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8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道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的字母填入答题卡。(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 A. ③④ B. ⑦⑧ C. ⑤⑥ D. ①② 2. 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 ) A. 东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东北方向 D. 西南方向 3. 图中A、B间的最短距离约为( ) A. 4200千米 B. 2200千米 C. 5200千米 D. 7000千米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 1. 根据自转方向,左图自转方向逆时针,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右图自转方向顺时针,各点位于南半球,B、C错。从20°W向东到160°E是东半球,从20°W向西到160°E是西半球。根据图中等份,一份是20°,③④位于东半球,①②位于西半球,A错,D对。 2. 结合上题分析,左图在北半球,右图在南半球。从经度看,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东方。从纬度看,④点位于⑧点的北方,合起来是东北方向,C对。A、B、D错。 3. 图中A、B的经度都是20°E,在同一经线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即该段经线长度。纬度1°距离是111千米,两点间纬度间隔是47°,距离为5217千米,约5200千米,C对。A、B、D错。 点睛:北半球自转方向逆时针,南半球自转方向顺时针。从20°W向东到160°E是东半球,从20°W向西到160°E是西半球。纬度1°距离是111千米。 如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 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 A. 反气旋频繁过境 B. 受沿岸寒流影响 C. 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 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5. 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 流水堆积 B. 风力侵蚀 C. 风力堆积 D. 流水侵蚀 6. 下列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 A. 机械化水平高 B. 经营方式粗放 C. 水利工程量大 D. 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 【答案】4. D 5. A 6. C 【解析】 4. 本题考查影响区域降水的因素以及读图分析能力。据图,从图中经纬度和区域轮廓、特殊地理事物(安达曼海、泰国湾等)可判断,该区域为东南亚地区,该区域西部濒临印度洋,夏季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从印度洋带来丰沛水汽,降水多。故选D。 5.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以及读图分析能力。据图可知,甲为湄公河入海口处形成的湄公河三角洲,是河流下游流速降低,从上中游携带的泥沙随着流速降低沉积下来形成的地貌,即属于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故选C。 下图是经纬网和中国著名山脉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四个小黑点为中国领土四至点。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 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 A. 5° B. 3° C. 8° D. 10° 8. 图中山脉( ) A. ①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B. ②是黄河的发源地 C. ③是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 D. ④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9. 上图中山脉③的东西两侧分别是( ) A.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B. 河北省、山东省 C. 落叶林带、草原带 D. 外流区、内流区 【答案】7. A 8. D 9. A 【解析】试题分析: 7. 我国最北端在53°N,最南端在4°N附近,最西端约73°E,最东端约135°E,结合图中等份,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5°,B对。A、C、D错。 8. 结合经纬度,图中山脉①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A错。②是青藏高原边缘的祁连山,B错。③是二、三阶梯分界线,两侧都是农区,C错。④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南岭,D对。 9. 图中山脉③是太行山,东西两侧分别是河北省、山西省,B对。华北平原、黄土高原,A错。两侧都是落叶林带,C错。都属于外流区,D错。 【考点定位】我国的四个至点,重要地理分界线,主要区域界线。 【名师点睛】了解我国四个至点的经度或纬度,根据经纬线的条数,判断间隔的度数。了解我国主要地理分界线的分布位置,大约的经纬度范围,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分界线名称。了解不同区域的位置关系。 读我国沿32°N地形剖面图(甲)和我国各类地形所占比例图(乙),回答下列各题。 10. 图甲中③山脉是( ) A. 横断山脉 B. 巫山 C. 秦岭 D. 太行山脉 11. 图甲中B所代表的地形类型是图乙中的( ) A. a B. b C. c D. d 【答案】10. B 11. C 【解析】试题分析: 10. 根据图示经纬度位置和地势分界线判断,③山脉位于北纬32°,110°E附近,为我国地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为巫山,故选D。 11. 根据图示经纬度判断,A为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为青藏高原,B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且结合经纬度判断为四川盆地。C位于我国东部地势第三阶梯,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根据中国地形类型比例分布判断,a为占33%的山地,b为占26%的高原,c为占19%的盆地,d为占12%的平原,丘陵占10%,故选B。 【考点定位】我国的山脉分布 我国的地形 【名师点睛】我国的地形特征及影响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12. 读我国雨带移动示意图,完成下题。 通常年份,当雨带位于①、②、③时,分别是( ) A. 4、5月, 6月, 7、8月前后 B. 5、6月, 7月, 8、9月前后 C. 3、4月, 5、6月, 7、8月前后 D. 10月, 8、9月, 7、8月前后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正常年份,雨带位于①华南地区的时间为4、5月;雨带位于②长江流域的时间为6、7月;雨带位于③华北和东北的时间为7、8月。故选A。 考点:中国气候 地理分界线一般位于地理要素或地理综合特征变化梯度最大的带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乙分界线是我国( ) A. 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分界线 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 800 mm年等降水量线 D. 1月0 ℃等温线 14. 图中三条地理分界线走向基本一致,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海陆热力差异 C. 太阳辐射 D. 夏季风 【答案】13. A 14. D 【解析】 ............... 14. 图中三条地理分界线走向基本一致,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夏季风影响降水量,东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汇集的河流一般东流入海,属于外流区域,D对。地形、海陆热力差异、太阳辐射不是主要原因,A、B、C错。 左图为黄河干流图,右图为黄河含沙量及年径流量变化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有关黄河兰州到河口段,年径流量变化的原因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是( ) A. 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大 B. 该河段支流汇入较少 C. 流经重要农业区,农业用水量大 D. 流经干旱半干旱区,河水下渗严重 16. 关于黄河含沙量的变化和原因不正确的是( ) A. 黄河上游含沙量变化小; 降水较少,上游植被覆盖较好,流水侵蚀弱 B. 兰州附近含沙量较小; 兰州植被覆盖较差 C. 过河口后含沙量明显增加; 水土流失严重 D. 过孟津后含沙量逐渐减小;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17. 治理黄河泥沙的关键措施是( ) A. 上游修水库拦蓄泥沙 B. 中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C. 下游开挖疏通入海河道 D. 中游加固堤坝防止水土流失 【答案】15. C 16. B 17. B 【解析】 15. 黄河兰州到河口段,年径流量变化的原因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是流经重要农业区,农业用水量大,C对。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大;该河段支流汇入较少;流经干旱半干旱区,河水下渗严重,都是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无关,A、B、D错。 16. 黄河上游降水较少,上游植被覆盖较好,流水侵蚀弱,所以含沙量变化小,A正确。兰州附近含沙量较小,是因为上游植被覆盖较好,B不正确。过河口后含沙量明显增加,是因为水土流失严重,C正确。过孟津后含沙量逐渐减小,是由于流速减慢,泥沙沉积,D正确。 17. 治理黄河泥沙的关键措施是中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对。上游修水库拦蓄泥沙、下游开挖疏通入海河道不能治理中游的水土流失,A、C错。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疏松,加固堤坝不能防止水土流失,D错。 下表为我国黑龙江、海河、闽江(福建境内)、伊犁河(发源于新疆)长度、径流量和含沙量情况。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8. 甲、乙、丙、丁四条河流依次是( ) A. 海河、黑龙江、伊犁河、闽江 B. 闽江、黑龙江、海河、伊犁河 C. 海河、闽江、伊犁河、黑龙江 D. 黑龙江、海河、闽江、伊犁河 19. 依据表中信息判断,沿岸植被条件较差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0. 以上四条河流的共同特征是( ) A. 都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B. 流域面积均位于我国境内 C. 径流量主要受降水量影响 D. 夏季均出现丰水期 【答案】18. C 19. A 20. D 【解析】 18. 据表格信息可知,四条河流中,海河的各大支流发源于黄土高原,这里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所以河流含沙量最大,与表中甲河流信息吻合,由此可以排除B、D选项。黑龙江在四条河流中,长度最长、水量最大,乙、丙河流长度短、水量小,不会是黑龙江,所以又排除A选项。故选C。 19. 四条河流中,伊犁河是内流河,不参与海陆间循环,A错误;并且伊犁河不全部在我国境内,下游在哈萨克斯坦境内;伊犁河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山地降水为主,因此径流量受气温影响大,夏季径流量最大,BC错误;除伊犁河外,其他三条河流均主要位于我国季风区,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水量也是夏季大,D正确。故选D。 下图示意北京市近年来用水量变化。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北京市用水量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 A. 生活用水量 B. 农业用水量 C. 工业用水量 D. 生态用水量 22. 北京市( ) A. 常住人口增加,农业用水总量持续上升 B. 降水较多导致生态用水总量上升 C. 人均用水量逐渐减少,生活用水总量上升 D. 气候变暖导致工业用水总量减少 【答案】21. D 22. C 【解析】试题分析: 21. 从图中各类用水量变化曲线数值自2004—2013变化幅度可计算出:生态用水量约=6亿立方米-1亿立方米=5亿立方米最大,所以D项正确。 22. 从年末常住人口数看出:北京常住人口逐年增加,但从农业用水总量曲线变化来看并非持续下降(有波动),A错;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改善城市大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绿化美化环境使生态用水总量上升,B错;从图中很容易看出北京人均用水量逐渐减少,生活用水总量呈波动上升趋势,C正确;工业技术革新和环保要求使工业用水总量减少,D错。 考点:读图分析北京近年来用水量的变化;推断用水量变化幅度最大的用水类型。 23. 读下图,回答下题: 下列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乙地处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②甲、乙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③丙、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其中丁地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④丁地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区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读图,乙地处云贵高原,以种植业为主,①错。甲位于河西走廊地区,不是棉花产区,乙位于横断山区,不是粮棉产区,②错。丙位于华北平原,丁位于三江平原,都在我国北方地区,其中丁地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③对。丁地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区,④对。D对,A、B、C错。 点睛:根据河流位置,疆界轮廓,判断地区所在位置。我国西北的棉花产区在新疆,西南山区不是粮棉产区。北方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 24. 读“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分布图”,回答下题: 图中字母A、B、C、D所示区域的经济作物名称正确的是( ) A. 甘蔗 B. 花生 C. 甜菜 D. 油菜 【答案】A 【解析】根据图例,图中字母A对应地区位于南部沿海,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A正确。字母B分布在东北平原,经济作物是甜菜,B错误。字母C对应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经济作物是油菜,C错误。字母D所示区域是华北平原,对应经济作物名称是花生,D错误。 “东部沿海工业地带”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带。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5. 煤、铁、石油资源丰富,高新技术发达的工业基地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6. ③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 A. 工业基础薄弱 B. 交通条件落后 C. 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D. 劳动力不足 【答案】25. B 26. C 【解析】本题考查全国的区域分析。 25. 京津唐工业区即有丰富的资源,且依托北京的科技,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故选B项。 26. ③表示长三角工业区,工业发展最大的不利条件为资源不足。故选C项。 沪昆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的快速客运通道之一,全线于2016年建成通车。下图为沪昆高铁干线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7. 下列铁路干线,纵向与沪昆高铁干线交会的是( ) A. 湘黔线 B. 京九线 C. 陇海线 D. 浙赣线 28. 沪昆高铁干线( ) A. 途经昆明、武汉等省级行政中心 B. 沿线地区因地势起伏大,土地利用以山地牧场为主 C. 横跨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 D. 跨越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答案】27. B 28. D 【解析】 27. 铁路干线,纵向与沪昆高铁干线交会的是京九线,即南北走向的铁路线,B对。湘黔线、陇海线、浙赣线都是横向的铁路干线,即东西走向的铁路线,A、C、D错。 28. 沪昆高铁干线终点是昆明,不经过武汉等省级行政中心,A错。沿线地区因地势起伏大,土地利用以立体农业为主,B错。横跨地势第二、三级阶梯,没有第一阶梯,C错。跨越亚热带季风气候区,D对。 读台湾岛图,回答下列各题: 29. 下列关于该岛东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暖流流经,渔业资源丰富 B. 河流众多,内河航运便利 C. 海岸平直,建港条件优越 D. 地处低纬,利于海盐晒制 30. 台湾地区森林资源丰富,下列因素中与之关系最大的一组是( ) ①山地海拔高 ②沿岸有暖流 ③纬度低 ④光照充足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29. A 30. B 【解析】 29. 该岛是台湾岛,东部地区有暖流流经,渔业资源丰富, A 正确。东部坡度陡,河流少,不利于内河航运,B错。海岸平直,海湾少,建港条件较差,C错。地处迎风坡,不利于海盐晒制,D错。 30. 台湾地区森林资源丰富,主要是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树种丰富,①对。沿岸有暖流,与森林资源丰富关系不大,②错。纬度低,植被茂盛,③对。光照充足不是森林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④错。B对,A、C、D错。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大题,每题20分,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为东北地区≥10 ℃积温(单位:℃)和粮食作物(图中阴影)分布图。 图乙为“东北地区重要产业基地分布示意图”。 (1)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据图甲,说出图中粮食作物分布的主要地形区,并简述其自然原因。 (2)简述目前东北林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3)据图分析东北地区的工业部门中以重工业为主导的优势区位条件。 【答案】(1)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 自然原因:地处东北平原,平坦开阔;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夏季热量丰富,雨热同期;松花江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 (2)森林锐减。(或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合理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以营林为主; 建立自然保护区。(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矿产资源丰富; 工业基础好; 交通便利; 社会协作条件好 【解析】整体分析:农业生产的自然原因,包括地形、土壤、气候、水源等方面。目前东北林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森林锐减,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工业发展条件,主要从资源、交通、工业基础等分析。 (1) 根据省区轮廓,图中粮食作物分布的主要地形区是东北平原。农业生产的自然原因,包括地形、土壤、气候、水源等方面。地处东北平原,平坦开阔。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夏季热量丰富,雨热同期。松花江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 (2) 目前东北林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森林锐减,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主要措施是营林、保护区。合理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以营林为主。建立自然保护区,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 (3) 东北地区的工业部门中以重工业为主导,主要条件是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社会协作条件好。 32. 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中国经营报2009年10月17日,在经过两年的激烈讨论之后,在今年12月的哥本哈根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将达成一个新的协定,目的是解决温室气体排放原因、后果问题。 (1)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说明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3)当A国盛行西北风时,B国北部盛行什么风,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4)全球变暖对上述两国会产生什么影响?遏制全球变暖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案】(1)冬季西北多东南少,夏季东南多西北少。原因:冬季该国的西北岸为迎风坡,多地形雨,东南岸为背风坡,降水少;夏季东南岸为迎风坡,多地形雨,西北岸为背风坡,降水少 (2)热带雨林气候。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纬度低,气温高 (3)西北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4)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措施写到2点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 (1)甲图所示为日本。冬季降水西北多东南少,是因为日本为季风气候,冬季西北风经过日本海携带大量水汽,西北岸为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多,东南岸为背风坡,降水少;夏季东南风从太平洋吹来,东南岸为迎风坡,降水多,西北岸为背风坡,降水少。 (2)B国为澳大利亚,其阴影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形成原因: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地处大分水岭的东侧,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影响,位于迎风坡,降水多。 (3)A国盛行西北风时为北半球冬季,此时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同时因为南半球夏季陆地形成低压,海洋形成高压,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澳大利亚北部吹西北风。 (4)上述两国均为沿海国家,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低地。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毁林等,因此遏制全球变暖应从上述两方面入手。 考点:该题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全球气候变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