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潮南实验学校高中部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 A. 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 B.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C. 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 D.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原子、分子和细胞器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A错误;人体为个体层次,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B正确;元素、无机物和有机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C错误;题干要求从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因此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与人体生命活动无直接关系,D错误。‎ ‎2.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主要储能物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以及生物的遗传物质分别是 A. 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 B. 脂肪、糖类、蛋白质、核酸 C. 蛋白质、糖类、核酸、脂肪 D. 脂肪、蛋白质、糖类、核酸 ‎【答案】A ‎【解析】‎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主要储能物质是脂肪、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A正确。‎ ‎3. 下图所示为对刚收获的小麦种子所做的不同处理方式,下列说法最可能正确的是 A. 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碳 B. 丙在细胞中主要以分子态的形式存在 C. 晒干、烘烤过程使小麦种子失去的物质是相同的化合物 D. 乙种子在适宜条件下一定能萌发 ‎【答案】C ‎【解析】‎ 由于碳元素在燃烧的过程中主要随二氧化碳而散失,所以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不是碳,A错误;丙为无机盐,在细胞中主要以离子态的形式存在,B错误;晒干、烘烤过程使小麦种子失去了相同化合物水,种子在晒干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是自由水(有活性,能进行呼吸作用等),干种子在烘烤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是结合水,C正确;干种子在烘烤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是结合水,会导致种子死亡,所以乙种子在适宜条件下一般不会萌发,D错误.‎ ‎4. 某多肽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多肽的正确叙述是 A. 该多肽水解后可产生5种氨基酸 B. 该多肽属于六肽化合物,含有4个肽键 C. 该多肽的合成车间是核糖体 D. 该多肽的分泌不需要ATP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该多肽中含有4个肽键,所以由5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属于五肽,B错误。因左起第2、3两个氨基酸的R基相同(—H),为同种氨基酸,所以氨基酸的种类是4种,A错误。氨基酸合成多肽链的场所是核糖体,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需要消耗ATP。‎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多肽的合成过程。‎ ‎5. 制备细胞膜时,稀释红细胞的液体和使细胞涨破的方法分别是 A. 生理盐水,将其放入清水中 B. 9%的NaCl溶液,将其放入清水中 C. 清水,将其放入生理盐水中 D. 清水,将其放入9%的NaCl溶液 ‎【答案】A ‎【解析】‎ 制备细胞膜时,稀释红细胞的液体是生理盐水,为的是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使细胞涨破的方法是放在清水中吸水涨破,A正确 ‎6. 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结果如图所示。据图不能体现的信息是 A.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同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同 B. 水稻对Si044-需求量较大,番茄对Si044-需求量较小 C. 同种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同 D. 水稻培养液里的Ca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不吸收Ca2+‎ ‎【答案】D ‎【解析】‎ 据图分析,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吸收量是不同的,如水稻吸收Si044-多于番茄,A正确;据图分析,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吸收量不同,水稻对Si044-需求量较大,番茄对Si044-需求量较小,B正确;同种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同,如水稻吸收Si044-与Ca2+,这取决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C正确。水稻培养液里的Ca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吸收的水多于吸收的Ca2+,D错误。‎ ‎7. 对人体细胞内关于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TP主要在线粒体中生成 B. 它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C. ATP〜ADP相互转变时物质和能量转变都是可逆 D. 细胞内储存有大量ATP,供各项生命活动需要 ‎【答案】A ‎【解析】‎ 线粒体中可以完成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因此ATP主要在线粒体中生成,A正确。ATP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B错误。ATP〜ADP相互转变时,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C错误。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通过转化为ADP释放能量,供各项生命活动需要,D错误。‎ ‎【点睛】学生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理解不清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TP的合成 ATP的水解 反应式 ADP+Pi+能量ATP ATPADP+Pi+能量 所需酶 ATP合成酶 ATP水解酶 能量来源 光能(光合作用),化学能(细胞呼吸)‎ 储存于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 能量去路 储存于形成的高能磷酸键中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反应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生物体的需能部位 ‎8. 下图为植物某叶肉细胞中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1、2中的两种生物膜依次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B. 图1中的[H]来自水,图2中的[H]只来自丙酮酸 C. 两种生物膜除了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ATP D. 影响图1、2中的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主要外界因素分别是温度和光照 ‎【答案】C ‎【解析】‎ 图1膜上的反应是H2O→H++O2可以推断,图1膜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图2膜上的反应是H++O2→H2O可以推断,图2膜为线粒体内膜,A错误;图1膜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H+来自水,图2为线粒体内膜,其中H+的来自葡萄糖、丙酮酸和水,B错误;叶绿体光反应阶段,水光解产生ATP,呼吸作用水的生成阶段释放大量能量,一部分储存在ATP中,C正确;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D错误。‎ ‎9. 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保证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 B. 要及时为板结的土壤松土透气,以保证根细胞的有氧呼吸 C. 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D. 慢跑可以避免肌肉细胞因剧烈运动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 ‎【答案】A ‎【解析】‎ 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了防止伤口处厌氧菌生存和繁殖,A错误;对于板结的土壤及时进行松土透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B正确;较深的伤口里缺少氧气,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合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并大量繁殖.所以,伤口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C正确;慢跑可以促进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释放大量的能力,使细胞获得较多能量,从而避免肌肉细胞因剧烈运动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D正确.‎ ‎10. 下图A为两个渗透装置,溶液a、b为不同浓度的同种溶液,且a溶液浓度<b溶液浓度,c为清水,图B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植物表皮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A中装置2的液面一段时间后会高于装置1的液面 B. 图B中的④、⑤、⑥相当于图A中的②‎ C. 若图B所示为某农作物根毛细胞,此时应及时灌溉 D. 图B中的⑦与图A中的②通透性不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a溶液浓度<b溶液浓度,c为清水”,所以一段时间后装置2的液面高于装置1的液面,A正确;图B细胞中含有大液泡,因此可以构成渗透系统,其中原生质层相当于图A中的2半透膜,图B中6为细胞膜,7为液泡膜,以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及8共同构成原生质层,B错误;若图B所示为某农作物根毛细胞,上述图中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应及时灌溉,C正确;图B中的7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图A中的2则没有选择透过性,只要颗粒大小小于膜上的孔均可以通过,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11. 下式表示某细胞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过程一定发生在叶绿体中 B. 乙过程发生一定在线粒体中 C. 甲过程所需能量一定来自光能 D. 该细胞一定不是乳酸菌 ‎【答案】D ‎【解析】‎ 甲过程可表示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某些原核细胞,无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A错误;乙表示的是有氧呼吸,主要场所在线粒体或发生在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的细胞内,B错误;光合作用必须在光照条件下进行,无光时,光合作用无法正常进行,但是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所需的能量不是来自于光能,C错误;乳酸菌属于厌氧生物,有氧条件下,这些生物无法正常生存,D正确。‎ ‎12. 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实验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其中乙组作为对照组 B. 若取B瓶和D瓶中液体分别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则D瓶内的溶液会变黄 C. 若将澄清石灰水换成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则可根据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来检测 CO2的产生速率 D. 根据C瓶和E瓶的浑浊程度不能判断酵母菌呼吸方式 ‎【答案】C ‎【解析】‎ 该实验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甲、乙组互为对照组,A错误;若向B瓶和D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由于只有无氧呼吸才会产生酒精,所以D瓶内的溶液会变灰绿色,B错误;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来检测CO2的产生速率,C正确;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但产生的量不等,可以根据浑浊程度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D错误.‎ ‎13. 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无限增殖 B. 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 C. 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细胞癌变 D. 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答案】D ‎【解析】‎ 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在适宜条件时可无限增殖,A正确;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B正确;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其中病毒致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C正确;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过程;抑癌基因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D错误。‎ ‎14. 老年人有老年斑,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 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颜色变深 B. 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颜色加深 C. 细胞内色素的积累,颜色变深 D. 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分解减少,颜色加深 ‎【答案】C ‎【解析】‎ 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与老年斑无关,A错误。衰老的细胞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被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色加深,B错误。进入老年后,细胞代谢机能减退,体内脂肪容易发生氧化,产生老年色素。这种色素不能排除体外,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于是沉积在细胞体上,从而形成老年斑。就是细胞内脂褐素占有的面积增大所致,C正确。色素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生成量减少,头发变白,它与老年斑不同,D错误。‎ ‎15. 下图表示人体部分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甲的分裂能力最强,分化程度最高 B. 过程①发生了细胞的增殖,过程②发生了细胞的分化 C. 肌细胞与神经细胞内所含的基因不同 D. 细胞衰老和凋亡以及细胞癌变都属于正常的生理过程 ‎【答案】B ‎【解析】‎ 细胞甲的分裂能力最强,分化程度最低,全能性最高,A错误;图中过程①使细胞数目增多,且细胞的形态大小不变,为细胞增殖。②过程使细胞在形态上发生了稳定性差异,为细胞分化,B正确;肌细胞与神经细胞来自于同一个受精卵的分裂与分化,所以它们细胞内所含的核基因是相同的,C错误;细胞衰老和凋亡属于正常的生理过程,都是在基因控制下进行的,细胞癌变属于不正常的生理过程,D错误。‎ ‎16. 下列黏性末端是由( )种限制性内切酶产生的 A. 4种 B. 3种 C. 2种 D. 1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 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从而形成两个相同的黏性末端。‎ ‎【详解】第一个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是TCCGGA,切割位点是TC之间;第二个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是ACCGGT,切割位点是AC之间;第三个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是TGGCCA,切割位点是TG之间;第四个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是AGGCCT,切割位点是AG之间,所以图示粘性末端由4种限制酶切割而成,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限制酶的作用特点,根据图中4个黏性末端均不相同确定是由4种限制酶切割形成的。‎ ‎17. 用于核酸分子杂交的核酸探针,一般有17-20个核苷酸长度。近年来,多肽顺序测定技术进步很大,使利用氨基酸顺序推导探针的核苷酸顺序变得简单易行。用此法可以推导合成以下哪一部分序列探针( )‎ A. 启动子 B. 终止子 C. 外显子 D. 内含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多肽是由基因经过转录和翻译形成的,而基因的结构包括非编码区和编码区,其中非编码区具有启动和终止基因转录的序列,但是不表达氨基酸序列;编码区包括外显子和内含子,两者都会转录形成mRNA,但是内含子转录形成的RNA片段修饰掉了,也不参与最后多肽链的合成。‎ ‎【详解】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非编码区的上游,含有RNA聚合酶的识别位点,可以启动转录的发生,但是并不参与多肽链的形成,因此该部分序列不能作为探针,A错误;终止子位于基因的非编码区的下游,可以终止转录的进行,但是也不参与多肽链的形成,因此该部分序列也不能作为探针,B错误;外显子位于基因的编码区,可以通过转录和翻译合成多肽链,因此该部分序列可以作为探针,C正确;内含子位于基因的编码区,可以转录,但是不能翻译,因此该部分序列不能作为探针,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真核细胞中基因的结构,了解基因的编码区、非编码区以及内含子、外显子在基因表达中的作用,进而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 ‎18.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治疗就是把缺陷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 B. 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是DNA分子杂交 C. 一种基因探针能检测水体中的各种病毒 D. 原核生物基因不能用来进行真核生物的遗传改良 ‎【答案】B ‎【解析】‎ 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A错误;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是DNA分子杂交,B正确;一种基因探针一般情况下只能检测一种水体中的病毒,C错误;原核基因可以用来进行真核生物的遗传改良,因为他们共用一套遗传密码,D错误。故本题的答案为B。‎ ‎19. 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体内。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下图1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以推知外源基因(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下表1是外源基因插入位置(插入点有a、b、c),请根据表中提供的细菌生长情况,推测①②③三种重组细菌的外源基因插入点,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是a和b;②是b;③是a B. ①是a和b;②是a;③是b C. ①是c;②是b;③是a D. ①是c;②是a;③是b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a是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如果外源基因插入到a中,会破坏此基因结构,使细菌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b是抗四环素基因,如果外源基因插入到b中,会破坏此基因结构,使细菌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 ‎【详解】第①组中细胞能在含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上生长,说明抗氨苄青霉素基因没有被破坏;细菌能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上的生长,说明抗四环素基因没有被破坏。由此可知,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是c;第②组中细胞能在含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上生长,说明抗氨苄青霉素基因没有被破坏;细菌不能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上的生长,说明抗四环素基因被破坏。由此可知,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是b;第③组中,细胞不能在含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上生长,说明抗氨苄青霉素基因被破坏;细菌能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上的生长,说明抗四环素基因没有被破坏。由此可知,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是a。因此①、②、③三种重组后细菌的外源基因插入点分别是c、b、a,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观察质粒的结构,了解两种标记基因的作用,进而判断外源基因插入的不同的位置产生的后果。‎ ‎20. 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如图表示合成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过程高温使DNA变性解旋,该过程需要解旋酶的作用 B. 甲过程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的磷酸二酯键 C. 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糖核苷酸序列 D. Taq酶是用PCR仪对DNA分子扩增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 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所利用的原理为DNA分子的复制。PCR技术的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②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据图分析,图中甲表示高温变性,乙表示低温复性,丙表示中温延伸。‎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甲表示高温变性,利用高温打开DNA双链之间的氢键,因此不需要解旋酶的催化作用,A错误;甲过程破坏的是DNA分子双链之间的氢键,B错误;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C错误;Taq酶是PCR技术中的一种耐高温的DNA聚合酶,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PCR的过程和条件,在熟知细胞内DNA复制过程和PCR过程异同点的前提下,会运用DNA复制的有关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 下列有关愈伤组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愈伤组织的细胞分裂能力较强 B. 愈伤组织是一团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细胞 C. 离体组织细胞不形成愈伤组织就能表现出全能性 D.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形成的愈伤组织,可以直接用于制造人工种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愈伤组织是成熟的植物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的,是一团排列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不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详解】愈伤组织的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脱分化形成的,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A 正确;愈伤组织是一团大而无定型状态的薄壁细胞,不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B错误;离体组织细胞必须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进而发育成完整的植株才能表现出全能性,C错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的胚状体可以直接用于制造人工种子,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根据脱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的特点分析各选项,进而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22. 下列过程中,不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 A. 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 B. 切取草莓的幼苗茎尖,获得脱毒的草莓苗 C. 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试管苗,获得正常纯合植株 D. 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答案】C ‎【解析】‎ ‎【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为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即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培养过程的顺序是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芽等器官进而形成新的植物体。‎ ‎【详解】基因工程培养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的过程中,将含有目的基因的棉花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植物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A正确;切取草莓的幼苗茎尖细胞,经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脱毒的草莓苗,B正确;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得到正常纯合植株,该过程没有从细胞发育为个体,因此没有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C错误;花药离体培养是将离体的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属于植物组织培养过程,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名称,明确植物组织培养的各个阶段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如微型繁殖、提取色素、人工种子等。‎ ‎23. 为研究培养基成分对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培养的影响,科学家完成下表所示的实验,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原生质体存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组别 培养基 培养天数 ‎1‎ 普通培养基 ‎7天 ‎2‎ 纤维二糖+普通培养基 ‎7天 A. 实验中所用的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不含有细胞壁 B. 纤维二糖降低了细胞分化能力 C. 纤维二糖有助于愈伤组织形成 D. 实验中所用的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需要严格灭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表格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基中是否含有纤维二糖,因变量是细胞的出芽率和分裂率。根据图形分析,与对照组(1组)相比,实验组(2组)的细胞出芽率明显降低,而细胞分裂率明显升高,说明纤维二糖能够抑制细胞出芽、促进细胞分裂。‎ ‎【详解】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后获得的是原生质体,因此实验中所用的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不含有细胞壁,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纤维二糖能够促进细胞分裂率、抑制细胞出芽率,说明其降低了细胞分化的能力,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纤维二糖能够促进细胞分裂率、抑制细胞出芽率,说明其有助于愈伤组织形成,C正确;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要对所有器具、培养基等进行严格的灭菌以防治污染,而对要培养的组织进行消毒,不能进行灭菌,否则会杀伤组织细胞,使实验失败,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能够根据柱状图的高度判断纤维二糖对细胞分裂率和细胞出芽率的影响。‎ ‎24. 2015年2月3日,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一项历史性法案,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婴儿”,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图所示技术路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技术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 B. 捐献者携带红绿色盲基因不会遗传给“三亲婴儿”‎ C. “三亲婴儿”的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提供的细胞核 D. 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答案】C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核移植: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克隆动物;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原理是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克隆动物的遗传物质来自双亲,其核遗传物质来自供核生物,而细胞质基因来自提供细胞质的生物。‎ ‎【详解】根据图示可知,卵母细胞的细胞质来自于捐献者,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基因传递给后代,A正确;红绿色盲是受细胞核中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而捐献者只是为该“三亲婴儿”提供了细胞质基因,因此捐献者携带红绿色盲基因不会遗传给“三亲婴儿”,B正确;三亲婴儿的染色体一半来自于母亲,一半来自于父亲,C错误;据图分析可知,核移植形成的卵母细胞与精子发生了受精作用,因此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的概念、原理及应用,明确克隆动物的细胞核遗传物质来自于两个提供细胞核的亲本,而细胞质基因来自提供细胞质的亲本。‎ ‎25. 由单克隆抗体研制而成的“生物导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瞄准装置”,二是杀伤性“弹头”,下列对此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弹头”中的药物有选择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 B. “弹头”由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毒素等物质构成 C. “瞄准装置”由识别肿瘤的单克隆抗体构成 D. “生物导弹”是利用细胞工程制出来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于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强,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因此可以把抗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跟放射性同位素、药物等相结合,制成“生物导弹”;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定位导向作用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在原位杀死癌细胞,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位置准确的特点。‎ ‎【详解】“弹头”中的药物不具有选择作用,会同时杀死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A错误;“弹头”由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和毒素等物质构成,能够杀伤癌细胞,B正确;瞄准装置”由单克隆抗体构成,可与抗原(肿瘤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起到导向作用,C正确;“生物导弹”中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利用了动物细胞工程中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等相关知识,识记生物导弹的组成,明确其中的“瞄准装置”和“弹头”的本质,确定其具有选择作用的是单克隆抗体。‎ ‎26. 受精过程的顺序为 ( ) ‎ ‎①第一次卵裂开始②释放第二极体③顶体反应④穿越透明带⑤雌、雄原核的形成 ⑥雌、雄原核融合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③④②⑤⑥①‎ C. ④⑤②①③⑥ D. ③②④⑤⑥①‎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受精阶段四步曲:‎ 第一步:精子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带。顶体反应使顶体内的酶释放出来并溶解放射冠内的卵丘细胞之间的物质,透明带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受精的第一道屏障;‎ 第二步:精子进入卵细胞膜。卵细胞膜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受精的第二道屏障;‎ 第三步:原核形成。雄原核形成和雌原核形成;‎ 第四步:合子形成。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受精卵)。‎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受精的过程为:③顶体反应→④穿越透明带→②释放第二极体→⑤雌、雄原核的形成→⑥雌、雄原核融合→①第一次卵裂开始,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精子和卵子的发生以及受精的过程,根据受精的四个基本步骤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7.‎ ‎ 高等哺乳动物受精后不久,受精卵开始进行细胞分裂。经桑椹胚、囊胚、原肠胚和组织器官的分化,最后发育成一个完整的幼体,完成胚胎发育的全过程。下图为该过程中的某一时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②③依次为透明带、滋养层、内细胞团 B. 高等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中的细胞分化开始于图示时期,终止于生命结束 C. 胚胎从①中伸展出来的过程叫做孵化 D. ②将来发育成胎儿,③将来发育成胎盘和胎膜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胚胎发育过程某一时期示意图,该时期为囊胚期,其中①为透明带;②为滋养层,将来发育成胎盘或胎膜;③为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①为透明带,②为滋养层,③为内细胞团,A正确;高等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中的细胞分化开始于图示囊胚时期,终止于生命结束,B正确;①为透明带,囊胚的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的破裂,胚胎伸展出来,这一过程叫孵化,C正确;②为滋养层,将来发育成胎盘或胎膜;③为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动物胚胎发育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胚胎所处的时期及各结构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即可。‎ ‎28. 抗凝血酶Ⅲ蛋白是一种血浆糖蛋白,临床上主要用于血液性疾病的治疗.图为培育转基因奶牛获得抗凝血酶Ⅲ蛋白的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B. 如果要将凝乳酶的第20位氨基酸和第24为氨基酸变为半胱氨酸,直接对蛋白质分子进行操作即可 C. 如果检测发现抗凝血酶Ⅲ蛋白基因被导入了受精卵,但却没有检测到抗凝血酶Ⅲ蛋白的存在,有可能是启动子和终止子没有设计好 D. 培养出的转基因奶牛所有细胞都含有该目的基因,故该奶牛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也都能产生抗凝血酶Ⅲ蛋白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据图分析,图中①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②表示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过程①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而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A错误;如果要将凝乳酶的第20位氨基酸和第24为氨基酸变为半胱氨酸,直接操作的对象应该是基因,B错误;基因表达载体由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组成,且目的基因应该插入启动子与终止子之间才能表达,因此若抗凝血酶Ⅲ蛋白基因已经导入受精卵,而却没有产生抗凝血酶Ⅲ蛋白,可能是因为启动子和终止子没有设计好,C正确;基因工程导入的目的基因是单个的,相当于杂合子,因此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不一定含有目的基因,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明确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确定蛋白质工程直接操作的对象是基因。‎ ‎29. 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B. 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 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 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 ‎【答案】B ‎【解析】‎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并且元素组成均为C、H、O,A项错误;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B项正确;蔗糖不属于还原糖,因此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项错误;淀粉水解能够产生麦芽糖,不能产生蔗糖,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了糖类的有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糖类的种类以及元素组成,明确高中阶段所学的淀粉、糖原、纤维素这三种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同时识记还原糖的种类,掌握还原糖鉴定的原理和方法等。‎ ‎30. 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 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 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 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 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答案】C ‎【解析】‎ 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0〜4h内,原生质体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说明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而原生质体体积增大,是由于物质A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渗透吸水所致,A错误;在0〜1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减小,说明物质A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不断失水,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所以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不相等,B错误;在2〜3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增大,则是因为随着物质A 不断被细胞吸收,使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细胞渗透吸水所致,C正确;0〜1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减小,细胞失水,此时A溶液渗透压>细胞质基质渗透压>细胞液渗透压(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需明确:①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在一定浓度的溶质不能透膜的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在一定浓度的溶质可透膜的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②关键是理清脉络,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分析两曲线的变化趋势,结合各选项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作答。‎ ‎31. 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 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 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 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 ‎【答案】C ‎【解析】‎ DNA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合成,因此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参与DNA合成的酶,A正确;只要给予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也具有催化活性,B错误;盐析可使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但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而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C错误;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是37℃,但是37℃不是保存该酶的最适温度,酶应该在低温条件下保存,D错误。‎ ‎32. 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 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 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 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答案】A ‎【解析】‎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A错误;吸收光谱就是通过不同色素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的,B正确;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色素对光的吸收会直接影响到暗反应阶段对CO2的利用,所以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 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C正确;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D正确。‎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 ‎【名师点睛】不熟悉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是对A、D选项误判的主要原因。‎ ‎33. 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实例中,错误的是 选项 有关实例 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 A 无废弃物农业 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 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 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 C 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作引起大面积水华 违反协调与平衡原理 D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违反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无废弃物农业使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A正确;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使物种数目增加,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B正确;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是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正确;前面造林,后面砍林是违反了整体性原理,D错误。‎ ‎34. 下列有关“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鸡血细胞是较理想的实验材料 B. DNA的溶解度随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 C. 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但对DNA没有影响 D. DNA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检测结果呈蓝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原理是:①DNA的溶解性,DNA 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利用这一特点可以选择适当浓度的盐溶液可以将DNA溶解或析出,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①DNA不溶于酒精溶液,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可以溶解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蛋白质和DNA进一步分离;③DNA对于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但是不能水解DNA,蛋白质不能耐受较高温度,DNA能耐受较高温度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但是对DNA没有影响;④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呈现蓝色。‎ ‎【详解】鸡血细胞含有细胞核,细胞核内含有较多的DNA,且鸡血容易获得,因此提取DNA时常选用鸡血作为实验材料,A正确;DNA的溶解度随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而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B错误;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但对DNA没有影响,C正确;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呈现蓝色,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实验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的理解和掌握。‎ ‎35.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引起人们争论的原因是 ‎①转移基因的功能往往未知 ‎②转移基因的结构往往未知 ‎③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 ‎④外源基因往往是异种生物的基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转基因食品、产品上都要标注原料来自转基因生物,如“转基因××”“转基因××加工品(制成品)”“加工原料为转基因××”“本产品为转基因××加工制成”。对于转基因食物潜在隐患要进行开展风险评估、预警跟踪等措施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保障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安全性。‎ ‎【详解】由于科学水平的限制,目前科学家对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基因的调控机制了解有限;转移的基因虽然功能、结构已知,但不少是异种生物的基因(④);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③)。因此,在转基因生物中,有时候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引起人们在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三个方面的激烈争论,故选C。‎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相对比较简单而且比较有争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的几个问题,并能够说出其中的原因。‎ 第二部分 简答题 ‎36. 某同学将马铃薯磨碎、过滤得到提取液。在30℃的条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别加到4支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pH分别为3、5、7、9的试管中,结果发现每支试管都产生气体。然后,将加入另4支试管中的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上述实验。在相同时间内,分别测得两次实验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变化并绘制成图所示曲线,请回答:‎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A是第____________次实验的结果。‎ ‎(3)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这说明同一种酶在相同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pH的大小和提取液的量 (2). 2 (3). 最适pH相同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提取液的量和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含量,温度等属于无关变量。曲线图表示过氧化氢含量随pH值的变化情况,曲线A和B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表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PH在3-7范围内,底物剩余量逐渐减少,说明酶的活性逐渐升高;pH在7-9范围内,底物剩余量逐渐增多,说明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提取液的量和pH。‎ ‎(2)马铃薯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所以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即酶的数量减半,导致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底物剩余量增加,说明曲线A是第2次的结果。‎ ‎(3)曲线A和B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这说明同一种酶在相同条件下最适pH相同。‎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具备实验设计的基本思维,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明确过氧化氢含量减少代表酶的活性升高,而过氧化氢含量增加代表酶的活性降低。‎ ‎37.‎ ‎ 图甲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乙表示某绿色植物的细胞代谢情况;图丙是某兴趣小组将植物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的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的a点其实表示的是_________速率,c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 ‎(2)图乙所示的该植物细胞代谢情况可用图甲中a〜d四点中_________表示,也可以用图丙e〜j六个点中的_________表示。‎ ‎(3)当光照强度在图甲的d点时,该植物叶绿体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是_____mg/100cm2/h。‎ ‎(4)若图甲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那么在原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提高到30℃,理论上分析c点将________(填“左移”“右移”或“不变”)。‎ ‎(5)由图丙可推知,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是_________点。24点与0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多”“不变”或“减少”)‎ ‎【答案】 (1). 细胞呼吸 (2).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3). c (4). f 和 h (5). 18 (6). 右移 (7). h (8). 减少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及其影响因素。要求学生能熟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实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净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 ‎(1)据图可知,a点的光照强度为0,此时的数值表示细胞呼吸释放C02的速率;c点有光照,因此此时细胞中能合成ATP的部位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2)图乙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与图甲中的c点相符;图丙中,ef范围,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fh范围,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下降,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因此f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hj范围,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因此h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f 和 h点与图甲中的c点相符。‎ ‎(3)根据图甲可知,当光照强度在图甲的d点时,植物净光合作用吸收C02的速率等于12 mg/100cm2/h,而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02的速率是6 mg/100cm2/h,‎ 因此植物叶绿体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是18 mg/100cm2/h。.‎ ‎(4)若将温度提高到30℃,则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呼吸作用速率增强,而C点的含义是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因此需要提高光照强度才能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即c点右移。‎ ‎(5)fh范围,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密闭容器中氧气浓度不断增加,而h点后,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消耗容器中的氧气,因此h点时,容器中氧气浓度最高。与e点相比,j点二氧化碳浓度高,说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即有机物在减少。‎ ‎38. 甲和乙是两种二倍体药用植物,甲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乙细胞中有n条染色体。甲含有有效成分A,乙含有有效成分B。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培育同时含有A和B的新型药用植物。回答下列问题:‎ ‎(1)培育该新型药用植物所用的技术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该技术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培养该新型药用植物,可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______酶和______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_______________.然后诱导其融合形成杂种细胞。‎ ‎(3)由杂种细胞得到杂种植株需要经过植物组织培育技术,其中需要避光培养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 。‎ ‎(4)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含________条染色体。杂种细胞培育成的同时含有A和B的新型药用植物为____________倍体。‎ ‎(5)正常情况下,植物甲和植物乙有性杂交是不能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形成杂种植株(形成同时含有A和B的新型药用植物) (2). 纤维素 (3). 果胶 (4). 原生质体 (5). 脱分化 (6). 2(m+n) (7). 四 (8). 存在生殖隔离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分析,若培育同时含有A和B的新型药用植物应该采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即取植物甲和植物乙的体细胞,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甲、原生质体乙,接着用化学诱导剂聚乙二醇诱导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再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让杂种细胞先经过脱分化培养形成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根、芽,进而长成完整植株。‎ ‎【详解】(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完成的标志是形成杂种植株。‎ ‎(2)‎ 该新型药用植物是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的,要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才能进行体细胞杂交。细胞壁的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因此首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掉植物的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然后用PEG化学诱导剂(物理方法:离心、振动等)诱导二者的原生质体整合,最后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杂种植株。‎ ‎(3)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前者需要避光,而后者需要光照。‎ ‎(4)已知甲细胞含有m条染色体,乙细胞含有n条染色体,则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含有m+n条染色体,其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为2(m+n)条;已知甲、乙都是二倍体,则两者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发育而成的新型药用植物为四倍体。‎ ‎(5)甲和乙是两种二倍体药用植物,两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正常情况下,植物甲和植物乙有性杂交是不能成功的。‎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植物细胞工程的植物体细胞染交技术及相关应用,能够根据题干要求选择应该采用的生物技术,明确体细胞杂交获得的后代是异源四倍体。‎ ‎39. 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有内含子,而原核生物基因中没有,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已知在人体中基因A(有内含子)可以表达出某种特定蛋白(简称蛋白A)。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从人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得了基因A,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却未得到蛋白A,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家蚕作为表达基因A的受体,在噬菌体和昆虫病毒两种载体中,不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载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高效地获得蛋白A,可选用大肠杆菌作为受体。因为与家蚕相比,大肠杆菌具有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等优点。‎ ‎(4)若要检测基因A是否翻译出蛋白A,可用的检测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蛋白A的基因”或“蛋白A的抗体”)。‎ ‎(5)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可以说是基因工程的先导,如果说他们的工作为基因工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那么,这一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基因A有内含子,在大肠杆菌中,其初始转录产物中与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不能被切除,无法表达出蛋白A (2). 噬菌体 (3). 噬菌体的宿主是细菌,而不是家蚕 (4). 繁殖快、容易培养 (5). 蛋白A的抗体 (6). DNA可以从一种生物个体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个体 ‎【解析】‎ ‎(1)基因A有内含子,在大肠杆菌中,其初始转录产物中与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不能被切除,无法表达出蛋白A (2)噬菌体 噬菌体的宿主是细菌,而不是家蚕 ‎(3)繁殖快、容易培养 (4)蛋白A的抗体 ‎(5)DNA可以从一种生物个体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个体 ‎(1)基因A的编码区中有内含子,在真核生物细胞内把内含子转录来的RNA切除,而原核生物细胞内基因转录后不切除,转录后直接表达,所以翻译形成的蛋白质不是蛋白A。‎ ‎(2)由于噬菌体是专性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无法侵染到真核生物家蚕细胞内,所以不能用噬菌体作为运载体。而家蚕属于昆虫,故可用昆虫病毒作为运载体。‎ ‎(3)大肠杆菌作为受体菌具有繁殖周期短、易培养。‎ ‎(4)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通常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5)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做出了重要贡献,证明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还为基因工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这一启示是DNA可以从一种生物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个体。‎ ‎【考点定位】基因结构、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不同、目的基因的检测等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结构、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不同、目的基因的检测等知识,要求考生能正确分析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不同,掌握基因的结构、目的基因的检测方法。‎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