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E.B.Wilson)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他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最可能是( )‎ A. 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 B. 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C. 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D. 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 ‎【答案】B ‎【解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其内容为:(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详解】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但细胞不能完成一切生命活动,如食物的消化吸收是在消化道内进行的,A错误;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的参与下完成,所以每一个生命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B正确;细胞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只能说明单细胞的生命活动在细胞内进行,但对于多细胞生物,其生命活动不仅仅在细胞内进行,C错误;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不是一切生物,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以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的名言为背景,考查细胞学说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下列化合物与其功能不相符的是( )‎ A. 脂肪—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B. 自由水—细胞中的良好溶剂 C. 糖类—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 D. 脱氧核苷酸—细胞中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1、细胞中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还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和物质运输。‎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膜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糖类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细胞呼吸消耗的主要物质;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用于细胞内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 ‎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是以DNA为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A、脂肪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A正确;‎ B、自由水是细胞中的良好溶剂,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B正确;‎ C、糖类是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C正确;‎ D、脱氧核苷酸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合物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溶酶体可以消化自身产生的碎渣 B. RNA、蛋白质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与核孔有关 C. 植物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D. 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和细胞代谢活动中心 ‎【答案】D ‎【解析】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类,功能是消化细胞从外界吞入的颗粒和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壁形成,而细胞壁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详解】A. 溶酶体能消化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A正确;‎ B. 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B正确;‎ C. 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最终延伸成细胞壁,而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C正确。‎ D.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活动中心,D错误。‎ ‎4.一项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研究揭示了体内蛋白分选转运装置的作用机制,即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了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使组件获得重新利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塑性蛋白在合成过程中,场所由核糖体提供,动力可由叶绿体提供 B. “分子垃圾袋”应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该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 蛋白质降解后产生的“组件”可能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D. 人体细胞内能形成囊泡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中心体等 ‎【答案】B ‎【解析】细胞器 ‎ 总结: 会产生水的细胞器: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植物的高尔基体; 直接参与蛋白质合成分泌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参与蛋白质合成分泌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细胞内液:包括细胞内细胞质基质和液泡所含的全部液体; 细胞液:液泡里所含的液体。‎ ‎【详解】A、细胞膜塑形蛋白在细胞的核糖体内合成,合成所需要的能量由线粒体或细胞质基质提供,而叶绿体形成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A错误;‎ B、根据分泌蛋白形成过程可判断囊泡(分子垃圾袋)由生物膜构成,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 C、蛋白质经溶酶体水解后的产物为氨基酸,故“组件”是氨基酸,不可能为核苷酸,C错误;‎ D、中心体没有生物膜结构,故无法形成囊泡,D错误。故选B。‎ ‎5.下列关于细胞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的跨膜运输属于被动运输 B. 水分子的跨膜运输可以是自由扩散或通过“水通道”运输 C. 受氧气浓度影响的物质运输方式一定需要载体蛋白 D. 某些小分子有机物可以顺浓度梯度进行协助扩散 ‎【答案】C ‎【解析】物质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一般是指对离子、小分子的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都不需要消耗能量,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质协助;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质协助,是逆浓度梯度运输;胞吞和胞吐一般是大分子物质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依赖于膜的流动性,通过囊泡运输实现。‎ ‎【详解】A、水分子运输是顺相对含量的运输,属于被动运输,A正确;‎ B、水分子运输是自由扩散或者通过水通道蛋白运输(协助扩散),是顺相对含量的运输,属于被动运输,B正确;‎ C、胞吞、胞吐作用需要消耗能量,受氧气浓度影响,但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错误;‎ D、某些离子和小分子有机物,比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神经兴奋时钠离子进入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协助扩散,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考生要明确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和实例。‎ ‎6.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强 B. 癌细胞具有细胞增殖失控的特点 C. 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必将使个体衰老死亡 D. 幼年个体生长需细胞增殖,成年后不需细胞增殖 ‎【答案】B ‎【解析】A、全能性是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弱,A错误;‎ B、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细胞增殖失控,B正确;‎ C、人是多细胞生物,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不会导致个体衰老死亡,C错误;‎ D、幼年个体生长的过程需细胞增殖分化,成年后也需细胞增殖分化,D错误。故选B。‎ ‎7.根据以下关于过氧化氢分解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试管 a b c d ‎3%过氧化氢溶液 ‎2mL ‎2mL ‎2mL ‎2mL 处理措施 不作任何处理 置于‎90℃‎水浴杯中 加2滴3.5%FeCl3‎ 加2滴20%的新鲜肝脏研磨液 实验结果 ‎-‎ ‎+‎ ‎++‎ ‎++++‎ 注:“-”表示无气泡产生;“+”表示气泡产生多少。‎ A. a和d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B. c和d是对比实验,自变量是催化剂类型 C. a、c对照说明FeCl3具有催化作用 D. a、c、d不能说明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 ‎【答案】A ‎【解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详解】A、a和d对照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c和d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A错误; B、c和d对比,自变量是催化剂类型,说明酶具有高效性,B正确; C、a、c对照说明FeCl3具有催化作用,C正确; D、c组是无机催化剂,d组是有机催化剂,不能说明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a和d对照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c和d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D正确。故选A。‎ ‎8.下图是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①~④代表物质,A、B代表反应过程,C~D代表反应场所,则ATP合成除了发生在A过程,还发生在( )‎ A. D B. B和D ‎ C. C和D D. B、C和D ‎【答案】C ‎【解析】光合作用的具体的过程: 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a.水的光解:2H2O4[H]+O2 b.ATP的生成:ADP+PiATP 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a.CO2的固定:CO2 +C5 ‎2C3 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 (CH2O)+C5+H2O 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图示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其中中A表示光反应阶段,B表示暗反应阶段,C可代表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细胞质基质,D可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进行的场所线粒体。图中①是O2,②为NADP+,③为ADP+Pi,④为C5。‎ ‎【详解】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产生ATP的过程为光反应、有氧呼吸的全过程,有氧呼吸发生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即图中的C和D,C正确。‎ 故选C。‎ ‎9.如图所示为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曲线中a点转向b点时,光反应增强 B. 曲线中b点转向d点时,叶绿体中C5的含量降低 C. 曲线中c点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酶的数量 D. 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光照和CO2浓度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 ‎【答案】B ‎【解析】1.在相同二氧化碳浓度下,一定的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达到光的饱和点以后,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不再增强;在相同光照强度下,在不同的二氧化碳浓度下,光合作用强度不同。 2.题图分析,需利用单一变量的原则,如b点和d点的光照强度相同,而二氧化碳浓度不同;再如a、b、c三点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同,而光照强度不同。并且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反应,二氧化碳浓度直接影响暗反应。‎ ‎【详解】A、曲线中a点转向b点时,光照强度增强,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增加,促进暗反应还原C3,暗反应增强,A正确;‎ B、曲线中b点转向d点时,CO2浓度降低,CO2与C5固定生成C3的反应减弱,C5消耗减少,而C5还在正常的生成,因此叶绿体中C5的含量升高,B错误;‎ C、曲线中c点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酶的数量、也可能是温度等其它条件,与横坐标的影响因素无关,C正确;‎ D、ab段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速率提高,b点与d点相比,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光合速率增加,所以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光照和CO2浓度,有利于提高光合效率,D正确。故选B。‎ ‎10. 关于人体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只有部分用于合成ATP B. 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 无氧呼吸不需要氧的参与,该过程与有氧呼吸完全不同 D. 细胞供氧不足时,无氧呼吸可将糖类氧化为乳酸或酒精 ‎【答案】A ‎【解析】A、细胞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合成ATP,故A正确;‎ B、在有氧呼吸过程中,[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故B错误;‎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故C错误;‎ D、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故D错误。故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人类对遗传奥秘的探索之路,充满艰难曲折,又精彩绝伦,许多科学家在探索之路上作出了极大贡献。下列对遗传学家及其所取得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 摩尔根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C. 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 D. 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1.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两大遗传定律,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4.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利用假说-演绎法,论证并发现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通过研究果蝇眼色的遗传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错误;‎ C、艾弗里通过体外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首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 D、由分析可知,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B。‎ ‎12.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已知一个蓝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男孩的可能性是 A. 1/2 B. 1/‎6 ‎C. 1/4 D. 1/8‎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人眼的虹膜的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假设褐色和蓝色分别受A、a控制,所以,蓝眼男人的基因型为aa;由于褐眼女人的母亲是蓝眼aa,所以褐眼女人的基因型为Aa,据此分析。‎ ‎【详解】据分析可知,该蓝眼男人与褐眼女人结婚,即aa×Aa,子代为1/2Aa(褐色)、1/2aa(蓝眼),故生下蓝眼男孩的可能性是1/2×1/2=1/4,C正确。‎ ‎13.牵牛花中,叶子有普通叶和枫形叶两种,种子有黑色和白色两种。现用纯种普通叶白色种子和枫形叶黑色种子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全为普通叶黑色种子,F1自交得到F2,结果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对F2的描述错误的 A. 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B. F2中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3:1‎ C. 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约占3/8‎ D. 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2‎ ‎【答案】D ‎【解析】(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2)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性状中,每对性状的遗传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3)解题时,可先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将每对性状进行分析,然后运用乘法定律进行组合。‎ ‎【详解】A、纯种普通叶和枫形叶杂交,F1全为普通叶,说明普通叶是显性性状,设基因是A;纯种白色种子和黑色种子杂交,F1全为黑色种子,说明黑色种子是显性性状,设基因是B;则F1基因型为AaBb,F2表现型种类为2×2=4种,基因型种类为3×3=9种,A正确。‎ B、就叶形而言,F1基因型为Aa,F2中普通叶(A_)与枫形叶(aa)之比为3:1,B正确。‎ C、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基因型为A_bb和aaB_,F2中A_bb比例为,aaB_比例为,故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C正确。‎ D、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即为纯合子,所占比例为,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学生正确判断显隐性性状,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14.南瓜所结果实中黄色与白色、盘状与球状是两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白色球状南瓜与白色盘状南瓜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盘状一定是显性性状 B. 子代南瓜纯合子占1/4‎ C. 亲代中白色盘状南瓜是纯合子 D. 子代中黄色和白色所占比例相同 ‎【答案】B ‎【解析】题意分析,根据子代比例可知,控制黄色与白色、盘状与球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表现型为白色球状的南瓜甲与表现型白色盘状的南瓜乙杂交,后代出现黄色,说明白色对黄色为显性。白色球状南瓜与白色盘状南瓜杂交子代出现了黄色,且白色:黄色为3∶1,因此白色为显性,亲本这对性状为杂合子;球状与盘状后代出现了球状∶盘状为1∶1,亲本这对性状应为测交。‎ ‎【详解】A、盘状可能为显性也可能为隐性,A错误;‎ B、子代南瓜纯合子应为1/2×1/2=1/4,B正确;‎ C、亲代中白色为杂合子,C错误;‎ D、子代中黄色∶白色=1∶3,D错误。故选B。‎ ‎15.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染色体、D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核和卵细胞的核融合 B. 受精卵中的DNA由父本和母本各提供一半 C.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人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神经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D. 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着丝点数目相同 ‎【答案】B ‎【解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提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详解】A、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实质是精子的核和卵细胞的核融合,A正确;‎ B、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由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但DNA来自卵细胞的多于来自精子的,B错误;‎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但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染色体减半,所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神经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细胞相同,C正确;‎ 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数目相同,D正确。故选B。‎ ‎16.图中表示生物界完整的中心法则,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上述过程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 B. 上述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中②不同于③的碱基配对方式为T-A C. 在原核细胞中,②③过程可在细胞同一区域同时发生 D. ①②③过程均可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进行;④⑤过程发生在某些病毒内 ‎【答案】D ‎【解析】A.中心法则每个信息流都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4个条件,A项正确;‎ B.②存在DNA和mRNA的碱基配对,方式之一是T-A,③存在mRNA和tRNA的碱基配对,不存在T-A,B项正确;‎ C.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可以边转录边翻译,C项正确;‎ D.④⑤过程发生在某些病毒寄生的宿主细胞内,D项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中心法则的信息流,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17.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两种分子的结构,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遗传信息位于①上,反密码子位于②上 B. 双螺旋结构以及碱基间的氢键使①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C. ②为tRNA,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tRNA识别并转运 D. ②中有的区域有碱基配对,有的区域没有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①是双链DNA分子,②是tRNA。‎ ‎【详解】A、由图看出,①是DNA,携带遗传信息,②是tRNA,具有反密码子,A正确;‎ B、DNA的特异性体现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上,B错误;‎ C、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一种或多种密码子,所以可由一种或多种tRNA识别并转运,C正确;‎ D、由图可知,tRNA中有的区域没有碱基配对,有的区域有,D正确。故选B。‎ ‎【点睛】遗传信息位于DNA上,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 ‎18.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重组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 生物的变异都是可遗传的 C. 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未出现新的性状,说明没有新基因产生 D. 黄色圆粒豌豆自交过程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可能发生 ‎【答案】D ‎【解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 B、生物的变异分为可以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通常是由于环境引起的,B错误;‎ C、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未出现新的性状,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如AA变为Aa,性状也不改变,C错误;‎ D、黄色圆粒豌豆自交过程中,由于经过了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故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可能,D正确。故选D。‎ ‎19.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不一定是二倍体 B. 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单倍体种子 C. 二倍体植物的花药离体培养能得到叶片和果实较小的单倍体植株 D. 三倍体西瓜属于单倍体,不是一个新物种 ‎【答案】A ‎【解析】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获得单倍体植株,再诱导其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纯系植株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优点是可大大缩短育种时间。原理:染色体变异,组织培养方法:选择亲本→有性杂交→F1产生的花粉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可育纯合子→选择所需要的类型。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缺点:技术较复杂,需与杂交育种结合,多限于植物。 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加倍)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优点: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缺点:只适于植物,结实率低。‎ ‎【详解】A、单倍体是本物种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其细胞内不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不一定是二倍体,A正确;‎ B、单倍体一般高度不育,因此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单倍体幼苗,而不是种子,B错误;‎ C、二倍体植物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植物,高度不育,没有果实,C错误;‎ D、三倍体西瓜属于三倍体,三倍体西瓜高度不育,故不是一个新物种,D错误。故选A。‎ ‎20.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基因的“剪刀”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B. 基因的“针线”是DNA连接酶 C. 基因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 D. 基因工程不能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 ‎【答案】D ‎【解析】1、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2、基因工程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 ‎【详解】A、基因的“剪刀”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A正确;‎ B、基因的“针线”是DNA连接酶,能连接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B正确;‎ C、基因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C正确;‎ D、基因工程能够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D错误。故选D。‎ ‎21.下列观点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自养需氧型的单细胞生物 B. 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生存斗争实现的 D. 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在同一环境中共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D ‎【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异养厌氧型的单细胞生物,A错误;‎ B、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B错误;‎ 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不同物种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C错误;‎ 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在同一环境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对共同进化概念的记忆与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2.下列有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 B.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C. 某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其因的频率大于a某因的频率 D. 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答案】B ‎【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基因型频率:指在一个种群中某种基因型的所占的百分比。‎ ‎【详解】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如一个自交的群体,后代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而基因频率不变,A错误;‎ B、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故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等于a基因的频率,C错误;‎ D、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原因是伴X隐性遗传方式,而非色盲基因频率在男女群体不同,色盲的基因频率在男、女群体中是相等的,D错误。故选B。‎ ‎23. 关于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前期时,④与⑦、⑤与⑥联会,形成两个四分体 B. 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含同源染色体 C. 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它们通过一个着丝点②相连 D. 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 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④和⑦、⑤和⑥联会,形成两个四分体,A正确;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在后期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B不正确;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它们通过着丝点②相连,C正确;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如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每个植物细胞中,a、b、c基因都会表达出相应蛋白质 B. a、b互为非等位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时可自由组合 C. b中碱基对若发生了增添、缺失或替换,则发生了基因突变,但性状不一定改变 D.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一定位于染色体上 ‎【答案】C ‎【解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进行自由组合; 2、基因突变会引起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翻译形成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改变,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基因突变后形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一定改变,因此生物性状不一定发生变化。‎ ‎【详解】A、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b、c基因不一定在每个细胞中都会表达,A错误; B、a、b基因位于一个DNA分子上,在遗传时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遵循,B错误; C、b中碱基对发生变化,属于基因突变,但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改变,C正确; D、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对于真核生物而言,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有基因,细胞之内的细胞器DNA上同样有基因,例如线粒体DNA上就有相关的基因,D错误。 故选C。‎ ‎25.某一瓢虫种群中有黑色和红色两种体色的个体,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对红色(b)为显性。如果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7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4%。基因B和b的频率分别是 A. 18%、82% B. 36%、64%‎ C. 57%、43% D. 92%、8%‎ ‎【答案】C ‎【解析】种群中B基因频率为18%+1/2×78%=57%,b基因频率为4%+1/2×78%=43%,C正确。故选C。‎ 二、综合题 ‎26.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会经历生长、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进程。图是人体不同细胞的形成示意图,其中①~⑮表示细胞,Ⅰ~Ⅳ表示过程。‎ ‎(1)据图可知,人体内各种细胞虽然功能不同,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来源,即__________________。图中过程Ⅱ表示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Ⅳ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细胞①~⑧的主要差异为__________________‎ A.形态结构 B.DNA的碱基序列 C.mRNA的种类 D.细胞器的种类及数目 E.蛋白质的种类 F.磷脂分子的结构 ‎(3)下列选项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不同形态特征,其中表示染色体变为染色质过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表为细胞衰老发生的变化,根据已有知识推测衰老细胞相应的功能变化填在表中A和B处。‎ 衰老的细胞 细胞生化指标变化 功能变化 水分减少 细胞皱缩 新陈代谢速度减慢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 载体蛋白结构改变 线粒体结构形变 ‎ 线粒体数量减少 A____‎ B____‎ ‎【答案】受精卵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ACDE A 物质运输能力下降 氧化分解供能减少 ‎【解析】题图分析,第一个图中Ⅰ表示受精作用,Ⅱ表示有丝分裂,Ⅲ表示细胞分化,Ⅳ表示减数分裂。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衰老细胞的特征:(1)水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2)酶低: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色累: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4)核大: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透变: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详解】(1)人体所有的体细胞都是由⑪受精卵分裂和分化形成的。经过Ⅱ有丝分裂过程形成两个相同的子细胞;经过Ⅳ过程形成生殖细胞,则Ⅳ表示减数分裂。‎ ‎(2)图中①为原始的生殖细胞,可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②-⑧细胞都已经高度分化,一般情况下不再分裂。所有细胞中磷脂分子的结构都相同,另外图中细胞①-⑧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和分化形成的,因此所含DNA的碱基序列相同,但它们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因此细胞的形态结构、mRNA的种类、细胞器的种类及数目、蛋白质的种类都不同。‎ ‎ 故选ACDE。‎ ‎(3)A、表示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此时遗传物质已经完成分配,A正确;‎ B、表示分裂间期,此时细胞中正在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这是遗传物质精确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前提,与题意不符,B错误;‎ C、表示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这保证遗传物质精确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与题意不符,C错误;‎ D、表示中期,此时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这为后期着丝点的分裂做准备,染色体状态并未转换为染色质,D错误。‎ 故选A。‎ ‎(4)根据衰老细胞的特征可知,‎ A、细胞衰老后,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载体蛋白结构改变,故物质运输能力降低。‎ B、细胞衰老后期,细胞中线粒体结构改变,数量减少,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导致衰老后细胞氧化分解供能减少。‎ ‎【点睛】熟知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对生物体有性生殖,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是掌握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27.图甲是某动物(2N=4)生殖器官内细胞分裂的图象。图乙为该动物体内进行的三个连续生理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的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动物性别为___(雌、雄)性,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①名称是__,该细胞处于__(分裂方式及时期),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中Ⅰ、Ⅱ、Ⅲ三个连续生理过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点和F点细胞中染色体组加倍的原因是 _____。甲图中①②③细胞分别对应于乙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段。‎ ‎【答案】雌 细胞①②分裂不均等(答:①或②或①②均可) 初级卵母细胞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子染色体 AB、CD、FG ‎【解析】甲图中,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的后期,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③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乙图中,I表示有丝分裂、II表示受精作用、III表示有丝分裂。‎ ‎【详解】(1)细胞①②分裂不均等,所以该动物性别为雌性。‎ ‎(2)细胞①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不均分裂,所以该细胞为是初级卵母细胞,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3)从细胞中染色体组数量变化可知,Ⅰ、Ⅱ、Ⅲ三个连续生理过程分别是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4)C点和F点细胞中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子染色体,导致染色体组加倍。甲图中①②③细胞分别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①②③细胞分别对应于乙图中的AB、CD、FG段。‎ ‎【点睛】DNA加倍的原因是DNA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28.向日葵种子粒大(B)对粒小(b)是显性,含油少(S)对含油多(s)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今有粒大油少和粒小油多的两纯合子杂交,试回答下列问题:‎ ‎(1)F2表现型有________________种,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2)若获得F2种子544粒,理论计算,双显性纯种有__________________粒、粒大油多的有__________________粒。‎ ‎(3)怎样才能培育出粒大油多,又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补充下列步骤:‎ 第一步:让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杂交产生F1(BbSs);‎ 第二步:让__________________自交产生F2;‎ 第三步:选出F2中粒大油多个体连续自交,逐代淘汰粒小油多的个体,直到后代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即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粒大油多的新品种。‎ ‎(4)若让F1(BbSs)与粒小油多杂交,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请据此写出该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写出配子)‎ ‎【答案】4 9:3:3:1 34 102 纯种粒大油少 纯种粒小油多 F1 测交 ‎ ‎【解析】分析题干,决定向日葵种子粒大小和含油多少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粒大油少(BBSS)和粒小油多(bbss)的两纯合子杂交,F1全部表现为粒大油少(BbSs),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粒大油少(B_S_):粒大油多(B_ss):粒小油少(bbS_):粒小油多(bbss)=9:3:3:1。‎ ‎【详解】(1)由分析可知,F2表现型有4种,比例为粒大油少:粒大油多:粒小油少:粒小油多=9:3:3:1。‎ ‎(2)F2种子中双显性纯种占1/16,故双显性纯种有544×1/16=34粒。F2种子中粒大油多的占3/16,故粒大油多的有544×3/16=102粒。‎ ‎(3)培育出粒大油多,又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BBss),可用粒大油少和粒小油多的两纯合子杂交产生F1(BbSs),再让F1自交产生F2,选出F2中粒大油多(B_ss)个体连续自交,逐代淘汰粒小油多的个体,直到后代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即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粒大油多的新品种。‎ ‎(4)若让F1(BbSs)与粒小油多(bbss)杂交,即BbSs×bbss,这种方法称为测交;写遗传图解的过程注意几点:①亲代基因型、表现型;②子代基因型、表现型;③所有符号、配子;④子代比例。用遗传图解表示该测交实验:‎ ‎【点睛】本题考查杂交育种、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9.下图表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1)从图中Ⅱ4的子女________的性状表现推理,该病不可能是红绿色盲症。‎ ‎(2)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Ⅱ4与Ⅱ5再生育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为_______。‎ ‎(3)若该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病基因为B ,则Ⅲ8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与正常女性结婚,再生育正常女儿的概率为___________。‎ ‎(4) 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病基因为a,则Ⅲ7的基因型为________,正常人群中该病的携带者的概率为1%,Ⅲ7与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生出患病子女的概率为_______(用分数表示)。‎ ‎【答案】Ⅲ6(或6) 1/4 XBY 0 Aa 1/400‎ ‎【解析】该遗传系谱图没有典型的遗传特点,即没有“有中生无”或“无中生有”的特点,类似于测交实验,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还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果母亲有病,儿子一定有病。而图中Ⅱ4的儿子Ⅲ6(或6) 正常, 因此该病不可能是红绿色盲症。‎ ‎(2)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Ⅱ4与Ⅱ5的基因型分别是Aa、aa,则再生育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为1/2×1/2=1/4。‎ ‎(3)若该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病基因为B ,则Ⅲ8的基因型为XBY,其与正常女性XbXb结婚,他们的女儿全部有病,儿子全部正常,因此,再生育正常女儿的概率为0。‎ ‎(4) 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病基因为a,因为Ⅱ4有病,所以Ⅲ7的基因型为Aa。已知正常人群中该病的携带者的概率为1%,Ⅲ7与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生出患病子女的概率为1/4×1%=1/400。‎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遗传系谱图推出该病的可能的遗传方式,先写出已知的基因型,再推出未知的基因型。‎ ‎30.下图表示与遗传物质相关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若①②表示某一物质在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结构形态,则②的名称为______。基因是DNA 中特殊的一段,“特殊的一段”指的是_______。若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 DNA 片段上是基因 D 与 d,这两个 DNA 片段的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 ‎(2)请按照自上向下的顺序写出⑤中碱基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中文名称)。图中④处化学键名称为___________。‎ ‎(3)A 与T 碱基数量相等,G 与C 碱基数量相等,这个事实说明DNA 分子的合成遵循_________原则。通过生化分析得出某 DNA 分子中,一条链中碱基 A∶C∶T∶G=1∶2∶3∶4,则该 DNA 分子中上述碱基的比例应为____。‎ ‎(4)若某 DNA 分子共有 1000 个碱基对,其中含碱基 A 有 200 个,则该片段含有___个脱氧核苷酸,该片段进行第 4 次复制共需要______个游离的含碱基C 的脱氧核苷酸。‎ ‎(5)假定该 DNA 分子只含 14N 时相对分子质量为 a,只含 15N 时相对分子质量为 b。现将只含 14N 的该 DNA 分子放在只含 15N 的培养基中,子二代每个 DNA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答案】染色质 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T胸腺嘧啶 A腺嘌呤 C胞嘧啶 氢键 碱基互补配对 4:6:4:6(2:3:2:3) 2000 6400 (a+3b)/4‎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3幅图分别是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的平面结构。①~⑤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质、染色体片段的双螺旋结构、氢键、碱基。‎ ‎【详解】(1)若①②表示某一物质在果蝇体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结构形态,其中①为染色体,则②为染色质。基因是DNA 中特殊的一段,“特殊的一段”指的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若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 DNA 片段上是基因 D 与 d,这两个 DNA 片段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2)已知图中⑤表示碱基,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自上而下依次T胸腺嘧啶、A腺嘌呤、C胞嘧啶。图中④处化学键名称为氢键。‎ ‎(3)A与T碱基数量相等,G与C碱基数量相等,这个事实说明DNA分子的合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生化分析得出此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碱基A∶C∶T∶G=1∶2∶3∶‎ ‎4,另一条链中的碱基A∶C∶T∶G=3∶4∶1∶2,则该DNA分子中上述碱基的比例应为4:6:4:6(2:3:2:3)。‎ ‎(4)若某 DNA 分子共有 1000 个碱基对,则该片段含有1000×2=2000个脱氧核苷酸。若该DNA分子共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含碱基A200个,则该DNA分子中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1000×2-200×2)/2=800。该片段进行第 4 次复制共需要游离的含碱基C 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是(24-23)×800=6400个。‎ ‎(5)假定该大肠杆菌只含14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若将其长期培养在含15N的培养基中,便得到只含15N的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现将只含 14N 的该 DNA 分子放在只含 15N 的培养基中,子一代2个DNA分子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14N另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15N,所以子一代2个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为(a+b)/2,子二代4个DNA分子中2个DNA分子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14N另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15N,另外2个DNA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只含15N,所以子二代4个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为(a+3b)/4。‎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识记DNA复制的过程及特点;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31.某地A、B、C、D四个湖泊通过纵横交错的小溪流连结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多年以后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各湖泊生活的锵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分别称为a、b、c、d鳉鱼)。地质变化如图:‎ ‎(1)A湖中的所有鳉鱼为一个_________,一万多年后,D湖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__________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2)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鳉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则a、b鳉鱼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它们属于两个__________;来自C、D两湖的鳉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且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__多样性。‎ ‎(3)假如c鳉鱼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个类型的个体,已知Aabb:AAbb=1:1(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自由交配,则该种群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 ‎【答案】种群 所有鳉鱼所含的全部基因 突变和基因重组 生殖隔离 物种 基因 3/5‎ ‎【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种群是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叫基因库;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详解】(1)A湖中的所有鳉鱼构成一个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一万多年后,D湖中的所有鳉鱼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根据题干: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他们属于2个物种;来自C、D两湖的鳉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说明他们属于同一个物种,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 (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bb无论是自交还是自由交配的结果始终是bb,能稳定遗传。由于Aabb:AAbb=1:1,所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3/4,a的基因频率为1/4,所以自由交配后AA的个体为9/16,Aa的个体为6/16,aa的个体为1/16,但aa纯合致死,故AA的个体占9/15=3/5,也即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3/5。‎ ‎【点睛】易错点:判断两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依据是,一看两生物能否杂交,二看两生物能否产生可育后代,如果能杂交后代不可育仍然不是同一物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