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有学者在研究古代中国某制度时提出:它兼具朝廷派出机构和地方官府两重性质,创了高层政区分寄式中央集权。该学者研究的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刺史制 D. 行省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依据材料“它兼具朝廷派出机构和地方官府两重性质,开创了高层政区分寄式中央集权。”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行省制,行中书省是中书省派出的行使地方行政权力的机构,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的实施并未实现中央集权;B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郡县不是中央的派出机构;C选项错误,刺史制度是监察制度,不具有地方官府的性质。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钱穆说:“(明代)皇帝有事交付与太监,再由太监交给内阁。内阁有事,也同样送太监,再由太监上呈与皇帝。这样,太监就慢慢地弄了权……太监变成了真皇帝,掌握政府一切最高最后的决定权。”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阁臣权力等同于宰相 B. 宦官通过票拟掌握事权 C. 政务决策服从于君主 D. 皇帝怠政削弱君主专制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皇帝有事交付与太监,再由太监交给内阁。内阁有事,也同样送太监,再由太监上呈与皇帝”的信息说明皇帝通过利用太监运作权力,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可见太监所做的一切事务均是服务于皇权,C正确;内阁大臣并不等同于宰相,A错误;内阁首辅大臣拥有票拟权,B错误;材料中并不是说明皇帝的怠政,D错误。 3.《甲子语溪闵雨四首之一》云:“塘中龙骨高数层,龟坼田中纵复横。青裙箬笠倚车卧,但有空车无水声。”该诗句中提及的灌溉工具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材料描述的是一种超大型踏车,这是一种很高大的龙骨车,实际上就是翻车,这种工具高达数层,置于塘边汲水,克服了地势的限制,增强了灌溉效果,故D项正确;A项是曲辕犁,排除;B项是播种工具耧车;C是利用水力的筒车,排除。 4.自明中叶以来,江南丝织业市镇及其四乡,农家栽桑、养蚕、缫丝、织绢,以及植棉、纺纱、织布等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种植粮食作物的农家正业,出现了蚕桑压倒稻作、棉作压倒稻作的新趋势。这表明江南市镇 A. 早期工业化的特征 B.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D. 经济发展的区域化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江南市镇农家副业逐渐取代正业,反映了江南市镇以商品生产为目的,以手工工具为基础的手工作坊、手工工场日益壮大的早期工业化特征,故A项正确;题干未涉及新的生产关系萌芽,排除B项;题干未反映城市化进程,排除C项,题干并未强调江南经济发展的区域化特点,排除D项。 故选A 5.在《国家宝藏》栏目里,湖南省博物馆特别推介了唐代长沙窑,下图为海上丝绸之路出土的众多长沙窑文物之一。它反映出唐代 A. 内陆城市外向型经济的兴起 B. 阿拉伯文字在中国的普及 C. 长沙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D. 长沙经济繁荣发达的景象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海上丝绸之路出土的众多长沙窑文物之一”,可得知内陆城市长沙窑文物的瓷器大量出口,外向型经济兴起,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表达过于绝对,排除;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在广州和泉州,排除C项;材料无法充分体现长沙经济繁荣与发达,排除D项。 6.习近平在访问希腊时引用希腊文学家卡赞扎基斯的话说:“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两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苏格拉底和孔子共同追求的理性是 A. 知识与道德 B. 伦理与规范 C. 民主与人权 D. 救世与责任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知识、道德是苏格拉底和孔子在追求理性方面的共同点,A项正确;伦理规范是孔子思想主张的特点,民主人权是苏格拉底的追求,救世与责任主要是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知识分子的政治信仰,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7.“(他们)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认识到了人作为文明创造主体的伟大力量,对一些自古以来被设想为必然的、具有绝对价值的存在大胆地提出质疑,这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是西方文化史上的第一次启蒙运动。”材料中的“第一次启蒙运动” A. 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 B. 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C. 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D. 认为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第一次认识到了人作为文明创造主体的伟大力量”“质疑”“这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是西方文化史上的第一次启蒙运动”可知,这是智者运动,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选项D正确;选项A是文艺复兴运动,不符合题干中“第一次认识到了人作为文明创造主体的伟大力量”,排除;选项B是宗教改革,其肯定了人在信仰和灵魂救赎方面的自主性和自由,但是不属于第一次思想启蒙,排除;智者运动代表的不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C。 8.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不需要购买赎罪券,人人有权阅读《圣经》直接与上帝对话。这一主张 ①使人们获得了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②否定了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 ③使西欧人彻底从基督神权统治下获得解放 ④进一步传播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根据路德的观点,不需要购买赎罪券,信仰上帝即可得救,这否定了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而人人有权阅读《圣经》的主张又使人们获得了灵魂自救的自主权,通过宣传信仰上帝的理性,进一步传播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说法①②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路德倡导的“宗教改革”,并不能使人“彻底”从基督神权统治下获得解放,说法③错误,与之组合的ABC三项错误。 9.16世纪,葡萄牙人将经过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运回欧洲,如丝、绢、瓷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玻璃制品等。由此可见 A.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 商业革命促进贸易发展 C. 工业革命的迅速推进 D. 价格革命加速社会分化 【答案】B 【解析】从材料“16世纪”“中国货物运回欧洲”“由欧洲运来”中可以分析出,新航路开辟后,全球性海上运输业的发展,东西方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故B项正确;A项是19世纪中期,时间上不符合,排除;工业革命是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中期,时间上不符合,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价格革命的相关状况,故D项排除。 1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谁是国家最高主权的代表——国王还是议会?最终,英国人明确的答案出现于 A. 1649年 B. 1689年 C. 1701年 D. 1721年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明确了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选项B正确;选项A中处死国王,但并未明确议会的地位,排除;选项C颁布《王位继承法》,是对王权的进一步限制,排除;选项D是责任内阁制形成时间,是对王权的进一步削弱,排除。 11.“新政府赢得了公认的大力支持,因为它解散了沙皇的警察,撤销了所有对言论、出版和集会自由的限制,废除了歧视种族或宗教团体的法律,但是在结束战争和土地改革方面,新政府却无法满足民众的要求。”这个“新政府”是 A. 沙皇政府 B. 彼得堡苏维埃 C. 临时政府 D. 苏维埃政府 【答案】C 【解析】根据“它解散了沙皇的警察”“在结束战争和土地改革方面,新政府却无法满足民众的要求”,结合所学可知,这个“新政府”是俄国二月革命后成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没有满足民众退出战争和分给农民土地的要求,故C正确;AB不符合“它解散了沙皇的警察”,排除;苏维埃政府代表民众的利益,应该满足民众结束战争和土地改革方面的要求,D不符合题意,排除。 12.许倬云在评价某一运动时说,一方面是汉人的反满运动,另一方面是社会底层与边陲反抗上层……它采撷了中国民间的朴素社会主义和西方的救世主观念。这场运动 A. 提出了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 B. 沉重打击清王朝和帝国主义力量 C. 直接导致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D.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制 【答案】A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创立的拜上帝教符合“中国民间的朴素社会主义和西方的救世主观念”的信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A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还没有帝国主义,B错误;C项是义和团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D是辛亥革命的功绩,排除。 1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中提到:“孙中山割辫子于广州起义失败之后,显示了一个革命先行者同王朝的决裂;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显示了一个旧官僚在推拽之下的政治转折;袁世凯割辫于就任民国大总统前夕,显示了一个名义上是共和主义者,但内心却是专制君主的人舍鱼而取熊掌的权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孙中山割辫表明了坚持改良主义的立场 B. 黎元洪割辫体现了其人坚持革命的倾向 C. 袁世凯割辫反映了民主科学已深入人心 D. 三人割辫折射了近代民主革命成为潮流 【答案】D 【解析】辛亥革命时期的割辫体现出的是革命的精神,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割辫都折射了近代民主革命成为潮流,D正确;孙中山割辫表明了革命的立场,A错误;黎元洪属于旧官僚,显然不倾向于革命,割鞭子显然是处于无奈,B错误;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口号,袁世凯割辫是欺骗革命的需要,C错误。 14.下面为近代中国某一战争的形势图(局部)。这一战争 A. 表明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B. 行动上实践了新三民主义思想理论 C. 成为敌后根据地抗战中的光辉典范 D. 推翻了南京国民党政权的专制统治 【答案】B 【解析】战争形势图反映出战争以广州为起点,一路向北,攻克汉口、合肥等地,这符合北伐战争形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下的军事行动,其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选项B正确;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时间是1931年,与北伐战争时间不符,排除A;百团大战是敌后抗战的典范,与北伐战争时间不符,排除C;渡江战役中推翻了南京国民党专制统治,与北伐战争时间不符,排除D。 15.歌曲是时代的产物,与“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反映出共同时代主题的歌词是 A.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B.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C.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 D.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战、坚持反扫荡;结合选项可知B项是《黄河大合唱》的内容,创作于1939年,故B项正确。A项是解放战争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口号,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是土地革命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 16.陈独秀指出:“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此论述反映了 A. 新文化运动完全脱离实际 B. 无产阶级强烈的政治诉求 C. 广大民众思想的彻底解放 D. 对封建思想文化的坚决反对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可知,陈独秀坚决反对封建思想文化,故选D项。当时,中国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为袁世凯称帝制造舆论,因此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思想文化,由此可知,A项“完全脱离实际”的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所述是新文化运动前期,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故并不体现无产阶级强烈的政治诉求,排除B项;C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17.在新经济政策实施过程中,农村出现两极分化,富农阶层控制着剩余的粮食,拒绝购买高价的工业品,苏联出现粮食收购危机。一方面城市缺乏粮食,没有粮食出口换取工业设备,另一方面工业品卖不出去而积压在仓库里。工业与农业两大部门之间产品交换出现断层。材料说明 A. 斯大林模式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B. 新经济政策的废除有其历史必然性 C. 富农阶层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最大障碍 D. 苏联计划经济失去了其历史优越性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新经济政策实施中出现困境,并不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原料需求,故不得不废除,故B项正确;题干未涉及斯大林模式,排除A项;农村出现两极分化是新经济政策的结果,影响了苏联的工业化,并非富农态度,排除C项;D项,题干未强调计划经济的特征,排除D项。 故选B 18.经济大危机爆发后,“许多美国经济学家、企业所有者、劳动者领袖以及政府官员和政治家,都逐渐相信在商业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有害的,它提高不必要的风险,造成企业破产和失业,这种可能性比他们必需的要大(更坏)”基于此认识,美国国会通过了 A. 《紧急银行法》 B. 《农业调整法》 C. 《全国工业复兴法》 D. 《联邦紧急救济法》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经济学家、企业所有者、劳动者领袖以及政府官员和政治家”“商业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有害的,它提高不必要的风险,造成企业破产和失业”表明当时美国即将整顿工业生产,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得出,经济危机爆发以后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的规则,故C选项正确;《紧急银行法》主要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的措施,不选A选项;《农业调整法》,1933年5月通过,主要是为了恢复农业生产,不选B选项;《联邦紧急救济法》,1933年通过,主要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故D选项不正确。 19.如图是20世纪50年代法国一幅宣传画。画中的英法德等国国旗排成一个风车状,图中英文意思为:“无论在何种恶劣天气下,我们都会共同向前走。”该宣传画实际上反映了 A. 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起步 B. 欧共体成立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C. 西欧国家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 D. 欧洲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形成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国旗组合形状以及“无论在何种恶劣天气下,我们都会共同向前走”可知,这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起步阶段,选项A正确;欧共体成立时间196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材料并未涉及欧洲对外态度,排除C;选项D是欧盟,成立时间是199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20.这种革命不是伽利略物理学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那种以否定为主并最终取而代之的革命。”“任何一个更为普遍的理论,都应当将先前所应用的、并在广大范围内所证实的理论作为一个局部情况包含在本身之中。”上述论断评论的科学理论是 A. 相对论 B. 生物进化论 C. 经典力学 D. 量子假说 【答案】A 【解析】题干中提到的这项科学理论不是对以前的理论“以否定为主并最终取而代之”,而是“将先前所应用的、并在广大范围内所证实的理论作为一个局部情况包含在本身之中”,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牛顿经典力学之间的关系,前者把后者概括到自己的理论里,使其成为自己理论的一个特例,故选A而排除C;题干说的是物理学方面的理论,而B属于生物学方面的理论,故B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量子假说是根本上改变人们近代物理学传统观念的理论,但是与前面的物理学理论没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故D也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 21.近日《秋水长天》出版发行,它是一部描写两岸题材,是一部书写家国情怀暨反省民族离患的军事文学作品。关于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1949年以后的三十多年时间两岸往来及“三通”全部中断 B.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C. 2005年,“胡连会”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D. 2008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 【答案】B 【解析】1949-1979年间,海峡两岸关系处于隔绝状态,故A表述正确,所以排除;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标志着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的改变,但是并不意味着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是在20世纪80年代,故B符合题意,所以选B;2005年的“胡连会”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符合史实,所以C表述正确,故排除;2008年12月,两岸三通终于实现,所以D表述正确,所以排除。 22.观察漫画《敬祝进步》,它主要反映了 A. 经济建设中的浮夸风 B.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 人们高涨的建设热情 D. 三大改造基本结束 【答案】C 【解析】从漫画中“你的任务超额完成啦!”“我相信你!”,以及骑自行车到骑摩托车的寓意可以看出,新中国的劳动人民对于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高涨,故C项正确;浮夸风属于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的内容,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于1957年超额完成,故B项错误;三大改造1956年基本结束,D项错误。 23.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了第一扇“窗”。材料所说的“第一扇窗”反映了 A. 传统经济体制彻底被打破 B. 对外开放实施的渐进性 C. 多元所有制体制的确立 D. 对外出口贸易日益扩大 【答案】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目的是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在短短的几年里,特区引进资金、技术、经验,为中国融入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彻底被打破”;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故C项错误;D项包含在B项之中。 24.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真理报》曾发表权威评论员奥尔基·拉季阿尼的署名文章,称几天前的“中美最高级会晤具有反苏特征”,指责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同北京成交”而牺牲了“越南人民”。中美这次“最高级会晤” A. 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 推动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D. 标志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C 【解析】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中日关系的正常化,C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和确立是20世纪50年代,A错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材料中“中美最高级会晤具有反苏特征”信息不符合,B错误;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1979年,不是20世纪70年代初,D错误。 25.中共中央某次会议提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次会议应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五大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故D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决策,与材料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不符,排除A。中共十四大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不符,排除B。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与材料不符,排除C。 二、材料阅读 26.从一定程度上看,商业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御街南往,过州桥,两边多饮食店;出朱雀门东壁,多为妓馆;东去东角楼,“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门面广阔,每一交易动即千万”;东区,有瓦子;东十字大街为“鬼市子”,“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 ——摘编自侯家驹《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中国金融经济,在历史上最低限度有三次突然猛进。此即西周至两汉,唐宋之间,明清之际。但无一次其突出使中国经济史改观。明末之巨商,多为盐商,但因食盐由官厅专卖,其能在此间牟利者,多为官僚资本,亦官商不分。商人至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则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明朝的政策,缺乏积极精神,虽严格执行中央集权,却不用这权威去扶助先进的经济部门,而是强迫它与落后的经济看齐。 ——摘编自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兴起了经营进出口货物的新式商业,资本主义商业逐渐滋生。同上海五金店交换的,一极是进口外国机制五金材料的洋行,另一极是中国工、矿、交通企业。商业资本已同外国产业资本发生联系,又部分地服务于本国产业资本。19世纪下半叶,有不少中国商人在上海和其他通商口岸的大小外资企业中搭股。琼记洋行、旗昌、东海等轮船公司,华股占一半以上;烟台、怡和等丝厂和华兴玻璃厂中,华股超过80%。鸦片战争后不久,就有商人投资于现代企业,1894年以前,中国出现了100多个现代企业,其中大多有商人的投资。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者认为明清商业不能“使中国经济史改观”的理由。 (3)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商业资本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商业资本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1)表现:突破市坊界限,打破时间限制;商品种类多,交易数额大;出现娱乐场所。 (2)理由:明清商业与封建官僚联系密切;血缘关系浓厚,道德义务超过经济利益;明清实行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特征:从事进出口贸易;与外国产业资本发生联系;部分服务于本国产业资本;投资外资企业;投资兴办中国近代企业。 影响:促进了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投资工业,有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 【解析】 (1)表现:依据材料一中“由御街南往,过州桥,两边多饮食店”、“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门面广阔,每一交易动即千万”、“东区,有瓦子”、“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等信息可从时空限制被打破、商品种类多,交易数额大、出现娱乐场所等方面概括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 (2)理由:依据材料二中“……其能在此间牟利者,多为官僚资本,亦官商不分。”、“……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则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等信息结合所学从明清商业与封建官僚联系密切、血缘关系浓厚,道德义务超过经济利益、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等方面概括作者的理由。 (3)特征:依据材料三中“鸦片战争后,兴起了经营进出口货物的新式商业”、“商业资本已同外国产业资本发生联系,又部分地服务于本国产业资本。”、“有不少中国商人在上海和其他通商口岸的大小外资企业中搭股。”、“鸦片战争后不久,就有商人投资于现代企业”等信息可概括得出近代中国商业资本的主要特征。 (4)依据上一问特征的作答结合所学从促进了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投资近代工业有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等方面分析近代商业资本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7.近代以来,对理性主义的不断弘扬与反思,促进人类社会走向和谐进步。阅读材料: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必须要按理性行事,不能让人陷于无知中,挣扎于谬误中,生活在暴政下,过不幸的日子。因此,要在理性的引导下,要用理性来批判专制王权、封建特权和宗教神权,实现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 ——李宏图《什么是启蒙运动》 材料二 启蒙主义思想的理论对粉碎政治暴政的枷锁和削弱那些丧尽天良的教士特权起了促进作用。但同时,对个人自由的限制也在日益增长。当这种文明与启蒙的潮流扩展到整个欧洲,带来了双重影响。同时又是道德的堕落与文明的丧失。 ——摘编自刘玲《高中历史启蒙运动一课的教学探究》 材料三 在这种情况下,18世纪文明所开出的许多花朵必然走向它的反面,在下层社会中的被文明和理性所压抑的宗教情绪,那种个人的自由和情感在法国大革命后释放出来,并演变为19世纪的浪漫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 ——陈锐《略论欧洲启蒙运动的历史和本质》 材料四 如果没有爱的情感的基础,理性就不可能真正培养人。在社会生活中,情感与善良则引导我们去服务于公共利益,而理性则可能激励自私之心。卢梭对意志与情感的张扬,并不意味着否定理性。他信赖活泼而充盈的理性,反对的是那种把理性置于人性之上并反过来压制人性的观念。 ——刘莘《卢梭与启蒙理性批判》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的思想主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明与启蒙的潮流”指哪一思想解放运动?概括这一思想解放运动的双重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浪漫主义”追求的价值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此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代表作。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如何处理理性与情感的关系? 【答案】(1)主张:理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开明君主制。 (2)潮流:启蒙运动。影响:反对封建专制,促进思想解放;限制自由,道德堕落与文明丧失。 (3)价值:追求自由与情感。作品:浪漫主义美术作品《自由引导人民》、文学作品《巴黎圣母院》等。 (4)理性应与情感并举、融合。 【解析】 (1)从材料“要用理性来批判专制王权、封建特权和宗教神权,实现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并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伏尔泰的思想为理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开明君主制。 (2)运动:从材料“启蒙主义思想的理论对粉碎政治暴政的枷锁和削弱那些丧尽天良的教士特权起了促进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明与启蒙的潮流”指启蒙运动。影响:从材料“粉碎政治暴政的枷锁和削弱那些丧尽天良的教士特权”“同时又是道德的堕落与文明的丧失”可以总结出反对封建专制,促进思想解放;限制自由,道德堕落与文明丧失。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追求的价值是追求自由与情感。作品:浪漫主义美术和文学作品可以列举不同国家作家的作品,答案不限,如:浪漫主义美术作品《自由引导人民》、文学作品《巴黎圣母院》等。 (4)针对理性和情感的关系是开放性,结论不唯一,联系以上材料“对意志与情感的张扬,并不意味着否定理性。他信赖活泼而充盈的理性,反对的是那种把理性置于人性之上并反过来压制人性的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理性应与情感并举、融合。 28.特朗普上台后,新一届政府明确提出“美国第一、美国优先”的口号,毫不掩饰地唱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调子,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年4月,众议员霍利和斯穆特联名提出了新的关税法议案,对农产品和 若干种工业品的进口税率作了新的提高。在它修订的12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中,提高税率的进口商品有890种,美国进口的平均税率由38.2%提高至55.3%,达美国历史上最高关税水平。该法案于1930年6月17日在全世界各国包括美国近1000名经济学家的抗议中经胡佛签署成为法律。 ——查·金德伯格《1929—1933年世界经济萧条》 材料二 1934年3月,罗斯福提议实行互惠贸易,并于三个月后被国会通过,自由主义开始代替保护主义。20世纪七十年代爆发了 “石油危机”,此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增长速 度放慢,美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持续下降。由于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美国外贸出现了逆差,外国产品竞争的加剧和外贸形势的恶化,在美国国内引起了新一轮贸易 保护主义浪潮。 ——张小青《论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材料三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日益明显。特朗普执政 后,秉持“美国经济利益第一”原则,只看重美国的绝对经济收益,且只维护美国自身的 经济利益。但是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收益效果,相反在损害美国自身的同时还侵害了其他国 家的合理利益,给世界经济的平稳运行带来巨大消极影响。 ——周亚鹏《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贸易政策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斯穆特一霍利法案》出台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国际影响。 (2)据材料二,说明美国国内出现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调解贸易争端的国际机构。 (3)历史证明贸易保护主义不是解决经济危机的正确途径。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给美国提出合理的建议。 【答案】(1)背景:1929—1933经济危机。影响:世界各国提高关税,世界市场走向封闭;经济危机持续加剧;国际矛盾尖锐。 (2)原因:石油危机影响;美国经济衰落;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机构:关贸总协定。 (3)建议:通过国内政策调整发展经济;面对贸易争端通过WTO解决;同舟共济,发扬伙伴精神;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解析】 (1)“背景”,据材料一的时间信息得出:1929—1933经济危机。“国际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世界各国提高关税、经济危机持续加剧、国际矛盾日益尖锐等角度分析。 (2)“原因”,据材料二信息“20世纪七十年代爆发了‘石油危机’,此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美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持续下降。由于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美国外贸出现了逆差”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石油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的衰落、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影响等角度思考。“机构”,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调解贸易争端的国际机构是关贸总协定。 (3)“建议”,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应该通过国内政策调整发展经济、面对贸易争端应该通过WTO解决、与各国同舟共济、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等角度思考。 29.美欧关系是现代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其演变对国际形势的影响举足轻重,是观测国际风云变幻的风向仪。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二战后初期,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事关美、苏、欧三方的生死存亡,美苏对峙意味着欧洲只能是美因的仆从,而美国始终是领导者。冷战初期的美国是世界经济的霸主……欧洲依赖美援得以复兴。 ——门洪华《美国霸权与美欧关系》 材料二:20世纪60、70年代,西欧国家已无须美国提供经济援助,因而在政治问题的处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机动性。……与西欧和美国之间经济关系的变化的是政治关系的相应变化。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并在各个领域里推行其独立自主的的政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伊拉克战争是后冷战时代几个足够影响全球形势的重量级事件之一。2003年围统战争还是和平解决危机的问题。美国和以法、德为代表的欧洲在此次国际关系面临重大考验的关键时刻,却分道扬镳,变成鲜明对立的主战派与主和派的带头者,进行了双方关系史上从未有过的激烈争执。 ——邢骅《跌宕起伏的美欧关系》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欧关系的表现,并运用所学史实说明“美国始终是欧洲的领导者”。 (2)材料二中美国与西欧关系出现了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归纳在伊拉克问题上折射出美欧关系的特点。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特点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美欧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1)表现:西欧依赖美国,美国控制西欧(西欧是美国的仆从,美国是西欧领导者)。 举例:军事安全:成立北约;政治安全:杜鲁门主义;经济霸主:实施马歇尔计划。 (2)变化:西欧推行独立自主政策,摆脱美国控制 原因:西欧国家的联合(西欧的崛起);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3)特点: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对立性)。 影响:有利于多极化趋势加强(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国际政治秩序的民主化。 (4)主要因素:实力对比的变化;国际形势;国家利益。 【解析】 (1)表现:由材料“美苏对峙意味着欧洲只能是美因的仆从,而美国始终是领导者”可知,西欧是美国的仆从,美国是西欧领导者。 举例: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等方面举例。军事上成立北约;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 (2)变化:由材料“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并在各个领域里推行其独立自主的的政策”可知,其变化为西欧推行独立自主政策,摆脱美国控制。 原因:结合所学可从西欧、美国、世界在六七十年代的变化入手分析。首先从西欧角度看,西欧国家通过联合力量逐步壮大;其次从美国的角度看,在六七十年代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实力这一时期相对下降;最后从世界角度看,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3)特点:由材料“美国和以法、德为代表的欧洲……分道扬镳……进行了双方关系史上从未有过的激烈争执”可知,美欧关系具有强烈的对抗性色彩。 影响:结合所学可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国际政治秩序的民主化等角度进行分析。 (4)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外交关系的变化一般来说与这项因素有关,分别是国家利益,综合国力,国际形势等,美欧关系同样适用于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