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统测生物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统测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统测生物试题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1.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 )‎ ‎①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②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 ‎③分解者,腐生生物 ‎④消费者,自养型生物 ‎⑤草食动物,异养型生物 ‎⑥自养型生物,第一营养级 ‎⑦自养型生物,初级消费者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⑥⑦‎ ‎【答案】C ‎【解析】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①正确;次级消费者是异养型生物,而不是自养型生物,②错误;分解者是腐生生物,③正确;消费者是异养型生物,而不是自养型生物,④错误;草食动物以植物为食,是异养型生物,⑤正确;生产者均为自养型生物,属于第一营养级,⑥正确;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是异养型生物,⑦错误。‎ ‎2.2.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 纤维蛋白原 B. 激素 C. 纤维素 D. 淋巴细胞 ‎【答案】C ‎【解析】A、纤维蛋白原是血浆的组成成分,存在于血液中,A错误;B、激素由分泌细胞分泌后进入血液由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并作用于靶细胞,血液中含有激素,B错误;C、纤维素是植物的多糖,不可能进入人体细胞,因此血液中不可能有纤维素,C正确;D、淋巴细胞可能出现在血液中,D错误。故选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察内环境成分 ‎3.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 A. 反射弧 B. 反射 C. 应激性 D. 兴奋性 ‎【答案】B ‎【解析】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正确。‎ ‎4.参与维持内环境酸碱度的系统不包括 A. 呼吸系统 B. 循环系统 C. 泌尿系统 D. 生殖系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体液中的二氧化碳会影响内环境PH,通过呼吸系统排出,A正确。循环系统血浆的缓冲对物质能够进行酸碱中和,维持血浆PH,B正确。酸性和碱性物质可以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维持内环境PH组成,C正确。生殖系统与生殖相关,与内环境PH不直接相关,D错。‎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5.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综合作用的最恰当的实例是 A. 水螅受到刺激身体缩成一团 B. 小鸡模仿母鸡用爪扒地索食 C. 春季青蛙开始繁殖后代 D. 正常人服用大量葡萄糖后,一段时间体内血糖浓度恢复正常 ‎【答案】C ‎【解析】水螅属于原生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A错误。小鸡模仿母鸡用爪扒地索食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与内分泌系统无关,B错误。春季青蛙开始繁殖后代属于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综合作用,C正确。血糖浓度恢复正常属于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调节的结果,D错误。‎ ‎6.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时,电流的流动方向是 A. 膜外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B. 膜内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C. 膜外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D. 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答案】C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根据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动作电位外负内正,可推出膜外电流方向为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电流方向为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正确。‎ ‎【点睛】对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混淆不清 ‎7.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A. 脊髓、大脑、小脑 B. 脑干、脊髓、大脑 C. 大脑、脊髓、大脑 D. 脊髓、脊髓、脑干 ‎【答案】B ‎【解析】在神经调节中,人体的呼吸中枢在脑干,排尿指数在脊髓,阅读中枢在大脑皮层,故选B。‎ ‎8.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 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 C. 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D. 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答案】C ‎【解析】不同的土壤层面为不同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地,所以土壤中的群落也存在垂直分布,A错误;土壤中动物的种间关系,除了互利共生之外,还有捕食、寄生、竞争,这些无主次之分,B错误;土壤盐碱度会影响土壤中生物的分布,进而影响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C正确;土壤表层只有一部分小动物分布,应该选择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小动物的丰富度,D错误。‎ ‎【考点定位】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名师点睛】群落的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其中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等,空间结构分为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适宜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调查其丰富度。‎ ‎9.如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 A. 发热和寒颤 B. 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 C. 寒颤和出汗减少 D. 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从图中看出,从60到80分钟之间,体温迅速升高,从80到100分钟之间,体温又降回到正常状态,发热使体温升高,寒颤使产热增加,也使体温升高,A错误;提高环境温度体温并不会明显升高,B错误;出汗减少并不会使体温下降,C错误;剧烈运动可使体温升高,出汗增加由于带走大量热量会使体温回复到正常状态,D正确;答案是D。‎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的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0.研究发现,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正常,但不能有效地降低血糖。对于Ⅱ型糖尿病病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不能降低血糖的原因是胰岛素不足 B. 不能降低血糖的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太多 C. 患者细胞识别胰岛素的受体异常或太少 D. 患者摄入了过多糖类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胰岛素必须与靶细胞细胞膜受体结合,传递给靶细胞信息,调节靶细胞的细胞代谢,降低血糖浓度,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正常,但不能有效地降低血糖,可能患者细胞识别胰岛素的受体异常或太少,导致靶细胞不能结合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C正确。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正常,A错。题意没有表明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高血糖素太多和摄入了过多糖类,BD错。‎ 考点:本题考查需血糖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1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激素都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各类生命活动 B. 赤霉素能使大麦种子在不发芽时产生α淀粉酶 C. 脱落酸能促进细胞分裂与果实的衰老及脱落 D. 合成乙烯的部位是果实,乙烯利能加快番茄的成熟 ‎【答案】B ‎【解析】植物激素对生命活动只能起到调节作用,而不能直接参与;脱落酸不能促进细胞分裂;植物各部分都能合成乙烯。‎ ‎12.根据森林层次和各层枝叶茂盛度来预测鸟类多样性是有可能的,对于鸟类生活,植被的哪一项比物种组成更为重要 A. 面积大小 B. 分层现象 C. 是否落叶 D. 阔叶与针叶 ‎【答案】B ‎【解析】不同鸟类在不同的森林层次中生活,要通过森林各层情况来预测鸟类的多样性,只要看森林中植被的分层结构就能得出相应的结论,B正确。‎ ‎13.下列哪些情况不会导致种群的密度愈来愈小 A. 种群处于衰退期 B. 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 C. 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 D. 种群处于老年、成年、幼年个体比例适中 ‎【答案】D ‎【解析】种群的年龄组成处于衰退型,种群密度会减小,A正确。雄性趋于不育会使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减小,B正确。死亡率超过出生率,会使种群密度减小,C正确。处于老年、成年、幼年个体比例适中,为年龄组成中的稳定型,种群密度基本稳定,D错误。‎ ‎1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大气中 C. 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 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 ‎【答案】A ‎【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与食物网),A错误。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B正确。‎ 森林生态系统较草原生态系统组分更多,食物网更复杂,因此其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正确。‎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在生物群落中,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D正确。‎ ‎【点睛】学生易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生态系统的成分混淆 生态系统的结构 ‎1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反映生物多样性的 A. 直接价值 B. 间接价值 C. 潜在价值 D. 科学研究价值 ‎【答案】A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这句诗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在文学创作上的价值,属直接价值,A正确。‎ ‎1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 B. 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C. 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D. 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答案】C ‎【解析】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物种比较单一,因此群落结构比较简单,而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正确;群落水平结构是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阴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B正确;我国南方热带雨林气候条件适宜,因此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强,C错误;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固定到生物群落中,同时也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将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空气中去,D正确。‎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群落中物种丰富度越高,群落结构越复杂;其中群落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是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阴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垂直结构即分层现象,是由于受到光照和食物的影响。‎ ‎17.下面列举的在设计小生态瓶时应遵循的原理中,不合理的是 A. 瓶中动物与植物之间应有捕食关系 B. 瓶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C. 应经常向瓶中通气,保证瓶中生物的呼吸 D. 瓶中生态系统应有充足的太阳能 ‎【答案】C ‎【解析】 小生态瓶中,动物与植物之间应有捕食关系,以实现物质循环再生,A正确。为保证生态缸的正常运转,瓶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C正确。小生态瓶应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应密闭。生物呼吸所需的氧气由生产者提供。C错误。为保证生态缸有足够的能量输入,瓶中生态系统应有充足的太阳能,D正确。‎ ‎18.18.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 )‎ A. 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B. 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 C. 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 D. 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 ‎【答案】B ‎【解析】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处在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因此容易成为濒危物种;蓝藻爆发是因为水体中含有大量的N、P等元素,给蓝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蓝藻的生长,此现象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牛、羊等属于第二营养级,食物链较短,获得的能量较多,因此成本低,产量高;蓝鲸以浮游动物为食,则能量便沿着食物链由浮游动物流向了蓝鲸。‎ ‎19.下表中的诗文与所蕴含的生命科学知识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古代诗文 对应的生命科学知识 A 凡事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生物的遗传现象 B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生物的竞争关系 D 儿童疾走追黄蜂,飞入菜花无处寻 生物的种内互助关系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凡是各自有根本”表示每种生物均各自有遗传物质,“种禾终不生豆苗”则进一步说明了遗传现象,A正确。自然界中的动植物遗体之所以没有堆积如山,是分解者将这些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因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蕴含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即腐生的细菌、真菌等把“落花”分解成“春泥”,B正确。“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指草和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而出现草盛豆苗稀的现象,体现了竞争关系,C正确。由于黄蜂的颜色与油菜花的颜色类似,因此“黄蜂飞入菜花”后就不易寻找,这说明了生物适应性中的保护色,D错误。‎ ‎20.下列生理现象不需要其他部位供应生长素的是( )‎ A. 杨树顶芽的生长 B. 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弯曲生长 C. 番茄子房发育成果实 D. 梨树侧芽萌发的抑制 ‎【答案】A ‎【解析】‎ 杨树顶芽可以产生生长素,促进其生长,不需要其他部位供应生长素,故A正确;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促进尖端下面的伸长区的生长,即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弯曲生长,需要尖端供应生长素,故B错误;子房发育成果实的过程中,需要发育中的种子提供生长素,故C错误;梨树顶芽产生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在侧芽部位积累,抑制侧芽的生长,故D错误.‎ ‎【考点定位】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名师点睛】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分布部位:植物体的各器官都有,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21.胸腺素能诱导淋巴干细胞生成具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下列病人中不适合用胸腺素的是 ( )‎ A. 器官移植病人 B. SARS病人 C. AIDS病人 D. 结核病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器管移植一般会因排斥反应而服用免疫抑制药物,而胸腺素是加强细胞免疫的一种激素,因此适合于B、C、D三种患者,加强其免疫力,不适合A患者。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学应用。‎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应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22.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A. 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 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无传染性 C. 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D.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发应 ‎【答案】C ‎【解析】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为自身免疫病,属于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C正确。‎ ‎23.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有关该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群落的丰富度比较低 B. 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与自然演替 C. 该群落中多为草本植物,不存在垂直结构 D. 该群落形成过程为初生演替,先出现的生物多为地衣 ‎【答案】A ‎【解析】发生山崩处的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比较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差,抵抗力稳定性低,A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使得群落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B错误。破坏的群落中多为草本植物,还存在地被植物,如苔藓等,说明还存在垂直结构,C错误。该群落形成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裸岩上进行的初生演替,最先出现的生物是地衣,D错误; ‎ ‎24.当人吃了过咸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 ‎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④摄水量增加 ‎⑤减少尿的排出 A. ①→② →③ →④ → ⑤‎ B. ② → ① → ④ → ③ → ⑤‎ C. ① →② → ④或① → ③ → ⑤‎ D. ② → ① → ④或② → ① → ③ → ⑤‎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当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就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同时刺激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从而达到平衡,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获取信息以及识图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A. 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 B. 上课时边听讲边记笔记 C. 某同学的大腿被同桌用牙签刺了一下后猛的一抖 D. 听到老师提问后举手 ‎【答案】C ‎【解析】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有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身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与语言中枢有关,A错误;上课时边听讲边记笔记,与语言中枢、听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有关,B错误;某同学的大腿被同桌用牙签刺了一下后猛的一抖,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人体高级神经中枢参与,C正确;听到老师提问后举手,涉及到听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D错误。‎ ‎26.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A. 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 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 体液大量流失 D. 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人体的防卫功能有三道防线:皮肤和粘膜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是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解: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容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是由于皮肤大量损伤,第一道防线功能丧失严重造成的.‎ A、皮肤的防卫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 B、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容易发生感染不是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造成的,B错误;‎ C、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容易发生感染与体液流失无关,C错误;‎ D、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容易发生感染不是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D错误.‎ 故选:A.‎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7.27.下列不属于体液调节特点的是 A. 调节准确、快速 B. 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 C. 调节作用时间较长 D. 调节作用范围广泛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是神经调节特点,错。化学物质如激素和二氧化碳通过体液运输进行调节,B正确。激素等化学物质作用时间较长,甚至为终生,范围较广,如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细胞,C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体液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8.下列哪项能证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A. 植物的向光性 B. 顶端优势 C. 培养无子番茄 D. 茎的背地性 ‎【答案】B ‎【解析】‎ 植物的向光性为低浓度、高浓度均促进生长,高浓度促进作用更强,不能证明生长素的两重性,A错误。顶端优势为顶芽低浓度促进生长,靠近顶芽的侧芽为高浓度抑制生长,能体现出两重性,B正确。用生长素处理番茄植株的子房,可得到无子番茄,不能证明生长素的两重性,C错误。茎的背地性为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均促进生长,而近地侧促进作用更强,不能证明生长素的两重性,D错误。‎ ‎【点睛】学生对于生长素的两重性理解不清,尤其无法联系实例进行具体分析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作用特点: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又能抑制生长。‎ ‎(2)实例剖析 ‎①顶端优势 a.概念: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b.原因:‎ 生长素顶端优势 c.解除方法:摘除顶芽。‎ d.应用:可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解除顶端优势,以促进侧芽的发育,从而使它多开花、多结果。‎ ‎②根的向地性 重力→生长素分布不均(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地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不均(根的向地侧生长慢,背地侧生长快)→根向地生长。‎ ‎③除草剂 从图中可以看出,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来杀死单子叶农田里的双子叶杂草,同时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 ‎29.大量的组织液积累在细胞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毛细血管管壁破损 ‎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 ‎③淋巴管阻塞 ‎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 只有①②③ B. 只有②③④‎ C. 只有①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毛细血管壁破损,血浆流入组织液,使组织液增多造成组织水肿,①正确;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②正确;组织液除了大部分从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外,少部分还从淋巴管回流入血。当淋巴管阻塞,淋巴回流受阻时,就可使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而引起水肿,③正确;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中的蛋白质渗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结果增加了组织液中蛋白质的浓度而降低了血浆中蛋白质的浓度,从而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吸水,造成组织水肿,④正确;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⑤正确,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 ‎【点睛】关键是组织水肿的实质是组织液增多,其原因有: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过敏反应、淋巴循环受阻及毛细血管破损等。‎ ‎30.如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 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型植物 B. 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构成 C. 信息在鲤鱼和梭子鱼之间双向传递 D. 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型植物和自养型鞭毛虫,A错误;图中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构成,B错误;鲤鱼和梭子鱼的种间关系是捕食,两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C正确;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4个营养级,分别是第二、三、四、五营养级,D错误。‎ 考点: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31.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B. 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C. 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 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 ‎【答案】B ‎【解析】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一般是其蛋白质,属于大分子,A项错误;该疫苗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B项正确;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C项错误;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项错误。‎ ‎32.如图所示,若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A点(10-10mol·L-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在FC的范围内均能促进生长 B. AD属于生长抑制范围 C. b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a侧,相当于曲线FE段浓度,因而细胞生长慢 D. 在太空中,根的生长状况将不同于上图的生长状况,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生长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图:C点之前,都是促进作用,其中A点对应的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C点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C点之后,都是抑制作用.由于受到重力作用,b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a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所以根弯向地下生长,即根的向地性 解:A、C点之前(FC范围内),都是促进作用,A正确;‎ B、AC范围内属于促进作用,C点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CD范围内属于抑制作用,B错误;‎ C、由于受到重力作用,b侧生长素浓度高于a侧,抑制生长,相当于曲线CD段浓度,C错误;‎ D、在太空中,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仍然适用于根的生长,但由于太空中重力为0,所以a、b两侧生长素浓度相等,根水平生长,D错误.‎ 故选:A.‎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33.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 B. 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 C. 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 D. 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说明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A正确;甲的引进改变了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B错误;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不能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C错误;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及其无机环境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外来物种入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4.下图表示A、B两个特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A. 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B. 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C. 若A和B中玉米的量相同,A能养活10000人(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B能养活1000人 D. 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比 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高 ‎【答案】C ‎【解析】根据能量流动特点,如果A和B中玉米的能量相同,则理论上吃玉米的人(第二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定比吃牛肉的人(第三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多。但是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不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关键看他们各自摄取的食物中所含有的能量的多少,也有可能后者比前者获得能量多或一样多,A错误。能量的传递效率不会随营养级升高而改变,B错误。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能量传递效率为10%,A能养活10000人,则B最多能养活10000÷10%×10%×10%=1000人,C正确。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难降解的污染物积累越多,所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时,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D错误。‎ ‎35.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方面。‎ ‎①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描述,‎ ‎②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描述,‎ ‎③是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描述,‎ ‎④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描述;所以选B。‎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功能,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示意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人体内O2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B B. 乙图中,D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石 C. 过敏反应时,甲图中C增加导致组织水肿 D. 乙图中,在因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C所处的营养级最高 ‎【答案】D ‎【解析】甲图:组织液和血浆双向渗透,因此判断图甲A和C为组织液和血浆,B为淋巴,由于组织液和淋巴是单向渗透形成的,因此A为组织液,C为血浆,D为细胞内液.乙图:D与A、B、C都有交流,判断D为非生物成分,而A与D有双向交流,判断A为生产者,A和C都有箭号流向C,判断C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人体O2浓度最高的是肺泡周围毛细血管里的血浆,即甲图中的C,A错误。乙图中的D为非生物成分,生态系统中的基石是A生产者,B错误。过敏反应时,甲图中A组织液增加导致组织水肿,C错误。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最高级别消费者,是乙图中的C消费者,D正确。‎ ‎【点睛】学生对碳循环过程以及人体体液相关图解分析不清 据图识别四种体液的方法 四种体液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先找不与双向箭头相连的体液即丁,它一定是淋巴,淋巴起源于组织液流回血浆,所以乙为组织液,丙为血浆,最后剩余的体液甲就是细胞内液。‎ 对物质循环过程相关图解的识别 ‎(1)碳循环过程示意图 ‎(2)将上图换成字母,如下面三种变式图。据图判断A、B、C、D各代表哪种成分。‎ ‎①图1——先根据双向箭头判断:A和B应为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能写“无机环境”,也不能写“生物类别”。再根据A→C判断:C为消费者,剩下的D为分解者。‎ ‎②图2——根据A与C之间的双向箭头判断:A是生产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根据A、B、D的箭头都流向E,可进一步判断:B是初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E是分解者。‎ ‎③图3——根据A与E之间的双向箭头判断:A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E为生产者。然后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其中其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C,所以C是分解者,剩余的B、D、F则为消费者。整个图解中,食物链是E→F→D→B。‎ ‎37.要达到下列各项研究目的,所采用的研究方法错误的是 A. 种群的J型增长——数学模型建构法 B. 植株上跳蝻的密度——标志重捕法 C. 酵母菌的种群密度——抽样检测法 D. 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 ‎【答案】B ‎【解析】数学模型指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种群的J型增长包含数学模型中的曲线和公式两种数学形式,A正确。对于活动能力比较差的动物,如植株上的跳蝻,采用样方法来调查种群密度,B错误。酵母菌的种群密度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先计算血球计数板上的数目,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C正确。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做了统计,调查时,由于小动物活动能力强(不适宜样方法),身体微小(不适宜标记重捕法),常采用取样器采集,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统计,D正确。‎ ‎38.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B. 引进物种不慎或对引进物种管理、监测不到位可能破坏生物多样性 C.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群落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 D. 模拟苍蝇后翅平衡棒的原理,研制出的新型导航仪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C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 ‎39.39.一定浓度的2,4-D可杀死小麦田里的双子叶杂草而不会抑制小麦的生长。正确解释是 A. 此浓度只对小麦起作用 B. 此浓度只对杂草起作用 C. 小麦和杂草对此浓度敏感程度不同 D. 此浓度对小麦和杂草都起抑制作用 ‎【答案】C ‎【解析】此浓度对小麦的生长起促进作用,A错误;此浓度对杂草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B错误;由于杂草对此生长素浓度更敏感,因此此浓度对杂草起抑制作用,而对小麦的生长起促进作用,C正确;此浓度对小麦的生长起促进作用,D正确。‎ ‎【考点定位】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名师点睛】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其两重性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和植物的种类有关。‎ ‎40.如图分别表示某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F点, DE段数量将一直维持稳定 B. 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 C. 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左右 D. 由数学模型Nt=N0λt可知种群呈J型增长时其增长速率不能用图乙表示 ‎【答案】A ‎【解析】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对应乙图中的F点,在受到外界影响时,DE段数量会出现波动甚至下降,A错误。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表示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说明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B正确。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以确保有最大增长率,使种群数量得到快速恢复,C正确。种群呈“J”曲线型增长时,增长率将不断增长,所以不能用图乙表示,D正确。‎ ‎41.4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乙烯浓度越高脱落率越高 B. 脱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增加而不断提高 C. 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 D. 生产上可喷施较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乙烯浓度的升高,脱落率提高,但是超过一定范围后,随着乙烯浓度的升高,脱落率逐渐降低,A错误;‎ B、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乙烯浓度不断增加,但成熟叶片的脱落率是先增加后减少,B错误;‎ C、生长素浓度较低时,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乙烯浓度和叶片脱落率均增加,C错误;‎ D、由图可知,高浓度生长素可降低叶片脱落率,因此生产上可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D正确.‎ 故选:D.‎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42.下表是某中年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血清葡萄糖 ‎223‎ mg/dL ‎60 〜110‎ 甘油三酯 ‎217‎ mg/dL ‎50 〜200‎ 总胆固醇 ‎179‎ mg/dL ‎150〜220‎ 促甲状腺激素(TSH)‎ ‎5.9‎ uIU/mL ‎1. 4 〜4.4‎ A. 该男子可能患有糖尿病,可服用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 B. 该男子可能患有高血脂,应不吃脂肪,多吃糖类食物 C. 该男子可能患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细胞代谢速率偏低 D. 血浆的生化指标应保持不变,否则将引起代谢紊乱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该男子血清葡萄糖浓度较高可能患糖尿病,但因为胰岛素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而失去功效,所以不能口服,A错误;‎ B、该男子甘油三酯偏高,可能患有高血脂,不宜多吃油腻食物,但在人体内,过多的糖类也能转化为脂肪,所以也不宜多吃糖类食物,B错误;‎ C、该男子促甲状腺激素偏高,可能是体内甲状腺激素少,而地方性甲状腺肿因为缺碘合成的甲状腺激素少;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所以甲状腺激素少,细胞代谢速率偏低,C正确;‎ D、血浆的生化指标应保持在相对稳定范围,保持动态平衡,否则将引起代谢紊乱,D错误.‎ 考点:血糖调节 ‎43.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由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捕食食物链甲→乙→丙→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不一定是自养型生物 B. 若乙的同化量大于0.2倍甲的同化量,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般会受影响 C. 甲种群的一个个体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在四种生物单一个体中最多 D. 这四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构成一个自然生物群落 ‎【答案】B ‎【解析】甲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为自养型生物,A错误。若乙的同化量大于0.2倍甲的同化量,则能量传递效率超过20%,说明能量过度利用,易导致前一个营养级受到破坏,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影响。B正确。能量金字塔是以营养级为单位,以种群为单位,只能说甲种群含有的能量比乙多,但个体方面无法比较,C错误。该地域所有生物的总和构成一个自然生物群落,只有这四种生物个体之和不能构成群落,D错误。‎ ‎44.选择某养猪场附近一条河流从上游到下游的四个不同地点测量其溶氧量,结果如右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这条河流污染后果最严重的是地点3附近 B. 污染最可能从地点2附近开始 C. 地点4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D. 地点3溶解氧减少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答案】D ‎【解析】地点3溶氧量最少,说明污染最严重,A正确。水中溶氧量从地点2减少,说明污染最可能从地点2附近开始,B正确。地点4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即具有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地点3溶解氧减少主要是由于水中有机物较多,好氧型细菌消耗氧气增多引起的,D错误。‎ ‎45.某同学发现了一株花色奇特的杜鹃花,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打算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采摘的枝条中,成熟叶片较多枝条相对来说更容易生根 B. 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C. 该实验无需设置对照组 D. 可发现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根生长的效果相同 ‎【答案】D ‎【解析】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芽较多的嫩枝生理状况好,更容易成活,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应该选用芽较多的较嫩枝条,成熟叶片较多枝条相对来说更不容易生根,A错误。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与生长素的浓度有关,浓度越高,处理的时间越短,B错误。该实验需设置无生长素处理的对照组,以确定生长素的作用效果,C错误。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在最适浓度两侧,对于促进根生长的生长素浓度应该具有两个,D正确。‎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46.图1表示北纬50°某地区不同月份母鸡平均产蛋数的波动情况,图2是活动的生理调节过程示意图(甲、乙、丙表示器官,a、b、c表示相应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影响母鸡月产蛋数的主要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 ‎(2)图2中激素a、器官丙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c→甲、c→乙的生理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激素a分子为一种多肽,其受体位于靶细胞的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丙的静脉中抽取血液进行检测,血浆中含有的激素种类有___________(填下列序号)。‎ ‎①1种 ②2种 ③3种 ④3种以上 ‎(6)烷基苯酚是一类洗涤剂,其分子结构稳定,具有类似激素c的生理效应。长期饲喂被 烷基苯酚污染的饲料,会对器官甲、乙的分泌活动产生___________作用,从而引起激素c分泌量___________。‎ ‎【答案】 (平均)日光照时间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卵巢 通过负反馈以维持激素C水平的相对稳定 细胞膜上 激素a不能通过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细胞膜 ④ 抑制 减少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激素调节,考查对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反馈调节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图中箭头,联系甲状腺激素的分解调节与反馈调节,迁移应用判断甲、乙、丙器官的名称和a、b、c激素的名称。‎ ‎(1)由图1可知,母鸡月产蛋数与平均日光照时间相关,影响母鸡月产蛋数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平均日光照时间。‎ ‎(2)图2中甲、乙、丙分别为下丘脑、垂体、卵巢,激素a的名称分别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3)图2中c为雌性激素,c→甲、c→乙的生理意义在于通过负反馈以维持激素C水平的相对稳定。‎ ‎(4)激素a分子为一种多肽,分子较大,不能通过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细胞膜,其受体位于靶细胞的细胞膜上。‎ ‎(5)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从卵巢的静脉中抽取血液进行检测,可检测出血浆中含有3种以上的激素。‎ ‎(6)长期饲喂被烷基苯酚污染的饲料,会对器官甲、乙的分泌活动产生反馈抑制作用,从而引起激素c分泌量减少。‎ ‎47.‎ 下图中,甲图是一株盆栽植物(①②表示不同部位的芽,③④⑤⑥表示茎的不同部位,⑦⑧表示根的不同部位),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据图回答(用乙图根、芽、茎曲线上相应字母所对应的浓度来表示甲图相应各点的生长素浓度) ‎ ‎(1)乙图 _________点浓度可表示甲图① 处生长素浓度。经观察②处无法长出侧枝,该点浓度可用乙图中_______点表示,要使②正常生长发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将该植物较长时间置于右侧光照下,乙图___________________点浓度可表示④侧生长素浓度。此时,植物茎将__________________生长。‎ ‎(3)将该植物向左侧放倒,水平放置一段时 间,可表示⑧侧生长素浓度的是乙图中__________点浓度,根将__________生长。表示④侧浓度的是_______点,因此茎将________生长。‎ ‎(4)能够同时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浓度范围是10-10 mol· L-1到_____________mol· L-1。‎ ‎【答案】 b (d)、f 去掉顶芽 c 向右(向光)弯曲 a 向地弯曲生长 c 背地弯曲生长 10-8‎ ‎【解析】本题主要围绕生长素的两重性考查植物的生长,重点考查了顶端优势、植物向光弯曲生长、根的向地性及茎的背地性,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常常混淆不清,应结合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及图像加以理解。‎ ‎(1)顶芽生长较快,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促进生长的效果比较明显,乙图中b点的浓度可表示甲图①处的生长素浓度。②处无法长出侧枝,属于高浓度促进作用更弱或抑制生长,可用乙图中d或f点表示,解除②处受抑制的方法是切除顶芽。‎ ‎(2)将该植物较长时间置于右侧光照下,导致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右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左侧,右侧生长快于左侧,④的生长素浓度可用乙图c点浓度表示。植物茎将向右弯曲生长。‎ ‎(3)若将甲图中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在重力作用下,根处生长素浓度⑦高于⑧,根的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更大,因此⑦侧高浓度抑制生长,⑧侧低浓度促进生长,⑧侧生长素浓度对应乙图中a点浓度;⑧侧比⑦侧生长更快,根向地弯曲生长。而在茎处,生长素浓度③高于④,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小于根,出现④侧低浓度促进生长,③侧高浓度促进作用更强,表示④侧浓度的是c点;③侧比④侧生长更快,因此茎将背地弯曲生长。‎ ‎(4)据图可推出,能够同时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浓度范围是10-10 mol· L-1到10-8mol· L-1。‎ ‎【点睛】学生对生长素的两重性混淆不清 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分析方法 ‎(1)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植物器官生长,浓度过高则抑制植物器官生长。‎ ‎(2)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多涉及坐标曲线图形式的试题。一定要区分清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时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不要误把最适生长素浓度看成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的“分水岭”。‎ ‎(3)常见的体现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实例 ‎①植物的顶端优势:生长素对顶芽表现为促进作用,对侧芽表现为抑制作用。‎ ‎②除草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双子叶杂草表现为抑制作用,而对单子叶作物表现为促进作用。‎ ‎③根的向地性:近地侧高浓度的生长素表现为抑制作用,远地侧低浓度的生长素表现为促进作用。‎ ‎48.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图中食物网的结构比较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能力较差,其_________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 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能量值是___________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____。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草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锐减或丧失。‎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和竞争。若 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_________只。‎ ‎【答案】 自我调节(或反馈调节) 抵抗力 分解者 10 增加 生物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 捕食 900‎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稳定性,以及种间关系和种群数量的变化。学生对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计算理解不清,要求学生结合题目,学会选择食物链的长短、能量传递的效率,来求出某营养级的能量。‎ ‎(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高,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图中食物网比较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抵抗力稳定性较低。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还缺少分解者。 (2)已知低营养级的能量,求高营养级能量时:①获得能量最多: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②获得能量最少: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能量值为10000kJ×10%×10%×10%=10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食物链变短,鹰获得的能量增多,因此其数量会增加。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会影响该地区原有的生物,则会导致草原的生物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锐减或丧失。 (3)狐和鹰会捕食兔,兔和鼠会竞争草,因此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相当于消耗了100只兔子所捕食的草量,因此兔种群的K值需要减少100只,即900只。‎ ‎49.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植物 田鼠 鼬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 ‎(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________;‎ ‎(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_____。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3% 80只/hm2 偏高 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解析】(1)能量传递效率=某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所以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2.25×107)/(7.50×108)]×100%=3%。(2)种群密度=(第一次标记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中标记数=40×30÷15=80(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使第二次捕获中标记数变小,从而使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3)食物链中每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4)不同动物依据气味、行为等信息去猎捕或躲避猎捕,体现了信息能调节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功能。‎ ‎50.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剌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____________(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用b刺激骨骼肌,____________(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损失,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①如果____________,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②如果____________,表明骨骼肌受损。‎ ‎③如果____________,表明部位d受损。‎ ‎【答案】 不属于 不能 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 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 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剌激骨骼肌,骨赂肌收缩 ‎【解析】(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没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 ‎(2)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即从传出神经到突触,不能颠倒,所以用b刺激骨骼肌,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 ‎(3)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可能是传出神经受损,也可能是骨骼肌或部位d受损。要证明传出神经受损,只需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要证明骨骼肌受损,只需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要证明部位d受损,只需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而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