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唐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唐山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那年及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大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不能打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6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汉时期,“民之反,多农与士结合,易成”;宋明时期,“民之反,农而已,士稍也,易败”。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完善 B. 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 C. 监察制度得到了完善 D. 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宋明时期,民之反,农而已,士稍也,易败”体现的是宋明时期士人知识分子很少参与起义,这主要和科举制对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有关,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A选项排除;心学强调的是心是万物的本源,材料未涉及,B选项排除;材料与监察制度的完善无关,C选项排除。 2.观察图一和图二,与19世纪末清朝疆域面积变化无关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俄国 D. 日本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法国对中国的侵略主要以商品输出为主,并未涉及土地的割让,因此19世纪末清朝的疆域变化与法国无关,B选项符合题意;英国在《南京条约》中割让了香港岛,A选项排除;俄国强行割让了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C选项排除;日本在《马关条约》中强行割让了中国的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D选项排除。 3.“1940年以后,日本的食物、日用品、衣物等生活必需品被迫实行配给制。……到1945年7月,日本每人每日供应粮食定量仅有280克,其中尚有17.8%的杂谷、薯类等待用品。”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 日本民众节衣缩食支持对外战争 B. 日本国内经济危机严重 C. 中国抗战对日本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 D. 日本实行以战养战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到1945年7月,日本每人每日供应粮食定量仅有280克,其中尚有17.8%的杂谷、薯类等待用品”可知体现的是日本将大量的食物输送前线支援战争,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抗战对日本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C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属于表现,不属于原因,排除;日本国内经济危机严重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以战养战指的是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材料未涉及,D选项排除。 4.邓小平在1984年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材料中的“独立自主”的含义是 A. 实行等距离外交 B. 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 C. 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不参考别国建议 D. 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保持中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独立自主”指的是中国在对外交往中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者大国集团,在外交上独立自主,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属于对“独立自主”含义的曲解,排除。 5. 《十二铜表法》共有108条条款,司法属性的民事法律在整个法典中占非常突出的地位,约占总条款的49.2%。其中有关纯民事的法规有38条,占总量的35.2%。设计民事或民事化的法规有16条,占总数的14.8%。据此判断该法典 A. 最大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 B. 凸显私法在法律中的地位最重要 C. 体现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 D. 适应了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需求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司法属性的民事法律在整个法典中占非常突出的地位,约占总条款的49.2%”体现的是《十二铜表法》侧重对民事法律,说明该法典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选项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维护的仍然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A选项排除;B选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排除;《十二铜表法》颁布时期的罗马处于共和国时代,D选项排除。 6.德意志的整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制定出各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这反映了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 A. 体现议会民主政治特色 B. 具有传统与近代的混合型 C. 带有明显的君主专制色彩 D. 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德意志的整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体现的是德国君主立宪制的保守一面;材料“制定出各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现的是德国君主立宪制对经济近代化的助推作用,因此反映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具有传统与近代的混合型,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无法体现德意志君主立宪制保守的一面,排除;CD选项无法体现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对德国近代化的助推作用,排除。 7.西方有人认为:“一带一路”规划就是确定让中国过剩产能“走出去”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中国学者对此基本持反对意见,其理由有可能是马歇尔计划 A. 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B. 奠定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C. 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D. 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一带一路”规划是为了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或地区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而马歇尔计划则是美国运用经济手段来控制西欧,最终导致了欧洲的分裂和对峙,故选C。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排除A;雅尔塔会议奠定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排除B;北约和华约的先后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排除D。 【点睛】抓住中国“一带一路”规划和马歇尔计划两者不同的性质即可作出判断。 8.“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彻底改变。下列关于“市”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夜市 B. 汉代草市已经初具规模 C. 唐代夜市已经相当普遍 D. 宋代形成繁荣的商业街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由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使商业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成繁荣的商业街,D选项符合题意;夜市的出现在唐朝中后期出现,A选项排除;草市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B选项排除;宋以后夜市相当普遍,唐朝的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间限制,C选项排除。 9.“道光季年,中外通商后,凡西人之以货物运至中国者,陆离光怪,几于莫可名言。华人争相购归,以供日用。初抵行于通商各口岸,久之而各省内地亦皆争相爱慕,无不以改用洋货为奢豪。”材料直接说明当时中国的社会生活 A. 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B. 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过程 C. 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 D. 随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变化而不断加深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初抵行于通商各口岸,久之而各省内地亦皆争相爱慕,无不以改用洋货为奢豪”体现的是洋货的使用由通商口岸到内地,这主要和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有关,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中国人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B选项排除;社会生活存在地区差异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并非强调的是中国自身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D选项排除。 10.周立波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完整地描写了湖南省一个叫清溪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发展过程。《山乡巨变》反应的历史事件是 A. 土地改革运动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完整地描写了湖南省一个叫清溪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发展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到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生产合作社的过程,最终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变革,C选项符合题意;土地改革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征是“一大二公”,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最大特征是农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D选项排除。 11.自从《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广泛传播后,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看成是金银当瓦“人间天堂”,有很多人沉迷于“寻金热”之中,上至国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 新航路的开辟 B. 商品经济发展 C. 中国逐渐落后世界 D. 拜金主义盛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看成是金银当瓦的“人间天堂”,有很多人沉迷于“寻金热”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出现寻金热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对黄金的需求量大,B选项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是这一现象出现的结果,A选项排除;中国逐渐落后世界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拜金主义的出现属于表象,从根本上来看仍然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D选项排除。 12.研读下表,该表反映出 A.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B. 工业革命始于重工业 C. 工业生产实践促进技术革新 D.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从1705年到1769年的英国生产工具不断变化,这主要和工业生产实践推动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A选项排除;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源于轻工业,B选项排除;瓦特改良蒸汽机后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D选项排除。 13.19世纪下半期以来,英国工业避开世界市场的竞争,转到安全的、受到保护的帝国市场,帝国因此作为缓冲避免了锐意创新的需要……长此以往导致了其经济的衰落。据此可知,英国经济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 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B. 过分重视国内市场 C. 科学技术的滞后 D. 对殖民地的依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下半期以来,英国工业避开世界市场的竞争,转到安全的、受到保护的帝国市场,帝国因此作为缓冲避免了锐意创新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叶英国国确立了日不落帝国的地位,拥有了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不需要进行技术革新也能从殖民地获得巨大的利润,而对技术革新的忽视也是导致后来英国走向衰落的主要因素,D选项符合题意;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就已经开始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重商主义政策被废除,A选项排除;英国主要依赖的是海外市场,B选项排除;C选项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 14. 如图所示的曲线反应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A. 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 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 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 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史实和图中曲线可以判断,农产品价格危机发生在1933年新政实施前应呈现下降趋势,这与图中上升不符,故A项错误。施行以工代赈的措施,但在一年内即把失业率解决到比1929年危机前还好,违背事实,故B项错误。整顿全国金融,并成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保障存款人利益,银行业局面混乱最先得到改观,银行倒闭数量在1933年新政实施后呈现下降趋势,C项正确。以工代赈,解决工人就业是新政中的一个亮点,但公共工程投资额在1933年新政实施后应呈现上升趋势,与图中下降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 【名师点睛】罗斯福新政是以整顿银行业开始的,因为危机是从金融危机开始的。罗斯福上台伊始,下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通过成立联邦储蓄保证公司,保证存款人的存款,以恢复银行信用。到4月,存回银行的存款已达10亿美元。银行信誉的恢复,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它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15.1920年底,列宁指出“我们要彻底战胜资本主义,就必须完成两个任务,必须推翻剥削者的统治,建立起无产阶级的政权;必须担负起经济建设的任务,建立新的经济关系。”基于这一认识,苏俄政府实行了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政策 D. 工业化战略 【答案】B 【解析】 【详解】注意题干关键事件“1920 年”,从列宁的观点看,一方面主张建立起无产阶级政权;另一方面要建立起“新的经济关系”,这显然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反思,为此推行的是新经济政策,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排除;农业集体化政策和工业化战略的推行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CD选项排除。 16.“承认多样化,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在集体制定的共同目标指引下,各成员根据各自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使他们不同的权益和要求得到很好的平衡。”材料论述的是 A. 亚太经合组织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欧洲联盟 D. 东南亚国家联盟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承认多样化,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国差异相对较大,因此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A选项符合题意;北美自由贸易区主要是美加墨三国,体现不出成员国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B选项排除;欧盟主要是由发达国家构成,较为单一,C选项排除;东盟都是由发展中国家构成,较为单一,D选项排除。 17.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这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 各种思想相互吸收借鉴 B. 法家思想最受君主重视 C. 学术文化地域差异明显 D. 学校教育培养大量人才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齐鲁地区儒学较为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有特色,秦地主要接受的是三晋学说,这强调的是学术文化的地域差异,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各种思想相互吸收借鉴的现状,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法家思想最受君主重视的说法,B选项排除;学校教育培养大量人才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18.张君励《新儒家思想史》中说:“新哲学的创立者必须建立一套包含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的体系,以宇宙论解释宇宙的创生,以伦理学讨论整个人类问题以及确立人生行事的价值,以知识论确定实然和应然知识的基础。”材料中的“新哲学”的核心是 A. 理是宇宙的本源 B. 三纲五常 C 格物致知 D. 神化君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以宇宙论解释宇宙创生,以伦理学讨论整个人类问题以及确立人生行事的价值,以知识论确定实然和应然知识的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是儒佛道三教合一的产物,其核心是理是万物的本源,A选项符合题意;BD选项是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排除;格物致知是求理的方法,C选项排除; 19.“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总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该是描述的书法字体 A. 笔画圆匀,富图案美 B. 纵情人性,奔放跃动 C. 端庄严整,规范标准 D. 行云流水,清晰活泼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草书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写意性,字体勾连不断,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是小篆的特征,排除;C选项是楷书的特征,排除;D选项是行书的特征,排除。 20.市民文学是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应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市民文学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诗经》属于现实主义文学 B. 唐代是古典诗歌的鼎盛时期 C. 词产生于宋代并成为主流 D. 北曲是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曲是为金、元时期流行于北方的杂剧与散曲所用的音乐。形成了戏曲音乐中曲牌联套体的结构体制,是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也是一种完整的戏曲形式,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AB选项说法本身正确,但是不属于市民文学,排除;词产生于唐代,不是宋代,C选项排除。 21.梁启超说:“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渝,当以小说渝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这说明了梁启超 A. 抨击儒学的教育功能 B. 注重文学的社会教化功能 C. 倡导文学革命 D. 呼吁学校教育要重视小说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的意思是六经不能教育的,用小说来教育;官方不能收录的,就收录在小说里;语录不能改变的,就用小说改变;律例不能治理的,就用小说治理,由此可知,梁启超强调的是小说的作用,即注重的文学的教化功能,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小说的教化作用,A选项排除;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内容,C选项排除;D选项属于对材料的曲解,排除。 22.严复的译著《天演论》,把生物的进化引伸到社会的进化。他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制度、一种道德、一种价值都不能一成不变,不变就会僵化,就会落后,就会在弱肉强食的人类生存竞争中被淘汰。这反映了严复 A. 以救亡图存为己任 B.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C. 大力提倡君主立宪 D 积极倡导科学救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不变就会僵化,就会落后,就会在弱肉强食的人类生存竞争中被淘汰”来看,严复是立足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来阐述生物进化学说,反映了严复以救亡图存为己任的思想。故答案为A项。这一理论与中国的近代化无关,排除B项;严复没有提出具体的政体形式,排除C项;材料不是阐述科学与国家、民族的关系,排除D项。 23.20世纪初年努力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进人物,就已经表现出追求资本主义,同时又向往比西方资本主义更合理的社会制度这样一种矛盾。这些先进人物的代表 A. 主张中体西用,实行君主立宪 B. 要求变法图强,推动社会进化 C. 效法俄国革命,致力国民革命 D. 追求民族自强,关注民生问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初年努力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进人物,就已经表现出追求资本主义,同时又向往比西方资本主义更合理的社会制度这样一种矛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激进派对西方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学习,主要是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关注民生, D选项符合题意;中体西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指导思想,A选项排除;变法维新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不符合20世纪初的时间,B选项排除;主张效法俄国革命的主要是近代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C选项排除。 24.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A. 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B. 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C.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 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封建,应当允许私有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因此这些主张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相一致,B选项符合题意;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主要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反对的是国民党,A选项排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在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C选项排除;从材料中“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出其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要消灭私有制不同,D选项排除。 2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三大理论成果的思想精髓的共性是 A. 基本国情的科学分析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一脉相承并与时俱进 D. 群众路线与独立自主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A选项符合题意;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的是中国革命道路问题,B选项排除;CD选项不属于三者的共性,排除。 26.1970年4月26日,英国《星期日快报》发表评论称:“这次向空间进军的成功,意味着毛泽东和他的科学家通知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核大国,中国也具备了投掷洲际距离的核武器的能力。”“向空间进军的成功” A. 使中国打破了美苏核威胁 B. 表明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 C. 使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D. 得益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70年4月26日”、“这次向空间进军的成功”可以判断出这是东方红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C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是在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排除;B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D选项排除。 27.“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当他们发挥各种动物的机能的时候,以及运用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们是平等的。”这一言论应出自 A. 智者运动时期 B. 文艺复兴时期 C. 宗教改革时期 D. 启蒙运动时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体现的是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的思想,这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张,D选项符合题意;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A选项排除;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B选项排除;宗教改革主要打破的是教会的权威作用,C选项排除。 28.“实际上,自然界好像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与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对自然界的这种解释 A. 揭开了天体运行的神秘面纱 B. 推动了工业革命的产生发展 C. 弥补了经典力学认识的不足 D. 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演变规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与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的是牛顿经典力学,它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综合,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近代物理科学体系,揭开了天体运行的神秘面纱,A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C选项指的是相对论和量子论,排除;D选项指的是《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排除。 29.法国的雨果和巴尔扎克是19世纪西方两种不同文学流派的代表性人物。这两种文学流派的相同点是 A. 揭露当时的社会问题 B. 表现出失望、苦闲和迷惘 C. 鼓吹、提倡暴力革命 D. 注重对内心世界的抒发 【答案】A 【解析】 法国的雨果和巴尔扎克是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不论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都对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后的社会现实不满,作品都揭露了当时的社会问题。故A正确。BD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排除;C是启蒙文学的特点,排除。 30.在莫奈的画中有这样的场景:宁静的午后,深奥的黄昏,撑伞的美丽忧伤女子,草地上读书的少女,阳光下的田野和树林……一切都是那么优美、雅致、美妙,那明亮的调子总是给人一种希望、一种慰藉。材料表明莫奈的作品 A. 重在描绘山水田园风光 B. 执着于追寻理想化世界 C. 追求主观化的艺术表现 D. 采用夸张手法深情达意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一切都是那么优美、雅致、美妙,那明亮的调子总是给人一种希望、一种慰藉”体现的是莫奈作品注重人的感情的表达,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 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三小题,31题14分,32题11分,33题15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以来民族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勃兴以经济层面表现较为明显。“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表达,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须减内地出口货税,以畅其源;加外来出口税,以遏其流”,使“中国之富可期”。重商主义者提倡政府设“商部”,定“商律”,轻“厘税”,给“凭单”(专利证书),以期获得政府对实业的支持。利权观念是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随着晚清利权观念的侧重点由保富争利转向维护国家主权,人们所倡导的“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由“19世纪后半期的发展工商业、与外人商战向20世纪初之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 ——摘编自袁为鹏《从利权观念的变迁看晚清经济民族主义》 材料二 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作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后者)全国各大中心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杨奎松《和为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材料三 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民族觉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答案】(1)经济:促进了近代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思想:冲击了传统的“抑商”观念(或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发展);促进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2)表现:运动的规模更大(人数多,范围广);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参与阶层多);影响更大。国际政治背景:十月革命的推动;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损害。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抗战。 【解析】 【详解】(1)影响:经济方面:根据材料“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可归纳出一定程度上抵御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根据材料“重商主义者提倡政府设“商部”,定“商律”,轻“厘税”,给“凭单”(专利证书),以期获得政府对实业的支持”可归纳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方面:根据材料“以期获得政府对实业的支持”、“晚清利权观念的侧重点由保富争利转向维护国家主权”可归纳出冲击“抑商观念”和促进民族意识的发展。 (2)表现:根据材料“全国各大中心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可归纳出规模大;根据材料“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可归纳出参与阶层多。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国际背景需要从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两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3)原因:材料“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民族觉醒”体现的是全民族抗战。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和现代对外开放城市和地区分布的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 材料二 (近代)中国经济转型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起点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修补与完善。虽然市场调节的重要性得到肯定,但这时市场的引入仅仅是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补充而已。1985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模式,标志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推进和目标的转换。之后,中国启动了大规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是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中国经济改革转入到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2003年中国明确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转型初步完成。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改革从经济领域逐步扩展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 ——摘编自翟商《论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性与目标转换》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转型的主要特点。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求是网 (3)阅读材料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答案】(1)相同点: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作用:便利了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加速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程;加快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进步。 (2)特点:从目标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过程看,具有渐进性与阶段性;从手段看,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并行。 (3)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解析】 【详解】(1)相同点:根据材料一中的“重庆、沙市、广州、厦门和中国对外开放的过程”等关键信息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和现代对外开放城市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通商口岸开放的影响需要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解体、近代工业的兴起和中国社会进步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特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转型的主要特点需要从提出的目标、过程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3)本质:根据材料“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材料二 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的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崇尚科学和对人类理智的乐观主义态度则促进了现代科学的重大发现。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 材料三 在“五四”时期,爱因斯坦曾二度访问中国。“五四”的许多激进分子,为了表明列宁的民主是与爱因斯坦的革命科学相结合的,提出了“民主和科学”这个通俗口号。中国人认为革命飞跃和爱因斯坦主义是一致的。 ——A弗里德曼《爱因斯坦和毛泽东:革命的比喻》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思想界存在的弊病并指出这一时期儒学有哪些新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启蒙运动对西方文明的传统信仰和价值观有哪些新思考?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爱因斯坦的“革命科学”的表现,并概括爱因斯坦主义在当时中国的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 【答案】(1)弊病:理学走向僵化;思想文化专制。新发展: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 (2)以理性作为思想武器,批判封建主义,反对宗教迷信,倡导天赋人权、民主、自由、法制、科学等思想观念。 (3)表现: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的权威性,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作用:提高了中国人对革命的认识,促进了思想解放。 (4)传承、创新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借鉴、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解析】 【详解】(1)关于“弊病”,由材料“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成为背诵的教条”,可得出理学走向僵化;由材料“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可得出思想文化专制。关于“新发展”,可以从政治上批判君主立宪、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和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 (2)由材料“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崇尚科学和对人类理智”,结合所学,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作为思想武器,批判封建专制和天主教神权,倡导天赋人权、民主、自由、法制、科学等思想观念,为未来资本主义描绘了理想蓝图。 (3)关于“表现”,结合所学,相对论是经典力学创新发展,否定了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的权威性,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由材料“民主和科学”“中国人认为革命飞跃和爱因斯坦主义是一致的”,可见相对论提高了中国人对革命的认识,促进了思想解放。 (4)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