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板块1语言文字运用字音、字形、词语、衔接专题卷一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字音、字形、词语、衔接 专题卷(一) (建议用时:40 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四十多年前,在贵州下乡当知青的时候,我曾经跟着两个年长的朋友匆匆到过一趟昆明, 事后却没有对这个毗.邻省份留下任何印象。到了现在,我对这个“彩云之南”的历史知识, 依然匮.乏得很。云南遗存历史资料不足,一方面固然是由于____①____,(不免/难免)受了 历史记载.的冷落;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历史记载,原本就只关注汉族中心区域 的朝代更叠.、风云变幻,常常并不很留意隔山隔水的边陲.,所以在常见历史文献中,这一区 域的记载总是显得支离破碎。特别是那些非汉族人的生活世界,除了好奇或者猎奇的“采风 者”,或者奉命巡视边疆的官吏,偶尔写一些“竹枝词”,画一些“蛮夷图”之外,很少有 人真的对它做过深入(考查/考察)和仔细描述。 可是随着西风东渐.,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洋和东洋的学者纷至沓来,对中国学术形成了 巨大冲击。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关注(重心/中心)与传统中国学者大相径庭。他们不仅对“中 心”的汉族中国有别出心裁的解释,也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 虽然对“主流”的儒家一如既往地研究,但对“支脉”的佛教、道教、三夷教、天主教更有 巨大的热情;____②____。这种对于“边沿.”“支脉”和“下层”的研究,特别表现在宗教 学、人类学、地理学、语言学等领域中。 1.文中加点字的字形和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匮.乏 毗.(bǐ)邻 B.更叠. 记载.(zǎi) C.边陲. 东渐.(jiān) D.边沿. 盎.(ànɡ)然 C [A 项,毗.邻 pí;B 项,叠-迭;D 项,沿-缘。]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不免 考察 重心 B.难免 考察 中心 C.难免 考查 重心 D.不免 考查 中心 A [“不免”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而自然导致某种结果。“难免”表示某种原因很可能导 致某种结果,虽然主观上不愿意这种结果出现,但客观上又很难完全避免。此处没有很难避 免的意思。“考察”着重指观察、调查、研究,目的是取得材料,研究事物,如山川、地形、 地质、工程、运动等,都是“考察”对象。“考查”着重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检查、衡量,目 的是评定或审核,对象常是人们的所作所为,如学习成绩、业务、工作、言论等。此处根据 对象应选“考察”。“中心”“重心”都表示事物的主要部分。“重心”表示事物最重要、最关 键的部分,“中心”表示事物内部周围所环绕的中央部分。此处说的是关注的主要内容不同, 应选“重心”。]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①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把它划出国境之外 ②虽然关注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但更关注过去历史文献中往 往缺席的“下层”文化 B.①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 ②对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述,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往 往缺席的“下层”却更为关注 C.①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把它划出国境之外 ②对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述,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往 往缺席的“下层”却更为关注 D.①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 ②虽然关注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但更关注过去历史文献中往 往缺席的“下层”文化 B [从第①空所给的备选语句看,共有两种句式,一是“把”字句,二是“被”字句。 根据陈述对象的一致性原则,应该选用“被”字句。据此排除 A、C 两项。第②空,所选语 句要和横线前语句的“对……对……”句式保持一致,内容上有所承接。据此排除 D项。]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4~6 题。 【导学号:98142005】 我看到了不屈不挠、生命飞扬的自然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刹.那间,我感动不已。 我在(琢磨/捉摸)中再次抬起头,仰望古塔上的一团绿荫以及翱.翔在它周围的鸟儿,我 分明感觉飞鸟才是给这树、这塔以生存的施与.者。因为塔内堆积的鸟粪给盘根错结.的根蔓提 供了(必要/必须)的养分,使宛若蛇虬.的根茎不断(延伸/延续)。而且推而远之,这存活塔顶 的绿色华盖,也不知道是仰仗何年何月何只鸟雀,衔落于塔顶的树种造就了这棵树的最初生 命。日复一日,由于树的根须不断渗入塔的缝隙吸取大地的精华,于是又营造了塔内湿润的 空间。鸟、树和塔是如此的相互厮.守、依存,难割难舍,最终在天地之间顶托了一道秾.丽的 风景与和谐统一的煌煌气象,这是天意?这是缘分?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几乎要双手合 十向这座古塔顶礼模.拜了。 4.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刹.(shà)那间 厮.守 B.施与.(yú) 盘根错结. C.蛇虬.(qiú) 翱.翔 D.秾.(nónɡ)丽 顶礼模.拜 C [A 项,刹(chà)那间;B项,施与(yǔ),盘根错节;C 项,无错误;D项,顶礼膜拜。]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5.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琢磨 必须 延续 B.捉摸 必须 延伸 C.捉摸 必要 延续 D.琢磨 必要 延伸 D [捉摸: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式)。琢磨:思索,考虑。此处表示反复思索,应用 “琢磨”。必须:副词,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多作状语。必要:形容词,不 可缺少。多作定语。此处应用“必要”。延伸:延长;伸展。延续:照原来样子继续下去; 延长下去。此处应用“延伸”。] 6.依次填入原文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①这本无生命的石头恐怕早已坍塌于荒野下 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古塔完全被树根抬举起来 ③终于觉察古塔是被树根簇拥着、裹挟着 ④感叹之余,围绕着古塔,我转了一圈 ⑤假如没有众多的树根以顽强之力护卫古塔 A.⑤①④③② B.③①②⑤④ C.④③②⑤① D.②⑤③④① C [作答本题,注意联系上下文,把握语境。所给六个句子中④与横线前语句联系密切, 由所观景象而产生“感叹”,从而绕古塔观察。③②是绕古塔观察后的发现,即树根抬举古 塔。⑤①反面假设没有树根护卫古塔的情况。了解了这些,即可得出答案为 C。] 三、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 7~9 题。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冬雪、温泉这“五绝”著称。 其中,冬雪只有在冬季才可见到 ; ① 而云海在冬季出现的概率也远远高于夏季,其时 , ② 峰、石、 松(隐现/隐没)于云海之中,影影绰绰..,亦真亦幻,恍如人间仙境。 冬日,皑皑白雪,遍铺峰峦.,处处冰雕玉砌.(qiè),千姿百态,令人仿佛置身童话世界。 雾凇、冰挂等也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一道亮丽风景。“一夜寒风起,万树银花开” 。 ③ 百里黄 山,一夜之间玉树琼枝,分外妖娆.(ráo)。棵棵黄山松婉.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 放。满树满枝的雾凇 、 ④ 冰挂,仿佛珠帘长垂,风吹树动,万籁..有声,和谐有节,清脆悦耳, 如闻仙乐。 冬天的黄山云海气势磅.(pánɡ)礴,比其他季节显得更加奇绝壮观。清晨雪霁.(qì),红日 东升,霞光万道,(辐射/映射)在云海之上,霎时间(云谲波诡/色彩斑斓),鲜艳夺目,形成 了奇妙壮观的霞铺云奇景。 7.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A.影影绰绰.. 雪霁.(qì) B.峰峦. 冰雕玉砌.(qiè) C.万籁..有声 妖娆.(ráo) D.婉.若 气势磅.(pánɡ)礴 C [A 项,“霁”读 jì;B 项,“砌”读 qì,D 项,“婉”应为“宛”。] 8.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隐现 辐射 云谲波诡 B.隐现 映射 色彩斑斓 C.隐没 辐射 色彩斑斓 D.隐没 映射 云谲波诡 B [隐没:隐蔽;渐渐看不见。隐现:时隐时现;不清晰地显现。后文中“影影绰绰” 一词表明“峰、石、松”是时隐时现的。故此处应用“隐现”。映射:照射。辐射:从中心 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指热辐射,也指光线、无线电波等电磁波的传播。这里指霞 光照射到云海上,应用“映射”。云谲波诡: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 态,后多用来形容事态或文笔变幻莫测。色彩斑斓:形容色彩灿烂的样子或形容生活或文学 作品等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根据后面的“鲜艳夺目”可知,此处应用“色彩斑斓”。] 9.文中画横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① B.② C.③ D.④ C [③处的句号,应放在后引号的里面。] 四、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 10~12 题。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李叔同大师曾说过一句话 , ① 不近人情,_____ ; ② 不体物情,一生 俱成梦境。大意是说,性情乖张不通人情世故,则举步维艰....;自行其是....不顾客观规律,则一 事无成。李叔同一生据于儒,依于道,逃于禅,中年出家号弘一法师。这句话是他(综/宗) 其一生为人处世的总结,十分精到..。北伐成功后,浙江省政府要毁寺逐僧。当时的寺庙大师 们仓皇失措....,而佛教徒更是忧心忡忡....。________________,李叔同(启用/起用)自己强大的 人际关系,写了一封很有分量..的信——《致浙江省当局蔡元培先生等》,顺利地挽救了一省 的宗教事业。《红楼梦》中有一副有名的对联与这句话(殊途同归/异曲同工) —— ③ 世事洞明皆 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便是“体物情” , ④ “人情练达”便是“近人情”。然 而,性格乖僻..的贾宝玉终日依红倚翠,不知外出与人来往,可谓“不近人情”;深居侯门..不 问世事亦不读书,可谓“不体物情”。 10.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A.综 起用 殊途同归 B.宗 起用 异曲同工 C.宗 启用 殊途同归 D.综 启用 异曲同工 D [“宗”作为动词,指在学术或文艺上效法。“综”作为动词,有“总起来”“聚在 一起”的意思。根据后面的“其一生为人处世的总结”可知,应用“综”。“起用”指重新 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也指提拔使用。“启用”指开始使用。“起用”的对象是人不是物。 “启用”的对象是物不是人。根据后面“强大的人际关系”可知,应用“启用”。“殊途同归” 指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异曲同工” 指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 好的效果。“异曲同工”偏重于做法不同而取得同样好的效果。“殊途同归”偏重于方法、道 路不同而结果、目的相同。根据语境,应用“异曲同工”。] 11.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举足尽是危机 就在火烧眉毛之际 B.危机尽在举足 火烧眉毛的时刻到了 C.举足尽是危机 火烧眉毛的时刻到了 D.危机尽在举足 就在火烧眉毛之际 A [第一个横线处,可根据后面的解释“性情乖张不通人情世故,则举步维艰”来判断; 还可根据语言的整齐性也就是“整句”的对举性来判断,即依据“一生俱成梦境”来考虑。 第二个横线处,根据语境可知,此处应填强调时间紧急的状语,即“就在火烧眉毛之际”。] 12.文中画横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① B.② C.③ D.④ A [①处中的逗号应改为冒号。]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3~15 题。 站在凌空高架的透明玻璃上,(鸟瞰/俯瞰)脚下的悬崖绝壁、①青山绿水,云中漫步的 悠闲会带给游客一种脱离尘世的感觉。这样的场景已(不仅仅/不单单)存在于神话剧中, ________,当然,能否(享用/享受)到类似意境还要看你胆儿是否大 ? ② 据悉,张家界景区这条看着就让人腿软的玻璃栈道给人带来的刺激震撼感可与举世闻名 的美国大峡谷玻璃走廊“天空之路”相媲美。晴天时,蓝天和白云的倒影铺满了整条栈道, 让人在对脚下的透明战战兢兢之余,更乐享于踏云而行的快感;③云雾天气时,玻璃栈道则 在雾中若隐若现,天上人间的美景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为了让游客零瑕疵地透过玻璃桥看到美丽的风景,________,以保持玻璃桥的透明和干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净。如果你够胆儿,一定要挑战天门山山顶的东方“天空之路” 。 ④ 13.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鸟瞰 不单单 享受 B.鸟瞰 不仅仅 享用 C.俯瞰 不仅仅 享受 D.俯瞰 不单单 享用 C [“俯瞰”,俯视,低头向下,从高处往下看,强调看的姿势;“鸟瞰”,从高处俯 视,概略地观察,强调从高空位置的视角,广义上它不等于“俯视”。“不单单”和“不仅 仅”都有不只、不但的意思,表示一种递进关系,但前者是口语词,后者是书面词。“享受” 强调在心理上或生活上得到满足,要求和愿望得以实现;“享用”强调使用或食用某种东西 而得到满足。] 14.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这样的体验各景区火爆的玻璃桥会给你带来 上桥的游客均被要求戴上鞋套 B.各景区火爆的玻璃桥会给你带来这样的体验 要求上桥的游客均戴上鞋套 C.这样的体验各景区火爆的玻璃桥会给你带来 要求上桥的游客均戴上鞋套 D.各景区火爆的玻璃桥会给你带来这样的体验 上桥的游客均被要求戴上鞋套 D [前一空,“各景区火爆的玻璃桥会给你带来这样的体验”在表达上比“这样的体验 各景区火爆的玻璃桥会给你带来”更通顺流畅,且和上下文语意连贯。后一空,如果填“要 求上桥的游客均戴上鞋套”,整个句子没有一个主语,不恰当。] 15.文中画横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① B.② C.③ D.④ B [②处的问号改为句号。] 六、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6~18 题。 “一千三百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八百年前,这里崛起泽被一方的盐场;五百年前, 这里遍布农桑兴盛的田园;三百年前,这里成为商贾辐辏..的市集;一百年前,这里更是人文.. 荟萃..的名镇 。 ① ”在上海浦东新区新场镇,人人都会说上这样一段当地的“履历..” 。 ② 作为浦东新区最后一块文化遗产,新场镇完整地保留着庭院深深、宅园相连的江南水乡 古镇(风貌/风采)。新场镇似乎有意保持低调,即便被贴上华语大片《色·戒》、③《叶问》 取景地的标签,也依旧(持续/延续)沧桑..静默。这里青石板铺成的老街——④洪东街和洪西 街,被熙来攘往....的步履(踏/蹭)得锃亮..。相互掩映的明清建筑,奇檐斗拱,古旧斑驳。老店 门口,挑起的酒幡在轻风细雨中飘摇。沿河人家皆是清一色的瓦屋顶,户户枕河,家家临水,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水埠小桥一重又一重,处处流淌着静谧。清末风格的奚家厅营造出“里弄深处有人家”的惊 喜,而奚家东厅却是中西合璧....的老建筑,中式木雕工艺装饰和西式罗马柱结合,相得亦彰....。 16.文中加点的词语,字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辐辏.(còu) 人文荟萃 B.履.(lǚ)历 熙来攘往 C.沧.(cānɡ)桑 中西合璧 D.锃.(zhènɡ)亮 相得亦彰 D [“锃”应读“zènɡ”,“亦”应为“益”。] 17.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风貌 持续 蹭 B.风采 持续 踏 C.风采 延续 蹭 D.风貌 延续 踏 D [风采:风度神采;文采。风貌:风格和面貌;风采相貌;景象。根据语境可知,第 一处是说新场镇保留着江南水乡古镇原来的景象,应选“风貌”。持续:延续不断。延续: 照原来样子继续下去;延长下去。由括号前的“依旧”可知,第二处应选有“照原来样子” 意思的“延续”。蹭:摩擦;慢吞吞地行动。踏:踩;在现场(查勘)。根据括号前的“熙来 攘往的步履”可知,第三处应选“踏”。] 18.文中横线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① B.② C.③ D.④ C [③处的顿号删掉,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一弯新月形的山崖上,密如蜂房地分布着三百余个龛窟..,造像近万尊。这里既有唐代造 像的浑厚大气....、五代造像的小巧玲珑..,又有宋代造像的精致..柔美..,被誉为“唐宋石刻陈列 馆”。其中最精华的是观音造像,达一百多尊。她们衿持..地露出若隐若现的微笑,秀美丰满, 婀娜多姿....,目光(清澈/澄澈),闪耀着人性的光泽。净瓶观音头戴花冠,赤足立于莲台之上, 左手提净瓶,右手持杨柳枝,向人间遍洒甘露;水月观音跷腿坐在金刚台上,着荷叶形短披 肩,袒胸霞臂,右手轻拈衣衫一角,静观水中之月而证道,①宝珠观音褒衣博带,发丝垂肩, 表情娴静..,②仪态(端庄/端正),手中的宝珠发出毫光……③徜徉在这目不遐接....的艺术长廊 里,会有一种来到了选美大赛现场的(感觉/错觉)。这哪里是佛门?④分明是一次人间美的 展示! 19.文中加点的词语,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龛.(kānɡ)窟 浑厚大气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B.玲.(línɡ)珑 精致柔美 C.婀娜.(nuó)多姿 衿持 D.娴.(xián)静 目不遐接 B [A 项,“龛”应读“kān”;C 项,“衿持”应为“矜持”;D 项,“目不遐接”应为 “目不暇接”。] 20.依次填入选文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澄澈 端正 感觉 B.清澈 端正 错觉 C.澄澈 端庄 错觉 D.清澈 端庄 感觉 C [澄澈:清澈透明。清澈:清而透明。两词意思相近,但“澄澈”内涵更丰富,此处 用“澄澈”更合适。端正:物体不歪斜;物体各部分保持应有的平衡状态。端庄:端正庄重。 此处说的是人的仪态,应用“端庄”。感觉:是一种心理过程。错觉: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 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感觉。根据语境应选“错觉”。] 21.文中横线处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① B.② C.③ D.④ A [①处的逗号改为分号。] 八、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22~24 题。 那云蒸腾..着,翻滚着,涌动着,①……在谷底上演着一场大戏;②又仿佛天神和众精灵 都出动了,开一个盛大的舞会。那云一忽儿涌上那深渊..般的峡谷....,.一忽儿又....(.平铺../.平展..).开. 来.,.抹了山头....。.静一静...,.别出声...,.看它如何变戏法.......。.不一会儿....,.那云又舒卷着......,.仿佛大家闰..... 秀.,不急不燥....,轻轻挪动,沉下去,沉下去……于是一座座山头,慢慢显露出来,像一座座 岛屿。而那浓厚的云,就浮在山腰。世界霎时..安静了!其实那是在酝酿..一个更大的玄机。果 然,又一场表演开始了。但见山谷中云雾又涌动了起来……像万马奔腾....,又像一面巨大的旗 帜在(挥舞/飘扬),那云奔腾向下,奔腾向上……山谷中传来一阵阵声浪。噢——③,人们 满脸的兴奋,已完全忘乎所以....。停!停!大自然的指挥棒忽然顿在了半空!那云都(安静/ 宁静)了下来,停在露出山尖的位置,一动不动。就这样!就这样!你们准备拍照吧。抓紧! 抓紧!④这就是黄山云海。 22.文中加点的词语,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蒸.(zhēnɡ)腾 大家闰秀 B.霎.时(chà) 万马奔腾 C.深渊.(yuān) 不急不燥 D.酝酿.(niànɡ) 忘乎所以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D [A 项,“闰”应为“闺”;B项,“霎”应读“shà”;C 项,“燥”应为“躁”。] 23.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平铺 挥舞 宁静 B.平展 挥舞 安静 C.平展 飘扬 宁静 D.平铺 飘扬 安静 D [平铺:平着铺展开。平展:①(地势)平坦而宽敞;②平而舒展。与后面的“开来” 较搭配的是“平铺”。飘扬:在空中随风摆动。挥舞:举起手臂(连同拿着的东西)摇动。根 据前面的“一面巨大的旗帜”可知,第二处选“飘扬”更好。安静:①没有声音,没有吵闹 和喧哗;②安稳平静;③沉静稳重。宁静:(环境、心情)安静。第三处指云的动作停了下来, 应选“安静”。] 24.文中横线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① B.② C.③ D.④ A [①处的逗号去掉。]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5~27 题。 在暮色压顶的时刻,我在山脚前(徘徊/徜徉),一点点地找回自己,定一定被震.撼了的 惊魂。晚风起了,夹着细沙,________。沙漠的月亮,也特别清冷。山脚前有(一泓/一道) 泉流,汩汩有声。抬头看看,侧耳听听,我的思路稍见头绪。 这里的雕塑都有脉博.和呼吸,挂着吟笑和娇嗔.,千年不枯。________,笔触奔放得如同 剑戟。那个年代战事频繁,驰骋沙场的又多北方骠.壮之士,强悍与苦难(汇合/会合),流泄. 到了石窟的洞壁。为什么甘肃艺术家只是在这里撷.取了一个舞姿,就能引起全国性的狂热? 为什么张大千举着油灯从这里带走一些线条,就能风靡.世界画坛?什么时候,哪一位大手笔 的艺术家,能告诉我莫高窟的真正奥密.? 25.文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震.撼 娇嗔.(chēn) B.脉博. 骠.壮(biāo) C.流泄. 撷.取(xié) D.奥密. 风靡.(mǐ) A [A 项,全部正确。B项,“脉博”应为“脉搏”;“骠壮”中的“骠”应读“piào”。 C项,“流泄”应为“流泻”。D 项,“奥密”应为“奥秘”。] 26.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徘徊 一道 会合 B.徜徉 一道 会合 C.徜徉 一泓 汇合 D.徘徊 一泓 汇合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D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比喻 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根据“定一定被震撼了的惊魂”可知,此处应选用“徘 徊”。一道:用于江、河和某些长条形的东西。一泓:清水一片或一道。根据语境,此处应 选用“一泓”。会合:聚集到一起。汇合:(水流)聚集,常比喻抽象事物(意志、力量等)汇 聚在一起。此处用于抽象的“强悍与苦难”,应选用“汇合”。] 27.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吹得脸颊发疼 色泽浓沉得如同立体 B.脸颊被吹得发疼 如同立体的浓沉色泽 C.吹得脸颊发疼 如同立体的浓沉色泽 D.脸颊被吹得发疼 色泽浓沉得如同立体 A [第一空,前面的句子“晚风起了,夹着细沙”的主语是“晚风”,根据主语一致的 原则,应填“吹得脸颊发疼”。第二空,根据其后面的句子“笔触奔放得如同剑戟”的句式 可知,此处应填“色泽浓沉得如同立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