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5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重庆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理科)(解析版)
2016-2017学年重庆一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40小题,每小题1分) 1.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具有不同的功能,其中“消化车间”是指( ) A.核糖体 B.溶酶体 C.内质网 D.细胞核 2.抗体、血红蛋白、胰岛素、淀粉酶在生物体中的功能依次是( ) A.运输、调节、催化、免疫 B.免疫、运输、调节、催化 C.催化、免疫、运输、调节 D.调节、催化、免疫、运输 3.下列实验中不需要用高倍镜观察的是( ) A.观察花生子叶切片中的脂肪颗粒 B.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DNA的分布 C.观察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 D.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4.下列与实验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西瓜汁含有大量的果糖,常被用于还原糖的鉴定 B.若缺少双缩脲试剂B液,可用斐林试剂甲液代替 C.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甲基绿进入细胞 D.脂肪鉴定中用蒸馏水洗去种子切片表面的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5.阿胶是用驴皮为主要原料熬制而成的,因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而呈暗红的凝胶状,对于贫血、营养不良等有明显的疗效,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阿胶能用于治疗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是因为阿胶中含有Fe、Zn、Ca等微量元素 B.驴皮熬制出来的阿胶呈凝胶状,说明驴皮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C.缺Fe可能导致贫血,因为Fe是构成血红蛋白的必需物质 D.驴皮细胞内某种蛋白质含有n条肽链,m个氨基酸,则该蛋白质至少含有n﹣m个氧原子 6.关于如图所示生物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均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个体层次 B.a、c均能独立完成遗传物质的复制 C.b、d均可在叶绿体内合成有机物 D.c、d均能进行有氧呼吸 7.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代表单糖,其中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B.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乙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C.丙是多糖,其种类在动、植物细胞内都相同 D.丁是植物细胞壁的唯一组成成分 8.如表表示四种生物的遗传物质的组成,其中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 B C D T2噬菌体 乳酸菌 酵母菌 家兔 五碳糖种类 2 1 2 2 碱基种类 4 4 5 5 核苷酸种类 8 4 8 8 A.A B.B C.C D.D 9.下列有关显微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在50×的视野中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100个细胞,则换用100×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是25个 B.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C.显微镜所成的是倒像,“p”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像应该是“b” D.显微镜视野中有异物,若转动目镜发现异物不移动,那么异物一定位于物镜镜头 10.下列物质不含氮元素的是( ) A.叶绿素 B.ATP C.纤维素 D.核苷酸 11.有些细胞结构能显著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下列不属于此类结构的是( ) A.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 B.线粒体的“嵴” C.胰岛细胞的内质网 D.叶绿体的类囊体 12.如图甲、乙、丙、丁四图是细胞或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蓝藻细胞中具有甲、乙、丙结构 B.在植物细胞中一定同时存在甲、乙两种结构 C.在清水中,甲、乙、丁都能吸水胀破 D.甲、乙、丙、丁都具有DNA和蛋白质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合成酶的细胞一定具有分泌作用 B.能进行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一定有中央大液泡 C.能合成蛋白质的细胞一定有内质网 D.能进行分裂的细胞一定具有中心体 14.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 ) A.脂肪和蛋白质 B.磷脂和蛋白质 C.糖蛋白和核酸 D.水和蛋白质 15.下列不是细胞膜功能的是( ) A.识别进入人体的细菌 B.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C.运输激素至靶细胞处 D.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16.“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这一功能是如何体现的?( ) ①细胞内的核酸等物质不会流出细胞 ② 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进入细胞 ③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可以排出细胞 ④细胞膜能阻挡所有有害物质进入细胞内部.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7.细胞膜上与细胞的识别、信息传递等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 A.胆固醇 B.磷脂 C.脂肪 D.糖蛋白 18.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信号分子必须经过血液的运输才能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 B.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和功能相同 C.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D.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胆固醇和磷酸等组成的 19.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形态分别是( ) A.都为极细的丝状 B.圆柱状和极细的丝状 C.极细的丝状和杆状 D.棒状和圆柱状 20.下列关于细胞呼吸说法正确的是( ) A.需氧型生物进行有氧呼吸一定需要线粒体 B.通过是否产生CO2可以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类型 C.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分解的有机物只能是葡萄糖 D.无氧呼吸仅释放少量能量,是因为还有部分能量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 21.下列有关细胞核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C.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场所 D.是遗传信息库 22.如图是用动物受精卵做的相关实验.以下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提取受精卵的核单独培养,不久就消失,说明缺少细胞质的细胞核不能长期生存 B.去掉核的细胞单独培养,不久就消失,说明缺少细胞核的细胞不能存活太久 C.给去核的细胞植入细胞核后能正常生活和分裂,说明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D.实验说明细胞核是系统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系统的代谢中心 23.下列关于ATP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TP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组成 B.ATP中的能量可来自糖类等有机物,也可转移到糖类等有机物中 C.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 D.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产生ATP 24.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最初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D.三层结构模型和流动镶嵌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2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 B.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分别只依靠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C.在顺浓度梯度情况下,氨基酸分子可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D.渗透作用的发生必须有半透膜和浓度差两个条件 26.下列关于细胞呼吸错误的是( ) A.相同质量的脂肪比糖类有氧呼吸产生的H2O多 B.无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能量 C.酵母菌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叫做发酵 D.无氧呼吸无需O2参与,最终导致[H]积累 27.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选用下列哪种实验材料最好( ) A.玫瑰花瓣细胞 B.根尖分生区细胞 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D.菠菜叶下表皮细胞 28.下列与跨膜运输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从高浓度溶液一侧往低浓度溶液一侧运输的结果 B.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C.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与膜中蛋白质有关 D.低温不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 29.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 ) A.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可以控制离子和小分子进出细胞核 B.结构3可被健那绿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C.结构4是产生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D.核孔与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关 30.如图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催化①和④反应的酶都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B.①②过程可发生在小麦种子萌发的早期,其中E为酒精 C.①④③过程是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其中物质A、D分别是丙酮酸和氧气 D.物质C为[H],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都会产生 3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同一种酶可能存在于不同种类的细胞中 B.酶既可以作催化剂,又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C.蛋白质溶液中加入蛋白酶后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不会出现紫色 D.酶的作用条件温和,不同的酶最适温度和pH可能不同 32.下列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历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巴斯德认为糖类变成酒精是一个纯化学过程,与生命活动无关 B.毕希纳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 C.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并证明其是蛋白质 D.切赫和奥特曼发现了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RNA 33.图1为ATP的结构简式,图2为ADP与AT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B.图2中反应向左进行时,图1中的b、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图2中酶1和酶2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为可逆反应 D.ADP与AT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的高效性 34.下列哪项不是种子保存的条件( ) A.晒干 B.低温 C.高CO2 D.无氧 35.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利用过氧化氢酶探究H2O2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一可得出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果一样 B.图一bc段产生的原因是H2O2被分解完了 C.图二bc段产生的原因是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有限 D.由图三可以得出pH过高或过低时酶活性降低 36.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消化酶是分泌蛋白,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能在生物体内起作用 C.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 D.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催化效率可能相同 37.如图表示生物体内的部分物质代谢过程.对图中解释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③过程完全一样 B.在生物细胞内发生的④过程不需要H2O作反应物 C.在破伤风芽孢杆菌细胞中,④过程有利于其繁殖 D.人体骨骼肌细胞中含有与③⑥过程相关的酶 38.如图为动物细胞的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据图可判断甲侧为细胞内,乙侧为细胞外 B.图中a和b能运动,导致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利于物质的跨膜运输 C.图示中细胞吸收葡萄糖和吸收水分的方式相同 D.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不会影响葡萄糖、K+等物质的运输 39.下列是关于细胞和生物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 B.人体成熟红细胞和肝细胞为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C.颤藻与发菜都有叶绿体和叶绿素,所以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细菌和蓝藻在结构上有统一性,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等 40.将盛有酵母菌和葡萄糖混合液的装置(如图)置于适宜温度下,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装置中葡萄糖减少了x摩尔,气体的体积总量增加了y摩尔.下列关于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0.5y摩尔 B.有氧呼吸消耗的O2量为6x﹣3y摩尔 C.酵母菌产生的CO2总量为6x+y摩尔 D.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量为y摩尔 二、简答题(共50分) 41.如图是3H﹣亮氨酸(3H标记的亮氨酸)参与合成物质3H﹣X(3H标记的物质X)的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为细胞器.请据图回答: (1)从细胞中分离细胞器的常用方法是 ,欲观察c需用到的染色剂为 . (2)在合成物质3H﹣X过程中,膜面积会发生减少的细胞器是 ,起到“交通枢纽”作用的细胞器是 . (3)物质3H﹣X出细胞的方式为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 ,此外,该过程还要依赖于细胞膜的 . (4)图中含有DNA的结构是 (填字母).细菌细胞中也具有的细胞器是 (填字母),其作用是 . 42.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大写字母代表组成细胞膜的物质,小写字母代表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请据图回答: (1)该细胞膜模型是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 ,B代表 . (2)乙侧代表细胞膜 (内/外)侧,在a~e的五种方式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 . (3)代表O2、甘油转运过程的分别是图中编号 .人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则K+从血浆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图中编号 ,该方式的意义是 . 43.如图是测定发芽种子的细胞呼吸速率所用的实验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装置1、2 中分别放入等量的发芽种子,装置3中为等量的煮熟种子. (1)装置1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 ,装置2可用来测量 . (2)装置3的作用是 . (3)若装置1左移10cm,装置2右移12cm,装置3右移2cm,则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比值为 . 44.如图是高等动物肝细胞糖代谢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代表细胞膜上的 ,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后,可能被彻底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 ;也可能合成 储存在肝细胞中;也可能经过复杂的变化合成物质[B] ,成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2)胰高血糖素(一种激素,分泌蛋白)能调节肝脏中的糖代谢过程,科学家可采用 (方法)研究了胰岛细胞合成、分泌胰高血糖素的过程.胰岛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随 到达全身各处,与肝细胞 (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糖代谢过程.在调节糖代谢过程中,胰高血糖素 (能/不能)降低相关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5.如图是蛋白质(A)、脂肪(B)、淀粉(C)、纤维素(D)在人体消化道各部位的消化情况(消化是指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其他物质),已知胃液的pH值为1.5左右,肠液的pH值为7.7左右.请回答: (1)据图可知口腔中具有分解 的酶,根据消化情况可知酶具有 . (2)在小肠中蛋白质的含量继续降低, (是/不是)胃蛋白酶在催化蛋白质分解,原因是 . (3)淀粉在小肠中被彻底水解成 . 2016-2017学年重庆一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40小题,每小题1分) 1.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具有不同的功能,其中“消化车间”是指( ) A.核糖体 B.溶酶体 C.内质网 D.细胞核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解答】解:A、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A错误; B、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B正确; C、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C错误; 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D错误. 故选:B. 2.抗体、血红蛋白、胰岛素、淀粉酶在生物体中的功能依次是( ) A.运输、调节、催化、免疫 B.免疫、运输、调节、催化 C.催化、免疫、运输、调节 D.调节、催化、免疫、运输 【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解答】解:①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抵抗外来病毒、病毒等抗原的侵害,体现了蛋白质的免疫功能; ② 血红蛋白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体现了蛋白质的运输功能; ③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体现了蛋白质的调节功能; ④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催化淀粉的水解,体现了蛋白质的催化功能. 故选:B. 3.下列实验中不需要用高倍镜观察的是( ) A.观察花生子叶切片中的脂肪颗粒 B.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DNA的分布 C.观察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 D.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分析】为方便在高倍镜下找到物象,使用高倍镜前,必须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把物象移至视野中央,再转至高倍镜,转至高倍镜后,由于物镜与玻片间距离很小,不能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凹面反光镜有聚光作用,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因此使用它们都能将视野调亮,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 【解答】解:A、细胞中的脂肪需要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色,并用高倍镜才能观察清楚,A错误; B、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染色后需要用高倍镜才能观察清楚,B错误; C、叶绿体有颜色,观察细胞中叶绿体用高倍镜才能观察清楚,C错误; D、由于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为成熟的植物细胞,细胞体积较大,因此直接用低倍镜就可以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D正确. 故选:D. 4.下列与实验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西瓜汁含有大量的果糖,常被用于还原糖的鉴定 B.若缺少双缩脲试剂B液,可用斐林试剂甲液代替 C.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甲基绿进入细胞 D.脂肪鉴定中用蒸馏水洗去种子切片表面的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考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 【分析】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蔗糖、淀粉等). 2、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50%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进而有利于对DNA进行染色. 【解答】解:A、红色的西瓜汁会对还原糖的检测产生颜色干扰,A错误; B、双缩脲试剂的B液是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斐林试剂甲液是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不可代替,B错误; 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进而有利于对DNA进行染色,C正确; D、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50%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D错误. 故选:C. 5.阿胶是用驴皮为主要原料熬制而成的,因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而呈暗红的凝胶状,对于贫血、营养不良等有明显的疗效,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阿胶能用于治疗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是因为阿胶中含有Fe、Zn、Ca等微量元素 B.驴皮熬制出来的阿胶呈凝胶状,说明驴皮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C.缺Fe可能导致贫血,因为Fe是构成血红蛋白的必需物质 D.驴皮细胞内某种蛋白质含有n条肽链,m个氨基酸,则该蛋白质至少含有n﹣m个氧原子 【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组成细胞 的元素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S、P、K、Ca、Mg等,微量元素包括 Fe、Mn、B、Zn、Mo、Cu等; 水是组成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细胞含量最多的有机物;驴胶蛋白的功能;蛋白质可在细胞内氧化分解的过程和能量释放. 【解答】解:A、钙属于大量元素,A错误; B、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驴皮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也是水,蛋白质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B错误; C、缺Fe可能导致贫血,因为Fe是构成血红蛋白的必需物质,C正确; D、由m个氨基酸参与合成的蛋白质含有n条肽链,所以肽键数为m﹣n,每个肽键中只有1个氧,n条链肽,每条链至少有一个羧基,既至少有2n个氧,所以蛋白质中氧原子至少含有(m﹣n)+2n=m+n,D错误. 故选:C. 6.关于如图所示生物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均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个体层次 B.a、c均能独立完成遗传物质的复制 C.b、d均可在叶绿体内合成有机物 D.c、d均能进行有氧呼吸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分析题图:a为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属于病毒;b为蓝藻,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c为酵母菌,含有成熟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d为叶肉细胞,含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 【解答】解:A、a是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A错误; B、a为病毒,不能独立完成遗传物质的复制,只能寄生在细菌中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错误; C、b为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C错误; D、酵母菌和叶肉细胞均能够进行有氧呼吸,D正确. 故选:D. 7.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代表单糖,其中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B.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乙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C.丙是多糖,其种类在动、植物细胞内都相同 D.丁是植物细胞壁的唯一组成成分 【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中甲、乙、丙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其中单糖不能继续水解;丁是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解答】解:A、由题图可知①包括五碳糖和六碳糖,二者都是不能水解的糖,因此①属于单糖,其中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A正确; B、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蔗糖、淀粉等),B错误; C、丙是多糖,其中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特有的多糖,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C错误; D、植物细胞壁的成分包括纤维素和果胶,D错误. 故选:A. 8.如表表示四种生物的遗传物质的组成,其中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 B C D T2噬菌体 乳酸菌 酵母菌 家兔 五碳糖种类 2 1 2 2 碱基种类 4 4 5 5 核苷酸种类 8 4 8 8 A.A B.B C.C D.D 【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分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四种,RNA根据碱基不同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四种;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病毒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 【解答】解:A、T2噬菌体是DNA病毒,遗传物质是DNA,含有脱氧核糖、四种碱基、四种脱氧核苷酸,A错误; B、细菌含有DNA和RNA,但遗传物质是DNA,因此遗传物质中含有脱氧核糖,四种碱基,四种核苷酸,B正确; C、酵母菌为真核生物,含有DNA和RNA,但遗传物质是DNA,因此遗传物质中含有脱氧核糖,四种碱基,四种核苷酸,C错误; D、家兔为真核生物,含有DNA和RNA,但遗传物质是DNA,因此遗传物质中含有脱氧核糖,四种碱基,四种核苷酸,D错误. 故选:B. 9.下列有关显微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在50×的视野中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100个细胞,则换用100×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是25个 B.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C.显微镜所成的是倒像,“p”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像应该是“b” D.显微镜视野中有异物,若转动目镜发现异物不移动,那么异物一定位于物镜镜头 【考点】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管镜和目镜组成.标本经物镜和管镜放大后,形成放大倒立的实象;实象经目镜再次放大后,形成放大的虚象.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解答】解:A、若在50×的视野中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100个细胞,则换用100×后,长或者是宽又被放大2倍,而面积则被放大4倍,因此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是100÷4=25个,A正确; B、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调粗准焦螺旋,B错误; C、显微镜所成的是倒像,“p”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像应该是“d”,C错误; D、显微镜视野中有异物,若转动目镜发现异物不移动,那么异物可能位于物镜镜头或载玻片上,D错误. 故选:A. 10.下列物质不含氮元素的是( ) A.叶绿素 B.ATP C.纤维素 D.核苷酸 【考点】糖类的组成元素. 【分析】本题是考查糖类、蛋白质、脂质、核酸的元素组成的题目,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不同类的脂质的元素组成不同,脂肪和固醇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 【解答】解:A、叶绿素的元素组成是C、H、O、N、Mg,A错误; B、ATP的元素组成是C、H、O、N、P,B错误; C、纤维素属于糖类,元素组成是C、H、O,C正确; D、核苷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D错误. 故选:C. 11.有些细胞结构能显著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下列不属于此类结构的是( ) A.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 B.线粒体的“嵴” C.胰岛细胞的内质网 D.叶绿体的类囊体 【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不同的细胞器通过不同的方式增大膜结构,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 1、叶绿体增加膜面积的方式是类囊体堆叠成基粒,分布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2、线粒体内膜折叠成嵴,增大了膜面积并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附着提供场所. 3、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增大了膜面积. 4、高尔基体是由扁平的囊状结构形成的,增大了膜面积. 【解答】解:A、高尔基体形成的小泡是运输细胞分泌物,不是为了增加膜面积,A错误; B、线粒体内膜折叠成嵴,增大了膜面积并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附着提供场所,B正确; C、内质网是细胞内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广阔的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C正确; D、叶绿体增加膜面积的方式是类囊体堆叠成基粒,分布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D正确. 故选:A. 12.如图甲、乙、丙、丁四图是细胞或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蓝藻细胞中具有甲、乙、丙结构 B.在植物细胞中一定同时存在甲、乙两种结构 C.在清水中,甲、乙、丁都能吸水胀破 D.甲、乙、丙、丁都具有DNA和蛋白质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1、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2、常考的真核生物有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等;常考的原核生物有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等;此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3、分析题图: 图甲是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图乙是叶绿体,存在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中,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图丙是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图丁是大肠杆菌细胞结构模式图,该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解答】解:A、题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为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不具有该三者结构,A错误; B、题图中的甲、乙分别为线粒体、叶绿体,在植物细胞中一定存在线粒体,但不一定存在叶绿体(如根尖细胞中不含有叶绿体,B错误; C、在清水中甲线粒体、乙叶绿体均能吸水涨破,而丁细菌细胞具有细胞壁、不能吸水涨破,C错误; D、题图细胞或细胞结构中均具有DNA和蛋白质,D正确. 故选:D.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合成酶的细胞一定具有分泌作用 B.能进行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一定有中央大液泡 C.能合成蛋白质的细胞一定有内质网 D.能进行分裂的细胞一定具有中心体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实验材料及外界溶液满足的条件是:(1)活细胞;(2)成熟的植物细胞,即含有液泡和细胞壁;(3)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解答】解:A、能合成酶的细胞一定是活细胞,但不一定具有分泌作用,A错误; B、能进行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一定是成熟的活的植物细胞,即一定具有中央液泡,B正确; C、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但是没有内质网,C错误; D、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需要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D错误. 故选:B. 14.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 ) A.脂肪和蛋白质 B.磷脂和蛋白质 C.糖蛋白和核酸 D.水和蛋白质 【考点】细胞膜的成分. 【分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约占)50%和蛋白质(约占40%),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占2%~ 10%).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解答】解:A、生物膜上没有脂肪,A错误; B、生物膜主要由脂质(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组成,B正确; C、糖蛋白不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生物膜上没有核酸,C错误; D、水不是生物膜的成分,D错误. 故选:B. 15.下列不是细胞膜功能的是( ) A.识别进入人体的细菌 B.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C.运输激素至靶细胞处 D.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考点】细胞膜的功能.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有: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解答】解:A、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不需要的或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出细胞外,A错误; B、胰岛细胞合成的胰岛素分泌到细胞体现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错误; C、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靶细胞,C正确; D、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使得细胞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而内环境属于细胞外液,D错误. 故选:C. 16.“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这一功能是如何体现的?( ) ①细胞内的核酸等物质不会流出细胞 ②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进入细胞 ③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可以排出细胞 ④细胞膜能阻挡所有有害物质进入细胞内部.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考点】细胞膜的功能. 【分析】1、细胞膜的生理功能有是具有选择透过性,即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2、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细胞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细胞中的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必须排出细胞外,细胞中重要的物质和结构不能排出细胞. 【解答】解:①细胞内的核酸等重要成分不会流出细胞,①正确; ②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②正确; ③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可以排出细胞,③正确; ④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也能进入细胞,如CO、某些病菌和病毒等,④错误. 故选:C. 17.细胞膜上与细胞的识别、信息传递等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 A.胆固醇 B.磷脂 C.脂肪 D.糖蛋白 【考点】细胞膜的成分. 【分析】细胞膜上糖蛋白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例如,消化道和呼吸道上表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经研究发现,动物细胞表面糖蛋白的识别作用,好比是细胞与细胞之间,或者细胞与其他大分子之间,互相联络用的语言和文字. 【解答】解:AB、细胞膜含有糖类和脂质(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含有少量胆固醇)及蛋白质,但脂质不具有识别作用,AB错误; C、细胞膜上没有脂肪,C错误; D、细胞膜表面上的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免疫、保护、润滑等有关,D正确. 故选:D. 18.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信号分子必须经过血液的运输才能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 B.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和功能相同 C.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D.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胆固醇和磷酸等组成的 【考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功能. 【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 【解答】解:A、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必须经过体液运输而不一定是血液的运输,才能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如神经递质则经过组织液运输来传递信息,A错误; B、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种类不同,功能也不同,B错误; C、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 D、磷脂、胆固醇属于脂质,磷脂不含有胆固醇,D错误. 故选:C. 19.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形态分别是( ) A.都为极细的丝状 B.圆柱状和极细的丝状 C.极细的丝状和杆状 D.棒状和圆柱状 【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细胞核中有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的染色质.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呈圆柱状或杆状,这时叫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 【解答】解: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呈圆柱状或杆状,这时叫染色体. 故选:B. 20.下列关于细胞呼吸说法正确的是( ) A.需氧型生物进行有氧呼吸一定需要线粒体 B.通过是否产生CO2可以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类型 C.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分解的有机物只能是葡萄糖 D.无氧呼吸仅释放少量能量,是因为还有部分能量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1、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葡萄糖)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2、酒精发酵:C6H12O62C2H5OH(酒精)+2CO2+能量 乳酸发酵: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 【解答】解:A、需氧型生物进行有氧呼吸不一定需要线粒体,如醋酸菌、蓝藻等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但含有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所以通过是否产生CO2不能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类型,B错误; C、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分解的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也可能是脂肪、蛋白质等,C错误; D、无氧呼吸仅释放少量能量,是因为葡萄糖分解不彻底,还有部分能量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D正确. 故选:D. 21.下列有关细胞核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C.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场所 D.是遗传信息库 【考点】细胞核的功能. 【分析】细胞核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解答】解:A、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 BCD、细胞核含有DNA,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BCD正确. 故选:A. 22.如图是用动物受精卵做的相关实验.以下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提取受精卵的核单独培养,不久就消失,说明缺少细胞质的细胞核不能长期生存 B.去掉核的细胞单独培养,不久就消失,说明缺少细胞核的细胞不能存活太久 C.给去核的细胞植入细胞核后能正常生活和分裂,说明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D.实验说明细胞核是系统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系统的代谢中心 【考点】细胞核的功能.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中为细胞核提供ATP和酶、核苷酸、等细胞核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因此细胞核和细胞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解答】解:A、将受精卵的细胞核提取单独培养,不久就退化消失,说明离开细胞质,细胞核不能存活,A正确; B、将去核的细胞单独培养,不久也消失,说明细胞质离开细胞核也不能生存太久,B正确; C、给去核的细胞重新移入细胞核形成重组细胞,重组细胞能正常生活且能进行分裂繁殖,这说明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C正确; D、该实验只能说明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关系,不能说明“细胞核是系统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系统的代谢中心”,D错误. 故选:D. 23.下列关于ATP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TP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组成 B.ATP中的能量可来自糖类等有机物,也可转移到糖类等有机物中 C.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 D.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产生ATP 【考点】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分析】1、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2、生物体内ATP的来源: ATP来源 反应式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ADP+Pi+能量ATP 化能合成作用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其它高能化合物转化 (如磷酸肌酸转化) C~P(磷酸肌酸)+ADP(肌酸)+ATP 3、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反应相联系. 【解答】解:A、ATP由1个腺嘌呤核苷(腺苷)和3个磷酸组成,A错误; B、ATP中的能量可来自糖类等有机物,也可转移到糖类等有机物中,B正确; C、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反应相联系,C正确;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且都能产生少量的ATP,因此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产生ATP,D正确. 故选:A. 24.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最初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D.三层结构模型和流动镶嵌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考点】生物膜研究的前沿信息. 【分析】流动镶嵌模型: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结构是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且认为蛋白质在膜中的分布是均匀的、固定的. 【解答】解:A、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 B、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组成,而且是静态的结构,B正确; 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三层结构模型认为蛋白质在膜中的分布是均匀的、固定的,而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D错误. 故选:D. 2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 B.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分别只依靠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C.在顺浓度梯度情况下,氨基酸分子可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D.渗透作用的发生必须有半透膜和浓度差两个条件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解答】解:A、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是由于其快速增殖,而且起细胞间的连接不发达,就像一个细胞群,相互之间没有连接.糖蛋白或糖脂有粘附细胞的功能,细胞癌变后,糖蛋白或糖脂减少,导致癌细胞易于转移,A正确; B、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可依靠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进入细胞,不同物质运输方式不同,如葡萄糖等小分子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而离子的运输方式可以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B错误; C、在顺浓度梯度情况下,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氨基酸分子可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C正确; D、渗透作用的发生必须有半透膜和浓度差,D正确. 故选:B. 26.下列关于细胞呼吸错误的是( ) A.相同质量的脂肪比糖类有氧呼吸产生的H2O多 B.无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能量 C.酵母菌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叫做发酵 D.无氧呼吸无需O2参与,最终导致[H]积累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不 同 点 场所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条件 O2和酶 酶 产物 CO2和H2O C2H5OH和CO2或乳酸 能量 大量能量 少量能量 相 同 点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 第一阶段的场所及转变过程相同 【解答】解:A、相同质量的脂肪比糖类所含C、H比例多,因此相同质量的脂肪比糖类有氧呼吸产生的H2O多,释放的能量也多,A正确; B、无氧呼吸有两个阶段,其中只有第一阶段能产生少量能量,B正确; C、酵母菌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叫做发酵,C正确; D、无氧呼吸无需O2参与,其第一阶段产生的[H]在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因此不会导致[H]积累,D错误. 故选:D. 27.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选用下列哪种实验材料最好( ) A.玫瑰花瓣细胞 B.根尖分生区细胞 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D.菠菜叶下表皮细胞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分析】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实验材料满足的条件是:(1)活细胞;(2)成熟的植物细胞,即含有液泡和细胞壁;(3)所选细胞的细胞液最好有颜色,这样便于观察. 【解答】解:A、玫瑰花瓣细胞是成熟的活的植物细胞,另外液泡中有颜色,便于观察,A正确; B、根尖分生区细胞是未成熟的植物细胞,B错误; 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液泡中无色素,观察不方便,C错误; D、菠菜叶下表皮细胞,液泡中无色素,观察不方便,D错误. 故选:A. 28.下列与跨膜运输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从高浓度溶液一侧往低浓度溶液一侧运输的结果 B.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C.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与膜中蛋白质有关 D.低温不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解答】解:A、细胞吸水和失水都是水分子从溶液浓度(不是水分子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运输,A错误; B、腌制果脯时由于细胞外液浓度过高,细胞失水而死亡,然后糖分大量进入细胞才导致慢慢变甜,不是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B错误; C、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与膜中蛋白质有关,C正确; D、低温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D错误. 故选:C. 29.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 ) A.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可以控制离子和小分子进出细胞核 B.结构3可被健那绿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C.结构4是产生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D.核孔与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关 【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分析】阅读题图可知,图中1是内质网;3是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上的DNA携带着遗传信息;2是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4是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和某种RNA的形成有关;5是核膜,包括内膜和外膜. 【解答】解:A、核膜由两层膜,即四层磷脂分子组成,A错误; B、结构3染色质可被龙胆紫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健那绿是染线粒体的染料,B错误; C、结构4是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和某种RNA的形成有关,C错误; D、核孔与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关,D正确. 故选:D. 30.如图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催化①和④反应的酶都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B.①②过程可发生在小麦种子萌发的早期,其中E为酒精 C.①④③过程是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其中物质A、D分别是丙酮酸和氧气 D.物质C为[H],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都会产生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A为丙酮酸,B为二氧化碳,C为[H],D为氧气,E为无氧呼吸产物﹣﹣酒精. 【解答】解:A、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催化①反应的酶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催化④反应的酶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A错误; B、图中①②过程为无氧呼吸,主要发生在小麦种子萌发的早期,其中E为酒精,B正确; C、①④③过程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其中物质A、D分别是丙酮酸和O2,C正确; D、图中物质C为[H],它能在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中产生,D正确. 故选:A. 3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同一种酶可能存在于不同种类的细胞中 B.酶既可以作催化剂,又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C.蛋白质溶液中加入蛋白酶后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不会出现紫色 D.酶的作用条件温和,不同的酶最适温度和pH可能不同 【考点】酶的特性;检测蛋白质的实验.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解答】解:A、同一种酶可能存在于不同细胞中,如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A正确; B、酶是蛋白质或者RNA,本身是催化剂,也可作为底物被蛋白酶或者RNA酶降解,B正确; C、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作用发生紫色反应,C错误; D、一般来说,动物体内酶的最适温度在35~40℃之间,植物体内的酶的最适温度在40~50℃之间,人体内胃蛋白酶所需的最适pH为1.5左右、其他的酶所需的最适pH大多为6.5~8.0之间,D正确. 故选:C. 32.下列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历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巴斯德认为糖类变成酒精是一个纯化学过程,与生命活动无关 B.毕希纳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 C.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并证明其是蛋白质 D.切赫和奥特曼发现了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RNA 【考点】酶的发现历程. 【分析】酶的发现过程: 时间 国家 科学家 成就或结论 1773年 意大利 斯帕兰扎尼 鹰的胃液可以消化肉块. 19世纪 欧洲 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1857年 法国 巴斯德 发酵与活细胞有关;起发酵作用的是整个酵母细胞. 1857年 德国 李比希 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德国 毕希纳 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1926年 美国 萨姆纳 从刀豆种子提纯出来脲酶,并证明是一种蛋白质. 20世纪80年代 美国 切赫、 奥特曼 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解答】解:A、巴斯德之前,人们认为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而巴斯德认为发酵与活细胞有关,起发酵作用的是整个酵母细胞,A错误; B、毕希纳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B正确; C、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并证明其是蛋白质,C正确; D、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功能,D正确. 故选:A. 33.图1为ATP的结构简式,图2为ADP与AT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B.图2中反应向左进行时,图1中的b、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图2中酶1和酶2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为可逆反应 D.ADP与AT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的高效性 【考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分析】ATP和ADP转化过程中酶不同:酶1是合成酶,酶2是水解酶;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解答】 解:A、图1为ATP的结构简式,其中A代表腺嘌呤,A与核糖合成腺苷,A错误; B、图2中反应向左进行时为ATP的水解,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b)断裂并释放能量,B错误; C、图2中酶1和酶2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不属于可逆反应,C错误; D、ATP与ADP的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D正确. 故选:D. 34.下列哪项不是种子保存的条件( ) A.晒干 B.低温 C.高CO2 D.无氧 【考点】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 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 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 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 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 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 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 【解答】解:种子要在低温、低氧(高CO2)、干燥的环境中保存,而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种子无氧呼吸会消耗较多的有机物,因此不利于种子保存. 故选:D. 35.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利用过氧化氢酶探究H2O2 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一可得出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果一样 B.图一bc段产生的原因是H2O2被分解完了 C.图二bc段产生的原因是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有限 D.由图三可以得出pH过高或过低时酶活性降低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4、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在底物充足,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酶浓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但酶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5、分析题图: 图一是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分别加过氧化氢酶与加Fe3+后,O2的产生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题图可知加过氧化氢酶与加Fe3+相比,加过氧化氢酶的反应速率更快; 图二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O2的量随H2O2浓度变化的曲线图,分析题图可知曲线ab段表示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而bc段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升高,化学反应速率不再加快; 图三是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剩余量随pH变化的关系图,开始随pH增大溶液中过氧化氢的剩余量减少,说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逐渐增强,当pH达到一定数值时溶液中过氧化氢的剩余量最少,此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最强,而后随pH的继续增大溶液中过氧化氢的剩余量增加,说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又逐渐减弱. 【解答】解:A、图一中加过氧化氢酶与加Fe3+相比,加过氧化氢酶的一组反应速率快,说明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果较Fe3+的催化作用强,体现了酶的高效性,A错误; B、图一中bc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物的量不再增加,原因可能是底物数量有限(H2O2被分解完了),B正确; C、图二中bc段,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升高,化学反应速率不再加快,原因可能是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有限,C正确; D、由图三可以得出pH达到一定数值(最适pH)时溶液中过氧化氢的剩余量最少,此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最强,pH过高或过低时酶活性均降低,D正确. 故选:A. 36.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消化酶是分泌蛋白,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能在生物体内起作用 C.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 D.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催化效率可能相同 【考点】酶的特性;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5、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是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解答】解:A、消化酶是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需要高尔基体的加工,A正确; B、酶可以在生物体外发挥作用,B错误; C、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酶活性的大小通常用在一定条件下,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来表示,酶催化反应速度愈大,酶活性愈高,反之活力愈低,C正确; D、同一种酶分别在最适温度前和最适温度后可能具有相同的活性,如图中的A点和C点对应的温度下酶的活性相同、其催化效率相同,D正确. 故选:B. 37.如图表示生物体内的部分物质代谢过程.对图中解释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③过程完全一样 B.在生物细胞内发生的④过程不需要H2O作反应物 C.在破伤风芽孢杆菌细胞中,④过程有利于其繁殖 D.人体骨骼肌细胞中含有与③⑥过程相关的酶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生物体内的部分物质代谢示意图,其中①②表示水解过程;③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④表示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⑤⑥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解答】解: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③过程完全一样,都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A正确; B、在生物细胞内发生的④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其中第二阶段需要H2O作反应物,B错误; C、破伤风芽孢杆菌是厌氧型菌,所以在破伤风芽孢杆菌细胞中,不进行④过程,C错误; D、人体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时只能产生乳酸而不产生酒精,所以不含有与⑥过程相关的酶,D错误. 故选:A. 38.如图为动物细胞的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据图可判断甲侧为细胞内,乙侧为细胞外 B.图中a和b能运动,导致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利于物质的跨膜运输 C.图示中细胞吸收葡萄糖和吸收水分的方式相同 D.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不会影响葡萄糖、K+等物质的运输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分析】据图分析,葡萄糖进入细胞,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Na+可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Na+另外一种运输方式是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解答】解:A、据图分析,肌肉细胞不能产生葡萄糖,只能消耗葡萄糖,所以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A错误; B、图中磷脂分子和蛋白质能运动,导致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利于物质的跨膜运输,B正确; C、图中细胞吸收水的方式为自由扩散,而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可以认为是特殊方式的主动运输,C错误; D、胰蛋白酶会将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水解,从而影响葡萄糖、K+等物质的运输,D错误. 故选:B. 39.下列是关于细胞和生物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 B.人体成熟红细胞和肝细胞为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C.颤藻与发菜都有叶绿体和叶绿素,所以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细菌和蓝藻在结构上有统一性,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等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1、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2、常考的真核生物有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等;常考的原核生物有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等;此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解答】解:A、真核细胞中的真菌、植物等细胞有细胞壁,但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A错误; B、人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B错误; C、颤藻与发菜细胞均属于原核细胞,二者细胞均不具有叶绿体,但均具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所以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细菌和蓝藻细胞均具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等结构,也含有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体现了细胞在结构上的统一性,D正确. 故选:D. 40.将盛有酵母菌和葡萄糖混合液的装置(如图)置于适宜温度下,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装置中葡萄糖减少了x摩尔,气体的体积总量增加了y摩尔.下列关于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0.5y摩尔 B.有氧呼吸消耗的O2量为6x﹣3y摩尔 C.酵母菌产生的CO2总量为6x+y摩尔 D.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量为y摩尔 【考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分析】酵母菌的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即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解答】解:酵母菌有氧呼吸时消耗多少氧气就产生多少二氧化碳,无氧呼吸时不消耗氧气但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装置中气体的变化量可代表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即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为y摩尔. A、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为y摩尔,根据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可知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0.5y摩尔,A正确; B、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0.5y摩尔,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x﹣0.5y,根据有氧呼吸总反应式可知有氧呼吸消耗的O2量为6(x﹣0.5y)=6x﹣3y摩尔,B正确; C、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为y摩尔,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x﹣0.5y,则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6(x﹣0.5y)=6x﹣3y,酵母菌产生的CO2总量为6x﹣2y摩尔,C错误; D、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为y摩尔,根据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可知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量为y摩尔,D正确. 故选:C. 二、简答题(共50分) 41.如图是3H﹣亮氨酸(3H标记的亮氨酸)参与合成物质3H﹣X(3H标记的物质X)的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为细胞器.请据图回答: (1)从细胞中分离细胞器的常用方法是 差速离心法 ,欲观察c需用到的染色剂为 健那绿染液 . (2)在合成物质3H﹣X过程中,膜面积会发生减少的细胞器是 内质网 ,起到“交通枢纽”作用的细胞器是 高尔基体 . (3)物质3H﹣X出细胞的方式为 胞吐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 不需要载体,需要能量 ,此外,该过程还要依赖于细胞膜的 流动性 . (4)图中含有DNA的结构是 c (填字母).细菌细胞中也具有的细胞器是 a (填字母),其作用是 蛋白质合成的机器 .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1、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2、分析题图:a为核糖体,b为内质网,c为线粒体,d为高尔基体. 【解答】解:(1)分离细胞中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因此要观察c线粒体,应用健那绿染色. (2)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由此可见图示过程中,膜面积会发生减少的细胞器是内质网,起到“交通枢纽”作用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3)物质3H﹣X为蛋白质,其分泌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该方式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因此不需要载体,但需要能量. (4)图中含有DNA的结构是c线粒体;细菌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只有a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故答案为: (1)差速离心法 健那绿染液 (2)内质网 高尔基体 (3)胞吐 不需要载体,需要能量 流动性 (4)c a 蛋白质合成的机器 42.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大写字母代表组成细胞膜的物质,小写字母代表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请据图回答: (1)该细胞膜模型是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 流动镶嵌模型 ,B代表 磷脂双分子层 . (2)乙侧代表细胞膜 内 (内/外)侧,在a~e的五种方式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 b、c、d . (3)代表O2、甘油转运过程的分别是图中编号 b、b .人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则K+从血浆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图中编号 a ,该方式的意义是 主动选择吸收细胞所需要的物质 .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D表示多糖(膜外); a、e表示主动运输,其中a表示运进细胞,e表示运出细胞;b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c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经过通道,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d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 【解答】解:(1)该细胞膜模型是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图中B代表磷脂双分子层. (2)由于D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因此乙侧代表细胞膜内侧.由分析可知,在a~e的五种方式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d. (3)O2、甘油转运过程均为只有则扩散,因此可以分别图中编号b、b表示.人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则K+从血浆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即用图中编号a表示,主动运输的意义是主动选择吸收细胞所需要的物质. 故答案为: (1)流动镶嵌模型 磷脂双分子层 (2)内 b、c、d (3)b、b a 主动选择吸收细胞所需要的物质 43.如图是测定发芽种子的细胞呼吸速率所用的实验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装置1、2 中分别放入等量的发芽种子,装置3中为等量的煮熟种子. (1)装置1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 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CO2 ,装置2可用来测量 发芽种子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 . (2)装置3的作用是 消除气压、温度等环境因素引起的误差 . (3)若装置1左移10cm,装置2右移12cm,装置3右移2cm,则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比值为 2:5 . 【考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装置1中发芽种子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细胞呼吸消耗氧气使装置中气压下降,有色液滴左移,左移的距离代表氧气的吸收量;装置2没有氢氧化钠溶液,细胞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与吸收的氧气相等,因此液滴移动的距离是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装置3内加入煮熟的种子,用于矫正物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解答】解:(1)装置1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CO2,装置2可用来测量发芽种子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 (2)装置3内加入煮熟的种子,其作用是消除气压、温度等环境因素引起的误差. (3)装置1左移10cm,装置2右移12cm,装置3右移2cm,因此装置1中氧气的消耗量实质是12cm,装置2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为12﹣2=10cm,由于有氧呼吸过程中消耗1mol葡萄糖吸收6mol氧气,释放6mol二氧化碳,无氧呼吸过程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2mol二氧化碳,因此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比值(12÷6):(10÷2)=2:5. 故答案为: (1)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CO2 发芽种子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 (2)消除气压、温度等环境因素引起的误差 (3)2:5 44.如图是高等动物肝细胞糖代谢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代表细胞膜上的 载体蛋白 ,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后,可能被彻底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 能量 ;也可能合成 肝糖原 储存在肝细胞中;也可能经过复杂的变化合成物质[B] 脱氧核苷酸 ,成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2)胰高血糖素(一种激素,分泌蛋白)能调节肝脏中的糖代谢过程,科学家可采用 同位素标记法 (方法)研究了胰岛细胞合成、分泌胰高血糖素的过程.胰岛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随 血液 到达全身各处,与肝细胞 细胞膜 (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糖代谢过程.在调节糖代谢过程中,胰高血糖素 不能 (能/不能)降低相关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胞膜的成分. 【分析】1、图中A代表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B表示脱氧核苷酸. 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解答】解:(1)因为图中A能在细胞膜上协助葡萄糖进入细胞,由此可以推断其应该是载体蛋白;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后,可能被彻底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也能合成肝糖原;在代谢过程中可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非必需氨基酸,DNA的合成原料是脱氧核苷酸. (2)胰高血糖素属于分泌蛋白,可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合成和分泌过程.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肝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糖代谢过程.在调节糖代谢过程中,胰高血糖素起到调节作用,只有酶能降低相关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故答案为: (1)载体蛋白 能量 肝糖原 脱氧核苷酸 (2)同位素标记法 血液 细胞膜 不能 45.如图是蛋白质(A)、脂肪(B)、淀粉(C)、纤维素(D)在人体消化道各部位的消化情况(消化是指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其他物质),已知胃液的pH值为1.5左右,肠液的pH值为7.7左右.请回答: (1)据图可知口腔中具有分解 淀粉 的酶,根据消化情况可知酶具有 专一性 . (2)在小肠中蛋白质的含量继续降低, 不是 (是/不是)胃蛋白酶在催化蛋白质分解,原因是 胃蛋白酶在pH为7.7的肠液中已经变性失活,丧失催化功能 . (3)淀粉在小肠中被彻底水解成 葡萄糖 .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分析题图:淀粉(C)在口腔内被初步分解,可见口腔中具有分解淀粉的酶; 蛋白质在胃内被初步分解,可见胃内存在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分解,但是胃蛋白酶在pH为7.7的肠液中已经变性失活,丧失催化功能,在小肠中蛋白质的含量继续降低不是胃蛋白酶的作用; 蛋白质(A)、脂肪(B)、淀粉(C)、在小肠内含量都降低,可见小小肠内含有多种种消化酶,而纤维素在人的消化道的各部分含量不变,故人体没有分解纤维素的酶,葡萄糖是构成淀粉的单体,淀粉被彻底水解产物是葡萄糖. 【解答】解:(1)淀粉(C)在口腔内被含量降低,可见口腔中具有分解淀粉的酶;而其他物质蛋白质(A)、脂肪(B)、淀粉(C)、纤维素(D)在口腔内含量不变,可见淀粉酶不能分解淀粉之外的物质,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2)胃蛋白酶在pH为7.7的肠液中已经变性失活,丧失催化功能,故在小肠中蛋白质的含量继续降低,不是胃蛋白酶在催化蛋白质分解. (3)葡萄糖是构成淀粉的单体,淀粉被彻底水解产物是葡萄糖. 故答案为: (1)淀粉 专一性 (2)不是 胃蛋白酶在pH为7.7的肠液中已经变性失活,丧失催化功能 (3)葡萄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