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模拟试题(3)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模拟试题(3)含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 2021 届新高考地理模拟试题( 3)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 2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以下天气现象,受低气压系统控制的是 A.东南沿海地区夏季的台风 B.华北平原秋高气爽的天气 C.东部地区冬半年爆发的寒潮 D.长江中下游出现的梅雨天气 【答案】 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气旋引起的天气现象, 气旋的气流在水平方向由四周流向中心辐合, 致使中心气流被迫抬 升,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 其中的水汽容易凝云致雨。 气旋过境时, 常常出现阴雨天气. 夏秋季节,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经常出现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结果。 【详解】 结合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东南沿海夏季的台风是由气旋引起的天气现象; 华北平原秋高气爽的天气是 由反气旋引起的天气现象; 北方冬半年爆发的寒潮是由冷锋引起的天气现象长江中下游出现的梅雨天气是 由江淮准静止锋引起的天气现象。据此进行判断, A 正确, BCD错误,故选 A。 2. 黄山短尾猴栖息地依赖于植物的物候期,其海拔范围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差异。下图示意黄 山短尾猴各季节栖息地的海拔范围与林带的关系 ( 图中 I 、II 、III 、Ⅳ代表四个季节黄山短尾猴活动的海 拔范围 ) 。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I 所代表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短尾猴食物供给最丰富的林带是 A.常绿阔叶林 B.马尾松林 C.落叶阔叶林 D.山地矮林 【答案】 1.D 2.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山地垂直分宜规律及影响,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1.由材料分析可知,黄山短尾猴栖息地依赖于植物的物候期,其海拔范围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差异。图 中所示黄山短尾猴栖息地活动范围在 I 区域的海拔较低的地区( 500-1000 米),位于常绿落叶阔叶带,且 分布的海拔较低,冬季海拔低的地方热量充足,且常绿阔叶林地区植物一年四季茂盛,可以以满足短尾猴 冬季的事物来源,且海拔低冬季气温较高,有利于短尾猴越冬。因此本题选择 D。 2.由材料分析可知,短尾猴的食物主要来自林区,马尾松林海拔较低,主要分布在 500 米以下,这些地 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植被不丰富,短尾猴食物较少;另外落叶阔叶林和山地矮林具有季节性,在冬季 提供的食物较少,而常绿阔叶林位于 500-1000 米的海拔范围内,人类活动较少,而且植被常年茂密,短 尾猴的食物较多,故 A 项正确。 3. 车厘子(一种水果)原产于小亚细亚半岛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味道鲜美,但容易腐烂。某网 店采用 “先订购,后采摘 ”的预售方式销售美国车厘子,力求进口水果从源地直达消费者,下图为销售流 程。 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7 月 12 号后,买家要确定车厘子所处的状态,利用了哪种地理信息技术 A. RS B.GIS C.GPS D.GPS+GIS 2.美国最适宜种植车厘子的地区是 A.西部高原区 B.佛罗里达半岛 C.中央大平原 D.密西西比河口 3.智利也是著名的车厘子产区,如果该网店欲预售智利车厘子,最佳时间在 A. 12 月下旬—次年 1 月上旬 B.2 月中旬— 2 月下旬 C.6 月下旬— 7 月上旬 D.8 月中旬— 8 月下旬 【答案】 1.B 2.A 3.A 【解析】 【分析】 1.遥感主要用于获取地理信息 ,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定位、 导航 ,地理信息技术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的分 析、 查询 ,因此 7 月 12 号后 ,买家要确定车厘子所处的状态主要依靠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 ,所以 B 正确。 故选 B。 2.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 ,可以得出车厘子种植在小亚细亚半岛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地形是高原,气候是 干旱的,而该高原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与西部高原区相似 ,所以 A 正确。 佛罗里达半岛、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口都比较湿润,故 BCD错误。 故选 A。 3.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知识 ,可以得出北半球订购日期为 6 月下旬 ~7 月上旬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对应智利 (南 半球 )为 12 月下旬 ~次年 1 月上旬 ,所以 A 正确。 故选 A。 4.下图为南半球某地连续三个月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随时间变化示意图(①、②、③各表示一个月) ,读图 回答下面小题。 1.据图分析,该地纬度最可能是 A. 23 o26 ′ B. 30 o C. 15o D. 90o 2.由 H1 到 H2 时间段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B.开普敦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C.北印度洋索马里海域寒流盛行 D.地球公转速度减慢 【答案】 1.C 2.B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1.从图中看该地在连续三个月内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增大后减少再增大,说明该地在赤道与回归线之间, H1时太阳直射该地 15oS,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到 H2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H2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 移,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加, C正确; 23 o26′S、30 oS 和 90oS 三个纬度地区 12 月 22 日正午太阳高 度达到最大,之后开始减小, 6 个月后,过了 6 月 22 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三个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 才会增加。 2.由第 1 小题可知, H1时太阳直射该地 15oS,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到 H2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 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开普敦位于南半球, 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B 正确; 北印度洋此时为冬季, 索马里海域夏季寒流盛行; 1 月初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此时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5.下图中能够反映页岩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 【解析】 【详解】 页岩是沉积岩,沉积物在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因此①是沉积岩, A正确, BCD错误。故选 A。 6. 2018 年,中国取消了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 2019 年 1 月,特斯拉超级工厂在上海开工建 设,全部建成运营后年产能将达 50 万辆纯电动整车,特斯拉成为第一个在中国独资建厂的外资车企。 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特斯拉制造基地建设的主要因素是 A.政策与交通 B.政策与市场 C.科技与市场 D.原料与燃料 2.纯电动汽车的推广,将有利于 A.促进城市功能分区 B.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C.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D.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答案】 1.B 2.C 【解析】 1.特斯拉选择在上海建厂,原因是多方面的,当然背后最大的驱动因素肯定是上海市政府对于特斯拉的 大力支持。包括土地、税收减免、各种资质审核绿色通道,资金支持、银行贷款等。据材料可知,中国取 消了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政策后特斯拉超级工厂在上海开工建设, 说明有政策的影响, 同时上海经济 发达,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同时对全国的辐射作用强。故选 B。我国经济发展快,东部经济发达地 区的交通都很便利,且电动汽车是要有市场才行,故交通不是上海优势, A 错;上海的技术很发达,特斯 拉选择上海有技术的原因,但技术不是其选择上海的最主要因素,故 C 错;新能源汽车主要需求的是电 能,传统的石油和天然气的燃料对其影响小,故 D 错。 2.纯电动汽车的推广,有利于减少矿物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 C 正确; 纯电动汽车的推广, 不能够促进城市功能分区, 对促进城市化进程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影响不大, ABD 均错误。故选 C。 7. 压砂地是指在干旱地区用砾石覆盖于土壤表面形成的一种旱作农田。传统的压砂地种植是一 种 “顺天时,应地力,靠天吃饭 ”型的被动抗旱种植方式。下图为宁夏中卫压砂地西瓜种植景观图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干旱地区,压砂地可以减少种植需水量,主要原因是其能够 A.减少蒸发 B.增加降水 C.降低温度 D.削弱风力 2.压砂地产出的西瓜含糖量高、品质好,其主要原因是压砂地 A.土壤肥力较高 B.昼夜温差较大 C.光照更充足 D.生长期更长 3.改变传统压砂地被动抗旱种植方式的有效措施是 A.增施熟石灰改良土壤 B.大力实施人工降雨 C.地膜覆盖保持水土 D.健全节水灌溉系统 【答案】 1.A 2.B 3.D 【解析】 1.据材料可知,压砂地是在干旱地区用砾石覆盖于土壤表面形成的一种旱作农田,在土壤表面覆盖着一 层砾石,可以减少土壤中的水分蒸发,积蓄水分,所以可以减少种植需水量, A 对;并不能增加降水, B 错;覆盖砾石,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可以增大昼夜温差,不是降低温度, C错;在地上铺砾石并不 能削弱风力, D错。故本题选 A。 2.在土壤表面覆盖砾石,与土壤相比,砾石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可以增大昼夜温差, 有利于糖分的积累,所以压砂地产出的西瓜含糖量高、品质好。 B 对,土壤表面覆盖砾石不会使土壤肥力 明显提高, A 错;光照没有明显增多,不是西瓜含糖量高、品质好的主要原因; C错;没有改变生长期, D 错。故本题选 B。 3.增施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并不能抗旱, A 错;人工增雨要受到天气条件的制约,对抗旱起作用 不大, B 错;地膜覆盖保持水土,也不是最有效的抗旱措施, C错;健全节水灌溉系统可以保证水源的稳 定供给,是最有效的抗旱措施, D对,故本题选 D。 【点睛】 分析某地农产品品质好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考虑: 气候: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气温低,生长期长,病虫害少。 土壤:土壤肥沃。水源:水质好。技术:技术水平高。环境:环境污染少。 8. 作为全球雇员数量前十位的企业之一。富士康于近段时间,部署了超过4 万台机器人取代人 力(下图) 。与之相对应的是,富士康江苏昆山工厂已裁员 6 万;郑州工厂、成都平板工厂、昆山和嘉善 的计算机以及外设工厂,也有大量机器人投入使用。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富士康“机器人大军”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需要压缩生产成本 B.企业使用机器人,可以大幅度提高产品的产量 C.政府“机器换人”鼓励措施,全面智能化升级 D.机器人核心技术突破,制造成本下降 2.企业使用机器人,是为了 ①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②增加产品的种类 ③提升生产效率 ④缓解劳动力紧张局面 ⑤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⑤ 【答案】 1.D 2.C 【解析】 【分析】 1.注意审题,是根本原因。富士康作为全球雇员数量前十位的企业之一,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劳动 力成本上升企业需要压缩生产成本,出现机器人取代人力,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对提高产品的产量影响不 大,实现机器人取代人力关键是机器人核心技术突破、机器人制造成本下降, D 正确, ABC错误。故选 D。 2.企业使用机器人,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劳动力成本上升缓解劳动力紧张局面, ①③④正确。不能增加产品的种类;属于标准化生产,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②⑤错误。 C正确。 故选 C。 9.下图是 2000 年和 2011 年成都市热岛效应温度场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成都市 A. 2000 年市中心温度普遍较高且集中连片 B.2000 年东北部环路因车辆拥堵温度最高 C.十年间新建产业园区,重工业规模扩大 D.十年间企业基本退出城区,呈分散布局 2.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建设市中心休闲旅游区 B.优化城市中心功能分区 C.疏解人口和商业到近郊 D.外迁全部产业至远郊区 【答案】 1.A 2.B 【解析】 【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热岛效应。 通过阅读 2000 年和 2011 年成都市热岛效应温度场示意图可知 2000 年二 环路以内大片区域温度较高,且集中连片, A 正确;温度升高区域并不沿交通干道分布,所以交通拥堵对 温度升高影响小, B 错;无法从材料中推知重工业规模扩大, C错;对比两图可知, 2011 年城区温度降低, 三环外东北、西南方向明显增温;由此可推断十年间企业基本退出城区,但仍呈集中布局, D 错。故 A 项 正确。 2.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热岛效应的治理措施。缓解热岛效应就是降低城市中心和外围郊区的温差,优化城 市中心功能分区,可以减少城市中心的人为热源,降低气温, B 对;在市中心建设休闲旅游区,可以降低 中心气温,但不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也不切实际, A 错;将商业迁到到近郊,不符合商业区布局规律, C错;外迁全部产业至远郊区,也是不切实际的做法, D错;所以优化城市中心功能分区是城市缓解热岛 效应最合理的措施,故 B 正确。 10. 1995 年 10 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和田地区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绣有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文字的汉代蜀地织锦,此发现被誉为 20 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四川 古称 “蜀国 ” 和 “蚕丛之国 ” ,但是蜀地极少出土宋代以前的完整蜀锦。 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1.蜀锦起源于四川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原料充足 B.官府扶持 C.技术精湛 D.水运便利 2.蜀地极少出土宋代以前完整蜀锦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稀少,市场狭小 B.气候潮湿,不易保存 C.地形崎岖,交通闭塞 D.战事频发,损毁严重 【答案】 1.A 2.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总体难 度一般。 1.成都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 日照较少,土壤肥沃,类型多样,具备了蜀锦需要的桑蚕丝及草本植物染料,为主要原料。四川古称蜀, 蜀国和蚕丛之国,这里桑蚕丝绸业起源最早,是中国丝绸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蜀锦起源于四川的主导区位 因素为原料充足,故选 A。 2.蜀地是蜀锦的原产地,市场广阔, A 错。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受地形影响水汽不易散 发,所以气候潮湿,蜀锦不易保存, B 对。地形对于蜀锦保存关系不大, C 错。战争频发,对蜀锦的损毁 不是蜀锦保存完整与否的关键因素, D 错。故选 B。 11. 2018 年 10 月 11 日,西藏昌都江达县境内发生山体滑坡,导致金沙江主河道被堵,形成堰 塞湖。下面左图为 “昌都附近区域简图 ”,下右图为 “被堵河段所在区域的等高线示意图 ”。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上面右图中最容易形成堰塞湖的地点是 ( ) A. a B.b C.c D.d 2.导致本次堰塞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B.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C.地质构造复杂岩性破碎 D.气温升高积雪融化 【答案】 1.C 2.C 【解析】 1.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从图中可以看出, c 地是河谷地带的口袋形洼地 的袋口附近,河谷狭窄,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道形成堰塞湖,故 C 正确, ABD 错误。 2.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堰塞湖”。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 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图示地区位于横断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破碎,容易形成滑 坡等地质灾害,此次堰塞湖的形成就是山体滑坡导致的,故 C 正确, ABD 错误。 12. 牛轭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因其 形状恰似牛轭,故被称为牛轭湖。尺八湖(又称老江河)原系长江荆江河段,属典型的牛轭湖,位于湖北 省监利县,沿河进出水口共 20 余个,承雨面积 138 平方千米。下图为尺八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牛轭湖最易形成于下列何种地形 A.平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2.尺八湖与长江隔断后并没有干涸,其主要原因有 ①汛期长江地下径流补给 ②周边工农业用水量需求少 ③降水丰富,地表径流多 ④气候湿润,蒸发量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与长江隔断后,尺八湖水环境发生的变化可能有 A.水深逐渐变大 B.泥沙淤积加重 C.水质逐渐变好 D.湿地面积增加 【答案】 1.A 2.C 3.B 【解析】 【分析】 1.牛轭湖的形成主要是河流水流离心力与地转偏向力作用向一侧偏移,导致一侧河岸易被侵蚀,另一侧 河岸受流水作用弱导致泥沙堆积,随着流水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 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故主要发生于地势平坦地区, A 正确。故 选 A。 2.尺八湖作为湖泊水体,与河流之间存在相互补给,汛期河水水位及地下水位高,河水通过地下水补给 尺八湖,①正确。长江荆江段人口稠密,工农业需水量大,②错误。该地地处南方湿润地区,降水丰富, 河流众多,③正确。该地气候湿润,但纬度较低,蒸发相对旺盛,④错误。故选 C。 3.与长江隔断之后,尺八湖无法与长江进行地表水体交换,加上该地蒸发较大,水深将逐渐变浅, A 错 误。尺八湖无外流河流,无法通过径流进行排沙,泥沙淤积将逐渐加重, B 正确。水体量减少,再加上泥 沙淤积,导致水质将逐渐变差,湿地面积将逐渐减少, C、D 错误。故选 B。 13. 纳马夸兰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只有 150 毫米,却有超过 3000 种植物,其中多肉植物超过 1000 多种。 在某些时候大部分多肉植物会选择 “休眠 ”甚至 “自残 ”度过。其多肉植物出口量已位居世界前列。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其他荒漠地区相比,纳马夸兰地区植物种类 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山地地形,垂直落差大,垂直分异明显 B.有河流作为灌溉水源,水源充足 C.冬雨和冷雾带来湿润的水汽和补充土壤水分 D.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土壤含水量大 2.纳马夸兰地区多肉植物选择“休眠”甚至“自残” 的时间大概是( ) A. 1 月 B.4 月 C.1 月 D.10 月 【答案】 1.C 2.A 【解析】 1.据图可知,纳马夸兰地区位于沿海地区,不是山地地形,垂直分异现象不明显,故 A 项错误;纳马夸 兰地区无河流分布,故 B 项错误;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补充土壤的水分,沿岸有寒流经过,夏季 容易形成大雾,可以带来湿润的水汽,故 C项正确;该地山脉无永久性高山冰雪分布,故 D项错误。 2.据材料可知,当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该地的沙漠,热浪、高温肆虐,生存条件恶劣, 故纳马夸兰地区多肉植物选择“休眠”甚至“自残”的时间大概是 1 月, A项正确。 14.奇峰怪石的黄山主要由花岗岩构成,群峰林立的张家界主要由石英砂岩构成,雄伟险峻的泰山则由片 麻岩构成。按岩石成因分类,以上三种岩石分别属于 A.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B.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岩 C.变质岩 岩浆岩 沉积岩 D.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答案】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岩石的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 【详解】 花岗岩为侵入岩, 属于岩浆岩。 砂岩属于沉积岩。 片麻岩由花岗岩变质作用形成, 属于变质岩。 所以选 A。 15. 人口机械增长是指人口迁移造成的区域人口数量变化。下图是美国人口迁移情况示意图,美 国东北部就业条件好,对人口具有较大吸引力,而南部 “阳光地带 ”养老条件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较高是因为人口迁移量 A.① >② B.③ >④ C.① <② D.③ <④ 2.图示人口迁移态势使美国东北部老年人口比重 A.上升 B.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3.美国主要农业区人口密度较低 , 其原因不包括 A.全国城市化水平高 B.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C.实行土地休耕轮作 D.农业生产高度集约化 【答案】 1.A 2.B 3.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美国人口的国内迁移和国际迁移的方向为背景考查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 1.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分类,人口迁移分为国内迁移(图中③④)和国际迁移(图中①②) ,国内迁移可 改变国家内部人口的分布, 而国际迁移可以变国家的人口数量, “美国人口的机械增长率高”意为美国人 口增长中机械增长比重较大,指的是国家人口数量变化,为国际迁移,且美国为发达国家,以迁入为主① >②,故选 A。 2.由材料“美国东北部就业条件好,对人口具有较大吸引力,而南部“阳光地带”养老条件好”可知, 美国的国内人口迁移中东北部迁入人口以青壮年寻求良好就业条件的为主, 迁出的多为寻求更高的“养老 条件”的老年人,故老年人口比重下降。选择 B。 3.美国农业区占地面积大,由于美国城市化程度高,农业生产又实行休耕轮作且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使 的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少,农业区人口密度小, A、B、C 不符合题意。农业集约化程度高,指投入大量资 金、技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人口关系不大,故 D 正确。 16.日照时数是指太阳在一地实际照射的时数。下图示意我国某科学考察站 2012 年各月日照时数。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 1.该科学考察站为 A.中山站 (69 ° 22′ S,76 ° 22′ E) B.黄河站( 78° 55′ N, 11° 56′ E) C.长城站 (62 ° 13′ S, 58° 58′ W) D.中 - 冰站( 65° 43′ N, 17° 22′ W) 2.与 12 月份相比, 1 月份该科学考察站日照时数长的原因可能是 A.昼长时数长 B.阴雨天气少 C.大风日数多 D.太阳高度小 【答案】 1.C 2.B 【解析】 1.该科学考察站 1、2 月份日照时数最多, 1、2 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极附近出现极昼,日照时 数多,因此此科考站位于南半球, B、D错误;该科学考察站 5、6、 7 月份仍然有日照,没有出现极夜, 说明该地纬度低于 66°34′, C正确, A 错误。故选 C。 2.12 月 22 日南极附近出现极昼,长城站昼长达到最大值, 1 月份昼长比 12 月份昼长短, A错误;南极 地区降水 12 月份比 1 月份多,因此 1 月份该科学考察站日照时数长, B 正确;大风日数对日照时数影响 不大, C错误; 12 月 22 日是冬至,南极点附近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之后 1 月份正午太阳高 度会减小,昼长随之变短,日照时数会变小, D错误。故选 B。 17. 为了解动物群落组成以及随海拔的变化规律, 科学家需要对山地动物群落分布进行调查研究。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不同海拔动物构成种类比重变化统计图。 据此,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麓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是 A.热带季雨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2.该山地 A.北方类型数最多出现在 5000m B.约在 3300m处,南、北方类型动物数量相同 C.山麓因人类活动的干扰,北方类型少 D.南、北方类型数量,均受食物制约 【答案】 1.C 2.D 【解析】 【分析】 1.该山地海拔约 5000 m,山麓海拔约 500 m,且山麓地带南方类型动物占主导,表明该山位于秦岭—淮 河以南的地区, 因此该山地最可能位于横断山脉。 该山山麓最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应该为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 C正确。故选 C。 2.动物数量多少不能只看不同高度的动物构成比例, AB 错误;山麓地带是人类活动相对强烈的地区,这 不仅影响北方动物,同样也影响南方动物, C错误;不同高度南北方动物构成比例不同,但存在的数量均 受到了该高度上食物的丰富程度制约, D 正确。故选 D。 18.2019 年 11 月意大利威尼斯遭受连日的强降雨后,发生了 50 年来最严重的水灾,这个季节威尼斯 受 A.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西风带控制 C.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D.信风带控制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实质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意大利属于地中海气候区,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高温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结合材料 2019 年 11 月期间,该地应处于西风带控制,受西风 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进而引发洪涝灾害, B 正确;副高控制下应为晴朗天气,不会引发水灾, A 错误; 北大西洋暖流主要影响欧洲西部地区, C 错误;信风带控制下天气降水少,且该地区不受信风的影响, D 错误。故选 B。 19.全球正面临第四次产业大迁移, 2010 年以来,不少企业回迁美国。这些企业大多属于 A.原料主导型 B.能源主导型 C.技术主导型 D.劳动力主导型 【答案】 C 【解析】 【详解】 美国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拥有较高的技术优势。因此,第四次产业大迁移,不少技术主导型企业迁往 美国。 (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是双向的。一方面,向马来西亚、缅甸等中国周边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更 加低廉,相对更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转移,或继续向中国西部地区转移;另一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相当 一部分的高端制造业重新回归,向本土进行转移) 。故 C 正确。 20.闵敏同学的家乡地势低平,降雨主要集中在 7 、8 月份,由于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特别容易 出现旱情。由此可以判断她的家乡位于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珠 江 三 角 洲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判断, 结合材料该地区地势低平, 说明为平原地形; 降雨主要集中在 7、8 月 份,说明位于秦岭 -淮河以北,华北或者东北地区;由于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特别容易出现旱情, 说明位于华北地区,东北地区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春旱较轻,据此判断本题选 B。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40 分) 2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卡拉博加兹戈尔湾,位于里海东部,被沙石洲与里海主体分隔开,沙洲中部有一开口,也称 卡拉博加兹戈尔澙湖。海湾内的含盐量高达 35%,是里海的近 30 倍,周围盛产芒硝( Na2SO4·H2O),可 提炼硫酸盐。 1929 年起,里海水位持续下降,为减少里海水量损失,苏联政府决定兴建堤坝,把海湾和 里海隔开。工程于 1980 年开建,几周之内完工。但是在堤坝建成之后的几年间,里海盐度上升,卡拉博 加兹戈尔湾水面锐减,并在 1984 年彻底干涸。迫于各方压力,苏联政府不得以在大坝上开凿水道,里海 水注入卡拉博加兹戈尔湾,人类试图干预里海水位变化的努力宣告失败。 材料二:里海是世界重要的石油产区之一,与生态学家对里海水位下降忧心不已完全相反,各大石油 公司对于里海出露的海床垂涎不已,这意味着石油开采的成本将会大幅下降。然而好景不长,经过 30 年 的蓬勃发展之后, 里海水位在 1979 年出现小幅上涨, 并且在之后的十多年里一直持续上升, 甚至超过 1929 年的水位,给周边地区带来严重威胁。 (1)分析卡拉博加兹戈尔湾硫酸盐矿形成的过程。 (2)分析里海和卡拉博加兹戈尔湾之间的堤坝建成之后的几年间里海盐度上升的原因。 (3)推测 1929 年到 1979 年间,里海水位下降的原因。 (4)分析 20 世纪 80~90 年代之间里海水位上升给周边带来的严重威胁。 【答案】 (1)里海流域的硫酸盐随河流进入里海;里海海平面较高,水不断流进卡拉博加兹戈尔湾;海湾 位于沙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硫酸盐不断富集成矿。 (2)里海海平面高于卡拉博加兹戈尔湾; 里海的水经通道流入卡拉博加兹戈尔湾 (甲湖) ,里海盐分流失; 水道被人工封闭,里海失去了盐分排泄的通道,蒸发旺盛,盐分富集而盐度升高。 (3)气候变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乌拉尔河、伏尔加河等主要支流用水量增大,里海水量收入小于 支出,水位下降。 (4)水位下降的期间,在出露的海床上新建大量的(油井、盐场等)工业设施,城市、交通线、居民点 等也向里海扩张;海水上涨可能淹没新建的油井、工厂、居民点等;水位上涨可能使得北部河口地区耕地 被淹没;水位上升,可能引起局部地区土地盐碱化。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详解】 (1)由材料一可知,卡拉博加兹戈尔湾硫酸盐矿的形成是因水分蒸发,盐分残留所致。里海为咸水湖, 里海是卡拉博加兹戈尔湾最主要的补给来源; 里海南部含盐量较高的湖水通过沙洲中部的狭窄水道补给卡 拉博加兹戈尔湾;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该地区夏半年气温高,全年风力强劲,蒸发旺盛。 (2)里海为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内流湖。咸水湖通常是湖水不排出或排出不畅,蒸发造成湖水盐分富 集形成的。由材料可知,里海海平面高于卡拉博加兹戈尔湾,里海的水经通道流入卡拉博加兹戈尔湾(甲 湖),里海盐分流失;水道被人工封闭,里海失去了盐分排泄的通道,蒸发旺盛,盐分富集而盐度升高。 (3)里海水位下降应是水量收入减少,支出增加所致。里海为咸水湖、内流湖,水源主要来自乌拉尔河、 伏尔加河等河水的汇入,蒸发为其主要支出方式。因此 1929 年到 1979 年间,里海水位下降的原因是随着 经济发展,乌拉尔河、伏尔加河等流域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大量调水,致使注入里海的水量不断减少,全球 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加所致。 (4)里海为咸水湖,因此水位上升给周边带来的严重威胁应从淹没土地、土壤盐碱化等方面考虑。“各 大石油公司对于里海出露的海床垂涎不已, 这意味着石油开采的成本将会大幅下降”, 说明在水位下降期 间,在出露的海床上新建大量的油井、盐场等工业设施,城市、交通线、居民点等也向里海扩张,里海水 位上涨可能淹没新建的油井、工厂、居民点。里海沿岸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地表多荒漠、盐 湖,不能发展种植业; 里海北侧沿岸低地大部分低于海平面, 乌拉尔河和伏尔加河都流经这里, 注入里海, 在零星绿洲上有发达的种植业, 还有牧羊业, 水位上涨可能使得北部河口地区耕地被淹没。 里海为咸水湖, 水位上升,可能引起局部地区土地盐碱化。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 经济发展落后。 2020 年尼泊尔启动了 “访问尼泊尔 2020” 旅游年活动, 吸引的国际游客数量增加到 200 万人次。航空是尼泊尔主要的运输方式,机场规模一般较小,且多以老旧 型号的小型飞机为主。目前尼泊尔只在首都加德满都有一个国际机场。博卡拉是尼泊尔著名旅游胜地,但 国际旅客需要到加德满都再转机到达博卡拉,博卡拉现有机场吞吐量已达每年 80 万人次。目前博卡拉正 在其老机场东南 3 千米处的土地 ( 约 175 公顷 ) 上建设国际机场, 机场跑道可满足主流中型飞机起降。 该机 场由我国公司承建 , 是 “一带一路 ” 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下图为尼泊尔机场分布意图。 (1) 分析尼泊尔的交通运输方式以航空为主,但机场规模较小的原因。 (2) 每年 10~11 月是尼泊尔的旅游旺季,说明此时气象条件对飞机飞行的影响。 (3) 从国际游客运输的角度,阐述博卡拉国际机场修建的意义。 【答案】 (1)尼泊尔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形起伏大 , 陆地交通不便,故交通以空运为主;尼泊尔地形地质 条件复杂,机场修建难度大;交通运输的需求量小;资金和技术缺乏,故机场规模较小。 (2)该地 10~11 月正值旱季,气候温和,空气洁净,大气透明度高,有利于飞机飞行;山风多,气流不 稳定,对飞行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3)增加了尼泊尔国际游客的运输量;缓解了加德满都航空港的运输的压力;缩短了国际游客到达旅游 地的时间,提高了旅游体验。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点建设的区位条件以及交通线路的完善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等相关知识。设问灵活, 解题过程中需要结合尼泊尔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等背景知识,同时结合材料信息分析作答。 【详解】 (1)读图可知,尼泊尔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南部与印度相邻,区域内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形起伏大, 陆地交通不便,而空运便于对外联系,所以交通以空运为主;机场规模小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社会 经济原因。首先,尼泊尔地势起伏大,位于板块交界附近,地质条件复杂,机场修建难度大;其次,尼泊 尔经济发展落后,交通运输的需求量小,小型机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且建设难度相对较小;同时,资金 缺乏,技术薄弱,所以机场规模较小,且多以老旧型号小型飞机为主。 (2)影响一般从两方面回答,同时注意题干点明“气象条件”。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尼泊尔南部主 要为热带季风气候, 10~11 月正值旱季,气候温和,大气透明度高,能见度高,有利于飞机飞行(有利 影响);同时,尼泊尔多山地和河谷,山风多,气流不稳定,对飞行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3)首先,根据材料可知,该国际机场建成后,机场跑道可满足主流中型飞机起降,因此会增加尼泊尔 国际游客的运输量, 增加当地旅游收入; 其次,根据材料“目前尼泊尔只在首都加德满都有一个国际机场, 博卡拉是尼泊尔著名旅游胜地, 但国际旅客需要到加德满都再转机到达博卡拉”, 因此机场的建设缓解了 加德满都航空港的运输的压力,并且缩短了国际游客到达旅游地的时间,提高了旅游体验。 【点睛】 交通建设的意义可从交通意义 (增加便捷交通通道、 合理布局交通网、 缓解交通运输压力) 、经济意义 (促 进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沿线商业发展、促进旅游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与 合作、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便利对外贸易等) 、社会意义(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 的发展) 、国防意义(巩固国防,保卫边疆)等方面分析。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津巴布韦是非洲南部的内陆国家, 金、铬铁、 铂、镍、铜、钻石等矿藏以量多质优居非洲及世界前列。 制造业、矿业、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经济发展水平在南部非洲地区仅次于南非,良好的教育程度是津巴 布韦区别于其他非洲国家的最大优势。在经历了严重的恶性通胀、金融市场和时局动荡之后,津巴布韦制 造业衰退。津巴布韦是中国 “ 一带一路 ”倡议的非洲伙伴国,中国企业在津巴布韦建设铁矿开采厂,年产 200 万吨钢铁厂和 600 兆瓦火力发电站,津巴布韦采矿业逐渐走向复苏。 (1)简述津巴布韦矿产资源的特征。 (2)分析中国在津巴布韦投资建厂、开矿的有利条件。 (3)推测我国企业在津巴布韦投资建厂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4)分析中津合作对津巴布韦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案】 (1)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储量大,质量优;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2)劳动力充足,低廉且素质较高;矿产资源丰富且质量优;本国铁路、公路交通较为便利;工业基础 较好;津巴布韦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伙伴国,中国资金雄厚。 (3)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制造业相对落后,采矿设备需大量进口;政局动荡,风险较高;医疗卫生 条件差,多疟疾、霍乱等热带疾病。 (4)增加就业机会,从而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国家税收,促进经济和科技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带 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非洲南部的津巴布韦为背景,设置四道小题,涉及矿产资源、工业区位及中津合作的意义等相关 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 第( 1)题,图文信息表明,津巴布韦的金、铬铁、铂、镍、铜、钻石等矿藏以量多质优居非洲及世界前 列,说明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储量大,质量优;图中信息表明,全国矿产资源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第( 2)题,津巴布韦人口数量较多,劳动力充足,与中国相比,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工资水平较低,劳 动力较低廉, 题中材料信息表明“良好的教育程度是津巴布韦区别于其他非洲国家的最大优势”, 说明劳 动力素质较高;图文信息表明,津巴布韦的金、铬铁、铂、镍、铜、钻石等矿藏以量多质优居非洲及世界 前列,说明矿产资源丰富且质量优;图中显示,境内为多条铁路和公路,说明交通较为便利;材料信息表 明,“经济发展水平在南部非洲地区仅次于南非”,说明工业基础较好;材料信息表明,津巴布韦是中国 “一带一路”倡议伙伴国,融资较为便利。 第( 3)题,题中信息表明,津马布韦属内陆国家,对外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材料信息表明,津巴布 韦制造业衰退,制造业相对落后,采矿设备需大量进口;材料信息表明,当地“经历了严重的恶性通胀、 金融市场和时局动荡”,说明政局动荡,风险较高;医疗卫生条件差,多疟疾、霍乱等热带疾病。 第( 4)题,题中信息表明,中国与津巴布韦合作过程中,中国企业在津巴布韦建设铁矿开采厂,年产 200 万吨钢铁厂和 600 兆瓦火力发电站,这样会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产业的发 展促进经济、科技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24.(地理——选修 6: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 , 回答下列问题。 雪豹全身灰白色 , 布满黑斑 , 是高原地区的岩栖性动物 , 由于其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 , 故名 “雪 豹”。雪豹处于高原生态食物链的顶端 , 以岩羊、北山羊、盘羊等高原食草动物为主食 , 亦被人们称为 “高 海拔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气压计 ”。目前 , 雪豹的数量正急剧减少。 分析雪豹数量急剧减少的可能原因 , 并提出保护对策。 【答案】原因:全球变暖,雪线上升,雪豹生存的空间缩小,食物资源减少;人为捕猎。 对策:建立雪豹自然保护区,禁止猎杀;对牧民进行生态补偿,加强生态教育;加强岩羊保护,为雪豹提 供充足的食物来源,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 试题分析: 雪豹数量 减少,可能原因是全球变暖,雪线上升,雪豹生存的空间缩小,食物资源减少。还有人为捕猎 导致减少。保护措施主要是建立雪豹自然保护区,禁止猎杀。对牧民进行生态补偿,加强生态教育。加强 岩羊保护,为雪豹提供充足食物来源,维护生态平衡。 【考点定位】区域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保护措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