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二轮专题目复习题目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二轮专题目复习题目

昌平区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2题。(共8分)‎ ‎①书有许多种。有的明白晓畅,使人轻松;有的艰深晦涩,让人费解。而真正值得我们阅读的,往往是那些“磨脑子”的书。‎ ‎②与一般的书籍比较起来,“磨脑子”的书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是前人思想的精华、阅历的浓缩。它不是那种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而是不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的书,是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的书。读这种书的感受很费劲,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甲】‎ ‎③读“磨脑子”的书,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用进废退的。能否经常给自己出难题,面对困难超越自我,本身就是一个人素质高下的集中表现。【乙】常读一览无余的书,会使原本聪慧的头脑退化。‎ ‎④人的愉悦程度大抵与其付出的劳动量和劳动时间成正比。读“磨脑子”的书有点像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不花上吃奶的力气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惟其如此,它所带来的快乐才非同一般,它赐给我们的礼物才格外珍贵。【丙】‎ ‎⑤俗话说,宁尝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磨脑子”的书正像鲜桃,而大量克隆的信息垃圾充其量只配叫做“烂杏”。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它使人暂别琐碎与平庸、浮躁与虚妄,而变得神清气爽,心灵宁静。对于这样一种难得的体验,聪明人是不该长久疏远的。‎ ‎⑥真正的读书人都有同感,好书一定要精读。一目十行的读法或许适合一般读物,但对于“磨脑子”的书绝不适宜。真正的好书甚至使我们有意放慢阅读速度,就像一个贪婪的孩子舍不得一口吃完手中的糖果一样。‎ ‎⑦要真正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要学会适当地拒绝。著名作家李敖先生夜晚从不看电视,全用来阅读那些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老书”。拒绝,还意味着,既不为某些时髦的写作分心,也不对人为的热点动心,更不为虚假的创造操心。不仅如此,网络的精彩,足球的热闹,晚会的热闹,酣睡的香甜,都是应该适当拒绝的。否则的话,什么时候“磨脑子”呢?‎ ‎20.阅读文章,说说为什么“真正值得我们阅读的,往往是那些‘磨脑子’的书。”(4分)‎ ‎ 答: ‎ ‎21.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燕雀安于暖巢,只有雄鹰才能在风雨中翱翔。‎ ‎②上珠穆朗玛峰岂是随便踏上哪个土包儿可以比拟的?‎ ‎③吃现成的肉当然好,但终究不如啃骨头来得有劲。‎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 ‎22.文章第⑦段列举著名作家李敖先生的事例意在表明 。(不超过15个字)(1分)‎ ‎ 答: ‎ 参考答案:‎ ‎20.答案示例:‎ ‎ “磨脑子”的书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前人思想的精华、阅历的浓缩;读“磨脑子”的书,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能给人带来非同一般的快乐;能使人神清气爽,心灵宁静。‎ ‎(共4分。每个要点1分)‎ ‎21.答案:【甲】③ 【乙】① 【丙】②‎ ‎(共3分。共3空,每空1分)‎ ‎22.答案示例:读“磨脑子”的书,还要学会适当拒绝。‎ ‎(共1分)‎ 朝阳区 ‎(三)阅读《成功无学 幸福有道》,完成第21~23题。(共8分) 成功无学 幸福有道 ‎①如今,走进书店,扑面而来的就是各种“成功学”图书。其实,岂止是图书市场,在影视传媒、教育培训等不少领域,“成功”都成了被热炒的主题。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向上发展、追求幸福的愿望,另一方面,在“不是权就是钱”、“成名要趁早”等喧哗与骚动中,又透出了某种“成功焦虑症”的症状。   ②渴望成功无可厚非,但如果把成功简化为财富的多寡、职位的高低,把成功的希望寄托于速成方法、终南捷径,本身就已经偏离成功的轨道。那些大肆兜售的“成功学”能够大行其道,正是利用并强化了这种心理。   ③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道路万千条。向庸俗“成功学”说不,并不是不鼓励成功,而是让人多一份清醒,多一点沉思,探寻真正的成功规律。   ④古往今来,人们成功的途径各异,方式不同,但差异性中又隐藏着共性的东西。   ⑤成功在于坚持。有一个“一万小时定律”,是说人在某一方面要想有所作为,要能坚持一万个小时,相当于每天练习近三个小时,坚持十年。你能坚持吗?坚持住了,你就会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甲】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⑥成功源于小事。成功者比别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在小事上一贯做得比别人好,坚持干小事,垒土成高台,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利长远、增后劲。【乙】现在一些人抱怨饭碗难找、事业难成,感叹工作难做、发展受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愿踏实做事。结果,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只能是离成功越来越远。   ⑦成功贵在有静心。看到别人成功,或急不可耐,或心烦意乱,或疲于奔命,或孤注一掷,如此种种,皆谓之“浮躁”。浮躁心态,是成功的大敌。有人说得好,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大学》中也说:“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在欲望与诱惑面前沉着淡定,在困难与挫折面前矢志不渝,才能不断迈向新的成功。   ⑧成功胜在能吃苦。【丙】人不勇于吃苦就难以成良才。巴尔扎克说,吃苦是最好的老师,吃苦是最好的大学。人生最有营养的东西,往往是在艰难困苦中获取的。伟大的人格无法在平庸中养成,卓越的成就无法在舒适中取得。只有能吃常人不能吃之苦,才能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吃苦的过程,就是思想成熟的过程、内心丰盈的过程、灵魂升华的过程,也是走向成功的过程。   ⑨成功无学,幸福有道。成功不在于一朝一夕、一时一事,也不靠临摹他人、投机取巧,而在于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做慢工,经久成大业,用汗水和艰辛,在坚实的大地上开掘出不竭的幸福源泉。‎ ‎21.文章第①~③段中作者表明的观点是 。(不超过25个字)(3分) ‎22.阅读第⑦段,简要分析为什么说“成功贵在有静心”。(2分)‎ ‎ 答: ‎ ‎23.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 ①“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 ‎②“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 ③ 伏尔泰说过:“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子。”‎ ‎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 参考答案:‎ ‎21.答案示例:‎ 要向庸俗“成功学”说不,要探寻真正的成功规律。 ‎ ‎(共3分。“向‘成功学’说不”1分,“探寻真正成功规律”1分,字数1分)‎ ‎22. 答案要点:①浮躁心态,是成功的大敌。 ‎ ②静心才能迈向新的成功。‎ ‎(共2分。每点1分)‎ ‎23.答案:② ③ ① ‎ ‎(共3分。每空1分)‎ 大兴区 ‎(三)阅读《论实践》,完成第20-22题。(共8分)‎ 论实践 ‎①实践指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实践是人类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的活动。【甲】‎ ‎②实践是一个人认识世界,增长才干的重要源泉。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中获得的。脱离了实践的认识,是空洞的、无用的;再好的理论如果不与实践相结合,也是毫无意义的。【乙】即仅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终究是浅薄的,要真正精通学问,必须亲自去参加实践。‎ ‎③实践,是一个人探求真相,追寻结论的唯一途径。苏轼在《石钟山记》一文中,记叙了他深入实地考察,揭开了石钟山得名之谜的故事,苏轼实践之举,被后世传为佳话。‎ ‎④鄱阳湖口有座石钟山,下临深潭。关于石钟山得名的由来,众说不一,但都不能令人信服。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天晚间,苏轼和儿子苏迈乘坐小船来到石钟山的绝壁下面,只听水上不停地发出噌吰的声音。苏轼仔细观察,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微波流入,冲荡撞击,便形成这种声音,又发现有块大石头挡在水流中心,它的中间是空的,有很多窟窿,风浪吞吐,发出款坎镗嗒的声音,与刚才噌吰的声音互相应和,如同歌钟演奏一样。至此,苏轼探求到了石钟山得名的真正原因。‎ ‎⑤实践,是一个人历尽艰辛、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丙】李冰父子如果不是沿峨江两岸实地考察,弄清水情和地势等情况,就不能带领当地百姓建成泽被后世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司马迁如果不是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访贤搜史,了解遗闻轶事,就写不出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毕升如果不是长期从事印刷劳动,并反复试验摸索,就不能发明活字印刷术,从从而实现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詹天佑如果不亲临工地现场,反复勘测,与筑路员工并肩奋战,就不能建成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 ‎⑥注重实践,是我们民族的传统。中华文明的创建和高度发展,与重视实践、深入实践密不可分。先人们注重实践的好作风,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下来并继续发扬下去。‎ ‎20.阅读文章第③~④段,指出苏轼揭开了石钟山得名之谜的故事“被后世传为佳话”的主要原因(2分)‎ 答:________‎ ‎21.阅读文章第⑤段,选择其中一个事例简要分析其为什么能够证明该段观点。(3分)‎ 答:________‎ ‎22.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陆游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②毛泽东指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③列别捷夫说过:“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 参考答案:‎ ‎20.答案要点:苏轼没有轻信别人的说法,而是带领儿子苏迈亲身到石钟山下探寻。‎ ‎(共2分。“没有轻信”1分, “亲身探寻”1分)‎ ‎21.答案示例:‎ 司马迁游历山川、访贤搜史、了解遗闻轶事的过程中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写出伟大的史学巨著《史记》,(1分)可见他的成就正是得益于他的亲身实践。(1分)这样恰好能够证明该段观点——“实践,是一个人历尽艰辛、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1分)‎ ‎(共3分。每个要点1分,具体采分点见答案标注)‎ ‎22.【甲】② 【乙】① 【丙】③‎ ‎(共3分。共3空,每空1分)‎ 东城区 ‎(三)阅读《要讲三种话》,完成第20-22题。(8分)‎ 要讲三种话 张保振 ‎  ①如何讲话,关乎个人形象、事业成败。古人云:“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玉;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今天,领导者的讲话要体现新形势下执政的水平和能力,适应网络和信息时代人们工作节奏更快、思维更活跃的特点,不仅要思接千载、继承传统,更要视通万里、与时俱进。这就要求讲三种话,即短话、善话与民话。‎ ‎  ②短话,特质是短,要义是至。至,就是讲话达到了言之极的地步:加一字,太详;减一字,太略。短也是讲话抓住了“牛鼻子”,点到了要害处,让人听着“过瘾”,用着“解渴”,而非云里雾里,听着洋洋洒洒,想想一无所获,要干无从下手。有道是“至言不繁”,正因为言之不繁才短,但短并非空,而是言之有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短话,[甲]。而要讲这样的话,必须了解群众需求、打牢理论根基,否则,很可能是言不对路,底气不足,致使讲话这个“产品”一路贬值。‎ ‎  ③善话,特质是善,要义是悦。悦,就是要让听讲话的人快乐起来、兴奋起来,以达到感情交流、情绪共振、目标共赴的目的。孟子《梁惠王下》说得好:“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取之”,就是取老百姓听着高兴的悦耳之言。只有悦耳,才能入耳;只有入耳,才能入心;只有入心,才能同心。反之,很可能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miǎo miǎo 小看对方),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当然,悦耳之言并非是“言不及义,好行小慧”之言,而是言近旨远、文简意明之语。这也正如孟子在《尽心下》中所言:“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善话,[乙]。悦耳之善言,就是要从老百姓的身边事谈起、生活事说起,并由此及彼、由表到里,把百姓身边事与国家大事有机联系起来,把群众当前利益与国家长远利益自然对接起来,从而你欢我欢大家欢,你心我心一条心。‎ ‎  ④民话,特质是民,要义是鲜。鲜,就是讲话要新鲜、新美、鲜明。古人说得好:“鲜,谓新华也。”要让讲话生动感人,用语不“新华”不行,而“新华”之语多出自老百姓的口中。最近几年,新的流行语不断涌现,网络语言不断刷新,老百姓的日常用语更加丰富多彩、时尚新鲜。如果不适当吸收这些新鲜词汇,讲话就很难引起共鸣,更难吸引“粉丝”。民话,[丙]。要达到这一点,离不开深入民众,拜民为师;离不开读报上网,熟记民语;离不开善问敢疑,头脑过滤,让那种浅中见深、平中见奇、常中见险、陈中见新、朴中见色的民话、鲜话、家常话进入到自己的讲话中,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使听言者咀嚼有味,方能收到吐言贵珠玉、讲话回风霜的效果。‎ ‎(有删改)‎ ‎20.本文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答: ‎ ‎21.阅读②-④段,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实际上是管用的话、有效的话。‎ ‎②应是鲜活生动、老百姓易于接受的话。‎ ‎③就是关乎国家和老百姓利益、让老百姓入心的话。‎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 ‎22.简要分析第③段中两处引用孟子的话各有什么作用。(2分)‎ 答: ‎ 参考答案:‎ ‎20.3分。答案:领导者要讲短话、善话与民话。‎ ‎21.3分。答案:[甲] ① [乙] ③ [丙] ② ‎ ‎22.2分。答案示例:‎ 引用《梁惠王下》中的话说明要说老百姓听着高兴悦耳的话;引用孟子《尽心下》中的话说明要说言近旨远,文简意明之语。‎ 房山区 ‎(三)阅读《创造发明,你也行》,完成第20——22题(共7分)‎ 创新发明,你也行!‎ 蒋建科 ‎①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需要破解的技术难题都存在于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很多人身上都隐藏着创造的潜质。只要处处留心,多动脑筋,刻苦钻研,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照样能在创新发明中大显身手。‎ ‎  ②【甲】被誉为“光明之父”和“发明大王”的爱迪生,一生完成了我们至今仍在使用的白炽灯、电影放映机等两千多项创造发明,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这位大发明家只上了3个月的小学。被恩格斯称作“使英国工人的状况发生根本变化的第一个发明”的“珍妮纺织机”,其发明者哈格里沃斯原本是英国一个普通工人。一天,他不小心把家里的纺车碰翻了,无意中发现原来水平放置的纺锤变成了垂直竖立,仍在不停地转动。他从中得到启示:既然纺锤竖立时仍能转动,要是并排使用几个竖立的纺锤,不就可以同时纺出好几根纱吗?经过无数次尝试,他终于制造出装有8个纺锤的新式纺织机,比旧的纺织机效率提高了几十倍。‎ ‎  ③【乙】内蒙古工人王俊斗醉心发明创造几十年,发明了80多项专利技术,其中22项获得国家专利,还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西农民王衡曾目睹一次惊心动魄的矿井水害抢险,看到一火车皮的大豆被倒入矿井时,深知种粮艰辛的他非常痛心,经过潜心研究,终于发明了地下工程水害防治新技术,在国内1000多项工程中得到应用,成为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丙】‎ ‎  ④“小人物”成就大事业,小项目孕育大创新。20世纪中后期,美国基础研究的重大科学成就中,有75%来自不为人们所关注的小项目。人们司空见惯的拉链,怎么看都不起眼,却在美国《世界科学》杂志1986年评选出的“20世纪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10项发明”中,位居榜首。‎ ‎  ⑤当然,与那些拥有专业技术职称、专门实验设备和国家支持经费的科技人员相比,普通人的发明创新之路无疑更为坎坷,需要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挫折和艰辛。‎ ‎⑥建设创新型国家,既需要一大批专门的科技人员,更离不开亿万普通人的热情参与。创新发明,你也行!‎ ‎20.小人物如何才能创新发明?(2分)‎ ‎ 答: ‎ ‎21.简要分析③④段中分别列举王俊斗的例子和美国基础研究的重大科学成就数据各有什么作用?(2分)‎ ‎ 答: ‎ ‎22.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据了解,目前全国像王俊斗这样的民间发明人有100多万,我国的专利有65%来自民间发明人。‎ ‎②在人类的科技发展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③在我国,类似的成功范例也不在少数。‎ 答:【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 参考答案:‎ ‎20.答案:要处处留心,多动脑筋,刻苦钻研。‎ ‎ 评分:本题2分。‎ ‎21.答案:列举王俊斗的例子证明“小人物”能够成就大事业;列举美国基础研究的重大科学成就数据证明小项目孕育大创新。‎ ‎ 评分:本题2分。每个要点1分。‎ ‎22.答案:② ③ ①‎ ‎ 评分:本题3分。‎ 丰台区 ‎(三)阅读《意识比能力更重要》,完成第20—22题。(共7分) 意识比能力更重要 ‎①很多人认为,成功是要有许多先天能力的,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成功的最本质要素,不应该用能力来描述,因为任何能力都不是天生的。比如对创业者来说,不可能在创业前就具备成功所需的“十八般武艺”,而需要在创业过程中历练成长。能否尽快掌握这些“武艺”,关键取决于创业者是否具备获取这些能力的意识,而且在长期的创业历程中坚持这些意识。  ‎②当然,要把意识转变为能力,需坚持不懈地、有目的地去提升改造自己。我一直认为,在宇宙自然大规律的框架下,特别是在人类社会活动领域,有时是“意识决定存在”。有了强烈的意识,才能促使主体去不断改进。正如有了爱迪生才有电灯,有了艾菲尔才有艾菲尔铁塔,有了瓦特才有蒸汽机一样。正是因为他们都有那种努力探索的意识,所以当机遇到来,才不会错过。那么如何具有强烈的、积极提升改进的意识呢?  ‎③首先要有【甲】的意识。一般认为好的创业者应该是善于发现商机的人,但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机遇呢?是那些习惯创造梦想的人。梦想会指引他去寻找、捕捉机遇,并将机遇转化为恒久追求的事业。伟大的事业一般都源于伟大的梦想。当微软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其创始人比尔·盖茨就提出这样一个伟大的梦想:让计算机进入家庭,并放在每一张桌子上。进入21世纪后,微软又提出新的梦想:通过优秀的软件赋予人们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运用任何设备进行沟通和创造的能力。伟大梦想的指引,是微软之所以成为伟大公司的根本原因。  ‎④再则是有【乙】的意识。任何事业,光有一股狂热激情,哪怕是再持久也不够,还要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经验、新技能,补充自己不足、提高自身水平的强烈意识。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业,就必须勇于突破专业、职业、年龄、性别、环境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以孩童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凡是有益于自己事业的东西,都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  ‎⑤另外要有【丙】的意识。条条道路通罗马,罗马只有一个,但通往罗马的道路却不同。每一个创业者的背后,都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他们成功的荣耀是相同的,但每个人成功的方法和历程却千差万别。创业者的经历、环境、素质、所从事的行业领域各不相同,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尽相同,必须要靠当事人的创新与突破,才能开辟一方新天地。离开创新和创造,创业就是一句空话。  ‎⑥总而言之,要想成为一个成功者,不是他已经具备了什么样的能力与素质,而是要具备改变他人及环境的强大意志力和自信力,然后再不断地调整改造自己,朝着一名成功者应有的素质与标准前进。因为,只有成功者有“心”,成功才可能降临。‎ ‎(作者黄鸣,原文有删改) ‎20.阅读第①段,简要分析作者认为“意识比能力更重要”的原因。(2分) 答: ‎ ‎21.第②段中列举爱迪生、艾菲尔、瓦特的例子有什么作用?(2分) 答: ‎ ‎22.根据文意,将下面三组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学习新知、进取提升 ‎②创造梦想、发现机遇 ‎③突破陈规、创新创造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 参考答案:‎ ‎20.因为任何能力都不是天生的,要掌握能力首先要具备获取能力的意识。(2分)‎ ‎21.证明只有强烈的意识,才能促使主体去不断改进。(2分)‎ ‎22.【甲】:② 【乙】:① 【丙】:③ (共3空,每空l 分)‎ 海淀区 ‎(三)阅读《淡定是真》,完成第18-20题。(共8分)‎ 淡定是真 ‎①写出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诸葛亮,生逢乱世,世间豪杰贤才纷纷择主而仕,但他却静心隐居南阳十年,深入了解天下大势,潜心研究兵法战略,以天下为己任。刘备三顾茅庐之时,诸葛亮就为刘皇叔谋划了三分天下的宏伟蓝图,并为之奋斗终生,成为一代名相而永垂青史。诸葛亮的事例很好地体现了淡定与实现人生抱负之间的关系。然而,身处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我们时常要面对生活的艰难、事业的挫折或是名利的诱惑,要做到淡定却不是那么容易。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迷失了自己,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因此,在喧嚣的尘世中拥有一份淡定的心态是一种可贵的人生财富。‎ ‎ ②淡定可以涵养一股坚强的精神力量。晋代的孙康年少时酷爱学习,却因家境贫寒,晚上读书时连灯油都没有。然而正是淡定的心态使他忘却了生活的艰难,做到了心无旁骛,坚守住了对知识的渴求,内心始终葆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于凛冽寒冬中映雪苦读,最终完成了学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孙康映雪”也成为史册上一幅动人的画面。 ‎ ‎③淡定可以炼成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__________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淡定的心态使他始终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挫折,在风雨大作之时,尚能高吟:“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更为难得的是,因为淡定,他始终有着对品位人生追求,硬是将自己的挫折人生雕琢成为后世文人钦慕的生活坐标。‎ ‎④淡定可以升华出一份高尚的精神追求。当世人面对纷繁的诱惑不能自持、随波逐流的时候,心怀淡定的人却决不如此。居里夫妇发现镭并提炼成功以后,镭将用于治疗癌症,他们本可以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但是他们认为,镭是一种元素,应该属于全人类。他们因此不申请专利,也不保留任何权利,放弃发明所带来的一切物质利益。可见,拥有了淡定的心态,面对名利就会不为所动,为了人类的幸福而甘愿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样的人生也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⑤失去了淡定,面对生活的艰难,战而胜之的勇气就会消失殆尽;失去了淡定,面对事业的不顺,坦然的心境就会不知所踪;失去了淡定,面对名利的诱惑,崇高的追求就会迷失于庸俗。所以,朋友们,请珍惜这宝贵的人生财富,永远拥有淡定的心态,活出人生的真性情吧!‎ ‎18.文章第①段举出诸葛亮的事例体现了淡定怎样的作用?(2分)‎ 答: ‎ ‎19.阅读②④两段,简要分析为什么说“淡定可以涵养一股坚强的精神力量”、 “淡定可以升华出一份高尚的精神追求”。(4分)‎ 答: ‎ ‎20.根据文意,请在列语句中选择最适合的一句填在第③段划线处。(只填序号)(2分)‎ ‎①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②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 ‎③屈子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答案:‎ ‎18.答案示例:淡泊宁静的心态是树立与实现人生远大目标的必要条件。(2分)‎ ‎19.答案示例:‎ 淡定的心态可以使人忘却生活的艰难,做到心无旁骛,坚守住了对目标的追求。 ‎ 淡定的心态面对名利不为所动,就会为了人类的幸福而甘愿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 (共4分。每一问答案2分) ‎ ‎20.② (2分)‎ 怀柔区 ‎(三)阅读《苦乐年华是职业生涯第二定律》,完成第22~24题。(共8分)‎ 苦乐年华是职业生涯第二定律 史宪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的东西不是最好的选择范围,要进一步缩小到爱好的范围,再进一步缩小到能乐在其中的范围。成功者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究其本质,乐在其中是根本。所谓乐在其中就是别人看他在吃苦,而他自己却感到十分快乐。所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的东西”不是最好的选择范围,要进一步缩小到“爱好”的范围,再进一步缩小到能“乐在其中”的范围。   成功者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究其本质,“乐在其中”是根本。所谓“乐在其中”,就是别人看他在吃苦,而他自己却感到十分快乐。   所以,我们把“苦乐年华”列为生涯规划的第二定律。   毛泽东乐于做教师,最终成为革命导师。基辛格乐于做会计,最终成为了美国会计——他象做会计那样算计着美国该不该从越南撤军——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美国的战略利益。亨利·福特乐于拆装机械,最终以生产流水线的强大优势缔造了汽车王国。   怎么才算乐呢?著名的孔子学琴故事告诉我们:【甲】是知之,【乙】是好之,【丙】是乐之。所以,第二定律的第一推论是:获得知本是乐在其中的标准。   把苦乐年华落实到具体的创业项目分析中,就是第二定律的第二推论:三环定位。   分别画三个圈:自我所乐、市场所需、对手所苦,三个圈交集就是创业立项之地。   你的所乐就是产品,客户所好就是市场,对手所苦就是对手因不能吃苦而逐步退出竞争。   苦乐年华告诉我们,苦是乐的外包装,能吃得了那个苦,就能打开那个甜乐世界。所以,追求享乐的最佳方式是探求那种没有苦感的吃苦。   知本主义时代,诞生了一个大行业——经验再造或称知识管理。   在这个未来极大的就业与创业战场上,谁将如鱼得水?是那些乐于思想交互的人。   乐于思想交互——不仅自己热爱思想,更热爱别人的思想。   要知道,能够静心倾听、理解、分享别人的思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那些天生就爱听别人讲话,那些总是给下属充分发言机会的领导,那些总是关注领导意见的下属……,用别人的思想去指挥别人,这是新一代成功者最强大的秘密武器。   ‎ ‎22.文章划线段落引用毛泽东、基辛格、亨利·福特三个事例意在表明 。(不超过20个字)(3分)‎ ‎23.结合文章内容,请你说出“在这个未来极大的就业与创业战场上,谁将如鱼得水?是那些乐于思想交互的人。”的理由。(用原文回答,不超过30字)(3分)‎ 答: ‎ ‎24.将下面三个短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2分)‎ 熟练弹奏、魂识作者 、理解内涵。‎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 参考答案:‎ ‎22.无论哪一行,只有乐在其中,才有更大发展。(本题满分3分,一点1分,超过字数扣1分)‎ ‎23. 热爱别人思想,静心倾听、理解、分享别人思想,用别人思想指挥别人。(本题满分3分,一点1分,超过字数扣1分)‎ ‎24.【甲】熟练弹奏【乙】理解内涵【丙】魂识作者(本题满分2分,填错一点扣1分)‎ 门头沟区 ‎(三)阅读《小善大爱》,完成第20—22题。(共8分)‎ 小善大爱 ‎①母亲常常告诫我们:看见人家的墙要倒,如果不能扶起来,不推也是一种善良;看见别人喝粥,你在吃肉,如果不想让,那么不吧唧嘴,也是一种善良;看见人家伤心落泪,如果不想安慰,那么不幸灾乐祸也是一种善良;看见别人过断桥,如果你不经过,提醒一声也是善良。‎ ‎②这些话是朴素的,如同泥土,却厚德载万物;这些举动是细小的,如同白雪,颗粒晶莹并衬托高洁。 ‎ ‎③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看见别人践踏规则和公德,如果你无力阻止,但恪守自己做人的准则,也是一种善良;身为人师,如果不能满腹经纶,那么不误人子弟,也是一种善良;建筑一座高楼,如果不能建成丰碑样板,但不偷工减料,保持自警的心,为自己的良心负责,也是一种善良。 ‎ ‎ ④这些,都是小小的善,就像在夕阳下随风缓缓流动的金色沙粒,尽管渺小,但它们流动的弧线却能交相辉映出晚霞中最美的波纹。这些小善,其实很简单,琐碎而又平常,世俗而又平凡,仅仅是付出那么一点点举手之劳,恪守那么一点点人生底线,容忍那么一点点小过错,保持那么一点点廉耻之心,秉承那么一点点古老传统即可。这些小善,宛如寒冬时节墙角边的朵朵腊梅,唤起我们内心的希望,让我们对温暖的春天保持【甲】。 ‎ ‎ ⑤古人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古人还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些小善是一种日积月累形成的习惯,如同台阶,一步一步把做人的美德送往高处;那些小恶,亦如隐藏在雪山中的一两块小石头,只要关键部位稍微有所松动,就能乘着歪风导致整座雪山的坍塌,心灵底线的溃败。 ‎ ‎ ⑥生活常常是这样,有时候你对一个人做十件善事,他不一定记得住,但是只要你有一件恶举,他或许就记住了你。这是本性使然。所以,一个人若要改变自我形象,当从戒恶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以此树立口碑;当从改变内心开始,积累小善成大善,以此规范德行。 ‎ ‎ ⑦乾坤朗朗,芸芸众生,我们不是孤立的个体,生活的每时每刻与身边的人事、草木、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乙】的联系。也可以这样说,看得见的小善,是让自己活得快乐的一种涓涓细流,也是让身边的人活得无忧的一种社会责任。自我的小善产生的小快乐,常常带动了周围世界的快乐,而周围世界的幸福也【丙】了我们个体的幸福。‎ ‎⑧小善是一种爱的衍射,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涟漪。善良,其实很简单,如同最简单的那道数学题“1+1=?”,在不同的心灵世界就能产生不同的答案。但我始终相信:只要每个人付出一份小善,我们就能得到多于两份的爱以及这些爱所散发出来的独特光辉。 ‎ ‎(摘自《演讲与口才》)‎ ‎20.阅读选文,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3分)‎ A.渲染和扩大 B.整体和局部 C.信仰和力量 D.渲染和扩散 E.偶然和必然 F.信服和力度 ‎21.请结合文中第①段和第③段的内容概括写出“小善”体现在 (1) 和 ‎ (2) 两个方面。(2分)‎ ‎22.请结合文章内容,指出作者提倡“小善”的三点理由。(3分)‎ 参考答案:‎ ‎ 20.答案:【甲】C 【乙】 E 【丙】 A ‎ ‎ (共3分。共3空,每空1分)‎ ‎21.答案要点:①生活琐事 ②社会公德 ‎ ‎ (共2分。共2点,每点1分)‎ ‎22.答案要点:①因为付出小善可以唤起我们内心的希望;‎ ‎②可 以培养我们的良好习惯并成为美德,即积累小善成大善 ;‎ ‎③可以让我们快乐并带动周围世界的快乐,进而感受幸福。‎ ‎ (共3分。共3点,每点1分)‎ 密云县 ‎(三)阅读《读书使人优美》完成20—22题。(8分)‎ 读书使人优美   毕淑敏 ‎ ‎  ①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 ‎  ②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 ‎  ③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 ‎ ‎  ④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 ‎  ⑤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地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且永不磨损。 ‎ ‎  ⑥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pìnì,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天下。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图书馆堆积的基本上都是思索者的木乃伊,新华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也是亡灵的墓志铭。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 ‎  ⑦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 ‎20.文章第②段为什么要列举那些令作者“胆战心惊”的美容术?(2分)‎ ‎21.阅读④—⑥段,简要分析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论述读书可以使人优美的?(3分)‎ ‎22.下面两则材料,如果让你选择作为证明论点的论据,你选哪一个,为什么?(3分)‎ ‎ 材料一:《韩诗外传》有一段有趣的记载:春秋时期,鲁国的闵子骞拜孔子为师。刚开始时,闵脸色干枯,但过了一段时间竟变得红润起来,使孔子大为奇怪。据闵子骞说,他在没读书之前,一心想着要做达官贵人,因此寝食不安,脸色为之枯槁。如今静心读为人处世之书,能辨是非、知美丑,因而心平气和临事不惊,脸色自然变好。‎ ‎ 材料二:苏东坡曾说:“三日不读书,自觉语言无味,对镜亦面目可憎”,又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道出了人的气质来自于多读书,它会由心到形,影响到你的容貌,使你的眼光更加有神,面庞更加光彩,举止更加高雅……这种美态比起外表的美貌,要耐看得多。 ‎ 参考答案:‎ ‎20.答案要点(共2分):‎ 为引出下文自己的观点作铺垫,使读者在触目惊心的同时更易接受作者的观点。‎ ‎ 21.答案要点(共3分。每点1分):‎ ‎①读书可以让人养成专注、恭敬和倾听的习惯,可让人倍添神采富有魅力;‎ ‎②读书可以让人学会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 ‎③读书可以让人有自知不狂妄,恰如其分地表达,让人更光艳夺目。 ‎ ‎22.答案要点(共3分。选用什么1分,理由2分):‎ ‎①选用材料一,因为它用古人读书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读书可以使人优美,事实胜于雄辩。‎ ‎ ②选用材料二,这段文字引用苏轼的名言,可以进一步增强读书可以使人优美的说服力。‎ 平谷区 ‎(三)阅读议论文《学问的功用》,回答20——22题(共8分)‎ 学问的功用 ‎①一般人常埋怨现在的青年对于学问没有浓厚的兴趣。平心而论,这大半要归咎我们“教书人”,把学问仅看成“读书”。此外,与社会上一般人对于学问的性质和功用所存的误解也不无关系。近代西方学者常把纯理的学问和应用的学问分开,以为治应用的学问是有所为而为,治纯理的学问是无所为而为。他们怕学问全落到应用一条窄路上,常设法替无所为而为的学问辩护,说它虽“无用”,却可满足人类的求知欲。这种用心很可佩服,而措词却不甚正确。学问起于生活的需要,世间绝没有一种学问无用,不过“用”的意义有广狭之别。学得一种学问,就可以有一种技能,拿它来应用于实际事业,如学得数学几何三角就可以去算账、测量、建筑、制造机械,这是最正常的“用”字的狭义。学得一点知识技能,就能混得一种资格,可以谋一个职业,解决饭碗问题,这是功利主义的“用”字的狭义。但是学问的功用并不仅如此,我们甚至可以说,学问的最大功用并不在此。心理学者研究智力,有普通智力和特殊智力的分别;古人和今人品评人物,都有通才和专才的分别。学问的功用也可以说有“通”有“专”。治数学即应用于计算数量,这是学问的专用;治数学而变成一个思想缜密、性格和谐,善于立身处世的人,这是学问的通用。学问在实际上确有这种通用。就智慧说,学问是训练思想的工具。【甲】就性格说,学问是道德修养的途径。【乙】世间许多罪恶都起于愚昧,如果真正彻底明了一件事是好的,另一件事是坏的,一个人决不会睁着眼睛往坏的方面走。‎ ‎②现在所谓“知识分子”的毛病在于只看到学问的狭义的“用”,尤其是功利主义的“用”。学问只是一种追求利禄的工具。【丙】一位朋友劝导他的亲戚不让刚中学毕业的儿子去谋小事,说:“你这种办法简直是吃稻种!”许多升学的青年实在只为着要让稻种生成大量谷子,预备“吃着不尽”。所以,大学里“出路”最广的学系如经济系、机械系之类常是拥挤不堪,而哲学系、数学系、生物学系诸“冷门”就简直无人问津。治学问根本不是为学问本身,而是为着它的出路销场。在治学问时既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得到出路销场后,当然是“得鱼忘筌”(筌:捕鱼的竹器)了。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如何能期望青年学生对于学问有浓厚的兴趣呢?   ③这种对于学问功用的狭窄而错误的观念,必须及早纠正。学问是为生活,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不过现代中国人的错误在把“生活”只看成口腹之养。“谋生活”与“谋衣食”在流行语中是同一意义。这实在是错误得可怜可笑。人有肉体,有心灵。肉体有它的生活,心灵也应有它的生活。肉体需要营养,心灵也不能荒芜。肉体缺乏营养,必酿成饥饿病死;心灵缺乏营养,自然也要干枯腐化。人为万物之灵,就在于他有心灵或精神生活。所以衡量人的成就并不在他能否温饱,而在他有无丰富的精神生活。一个人到了只顾衣食饱暖而对于真善美毫不感觉兴趣时,他就只能算是一种“行尸走肉”;一个民族到了只顾体肤需要而不珍视精神生活的价值时,它也就必定逐渐没落了。‎ ‎20.第①段中加点的“如此”,具体指的是什么,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21. 根据文意,将下面的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 ①苏格拉底说得好:“知识即德行。”‎ ‎②一位教授在编成一部讲义之后,心满意足地说:“一生吃着不尽了!”‎ ‎③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必定知识丰富,思想敏锐,洞达事理;处任何环境,知道把握纲要,分析条理,解决困难。‎ ‎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 ‎22.作者引用“醉翁之意不在酒”、 “得鱼忘筌”意在表明什么?(2分)‎ 参考答案:‎ ‎20. 学问在应用于事业和谋求职业方面的狭义作用。(共3分,“应用于事业”、“谋求职业”、“狭义作用”三个要点各1分,意思对即可)‎ ‎21. ③ ① ② (共3分)‎ ‎22. 青年学生对学问的功用的认识是错误的。(共2分,意思对即可。答“治学问根本不是为学问本身,而是为着它的出路销场”给1分)‎ 石景山区 ‎(三)阅读《教养的证据》,完成 20-22小题。(共8分)‎ 教养的证据 毕淑敏 ‎①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你说你有钱不成,得拿出一个资产证明。教养的证据不是你读过多少书,家庭背景如何显赫,也不是你通晓多少礼节规范,能够熟练使用刀叉会穿晚礼服……这些仅仅是一些表面的气泡,最关键的证据可能如下:‎ ‎   ②热爱大自然。把它列为有教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这也许怪不得他,因为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渺小。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若是看到一个成人野蛮地攀折林木,通常人们就会毫不迟疑地评判道——这个人太没有教养了。之所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爱护花草,正是这种伟大感悟的最基本的训练。可见教养和绿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推而广之,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   ③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等等,有敬仰之心。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身体力行,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懒惰,但他不能把这些陋习伪装成高风亮节,不能由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诋毁做到了这些的人是伪善。你可以跪在泥里,但你不可以把污泥抹上整个世界的胸膛,并因此煞有介事地说到处都是污垢。‎ ‎   ④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在某种程度上,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教养必须要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够的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光片。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在的健硕,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20.结合全文,说说教养的证据是什么。(2分)‎ ‎21.结合第②段,将下面对本段论证过程的分析填写完整。(3分)‎ 首先,提出了 ① 的观点,然后从反面论述了 ② ,最后从正面论述了 ③ 。‎ ‎22.说说第③段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3分)‎ 参考答案:‎ ‎20.①热爱大自然,②对人类优秀品质充满敬仰之心。‎ 评分:共2分。每个要点1分。‎ ‎21.①热爱大自然是教养的首要证据 ②不敬畏自然的人,会因蒙昧狭隘、盲目傲慢而给人以缺乏教养的印象 ③‎ 懂得与自然协调相处的人,才会充满爱心,从而具备最基本的教养。‎ 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22.①一个人身上可以有一些陋习,②但是不能强迫所有的人都放弃高尚屈从陋习与伪善,③更不能认为这个世界上只应有陋习。‎ 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顺义区 ‎(三)阅读《三思而行》,完成20—22题。(8分)‎ 三 思 而 行 季羡林 ‎ ①“三思而行”,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劝人做事不要鲁莽,要仔细考虑,然后行动,则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 ②要数典而不忘祖,也并不难。这个典故就出在《论语•公冶长第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日:‘再,斯可矣。’”这说明,孔老夫子是持反对意见的。吾家老祖宗文子的三思而后行的举动,二千六七百年以来,几乎得到了历代天下人的赞扬,包括许多大学者在内。查一查《十三经注疏》,就能一目了然。《论语正义》说:“三思者,言思之多,能审慎也。”许多书上还表扬了季文子,说他是“忠而有贤行者”。甚至有人认为三思还不够。《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注》中说:有人劝恪“每事必十思”。可是我们的孔圣人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批评了季文子三思过多,只思二次(再)就够了。‎ ‎ ③这怎么解释呢?究竞谁是谁非呢?‎ ‎ ④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什么叫“三思”。总起来说,对此有两个解释。一个是“言思之多”,这在上面已经引过。另一个是文子自己说的,君子无论谋划什么事,开头、中间、结局都要考虑到。(见《左传•哀公二十七年》)然而孔子以及上万上亿的众人却不这样理解,他们理解,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多思”。‎ ‎ ⑤多思有什么坏处呢?又有什么好处呢?‎ ‎ ⑥根据我个人几十年来的体会,除了下围棋、象棋等等以外,多思有时候能使人昏昏,容易误事。平常骂人说是“不肖子孙”,意思是与先人的行动不一样的人。我是季文子的最“肖”子孙。我平常做事不但思,而且超过三思,是否达到了人们要求诸葛恪做的“十思”,没做统计,不敢乱说。反正是思过来,思过去,越思越糊涂,终而至于头昏昏然,而仍不见行动,不敢行动。我这样一个过于细心的人,有时会误大事的。我觉得,碰到一件事,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记得当年在德国时,法西斯统治正如火如荼。一些盲目崇拜希特勒的人,常常使用一个词儿Darauf_galngertum,意思是“说干就干,不必思考”。这是法西斯的做法,我们必须坚决扬弃。遇事必须深思熟虑。先考虑可行性,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然后再考虑不可行性,也是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如果你考虑正面,又考虑反面之后,再回头来考虑正面,又再考虑反面,那么,如此循环往复,终无宁日,最终成为考虑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 ⑦所以,我赞成孔子的“再,斯可矣”。‎ ‎ (选自《季羡林谈人生》,有删改)‎ ‎20.文章第②段中列举《论语正义》和《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注》中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 ‎ 答: ‎ ‎21.对季文子的“三思而后行”,孔子主张“再,斯可矣”,本文作者是怎样解释孔子的这一主张的?(3分)‎ ‎ 答: ‎ ‎22.文章最后说“所以,我赞成孔子的‘再,斯可矣’”,作者的依据是什么?(2分)‎ ‎ 答: ‎ 参考答案:‎ ‎20.是为了说明二千六七百年以来,“三思而行”几乎得到了历代天下人的赞扬。(3分)‎ ‎ 评分:本题3分 ‎21.遇事必须深思熟虑。先考虑可行性,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然后再考虑不可行性,也是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 评分:共3分,正反面思考 2分,比较 1分)‎ ‎22.①自己的切身体会,证实多思有时会使人懵懂而误大事。②举昔时德国法西斯信徒“说干 就干,不必思考”的材料,申明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更不行。‎ 评分:共2分,每点1分 通州区 ‎(三)阅读下文,完成20—22题(共8分)‎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 ‎②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 ‎③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甲】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 ‎④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 ‎⑤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乙】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 ‎⑥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 ‎⑦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丙】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 ‎⑧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正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虽然它是“无用”的,然而一切都有痕迹,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人的存在,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内在的文化含量并没有因表面的“无用”而打折扣。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能比故意强迫阅读或者故意淡漠阅读都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20.文章第③段写读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扉页的题记受到深深感动是为证明 。(用原文回答)(2分)‎ ‎21.依据原文解释句中加点词语。(3分)‎ ‎(1)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 轻:‎ ‎(2)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 无用:‎ ‎22.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1)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 ‎(2)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 ‎(3)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 参考答案:‎ ‎20.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2分。‎ ‎21.(1)“轻”不是轻浮,是无功利性的。 1分。(2)“无用”其实是更大的作用,即渗透、陶冶、提升境界、体现价值。 2分。‎ ‎22.【甲】(1)【乙】(3)【丙】(2) 每空1分。‎ 西城区 ‎(三)阅读《包容》,完成第20~22题。(共8分)‎ 包 容 ‎①一百多年前,法国的雨果曾经这样感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古老的中国也世代传承着一句浅白的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两句话指向一个共同的话题,那就是包容。法国人的浪漫和中国人的实在碰撞在一起,于是人们发现,包容,超越了国家、语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包容,是地球的子民所共同拥有和赞美的品德。‎ ‎②包容需要一种智慧,一种气度。【甲】中国俗语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要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要想包容没有一定的智慧和气度是做不到的。蔺相如正是靠自己的智慧和气度,包容了廉颇,才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③包容体现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乙】越王勾践可以忍受卧薪尝胆的苦楚,却在灭吴后下令诛尽吴国宗室。齐王韩信未发迹时有过“胯下之辱”,但在统一之后,再见到当初侮辱自己的无赖儿郎,却能不计前嫌地任命他为巡城校尉。 。‎ ‎④包容收获一种幸福,一种财富。【丙】因为包容而获得他人感激是一种幸福,因为包容而砥砺自己的韧性,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曾多次被打倒,但他却从没有记恨过,相反,却带领亿万中国人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邓小平的幸福与财富,也是亿万中国人的幸福与财富。‎ ‎⑤当然,包容不等于放任和纵容。无节制的纵容会造成社会的畸形。包容也不等于隐忍不发。忍是刻意的制怒和压抑,迟早有爆发的一天。包容更不等于沉默和忘却,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真正的包容,应该如伏尔泰对其政敌所说:“虽然不赞同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⑥包容是海纳百川,包容是厚德载物,包容是淡泊明志,包容是宁静致远。当今世界冲突不断,“只要人人都多一份包容,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如是我愿!‎ ‎20.第①段中引用法国雨果的名言和中国的俗语意在表明__________。(2分)‎ ‎21.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莎士比亚说:“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 ‎②佛经有言:“一念境转(一念之间的变化,就会导致事情的结果完全不同)。”‎ ‎③英谚有云:“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 ‎【甲】处应填:_____ 【乙】处应填:_____ 【丙】处应填:_____ ‎ ‎22. 根据第③段观点与事例的关系,在第③段横线上续写一段话。(3分)‎ ‎ 答: ‎ 参考答案:‎ ‎20.答案:①包容,超越了国家、语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 ‎②包容,是地球的子民所共同拥有和赞美的品德。‎ 评分标准:共2分。共2个要点,每点1分。‎ ‎21.答案:【甲】③ 【乙】② 【丙】①‎ 评分标准:共3分。共3空,每空1分。‎ ‎22.答案示例1:可见,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包容;越王勾践懂得隐忍,却不懂得包容;韩信虽受“胯下之辱”,却能“不计前嫌”,这正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的体现。 ‎ ‎ 答案示例2:显然,与勾践相比,韩信的做法更能体现出做人的修养和境界,这种包容的态度也更能得到后世的尊重。‎ 评分标准:共3分。照应观点1分,体现材料与观点的关系1分,材料的比较1分。‎ 延庆县 ‎(三)阅读《伯乐就是你自己》,完成第22—23题。(8分)‎ 伯乐就是你自己 ‎ ①慧眼识珠者为人景仰,知人善任者功德无量。然而茫茫人海之中,这样的“伯乐”却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我却要说:“千里马,你要做自己的伯乐!”‎ ‎ ②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安东尼·罗宾曾经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中指出:“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他给我们每个人以无穷的机会去充分发挥自己。”既然如此,我们还等什么,去做自己的伯乐吧! ‎ ‎ ③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有一句名言:“人贵能自我发现。”也就是说,你要做自己的伯乐。他本人经过多年的左冲右突,发现了自己写作方面的才能,寻求到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正是因为他发现并发挥了自己的长处,才成为当代著名的作家。可以说,他就是自己的伯乐!‎ ‎ ④战国时赵国的毛遂地位卑微,却自信得令人钦佩。在赵国被秦军围困的关键时刻,他不顾旁人的鄙夷和耻笑,挺身而出,鼎力自荐,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楚王出兵,救国民于水火之中,留下了“小蔺相如”的美称。毛遂自荐的故事之所以能够千古流传,正是因为人们钦佩他的自信和自荐。可以说,他也是自己的伯乐。‎ ‎ ⑤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就应该像贾平凹和毛遂那样发现自己的才能,然后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把自己“荐”出去,做自己的伯乐。万万学不得那个才高八斗、计谋超群的姜子牙,他用几乎一生的时间来等待伯乐发现自己,要不是在垂老之年偶遇周文王,他的才华就会被自己的消极等待给埋没了。‎ ‎ ⑥人们常常感叹命运不公,却很少发掘自己的潜质;常常羡慕别人的成功,却往往忽视自己的努力和争取。那么,让我们从现在起做自己的伯乐吧!把我们心中的巨人唤醒,发现自己、赏识自己,把自己的天赋和潜能发扬光大,成就自己千里马的梦想。‎ ‎22.第①段韩愈的话和第⑤段姜子牙的事例有什么联系?它们各自作用是什么?(4分)‎ ‎ 答: ‎ ‎23.简要分析②至⑤段的论证过程。(4分)‎ ‎ 答: ‎ 参考答案:‎ ‎22.韩愈的话是反面观点,姜子牙是反面事例,相互照应。(2分)作用是用反面观点引出正面观点,用反面事例与正面事例进行对比。(2分)‎ ‎23.要点:第②段引罗宾的话证明要做自己的伯乐的观点。第③段用贾平凹的话和事例、第④段用毛遂自荐证明要做自己的伯乐的观点。第⑤‎ 段总结前两段,并举姜子牙的反例证明要做自己的伯乐的观点。(每段1分,共4分)‎ 燕山 ‎(三)阅读《生命的三分之一》,完成21——23题(8分)‎ 生命的三分之一 ‎①一个人的生命究竟有多大的意义,这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吗?提出一个绝对的标准当然很困难;但是,大体上看一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否严肃认真,看他对待劳动、工作等等的态度如何,也就不难对这个人的存在意义做出适当的估计了。‎ ‎②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的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的浪费掉。我国历代的劳动人民以及大政治家、大思想家等等都莫不如此。‎ ‎③班固写的《汉书·食货志》上有下面的记载:“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④这几句读起来很奇怪,怎么一月能有四十五天呢?再看原文底下颜师古做了注解,他说:“一月之中,又得夜半为十五日,共四十五日。”‎ ‎⑤这就很清楚了。原来我国的古人不但比西方各国的人更早地懂得科学地、合理地计算劳动日,而且我们的古人老早就知道对于日班和夜班的计算方法。一个月本来只有三十天,古人把每个夜晚的时间算作半天,就多了十五天。从这个意义上说来,夜晚的时间实际上不就等于生命的三分之一吗?‎ ‎⑥对于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不但历代的劳动者如此重视,而且有许多大政治家也十分重视。‎ ‎⑦班固在《汉书·刑法志》里还写道:“秦始皇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有的人一听说秦始皇就不喜欢他,其实秦始皇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人物,班固对他也还有一些公平的评价。这里写的是秦始皇在夜间看书学习的情形。‎ ‎⑧据刘向的《说苑》所载,春秋战国时有许多国君都很注意学习。如:“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在这里,师旷劝七十岁的晋平公点灯夜读,拼命抢时间,争取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不至于继续浪费,这种精神多么可贵啊!‎ ‎⑨为什么古人对于夜晚的时间都这样重视,不肯轻易放过呢?我认为这就是他们对待自己生命的三分之一的严肃认真的态度,这正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 ‎⑽我之所以想利用夜晚的时间,向读者同志们作这样的谈话,目的也不过是要引起大家注意珍惜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使大家在整天的劳动、工作以后,以轻松的心情,领略一些古今有用的知识而已。‎ ‎(选自《燕山夜话》作者邓拓 有改动)‎ ‎21.选文要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答: ‎ ‎22.都是来自班固写的《汉书》中的材料,《汉书•食货志》与《汉书•刑法志》两则论据材料可以调换顺序么?说说你的理由。(3分)‎ 答: ‎ ‎23.结合文章内容,试为本文补写一则论据,并作简要说明。(3分)‎ 答: ‎ ‎.Com]‎ 参考答案:‎ ‎21.珍惜时间,特别是珍惜晚上的时间,是一个人是否严肃认真地对待生命的一个标准。 (评分:2分)‎ ‎22.不可以。《汉书 食货志》叙述普通劳动人民珍惜时间的事例,《汉书 ‎ 刑法志》叙述代表大政治家的秦始皇珍惜时间的事例,两者与第②段末一句“我国历代的劳动人民以及大政治家、大思想家等等都莫不如此”一句的总起下文顺序相照应,同时与第⑥段的承上启下过渡相关联。所以不可以调换。 (评分:判断1分,解释理由2分)‎ ‎23.材料略;补写论据需要扣住珍惜时间这一主题,进行说明时能够和文章内容结合起来,体现论证思路。 (评分:3分,论据材料1分,简要说明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