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盘湾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盘湾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盘湾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解析版)‎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图,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A. 分封制 B. 父系家长制 C. 庶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西周宗法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宗法制的特征,分封制不是宗法制的特征;B选项错误,宗法制是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的,它是为了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但不是材料中表述的宗法制的最大特征;C选项错误,西周宗法制的核心特征是嫡长子继承制,不是庶子继承制。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 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 )‎ A. 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 对重大军政事务做出决定 C. 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 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事物的能力。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为“百官之长”,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 ‎3.“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句话说明的是 A. 夏禹实行“家天下”‎ B. 商朝推行宗法制 C. 周天子分封诸侯 D. 秦始皇统一六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秦朝的统一。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攻灭东方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六合”代表的是战国七雄中除秦国外的东方六国,“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说明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皇帝制度,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秦朝国家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不是夏禹实行“家天下”;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秦朝国家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不是商朝推行宗法制;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秦朝国家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不是周天子分封诸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4.“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于守宰,不制其侯王。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材料评价的是 A. 西周的分封制 B. 春秋战国分裂割据 C. 秦朝的郡县制 D. 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西汉郡国并行制。依据材料中“郡”、“国”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实行封国制,即郡国两制并行,题干中描述了天子之政在郡与国的执行情况,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上没有“郡”的存在;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西汉郡县制和分封制同时存在的郡国并行制,不是春秋战国的分裂割据;C选项错误,秦朝实行郡县制,地方上没有“国”的存在。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5.下图分别是秦和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 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 唐代通过分权得以集权 C. 唐代尚书省权利最大 D. 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答案】B ‎【解析】‎ 与秦朝相比,唐朝完善了官僚机构的设置,但官吏数量的增加只是表面现象,其实质是分化宰相权力,加强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唐代为避免宰相权力过大,通过设立三省六部来分化宰相权力,三省相互牵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故B项正确。唐朝时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地位平等,相互牵制和制约,故C项错误。秦朝御史大夫和太尉分别负责监察百官和管理军务,但唐朝时监察权和军权并非由吏部和兵部行使。故D项错误。‎ 点睛:最佳选择题: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住“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 ‎6.魏晋时期,弘农杨氏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四世五公。杨氏、袁氏世代占据高官主要靠的是 A. 战事立功 B. 才学品德 C. 门第出身 D. 皇亲国戚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魏晋时期”,联系所学可知,魏晋时期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九品中正制,选官的依据是是门第出身,而不是战功,故A错误,故C正确;“魏晋时期”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九品中正制,选官的依据是是门第出身,而不是才学品德,故B错误;“魏晋时期”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九品中正制,选官的依据是是门第出身,九品中正制依据出身门第将人分为九等,并非都是皇亲国戚,故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魏晋时期”“世代占据高官”,联系所学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分析解答。‎ ‎7.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按照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虑)是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书,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是具体的执行部门;因此唐朝要修建水利工程的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所以答案选B。‎ 点睛:首先要明确三省六部制的运行程序;然后结合材料就可得出正确答案。‎ ‎8.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A. 内阁的设立 B. 内阁大学士的设置 C. 军机处的设立 D. 南书房的设立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君主专制度达到顶峰,故C项正确;内阁、内阁大学士和南书房的设立是君主专制度加强的表现,但不是“达到顶峰的标志”,故ABD项排除。‎ ‎9.“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抗日战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反映了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承担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 ‎10.下面漫画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揭示了《南京条约》的签订 A. 是中国和英国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的 B. 是英国侵略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C. 使英国从此打开了中国的市场 D. 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南京条约》。依据漫画信息可知,在英国枪炮的威胁下,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却打着“平等谈判”的幌子,因此这一漫画揭示的是中英双方在地位不平等的基础上签订的条约,实质上是不平等条约,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南京条约》是在英国的武力威胁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不是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的;C、D选项虽然是《南京条约》的影响,但不是漫画体现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1.马克思称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可以说明这一点的是 A.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 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C. 以战争为主要手段 D. 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从题干“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可推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火烧圆明园。‎ ‎12.《马关条约》中的哪一内容最能够反映出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要 A. 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B.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开辟内河新航线 D. 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结合所学可知,资本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或资本家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或利息在国外进行的投资和贷款,19世纪末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有投资办厂、争做中国债主、争夺在中国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权利、在中国开设银行等,所以《马关条约》中最能够反映出帝国主义资本输出需要的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赔款是传统的赔偿方式,不能反映资本输出的要求;开辟内河新航线和免征内地税都是为商品输出服务的,不能体现资本输出的要求,因此C、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3.美国《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这样记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的是 A. 武汉会战 B. 太原会战 C. 淞沪会战 D. 徐州会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故选C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淞沪会战 ‎14.日记是记录历史事件的有力证据。一位日本兵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不清楚为什么杀掉这么多的俘虏。……七千人的生命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这位当事人的回忆最可能指证的历史是 A. 日军攻陷上海 B. 日军实施细菌战 C. 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D. 日军占领台儿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七千人的生命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最可能指证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从程度上判断,可知,上述日本兵的日记最可能指证的历史就是日军1937年12月制造的屠杀中国同胞的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 ‎15.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正确的战略战术 B. 战争的正义性 C. 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配合 D. 实行全民族抗战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因素,因此D选项正确。正确的战略战术、战争的正义性、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配合都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A、B、C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6.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原因是 A. 阶级矛盾激化 B. 外国经济侵略加深 C. 自然灾害严重 D. 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将主要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说明是阶级矛盾激化,BCD也是原因,但不能说是根本原因。因此选A。‎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解答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比较容易作出判断。‎ ‎17.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的标志是 A. 金田起义 B. 永安建制 C. 攻克武汉三镇 D. 定都天京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标志着以汉族农民为核心的政权正式建立,这与以满族统治为中心的清政府形成对峙局面,所以答案选D,A B两项是太平天国政权建立的开端,尚不足以对政府构成全面威胁,C项发生在定都天京之后。‎ 考点:中国近代史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过程的识记能力,对于革命过程的考查还有如下几个:十月革命的四个阶段,中日甲午战争的四个阶段以及巴黎公社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进程,可以进行类比归纳和总结。‎ ‎18.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中国人是 ( )‎ A. 洪秀全 B. 洪仁玕 C. 孙中山 D. 蒋介石 ‎【答案】B ‎【解析】‎ 洪仁玕为了重振太平天国而写了《资政新编》,在该书中洪仁玕第一个在中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所以第一个在中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中国人是洪仁玕而非洪秀全、孙中山、蒋介石等选项,所以本题只有选B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洪仁玕是第一个在中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先进中国人。‎ ‎19.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全体的法律文献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中华民国约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结合所学可知,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因此C选项正确。A、B选项都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但它们颁布的时间都晚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因此A、B选项错误;D选项错误,《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为实行独裁专制,破坏民主共和而颁布的,不能体现主权在民。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0.下图是某一事件的纪念性建筑,该事件首先发生在 图中时间为1919.5.4‎ A. 北京 B. 济南 C. 广州 D. 天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五四运动。依据图示中“1919.5.4”等时间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建筑是为了纪念1919年五四运动而设立的,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首先发生于北京,因此A选项正确。五四运动首先发生于北京,不是济南、广州和天津,因此B、C、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1.毛主席在1947年降到“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的“插上一刀”是指 A. 百团大战 B. 千里跃进大别山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解放战争。依据材料中“1947年”、“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结合所学可知,在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的背景下,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百团大战是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与材料时间及内容不符;C选项错误,淮海战役发生于1948年11月-1949年1‎ 月,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二个战役,与材料时间及内容不符;D选项错误,渡江战役发生于1949年4月,它的胜利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府覆灭,为解放军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与材料时间及内容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2.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A. 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B. 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C. 中国革命在此前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D. 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方面是在强调革命道路的确漫长而艰巨,另一方面是在强调毕竟遵义会议已经纠正了错误,实现了转折,但是红军长征既不是从此就一路坦途,也不是前途不容乐观,更不是从头再来,而只是在逐渐朝好的方面转变,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23.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有 ‎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年来取得的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胜利 ‎②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 ‎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一百年来取得的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因此①②③④项符合所学史实,D选项正确。A、B、C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4. 1942年,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侵略军的60%以上。这突出地说明( )‎ A.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B.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 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最大 D. 日本对外侵略的最大企图是占领中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1942年,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侵略军的60%以上。这突出地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B。A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出“实力最强”、“贡献最大”等比较性的信息;D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与此相关其它知识点如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合作,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了抗战的胜利。抗日战争中国存在两个战场、两个抗战路线,体现了不同的指导思想。此外,抗日战争的意义也需要掌握。‎ ‎25.抗战以来首次大捷是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大捷 C. 淞沪会战 D. 百团大战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平型关大捷。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是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台儿庄大捷是1938年春取得的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发生于平型关大捷之后,不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C选项错误,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这场会战的结果是中国战败,不是大捷;D选项错误,百团大战是1940‎ 年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发生于平型关大捷之后,不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6.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 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 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 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 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就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个常考的基本知识点,所以本题答案是A。辛亥革命后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但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故B不符合题意,排除B。C项“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 ‎27.下列关于抗战胜利的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 A. 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D.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一百年来取得的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因此A、B、C选项是对抗战胜利意义的恰当评书,不符合题意,错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不是抗战的胜利,因此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D选项。‎ ‎28.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②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③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基础 ‎④具有空前广泛的群众基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五四运动具有空前广泛的群众基础,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五四运动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因此①②③④项符合所学史实,D选项正确。A、B、C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9.关于1921年中共“一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共产国际也派代表列席会议 B. 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C. 会议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 D. 毛泽东是“一大”的正式代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考查中共一大。结合所学可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了会议,A选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大会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B选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是中共“二大”的内容,C选项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是“一大”的正式代表,D选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 ‎30.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的最重大的成果是 A. 黄埔军校的创立 B.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C. 农民运动的发展 D.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答案】D ‎【解析】‎ ‎1924年至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解答此题需要结合当时的背景,即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全国一致的呼声,所以D是最大的成果BCA不符合题意。‎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31.分封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西周宗法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这不是分封制的影响。因此该题干说法错误。‎ ‎32.秦朝形成的以皇帝制度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年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答案】正确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后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体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的格局,故本题说法是正确的。‎ ‎33.为了继续限制相权和加强皇权,北宋统治者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别分割宰相的财权、军权和行政权。‎ ‎【答案】错误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为了继续限制相权和加强皇权,北宋统治者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因此此题错误。‎ ‎34.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实现了“三民主义”中所谓民族主义的任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意义 ‎35.近代南京见证了太平天国定都、中华民国成立、侵华日军大屠杀和抗日战争胜利等历史风云变化。‎ ‎【答案】对 ‎【解析】‎ 试题分析:太平天国定都、中华民国成立、侵华日军大屠杀和抗日战争胜利皆与南京有关系。‎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 点评:此题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考察相应的知识,以前曾经考察过与南京有关系的香港问题,注意在平时的复习中把握此类问法。‎ 三、主观题:(本大题30分,共3题,每题10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36.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贡献,请回答以下有关中国选官制度的问题。‎ ‎(1)汉朝主要采用了什么选官制度?其用人标准及选拔方式分别是什么?‎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发生怎样的变化?‎ ‎(3)隋唐以后,又采取了什么选官制度?其用人标准与选拔方式又有何不同?‎ ‎【答案】(1)察举制;德行和才能,举荐 ‎(2)九品中正制,不再以德行和才能为标准,而以门第和出身为依据 ‎(3)科举制,考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1)结合所学可知,汉代主要采用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其用人标准是德行和才能,选拔方式是自上而下的举荐。‎ ‎(2)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相对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的选拔标准发生变化,不再以德行和才能为标准,而以门第和出身为依据。‎ ‎(3)结合所学可知,隋唐以后选官采取的是科举制度,而科举制的用人标准和选拔方式是考试。‎ ‎37.阅读下列图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的两个革命纲领。请回答:‎ ‎(1)《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有人认为,《资政新篇》在经济纲领上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否定。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答案】(1)解决土地问题,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2)对,《天》要求废除私有制,实质是一种平均主义的空想,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资》主张学习西方,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是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两者的经济思想有本质区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1)结合所学可知,《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思想是解决土地问题,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2)这一说法是正确的,结合所学可知,《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私有制,但实质上是一种平均主义的空想,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是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两者的经济思想有本质区别,因此《资政新篇》在经济纲领上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否定。‎ ‎38.抗日战争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31年,日本为了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制造了什么事变?‎ ‎(2)卢沟桥事变发生在什么时候?有何重大影响?‎ ‎(3)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采取怎样的抗战路线?‎ ‎(4)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和最大的战役分别是什么?‎ ‎(5)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一次大规模战役叫什么?‎ ‎(6)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答案】(1)九一八事变 ‎(2)1937.7.7,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3)全面抗战路线 ‎(4)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 ‎(5)百团大战 ‎(6)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抗日战争。(1)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日本为了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2)结合所学可知,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它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3)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采取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 ‎(4)结合所学可知,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是平型关大捷,最大的战役是台儿庄战役。‎ ‎(5)结合所学可知,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一次大规模战役是1940年的百团大战。‎ ‎(6)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