的根基是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的基础是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1. 某校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内设有古今中外名人苑、论语书卷夫子园、名言警句文化长廊……最让人难忘的是道路的命名:爱生路、尊师路、弘德路、孝母路……若以此为素材写一篇宣传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关键词是 A. 深远持久、发扬传统、立足实践 B. 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文化融合 C. 博大精深、色彩斑斓、文化竞争 D. 潜移默化、熏陶情操、道德修养 ‎【答案】D ‎【解析】‎ A中的发扬传统说法不科学,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中的文化融合不合题意,材料强调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没有强调文化交流;C中文化竞争不选;材料强调了通过“爱生路、尊师路、弘德路、孝母路”等文化环境来影响学生,体现了潜移默化、熏陶情操、提高学生道德修养,选D.‎ ‎【考点定位】文化对人的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名师点睛】选择题方法技巧 方法1 排除法,排除错误题肢,排除与材料不符的题肢,排除与题干同义反复的题肢,排除因果颠倒的题肢。‎ 方法2 优选法(比较法),在诸多题肢都符合题意时,比较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题肢。‎ 方法3 直选法,直接根据设问的指向,找出与题干中的关键词、中心词意思最贴近的题肢,或者找出与教材相关知识表述最接近的题肢。‎ ‎12.汉字结构独特,音形意韵,寓理于形,源远流长,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汉字是 ‎①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汉字的相关知识。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②③正确;社会实践是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①‎ 说法错误,排除;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包括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字不是文化创新的途径,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13. 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 A. 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 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 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 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中国式过年方式属于我国传统文化,至今人们仍然代代相传,有利于增强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而不能起到引领科技发展的潮流,排除B项。也不能汇集中华文化的大全,起不到这么大作用,排除C项。D项材料没体现出来,排除。故本题选A。‎ ‎14.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为中华文化所吸收和借鉴。这突出体现了 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 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D. 中华文化的继承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B: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为中华文化所吸收和借鉴。这突出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兼收并蓄和求同存异。B项符合题意。‎ ACD:题目体现的是中外文化的横向交流,而不是中国文化的纵向发展,AC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点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其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 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15.“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这首诗,引起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共鸣 ‎①是实现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 ‎③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两岸同胞的心中 ‎④体现了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爱国主义。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中华文化引起两岸同胞的共鸣,反映了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入选。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引起两岸同胞的共鸣,是对伟大祖国的深深热爱,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植根于两岸同胞的心中,入选。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两岸同胞产生共鸣,体现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入选。①选项观点错误,社会实践是实现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这种共鸣不是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排除。故本题选D。‎ ‎16.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的认识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_____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A. 世界观和方法论 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 思维和存在 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答案】C ‎【解析】‎ ‎【详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所以正确答案为C;‎ 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 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 B. 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C. 是否承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 是否承认人们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答案】B ‎【解析】‎ ‎【详解】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B正确;ACD不符合设问要求。本题选B。‎ ‎18.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之所以做出上述判断,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③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全面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将哲学发展推向更高阶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③: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之所以做出上述判断,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2)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19.《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治理水土等生产活动中萌发的 A. 唯心主义思想 B.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C. 唯物主义思想 D.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有以下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可见,《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思想,故C符合题意;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可见,材料没体现,故A不符合题意;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可见,材料没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客观唯心主义思想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可见,材料没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点睛】哲学的基本派别:‎ 两大阵营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 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派别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要区别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就是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不仅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而且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基本评价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可惜只是一种猜测 丰富、发展了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夸大了客观精神作用;就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根本分歧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0.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要和周围的事物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学生要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教学理念和学生情况之间的关系,医生要考虑处方和病情之间的关系。从哲学上归纳,就是要处理好 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C. 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D. 主观客观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与生活的关系,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解答该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的主旨。根据题意,题中学生和教师面对的问题,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故D符合题意;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BC。故选D。‎ ‎21. 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 ③→④→② B. ②→③→④ C. ③→②→④ D. ②→①→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是唯心主义,而不是唯物主义,故排除D选项;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③②④,故本题选择C选项。‎ ‎22.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这段话主要阐述了 A. 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 B.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C. 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D.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材料中的话主要阐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3.生物钟又称生物节律,即生物的行为都按照一定的周期和规律在运行。观察下图,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①生物行为的周期和规律是人的创造和发明 ‎②生活方式与生物节律长期不符,患病风险增加 ‎③夜深人静时,学习效率与身体健康可以兼得 ‎④应当按生物节律恰当安排工作和生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C:材料中关于生物节律的揭示及对人的身体的影响,说明应当按生物节律恰当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生活方式与生物节律长期不符患病风险增加,②④符合题意,C入选。‎ A、B:①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类不能创造和发明,A、B不选。‎ D:夜深人静时,学习效率也许可以提高,但会影响身体健康,③说法不科学,D不选。‎ 故本题选C。‎ ‎24.‎ 上图四幅邮票以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形式,呈现了中国古代居官汜直、廉洁内律的历史场景。它们所展示的廉政文化,对当今反腐倡廉有积极意义。这表明 A. 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仍具有时代价值 B. 廉政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方式 C. 传统文化对人们现代生活有决定作用 D. 一切传统文化都有益于推动时代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国古代的廉洁自律的廉政文化对当今反腐倡廉还有这积极的意义,说明了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仍具有时代价值,A选项说法正确。B选项说法错误,廉政文化的价值取决于其本身的是否符合社会规律及需要,而无法取决于文化传播方式;C选项中的说法夸大了文化的作用,“决定”的说法错误;一切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益于推动时代的发展,D选项说法错误。本题选择A选项。‎ ‎25.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五四运动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火种播撒在中华大地上,根植在华夏儿女的精神基因里,激励着一代一代华夏儿女立志报国,奋发图强,追求真理。由此可见“五四精神”‎ ‎①能够直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 ‎②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③能够塑造人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④是我们国家应对各种思潮的指导思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②③:“五四精神”火种播撒在中华大地上,根植在华夏儿女的精神基因里,激励着一代代华夏儿女立志报国,奋发图强,追求真理。这说明“五四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能够塑造人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③符合题意。‎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①错误。‎ ‎④:“五四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不是我们国家应对各种思潮的指导思想,④错误。‎ 故本题选C。‎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爱国,这是我们对自己祖国最质朴的感情。生活中的一系列最美:最美女孩、最美妈妈、最美少女、最美大学生、最美农民工……草根平民的“最美”善举折射着人性的光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给被救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也体现了草根身上的爱国情怀所激发的社会向善的力量,让社会变得温暖明亮,爱意涌动。爱国是情感,更是责任。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爱国主义的传承者。为了更好地弘扬爱国精神,践行爱国行动。某班级打算以班会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社区活动。‎ 结合材料,从文化塑造人生角度,分析宣传这些“最美”人物对社会的意义。‎ ‎【答案】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宣传这些最美人物,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激发社会向善的力量,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宣传这些最美人物,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宣传这些最美人物,能促使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塑造人生,考查学生的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塑造人生,问题指向分析宣传这些“最美”人物对社会的意义,意义类题目。解题时要注意从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点结合起来。学生可以从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三个方面分析即可。宣传这些“最美”人物,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激发着社会向善的力量,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说明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宣传这些“最美”人物,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说明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宣传这些“最美”人物,能促使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说明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医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医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但目前,我国的中医医院普遍存在着三低现象,中医治愈率低、危急重症就诊率低、中草药使用量低。很多中医已不大会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必须借助仪器才能诊断疾病,有关中医的存废更是不绝于耳,不少人认为“实行西化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材料二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过去,带有深深的历史印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医疗科学,骨子里渗透着浓浓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在当代,中医药学应在挖掘继承传统中医药学精华的基础上,变革创新其外壳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充分领悟和吸取中医学的科学内核,又要认真分清和摒弃中医药学的封建糟粕;既要发扬中医药学的特色特长于国内国外,又要携手西医学共创现代医学的理论和临床。只有这样,中医药学才能在现代社会得到大的进步,才能延续五千年的生命,也才能彻底消除对中医的怀疑和攻击,也才能真正振兴中医,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回答怎样才能使传统中医药学在现代社会大放异彩。‎ ‎【答案】①立足于现代社会的生活实践,是使传统中医药学焕发生机的根本途径。‎ ‎②面向世界,博采西医之长,共创现代医学的理论和临床实践。‎ ‎③要继承传统中医药学的科学内核,发扬中医药学的特色特长,又要认真分清和摒弃中医药学的封建糟粕,不断推陈出新。‎ ‎④要克服全盘否定传统中医药学的“唯西医论”,也要克服固守传统中医药学而不改变的两种错误倾向。‎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医药学的发展为背景材料,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怎样才能使传统中医药学在现代社会大放异彩。属于措施类主观试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和结合材料的分析阐释能力。‎ ‎【详解】‎ 解答本题时需要根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从立足于现代社会的生活实践,这是使传统中医药学焕发生机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反对和克服错误倾向等角度医学的相关材料结合分析作答即可。博采西医之长,继承传统中医药学的科学内核,分清和摒弃中医药学的封建糟粕,既不“唯西医论”也不固守传统中医药学。‎ ‎【点睛】文化创新的途径:‎ ‎1.必由之路:立足于实践的高起点上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 ‎2.根本途径: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人民群众的事,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基本途径: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旧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即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以本民族文化特色为根基,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即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吸收爱来优秀文化,又要以本民族文化为主。‎ ‎28.在中国文化里,对于“味道”的感知和定义,既起自于饮食,又超越了饮食。《舌尖上的中国》这部记录中国各地富有传奇色彩的美食文化的纪录片,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 ‎【舌尖上流淌着故乡的味道】‎ 美食是骨子里的乡思。看到片中介绍家乡的美食,想起了小时候妈妈做的饭。也就是说,能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故乡的味道”,不仅是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而且是一颗思乡的心。‎ ‎(1)这段文字蕴含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舌尖上品尝着八方的味道】‎ 北方人喜欢吃面,南方人喜欢吃米。西安的羊肉泡馍、兰州的拉面、嘉兴的粽子、宁波的年糕,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不同地域的中国人,运用各自智慧、适度、巧妙地利用自然,烹制出各具特色的美食。‎ ‎(2)这段文字蕴含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舌尖上的感受着中国的味道】‎ 五味使中国的味道千变万化。在厨房里,五味的最佳存在方式,并不是让其中一味显得格外突出,而是五味的调和以及平衡。这是中国历代厨师不断寻求的完美状态,也折射出中国人在为人处世,甚至在治国经世上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3)这段文字蕴含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本题分三问,本题三小题都属体现类的题型,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作答,知识限定不明确,解答这类题要特别留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等,从材料中找答案,并做到准确书写。本题难度一般。‎ ‎【详解】(1)本题需要学生综合概括材料中心思想,找出关键词。“家乡”、“故乡的味道”、“思乡的心”这都深刻的体现出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持久的。‎ ‎(2)本题需要学生综合概括材料中心思想,找出关键词。“八方的味道”、“地域文化特色”、“各具特色的美食”表明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本题需要学生综合概括材料中心思想,找出关键词。“中国的味道千变万化”、“厨味折射中国人在为人处世,甚至在治国经世上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29.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它在今天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禧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而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被当作落后民俗险遭废止。民国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先是采用西历,后又强令废除农历新年,但最终拗不过民情。没能“革”掉春节的“命”。‎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有那些特点。‎ ‎【答案】①继承性,不能全盘否定,完全西化等。‎ ‎②相对稳定性,保留基本特征。‎ ‎③鲜明的民族性,能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民族凝聚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传统节日春节为背景材料,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中国传统文化有那些特点。属于认识类主观试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等知识和结合材料的分析阐释能力。‎ ‎【详解】从题中可以发现春节是传统文化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可以绵延几千年的发展说明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是中国人重要的传统节日,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最后民国政府的做法说明了需要加上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