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渭滨区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30×2分=60分)‎ ‎1.殷人凡遇征战、田猎、疾病、行止等等,都要求于神,以测吉凶祸福。周人认为天之好恶与人之好恶一致,天命与人事息息相通。春秋时期,“天”已经开始从超验的神的地位下降到了现实世界。这些变化表明春秋时期 A. 政治制度中神权色彩消失 B. 儒家天命观思想影响很深远 C. 出现贵贱、主从的人伦关系 D. 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商朝时期是神权和王权的结合,材料说明的是天人关系的转移,不是消失,故A错误。材料中天人关系,并不是儒家的天命观,故B错误。材料论述的是天人关系,并不是人伦关系,故C错误。材料的意思是说商人注重神,天人关系实际上是神人关系,人屈从于神;周人认为天人相通,基本平等;春秋时期注重人,天人关系的重心开始下移,人的份量加重,说明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重大转移,故D正确。‎ ‎2.战国时,贵贱天然有别的观念逐渐被人类本质无别、差别在于后天的观念所取代,人性善恶的讨论成为争鸣的主题。据此可知此时 A. 对人类共同本性的探讨成为潮流 B. 强化社会秩序成为诸子思想共识 C. 社会政治结构变动影响观念变迁 D. 性恶论顺应了专制集权发展需要 ‎【答案】C ‎【解析】‎ ‎【详解】战国时期的潮流并不是对人类共同本性的探讨,排除A;儒学强化社会秩序,并不是所有学派,故B错误;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转型的时期,贵贱天然有别的观念逐渐被人类本质无别、差别在于后天的观念所取代,说明社会政治结的变动,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变化,C正确;性恶论是儒学的内容,儒学在当时并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D错误。‎ ‎3.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这反映出董仲舒 A. 为封建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B. 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C. 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D. 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可知,天为民而立君主,君主应当使民安乐,体现民本思想,故C正确;材料强调以民为本的思想,无法体现“专制”,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道家、法家思想”,排除B;材料体现民本思想,无法体现“无为”思想,排除D。‎ ‎4.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 A. 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 B. 理学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官方哲学 C. 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 D. 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朱熹认为日常行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认为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成就圣人,说明二者的思想都注重人们的日常行为,呈现出世俗化特点,故D正确;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排除A;B、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联系所学宋明理学的内容分析解答。‎ ‎5.‎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牡丹亭》描写太守的女儿杜丽娘,梦中爱上少年书生柳梦梅,为相思所苦,伤情而死。三年后,柳梦梅去临安赴试,杜丽娘的鬼魂与之见面,并获再生。杜父反对他们结合,经杜丽娘一再坚持,加上柳梦梅被点中状元,由皇帝做主,二人终于成婚。材料反映了( )‎ A. 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素质 B. 对“存天理,灭人欲”的批判 C. 婚姻自由成为了社会时尚 D. 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牡丹亭》中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对“存天理,灭人欲”的批判,故选B;科举制的作用材料未体现,故A错误;当时婚姻并不自由,故C错误;当时女性的地位并未提高,故D错误。‎ ‎6.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举世闻名的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 倡导理性批判愚昧迷信 B.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重视民意 C. 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都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而不是批判愚昧迷信,故排除A项;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反对君主专制,开始凸显民众的意志,故选B项;中国的思想家没有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实行君主立宪的理念,所以C、D项不属于他们思想的共同点,故排除。‎ ‎7.下列关于古代四大发明的讲法正确的是 A. “蔡侯纸”发明使西汉进入纸、帛、竹、木四种文书用品并行使用时期 B. 指南针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西方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技术保证 C. 成书于1044年的《武经总要》记载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D. 宋代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1450年前后德国受中国影响制成金属活字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蔡侯纸”出现于东汉,故排除A项;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在秦汉时期,而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技术是在宋代,故排除B项;《武经总要》‎ 介绍了多种火药武器,记载了三种火药配方,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出现于明代,故排除C项;宋代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1450年前后德国受中国影响制成金属活字符合史实,故选D。‎ ‎【点睛】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中国海上丝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其中主要以南海为中心。‎ ‎8.下图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A. 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B. 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 C. 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 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图示可以知道,我国的科技以天文、数学、农学为主,而物理、化学等所占比例较小,说明我国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D选项符合题意。根据题干图示可以知道,我国的科技以天文、数学、农学为主,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A选项错误;题干图示未涉及从事科技研究人员的多少,B选项错误;题干图示不能说明我国古代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C选项错误。‎ ‎【点睛】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是农业社会,以农业立国,所以农业在经济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中国古代科技大部分是为农业社会服务,如天文历法、数学等科技成就,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为此中国古代科技呈现科技偏重实用,忽视理论的研究;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的特点。‎ ‎9.下列信息,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举贤良,铁业官营,《吊屈原赋》‎ ‎②密折,理藩院,粉彩瓷器 ‎③修直道,左右丞相,小篆 ‎④门下省,高转筒车,火药箭,《玄秘塔碑》‎ A. ②③④①‎ B. ③①④②‎ C. ③④①②‎ D. ④②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西汉察举制“举贤良”,清朝形成密折制度,秦朝统一全国的字体是小篆,《玄秘塔碑》是唐朝柳公权的代表作品,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①④②,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0.鸦片战争前后,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士大夫首先冲破“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的教条束缚,掀起一股“悉夷”“知夷”、编纂舆地著作之热。他们 A. 完全抛弃了清朝闭关自守的政策 B. 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C. 旨在获取符合国际惯例的外交礼仪 D. 目的是运用西学以救中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近代的“开眼看世界”。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门被打开,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由此可知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清朝闭关自守的政策,故排除A项;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并非获取符合国际惯例的外交礼仪,故排除C项;士大夫属于封建统治阶级,其目的是运用西学以救清政府,维护其统治,故排除D项;根据“掀起一股‘悉夷’‘知夷’、编纂舆地著作之热”可知他们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故选B。‎ ‎11.‎ ‎1877年,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到达伦敦,所携带的国书却是专为“惋惜滇案”的,“并无充当公使文凭”。清廷依照与周边藩属国交往的规则,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人,结果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说明当时 A. 传统朝贡体系及观念已经瓦解 B. 传统观念阻碍了晚清外交近代化 C. 晚清政府对近代外交毫无了解 D. 晚清谋求外交转型受到英国阻挠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廷派遣郭嵩焘、刘锡鸿出使英国,但不给近代意义上的国书,只是按照传统颁发一道诏书而已,而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反映近代中国外交带有传统的外交观念,说明传统观念阻碍了晚清外交近代化,B项正确。由材料“清廷依照与周边藩属国交往的规则”可知清政府的外交带有传统的朝贡外交观念,并不是已经瓦解,A项错误。材料反映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的理念,而不是对近代外交毫无了解,C项错误。材料反映清政府的外交不符合近代外交的理念,并非英国阻挠中国外交转型,D项错误。‎ ‎12.美国汉学家费正清曾这样评价中国历史上某一思想:“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据此,可知费正清 A. 肯定了中体西用思潮的合理性 B. 批评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态度 C. 对康有为宣传变法主张的方式有一定认识 D. 意在肯定传统文化对当代改革开放事业的现实意义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费正清认为中国的改革不仅需要“借助于外国”,而且还要从“孔孟之道”中寻找哲学依据,才能得到广泛的支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等人在宣传变法思想时以儒家思想为依托,尊奉孔子为托古改制的改革家,继而提出自己的改革主张;因此费正清的评价对康有为的变法方式有一定的认识,C 项正确。材料体现费正清对康有为宣传变法主张的方式有一定认识,而不是肯定中体西用思潮,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费正清批评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态度,而是强调费正清对康有为宣传变法主张的方式有一定认识,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费正清肯定传统文化对当代改革开放事业的现实意义,而是强调费正清对康有为宣传变法主张的方式有一定认识,排除D。‎ ‎13.导致下图中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政治制度变革的推动 B. 思想文化运动的促进 C. 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 D. 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图片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 年新文化运动发生,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这些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报刊数量的增长,故B项正确; 1911 年辛亥革命推动政治制度变革,但不符合数据的变化时间,故A项错误;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但只限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C项错误;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说法过于抽象,且只限于科技方面,故D项错误。故选B。‎ ‎14.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 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相继独自存在 B. 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 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D. 继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后,其他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主流先后经历了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等,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符合史实,C项正确;“几种思潮相继独自存在”,“同时并存”不符合近代中国史实,AB项错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而其他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但并非都是在五四运动以后,D项错误。‎ ‎15.钱谷风在《清王朝的覆灭》中说:“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很不彻底的胜利。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只完成了第一项——民族主义,其他民权、民生长期挂着欠账。”这说明辛亥革命 A. 完成了民族主义革命,解决了中国近代的民族问题 B. 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C.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 实现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材料“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只完成了第一项——民族主义”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完成民族主义,是指完成狭义的民族主义,即推翻满族的统治,实现国内民族平等,C符合题意,故C正确;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族的统治,但未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并未解决中国近代的民族问题,故A错误;辛亥革命建立起了中华民国,不符合史实,民权之所以没有实现,是因为民国有名无实,人民并未能实现当家做主,政权控制在军阀手中,故B错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是民生主义的内容,并未实现,材料体现的是民族主义,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理解,旧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 ‎16.毛泽东在其著作中提出:“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提出一思想的著作最早可能出版于 A. 大革命时期 B. 井冈山时期 C. 延安时期 D. 西柏坡时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撰写了《新民主主义论》,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其中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故C正确;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不涉及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排除A;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的著作是《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不涉及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排除B;西柏坡时期毛泽东著《论人民民主专政》,不涉及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联系所学毛泽东的著作分析解答。‎ ‎17.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 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基层民主 B. 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 C. 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 D. 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历史上召开的回忆,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在1956年中共八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确立邓小平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ABC项排除。‎ ‎18.“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对这个方针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这个方针也遭遇过挫折 B. 一直在推动我国科技的进步 C. 有利于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 D. 这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 ‎【答案】B ‎【解析】‎ 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双百”方针曾经遭遇过挫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一直在推动我国科技的进步”说法过于绝对,故B错误,符合题意;“双百”方针有利于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他说:“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这一指示的时代意义在于 A. 重新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 B. 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展做好了人才准备 C. 强调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 D. 奠定了教育和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恢复高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是邓小平针对发展现代化和提高科技水平提出的口号,故排除A项;我国的改革开放于1978年开始,此时远远谈不上做好了人才准备,故排除B项;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政策,奠定了教育和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故排除D项。根据“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可知高考恢复录取招生强调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故选C。‎ ‎20.【加试题】人类历史往往以螺旋式重复为发展的形态。西方人文主义在古代和近代分别经历了从自我意识觉醒、道德理性觉醒到社会政治理性觉醒的螺旋轨迹。与上述轨迹比较吻合的排列是:‎ A. 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智者学派和彼特拉克、莎士比亚、宗教改革家 B. 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斯多亚学派和薄伽丘、莎士比亚、启蒙思想家 C. 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和但丁、马丁·路德、孟德斯鸠 D. 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和薄伽丘、莎士比亚、康德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西方的人文主义。普罗塔戈拉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故排除A项;马丁·路德是欧洲宗教改革的代表,不是倡导人文主义的先驱,故排除C项;康德的贡献主要是在哲学方面,与社会政治理性觉醒无关,故排除D项。古希腊自我意识觉醒的代表时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和斯多亚学派;文艺复兴中倡导人文主义,肯定人的欲望和价值,薄伽丘和莎士比亚都是文艺复兴中的代表人物;主张社会政治理性觉醒的是启蒙运动,故选B。‎ ‎【点睛】普罗塔戈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斯多亚学派则首先提出了人生而平等的主张。‎ ‎21.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思想界出现了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伟大的思想家。可以说思想界比较活跃。其原因是:‎ A. 民主政治的繁盛 B.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 人才辈出 D. 基督教神学的压抑 ‎【答案】A ‎【解析】‎ ‎【详解】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思想界比较活跃的原因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故答案为A项。公元前5世纪雅典处于奴隶社会,没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排除B项;人才辈出是思想界比较活跃的结果,排除C项;当时基督教尚未产生,排除D项。‎ ‎22.【加试题】斯多亚学派创始人芝诺认为一切事物都与自然为一体,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塞内卡亦认为“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上述哲学家及其主张所表达的思想 ‎①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 ‎②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③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 ‎④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 “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等信息,可以说明其思想主张人是平等的,体现了所有人类都拥有同等的权利,故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①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的人民主权思想,故②错误;材料强调“人皆平等”,强调人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这是对古人类自身理性思考后的结果,是对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对理性的迪拜的继承,故③正确;材料并没有强调和突出人类的主体地位,④错误。结合以上得出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23.一般而言,中世纪的艺术家即使设计了一座大教堂或一面彩色玻璃墙,都是匿名的,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哪怕设计了一个盐罐或烛台,都要署名。这一现象说明 A. 艺术家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得以凸显 B. 艺术由个体创作转向了集体创作 C. 创作的主要题材由宗教转向世俗 D. 小型设计成为必须遵守的创作原则 ‎【答案】A ‎【解析】‎ ‎【详解】文艺复兴时期倡导人文主义,主张个性解放,所以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会把作品署名,故A项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个体创作走向集体创作,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创作题材的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小型设计成为必须遵守的创作原则,故D项错误。‎ ‎24.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与路德同时代的中国学者李贽说:“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材料中马丁·路德和李贽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 对传统宗教思想进行了批判 B. 反对权威,宣扬人的主体地位 C. 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 D.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答案】B ‎【解析】‎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强调人在宗教信仰中的自主性;李贽对正统思想发出挑战,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反对权威,高扬人的主体地位。故答案为B项。李贽的思想不涉及对宗教思想的批判,排除A项;二者的思想均没有体现出反对君主专制,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点睛: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中的类比型试题,即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考查它们的相同点。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看各自体现出的特点,再找出两者的共同点。解答时一定要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注意结合课本内容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 ‎25.马丁·路德从《圣经》的《福音书》认识到:耶稣基督已死,业已代人类在上地面前赎了罪,信徒只要相信耶稣,就可以得救。这一观点(  )‎ A. 否定了基督教的基本理论 B. 扩大了天主教会的影响 C. 有助于教徒摆脱宗教束缚 D. 促进自由宗教观的形成 ‎【答案】D ‎【解析】‎ 马丁·路德强调信仰得救,主张人人可以阅读圣经,这种思想促进自由宗教观的形成,D正确;宗教改革并不否定基督教的基本理论,A和C错误;宗教改革是限制天主教会的影响,B错误。‎ 点睛:宗教改革时期的基本含义:①在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明确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特权。②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强调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信仰自由。‎ ‎26.与同时期法国相比,18世纪早期英国的启蒙思想家较少对现实政治进行批判,而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英法启蒙思想家出现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水平的差异 B. 国际地位的差异 C. 文化环境的差异 D. 政治制度的差异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7-18世纪,英国率先(1689年)建立起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资产阶级代议制,因此18世纪早期英国的启蒙思想家对现实政治的批判较少;同时期的法国仍然处于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之下,整个社会受专制的影响超过英国,因此对现实政治进行的批判较多,故D正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8世纪早期英法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大,此项说法错误,排除A 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国际地位不是国内政治变化的主因,此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文化环境不是国内政治变化的主因,此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 ‎27.18世纪以前,“古代中国”在西方人的笔下可说是尽善尽美,但自19世纪以来,英、美基督徒却将其变成了诈骗、不公正、没有灵魂、杀婴、奴隶、仇外主义、否认真理的代名词。对“古代中国”的不同描述反映出 A. 中国儒家伦理道德受到冲击 B. 西方对中国的认识日益深入 C. 西方经历了剧烈的观念变动 D. 西方世界兴起和中国的衰落 ‎【答案】C ‎【解析】‎ ‎【详解】18世纪以前中国属于世界大国,备受西方青睐,19世纪以来以“诈骗、不公正、没有灵魂、杀婴、奴隶、仇外主义、否认真理”对于中国进行描述,主要是因为近代西方经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的启迪导致对中国认识的不同,故C项正确;儒家思想伦理道德受到严重冲击并不是导致西方认识观念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有失偏颇,并不是逐渐深入,故B项错误;19世纪前半期中国仍然是世界大国,只是到19世纪中期后开始衰落,故D项错误。‎ ‎28.受牛顿力学休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 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B. 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 C. 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 D. 具有鲜明的双重特征 ‎【答案】A ‎【解析】‎ ‎ 由于牛顿力学影响到启蒙思想,生物进化论影响到社会进化论,直接说明近代自然科学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故选A;自然科学并不直接形成民主政治,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西方民主的虚伪,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近代自然科学的双重标准,排除D。‎ ‎29.1860年,斯旺制成了一个碳丝电灯,遗憾是他未能获得使碳丝保持长时间工作的良好真空环境,直到1878年,英国的真空技术发展到合乎需要的程度,他才发明在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并且获得英国专利。上述史实告诉我们 A. 专利保护对发明创新必不可少 B. 真正伟大的发明必须走入百姓家 C. 斯旺才是电灯泡真正的发明者 D. 技术成熟是科学发明的重要条件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故技术成熟是科学发明的重要条件,答案为D。真空碳丝电灯发明后受到专利的保护,但是未提及专利保护对发明的作用,A错误。B项内容过于绝对,错误。斯旺制成了真空碳丝电灯泡,但并不能说明他是电灯的真正发明者,C错误。‎ ‎30.《绘画与科学》中说:“19世纪后半期,物理学中光学知识的系统研究,以及光学和色彩学关系的发展,使人们看到了绘画崭新的面孔。”下列绘画作品体现了上述思想的是 A. 大卫——《马拉之死》‎ B.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C. 凡·高——《向日葵》‎ D. 毕加索——《格尔尼卡》‎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强调“光学和色彩学关系”的画派是印象画派。结合所学,A属于新古典主义画派,排除;B属于浪漫主义画派,排除;C属于印象画派,符合题意;D属于现代主义美术,排除。故选C。‎ 二、非选择题(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大崩溃时代,孔子致力于重建超越时空限制的普世价值观念,作为世界可以遵行的他所盼望的行为准则。在同一时期,希腊也有一批知识分子为后世西方文化提供了重要养分,当时许多希腊城邦都有追求学问的人,他们致力于思考抽象的问题。 ‎ ‎——摘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普世价值观念的思想核心,列举同一时期古希腊两位杰出的思想家及其主张。‎ 材料二 ‎ ‎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为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 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然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的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摘自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借古喻今”的含义及文艺复兴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中国古代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 材料四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的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中国启蒙运动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摘自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5)根据材料四,指出近代中西方启蒙的不同侧重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答案】(1)孔子:仁、礼;‎ 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 ‎(2)社会生产力发展;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 ‎(3)含义: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反对封建宗教神学,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原因: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反对封建神学。‎ ‎(4)使命:促进社会转型,呼唤新的社会。‎ ‎(5)侧重点:(中国)强调救亡图存(唤醒民族意识);(西方)强调个性自由。‎ 原 因:中国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西方侵略,民族危机严重;西方人文精神的历史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反抗教会和专制压迫需要。‎ ‎【解析】‎ ‎【详解】(1)联系所学知识,从孔子的思想核心回答即可,可答为仁和礼。关于古希腊思想家及主张,可列举如普罗塔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 ‎(2))根据“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可得出: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 ‎(3)关于“含义”,据材料“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和“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可知含义为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宗教神学 ,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关于“原因”,要考虑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思考,政治方面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经济方面欧洲资本主义刚刚兴起,思想文化方面古希腊罗马文化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反对封建神学。‎ ‎(4)关于“相同命运”,据材料“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和“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促进社会转型,呼唤新的社会。‎ ‎(5)由材料“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中国启蒙运动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可得出中国强调救亡图存,而西方强调个性自由。关于“原因”,据材料“中国启蒙运动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列强侵略或民族危机加深,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和中国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关于西方,可结合思想上西方人文精神、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反抗教会和专制压迫的需要。‎ ‎32.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哲学家们已经努力,不断奋争,为实现学术界的“由虚返实”的自我转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而形成并促进了清初实学思潮的发展。在清初实学思潮中,黄宗羲、顾炎武等人针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积弊,抨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揭露和批判统治阶级的荒淫残暴及其禁锢人性的种种劣迹。他们主张的经世致用则突出表现在改革社会的一系列思想之中。在清初实学思潮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专攻自然科学的科学家。‎ ‎——摘编自王政尧《清初实学思潮与晚清戏剧文化的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初实学思潮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价。‎ 材料二 但中国人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做出反应,并相应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如何“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做出反应”。‎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从思想领域而言,可以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其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通过新的表达方式普及到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了他们的科学意识,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 ‎——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为何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启蒙运动”,并对新文化运动作简要评价。‎ 材料四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 ‎【答案】(1)内容: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倡导经世致用,主张社会改革。‎ 评价:开一代朴实学风先河;冲击了传统君主专制统治;促进自然科学发展;带有早期思想启蒙性质;成为近代进步思想先声。‎ ‎(2)洋务派创办军事、民用企业,掀起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3)原因:采用白话文进行宣传;后期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评价:积极——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国人受到思想的洗礼,启蒙了民主精神和科学意识,促进了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 局限——对东西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片面性。‎ ‎(4)贡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推动国民革命;‎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解析】‎ ‎【详解】(1‎ ‎)关于“内容”,由材料“抨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可得出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由材料“主张的经世致用则突出表现在改革社会的一系列思想之中”,可得出倡导经世致用,主张社会改革。关于“评价”,首先,开一代朴实学风先河;由材料“抨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可得出冲击了传统君主专制统治,带有早期思想启蒙性质;由材料“出现了一批专攻自然科学的科学家”,可得出促进自然科学发展;结合所学,黄宗羲等人的早期启蒙思想成为近代进步思想先声。‎ ‎(2)可结合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早期维新派及其思想的形成加以分析说明,故可以答: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3)由材料“通过新的表达方式普及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并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被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启蒙运动”是因为:掀起文学革命,采用白话文进行宣传;后期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关于“评价”,由材料“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了他们的科学意识,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结合所学,从积极影响和局限性两个方面作答。积极方面,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启蒙了民主精神和科学意识,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促进了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局限性主要是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除此之外,还表现为脱离人民群众。‎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来到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条道路适合中国的国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