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12月阶段性检测(2016-12)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语文阶段性检测 2016.12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退而深惟 惟:思考 B.偶语者弃市 偶:偶然 C.厚币委质事楚 质:同“贽”,见面礼。 D.项羽乃悉引兵渡河 引:率领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高祖因狎侮诸客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B.天下已集,乃谋畔逆 生乃与哙等为伍 C.不以为言 鲍叔不以我为贪 D.王甚任之 顷襄王怒而迁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 A.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B.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 C.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D.无不膝行而前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岂管仲之谓乎? B.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C.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 D.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5.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余为太史而弗论载 B.维我汉继五帝末流 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D.鲍叔不以我不肖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纪”是《史记》中关于帝王的传记,记叙兴废存亡等历史大事件,是显示帝王乃天下本统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同时,“本纪”还是全书的总纲,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将项羽列入“本纪”,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秦汉间几年“政由羽出”,二是司马迁推崇其人格。 B.“十二时”是古代一种特殊的纪时法,它把一昼夜进行了等分,每一“时”相当于现代计时的两个小时,叫“时辰”。每一个时辰都有一个特定的称谓,它们正好与十二地支依次相配,这样就形成了别称,如“夜半”又叫“子夜”。 C.封禅之说,现存文献的最早者为《管子·封禅篇》。而第一个真正举行封禅大典的是汉武帝。 D.“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后人又把“楚辞”的题材称为“骚体”。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9分)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强争。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 高祖十一年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上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厉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 。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淮南王至长安。尽诛所与谋者。于是乃遣淮南王,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是时袁盎谏上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且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奈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复之。”县传淮南王者皆不敢发车封。淮南王乃谓侍者曰:“谁谓乃公勇者?吾安能勇!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人生一世间,安能邑邑如此!”乃不食死。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上哭甚悲,谓袁盎曰:“吾不听公言,卒亡淮南王。”盎曰:“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宽。”上曰:“为之奈何?”盎曰:“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乃以列侯葬淮南王于雍,守冢三十户。 (节选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为筑外宫而舍之 舍弃,放弃 B.臣母不当坐赵事 因……而获罪 C.拟于天子 比照 D.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 谢罪 8.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淮南王“骄恣”的一项是(3分) ①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 ②自袖铁椎椎辟阳侯 ③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 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 ⑤谁谓乃公勇者 ⑥乃不食死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②④⑥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淮南王刘长的母亲原为赵王的美人,后因心中充满怨恨而自杀,高祖很后悔,便让吕后抚养他,他才得以长大成人。 B.淮南王依仗与孝文帝关系亲密,日益骄横,不仅擅自杀害了辟阳侯,连薄太后和太子及诸大臣都害怕他。 C.骄横之极的淮南王后来竟参与谋反,孝文帝再也无法袒护他,而他一直到死都不思悔改。 D .袁盎曾提醒孝文帝,一旦淮南王死了,孝文帝将对此负有一定的责任,但孝文帝没有接受,淮南王死后,孝文帝追悔莫及。 10.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3分) ⑵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太史公自序》)(4分) ⑶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管仲列传》)(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6分) 留侯论 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以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匹夫见辱 见:被 B.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过:错误 C.油然而不怪者 油然:突然发生 D.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 敝:疲惫,衰败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使之忍小忿以就大谋 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 C.非子房其谁全之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 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 13.本文围绕“忍”字展开论证,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例分析。(3分) 1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3分) ⑵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淮阴侯列传》)(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江晚泊① 刘禹锡 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 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稀。 轲峨艑②上客,劝酒夜相依。 注:①作于被贬夔州途中。②轲峨:孤高状。艑:船。 ⑴请赏析首联“空”字的妙处。(3分) ⑵分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⑶概括尾联表达的情感。(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且夫孝始于事亲, ,终于立身。(《太史公自序》) ⑵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牧民篇》) ⑶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⑷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刘邦《大风歌》) ⑸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⑹陷之死地而后生, 。(《孙子.九地篇》) 五、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 药罐 贾平凹 ①我们村三十户人家共同着一个井,一个碾盘,一个土地庙,也共同着一个药罐。 ②这药罐年代很久,但一直是完好的,它最早属老社长私有。老社长已经死去十五年,大家还记得他的好处。药罐自那时流传,谁家有人病了用罢药,罐子就放在门楼脑上,等着另一家有人病了来取用。风俗里送药罐等于送病,是要忌讳的。便又放于门楼脑上,等着别一家人病了再来“用用”。药罐就像老社长,人们对它畏惧,却不敢有半点亵渎心。 ③那阵,一般人有个病病灾灾,大都是抗着。吃些烧糊的葱根,喝些姜汤,捂被子发汗,用火罐在额上拔一个紫红的印或者用针扎中指、挑眉心,放出些黑血就罢。抗不过去了,再往土地庙里求神拜鬼。病人还是不好的,就只有说:“这是阳寿到时了,治了病治不了命的。”却没有想到去上百里的县城医院或抓几副中药吃。 ④上医院是不敢思想,抓中药那也是要许多钱的,我们没有钱买更多的粮食吃稠饭还能买药吃?吃药和买香烟一样被认作奢侈。 ⑤社长是吃中药的,因为他是社长,是我们村的光荣,吃公家的净粮,药费可以报销。社长是一个瘦老头,留大背头,穿黑呢子中山服。社长的气管常发炎,肠胃不好,腰酸,肾也虚亏,有几次病得要丢了命了,但后来却又好起来。于是社长说:“得了病怎么不吃药?瞧瞧,不是几副药就保住一个命吗?” ⑥社长说过这话后,一般人家也开始吃起药来,但往往吃过一副二副,实在是没能力再吃下去,便去社长家门前的十字路口上揽社长吃过的药渣。心想,只要是药,即可治百病的,拿回来再熬一熬,让病人喝。一辈子没有吃过药的身子见药味就生奇效,这倒使社长也惊讶。也由此,村人对社长的药渣有了依赖,对社长家的药罐也有了依赖。 ⑦村里人好多年里,基本上是吃着社长的药渣维持了健康。除了许家的二婶外,竟没有出现过一次危险。许家二婶过日子太节俭。她一生什么都不敢糟踏,凡是能咽下肚的东西,绝不让它在肚子外坏掉。铲完了锅,孩子已将勺子铲子要拿去洗了,她说:“拿来!”伸出舌头将勺子铲子上的饭渣舔了。那一次许家二叔犯了病,拿回社长的药渣熬汤,喝过二次病好了,还剩一碗汤药不喝了。许家二婶身体蛮好的,却想:倒了多可惜,让我喝了。结果喝得她吐了一个晌午,睡倒在床上三天没有起来。 ⑧吃社长药渣的病人,病差不多全好起来,吃原药的社长却死了。死了一个大人物,我们村从此不能沾他的荣耀的光和药渣的利。 ⑨一晃好多年过去了,自土地分了以后,多多少少每家都有些零花钱,谁家有个病,也去抓些中药来吃了。没有谁再去揽别人家的药渣熬汤喝。而药罐还是老社长的那个药罐。 ⑩每每把药罐放在门楼脑上,或从门楼脑上取下来交给来取用的别人时,人们就想起了老社长。药罐是老社长留给村里的纪念,人们小心翼翼地使用着,从你家传到我家,从我家传到他家。药罐熬着苦口的汁水,苦水使全村人团结起来,滋润着生命,就这么活下去。 (节选自陕西人民出版社《贾平凹文集》,有删改) 17.小说以“药罐”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18.第⑦段对许家二婶的刻画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19.“老社长”是贯穿小说始终的一个人物,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6分) 20.结合全文,探究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丰富意蕴。(6分) 六、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立于山顶,凌驾万物而得游目骋怀之乐,蔽于云雾浓厚; 安于山谷,居住木屋而知芳草花林之色,困于井口狭小。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语文阶段性检测参考答案 2016.12 1.B(偶:相对,相聚。) 2.D(都是代词,指屈原。A项,介词,趁机/介词,凭借;B项,副词,反而/副词,竟然; C项,介词,把/介词,认为。) 3.A(此句没有词类活用现象。B项,名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D项,名词作状语,用膝。) 4. B(B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余为宾语前置句。) 5.A(A论载,编辑记录;B古义:遗业,今义:最低的等级或品类;C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地区的简称;D古义:没有才能今义:品性不好。) 6. C(第一个真正举行封禅大典的是秦始皇。) 7.A(舍:安排住处) 8.B(①表现淮南王的成长经历;⑤表现淮南王死前的后悔自责;⑥交代淮南王死因。) 9.C(淮南王最后也有悔意,注意理解“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 10.⑴皇上哀悯(怜)厉王的心愿,出于手足亲情,不予治罪,赦免了他。(“伤”“亲”“治”各1分) ⑵孔子知道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政治主张无法实行,便褒贬评定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是非,作为天下评判是非的标准。(一句1分) ⑶俗话说:“鼓励并顺从好的,纠正并制止不好的,所以君臣之间能亲密无间。”(一句1分) 参考译文: 淮南厉王刘长,是汉高祖的小儿子。他母亲是过去赵王张敖的妃嫔。高祖八年(前199),高皇帝从东垣县经过赵国,赵王把厉王的母亲献给他。她受到皇上宠幸,怀下身孕。从此赵王张敖不敢让她住在宫内,为她另建外宫居住。次年赵相贯高等人在柏人县谋弑高祖的事情被朝廷发觉,赵王也一并被捕获罪,他的母亲、兄弟和妃嫔悉遭拘捕,囚入河内郡官府。厉王母亲也被抓,她在囚禁中对狱吏说:“我受到皇上宠幸,已有身孕。”狱吏如实禀报,皇上正因赵王的事气恼,没有理会厉王母亲的申诉。厉王母亲的弟弟赵兼拜托辟阳侯审食其(yìjī)告知吕后,吕后妒嫉,不肯向皇上进言求情,辟阳侯便不再尽力相劝。厉王母亲生下厉王后,心中怨恨而自杀。狱吏抱着厉王送到皇上面前,皇上后悔莫及,下令吕后收养他,并在真定县安葬了厉王的母亲。 高祖十一年(前196)七月,淮南王黥(qíng)布谋反,皇上遂立儿子刘长为淮南王,让他掌管昔日黥布领属的四郡封地。皇上亲自率军出征,剿灭了黥布,于是厉王即淮南王位。厉王自幼丧母,一直依附吕后长大,因此孝惠帝和吕后当政时期他有幸免遭政治祸患。但是,他心中一直怨恨辟阳侯而不敢发作。 至孝文帝即位,淮南王自视与皇上关系最亲,骄横不逊,一再违法乱纪。皇上念及手足亲情,时常宽容赦免他的过失。孝文帝三年(前177),淮南王自封国入朝,态度甚为傲慢。他跟随皇上到御苑打猎,和皇上同乘一辆车驾,还常常称呼皇上为“大哥”。厉王有才智和勇力,能奋力举起重鼎,于是前往辟阳侯府上求见。辟阳侯出来见他,他便取出藏在袖中的铁椎捶击辟阳侯,又命随从魏敬杀死了他。事后厉王驰马奔至宫中,向皇上袒身谢罪道:我母亲本不该因赵国谋反事获罪,那时辟阳侯若肯竭力相救就能得到吕后的帮助,但他不力争,这是第一桩罪;赵王如意母子无罪,吕后蓄意杀害他们,而辟阳侯不尽力劝阻,这是第二桩罪;吕后封吕家亲戚为王,意欲危夺刘氏天下,辟阳侯不挺身抗争,这是第三桩罪。我为天下人杀死危害社稷的奸臣辟阳侯,为母亲报了仇,特来朝中跪伏请罪。”皇上哀悯厉王的心愿,出于手足亲情,不予治罪,赦免了他。这一时期,薄太后和太子以及列位大臣都惧怕厉王,因此厉王返国后越发骄纵肆志,不依朝廷法令行事,出入宫中皆号令警戒清道,还称自己发布的命令为“制”,另搞一套文法,一切模仿天子的声威。 孝文帝六年(前174),厉王让男子但等七十人和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商议,策划用四十辆大货车在谷口县谋反起事,并派出使者前往闽越、匈奴各处联络。朝廷发觉此事,治罪谋反者,派使臣召淮南王入京,他来到长安。朝廷尽杀刘长的同谋者,于是命淮南王启程,一路用辎车囚载,令沿途各县递解入蜀。当时袁盎劝谏皇上说:“皇上一向骄宠淮南王,不为他安排严正的太傅和国相去劝导,才使他落到如此境地。再说淮南王性情刚烈,现在粗暴地摧折他,臣很担忧他会突然在途中身染风寒患病而死。陛下若落得杀弟的恶名如何是好!”皇上说:“我只是让他尝尝苦头罢了,就会让他回来的。”沿途各县送押淮南王的人都不敢打开囚车的封门,于是淮南王对仆人说:“谁说你老子我是勇猛的人?我哪里还能勇猛!我因为骄纵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终于陷入这种困境。人生在世,怎能忍受如此郁闷!”于是绝食身亡。囚车行至雍县,县令打开封门,把刘长的死讯上报天子。皇上哭得很伤心,对袁盎说:“我不听你的劝告,终至淮南王身死。”袁盎说:“事已无可奈何,望陛下好自宽解。”皇上说:“怎么办好呢?”袁盎回答:“只要斩丞相、御史来向天下人谢罪就行了。”于是皇上命令丞相、御史收捕拷问各县押送淮南王而不予开封进食者,(把他们)一律弃市问斩。然后按照列侯的礼仪在雍县安葬了淮南王,并安置三十户人家守冢祭祀。 11.C(油然:自然,从容) 12.B(表目的连词,来;A代词,他/助词,取独;C副词,表反问/代词,自己;D副词,却/副词,才) 13.⑴常人(匹夫)受到侮辱,挺身而出,有勇无谋,不能忍;而大勇者处变不惊,志向远大,能忍。 ⑵张良先前冒险阻击秦王之时,不能忍;后来圯上老人授其书,张良学会了忍,并成就大事。 ⑶写楚汉相争:项羽,轻用其锋而不能忍;刘邦,“养其全锋,以待其弊”是为能忍。(一点1分,共3分) 14.⑴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命宝贵,而盗贼也不足以使他们死有所值。(“可爱”“不足以死”句意通顺各1分) ⑵况且我未能得到素有训练的将士,这就是所说的‘赶着街市上的老百姓去打仗’,这种情况下非得把将士们置之死地,使人人为保全自己而战不可。(一句1分) 参考译文: 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以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故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张良被桥上老人授给兵书这件事,确实很古怪。但是,又怎么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隐居君子出来考验张良呢?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当作神仙,也太荒谬了。再说,桥上老人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授给张良兵书(而在于使张良能有所忍,以就大事)。 在韩国已灭亡时,秦国正很强盛,秦王政用刀锯、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那种住在家里平白无故被抓去杀头灭族的人,数也数不清。就是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没有再施展本领的机会了。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而他在锋芒之势上,是没有可乘之机的。张良压不住他对秦王愤怒的情感,以他个人的力量,在一次狙击中求得一时的痛快,虽然侥幸没有死,那间隙连一根头发也容纳不下,也太危险了! 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命宝贵,死在盗贼手里太不值得。张良有超过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样深谋远虑之事,反而只想采用荆轲、聂政行刺的小计谋,侥幸没有死掉,这必定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故意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的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凭借这点而成就大功业,所以到最后,老人说:“这个年幼的人可以教育了。” 楚庄王攻打郑国,郑襄公脱去上衣裸露身体、牵了羊来迎接。庄王说:“国君能够对人谦让,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就此放弃对郑国的进攻。越王勾践在会稽陷於困境,他到吴国去做奴仆,好几年都不懈怠。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做人下人的,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那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而担心他的度量不够,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轻人刚强锐利的脾气,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愤去成就远大的谋略。为什么这样说呢?老人和张良并没有平生的老交情,突然在郊野之间相遇,却拿奴仆的低贱之事来让张良做,张良很自然而不觉得怪异,这自然,秦始皇不能使他惊恐,项羽不能使他发怒。 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因此随随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汉高祖能忍耐,保养那完整的刀锋(把自己的精锐实力保养得很好,等待对方的衰弊),这是张良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 司马迁本来猜想张良的形貌一定是魁梧奇伟的,谁料到他的长相竟然像妇人女子,与他的志气和度量不相称。啊!这就是张良之所以成为张良吧(言外之意:正因为张良有能忍之大度,所以,尽管他状貌如妇人,却能成就大业,远比外表魁梧的。 15.⑴空,空阔、旷远,形象描绘了江面上雨后空阔迷蒙的景象,表达作者孤寂之情。(每点1分) ⑵①选取典型景物(暮霞、宾鸿、古戍、旗、荒村、犬稀);②富有层次(由高到低,由远及近;暮霞、宾鸿是仰观,旗迥、荒村是远眺,闻犬稀是近听);③视听结合(古戍、旗迥、荒村是视觉,犬稀是听觉);④动静结合(宾鸿飞是动景,古戍、旗迥、荒村是静景);⑤比喻(宾鸿自况自喻);⑥白描。(答出四点即可) ⑶仕途遭贬的失意;旅居异地的孤寂;秋夜难捱的愁苦。(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16. ⑴中于事君 ⑵上服度则六亲固 ⑶信而见疑 ⑷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⑸胜败兵家事不期 ⑹置之亡地而后存 17.“药罐”是全文线索,串联起一幅幅乡村风俗画;“药罐”是写实,更是苦难生活的象征。(每层2分,4分) 18.运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人物的语言(“拿来”)、动作(舔饭勺)和心理(“倒了多可惜”),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一个节俭、纯朴,又有些愚昧的农村妇女形象。 (手法和简析各1分,人物形象2分。) 19.⑴老社长是情节发展的推动因素,他吃药才有村民借药罐吃药渣的故事;⑵老社长和村民们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逼真表现出村民贫穷的生存状态;⑶老社长那点药渣的“好处”被村民久久记住,从侧面衬托出村民的善良。(每层2分,共6分) 20.⑴苦汁一样的日子不应该被忘记,这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⑵ “苦口的汁水”能挽救村民的生命,苦难生活能磨砺人的意志; ⑶艰难的日子能聚拢、维系人心,困苦中更需要团结一致; ⑷艰难的日子也能滋润生命,苦难中的人生命力最顽强; ⑸再艰难的日子也能熬过去,永远不要失去对未来的希望。 (每点2分,共6分。任意三个角度回答均可。) 21.参照2016年江苏卷作文阅卷标准 【审题立意】 (1)无论眼界高低,无论处境好坏,所闻所感都有其美好与局限性; (2)不必艳羡他人通晓古今中外,纷繁之中有杂乱; (3)不必自卑于所见甚浅,踏实平淡也有韵味; (4)热爱并理性客观地对待自己所处的世界; (5)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 (6)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