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半月考(双周考)历史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半月考(双周考)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2018年9月27日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1. 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这个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句话影响西方哲学史两千年的伟大哲学家被控“不敬神”,只好违离雅典并死于途中。由此可见古代雅典( ) A. 实行宗教神权统治 B. 神意对政治决策有重大影响 C. 自由缺乏必要环境 D. 派系纷争造成政治权力滥用 2. 作为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认为 A. 一切美德基于知识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C. 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D. 客观上并无理念世界存在 3. 以下图示反映了某一思想的产生,该思想是 ( ) A. 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B. 古代希腊人文主义思想 C. 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 D. 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4. 古希腊哲人柏拉图在《国家篇》中叙述了“哲学家王”下美好国家故事,但在后来的《法律篇》中有叙述了懂得航海知识却晕船的人不适合做船长的故事。这说明柏拉图: A. 对雅典民主政治持怀疑态度 B. 意识到了精英政治的局限性 C. 认为通过法律可以约束公权力 D. 主张统治者应具备德性知识 1. 古希腊智者学派认为:立法确认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但自然则要求人人平等,奴隶与自由人的区别只因法律而存在,并不是源于自然。这表明智者学派 A. 否定公平、正义的社会准则 B. 反对雅典的法律制度与民主政治 C. 提供了社会变革的价值依据 D. 论证了“天赋人权”的核心价值 2. 苏格拉底指出,趋善避恶是人的本性,是行善还是作恶,关键取决于他的知识。因而每个人在他有知识的事情上是善的,在他无知识的事情上则是恶的。这一观点 ①指出了知识是人生存之本 ②充满了人文主义色彩 ③认为人的道德水平是相等的 ④是对智者学派的反思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 宗教改革在欧洲近代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封建王侯、普通民众、教会内部的宗教人士都参与其中。下列叙述中,反映普通民众愿望的是( ) A. “脱离罗马教会之束缚而自立” B. “增加真正之宗教束缚耳” C. “恢复教会之美风,由之恢复其威力” D. “各国皆有治理其境内诸事之权利” 4. 中世纪时代,西欧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是悲观绝望的,也是消极处世的;但14世纪以后,西欧人对生活充满了创新进取、冒险求胜、追求幸福的精神。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 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变 B. 人性解放意识的觉醒 C. 禁欲主义思潮的转变 D. 罗马教廷权威的打破 5.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说道“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16-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实现了这“三个方面”的改变的历史事件是 A. 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工厂制度的兴起 B. 宗教改革、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工业革命 C. 启蒙运动、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开展 D. 人文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责任内阁制的确立、世界市场的形成 6. 中世纪的神学宗教观注重“圣俗二分”:“圣品阶级”高人一等,“非圣晶阶级”只可能是“二流基督徒”。而路德提出“信徒皆祭司”,消除了“圣晶”与“俗晶”的差别。这一新观念 A. 以法律的形式将王权置于教权之上 B. 导致了近代世俗社会的巨大变化 C. 揭露了罗马教会的腐化堕落行为 D. 为近代民族国家崛起创造了条件 1.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宗教主题占主导地位,而世俗主题的绘画也在增加,通常是富人或贵族的肖像画,不过更多的普通人也出现在绘画中。造成绘画主题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社会价值观念发生转变 B. 人们宗教信仰发生改变 C. 中世纪传统艺术被抛弃 D. 教权被世俗政权所取代 2. 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 ) A. 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 B. 削弱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 C. 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 D. 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教派的产生 3.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材料中“精神的新生”的本质内涵是 A. 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B.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C. 欧洲古典文艺的复兴 D. 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 4. 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 )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宇宙便是吾心” C. “天下为主,君为客”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5.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说:“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不能免矣。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对这一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强调了公私之间的对立关系 B. 反映了当时新经济因素的要求 C. 批判了人们的自私自利 D. 肯定了私有向公有的转化 6. 黄仁宇认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这表明李贽( ) A. 超越了儒家思想范畴 B. 具有早期启蒙思想 C. 仍限于传统文化范围 D. 思想引起社会变革 1. 亭林先生曾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亭林先生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 A. 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B. 开创朴实致用的学风先河 C. 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D. 倡导关注民生的家国情怀 2. 明朝思想家王艮曾说:“圣人经世只是家常事,百姓日用条理出,即是圣人条理出。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出。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这主要说明他 A. 强调格物致知寻求天理 B. 主要批判阳明心学简单易陋 C. 主张在生活中实践儒学 D. 主张经世致用解决社会问题 3. 《礼记•中庸》记载:“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后世儒家真正达到“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是( ) A. 提倡浩然之气的儒家 B. 宣扬君权神授的儒家 C. 主张格物致知的儒家 D. 践行经世致用的儒家 4. 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朱熹认为:“人生气禀,理有善恶。”由此可推知朱熹( ) A. 相信提高修养可以扬善抑恶 B. 认为人性的善与恶难以调和 C. 强调纲常理论以维护社会秩序 D. 初步完成重建儒学理论任务 5. 魏晋南北朝时期,孝道思想逐步发展超越了忠君的思想,成为士人阶层安身立命的最高追求。这主要是因为( ) A. 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B. 孝道思想成为唯一主导思想 C. 门阀士族势力的强大 D. 为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需要 6. 明儒王龙溪认为: “良知之外别无知也。鄙夫之空空,与圣人之空空无异。空空者,道之体也。世儒不能自信其心,谓空空不足以尽道,必假于多学而识,以助发之,是疑口之不足以辨味而先漓以甜酸,自之不足以别色而先泥以铅粉……”据材料判断 A. “空空”是“天理”,亦是“人欲” B. 王龙溪推崇《四书章句集注》 C. 王龙溪推崇“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D. 其观点应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7. “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下列表述最接近这一思想内涵的是 A.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 一生未悟诚明了,百行须知孝悌先 C. 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 D.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1. 在我国古代儒家思想中,反对“事兽食人”的暴政、强调“民为贵”的民本主义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等级观念和“牧民”思想共存共生。这种共生意味着: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是一种思想体系中相互呼应、彼此补充的两种特质。其特定价值内涵同源于( ) A. 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基础 B.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 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 2.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居于统治地位,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民众生活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孔子)以“仁”做为礼乐精神的内核,“对中国文化而言,是承先启后的一大开创。”……礼乐的推行对个体而言,是为了道德的完善,成为仁德之人;对群体而言,是为了“爱人”,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赵玉敏《以“仁”释礼,援“仁”入乐》 材料二 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费大量财富。韩愈力加谏阻……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 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阐释。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他所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道”,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三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凡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雨中赋诗:“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在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材料四 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动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出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决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时,他说:“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 ——摘编紫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孔子是如何丰富“礼”的内涵的?他认为“礼”的价值追求是什么?(6分) (2)据材料二,韩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倡古文运动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学发展的作用。(8分)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布鲁诺和李贽思想“异端”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人思想产生时代背景的相似之处?(6分) (4)李贽和布鲁诺的思想在本质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26.从某一角度说,历史就是从有趣的故事中悟出生活的智慧。下表是三个历史典故。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典故名称 故事内容 古希腊有一个名叫欧提勒士的人,他向著名的辩者普罗达哥拉斯学法律。两人曾订有合同,其中约定在欧提勒士毕业时付一半学费给普罗达哥拉斯,另一半学费则等欧提勒士毕业后头一次打赢官司时付清。 半费之讼 但毕业后,欧提勒士并不执行律师职务,总不打官司。普罗达哥拉斯等得不耐烦了,于是向法庭状告欧提勒士,他提出了以下二难推理:如果欧提勒士这场官司胜诉,那么,按合同的约定,他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如果欧提勒士这场官司败诉,那么按法庭的判决,他也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他这场官司或者胜诉或者败诉,所以,他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 而欧提勒士则针对老师的理论提出一个完全相反的二难推理:如果我这场官司胜诉,那么,按法庭的判决,我不应付给普罗达哥拉斯另一半学费;如果我这场官司败诉,那么,按合同的约定,我也不应付给普罗达哥拉斯另一半学费;我这场官司或者胜诉或者败诉,所以我不应付给他另一半学费。 李约瑟难题 由英国学者李约瑟他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 第一段是:为何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中国的政教分离现象、文官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流派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 第二段是:为何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三只黑天鹅 “黑天鹅”一词,来源于这样一个典故,在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17世纪之前的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这个不可动摇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17年意大利公投失败、英国脱欧成功、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被公认为是世界的三只黑天鹅。 任选一个典故,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典故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12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泰誓中》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尚书·大禹谟》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 节用而爱民,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民为责,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材料二 明末清初,传统的民本思想演变更革。以黄宗羲、唐甄为代表的思想家在传统民本“重民一尊君”的政治模式基础上创建了“重民——限君”为模式的政治理念和思想形态。他们强调万民“自私自为”的利益,试图通过扩大相权和知识分子的参政议政权力来制约君权。这种思想虽源于传统,但趋向于近代西方民主。 ——摘编自谢贵安《试论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时期的民本思想“趋向于近代”的原因。(7分) 高二年级第二次双周练历史答案 【答案】 1. C 2. D 3. B 4. B 5. C 6. D 7. B 8. B 9. B 10. B 11. A 12. C 13. A 14. C 15. B 16. C 17. A 18. C 19. C 20. A 21. C 22. A 23. C 24. A 25. (1)内涵:以仁做为礼乐的内核。追求:成为仁德之人(成君子);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6分) (2)背景:佛教盛行,华夏传统受到冲击;内容空洞的骈体文流行。作用:提出“道统”论,承上启下;排斥佛学,弘扬儒学,成为宋代理学的先声。( 8分) (3)表现:挑战传统,李贽抨击孔孟之道;布鲁诺挑战教会思想。时代背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封建专制统治(明清君主专制,西方天主教权统治);思想上的文化专制(明清理学禁锢,八股取士;西方天主教神学束缚)( 6分) (4)不同:布鲁诺的思想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李贽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理由:布鲁诺是在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资产阶级展开了反封建神学的斗争;李贽等人虽然主张限制君权但并未提出改造社会新的方案,没有超出儒家思想的藩篱。( 5分) 26. 从“半费之讼”看智者学派故事中的普罗达哥拉斯和欧提勒士这对师生因为学费问题而对薄公堂,从辩论技巧、个人智慧上来看,欧提勒士都无可挑剔,这体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追求个人主义的人文精神。古希腊商品经济的繁荣、民主政治的发展,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出现了以研究人和人类社会的智者学派,其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了神的意志,树立了人的尊严,开启了人文主义的先河。但是对个人价值的过度推崇,导致了个人主义的盛行,出现了诸如““半费之讼”事件的出现,社会道德的沦丧,城邦危机。鉴于此,苏格拉底提出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这一历史典故启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既要注重个人自由,也要加强道德修养,协调个人发展、兼顾集体利益,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12分) 27. (1)主要内容:为政爱民,重视民力;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强调养民、富民,使民众生活富足,安居乐业;君主实行德治,注重道德约束。(8分) (2)原因:商品经济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新兴市民阶层的壮大;封建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7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