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通海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10月份考试 高二年级 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1.5分,共60分) 1.如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m2·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②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中的所有能量 ③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④当人们把生产者当作食物时,比起其他营养级,可获得更多的能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① 2.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体重和生理状况相同的A 、B 、C三组兔子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向A组兔子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B组兔子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向C组兔子注射生理盐水。下列能正确反映三组兔子体内甲状腺放射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3.某成年人从25 ℃的环境来到10 ℃的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其散热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的散热量少于产热量 B.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汗液分泌增加 C.c~d段皮肤血管逐渐舒张 D.d~e段的产热速率大于a~b段 4.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膜内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B. 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 C. 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外为负电荷 D.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方向的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B. 使用粪便作肥料,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 C.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 D. 对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可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6.抽取血液进行化验是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液中含有多种血细胞,是人体重要的细胞外液 B.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的含量,与蛋白质的含量无关 C. 若患者出现病理性溶血,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会偏高 D. 血浆中化学成分的含量是不存在个体差异的 7.下图表示特异性免疫的部分生理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E只要与相应的Y结合就能进行过程a B. 过程a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 过程c引起的免疫应答比过程a引起的免疫应答快且强 D. 人为接种Y从而引起细胞E的免疫反应属于主动免疫 8.下列不属于激素调节特点的是( ) A. 微量和高效 B. 通过体液运输 C.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 激素直接参与细胞结构组成 9.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B.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肌糖原分解,升高血糖含量 C. 促胰液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胰腺 D. 长期口服雄性激素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促进人体健康 10.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其中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淋巴因子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重要成分 B.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C. 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防卫过度所致 D. 溶菌酶、浆细胞分泌的抗体、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是免疫活性物质 1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其性质的数学形式。调查发现某种一年生植物(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结果)的种群中存在下列情形:①因某种原因导致该植物中大约只有80%的种子能够发育成成熟植株;②该植物平均每株可产生400粒种子;③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植物。目前种子数量为a,则m年后该植物的种子数量N可以表示为( ) A. 400a·0.8m B. 0.8a·400m C.a·320m D. 320m 12.下列有关神经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B. 突触后膜内的Na+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C. 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D.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13.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B. 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C. 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 D. 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14.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 A. 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 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 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内环境→循环系统→细胞 D. 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15.动物体中均能产生激素的腺体是( ) A. 胰岛和卵巢 B. 唾液腺和胰腺 C. 汗腺和肠腺 D. 乳腺和肾上腺 16.如图是某温带地区在初生演替过程中两物种数量值的变化曲线,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 ) A. A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 B. A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B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 C. A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B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 D. A表示土壤中腐殖质总量,B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 17.在一个神经元中,突触小体存在于( ) A. 神经元轴突末梢 B. 神经元树突末梢 C. 神经元细胞体 D. 两个神经元之间 18.如图可用来表示哪一组概念之间的关系( ) A. 1表示细胞外液,2~4分别表示血液、组织液、淋巴液 B. 1表示原核生物,2~4分别表示细菌、蓝藻、病毒 C. 1表示免疫系统,2~4分别表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抗体 D. 1表示真核细胞的生物膜系统,2~4分别表示细胞膜、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细胞核膜 19.如图中的甲、乙、丙如果表示一条食物链中不同营养级间能量的最高传递效率,或是表示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 ①甲>乙>丙 ②甲=乙=丙 ③甲=丙+乙 ④甲>丙+乙。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下边甲、乙两个模式图所表示的神经结构分别是( ) ①甲是神经中枢 ②乙是神经系统 ③甲是神经元 ④乙是反射弧 A. ①② B. ③② C. ①④ D. ③④ 21.如图是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图中细胞体结构的标号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2.下列关于生长素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 B. 不用生长素处理的枝条,扦插时不能成活 C. 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马铃薯的块茎能抑制其发芽 D. 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棉花的顶芽能解除其顶端优势 23.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 B. 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 C. 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体液免疫无法产生 D. 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24.在人体剧烈运动后,预测血浆pH值变化及原因,正确的是( ) A. pH略有下降,原因是骨骼肌无氧呼吸时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乳酸是酸性物质 B. pH不变,原因是骨骼肌无氧呼吸时产生的乳酸不会进入血浆 C. pH升高,原因是骨骼肌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后与血浆中的Na+结合形成乳酸钠,乳酸钠是碱性的 D. pH略有下降,原因是骨骼肌无氧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进入血浆后造成的 25.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 ①a、b、c可分别表示同一物种的三个不同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②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大小关系是a>b>c ③三个种群的出生率大小关系是a>b>c ④三个种群的迁入率与迁出率大小关系是a>b>c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6.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生长素相关实验,由图示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 生长素的化学成分为吲哚乙酸 B. 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C.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D. 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27.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a、b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b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 B. M时b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 两种群的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 两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正在衰退 28.如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 B. 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C. 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 D. 若ab=bd,如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次 29.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m2·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②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中的所有能量 ③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④当人们把生产者当作食物时,比起其他营养级,可获得更多的能量 A. ①② B. ①④ C.②① D. ③① 30.大气中各气体成分的含量变化引起当今世界各种生态危机。下列有关“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三大危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三大危机都与O元素的存在形式有关 B. “臭氧层破坏”主要是由于氧气的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加所致 C. CO2 增多一方面导致“温室效应”,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使植物光合作用加强,生物圈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调节 D. 海洋中部分有机物沉积于深海中,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31.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食用菌也利用了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 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 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 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32.下列关于食物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 B. 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食物链的起点 C. 各种植物都属于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D. 如果一条食物链上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 3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 B. 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 C. 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 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 34.如图是与人体体液组成有关的概念图。图中①②③依次为( ) A. 细胞外液、血浆、内环境 B. 内环境、细胞外液、血浆 C. 细胞外液、内环境、血浆 D. 血浆、内环境、细胞外液 35.2011年夏秋之际,“2010年河南商城多人被蜱虫咬伤后不治身亡”的阴影还未散去,据报道又有多人被蜱虫咬伤,一度引起村民恐慌。蜱虫一般都生活在一些动物表皮,以吸取动物血液为生,所以体内经常会携带来自动物的多种病毒。如果携带这些病毒的蜱虫叮咬了人,患者可能会感染上某些病毒,继而引发重大疾病。蜱虫的生活方式、蜱虫体内的病毒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别是( ) A. 捕食 分解者 B. 寄生 消费者 C. 寄生 分解者 D. 竞争 分解者 36.手术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会出现行动呆笨、精神萎靡等症状,这证明( ) A. 该成年狗的甲状腺机能低下 B. 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 D. 甲状腺激素能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37.下列关于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田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B. 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可以采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 C. 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 制作的生态缸应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阳光直射的地方 38.人体中分泌雄性激素的腺体主要是( ) A. 睾丸 B. 卵巢 C. 垂体 D. 下丘脑 39.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如图为人体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效应器的是( ) A. ① B. ③ C. ④ D. ⑤ 40.如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表示突触的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刺激d点,兴奋将传导(递)至c、b点 B. 图甲中③(神经中枢)内有2个完整突触结构 C. 图乙中神经递质的释放与细胞膜的流动性相关 D. 图乙突触小体的兴奋传导形式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分卷II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41(7分).如图表示病原体A(抗原A)侵入人体后体液免疫机制的模式图,图中a~d表示过程,甲、乙、丙表示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的有____________。 (2)图中d过程能阻止病原体A____________,若该抗体同时会攻击肌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的受体,将会使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信号转换过程受阻,可能出现重症肌无力现象,这种疾病称为________。 (3)图中a过程显示细胞甲(B淋巴细胞)只能接受抗原A的刺激,而不能接受抗原B的刺激。请根据下面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某种抗原只刺激特定的B淋巴细胞,而不作用其他的B淋巴细胞。(提示:如果体内的某种B淋巴细胞消失或丧失其功能,就不能与某种抗原结合并发生免疫反应) 实验材料:多只健康小白鼠,放射性同位素(发出射线定向杀死细胞)标记的甲种抗原、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乙种抗原等。 (4)儿童按计划免疫接种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机体会产生抗体、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等,此后当外界结合杆菌侵入机体,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一方面由________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进行细胞免疫,主要过程是________,并与宿主细胞结合导致其裂解死亡,从细胞的生命历程来说,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过程称为________。 42(13分).如图为肠腺组织局部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________共同构成内环境,其中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成分最相似,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之间可以相互渗透。(填序号) (2)①③⑤⑧的内环境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⑧中的O2进入⑦至少需要穿过__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 (4)②的渗透压主要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决定,若其含量减少,会引起__________。 43(8分).某兴趣小组同学欲对“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进行调查研究。对于有较强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的土壤动物,他们用自制的取样器进行土壤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1)本探究性研究在实施计划中,主要的操作环节有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 (2)在采集小动物时,对体型较大的可用________取出。对体型较小的可用________采集。 (3)设计一个数据收集和统计表。 (4)该兴趣小组拟对一种新型杀虫剂对环境中生物的影响进行探究实验,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材料:加水稀释的杀虫剂,蚯蚓若干,相同木箱数只,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清水。 ①实验步骤 a.取________,在其中铺满相同厚度的________; b.分别向A、B木箱中喷洒________________并使土壤保持湿润透气; c.向A、B木箱中投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观察并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无蚯蚓,你如何设计该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5分).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其目的是减少CO2的全球排放量。中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国内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人关注。请回答问题: (1)实现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无法回收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哪种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 (2)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入大气圈。请提出两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景区水域由于污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减小。相关部门多次投放化学除藻剂紧急处理,虽然可取得明显效果,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家建议:①在水域内种植一些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增长;②在水域内投放鲢鱼、草鱼等草食性鱼类,利用这些草食性鱼类__________________,制约浮游藻类数量增长。 45(7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样方法常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甲是其中的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____株。 (2)乙图表示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该图显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该植物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 m2。 (3)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株/m2。 通海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10月份考试 高二年级 生物试卷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①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6 000÷1 500 900≈1%左右,①正确;②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中的一部分能量,A中还有各营养级的呼吸作用,②错误;③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传递效率只有10%~20%,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少,③错误;④人们利用生产者做食物时,由于能量只传递了一次,浪费的能量比较少,所以比利用其他营养级能获得更多的能量,④正确。 2.【答案】A 【解析】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所以前4天由于甲状腺摄入碘而使甲状腺的放射量增加;4天后由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而使甲状腺的放射量降低,其降低快慢与甲状腺的分泌量直接相关;C组注射生理盐水,属于空白对照;A组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由于反馈调节的结果,甲状腺的分泌量减少,所以A组比C组(对照组)甲状腺的放射量下降慢;B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促进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所以B组比C组甲状腺的放射量下降快。上述变化与A项曲线相符。 3.【答案】D 【解析】人体具有维持体温平衡的调节机制,即a~b段的散热量等于产热量,A错误;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温度降低,温差增大,B错误;c~d段由于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血流量,C错误;d~e段表示机体经调节后,产热散热相对稳定,产热速率大于a~b段,D正确。 4.【答案】D 【解析】兴奋部位的膜内为正电荷,非兴奋部位的膜内为负电荷,所以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A错误;兴奋部位的膜外为负电荷,非兴奋部位的膜外为正电荷,所以膜外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B错误;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C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D正确。 5.【答案】C 【解析】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A正确;B.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的物质可以被植物利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B正确;C.信息传递可以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C错误;D.对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可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D正确。 6.【答案】C 【解析】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不包括血液,A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B错误;若患者出现病理性溶血,红细胞破裂,会使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会偏高,C正确;血浆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存在个体差异,D错误。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体液免疫过程的概念模型和细胞分化的有关知识。由图可知,这是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的过程,Y为抗原,E为B细胞,F为记忆细胞,G为浆细胞,X为抗体,过程a为B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b为浆细胞分泌抗体,过程c为二次免疫。从核酸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这是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B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当同一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而产生更多的抗体,二次免疫比第一次免疫更迅速、更强烈。人工主动免疫是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打预防针”。故A错误。 8.【答案】D 【解析】A项、B项和C项叙述的内容都是激素调节的特点,ABC错误;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只是通过调节作用使靶细胞、靶器官原有的生命活动发生变化,D正确。 9.【答案】C 【解析】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A错误;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但不能促进肌糖原的分解,B错误;促胰液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C正确;雄性激素属于固醇类物质,长期口服不利于人体健康,D错误。 10.【答案】A 【解析】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A错误;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细胞,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B正确;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细胞造成,过敏反应是因为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抗原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二者都是因为机体免疫过强造成,C正确;溶菌酶、抗体和淋巴因子都是免疫活性物质,D正确。 11.【答案】C 【解析】据题意可知,该种群一年后种子的数量为a×80%×400,则两年后种子的数量为a×80%×400×80%×400=a×(80% ×400)2,三年后种子的数量为a×80%×400×80%× 400×80% ×400=a×(80%×400)3,以此类推,m年后种子的数量为a×(80%×400)m=a×320m。 12.【答案】D 【解析】兴奋通过突触时,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A正确;突触后膜动作电位产生后细胞会通过钠钾泵将钠离子由膜内主动运输到膜外,B正确;神经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C正确;神经递质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当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Na+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进入细胞内,当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阴离子内流进入细胞内,D错误。 13.【答案】B 【解析】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导致细胞外液浓度增大,进而导致水从细胞内更多的流向细胞外,A错误;细胞内乳酸积累过多导致细胞内浓度增大,进而导致细胞吸水使细胞体积增大,B正确;炎症反应引起的肿胀是组织液中的水过多引起,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反而会导致组织液中的水含量下降,C错误;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增大会导致钾离子外流的量减少,导致静息电位绝对值下降,D错误。 14.【答案】C 【解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营养物质经消化系统消化吸收后,经循环系统运输到内环境,由内环境直接与体内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15.【答案】A 【解析】卵巢分泌雌性激素,胰岛分泌胰岛素,卵巢和胰岛都属于内分泌腺,都能产生激素,A正确;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属于外分泌腺;胰腺既属于内分泌腺又属于外分泌腺,包括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外分泌部能分泌胰液。内分泌部是指散布在胰腺内的许多腺细胞团,叫做胰岛,能分泌胰岛素,B错误;汗腺有导管,其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体外,属于外分泌腺,分泌物不是激素;肠腺属于外分泌腺,其分泌物肠液通过导管排到小肠,属于外分泌腺,分泌物不是激素,C错误;乳腺属于外分泌腺,其分泌物乳汁通过导管排出体外,所以属于外分泌腺,其分泌物不是激素;肾上腺能分泌肾上腺素,属于激素,D错误。 16.【答案】A 【解析】在初生演替的过程中,首先经过地衣和苔藓阶段,到了一定阶段,草本植物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数量逐渐增多。这时,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到这个地区,之后灌木和小树开始生长,灌木比草本植物更为高大,“剥夺”了草本植物的阳光,逐渐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因而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逐渐减少,但整个植被的生物量逐渐增多。 17.【答案】A 【解析】突触结构中,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 18.【答案】D 【解析】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A错误;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等,但不包含病毒(病毒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B错误;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C错误;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D正确。 19.【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甲、乙、丙分别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三级消费者固定的能量,每个营养级的能量,除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外,能量还有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等,所以甲>乙>丙,且甲>乙+丙。 20.【答案】D 【解析】(1)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识图可知,图甲是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2)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识图可知,图乙表示的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因此③④的说法正确。 21.【答案】B 【解析】 22.【答案】C 【解析】要利用生长素获得无子果实必须用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花才行;生长素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但枝条若不用生长素处理,仍可能成活;要解除顶端优势应破坏顶芽才行。 23.【答案】B 【解析】因为侵入机体的少数抗原可以不经过吞噬细胞和T细胞的呈递直接刺激B细胞,使机体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所以吞噬细胞和T细胞缺陷小鼠仍保留少部分的特异性免疫,A、C选项错误;抗体是由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分化成的浆细胞产生的,故B细胞缺陷小鼠不能合成抗体,但可以通过细胞免疫对胞内寄生菌产生免疫作用,B选项正确;淋巴因子的作用是增强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力,对吞噬细胞不起作用,D选项错误。 24.【答案】A 【解析】剧烈运动后,乳酸进入血浆,乳酸是酸性物质,乳酸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pH会略有下降,A正确。 25.【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可获得的信息是a是增长型、b是稳定型、c是衰退型,由此可推知三个种群的出生率大小关系是a>b>c,但由于3个种群的个体数量可能不同,所以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大小关系是a>b>c就不成立;据年龄组成的模式图无法判断迁入率与迁出率的大小,②④错误。 26.【答案】B 【解析】生长素是一类内源激素,英文简称IAA,国际通用,是吲哚乙酸(IAA)。但是由图示实验不能直接得出此结论,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实验中胚芽鞘尖端已经切掉,光照对生长素的影响在此实验中体现不出来。 27.【答案】D 【解析】由曲线的走势可知,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且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M时b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往往是双向的。两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趋于稳定。 28.【答案】D 【解析】图示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A正确;在B、C神经元之间,B是突触前膜,C是突触后膜,若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B正确;静息时,神经纤维上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兴奋时神经纤维上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C正确;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如刺激c点,兴奋可以传至d点,但不能传至a点,因此电流计的指针只偏转1次,D错误。 29.【答案】B 【解析】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利用的能量为16 000/1 500 900×100%≈1%,故①正确。转移到A中的所有能量中,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部分不能再被分解者利用,另外也可能有部分形成化石燃料等而未被分解者利用,故② 错误。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少,故③也错误。当人们把生产者当作食物时,食物链缩短,能量散失减少,可比其他途径获得更多的能量,故④正确。 30.【答案】B 【解析】“臭氧层破坏”主要是氟利昂等物质的释放,导致大气中臭氧分子被破坏所致。 31.【答案】C 【解析】通过巧接食物链,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能量利用率提高。 32.【答案】C 【解析】植物一般属于第一营养级,则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但也有少数植物例外,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为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捕蝇草既可作为生产者,也可作为消费者,可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3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由于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无论初级消费者多少,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都是初级消费者的10%~20%。 34.【答案】A 【解析】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故题图中的①是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称为内环境,故③是内环境;人体的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故题图中的②是血浆。 35.【答案】B 【解析】蜱虫一般生活在一些动物表皮,以吸取动物血液为生,属于寄生。病毒寄生在蜱虫活细胞内,寄生生物属于消费者。 36.【答案】B 【解析】手术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会出现行动呆笨、精神萎靡等症状,说明手术前甲状腺功能正常,A错误;手术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会出现行动呆笨、精神萎靡等,说明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正确;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但与题干信息不符,C错误;甲状腺激素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功能,D错误。 37.【答案】B 【解析】A.田鼠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A错误;B.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可以采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B正确;C.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是丰富度的统计方法,C错误;D.制作的生态缸应避免阳光直射,D错误。 38.【答案】A 【解析】睾丸主要分泌雄性激素,卵巢主要分泌雌性激素,垂体主要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下丘脑主要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故答案选A。 39.【答案】D 【解析】①和传入神经相连,表示感受器,A错误;③表示神经中枢,B错误;④表示传出神经,C错误;⑤表示效应器,D正确。 40.【答案】C 【解析】图甲中刺激d点,兴奋将传导(递)至c、e点,A错误;图甲中③(神经中枢)内有3个完整突触结构,B错误;图乙中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的方式,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图乙突触小体的兴奋传导形式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D错误。 41.【答案】(1)细胞甲、细胞丙、抗体 (2)繁殖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 化学信号→电信号 自身免疫病 (3) (4)浆细胞 靶细胞刺激记忆细胞产生效应T细胞 细胞凋亡 【解析】(1)细胞甲、乙、丙分别为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体液免疫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和物质是B细胞、记忆B细胞和抗体。 (2)d表示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该过程可以阻止病原体的繁殖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若抗体攻击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受体,会导致化学信号向电信号转换受阻,肌肉不能收缩而出现重症肌无力现象,这种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病。 (3)体内的某种B淋巴细胞在高剂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的作用下,会消失或丧失其功能,就不能与某种抗原结合并发生免疫反应。再次注射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时,也不会发生免疫反应。因为其它种的B细胞仍然存在,所以注射乙种抗原时,会发生免疫反应。 (4)儿童按计划免疫接种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机体会产生抗体、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等,此后当外界结合杆菌侵入机体,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一方面由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进行细胞免疫,主要过程是靶细胞刺激记忆细胞产生效应T细胞,并与宿主细胞结合导致其裂解死亡,从细胞的生命历程来说,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过程称为细胞凋亡。 42.【答案】(1)②④⑥ ④ ⑥ ② ④ (2)④ ②和④ ⑥和④ ② (3)4 (4)无机盐 蛋白质 组织水肿 【解析】图中①是组织细胞,②是血浆,③是毛细血管壁,④是组织液,⑤是毛细淋巴管壁,⑥是淋巴,⑦是细胞内液,⑧是红细胞。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其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最相似。组织细胞的直接内环境是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红细胞的直接内环境是血浆。红细胞中的O2到达组织细胞需穿过红细胞膜(1层膜)、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和组织细胞膜(1层膜),共4层膜。血浆的渗透压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决定;若蛋白质或无机盐含量减少,将会引起组织水肿。 43.【答案】(2)包着纱布的镊子 吸虫器 (3)某地土壤小动物类群(种类)和数量统计表 (4)①a.木箱两只,编号A、B 富含腐殖质的土壤 b.等量的加水稀释的杀虫剂和清水 c.等数量的、大小和生活状态相似的蚯蚓,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d.A、B木箱中蚯蚓的存活情况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 可直接统计喷洒杀虫剂和清水后两箱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加以对照说明 【解析】(2)为避免伤及小动物,体型较大的要用包纱布的镊子取出,体型较小的要用吸虫器采集。(3)设计的表格要体现出动物的种类及每种的数量。(4)注意在“新型杀虫剂”有无为自变量的基础上,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设计实验,在A、B两木箱中放置等数量的、大小和生活状态相似的蚯蚓,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并分别投放等量的加水稀释的杀虫剂和清水,观察A、B两箱中蚯蚓的存活情况,由于是探究实验,预期结果应注意各种可能性。 44.【答案】(1)分解者 (2)CO2 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 的排放量;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答案合理即可) (3)污染水体(或二次污染) 捕食藻类 【解析】全球生态环境、生物防治等问题是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分解者的作用是分解生物的遗体、排泄物等有机废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缓解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有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等。化学除藻剂处理被污染的水体时易造成环境再度污染,可采取没有污染、效果持久的生物防治法。 45.【答案】(1)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8 (2)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 S0 (3)(n1+n2+n3)/(3S0) 【解析】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采用的方法不同。样方法常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的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对样方中的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样方内和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数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