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8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陆良县联办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陆良联中2022届高一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西周分封以同姓宗族为主,也分封异姓诸侯,但必然通过联姻的方式使其与周族形成姻亲关系。这是因为西周政权建立的基础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宗法制 2.《礼记﹒乐记》云:“礼、乐、弄、政,其极一(指四者的目的有一致性)也。”它表现在婚丧、祭祀、朝聘、盟会等一系列活动上,都要按规定的“礼仪”办事。这些规定有助于( ) A.提高社会各阶层生活质量 B.推动民众创新发展乐舞 C.维护和巩固西周统治秩序 D.规范诸侯朝拜天子仪式 3.周代的礼制内容非常复杂,在众多规定中体现了“亲亲”和“尊尊”两个基本原则。其中,“尊尊”主要反映了( ) A.浓厚的宗族色彩 B.强烈的等级意识 C.浓重的神权色彩 D.发达的礼乐制度 4.秦始皇宣布:“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为体现出的制度特征是: ( ) A.皇位世袭 B.皇权至上 C.天命神授 D.以法治国 5.秦帝国建立后,统治者在治理地方事务中认识到:与民众比较起来,居主导地位的是郡县官吏;在郡县官吏中,居主导地位的又是郡县长官。为此,秦王朝: ( ) A.赋予御史大夫以监察权 B.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县长官 C.把全国划分为36个郡 D.地方长官向丞相汇报工作 6.唐太宗时,王珪进言说:“古时天子有谏诤之臣七人,都因谏言不被采用而相继死亡。现在陛下采纳像我们这样的草野之人的意见,我愿竭尽愚钝之力,效力辅佐陛下。”据此判断,当时王珪最有可能供职于( ) A.门下省 B.中书省 C.尚书省 D.枢密院 7.赵宋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统治范围 B.密切经济交流 C.加强中央集权 D.改革官吏制度 8.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 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9.明初,朱元璋置殿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为他处理棘手问题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或决策上的支持。这有利于( ) A.大臣直接干预国家大事 B.皇帝控制地方豪强势力 C.减轻宰相处理政务压力 D.协调集权与效率的矛盾 10.1800年,嘉庆帝曾说:“军机处为办理枢务承写密旨之地,首以严密为要。……(然)折稿未达于宫廷,新闻早传于街市。”可见,嘉庆帝质疑了军机处工作的( ) A. 保密性 B.创造性 C.特殊性 D. 高效性 1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述古代某一制度时说“自经此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制度是指九品中正制 B.该制度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该制度下选官重视品行 D.该制度促进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的转变 12. 让属于第一、第二等级的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平起平坐,掌握国家政权,属于第三、第四等级的小农和小手工业者,也获得了一些权利。从这一点上说,梭伦改革的主要意义在于( ) A. 改善了下层平民的处境 B. 打击了贵族的经济利益 C. 保障了公民的人身自由 D. 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13. “一切职位都由抽签决定,任何人对他们任内所做的一切负责,而一切意见均交由人民加以 裁决。因此,我的意见是,我们废掉独裁统治并增加人民的权利 ,因为一切事情是必须取决 于公众的 。”由此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 ) A. 人人平等、人民主权 B.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C.自由平等、轮番而治 D.分权制衡、天赋人权 14. 《十二铜表法》规定了极为严酷的债务奴役制,债务人若无力偿还债权人的债务,那么债权人就可以把他处死,或将债务人卖至第伯河以外的任何地方。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 A. 以私法为主体内容 B. 司法惩处程序严密 C.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D. 以债务处置为核心 15.据说雅典首席大将军伯利克里的好朋友被陪审团审讯时,伯利克里曾亲自出庭竭力为其申辩,甚至痛哭流涕,但他的好朋友仍被判刑。这反映了民主制下( ) A.陪审法庭具有绝对权威 B.法庭遵循罪刑法定原则 C.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法治与人治能够相提并论 16.公民法本质上并不是罗马国家内全体人民的法律,这种法律上的不平等,是与罗马社会的发展相悖的。下列选项中能改变这一“ 相悖”状况的是( ) A.《十二铜表法》是第一部成文法 B. 公民法本质上是保护罗马公民的 C.万民法是罗马帝国境内的国际法 D.罗马法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7. 罗马民法把对具体的人的保护作为其立法目的,把一切人在法律上都当成“人”来对待;而中国古代发家所说的法是君主立的法即“法生于君”。下列对古代中西方这两种法治观念的表述,合理的是( ) A.对后世产生了完全相同的影响 B.都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和合理性 C.体现了自然法基本精神和原则 D.适应了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需要 18.1688年,英国政治精英们“成功地阻断了英国再次退回到君主专制的可能”。这是因为“政治精英们”( ) A. 推翻了英国君主制度 B. 明确了内阁的权力 C. 颁布了《权利法案》 D. 发动了“光荣革命” 19.1689年,虽然《权利法案》“只是在最低限度上改变了国王的权力,但不能说它只具有最低限度的意义”。这是因为此“法案”( ) A. 奠定了民主宪政的基础 B. B. 开启了限制王权的历程 C. 清除了国王与议会矛盾 D. D.废除了英国的君主制度 20.右面是一幅有关德国议会的政治漫画。据漫画可知作者意在 ( ) A.赞扬德国议会民主的团结 B.说明议会的办事效率很高 C.讽刺德国议会民主的虚假 D.称颂俾斯麦对统一的贡献 21.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选出,并和议会两院共有立法倡议权;在参议院的同意下,总统能够解散众议院。此规定说明该宪法( ) A. 确立了总统独裁地位 B. 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 C. 指明总统对议会负责 D. 照搬了美国政治体制 如果商品不能越过边境,士兵就得越过边境。 ——西方谚语 22.下图所示是一句屡屡被近代历史验证的西方谚语。按照这一逻辑,西方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 ) A. 中英贸易被禁绝 B. 清朝的自大心态 C. 清朝军队袭击英军 D. 清政府的对外政策 23.1842年,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24.近代史上,东亚地区的一场战争,使中国一国主导下的东亚地区演变为日、清二元化的世界。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25.某条约签署后,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中国的战略要地,设置特殊性质的使馆区。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 ,开始凌驾于清政府之上,对清政府发号施令。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26.刘作金在《二战中的中国》中指出:“1942 年3月至4月,中国以两个军- -个师近10万人的兵力,出征缅甸,成功解教了被日军围困的7000-名英军,阻挡了日军向印度的进军。”这说明 A.国际合作是中国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B.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C.日军陷入了中国泥潭而不能自拔 D.中国抗战具有广泛的国际意义 27.据统计,历时十四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向东扩展到江浙一带,导致600个城市被毁,2000万人丧生,长江流域大片荒凉。此材料意在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A旷日持久 B.规模宏大 C. 破坏性强 D. 死亡人数多 28.鸦片战争以来,清王朝的统治在风雨飘摇中不断被削弱,直至统治命运被终结。以下事件中承担了终结者使命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甲午战争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29.右图是20世纪初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的事件引发了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30.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把一次被迫实行的战略转移变成了一次向着光明的伟大进军,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这一“伟大转折”是指( ) A.八一南昌起义 B.遵义会议的召开 C.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D.红军长征的胜利 31.毛泽东在1948年8月说:“解放战争好像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当时毛泽东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 A.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被粉碎 B.国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C.国共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D.渡江战役即将打响 32.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中期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弊病大量显现的时期,为此,无产者提出了“摆脱旧世界”和“建立新世界”的任务。由此可知,这一任务提出的根源是( ) A.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暴露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空想社会主义的巨大影响 33.马克思主义主要是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这主要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 ) A.阶级基础 B.思想构成 C.理论来源 D.思想影响 34.1871年3月,巴黎城里的工人们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围困、临时政府的卖国,最终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不得不聚集而举行武装起义。这说明巴黎工人( ) A.缺乏斗争的经验 B.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C.起义准备不充分 D.已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35.列宁说:“俄国就不是像经典马克思主义那样,先在资本主义的范围内建立起物质基础,然后使上层建筑与之适应,而是恰恰相反。”这说明十月革命( ) A.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 B.不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C.不需要雄厚的经济力量支持 D.革命方式与其他国家不同 36.据记载1949年9月,许广平在会议上代表民主党派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这里的“本会”是指(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 C.民主党派人士座谈会 D.北平国共和谈 37.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决定了一党专制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是注定要被时代和中国人民所抛弃的。基于此种认识,新中国确立了( ) A.人大制度 B.政协制度 C.自治制度 D.政党制度 38.1953—1954年,广东省开展了普选运动,代表何伟韶说:“今天认识了普选是妇女的大事,旧社会我们妇女没有权,被人看不起,现在我们也有选举权,我要安排好家务参加普选。”这体现了我国( ) A.社会生活实现了男女平等 B.人民强烈要求当家做主 C.民主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D.人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高 39.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谈判代表时说:“我们说过要在1953 年开展这一谈判,现在实现了 。我们相信,根据两国确立的原则,通过这次谈判,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天好起来 。”这里的“原则”是指( ) A.独立自主 B.和平共处原则 C.“求同存异” D.中印结盟 40.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但是不应该让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这体现了周恩来的外交主张是( )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 和平共处 D. “求同存异” 41.中国积极推进与下列哪些地区性国际组织相关的区域合作 ①亚太经合组织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 ③联合国 ④上海合作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4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处理与外国的关系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在对外交往中 A.坚持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原则 B.继续“一边倒” C.大力推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D.倡导建立反对美国的国际统一战线 43.1979年,邓小平在讲到为什么要在港澳台采取特殊政策时说:“我们保持这样的政策,采取这样的立场”,“不是随随便便、感情冲动而讲的,是考虑到中国的现实和发展的需要”。这说明“一国两制”( ) A.尊重了港澳台人民的意愿 B.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C.顺应了国际社会发展潮流 D.符合港澳台经济的需要 44.美国历史学家迈克尔. H.亨特对美国冷战政策如此解释:“采取遏制政策的根据乃是全世界的自由处于生死存亡的危险之中。苏维埃共产主义是自由的主要威胁,美国具有无可争议的责任去同它斗争。”其意在说明美苏冷战的起因主要是( ) A.意识形态差异 B.综合国力强弱 C. 国家利益矛盾 D.军事力量失衡 45.“G8已成为历史,G20还有待于完善,而至于G2(中美共治)和G3(中美和欧洲共治)只是一种设想, 目前世界实际上是处于CO状态。”材料表明( ) A.西方大国普遍走向衰落 B. 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C. 一体化是世界政治走向 D.“一超多强”局面正在形成 46.关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它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B.它以欧洲国家为主体 C.它体现了第三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D.它意味着美苏冷战的结束 47.日本佐藤 荣作政府追随美国采取一系列破坏中日关系的政策遭到了 日本各界的强烈批评和反对,并导致了佐藤荣作的下台。这一时局最有可能出现在( ) A.20世纪60年代初 B.20世纪70年代初 C.20世纪80年代初 D.20世纪90年代初 48.二战后,美国要独霸世界,而苏联决不准许美国任意主宰世界;美国要使东欧变成自由世界,而苏联决不容许美国插足苏联的势力范围。由此导致了( ) A.美苏对峙 B.欧盟形成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49.一些当代俄罗斯学者认为,正是苏联的扩张政策挑起了对苏广泛的敌对,也导致了苏联的最终解体。在此,俄罗斯学者认为苏联解体的起源是( ) A.苏联的扩张政策 B.美国的遏制政策 C.美苏的利益争夺 D.美苏的政治分歧 50.当代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 ) A.第三世界日益崛起 B.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C.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 D.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监视他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何突出特点和进步意义?(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之处,并分析其历史作用。(8分) 5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科一 恩格斯评价道: “梭伦的政治革命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制日益遭到破坏,平民地位的上升以及雅典公民都能参加国家的政治生活,并在立法司法活动中发挥作用。” ——摘编自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材料二 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 克利斯提尼于公元前509年—公元前508年推行进一步改革: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人民不再分民族而按村庄进行登记和选举,完全以地籍代替了族籍,因而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自由民和外来居民也取得了公民权,从而扩大了民主力量;创立五百人会议代替原来的四百人会议,第四等级也有了参加议事会的权利和机会,“限制了贵族阶级的传统特权”,民主政治得以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孙道天《古希腊历史遗产》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的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6分) (3)根据上述材料,设明两者的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作用。(4分) 5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近代中国沦入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民族的深重灾难,国家的积弱不振,社会的贫弱穷困,正是不平等条约造成的。李文海先生曾形象地指出:“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像蚊子吮血似的将坚船利炮的尖刺刺入近代中国的孱弱肌体,造成近代中国的大出血。” ——摘编自李育民《中外条约与近代中国研究丛书》总序 材料二 只有蒋廷蔽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谈到《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这两个不平等条约时明确说:“条款虽很多,主要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历史上的意义不外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要密切了。这种关系固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 他认为开放通商,密切与西洋的关系是必要的,关键是要自己振作。在看到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这点上,他是先驱者。 ——袁南生《近代不平等条约另一面》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不平等条约给中国造成的主要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4分)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认识。(2分) 5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联邦宪法抛弃了以往欧洲所崇尚的国家主权不可分割的教条,首次系统地尝试在地域上和机构上实行分权。严格地说,它的主权既不完全在于联邦,也不完全在于各州政府,而是由联邦与各州分享主权。不仅如此,联邦政府的最高权力还分散在三个平行机构。 ﹣﹣摘编自张千帆《美国宪法的精神》 材料二 美国宪法在前言的第一句话就清 楚表明,制定宪法的主体是“合众国人民”,而不是君主或某个贵族阶级。虽然美国民主的范围一开始局服于白人、男性、有产者,但是不完善的民主至少和完善的专制有天壤之别。 ﹣﹣摘编自张千帆《美国宪法的精神》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美国联邦宪法遵循的主要原则,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进行说明。(5分) (2)概括材料二体现的民主原则,并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美国联邦宪法的认识(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